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张锦华简介
张姚宏影:百年写就华彩人生

张姚宏影:百年写就华彩人生文、图/王微芳今年恰逢台湾温籍商界奇才张姚Array宏影女士诞辰一百周年。
张姚宏影出生于1922年,乐清北白象镇人,毕业于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曾在温州执教,后获上海持志大学学历,并于1999年时荣膺美国西来大学企业管理荣誉博士学位。
张姚宏影与其夫婿张德滋先生,曾于上海创办瓯海实业银行。
张公弃养西归后,张姚宏影力挽夕阳,独当大任,先后在台湾创办宏璟集团及日月光集团等10余家企业,还兼任台北市温州同乡会常务理事、名誉副理事长。
张姚宏影女士不惟有咏絮才,更兼具停机德,她勤俭持家、尽显慈母之情,使得家庭和睦、子孙昌荣。
张姚宏影女士在事业成功后,始终心系桑梓,不断回报故土,为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文化教育设施慷慨解囊,倾注自己的一份拳拳爱国爱乡之情。
2016年11月26日中午,张姚宏影仙逝,享寿95岁。
笔者在此记录她充满坎坷而传奇的人生,以深切缅怀张姚宏影女士。
早年失怙 初露锋芒1922年7月,浙江温州乐清北白张姚宏影象的一大户人家里,迎来他们家庭唯一的一个女孩,取名姚宏影。
身为家中的独生女,姚宏影的母亲姚夫人具有远见卓识,她并不像当时的大多数女性一样,认为女子无需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全力为她争取受教育的机会。
姚宏影不负母亲所望,发奋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百年名校——温州省立第十中学(1985年更名为“浙江省温州中学”),也成为这所称雄浙南名校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
在校就读期间,姚宏影就展露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她出任学生会会长,属于学校的风云人物。
同时,她还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暴的勇气,“七七事变”后,她曾因组织同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度被学校勒令退学,后又获准复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6岁那年,父亲因罹患肺炎溘然长逝,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身为家中的独生女,母亲谆谆教导她“做男也要做女”,苦心栽培她。
适值青春年华,姚宏影一肩扛起家中的经济重担,17岁时,她眼见疟疾肆虐,基于济世利人的理念与洞察商界的眼光,便开始进口西药,获利颇丰。
红茶-新坦洋简介

新坦洋品牌介绍及主导产品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以红茶、乌龙茶、绿茶、白茶等各种茶叶的科研、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主,集旅游度假、农业开发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连续多年被宁德市评为龙头企业,同时也是闽东首家茶业集团。
1998年开始,新坦洋人立志恢复坦洋工夫最原始的制茶环境,于茶树中套种桂花树,打造“特色桂花茶园基地”,使茶叶在生长中自然吸收桂花的香气,茶香与桂香自然窨制,制成特色桂香茶。
工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年,如今新坦洋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特色桂花茶园基地,2010年8月10日,新坦洋茶业集团桂茶园荣创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桂花与茶叶套种面积最大的种植园”。
新坦洋产品也因其汤色红艳、滋味鲜美、香气馥郁的特色“桂香味”而迅速走红,被国内外茶人视为茶之最优者,被誉为“茗中佳品”。
新坦洋茶业集团率先在原产地实行坦洋工夫标准化革命,从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管理各个环节制订了标准化体系共三十几项,在服务领域规范了多项统一标准,在种植方面,新坦洋注重突出茶园管理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措施;在加工方面,新坦洋投入巨资建设现代化水平的坦洋工夫精制生产线,其清洁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属国内一流,并推行ISO9001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在销售方面,新坦洋设立连锁专营店模式发展连锁经营;在产品开发方面,新坦洋的茶叶产品涉及原产地系列、桂冠系列、陈香系列及礼茶等多个标准级别,销售额逐年攀升,产品深受消费者信赖。
新坦洋产品从整体上形成优势,同时又在技术、概念、需求、外观设计等方面独具特色。
透析新坦洋品牌的成功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有效的市场运作,二是过硬的品质。
保质保量、求变创新是新坦洋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新坦洋以“用心制茶用新卖茶”为企业定位,多年来,产品在质量与服务上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获得全省“高标准高质量”荣誉称号;2009年3月获得“全国产品质量消费者满意首选放心产品”荣誉称号;2009年香港国际茶展上,新坦洋生产的坦洋工夫红茶因卓越的品质,被香港贸发局授予香港国际茶展最高奖项——“我最喜爱的红茶”;同年,公司“金榜题茗”、“御品桂”系列产品荣膺原产地福安市人民政府评审的“中国·福安·坦洋工夫”十大名茶前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创新总结

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创新总结潘玉华;黄先洲【摘要】坦洋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发展的趋势为:萎凋偏重,发酵趋轻,烘焙加强。
就坦洋工夫红茶加工的创新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加工优质坦洋工夫红茶提供实践经验。
