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简介
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的生产实践与研究进展

[]黄 国资, 8 吴家尧。 提 高夏暑季 “ 等. 英红九号”红茶 品质 的技术
措施[]中国茶 叶,2 1 (1:0 3 . J. 0 00 ) — 1 3 []方世辉, 9 王先锋, 生. 王惜 不同发 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 品质 的影响[]中国茶 叶加工,04() 9 2 . L. ) 2 0 , : — 1 21 [ 0 陈以义, 1] 江光辉. 红茶变温发酵理论探讨[] J. 茶叶科学,931 1 9,3
s o s be f r q a i y j b a k t a [ ]F o C e it y p n i l o u lt n lc e J .o d h m s r ,
2 0 。( 1 :8 2 0 7 1 )9 -1 . 0 0
[]夏涛, 6 童启庆. 红茶芳香物质 的前体及其转化途径[]中国茶 L. 】
氧化酶类 活性增强 , 促进 了一系列生化反应 , 为红茶品质 ℃ ~ 4 相对湿度 6 % ~ 0 历时 1h O ; 2 ℃, 0 7 %, 8 ~2h 萎凋槽萎 的形成奠定 了物质基础 , 经适度萎凋处理 的鲜叶 , 其发酵 凋则热空气温度 为 3 ℃,叶温 以2 ℃ ~ 3C 5 8 3  ̄为宜 , 摊叶厚 液的 T F含量明显 高于未萎凋叶 。赵和涛 研究表明, 红茶 度 1e 2 ( 8m~ 0m,每小时翻一次 ,历时一般 8 ~1h : h 0 ,相对 萎凋过程 中, 由于一些低分子蛋 白质和肽类化合物发生酶 湿度一般为 5% ~ 0 0 7%,最高不超过 8 %。陈成基I 为 , 5 m 认
红茶发酵过程 中 ,与儿茶素 的邻醌相结 合形成红色结合 2 h 4 ,在温度较高 、相对湿度低 时 ,可缩短到 lh 2 ; O ~1h 物 , 叶底明亮;氨基酸在发酵过程 与氧化 的儿茶素结合 在 阴雨低温时 , 使 萎凋时间可延长至3 h~ 6 ;日光萎凋气 0 3h 以及在干燥过程 中与糖类物质互相作用形成挥发l香气产 生 温在 2 ℃左右较为理想 ;萎凋槽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 5
“雾里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会闭幕式 、 茶王赛 、 炒茶能手大赛等 活动 ; 每年还参加 国内外
展 销展 览 , 力展 示 径 山茶 。 由此 , 径 山茶 ” 名 度 逐 年 提 大 “ 知
升 ,于 2 0 年获得杭州地区首个 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 03 标, 成为余杭 区一张金名片。 目前 , 余杭 区径 山茶栽 种面积达 5万亩 以上 , 年总产 值 在 4亿元以上 , 主要经济指标 在全 省同类名茶 中综合排名位 居前列 , 茶产业 已成为余杭 区茶农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牌和第 一批 “ 金闽红 ”品牌特许 生产 经营 企业 , 是唯 一 也
参 与 制 定 坦 洋 工 夫 国 家 标 准 企 业 ,现 为 宁 德 市 农 业 产 业
化龙头企 业 、 国茶 叶行业百 强企业 。该公 司成立不到 四 全
年 , 迅 速 占领 全 国 茶 叶 市 场 , 至 目前 , 在 全 国 2 就 截 已 0多 个 省 、 辖市 、 直 自治 区 和 福 建 省 九 地 市 开 设 经 营 网 点 1 0 0 多 家。
产 量 、 值持 续 增 长 , 农 生 产 积极 性 日益 高 涨 。 山 茶行 业 产 茶 径
1 O月 1 7日, 由浙 江省淳安县人 民政府主办 的中国杭州 扁形 茶连续化加工成套设备现场 演示及技术交 流会议在千 岛湖举行 。来 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浙江省茶 叶产 业协会 、 江 、 浙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广西等等单位和省 、 区的专
( 照红 ) 徐
据 了解 ,坦洋工夫茶 叶科学研究所 聘请 原福建省茶科
所 副所 长张 方 舟 教 授 担任 所 长 。
( 宁德 网 ) 据
扁形茶连续化加工成套设备现场演示交流会举行 径 山茶成中国驰名商标
红茶知识考卷

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中国坦洋工夫茶城茶业集团包括、
、、
四个分公司。
2、公司的茶园基地在福建省福安市风景区。
3、中国坦洋工夫茶城茶业集团在林瑞富董事长的带领下,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集茶叶、、、、于一体的专业集团公司。
4、坦洋工夫红茶创制于年,于1915年荣获。
5、坦洋工夫红茶毛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
6、六大茶类包括、、、、、。
7、对于茶的起源一说,《神农本草经》记载。
8、唐代茶圣所著《》一书,是中国最早最全的一步茶叶专著。
9、红茶色素包括和,其中被称为茶叶中的软黄金。
10、根据材质分,茶具大致分为、、、、、、七类。
11、宋代五大名窑包括、、、、。
二、简答题(60分)
1、请问喝德茗洋·坦洋工夫红茶的三大理由是什么?(5分)
2、请问德茗洋·坦洋工夫红茶的三大功效是什么?(5分)
