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合集下载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石漠化治理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下面给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措施,可提高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尤其要注重引进适宜的树种,并注重营造树木生长的适宜环境,以保证植树造林能够成活并继续生长。

2. 坚持水土保持。

采取降水保持、护坡固土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的增长。

同时,在项目实施中,要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进行评估,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防止人为破坏和污染。

3. 加强人工改良。

采取加减肥、耕作、播种等措施,增加石漠化地区的土壤肥力和水分,提高植物抗旱能力,有利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

4. 推广科学技术。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利用氢氧钙水泥固土、采用流速控制网等,对石漠化区域实施科学治理,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5. 开展科普宣传。

加强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人们自觉地参与到石漠化治理中来,共同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事业的发展。

总之,治理石漠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人工改良、科技推广、科普宣传等多种手段,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让我们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退化、荒漠扩张的现象。

在中国,石漠化严重危害着土地资源,给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了综合治理石漠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策规划政府应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措施以规范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对非法砍伐、过度放牧和滥用农药等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二、植被恢复植被是抵御石漠化的第一道屏障,我们应当大力推动植被的恢复与保护。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地侵蚀的速度,提高土地的保持力和持续利用能力。

三、水土保持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工程的力度,修建大型的防护林、护坡、拦沙坝等设施,提高土地的稳定性和保持功能。

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证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四、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高效的农业生产转型。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秸秆还田、有机肥料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五、经济激励措施对于积极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个人和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措施。

对于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和土地保护等项目,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六、科学技术支持加大科研力度,开展更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

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对石漠化的分布和演变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七、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石漠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引导公众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生态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减缓石漠化问题的恶化,保护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喀斯特石漠化

喀斯特石漠化

我国西南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单从孕灾环境来说,石漠化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 物圈和人为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是焦点,土 是关键,植被是触发点,人是驱动力。
◎地质背景 ◎土壤系统 ◎植被系统 ◎地表水文系统 ◎人类活动(人口超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人增→耕进→林退、草毁→土壤侵蚀→耕地减少→石山、 半石山裸露→土壤侵蚀→完全石漠化(石漠)的递进链条
贵州贞丰县的石漠化治理已初见成效,石缝中种植的桃树已经成活
藤木植物金银花,是治理石漠化的良好植物 图为贵州安龙县部分石漠化山地已被金银花覆盖
(花椒、苦丁茶)
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
岩溶山区也有以下优势 : 环境质量较好,在较小的范围内具有多变的独特的小环
境,有利于物种丰富、珍稀种多的生物群落生存发育, 形成了土特产较多的优势; 小气候类型多,适宜发展多种生物; 水资源丰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 能源和水量。
这些条件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优异的条件,因而岩溶 山区有发展特产型生态农业的基础。
(2) 生态系统退化 石漠化导致喀斯特土、水环境要素缺损,环境与生态之间的 物质能量受阻,植物生境严酷。不仅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类 型正在减少或逐渐消失,而且使植被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 造成喀斯特山区的森林退化,区域植物种属减少,群落结构 趋于简单化,甚至发生变异。
吞噬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1)土地丧失 土地石漠化导致极其珍贵的土壤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保墒能力差,可耕作资源逐年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石漠化与“喀斯特贫困”
“生态灾民”
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因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涵养水源的功 能衰减,迟滞洪涝的能力明显降低。同时,流域面上的土 壤,由于受集中降雨的冲刷侵蚀,泥沙随地表径流入河, 成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106);生态环境部财政预算项目“主体功能区空间优化管治技术与生态环境管理研究”石漠化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的过程及结果[1],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2-3]。

石漠化通常与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存,并伴随着人口贫困、经济与科技文化落后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4-5]。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区域面积约占西南5省(区、市)总面积的38%,人口密度相当于全国的153.3%[6]。

该区域人口密度大、经济落后,加上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活动,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是多年来石漠化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6-7]。

贵州省黔西南州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桂滇黔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西南喀斯特土壤保持重要区的交叉重叠区域,同时也是全国扶贫攻坚11个重点区中唯一以“石漠化”名称命名的扶贫攻坚区,全州8个县(市)全部被纳入石漠化治理工程县或扶贫攻坚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生态区位重要[8]。

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近年来,虽然在石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生态环境问题仍长期存在,突出的人地矛盾及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制约着区域可持续发展[9]。

