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超声诊断
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

前肾:胚第3周,胚体颈段和上胸段的间介中胚层 呈
原基。
节段性分节,称生肾节,它是前肾的
中肾:形成的前肾导管,经进一步诱导形成中肾 导
退化,中
管至输尿管芽。胚第4周末前肾逐渐
肾开始发育.
后肾:在输尿管芽诱导下,胚胎第4周末胚体尾端
16
肾脏的胚胎发育正是由输尿管芽和后肾胚基 二部分完成。
输尿管芽逐步发育成肾盂、肾盏和集合管。
前—后: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 上—下:动脉在上、静脉居中、肾盂在下。
4
分伸入髓
皮质: 外层,厚0.5-0.7cm,部
肾实质
质锥体称肾柱
组成,高
髓质: 内层, 由10-12个椎体
状,尖端 为肾乳
0.5-0.8cm,呈放射
每个乳头有
头,与肾小盏相连,
10-12个乳头管开5
肾窦:肾实质包绕,肾门处开放,由肾盏、肾盂、 肾动静 脉、淋巴、神经及脂肪填充。
实质剥离.(肾破裂)
肾纤维膜:又称肾固有膜或肾包膜。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 织
膜下血肿)
和弹力纤维 构成,易与肌织膜剥离(包
肾脂肪囊:肾周脂肪,下端丰富。(肾周围炎、脓肿)
9
10
11
12
肾的分段:尖段、上段、中段、下段、后段
13
14
肾先天性异常
15
肾的胚胎发育
肾的发生分为三阶段: 前肾、中肾、后肾。
肾旋转异常 :在正常发育过程中,肾轴应发生90°旋转。 四种旋转异常: 腹侧旋转(未旋转) 腹中向旋转(旋转不全) 侧向旋转(反向旋转) 背侧旋转(旋转过度)
最多见的是旋转不全,即肾盂朝向前方;如旋转过度, 则 肾盂朝向后侧。肾旋转异常后肾盂输尿管连接异常,尿液引
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进行综述和说明,通过介绍肾结晶的定义、背景知识以及超声诊断技术,总结常见的肾结晶类型,并详细解析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同时,文章还将介绍设计这一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晶体形态与颜色的解释、空间位置描述与评估方法以及结晶尺寸和数量测量规范。
最后,通过主要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相关的定义和背景知识以及肾结晶形成机制。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概述了常见的肾结晶类型简介和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并介绍了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中对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进行了说明,包括晶体形态与颜色的解释、空间位置描述与评估方法以及结晶尺寸和数量测量规范。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总结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对于肾结晶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精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概述和解释该标准,为医学界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并促进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详细介绍肾结晶的形成机制、超声诊断技术以及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高肾结晶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此外,本文还将对已有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
2. 肾结晶超声诊断标准2.1 定义和背景:肾结晶是指在肾脏内形成的小颗粒,其主要成分为钙盐、尿酸盐和胱氨酸等微小晶体。
肾结晶的形成与人体内代谢产物的浓度改变以及尿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密切相关。
肾结晶的存在可能导致尿路系统疾病,并且可能引起肾结石的形成。
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检测和评估肾脏疾病的无创性方法。
2.2 肾结晶形成机制:肾结晶的形成过程复杂,包括溶质过饱和、核心形成、生长以及聚集等环节。
肾外肾盂超声诊断标准

肾外肾盂超声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外肾盂是指肾盂以外的肾脏组织发生的一种异常情况,常见于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肾外肾盂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对于肾外肾盂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肾外肾盂超声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检查方法和技术要求1. 患者取俯卧位,肾脏处于最佳位置,以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
2. 超声探头选择频率适中,一般为3.5-5 MHz。
3. 进行常规肾脏超声检查,包括肾脏形态、大小、形态、血流情况等。
4. 定位准确,并仔细检查肾盂及其周围结构。
二、肾外肾盂的诊断标准1. 肾盂外形改变:正常的肾盂呈漏斗状或椭圆形,当存在肾外肾盂时,肾盂呈长圆形或椭圆形,甚至呈奇异形状。