【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坦洋工夫;加工技术;创新;品质【作者】潘玉华;黄先洲【作者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355000;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355000【正文语种】中文1851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坦洋村试制成功,标志着工夫红茶工艺的诞生。
传统坦洋工夫红茶是以本地菜茶的鲜叶作为原料,经萎凋(室内自然萎凋或日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加工而成的。
近年来随着坦洋工夫红茶知名度的提高,坦洋工夫红茶采用新的优良品种并在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使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加工工艺技术总结如下。
1 鲜叶要求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2004年后,福安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新品种,合理搭配,除以坦洋菜茶为主以外,还大量新植和改植换种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丹桂等,新品种的应用使得坦洋工夫红茶的香气浓郁,具有独特的花果香,滋味醇厚鲜爽,品质大幅度提升。
目前福安适制坦洋工夫的主要品种有: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丹桂、九龙袍、福云10号、福云6号、福云7号、福安大白、菜茶、乌牛早、台茶等。
2 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对坦洋工夫红茶品种形成影响较大,受茶叶消费市场的引导,加工技术出现质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其一,采用人工调控温湿度薄摊萎凋;其二,采用人工调控温湿度,控时辅助轻发酵;其三,在萎凋中融入了乌龙茶初制工艺的晒青与做青技术,促进鲜叶走水;其四,采用低温烘干。
2.1 萎凋萎凋是坦洋工夫红茶鲜叶加工的基础工序。
在萎凋过程中,鲜叶正常均匀失水,激发内含成分的变化,达到适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为红茶品质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准确定位市场 加快“坦洋工夫”红茶发展——记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

这 是 最直 观 的 变 化 。而 随 着 “ 洋 工夫 ” 名 气 坦
的打响 ,与 “ 坦洋 丁夫”有 关的所 有一切 都在 改变 。 原 先 “坦 洋 工
在近 几年政 府及新 坦洋企业 的 强力打造下 ,
“ 坦洋 工 夫 ” 的 公共 品牌 已 初显 成 效 。新 坦 洋 在短
表1新坦洋 c c 坦洋工夫”的产量及产值的变化
马军 李秋晨 张锦华 林影 ( 福建省农产 品加工推广总站 ,福建 福州 30 0 ; 1 50 3 2福建新坦洋 茶业 集团 ,福建 福 安 350 ) 5 0 0
福建 新坦洋 茶业集 团 ,成立于 l 9 年 ,是福 96
建 省 宁 德 地 区 首 家茶 业 集 团 ,长 期 致 力 于 打造 坦 洋 工 夫 国 际 品牌 , 开 创 了国内 红 茶 产 业 独特 的 品牌 道 路 。公 司 总部 位 于坦 洋 工 夫 原 产 地 福建 省 福 安市 , 建 筑面 积 3 0 多 平 方 米 ,旗 下 设 有 福 建 新 坦 洋茶 业 00 股 份有 限 公 司 、福 建 弘 凯 创 业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福 建 金 闽红 有 机 茶 有 限 公 司 、上 海 沪凯 实业 有 限 公 司 ,
百 多 家 连 锁 加 盟 店 ,因 出 色 的 品 牌 连 锁 建 设 能
/^ \
农产 品 加 工业 5 5
成 为 茶 叶 出 口量 最 多年 份 Βιβλιοθήκη “ 洋 工 夫 ” 红 茶 在 坦
工 夫”重 回世界 舞 台 ,前 途将 充满 阳光 。
l 1年 与 中国名 酒 “ 台 ”共 同 荣获 巴拿 马 国 际博 95 茅
国各地 。
种 植 优 新 茶树 良种 一 万亩 、打 造 一个 茶 叶 品 牌 ,吹 响 了茶 业 全面 、持 续 发 展 的号 角 。 而随 着 “ 洋 工 坦 夫 ”红 茶 在全 国茶 叶 市场 火 热 ,品 牌 的迅 速 成 长 ,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坦洋工夫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
其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
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
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
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
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
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茶产品荣誉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
近年来,政府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坦洋工夫”被列为“中华名人特供茶”,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0年中国茶企十大风云人物

40年中国茶企十大风云人物作者:大宇孙文来源:《茶道》2018年第12期當今社会品牌无处不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品牌的商品该如何销售。
如果说企业是品牌的载体,那么企业家就是一个品牌最好的代言。