3、为什么说德茗洋·坦洋工夫红茶是安全放心的,请从种植角度进行阐述。
(10分)
4、简述为什么公司的茶叶基地适合茶树生长?(10分)
5、公司生产的两款坦洋工夫红茶的名称各叫什么?简述这两款茶的品质特点。
(15分)
6、请列举至少6种对人体有益的茶叶内含成分,并简要分析其对人体的功效。
(15分)。
关于茶叶小知识

关于茶叶⼩知识 茶叶性味⽢,苦,微寒,是我国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茶叶⼩知识,希望⼤家喜欢! 茶叶⼩知识 ⼈们已经发现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主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质、氨基酸、糖类、维⽣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含有钾、钠、镁、铜等28种⽆机营养元素,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例⼗分协调。
适度饮茶对⼈体有⼀定的医疗保健作⽤。
它能提精神、去疲劳、助消化、能消炎杀菌、防治肠道传染病,能防暑降温,解渴⽣津。
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按商品茶的分类和加⼯,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茶叶有七类: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普洱茶和黄茶。
所有这些茶叶都是⽤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加⼯⽽成,加⼯⽅法不同,加⼯出的茶叶类别也就不同。
1、红茶有两种:⼀种是条型茶⼜叫⼯夫红茶,包括政和⼯夫和坦洋⼯夫;⼀种是红碎茶。
分为4个⼯序:萎凋、揉捻、发酵和⼲燥。
2、绿茶加⼯分为3个⼯序:即杀青、揉捻、⼲燥。
3、黄茶加⼯分为杀青、揉捻、闷黄、⼲燥四道⼯序,闷黄⼯序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序,如果没有闷黄这道⼯序,就称不上黄茶。
4、普洱茶是已经经过初步加⼯的绿茶,主要产于云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关键是发酵。
普洱茶加⼯完成后,味道不苦不涩,咖啡碱可以由4%升⾼到5.5%左右。
5、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主要产于福建省的武夷⼭地区,其次是福建的闽南,再就是⼴东省的潮汕地区。
乌龙茶的采制⽅法与红茶、绿茶⼤不相同,有以下⼏⽅⾯要求:(1)茶叶不能采摘过早过嫩;(2)乌龙茶必须在阳光下进⾏晒青;(3)采取“摇青”与“凉青”相结合的“做青”技术,使茶叶达到半发酵的程度;(4)乌龙茶的烘焙技术特别讲究。
6、花茶是选⽤上等茶叶做茶坯,和浓郁芬芳的鲜花拌合窨制⽽成,它既有花⾹,⼜有茶⾹。
7、紧压茶是将散茶蒸青揉捻后放⼊模型中压制成形,外形端正匀整,便于运输,汤⾊红浓明亮,叶底褐红。
消费者选购茶叶的注意事项 ⼀、正确选购新茶,辨认陈茶。
茶艺师(中级)测试题库含答案

茶艺师(中级)测试题库含答案1、与茶叶关系密切的国家标准,以下描述错误的是____。
A、国家强制性标准GB13432-9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B、GB11680-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C、GB13107-91《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D、GB5749-85《生活用水卫生标准》答案:D2、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在制作传统白茶的基础上,应港商要求制成“( )"A、新工艺白茶B、白牡丹C、白毫银针D、安吉白茶答案:A3、以下除( )外均属于茶叶中的无机化合物。
A、多种矿物质是B、氟C、钙D、镁答案:C4、有着茶图腾的烙印及( )折射的茶道,是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慢慢形成的。
A、民族文化B、民族品格C、原始思维D、神奇传说答案:B5、宋徽宗赵佶写有一本茶书,名为( )。
A、《北苑别录》B、《大观茶论》C、《茶录》D、《茶疏》答案:B6、油炒茶的罐罐只有鹅蛋大小,每次可以喝三盅以上。
A、正确7、面罐茶可以解渴而油炒茶可以当早点食用。
A、正确B、错误答案:B8、数量平衡是指在相同陈列面积中,要保持陈列数量的一致性;色彩平衡是由于色彩在视觉反应后会有轻重。
正确错误A、正确B、错误答案:A9、在广东,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
正确错误A、正确B、错误答案:B10、茶叶冲泡的基本程序是备具、煮水、备茶、温壶(杯)、置茶、冲泡、奉茶、收具。
正确错误A、正确B、错误答案:A11、坦洋工夫产于福建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一带。
正确错误A、正确B、错误答案:A12、为顾客拿递物品时,得体的做法是要反应敏捷,—气呵成。
若简单好取,可以由顾客自取。
A、正确B、错误答案:B13、黒茶具有干茶色泽偏深,红中带乌黑。
A、正确B、错误答案:B14、当新鲜的水中含有高价氧化铁0.1mg/L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
