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及其显色原理
彩色电视显像原理

彩色电视显像原理
彩色图像的显示基于三基色的原理。
任何彩色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基色配合而产生基本相同的视觉效果。
彩色管不同于黑白管,它有产生三种基色的荧光屏和激励荧光屏上数以万计的三基色单元的三个电子束。
只要三基色荧光粉所产生的光的分量不同,就可以形成自然界的各种彩色。
如红绿蓝三基色的光通量依一定的比例配合就成白光。
红和绿配合就成黄光。
红和蓝配合就成紫光。
只有红枪的电子束激发红粉则发红光,只有蓝束激发蓝粉则发蓝光,只有绿束激发绿粉则发绿光。
如果三束电流均为零(荧光屏未被激发)则呈黑色。
彩色电视信号传输不同于黑白电视之处就是除亮度信号外还有一个色度信号。
彩色电视机接收这两个信号,经过处理后分解为三个(红、绿、蓝)亮度信号分别去调制相应的电子枪。
显像管的内部磷光层与外层之间有一层玻璃相隔,电子枪打出的电子束再透过玻璃,由于光的折射就会产生扭曲现象,在看到之后就会产生很强的内凹感。
显色原理:
彩色显像管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种涂料组合而成,由三束电子束分别激活这三种颜色的磷光涂料,以不同强度的电子束调节三种颜色的明暗程度就可得到所需的颜色,这非常类似于绘画时的调色过程。
磷光体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色纯度高的发光体
2、有高的发光效率
3、在电子射线长时间照射下性能不变坏
4、适合显像管的制造工艺
显像管覆盖有一层发光物质——荧光粉,当电子撞击时发出光来,发光强度取决于电子的数量和速度,在这里机械能转化为光能,在电视机中,电子速度是恒定的,所以,亮度值与电子速流大小有关。
显像管电视原理

显像管电视原理
显像管电视原理是利用阴极射线和荧光层的特性来实现图像显示。
在显像管内,有一个射线发射部件,即阴极,它发射出高速电子射线。
这些电子经过加速电极的作用后,形成一个射线束,进一步被偏转电极控制。
在显像管的背面有一个覆盖了荧光物质的层,叫做荧光层。
当射线束击中荧光层时,荧光层会发光。
不同的像素点通过偏转电极的调节,使得射线束能够击中对应的位置,从而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为了产生彩色图像,显像管电视使用了三个独立的荧光层:红色、绿色和蓝色。
每个像素点上的红、绿、蓝三个荧光层会受到对应颜色的射线束控制,从而产生出不同的颜色。
控制电子束的偏转电极通常是通过附加磁场来实现的。
这种磁场会使得电子束的轨迹发生弯曲,从而达到偏转的目的。
通过控制偏转电极的电流和磁场的强弱,可以达到准确控制射线束位置和亮度的效果。
显像管电视的优点是色彩饱满、对比度高,能够显示细节丰富的图像。
然而,由于显像管本身较为笨重,且能耗较高,现已被液晶显示器等平板显示技术所取代。
电视机显像管工作原理

电视机显像管工作原理
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关键部分:显示信号处理电路、射线产生电路和图像显示部分。
1. 显示信号处理电路:电视机的接收部分会接收到来自广播信号、有线电视或者DVD等输入源的图像、声音等信息。
这些
输入信号会被处理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解码和放大等处理步骤,生成显示所需的图像信号。
2. 射线产生电路:显示信号被处理之后,需要将其转化为能够打到屏幕上的射线。
电视机的射线产生电路包括电子枪和聚焦结构。
电子枪由一个发射电子的加热阴极、一个高压阳极和一个聚束阴极组成。
通常使用的成套电子枪是三只,分别对应红、绿、蓝三种颜色。
当电子枪受到加热并施加高压后,阴极会发射出一束高速电子。
然后这束电子会被聚束阴极聚焦并形成一个很细的射线。
3. 图像显示部分: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的部分由屏幕背后涂有荧光物质的玻璃组成。
荧光物质在受到电子束的轰击时会发光。
电子束打在屏幕上的不同位置上时,荧光物质会发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形成了彩色的图像。
同时,电子束的扫描速度和扫描顺序可以控制图像在屏幕上的位置和刷新率,从而完成图像的显示。
综上所述,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显示信号处理电路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射线产生电路产生电子束并聚焦,然后电子束轰击屏幕上的荧光物质,形成彩色的图像。
电视显像管工作原理