本文以黔西南州石漠化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开展野外实地调研,结合与各相关管理部门咨询研讨、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黔西南州在石漠化治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长效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土地石漠化成因与防治

土地石漠化成因与防治

土地石漠化成因与防治土地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环境现象,是大量农村土地受到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结果。

土地石漠化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在许多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国家和地区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下文将从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来探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

一、成因1. 地形因素大部分土地石漠化发生在丘陵山区,这些地区一般的地形都比较陡峭,土层较薄,而且下雨量大,雨水流失很快。

如果这些地区种植的作物生长不良,它们就会不能约束水土流失。

这样就会导致漫山遍野的石头被带到田地上,形成土地石漠化。

2. 农业过度开发传统的农业方法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对土地剥夺,使得农地失去天然的滋润保护层,导致水柿滑坡,然后形成土地石漠化。

此外,长期的种植同一种作物,也会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浓度不断增长,土壤过度耗竭,最后导致土地石漠化。

3. 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煤矿开采、采石场和建设工程都会导致土地石漠化。

这几种活动会采走山上的植被,导致山体侵蚀,土层流失,最终形成乱石堆。

4. 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一些农民抽取地下水来农耕,但这样会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自然保护层丧失,最终导致土地石漠化。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中,如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地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现象。

二、防治措施1. 抓紧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只有修复好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植被,才能保持水源培土。

为此,应广泛开展造林、种草、种树等环境修复,增加土壤保持力和土壤肥力,缓解土地石漠化。

2. 推广种植技术一方面可以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使得土壤蓄水量增加,挽救或预防一些荒漠化和石漠化现象;另一方面,种植树木和地被植物的干扰能显著地减缓水流,侵蚀及停止土地石漠化发生。

3. 精准施肥,强化耕作科学施肥,使得苗圃生长茁壮,同时增加土壤植物保护层的含量;耕作的时候积极控制土壤流失,强化保护层的功能。

4. 推广生态畜牧生态畜牧的优势在于可以协调农业奖励和生态保护,同时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护层的抵抗力。

石漠化治理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石漠化治理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
01
02
03
生态修复
通过恢复植被、封山育林 等方法,提高森林覆盖率 ,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水土流失
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泥沙 冲刷,保护土壤资源。
维护生物多样性
恢复植被,为野生动植物 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 样性。
石漠化治理的社会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石漠化治理工程可以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 业机会。
多方参与与合作是实现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
详细描述
石漠化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 织积极参与。同时,需要加强跨部门合作,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此外,公众的参与也是关键,应加 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石漠化的认识和关注度。
社区参与度和合作机制不足
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不均
石漠化治理的挑战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 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的难度
03
石漠化治理技术及选 择
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技术
生物治理技术
生态农业技术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植被 等措施,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地 的保水保土能力。
THANK YOU
石漠化治理中几个问题的分 析
2023-11-11
目录
• 石漠化概述 • 石漠化治理现状及问题 • 石漠化治理技术及选择 • 石漠化治理的效益与评估 • 未来石漠化治理的趋势与展望
01
石漠化概述
石漠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石漠化是指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喀斯特变化及人类不合理社会 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 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的三无现象。

石漠化治理总结

石漠化治理总结

石漠化治理总结引言石漠化是指石质地壤面严重暴露,土壤质地强硬且缺乏养分,植被稀疏甚至丧失的一种土地退化形式。

石漠化的广泛存在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石漠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本文将就石漠化治理的目标、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一、石漠化治理的目标石漠化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植被的恢复和植被种类的多样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理措施:1.土地复垦:通过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使石漠化土地转变为农业或林业生产用地,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2.植被恢复:通过引种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的植物,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3.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合理安排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水量。

二、石漠化治理的方法为了实现石漠化的治理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水土保持:在石漠化地区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修筑沟渠、建设防护林带、植被覆盖和黄土地生态修复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2.植被恢复:选择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和植被,在石漠化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作。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的生长状况。

3.土地改良:通过改良石漠化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常用的土地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肥料的施用、土壤覆盖、石膏施用等。

三、石漠化治理的效果经过一系列的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1.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石膏等土地改良措施,石漠化土地的肥力得到提升,土壤质地得到改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扎牢。

2.植被恢复:经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作,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

大量的抗旱植物和经济作物得到推广种植,增加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经济价值。

石漠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石漠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石漠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措施关于《石漠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措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显着特征为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植被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