正确错误答案:B15、软水中含有其他溶质少,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就高,口味较浓。
因此,以软水泡茶,汤色明亮,香味俱佳。
红茶--白领功夫茶介绍

红茶--白领功夫茶介绍白琳工夫茶是三大闽红工夫茶之一,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
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
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造就了白琳工夫茶独特的品质。
白琳工夫茶以其独特风格和品质盛兴百年而不衰。
早在1851年,董天工写的《武夷志》中,就载有“工夫”茶名,说明当时已有“工夫”茶名之说,制法起源于福建,比安徽祁门红茶还早。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白琳工夫茶”因此而闻名。
二十世纪初,福鼎市点头镇竹栏头陈氏得用福鼎大白茶代替了原有的小茶种,使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此后福鼎“合茂智”茶号,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因此又名“橘红”,意为橘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尤其是特级白琳工夫茶以其得天独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气,浓醇隽永的滋味,被中外茶师誉为“秀丽皇后”。
1茶叶历史白琳工夫红茶有很久的历史,光绪年间就开始有了红茶的加工,当年加工技术上有可能是从安徽或是武夷山传来的(还需进一步证实),生产白琳工夫红茶主要是在福鼎市的白琳镇茶厂和相邻的点头镇,当年的“翠郊古民居”的主人就是加工、出口“白琳工夫红茶”发家的。
白琳工夫那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福安赛岐码头、福鼎的沙埕港码头、福州马尾、广州的13个口岸。
其中广州的13个口岸的商人11个是闽南人,因此出口时的“白琳工夫红茶”的名称就成了现在闽南语的“白琳”销往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白琳工夫红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也便有了英国女王写信到白琳国的流传,至今100岁老人谈及此时还是信誓旦旦的表示:“这封信小时候真的见过。
”2茶叶特点外形重实紧结有锋,色泽乌黑油润,金黄色毫显披伏,香气清鲜而持久,并带有果香,滋味入口醇和,回味隽永汤色红艳明亮,有很厚的金黄丝圈,叶底匀整红亮。
坦洋菜茶复壮技术

坦洋菜茶复壮技术刘景灿;吴培明【期刊名称】《福建茶叶》【年(卷),期】2014(036)003【总页数】3页(P20-22)【作者】刘景灿;吴培明【作者单位】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安355000;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安3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为保护坦洋工夫品牌的原生品质不变,在做好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升茶叶原料的不变异,保证坦洋工夫茶的原汁原味,不断加强茶树良种的管理,打造品牌,有利促进茶叶发展。
坦洋菜茶是坦洋工夫当家品种,但在长期的生产中,由于农户对种质鉴别力不高,对茶树品种纯度重视不够,造成菜茶品种混杂、纯度不高、所产茶叶芽头不一,茶叶产量、外形等极大影响质量。
随着坦洋工夫的不断发展,种植坦洋工夫菜茶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了防止菜茶种性退化,保留坦洋工夫品质风格,从2011年7月—2013年6月,成功通过选点、定点、繁殖试验到结束,不到2年时间,开展了优选种质繁育示范,进行和提纯复壮示范推广,成功取得了建点、示范和推广。
建立了坦洋工夫菜茶示范面积园300亩,辐射推广优选坦洋菜茶1000多亩,已取得良好成果。
坦洋菜茶同属有性繁殖品种,以前多用茶籽繁育苗而发生了变异,其性状表现有好有劣,发芽期有早有迟,芽叶肥壮、瘦小不一。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品质,为使坦洋工夫在茶叶市场上进一步发扬光大,迅速占领茶叶市场,福安市老科协、省科技局、坦洋工夫集团和坦洋工夫茶叶研究所联手,在坦洋村建立了千亩坦洋菜茶提纯复壮示范园。
坦洋菜茶的提纯复壮最隹途径应是“短穗扦插”为主的繁育方法,以繁育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坦洋菜茶苗,适应广大茶农发展坦洋菜茶需求。
经一年多来对坦洋工夫菜茶良种的选种培育,成功获得菜茶良种的提纯复壮技术措施,具体归纳总结有以下五个方面:1.1 苗圃地的选点整地我们把坦洋菜茶提纯复壮基地建在坦洋工夫发源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的牛头山。
牛头山茶山四面群山环抱,挡住西北寒流,形成天然屏障,来自东南方海洋气候,日照、雨水充沛,土壤为黄红壤,大土层深厚肥沃。
福建红茶概况及展望

《片刻 余 闲 录 》载 : “ 省 邵武 ,江 西 广 信 等 处所 本
