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海底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第一节海底天然气组成表示法

一、海底天然气组成

海底天然气是由多种可燃和不可燃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以低分子饱和烃类气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在烃类气体中,甲烷(CH4 )占绝大部分,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和戊烷(C5H12)含量不多,庚烷以上(C5+)烷烃含量极少。另外,所含的少量非烃类气体一般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氢气(H2)、硫化氢(H2S)和水汽(H2O)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

由于海底天然气是多种气态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物,所以也像油那样,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见下表。

海底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海底天然气容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定义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容积为V i ,总容积V ;

摩尔分数y i :i 组分的摩尔数n i 与混合物总摩尔数n 的比值。

∑==

'i

i i i V V

V V y ; 1='∑i y ;∑==

i

i i i n n

n n y ; 1=∑i

y

由分压定律,存在P i V= n i R M T ;P i V=n R M T 由分容定律,存在PV i = n i R M T ;PV=n R M T

p

p n n y i

i i =

=

; i i i i y n n V V y ===' 结论: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任意组分的摩尔分数可以用该组分的分压与混

合物总压的比值表示,且摩尔分数与容积分数相等。 三、海底天然气分子量

标准状态下,1kmol 天然气的质量定义为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简称分子量。 ∑=i i M y M 四、海底天然气密度

(1)平均密度

混合气体密度指单位体积混合气体的质量。按下面公式计算: 0℃标准状态 ∑=

i i M y 414

.221

ρ; 20℃标准状态 ∑=

i i M y 055

.241

ρ 任意温度与压力下 i i i i V y M y ∑∑=/ρ (2)相对密度

在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与干空气的密度之比称为相对密度。 对单组分气体:a ρρ/=? a ρ:空气密度,kg/m 3; 在0P =101.325kPa ,0T =273.15K 时;a ρ=1.293 kg/m 3

在0P =101.325kPa ,0T =293.15 K 时;a ρ=1.206 kg/m 3。 对混合气体: ∑?=?i i y 五、海底天然气虚拟临界参数和对比参数

(1)临界参数

使气体压缩成液态的极限温度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当温度等于临界温度时,使气体压缩成液体所需压力称为临界压力,此时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混合气体的虚拟临界参数可按凯(Kay )法则计算:

∑=ci i c T y T ; ∑=ci i c P y P ; ∑=ci i c y ρρ

适用:各组分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接近(<20%),且任意二组分的临界温度满足0.5< T ci /T cj <2的条件,否则,可能有很大计算误差。

(2)对比参数

海底天然气的压力、温度、密度与其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和临界密度之比称为天然气对比压力、对比温度和对比密度。

c r P P P /=; c r T T T /=; c r ρρρ/=;或 c r ννν/=

第二节 天然气气体状态程

一、理想气体状态程

PV=RT ;PV M =R M T ;PV=mRT=nR M T

假设:分子是质点没有体积;分子间无作用力。当压力足够低、温度足够高,可近似使用理想气体状态程。 二、实际气体状态程

(1)德瓦耳程

荷兰物理学家德瓦耳考虑了分子体积和分子间吸力的影响: (P+a/V 2

)(V-b )=RT (2)R-K 程

瑞得里奇-邝(Redlich-Kwong )程是在得瓦尔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于1949年提出的。解决了实际气体性质定量计算的问题。

)

(5.0b V V T a

b V RT P +--=

(3)SRK 程

Soave 于1972年在R-K 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另外的形式,解决在计算饱和气相密度时精度较差的问题。

)

(b V V a

b V RT P +--=

(4)PR 状态程

为进一步提高对热力学性质和气液平衡数据预测的准确性,Peng 和Robinson 在Soave 模型基础上于1976年改进,提出PR 状态程。

)

()(b V b b V V a

b V RT P -++--=

(5)L-E-E 程是一个多参数状态程,其形式为:

())

)((b V b V V bc

b V V a b V RT p +-++--=

(6)BWRS 程

本尼迪科特-韦勃-宾1940年提出了能适应气液两相的8参数BWR 状态程,随后由Starling-Han 在关联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BWR 程进行修正,1970年提出了到目前认为用于天然气计算最精确的程式之一的BWRS 程。

3

24

0302000)()(ρ

ρρT d a bRT T E T D T C A RT B RT P --+-+-

-+=

)ex p()1()(2223

5γργρρρα-++++T

c T b a

三、带压缩因子的状态程

Z 压缩因子或压缩系数:表示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Z 是一个状态参数,通过实验来确定。但对理想气体,在任状态下都有Z=1。