从创立企业到管理企业,企业家的使命不仅是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更是要当好领头羊,带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正契合了茶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
改革开放40年,本刊选出的中国茶企十大风云人物,是无数茶企老板的代表和佼佼者。
他们是久经商海的企业家,更是执着的爱茶人。
茶有道,经营管理亦有道。
在他们的心目中,企业就是一道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茶经”。
天福茶业创始人李瑞河世界最大茶业综合企业的掌门人在两岸茶界,李瑞河是位响当当的人物。
少时随父在台开茶行,壮年遭遇金融危机跌入低谷,花甲之年回大陆东山再起。
虽然一路挫折与坎坷,但他不畏艰辛,敢闯敢拼,用非凡的智慧与眼光,最终在逆境中闯出一片天地,缔造了自己的茶叶帝国。
如今,他是世界最大茶业综合企业的掌门人,他也是茶教育的开拓者,不遗佘力地弘扬中国茶文化。
天福集团采取老行业、新经营的方法经营茶叶。
李瑞河认为现代茶叶产品最大的特色是突破传统茶庄的茶叶贩卖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并将产品给以精致化的分级包装,以利营销。
天福的经营理念更是以人性经纬天下,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每位员工都对公司充满信心。
李瑞河经营的天福集团品牌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靠规范化管理创出来的。
他常教导员工:“成功是小优点的积累,失败是小缺点的疏忽”。
经营品牌不同于干个体,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都需要非常讲究。
天福的茶叶全都是当年茶,绝不搀杂旧茶。
店内五金筒的陈列、品茗桌的摆设、茶壶嘴的朝向都有一定之规。
茶针断了、茶盅边沿有缺口都不能继续使用。
同时,李瑞河还非常注重培养员工的个人气质。
在茶庄内经常举办“传统文化讲习班”,聘请老师给员工讲授“三字经”、“弟子规”。
李瑞河常说:“取之于茶,用之于茶”; “成功的荣耀全体共享,失败的责任我肩独担”。
企业信用报告_泉州市金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泉州市金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基础版企业信用报告
目录
一、企业背景 .........................................................................................................................................................5 1.1 工商信息 ......................................................................................................................................................5 1.2 分支机构 ......................................................................................................................................................5 1.3 变更记录 ......................................................................................................................................................5 1.4 主要人员 ......................................................................................................................................................6 1.5 联系方式 ......................................................................................................................................................6
张建华:草根经理人的创业之旅

张建华:草根经理人的创业之旅作者:李烽来源:《今日印刷》2017年第04期位于江西中部、赣江之畔的樟树市,始建于秦朝,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岭南的舟车孔道,又是南方的药材集散、炮制中心,号为“药码头”、“药市”,近代更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药都”称誉。
尤其是自1958年以来,在金秋十月,每年一次的全国药交会如期在这里盛大举办。
药交会上各式各样的药品包装,五彩缤纷,不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是吸引了有志进军医药印刷包装创业者的驻足关注,从中寻找商机。
在樟树市印刷包装行业里,张建华就是本地创业成长起来的草根经理人。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建华成为了执掌5家公司的掌门人,即是江西南湖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纸质彩印)、樟树市恒欣印业有限公司(复合膜印刷)、樟树市天美塑胶有限公司(软塑包装)、江西汇和印务有限公司(不干胶印刷)、樟树市仁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稳中有为的创业历程出生于1973年的张建华是地地道道的樟树人。
1994年,他跟随亲戚到成都学徒,学习中药材购销。
4年下来,由一个莽撞不懂事的青年成为积累了一定的营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业务员。
1998年回到家乡樟树市后,他拿出家里仅有的1万元积蓄,用3400元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用1400元选了一个吉祥卡,其余5000多元作为业务经费,开始了他的掘金之旅——从事医药购销业务。
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到2001年,才有了自己的积蓄。