产 之 茶 , 黑 色 红 汤 土 名 江 西 乌 , 皆 私 于 星 村 各
行 。 ”其 实 正 山小 种红 茶 早在 1 0 年 以前就 由 荷兰 64 商 人 带入 欧 洲 ,并 被 引种 到 印度 、斯 里 兰卡 ,都 形 成 了具 有 不 同地 域 特 色 的红 茶 [。 1 6 年 ,英 王 乔 引 62
世 纪 末华 茶 出 口达 到 鼎 盛时 期 ,同时也 是武 夷 红
1 福 建 红 茶 概 述
1 1 山小 种 .正 1 1 1 山 小 种 红 茶 的 历 史 背景 ..正
茶 进 入 最 辉 煌 的 时 期 …,使 红 茶 成 为最 时 尚 的 健 康 饮料 。 21 纪初 期 ,再 度掀 起 了红茶 热 。通 过 世 原 产 地 炒 作 ,市 场 炒 作 等 各 种 渠 道 ,特 别 是 对
摘 要 : 小种 红茶是 世界 红茶 的始 祖 ,并 首次打 开 了中国茶 叶的世 界 市场 。福 建红 茶
曾很 受欢迎 ,但她 也 经历 了命运 的低 潮期 ,现 在 市 面上 再度 掀起 红 茶热 。本 文概 述 了福
建 红荼 ( 山小种 、坦 洋 工夫 、政和 工 夫、 白琳 工夫 )的历 史演变过 程及发 展 现状 ,并 正
地位 :1 3 年 ,“ 97 坦洋 工 夫” 以每 1 0 5 0 斤7 两银 元
的 高 价 卖 给 英 国 茶 商 ,创 下 了 历 史 最 高 价 , 轰 动 当时 茶 业 界 ; “ 洋 金 针 ”在 2 0 年 北 京 中 国 坦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洋工夫简介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
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
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
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
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
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序言一个世纪前,一个威慑世界的百年红茶老字号———“坦洋工夫”,以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与贵州茅台酒同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跻身国际名茶之列。
但后来,它却盛极而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和难解的遗憾。
一个世纪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坦洋工夫”重新绽放生机,借助海西建设和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东风,复兴的浪潮,已经挟着雷霆之势席卷而来。
这期间,起起落落的世纪故事,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传奇,现在就让我们泡一壶浓浓的“坦洋工夫”,在清鲜甘甜的茶香中,听福安茶人们讲述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1]。
享誉百年曾经的英国王室特供茶福安是我国着名的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
但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的青睐。
此后,大批商贾慕名而来,入山求市,着名茶行相继崛起,一时声名远播,驰名中外。
18世纪,红茶在英国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皇室的专用茶叶运往英国的船。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饮品,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畅销20几个国家。
最辉煌的时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茶叶收购的范围方圆几百公里。
当时,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只要直书“中国坦洋”,便可准确无误地抵达收信人手中,其名声甚至盖过“中国福建”。
但是,从民国二十三年起,“坦洋工夫”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陷入沉寂。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扶持茶区生产,“坦洋工夫”产量一度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长。
70年代,绿茶开始受到大众的热情追捧,坦洋茶区由“红”改“绿”,仅在坦洋和邻近的几个村保留生产少量工夫红茶出口,年产仅100吨。
这一改便是30多年。
转机2004 一份提案敲开复兴之门进入新世纪,国内茶叶市场迅速升温,名茶林立,但“坦洋工夫”却依然沉寂。
不过,在2004年,命运终于出现转机。
这一年,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魏文生,受命前往福安参加茶农的扶贫工作。