),(1r r r T P f =ρ c c c c RT P Z ρ=

r r c c

c c r ZT P Z ZRTP P RT Z ==ρ ),,,(r c r r Z T P f Z ρ'= ; ),,(2c r r Z T P f Z =

c Z 在0.23~0.31围,化为:),(3r r T P f Z =表达式叫修正的对比态原理。

第三节 海底天然气的物理性质、热力性质和燃烧性质

一、海底天然气物理性质 (一)粘度

1.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μ,单位Pa·S,常用泊(P)、厘泊(cp)。1 Pa·S =10P=1000cP

在常压下混合动力粘度:

()

()

=

i

i

i

i

i

i

M

y

M

y

μ

μ

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

5.1

0273

273

?

?

?

?

?

+

+

=

T

C

T

C

T

μ

μ

2.运动粘度ν,单位m2/S,常用托(St)、厘托(cst)。1m2/S=104 St =106 cst

3.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关系为:ν=μ/ρ

(二)湿度

1.海底天然气含水量及水露点

天然气中含水汽多少用湿度或含水量来描述,与压力、温度和组成条件有关。

饱和含水量:一定条件下,天然气与液态水达到相平衡时气相中的含水汽量。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天然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单位为kg/m3或mg/m3。

饱和湿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天然气含水汽量若达到饱和,则这个饱和时的含水汽量。

相对湿度:指同温度下,天然气实际的绝对湿度和饱和湿度之比。

水露点温度:在一定压力下,逐渐降低温度,天然气中水蒸气开始冷凝结露的温度,是表征天然气含水量的参数之一。

2.海底天然气的烃露点

海底天然气烃露点:指一定组成的天然气,在一定压力下冷凝,当析出第一滴烃类液珠时的温度。

二、海底天然气的热力性质

1.比热和比热容

比热:在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加热单位质量的物质时,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KJ/(kg·K)或KJ/(kg·℃)。

比热容:同样条件下,加热单位体积的物质时,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称为此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KJ/(m 3·K )或KJ/(m 3

·℃)。

气体的比热还分为质量定容热容C V 和质量定压热容C P 。

V V T u C )(

??=;P P T

h

C )(??=; (1) 对于理想气体而言,这两种比热之差等于气体常数 R C C V P =-0

纯组分理想气体:4320

5432T F T E T D T C B C i i i i i Pi

++++= 混合物质量定压热容: 0

0Pi

i

i P C y C ∑= (2)实际气体比热容

1)计算法 2)查图法

ρρρ)()(222T

P T C T V ??-=??或ρρρρd T P T C C V V )(22020

??-+=?

2.焓

气体能和体积与压力乘积之和称为气体的焓,H=U+pV 或h=u+pv 。 (1)理想气体焓

单组分:h i 0=A i +B i T+C i T 2+D i T 3+E i T 4+F i T 5 混合气体: 00i i

i h y h ∑=

(2)实际气体焓 1)计算法 2)查图法 3.熵

熵是状态参数,随状态变化而变化,只决定于初始状态与终了状态。与路径无关。熵的变化表征了可逆过程中热交换的向与大小。 (1)理想气体熵

单组分:s i 0=B i lnT+2C i T+3/2D i T 2+4/3E i T 3+5/4F i T 4+G i 混合气体:s 0=∑y i s i 0

(2)实际气体熵

1)计算法 2)查图法 4.导热系数

物质导热能力的特性参数,指沿着导热向上温度梯度为1K/m 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单位J/(m ·s ·k)或W/(m ·k)。 (1)查图、查表法

对于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在查得各组分的导热系数后,按下列法计算 1)压力较低,根据各组分摩尔组成按Ribblett 公式计算

λ=∑y i λi M i 1/3/∑y i M i 1/3

2)高压气体,按低压气体计算所得的导热系数,根据计算状态的对比压力

和对比温度对其进行修正,查修正系数。

(2)计算法

1)低压单组分气体的导热系数

用Misic 和Thodos 基于量纲分析提出的经验公式: 对于甲烷、环烷烃和芳香烃,在T r <1时:r p T M c Γ

?=-7

1045.4λ

对于其它碳氢化合物及其它对比温度围

()

Γ

-=-M c T p r 3

2

7

14.552.1410λ 3

2

2

1

6

10088

.1c c p M

T =Γ

2)低压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

低压下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可按Ribblet 计算,平均误差在3%左右。 3)温度对气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单组分:??