古人云,实业兴邦。
于是萌发了创办实业的想法。
他认为医药业是樟树市的支柱产业,而且闻名海内外,而为药业服务配套的药品包装业则是樟树市的短板,把这块短板做长,必然前景光明。
那么从何入手呢?他想起了哲人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不平凡。
办企业的初始阶段就像小孩学起步一样,迈步不能太快太大,应从简单做起。
于是他选择了工艺不很复杂的与药厂配套的软塑包装项目。
他是一个敢想敢为、说干就干的人。
通过朋友介绍,他花了7天时间到浙江台州市进行考察,了解市场,广交朋友,并成功地聘请到了技术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
百度名片
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即张锦华,1968年出生,福建省福安市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级经济师,高级评茶师,多年来服务于三农经济,1996年创办福安市华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公司改制名称变更为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个人简历
中文名:张锦华
英文名:zhangjinhua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年份:1968年11月13日
出生地:福建福安
毕业院校:武汉理工
主要成就:成立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荣誉
荣获“陆羽奖”第五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中国茶产业十大杰出CEO”及“福建红茶杰出贡献人物”,担任福安慈善总会常务理事长,始终热衷于公益事业。
人物评价
他是坦洋工夫“新茶路”的探索者;他是新坦洋品牌发展框架的设计者;他是茶企制定坦洋工夫国家标准时的主要负责人;他是中国
茶产业连锁企业杰出的CEO
简历年表
1985年任福安市果品供销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3年福安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1996年任福安市华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2年任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职务
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中国茶叶行业十大经济人物
中国茶产业十大杰出CEO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
福建弘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顾问
福建红茶杰出贡献人物
福建省标准化与认证认可协会副会长
福建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宁德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
宁德市知名农民企业家
福安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长
福安市茶业协会副会长
福安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
福安市工商联常委
福安市诚信促进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恒泰担保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中共新坦洋茶业集团党支部书记
个人事迹
张锦华与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渊源
十载春秋自成桂香茶
从160年前坦洋街鳞次栉比的茶行,至新中国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坦洋工夫连锁专卖店,民族品牌坦洋工夫的崛起,与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张锦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张锦华,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远见”二字。
1998年,在了解了坦洋工夫桂香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后,张锦华抵不住“桂香茶”的诱惑,他亲自到坦洋村实地考察,他在白云山麓,考察了那里的山和水,发现一个重大的实事:即坦洋村的地形竟然与新坦洋(当时是华隆公司)天湖山地形出奇的相似,都处于三面环山,清溪中流,漫山云雾缭绕的“船型”地形。
天湖山海拔虽然高于坦洋村450—500米,但由于清朝年间坦洋村的气温较低,而当今全球变暖的环境下,天湖山海拔600米处的气温与当时坦洋村的气温也基本一致。
一个重大的决定在张锦华脑海里诞生了,他决心利用天湖山的地理优势恢复当年桂香茶的原始制茶环境。
张锦华此决定源自于百年前坦洋工夫风靡海内外的桂香茶,清光绪版《福安县志•山川》卷:「桂香山,在坦洋,产茶甚美,山麓登桂岩,香闻数里。
」他立志恢复坦洋工夫的原始制茶环境,建立“特色桂茶园”。
同时,当年的桂花树与茶树是分开种植的,桂香山在村后,
而茶山在村前。
张锦华决定采用套种的方式,即在茶树中穿插植入桂花树,这样,桂花的香气与茶香融合的更加紧密,制出的桂香茶亦更加芳香,这是在传承中的创新。
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又十分不易的工程,1998年伊始,张锦华带领新坦洋人在天湖山麓采用珍贵桂花树种(包含金球桂、日香桂、金桂等)与60多年树龄的坦洋工夫母种菜茶套种的方式,桂花与茶叶同时开花长芽。
新坦洋桂香茶每叶茶青均含有天然的桂花香,第一道工序采用人工采摘,并经过制茶师的精湛工艺制作而成。
只有在特定的经纬度(新坦洋母种菜茶保护区位于北纬27°08′330″东经119°42′176″)、气候、土壤条件以及60多年树龄菜茶的条件下,方能建成如此特色的桂茶园。
2010年8月,公司2206亩特色桂茶园因此而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世界上桂花与茶叶套种面积最大的种植园”。
坦洋工夫桂香茶在传承和创新中再度崛起!