按当时的计划,扶贫的主要项目就是帮助茶农实现“红改绿”,即大规模砍掉红茶树改种绿茶。
可到了福安,魏文生亲密接触“坦洋工夫”,聆听了它那段辉煌的历史后,却为“坦洋工夫”的沉寂倍感惋惜,甚至萌生了复兴“坦洋工夫”的想法。
就在魏文生犹豫之时,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最终把魏文生送上了复兴红茶的道路。
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张老,一直对红茶情有独钟。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国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力陈保留“闽红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与白琳工夫。
他常这样说:“红茶占据了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80%以上。
而福建作为中国红茶的故乡,却没有发展好红茶事业,真是愧对茶界先辈。
” 在张天福的鼓励下,2004年7月,魏文生在福安设立“坦洋工夫”红茶基地,之后,他又想尽各种办法推介红茶。
先后开设了“元泰红茶”专柜,让过往的顾客免费饮红茶,成立了“福建红茶俱乐部”,举办了“元泰杯”世界红茶征文比赛以及红茶品茶会等活动。
他的复兴行动引起了福安市政府对“坦洋工夫”的重新审视。
关键时刻,福安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一位老茶人向大会递交的一份名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再创福安茶叶辉煌》的提案,正式叩响了“坦洋工夫”的复兴之门。
“年商品总值亿元的茶叶产业竟没有一个知名品牌,又谈何竞争力”这位老茶人、现任福安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一席话道出了当时福安茶产业的软肋。
的确,由于“坦洋工夫”品牌的缺位,使得福安茶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替别人做嫁衣,所产茶叶主要作为原料茶卖给江浙地区,当地茶农茶商获利甚微。
这份提案立即引起了大会的高度重视。
此后,当地政府组织一批又一批省内外茶叶专家及经济专家对提案内容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结果一致认为陈成基“重振‘坦洋工夫’”的提议具有远大意义和可行性,调研报告提交福安市委市政府,立即被采纳。
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时任福安市委书记陈家东为组长的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定下了“五个一”战略工程,即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坦洋工夫”;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树良种子1万亩;建设一个海峡大茶都;每年举办一届茶事活动;建设一个现代化厂房加工区。
当正式文件发出,陈成基喜极而泣,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后三年间,一个又一个关于“坦洋工夫”的喜讯接连传来,变化之大,更是乱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
盛装出场人民大会堂打响第一炮2006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许久未经市场洗礼的“坦洋工夫”盛装出场,接受人们的检阅。
这场由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和福安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名为“中华名人共建海峡西岸的和谐福安暨‘坦洋工夫’系列活动” 坦洋工夫’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后来被茶人们称做“拉开了‘坦洋工夫’品牌建设的序幕”。
福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红色历史,使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一直关注这一地区的发展。
当天出场的有蒋正华、姜春云、孙孚凌、王云龙、于洋、关牧村等100多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华名流。
时任福安市委书记的陈家东在会上隆重介绍了“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和优异品质,以及福安市委市政府光复“坦洋工夫”的决心。
当即,“坦洋工夫”被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品牌档次一跃而上,打响了复兴的第一炮。
成功归来,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参展企业,都喜形于色,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
此前有不少茶人对此次进京心存疑虑。