?

??++=15.27315.2730

T C T C λλ

混合气体:()()()()

∑=i

i i i

T T Y T T 1212λλλλ 4)压力对气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压力对气体的影响可根据对比密度进行计算:

ρx <0.5时 (λ-λ0)ГZ c 5=(2.69654×10-4)(e 0.535ρr -1) 0.5<ρx <2.0时 (λ-λ0)ГZ c 5=(2.51972×10-4)(e 0.67ρr –1.069) 2.0<ρx <2.8时 (λ-λ0)ГZ c 5=(5.74673×10-5)(e 1.155ρr +2.016)

压力对混合气体导热系数的影响,仍可用上述公式计算,对比密度与气体种类无关,临界参数要按混合气体的视临界参数计算。 三、海底天然气的燃烧性质 1.海底天然气燃烧热值

1m 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气的热值,简称热值。单位kJ/ m 3。 高热值(全热值):在恒定压力1.01325×105

Pa 、恒定温度T (25℃)下燃

气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完全以冷凝水的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热值(净热值):在恒定压力1.01325×105 Pa 、恒定温度T (25℃)下燃

气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以气相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

2.海底天然气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某一极限时,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散失的热量,使燃烧不能进行,这一极限称为着火下限;当其浓度超过某一极限时,由于缺氧也无法燃烧,该极限称为着火上限。着火极限又称爆炸极限。而上、下限之间的围称做爆炸围。当气体不含氧或含有惰性气体时,爆炸极限围将缩小。 3.华白数、燃烧势

1)华白数(沃贝尔数、热负荷指数),是代表燃气性质对热负荷的综合影

响。等于燃气高热值Hs 与相对密度Δ开的比值,单位kJ/m 3。Ws = Hs/Δ1/2

2)燃烧势是指燃气燃烧速度指数,是反映燃烧稳定状态的参数,即反映燃

烧火焰产生离焰、黄焰、回火和不完全燃烧的倾向性参数。用来全面判定燃气的燃烧特性。当燃气的组分和性质变化较大,或者掺入的燃气与原来燃气性质相差较大时,燃气的燃烧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仅用华白数已不能满足设计需要。燃烧势Cp=(aH 2+bCO+cCH 4+dC m H n )/Δ1/2

一、焦耳-汤姆逊系数的计算:

说明:让气体通过多塞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膨胀。过程稳定,绝热地进行。当流动充分缓慢时,在节流塞两侧气体有完全确定的压力和温度。尽管如此,因为气体不可能从低气压区向高气压区扩散,因而,过程不可逆的。这个过程没有传热,没有作轴功,没有位能变化,若忽略动能微小差异,则两侧焓相等。即h 1=h 2。

22221211gz 2/V h 2/+++=+++轴w gz V h q

在焦耳-汤姆逊膨胀中,初始焓和终止焓是相等的。因为气体在从初始平衡状态到终止平衡状态的路程上经过非平衡状态,过程是不可逆的。膨胀不是在等焓下进行的,而是仅满足初始焓等于终止焓的条件。

进行一系列焦耳-汤姆逊膨胀实验。在每次实验高压P 1值、温度T 1值保持相同,低压维持不同的压力2p 值,例如c b a p p p 222、、等,并测量出相应的温度2T 值。然后可把这些数据画在T-P 图上,得到离散点l ,2a ,2b 等。因为h 1=h 2…,所以通过这些点画出一条光滑曲线是等焓曲线。但这条曲线不代表气体通过节流塞所进行的过程。再另作一系列相似实验,在每系列实验中采用不同的P 1和T 1值,可以得到对应不同h 值的曲线簇。

在T-P 图中等焓曲线在任一点的斜率叫做焦耳-汤姆逊系数h i P T D ???