2. 肾盂位置异常:正常的肾盂位于肾脏的中央位置,当发生肾外肾盂时,肾盂位置可能偏移,甚至位于肾脏的边缘位置。
3. 肾盂与肾脏间隔不清:正常的肾盂与肾脏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当出现肾外肾盂时,这种间隔可能变得模糊或消失。
4. 肾盂周围结构异常:肾外肾盂常伴有肾脏的其他异常,如肿瘤、囊肿等,超声检查可发现这些异常结构。
三、肾外肾盂超声的临床应用1. 早期诊断:肾外肾盂往往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在早期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肾外肾盂的存在,从而早期干预治疗。
2. 评估治疗效果:对于肾外肾盂患者进行治疗后,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3. 治疗指导: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确定肾外肾盂的具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肾外肾盂超声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肾外肾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检查技术,及时发现和治疗肾外肾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示例:肾外肾盂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常用于评估肾脏相关疾病。
肾盂在肾脏内定位和形态发生变异是肾脏解剖结构异常的常见表现,如肾外肾盂。
肾外肾盂是指肾盂在正常位置以外的一种位置异常,通常表现为肾盂向下移位,或横走在肾脏外侧。
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2019
-
20
肾窦内间隙的测量
• 正常肾脏肾盂和肾盏腔隙闭合,声像图中无法, 也无需测量。 • 肾盂有积水时,腔隙扩张图像可显示,尤其在少 量积水,判断积水有无病理意义时,常需作肾窦 内间隙的测量。 • 测量时以肾盂的宽径为标准,即液性暗区的内外 侧缘的距离。 • 一般在1-1.5cm 以下时,视为生理性的肾窦分离。
肾窦
2019
-
15
肾脏的正常声像图——肾血管
肾脏动静脉彩色图像
2019
-
16
肾脏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一)肾脏径线的测量和正常值 1、肾脏径线的测量 • 长径:由肾脏上极的顶端之下极的顶端。 • 宽径:自肾门至对侧的外侧缘。
• 厚径:自肾脏中部前侧面至后侧面。
2、正常值 • 一般来讲,正常成人肾脏长径10-12cm,宽
测量肾脏时注意事项
测量长径时注意探头的倾斜,以找到其最大径线。
须在肾脏的横断面上测量宽径和厚径。
宽径和厚径的测量,应在肾脏中部肾门处进行,有益于 对比和规范,此处肾脏宽径和厚径的测量反映肾脏的最 大径线值。 宽径测量时,以肾门中心处为起点,向内直至肾脏外缘
最远处,此数值为宽径。垂直此宽径连线,测量肾脏前
2019
-
3
肾脏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 • • • • • • • • • • • 肾脏先天性异常 肾脏囊性病变 肾脏实质肿瘤 肾脏感染性疾病 肾创伤 肾结石 尿路梗阻 肾血管疾病 肾实质弥漫性疾病 无功能肾或不显影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移植肾与并发症 肾脏疾病的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
2019-4Fra bibliotek肾脏解剖
2019
-
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声像图表现:典型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位 于肾的实质部。囊肿内无回声区,若伴出血 或感染时,囊内出现细小点状的回声,边薄、 整齐,囊肿后方回声增强,有时在两侧壁后 方会出现淡淡的细窄声影,即为边界效应, 囊肿不与肾盂、肾站相通
16
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
肾积水
肾囊肿
17
18
原
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肾脏解剖概要 肾脏是人体主要器官之一,是一对很象蚕 豆形的内脏。它为实质性腹膜后器官,位 于脊柱和腰大肌两旁。肾脏在横膈之下, 上极相当于第11或12胸椎,下极相当于第2 或第3腰椎水平。右肾较左肾约低半个椎体。 呼吸时,肾脏位置略有移动,一般不超过 一个椎体的范围。正常成人肾的长度约1012cm,寛5-7cm,厚3-5cm相当于本人握起 的拳头大小,女性较男性稍小。
1
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
从背面观双肾上极距中 线约4-5cm,下极距中 线5-6cm,故两肾长轴 呈“八”字形。肾中上 级有小部分被12肋遮盖, 其余相当大部分易被超 声测到。
2
肾脏由肾被膜、肾实质、肾盂、肾血管构 成。每个肾的肾实质大约有130多万个肾单 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 管三部分。 肾门部肾动脉、深静脉、输尿管三者的排 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输尿 管。
14
肾囊肿
肾囊肿(单体性、多发性) 病因、病理:单纯性浆液性肾囊肿是肾脏生理衰 老的反应产生,是良性退化改变,有的是病毒或 寄生虫病引起。囊肿壁薄,内充满草黄色浆液性 液体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偶有高血压。囊肿过分 巨大,腹部出现肿块,当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时, 出现腰痛、血尿