因为当时福安几乎没有像样的“坦洋工夫”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多以散装销售为主,没有包装。
为了此次人民大会堂展出,不少企业连夜赶制“衣服”。
由于资金不足,福安市政府还专门拨下11万元,用于补贴企业制作包装费用,以解决燃眉之急。
序幕拉开后,从政府官员到生产企业老板,从民间机构到各级单位,都在挖空心思重塑“坦洋工夫”这一百年品牌。
2007年,短短一年间,福安市委、市政府马不停蹄地带领“坦洋工夫”走进北京、上海、厦门、福州、香港等国内重要城市进行品牌推介,还参加了“马连道北京国际文化节”、“深圳国际茶文化展”和“重回巴拿马”等茶事推介活动,开启了人们对“坦洋工夫”尘封已久的记忆。
此后,在国内国际,各种展会上,“坦洋工夫”的身影频频出现。
福安市委、市政府如此密集为企业搭台,企业更是积极登台亮相。
从2007年起,“坦洋工夫”喜讯频传,接连获得“福建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申奥茶”等荣誉。
政企联手“航空母舰”出世记品牌知名度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坦洋工夫”,也开始消费“坦洋工夫”。
但“坦洋工夫”要进军茶叶市场,与安溪铁观音那样的特色品牌争市场,红茶航母问题仍然不少。
当时,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企业虽有不少,但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能叫得响的领军企业。
在多方调研、取经、商讨下,福安市委、市政府决定与茶企联手打造一艘“航空母舰”。
2007年11月1日,由中国海峡大茶都、天香茶叶有限公司、天湖农业有限公司等14家茶业企业与福安市政府联手成立的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外贸科研为一体的旗舰式企业———“福建坦洋工夫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为重振“坦洋工夫”品牌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刘丛生,这位极具知名度的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安市最具实力的船舶有限公司老总,“披挂出山”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随后,这位“船老大”以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敏锐,打出了一系列传承荣耀、复兴国饮的组合拳。
现在看来,由政企联手的这家企业对‘坦洋工夫’的推动作用是非凡的。
在它的带动下,“坦洋工夫”有了自己的国际标准,标准化的生产解决了原有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其次,茶企握拳出击,迈开了向现代集团化发展的步伐。
第三,带领茶企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创新,精心研制出一系列产品,提升了“坦洋工夫”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并极大拓展了销售渠道,形成一张遍及国内外的营销服务网络。
华丽变身细数三年巨变过两天,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就将拉开帷幕。
而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对“坦洋工夫”来说,又将是重振道路上的一次飞跃。
在2007年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福安13家“坦洋工夫”茶企盛装亮相,深受好评。
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坦洋工夫”签下订单近1亿元。
今年在家门口的茶博会更是“坦洋工夫”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据福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日前,福安在本届茶博会上可望签约投资项目达16个,总投资亿元。
这不是空谈,华丽变身的“坦洋工夫”有足够的实力和基础来完成这一切。
对这三年来的变化,作为福安市茶业协会的会长,陈成基再清楚不过。
三年前,不要说“坦洋工夫”专卖店,就是想要买袋包装稍为讲究点的都很难。
但是现在,在福安城区繁华地段,“坦洋工夫”专卖店、连锁店、茶座林立。
不仅如此,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都能发现“坦洋工夫”的身影,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
这是最直观的变化。
而随着“坦洋工夫”名气的打响,与“坦洋工夫”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在改变。
原先“坦洋工夫”产品每公斤售价仅50-60元,而现在已升到千元,有些极品甚至上万元。
在去年的“闽茶杯”评比中,“坦洋工夫”获得茶王称号、经拍卖每公斤达30万元。
其主要原料“坦洋菜茶”也由品牌打造前的每斤几角钱,到现在每斤茶青均价二三十元左右,茶农收入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