????=

转换点:D i =0的点相应于等焓曲线的最大值。 转换曲线:所有转换点的轨迹。

冷却效应:在转换曲线以的区域(其中D i >0),由于节流作用,温度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

热效应:在转换曲线以外的区域(其中D i <0 ),由于节流作用温度随压力降低而升高。

最大转换温度:转换曲线与温度坐标轴交点的温度。当初始温度高于最大转换温度时,冷却是不可能的。对于干线输气管道,一般D i 取3~5℃/MPa 。

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1]1)()

(

[12V T

V

T C P T P

T C D P P T P i -??=-????=ρρ

ρρ

二、着火浓度极限

着火浓度极限(firing concentration limit )是引起可燃气体混合系燃烧的比例围。可燃气体混合系不是在任组成时都能燃烧的,只有氧化剂与可燃剂在一定的比例围才有可能燃烧,越出这个围就不能使火焰正常传播。对于一定的可燃气体浓度极限可分为上限和下限,下限与可燃气体的不足有关;上限与氧不足或可燃物过剩有关。另外上下限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验条件有关。在101kPa 和室温时,火焰从直径为10cm 的管子下端向上传播时测得的着火浓度极限列于表3-20。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各种气体和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着火浓度极限

工业出版社)

奕儒. 天然气热力学参数计算法及应用[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08:66-67.

二乙二醇化学性质

二乙二醇 二乙二醇是常见的化工溶剂。一般用于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沸点:197.85℃,与水/乙醇/丙酮/ 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如需购买二乙二醇,可以联系:济南神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国内优秀的二乙二醇销售商。 由二甘醇和脂肪酸可生产脂肪酸二甘醇增塑剂,作为聚氯乙烯 增塑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耐寒性,可代替DBS、DOS,在与DOP、DBP 等复配时,可改善塑料制品的耐用低温性能。该产品工艺成熟,北京燕山前进化工厂和哈尔滨动力化工厂都分别建有C7-9脂肪酸二甘醇酸酯及C5-9脂肪酸二甘醇生产装置。 由二甘醇与苯甲酸为原料可合成二苯甲酸二甘醇酯,可代替DOP、DBP、DOS 作PVC树脂的增塑剂,用于PVC制品、PVC人造革、PVC地板的生产。 二甘醇在质子酸或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可合成1,4一二恶烷。该产品为优良的溶剂、反应介质及萃取溶剂,用于医药、农药的提取、石油产品脱蜡以及纺织、涂料、合成树脂等的生产,也用作低毒含氯溶剂1,1,1一三氯乙烷的稳定剂,以及用于代替聚氨酯合成革历来使用的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价格昂贵的溶剂。 CnHnOn 高级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酯,即油脂。 性质 又称脂肪酸甘油酯。通常指由甘油和脂肪酸(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经酯化所生成的酯类。根据所用脂肪酸分子的数目可分为甘油-(脂肪)酸酯C3H5(OH)2(OCOR)、甘油二(脂肪)酸酯C3H5(OH)(OCOR)2和甘油三(脂肪)酸酯C3H5(OCOR)3。高碳数脂肪酸(俗称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甘油三酸酯,如甘油三油酸酯(油精)、甘油三软脂酸酯(软脂精)和甘油三硬脂酸酯(硬脂精)。甘油酯是中性物质。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会发生水解。例如油脂用烧碱水解(皂化)后生成高碳数脂肪酸的钠盐(钠肥皂,即普通肥皂)和甘油. 分类 植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脂的复杂化合物,不溶于水,很难溶于醇(除蓖麻油外),而溶于脂、乙醚、石油醚、苯等溶剂。植物油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油料及工业原料,除食用外,广泛用于制肥皂、油漆、润滑油等方面,有的在国防工业上还有特殊用途,也是化学、医药、轻纺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解答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 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 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 (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 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 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 和压力的数值。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 →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 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如水之临界温度为374℃, 若温度高於374℃,则不可能加压使水蒸气液化。 14)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加压力使气体液化的最小压力称之。临界压力等於该液 体在临界温度之饱和蒸气压。 二. 水的比热: 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18xKJ/Kg.K。 在所有的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水可作为优质的热交换介质,用于冷却、储热、传热等方面。 三. 水的汽化热: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水的汽化热为2257KJ/Kg。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1℃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热量。

化学《氧气的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壱、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 《氧气》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教学内容。教材把氧气作为第四单元课题二教学内容,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开始具体物质知识的学习。加之,它是学生已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等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循环等三部分内容。氧气对学 生来说是一种熟悉的气体,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帮助学 生建立物质分类观,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选择典型的物质,采用实验法对典型 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二、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 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 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教学策略 1、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①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听说深呼吸能够帮助我们放松,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儿做深呼吸,请大家闭上眼睛,吸气,呼气… 生:纷纷带着好奇心一起做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见氧气对我们有多么重要,那么,关于氧气的性质你又