电视显像管工作原理
电视显像管是一种电子器件,主要由阴极、阳极、聚焦极、驱动极和加速极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工作介质:电视显像管内充满了低压的真空或稀薄气体,使电子能够自由移动。
2. 阴极发射电子:电视显像管通过向阴极加上高电压,使阴极发射出大量的电子。
这些电子具有负电荷,并且以高速向阳极移动。
3. 加速和聚焦:电视显像管中的加速极和聚焦极起到控制电子运动的作用。
通过调节加速和聚焦电压,可以使电子聚焦成细束,并加速以达到需要的速度。
4. 驱动和扫描电子束:电视显像管中的驱动极和扫描线圈起到扫描电子束的作用。
在电视信号的控制下,驱动极和扫描线圈会定时调节电子束的位置,使其按照水平和垂直方向扫描整个显示屏。
5. 感光层激发:电子束扫描到指定位置时,经过感光层的作用,可以激发出相应的荧光物质。
荧光物质受到电子轰击后会发光,发光的颜色和强度取决于激发的电子束的强度和所扫描到的位置。
6. 显示图像:通过改变电子束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在屏幕上形
成图像。
通过不断扫描、激发荧光物质以及调节电子束的亮度和颜色,可以实现电视的图像显示。
电视显像管原理高中物理

电视显像管是早期电视机和显示器中使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基于电子束的偏转和荧光粉的发光。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电视显像管工作原理概述:1. 构造:- 电视显像管由玻璃外壳、电子枪(包括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和高压阳极)和荧光屏组成。
- 玻璃外壳内壁涂有反射层以提高亮度。
2. 电子发射:- 灯丝加热阴极,使其释放电子。
- 栅极通过控制电压来调节电子的数量。
3. 电子加速与聚焦:- 加速极和聚焦极施加电压,使电子束加速并保持焦点清晰。
4. 电子束偏转:- 垂直偏转板和水平偏转板在交流电压作用下产生交变电场,从而使得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动。
- 这种偏转使得电子束可以在荧光屏上形成动态图像。
5. 荧光屏上的图像形成:- 当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的荧光粉时,荧光粉会发出可见光,形成一个亮点。
- 通过精确地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可以创建出一系列的亮点,这些亮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图像。
6. 彩色显示:- 彩色电视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组成的像素。
- 通过改变电子束的强度,就可以改变每种颜色的亮度,从而合成各种颜色。
7. 扫描过程:- 为了生成连续的画面,电子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速度“扫描”整个荧光屏。
- 扫描通常分为行扫描(水平方向)和帧扫描(垂直方向),行扫描频率约为15,750Hz,帧扫描频率约为60Hz(PAL制式)或59.94Hz(NTSC制式)。
8. 信号处理:- 显像管的工作受到外部视频信号的控制,该信号包含了图像的信息。
- 视频信号被解码并转换为控制电子束偏转的电压,从而将图像信息转化为实际的图像。
这就是高中物理中的电视显像管工作原理的基本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LCD)、等离子显示技术(PDP)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LED)的发展,电视显像管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其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显示技术。
彩色显像管原理

彩色显像管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彩色显像管原理,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啊!
你看啊,这彩色显像管就好比是一个魔法盒子,能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电信号变成咱们眼前五彩斑斓的图像。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画家,用各种颜色的画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出精彩的画面。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啊,它里面有好多小零件一起努力工作呢!首先就是那个电子枪,就像一个神枪手一样,“嗖嗖”地发射出电子束。
这些电子束可厉害了,它们能飞快地跑啊跑。
然后呢,还有偏转线圈,这玩意儿就像是给电子束指引方向的交警,让电子束乖乖地按照规定的路线跑,跑到该去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部分啦!当电子束打到屏幕上的荧光粉的时候,哇哦,就像烟花绽放一样,一下子就出现了各种颜色。
红的、绿的、蓝的,真是漂亮极了!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色彩派对,让人眼花缭乱。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彩色显像管就靠着这些巧妙的设计和工作原理,让我们能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看各种好看的电视节目。
想想以前没有彩色显像管的时候,那电视画面都是黑白的,多单调啊!现在有了彩色显像管,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好像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
而且啊,彩色显像管的应用可不仅仅是在电视上哦!在电脑显示器、投影仪等等好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呢!它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乐趣和便利。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个神奇的彩色显像管啊,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得少多少乐趣呀!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默默奉献的好朋友,一直给我们带来精彩和惊喜。
所以啊,下次当你再看到那色彩鲜艳的电视画面时,可别忘了这背后彩色显像管的功劳啊!好好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电视机显像管原理