6
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
移植肾超声诊断标准

移植肾超声诊断标准
肾移植术后超声检查,我们要检查移植肾的大小,形态和有无合并移植肾结石、积液等相关情况。
此外,肾移植术后的患者,我们还要注意常规检查抗排斥药的浓度,以便于及时调整用药。
治疗建议: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自己尿量的性状和总量。
也要观察自己的尿液中有没有泡沫的出现,如果有泡沫尿,那就提示蛋白的丢失,有可能是移植肾受损的表现。
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定期服用抗排斥药物,以保护移植的肾脏。
作息的规律和清淡饮食是我们保护移植肾的一个有效方法。
肾移植术后,超声检查需要关注的内容很多,包括:移植肾动、静脉的吻合口及主干;移植肾实质的回声、是否有占位,肾内各级血管的流速及阻力指数;肾积水及输尿管积水的情况及输尿管黏膜的厚度;以及移植肾周的积液、血肿等。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相当多见。
利用超声检查进行监测,有助于发现移植肾、输尿管阻塞、肾周围积液、肾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及对肾排异进行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诊断融合肾

超声诊断融合肾
融合肾
融合肾分为两大类:双肾在一侧融合者称为同侧融合肾;在中线四周融合者称为两侧融合肾或横过性融合肾。
后者中若两肾的上极或上极融合,形成蹄形,称马蹄形肾。
此属于融合肾的之一,相对常见。
两肾极部内侧融合,形似圆盘者,称盘状肾;融合成块者,称团块肾。
【检查内容】
1.腹部横断扫查时可见脊柱、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实质性低回声性肿物,并与双肾相连。
2.上腹部正中沿腹主动脉纵切扫查时,可见马蹄形肾的峡部。
3.背部探测可发现双肾纵轴排列异常,呈倒置的“八”字形改变。
4.融合肾患者泌尿系其他畸形的发生率也较高,要仔细查找。
【注意事项】
1.检查重点为肾脏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输尿管开口位置。
2.超声诊断融合肾必须具有以下三种征象
(1)双肾实质是否在同一侧和在中线附近。
(2)有各自独立、互相分离的集合系统回声和两条输尿管。
(3)无第三个肾脏存在。
3.上腹部正中纵断沿主动脉扫查可见马蹄形肾的峡部。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人们在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感后进入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进入影像科检查,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是超声,尤其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检查会呈现出可靠的结果,对人们后续的疾病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肾脏疾病发展速度快,在超声检查中,过往无法检查的疾病通过超声检查,会观察到病变组织情况及血流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患者体征,提出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超声诊断急慢性肾衰竭①急性肾衰竭:人们在发生肾脏病变后,肾脏体积会随之增大,在超声影像中,可以见到肾实质回声及增厚的变化。
有些患者的肾椎体变大,形状呈现圆形,回声也随之降低。
人们的肾脏血流正常,肾动脉及肾窦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在图像中会有压痕。
肾脏中的各个分支结构在多尿的情况下会出现分支增大。
肾脏疾病检查中,应当关注多尿期及少尿期检查,通过动态的检查方法,观察人们的肾脏结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急性肾衰竭治疗提供帮助。
②慢性肾衰竭:超声的声像图是根据人们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等,每种肾脏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差异。
比如,在检查早期肾小球肾炎过程中,二维图像往往无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回声增强,超声中会看到身体及缩小及包膜不光滑,皮髓界线不清晰。
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肾脏搏动时间随之缩减,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往往与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一旦病情严重,肾弓形动脉及皮质小叶间动脉不会出现在图像中,只会显示部分动脉。
在超声频谱中,会看到RI>0.7、RI>0.65,此类数值往往是频谱形态出现小慢波,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只会见到其中的收缩峰值,舒张峰值会消失。
常规使用的无靶超声造影慢性肾病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可达到基因转移增强的目的,对结缔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脏纤维化病变,在未来超声靶向微泡也会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