第2章 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章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天然气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天然气理想气体、实际气体气体状态方程及带压缩因子的状态方程; 3、熟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热力性质和燃烧性质。 学习指导 天然气的组成; 天然气的容积分数; 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天然气组成表示法天然气分子量; 天然气平均密度; 天然气相对密度; 临界参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天然气气体状态方程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带压缩因子的状态方程。 粘度 天然气物理性质 湿度 比热和比热容天然气的物理性质、热力性质和燃烧性质天然气热力性质焓 熵 导热系数 天然气燃烧热值 天然气的燃烧性质天然气的爆炸极限 华白数、燃烧势

内容 一、天然气组成表示法 1.天然气的组成 2.天然气的容积分数:i i i i y n n V V y === ' 天然气的摩尔分数:∑==i i i i n n n n y 3.天然气分子量:∑= i i M y M 4.天然气平均密度:i i i i V y M y ∑∑= /ρ 天然气相对密度:a ρρ/=? 5. 临界参数:∑= ci i c T y T ; ∑= ci i c P y P ; ∑=ci i c y ρρ 适用:各组分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接近(<20%),且任意二组分的临界温度满足0.5< Tci/Tcj <2的条件,否则,可能有很大计算误差。 对比参数:c r P P P /=; c r T T T /=; c r ρρρ/=;或 c r ννν/= 二、天然气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RT=nR M T 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1)范德瓦耳方程:(P+a/V 2 )(V-b )=RT (2)R-K 方程:) (5.0b V V T a b V RT P +--= (3)SRK 方程:) (b V V a b V RT P +--= (4)PR 状态方程:) ()(b V b b V V a b V RT P -++--= (5)L-E-E 方程是一个多参数状态方程:()) )((b V b V V bc b V V a b V RT p +-++--= (6)BWRS 方程:3 24 0302000)()(ρρρT d a bRT T E T D T C A RT B RT P --+-+- -+=

物理化学性质

甲醇 MSD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3] 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4] 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 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 CO和H2O。[2] 产品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 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还是重要的溶剂,亦

表面物理化学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高度分散后的性质及不同物质的界面现象,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 基本要求: 1.明确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2.明确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汽压与平面相比有何不同。学会使用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 3.理解吉布斯吸附公式的表示形式,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用来作简单计算。 4.了解什么叫表面活性物质,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几种重要作用。 5.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及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 重点和难点: 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以及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表面现象(通常将气一液、气一固界面现象称为表面现象)所讨认的都是在相的界面上发生的一些行为。物质表面层的分子与内部分子周围的环境不同。内部分子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作用力是对称的,各个方向的力彼此抵销;但是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本相内物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相中物质分子的作用,因此表面层的性质与内部不同。最简单的情况是液体及其蒸气所成的体系(见图12-1),在气液界面上的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所以液体表面都有自动缩成最小的趋势。在任何两相界面上的表面层都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对于单组分体系,这种特性主要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密度不同;而对于多组分体系,这种特性则来自于表面层的组成和任一相的组成均不相同。 物质表面的特性对于物质其他方面的性质也会有所影响。随着体系分散程度的增加,其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当研究在表面层上发生的行为或者研究多相的高分散体系的性质时,就必须考虑到表面的特性。通常用表面(A 0)表示多相分散体系的分散程度,其定义为:A 0=A/V 式中A 代表体积为V 的物质具有的表面积。所以比表面A 0就是单位体积(也有用单位质量者)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其数值随着分散粒子的变小而迅速增加。分散粒子分割得愈细比表面积就愈大。在胶体体系中粒子的大小约在1nm —100nm 之间,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突出地表现出表面效应。此外某此多孔性物质或粗粒分散体系也常具有相当大的表面积,其表面效应也往往不能忽略。在本章中将讨论有关表面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3.1 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 自由能 一、表面功 由于表面层分子的受力情况与本体中不同,因此如果要把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可逆的增加表面积,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体系做功。 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要对体系作的功,称为表面功。用公式表示为: 'd W A δγ=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一: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化学课件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级:10级化学(2)班制作人:卓凤炎学号:105703010065 座位号:34 课题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教学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2)、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氧气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学会用正确的知识,对待氧气在生活与学习中的用途; ②通过氧气与各种物质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总结规律,懂得一从而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造福人类。【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由此学习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和含义。【教学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与定义。 3、通过观察生活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海底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第一节海底天然气组成表示法 一、海底天然气组成 海底天然气是由多种可燃和不可燃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以低分子饱和烃类气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在烃类气体中,甲烷(CH 4 )占绝大部分, 乙烷(C 2H 6 )、丙烷(C 3 H 8 )、丁烷(C 4 H 10 )和戊烷(C 5 H 12 )含量不多,庚烷以上 (C 5+)烷烃含量极少。另外,所含的少量非烃类气体一般有氮气(N 2 )、二氧化 碳(CO 2)、氢气(H 2 )、硫化氢(H 2 S)和水汽(H 2 O)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 由于海底天然气是多种气态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物,所以也像石油那样,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见下表。 海底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名称分 子 式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密度 /Kg ·m-3 临界 温度 /℃ 临 界 压 力 /MP a 粘度 /KP a ·S 自 燃 点 / ℃ 可燃性 限 /% 热值 /KJ·m-3 (15.6℃, 常压) 气体 常数 / Kg· m· (Kg ·K)-1 低 限 高 限 全 热 值 净 热 值 甲烷CH 4 16. 043 0.71 6 -82. 5 4.6 4 0.01( 气) 6 4 5 5. 15. 372 62 334 94 52.8 4 乙烷C 2 H 6 30. 070 1.34 2 32.2 7 4.8 8 0.009( 气) 5 3 3. 2 12. 45 661 51 602 89 28.2 丙烷C 3 H 8 44. 097 1.96 7 96.8 1 4.2 6 0.125( 10℃) 5 1 2. 37 9.5 937 84 862 48 19.2 3 正丁烷n-C 4 H 10 58. 12 2.59 3 152. 01 3.8 0.174 4 9 1. 86 8.4 1 121 417 108 438 14.5 9 异丁烷i-C 4 H 10 58. 12 2.59 3 134. 98 3.6 5 0.194 1. 8 8.4 4 121 417 108 438 14.5 9 氨He 4.0 03 0.19 7 -267 .9 0.2 3 0.0184 211. 79 氮N 228. 02 1.25 -147 .13 3.3 9 0.017 30.2 6