电视机显像管原理电视机显像管是电视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产生亮度的设备。
通过对电子束的控制,显像管能够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各种图像和视频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首先,电视机显像管内部主要由阴极、阳极、电子枪和荧光屏组成。
当电视机开机后,阴极开始发射电子,这些电子被电子枪聚集成电子束,然后通过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这就是电视机显像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其次,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子束的控制和荧光屏的发光原理。
电子束的位置和强度由电子枪的控制电压和电磁场来调节,通过改变这些参数,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不同的图像。
而荧光屏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组成,当电子束击中荧光屏时,荧光粉会发出相应的颜色光线,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图像的扫描和刷新。
电视机显像管是通过逐行扫描的方式显示图像的,它会将图像分成多行,然后逐行显示在荧光屏上。
在每一行显示完毕后,电子束会回到起始位置,开始下一行的显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像。
而在显示过程中,荧光屏会不断地发光和消光,以保持图像的稳定和清晰。
总的来说,电视机显像管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和荧光屏来显示图像的设备,它通过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和强度,以及荧光屏的发光原理,实现了图像的显示和刷新。
在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中,电子束的控制、荧光屏的发光和图像的扫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通过对电视机显像管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视机。
彩色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彩色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彩色显像管这个超酷的东西的工作原理,可有意思啦。
咱先想象一下,彩色显像管就像是一个超级神奇的小世界,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奇妙构造。
这彩色显像管啊,主要就是用来把那些电信号变成咱们能看到的彩色图像的。
在这个小世界里呢,有一个电子枪,这个电子枪可厉害啦,就像一个超级射手一样。
它能发射出电子束呢。
你可以把这些电子束想象成一群超级小的、看不见的小箭。
这个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可是很有讲究的,它可不是乱发射的哦。
那这些电子束要打到哪里去呢?它们要打到荧光屏上呢。
荧光屏就像是一块超级特殊的画布。
当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的时候,就会发生奇妙的事情。
荧光屏上有很多很多的小荧光粉点,这些小荧光粉点可不得了,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彩色精灵。
不同的荧光粉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不过呢,这彩色显像管要显示出彩色的图像,可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叫荫罩板的东西。
荫罩板就像是一个超级严格的小管家。
它的作用就是确保电子束准确地打到对应的荧光粉点上。
你想啊,如果电子束乱打一气,那图像不就乱套了嘛。
荫罩板就像是在指挥交通一样,让那些电子束乖乖地去到它们该去的地方。
那这些电子束的强度又是怎么控制的呢?这就和接收到的电信号有关啦。
比如说,如果要显示一个红色的部分,那么对应的电信号就会让电子枪发射出合适强度的电子束,去激发那些能发出红色光的荧光粉点。
如果是蓝色或者绿色,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好像是一个小乐队,不同的乐器(不同颜色对应的部分)要按照乐谱(电信号)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彩色图像)。
而且哦,整个彩色显像管里面的构造都是非常精密的。
那些电子枪的位置、荫罩板的形状和大小,还有荧光屏上荧光粉点的排列,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巧妙的拼图一样,少了任何一块或者有一块放错了位置,这个彩色图像就不能完美地显示出来了。
你看,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节目时,可别忘了在电视机里面,这个彩色显像管正在忙活着,像一个超级勤劳又超级有才华的小工匠,把那些看不见的电信号一点点地变成我们看到的精彩画面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及显像其原理
缤纷的电视机所带来的多彩世界,让人们对它着迷,可他的神奇魔力是怎样施展的?让科学告诉你。
在此浅谈一下电视机的灵魂部件——显像管,以及它的“魔粉”——磷光体。
首先,明确电脑的“脸”,显示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
它可以分为CRT、LCD等多种。