张锦华继而改造建设生态茶园10000多亩,2008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宁德市人民政府考察后,发现集团园区内30亩坦洋菜茶为坦洋工夫母种菜茶,同年10月即将新坦洋30亩菜茶核准为“中国坦洋工夫母种菜茶种质资源唯一保护区”。
2010年,园内300亩桂茶园经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委员会审定为有机茶园,年产有机茶3吨。
首家专卖店成闽东“标杆”
如今,成立于1996年的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是中国红茶十大品牌,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福建省人民政府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福安市坦洋工夫重点项目建设单位。
2010年12月新坦洋茶业集团被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正式核准为国务院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
今后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国务院直属部门等国家机构将采购
新坦洋茶业集团桂香红茶作为政府用茶,并作为国礼,馈赠各国政要和贵宾,意味着能够为新坦洋茶业集团带来品牌知名度与销量的提升。
同时促使新坦洋品牌走向世界。
回顾发展,铿锵有力的数据与实力背后,凝聚的是一个茶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一个团队的奋斗和努力。
三年前,当张锦华面对全国萧条的红茶市场,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开创坦洋工夫全国红茶连锁专卖店,建立自己的民族红茶品牌。
新坦洋在闽东建立全国最大的坦洋工夫总店,福安市人民政府茶业协会授权集团总店为“NO.1”坦洋工夫全国连锁店,其后新坦洋茶业集团连锁店势如破竹,迅速“北扩”、“南下”、“西进”,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立105家红茶连锁专卖店及设立1000多个红茶专柜,与欧洲、美洲、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因成功的品牌连锁建设能力,新坦洋茶业集团被评为“中国茶产业十强连锁企业”,张锦华亦被评为“中国茶产业十大杰出CEO”。
新坦洋产品荣获“首届香港国际茶展最高奖项——我最喜爱的红茶”、“中国•福安•坦洋工夫十大名茶”、“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会金奖、“第七届闽茶杯金奖”、“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金奖”、“上海世博会名茶金奖”等多个国内外重大奖项。
心怀产业传承百年品牌
张锦华多年以来潜心研究茶业,他追求的是一个民族产业的兴起,他的敬业精神得到业界的赞赏,先后担任福安市茶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宁德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以及福建省标准化与认证认可协会副会长等要职,当坦洋工
夫品牌开始复苏,百废待举之时,参与对坦洋工夫品牌发展道路的研究与规划,同时参与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提高坦洋工夫产品质量和规范产品市场有序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坦洋工夫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者,张锦华对茶叶的生产质量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标准对茶叶进行加工生产。
企业通过ISO9001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经大众消费者投票评选,新坦洋品牌被评为“2009年度消费者最放心食品品牌TOP100”。
张锦华非常注重茶文化的宣传,新坦洋茶业集团以“传承百年品牌造福天下茶人”的文化理念,公司于每年农历九月初八举办大型“桂茶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传播桂茶文化,传承坦洋工夫的王道正韵,结交天下好茶者。
张锦华强调团队的茶文化素养,因此新坦洋对全国各地直营店及加盟店店长、店员进行统一专业化培训,每批学员必须经过至少一个月封闭式培训,除了传授茶艺外,注重对学员的茶文化培养,同时,对于距离总部偏远的加盟连锁店实行外派讲师制,选派优秀讲师前往加盟店授课。
因此,每走进新坦洋连锁专卖店,总能感受它特有的茶文化积淀和店员的专业涵养,让人如沐春风。
手握杯盏,红艳、香郁、味甘的坦洋工夫在杯中荡漾,茶香中散发的淡淡桂香味,凝聚着新坦洋人的创造与智慧,也仿佛在悠悠的诉说着张锦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