乙二醇水溶液物性

乙二醇水溶液物性 乙二醇水溶液的冰点沸点 乙二醇水溶液作为重要的载冷剂,其物理性质对设备和系统的设计都十分重要,下面是乙二醇水溶液的冰点沸点和其浓度的关系。(数据来源ASHRAE手册2005) 乙二醇浓度 冰点℃ 100.7KPa 沸点℃ 100.7KPa 质量浓度 体积浓度 0.0 0.0 0.0 100.0 5.0 4.4 -1.4 100.6 10.0 8.9 -3.2 101.1 15.0 13.6 -5.4 102.2 20.0 18.1 -7.8 102.2 21.0 19.2 -8.4 102.2 22.0 20.1 -8.9 102.8 23.0 21.0 -9.5 102.8 24.0 22.0 -10.2 103.3 25.0 22.9 -10.7 103.3 26.0 23.9 -11.4 103.3 27.0 24.8 -12.0 103.9 28.0 25.8 -12.7 103.9 29.0 26.7 -13.3 104.4 30.0 27.7 -14.1 104.4 31.0 28.7 -14.8 104.4 32.0 29.6 -15.4 104.4 33.0 30.6 -16.2 104.4 34.0 31.6 -17.0 105.0 35.0 32.6 -17.9 105.0 36.0 33.5 -18.6 105.0 37.0 34.5 -19.4 105.0 38.0 35.5 -20.3 105.0 39.0 36.5 -21.3 105.6 40.0 37.5 -22.3 105.6 41.0 38.5 -23.2 105.6 42.0 39.5 -24.3 106.1 43.0 40.5 -25.3 106.1 44.0 41.5 -26.4 106.7 45.0 42.5 -27.5 106.7 46.0 43.5 -28.8 106.7 47.0 44.5 -29.8 106.7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简介 (一)物理处理方法 利用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物理性质将其从水中分离去除的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与筛网、沉淀、气浮等。 (1)格栅与筛网 格栅是用于去除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格栅通常有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组成,倾斜或直立地设立在进水渠道中,以拦截粗大的悬浮物。 筛网用以截阻、去除水中的更细小的悬浮物。筛网一般用薄铁皮钻孔制成,或用金属丝编制而成,孔眼直径为0.5~1.0mm。 在河水的取水工程中,格栅和筛网常设于取水口,用以拦截河水中的大块漂浮物和杂草。在污水处理厂,格栅和筛网常设于最前部的污水泵之前,以拦截大块漂浮物以及较小物体,以保护水泵及管道不受阻塞。 (2)沉淀 沉淀是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是水处理的重要工艺,在每一种水处理过程中几乎都不可缺少。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现象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水中颗粒杂质的沉淀,是在专门的沉淀池中进行的。按照沉淀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3)气浮 气浮法亦称浮选,它是从液体中除去低密度固体物质或液体颗粒的一种方法。通过空气鼓入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黏附在一起,靠气泡的浮力一起上浮到水面而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操作。其处理对象是: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微小气泡的产生、微小气泡与固体或液体颗粒的粘附以及上浮分离等步骤。实现浮选分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的