石漠化的存在不仅影响岩溶地区农、林、牧业的发展,也是岩溶地区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分布的主要区域,范围涉及清远市的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清新县北部、连南县东部,韶关市的武江区、乳源县、曲江县、翁源县、乐昌市、仁化县南部、始兴县西南部、新丰县西北部以及河源市连平县西部的14个县(市、区),总面积20 576km2。

区内有大面积下中生界和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出露,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石灰岩夹砂岩,在长期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岩溶地貌发育,地貌类型以峰林山地、丘陵和洼地为主,潜在石漠化与石漠化总面积高达45.96万hm2,占全省的94.6%。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粤北岩溶山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广东省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贫困地区,土地石漠化问题仍是制约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探讨石漠化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

1 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概况根据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5年的遥感调查,粤北岩溶山区的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韶关市的武江区、曲江县、翁源县、乳源县、乐昌市和新丰县,清远市的阳山县、英德市、清新县,河源市的连平县,总面积为70 336.3hm2,其中韶关市石漠化面积42 303.8hm2,清远市石漠化面积26 321.4hm2,河源市石漠化面积 1 711.1hm2,分别占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总面积的60.15%、37.42%和2.43%。

按照基岩裸露度、植被类型、植被综合盖度和土层厚度4个指标可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划分为极重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4个等级,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14 111.5hm2,占石漠化面积的20.06%,主要分布在阳山县到连州市一带的裸露石灰岩分布区,呈较均匀的斑点状分布,在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覆盖型岩溶地区,盆地中周边分布的峰林或残丘多数属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面积29 887.1hm2,占石漠化面积的42.49%,主要分布于乳源县大桥、必背镇,连州市东陂、西岸、九陂、龙潭、高山、西江、龙坪等镇,阳山县江英、青莲、七拱、东山、大莨、犁头、岭背等镇,英德青坑、青塘等镇,一般呈小块斑状出现或呈零星状分布;重度石漠化面积25 897.6hm2,占石漠化面积的36.82%,主要分布于乳源县红云、大坪、必背、大桥镇,阳山县江英、青连、水口、东山、岭背等镇,英德青坑、青塘镇,连州市山塘、大路边、清江、星子、东陂、保安、龙坪等镇,除在乳源县大桥镇、连州市大路边镇及其附近为大片分布外,其余为小片状分布或呈零星分布;极重度石漠化面积440.1hm2,占石漠化面积的0.63%,主要分布在阳山县东南部的东山、杜布、水口、江英、岭背镇,乳源县的古母水、大布、龙南、侯公渡镇,连州的星子、大路边镇,英德的岩背、石灰铺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形
以高原为主,喀斯特地 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地壳运动活跃。位于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一、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少雨.气温年较差 小,降水季节与年际 变化大,(西双版纳 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一、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水文
河流径流量丰富,水位 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主 要集中在夏季,含沙量 小,冬季没有结冰期.
一、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五)植被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 主.覆盖率(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六)土壤
基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较薄,肥力相对较低。
三、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
(二)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
(三)加剧地区贫困,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
(四)导致植被群落简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
(五)严重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一)封山育林,封、造、管相结合,恢复植被;
二、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成因
(一)自然原因
地形: 地势起伏大,加剧了地表侵蚀作用 降水: 降雨集中,多暴雨,暴雨冲刷力强
地质: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土层较薄,容易被冲刷
二、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成因
(二)人为原因 — 破坏地表植被
陡坡耕种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无序的工矿建设开发
三、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
(一)导致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减产
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个县(市、区),监测区总 面积107.14万平方公里,监测区内岩溶面积为45.10万平方公里。
一、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2、纬度位置 3、相对位置
一、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们要以今天为坐标,畅想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无所求则无所获。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坚信健康是快乐的源泉。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你要结交敢于指责你缺点,当面批评你的人,远离恭维你缺点,一直对你嘻嘻哈哈的人!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六)对石漠化地区的耕地进行改造,改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技 术,保持水土,如进行坡改梯、修筑拦土坝,采用横坡垄作技 术、生物梯化等技术减少水土流失;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六)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有特色的喀斯特洞穴景 观和地下水及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
THANKS
石质荒漠化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 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 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 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2004年~2005年,中国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三)大力发展沼气池,种植速生经济林和薪炭林,发 展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四)控制乡村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四、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
(五)有步骤的实施生态移民和开发式移民计划,减少环境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