①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CRT 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而且现在的CRT显示器价格要比LCD显示器便宜不少。
现在讨论其灵魂显像管,它是判断显示器好坏的重要标准,它也是近几年技术变革最大的环节,②按电视机配套功能分有:显像管和投射式显像管;按荧光屏显示颜色分有: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按荧光屏大小(对角线尺寸)分有:9、12.14.17、18、20、22in;按显像管的偏转角分为70°、90°、100°、110°、114°等;按显像管屏幕表面形状分:球面圆角、平面直角。
按屏幕面矩形长高尺寸分5∶3.5∶4.16∶9;按照显像管表面平坦度的不同可分为球面管、平面直角管、柱面管、纯平管。
显示黑白图像的显像管(简称黑白管)。
黑白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玻壳、电子枪和荧光屏。
在玻壳的管颈上还装有偏转线圈。
玻壳内保持真空。
电子枪发射一个被调制的电子束,经聚焦、偏转后打到荧光屏上显示出发光的图像。
这个被调制电子束的扫描,与发送端摄像管靶面上电子束的扫描同步,
①百度百科,显示器
②百度百科,显像管
束电流的大小和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相对应。
由于人的眼睛有惰性,受调制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逐点扫描产生亮度不同的光点,在荧光屏上形成一幅光的图像。
显示彩色图像的显像管(简称彩色管)。
彩色图像的显示基于三基色的原理。
任何彩色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基色配合而产生基本相同的视觉效果。
彩色管不同于黑白管,它有产生三种基色的荧光屏和激励荧光屏上数以万计的三基色单元的三个电子束。
只要三基色荧光粉所产生的光的分量不同,就可以形成自然界的各种彩色。
如红绿蓝三基色的光通量依一定的比例配合就成白光。
红和绿配合就成黄光。
红和蓝配合就成紫光。
只有红枪的电子束激发红粉则发红光,只有蓝束激发蓝粉则发蓝光,只有绿束激发绿粉则发绿光。
如果三束电流均为零(荧光屏未被激发)则呈黑色。
彩色电视信号传输不同于黑白电视之处就是除亮度信号外还有一个色度信号。
彩色电视机接收这两个信号,经过处理后分解为三个(红、绿、蓝)亮度信号分别去调制相应的电子枪。
显像管的内部磷光层与外层之间有一层玻璃相隔,电子枪打出的电子束再透过玻璃,由于光的折射就会产生扭曲现象,在看到之后就会产生很强的内凹感。
或许有些不解,下面在此简单谈一下显色原理:①
彩色显像管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种涂料组合而成,由三束电子束分别激活这三种颜色的磷光涂料,以不同强度的电子束调节三种颜色的明暗程度就可得到所需的颜色,这非常类似于绘画时的调色过程。
①百度图片,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对磷光体的要求是:色在线范围广,能能再生衬度高,析像度好而且明亮的图像,没有闪烁和残留图像,使用寿命长。
为此,磷光体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1、具有色纯度高的发光体
2、又高的发光效率
3、在电子射线长时间照射下性能不变坏
4、适合显像管的之制造工艺
所以,符合材料有:红色,Y2O2S:Eu,蓝色,ZnS:Ag,Cl或ZnS:Ag,Al;绿色,ZnS:Cu,Al.为了扩大色再现范围,必须提高三基色磷光体的色纯度。
例如,红色磷光体Y2O2S:Eu的色纯度是随激活剂Eu的浓度而变化的,如仅从辉度和磷光体的价格考虑,Eu的浓度有4MOL%即可,但为了提高色纯度应将浓度提高到5MOL%左右。
这时辉度会降低一些,价格也有所提高,但色度点X/Y从0.652/0.341变为0.663/0.332,色再现范围扩大了。
制备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磷光体的关键是烧成。
烧成反应式是:1、随温度的上升,硫磺与硫酸钠反应生成N2Sx;2、当温度达到700摄氏度附近,Na2Sx及过剩硫磺与Y2O3反应,开始生成Y2O2S;3、温度继续升高,随着无晶格缺陷的Y2OS生成,Eu3+(Tb2+)向Y2O2S晶格中扩散。
烧成后得到的磷光体可用应刷发、沉淀法或膏浆发涂敷刀平板玻璃上。
在用膏浆发涂敷磷光体时,应均匀地涂2~3层,避免出现气泡。
倘若电子束瞄准得不够精确,就可能会打到邻近的磷光涂层,这样就会产生不正确的颜色或轻微重像,因此必须对电子束进行更加确的控制。
最经典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显像管内侧,磷光涂料表面的前方加装荫罩.这个荫罩只是一层凿有许多小洞的金属薄板(一般是使用一种热膨胀率很低的钢板,避免形变,造成图像差异),只有正确瞄准的电子束才能穿过每个磷光涂层光点相对应的
①百度文库,显像管磷光体材料
屏蔽孔,荫罩会拦下任何散乱的电子束避免其打到错误的磷光涂层,这就是荫罩式显像管。
而上文所提及的荫栅式显像管:①
由于显像管显色于荧光紧密相连,在此略带介绍荧光原理:
②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半径更大的轨道,即从基态变到了第一单线态或第二单线态等。
第一单线态或第二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显像管覆盖有一层发光物质——荧光粉,当电子撞击时发出光来,发光强度取决于电子的数量和速度,在这里机械能转化为光能,在电视机中,电子速度是恒定的,所以,亮度值与电子速流大小有关。
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故显像管有玻壳和椎体。
电视机显像管于荧光的魔力似乎主宰了我们这个美妙多彩的世界,让一切能够再度从现。
期待高端技术的深度引领,显像管的再度升级。
①百度图片,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②百度百科,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