天然气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编号:SY-AQ-0938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天然气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性 质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 and its components

天然气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此外还含有乙烷、丙烷、丁烷等烃 类气体,氮、CO2 、H2 S及微量氢、氦、氩等非烃类气体,一般气藏天然气的甲烷含量 在90%以上。油田伴生气中甲烷含量占65%~80%,此外还含有相 当数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烃类气体。 一、天然气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天然气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3-1。 表1-3-1天然气主要组分在标准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 名称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体积Vm

/(m3 /kmol) 气体常数R(J/kg·K) 密度ρ/(kg/m3 ) 临界温度Tc /K 临界压力Pc /MPa 高热值Hh /(MJ/m3 ) 高热值Hh /(MJ/kg) 低热值H1 /(MJ/m3

) 甲烷CH4 16.043 22.362 518.75 0.7174 190.58 4.544 39.842 35.906 乙烷 C2 H6 30.07 22.187

乙二醇的物化性质

乙二醇的物化性质: 乙二醇的物理性质“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HOCH2CH20H 分子量62.07 熔点-13.2℃沸点:197.5℃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相对密度(空气=1)2.14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 6.21kPa/20℃ 闪点:110℃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稳定性稳定 乙二醇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如将此醇盐(例如乙二醇一钠)在氢气流中加热到180~200°C,可形成乙二醇二钠和乙二醇。此外用乙二醇与2摩尔甲醇钠一起加热,可得乙二醇二钠。乙二醇二钠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乙二醇二钠与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二氧六环。此外,乙二醇也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可生成各种产物,如乙醇醛HOCH2CHO、乙二醛OHCCHO、乙醇酸HOCH2COOH、草酸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a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经高碘酸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制法工业上由环氧乙烷用稀盐酸水解制得。实验室中可用水解二卤代烷或卤代乙醇的方法制备。应用乙二醇常可代替甘油使用。在制革和制药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药。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HOCH2CH2OCH3 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乙二醇的溶解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7、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 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0、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1、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2、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4、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5、黄绿色气体:氯气 16、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4、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1.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 1、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2、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3、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3、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6、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new: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2、乙醇(C2H5OH):酒精 3、乙酸(CH3COOH):.2.

常用化学试剂物理化学性质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无色有微香液体。易着火。比重0.788(25/25℃)。沸点56.5℃。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分子量60.05。醋的重要成份。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比重1.049。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为无毒性抗冻剂。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学名1,2,3-三羟基丙烷,分子式C3H8O3,分子量92.09,有甜味的粘稠液体,甜味为蔗糖的0.6倍,易吸湿,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比重1.26362(20/20℃)。熔点7.8℃,沸点290℃(分解)167.2℃(1,3332Pa)。折光率1.4758(15℃),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其水溶液(W/W水)的冰点:10%,-1.6℃;30%,-9.5℃;50%,-23℃;80%,-20.3℃。与水、乙醇互溶,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可以制备炸药(硝化甘油)、树脂(醇酸树脂)、润滑剂、香精、液体肥皂、增塑剂、甜味剂等。在印刷、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作润滑剂。医学上可用滋润皮肤,防止龟裂;作为栓剂(甘油栓)可用作通便药。切勿与强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爆炸。 蓖麻油 化学式C57H104O9,分子量933.37。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凝固点-10℃,比重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 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进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氧气的溶解度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从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活动】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水溶性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氧气,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提示】闻气体的方法:扇闻法

【学生活动】回答:无色、无味、气态 【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 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回答:密度比空气略大 【教师活动】提问:水中溶解有氧气吗? 什么事例能证明? 【学生活动】回答:有。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 【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 【教师活动】提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 【学生活动】回答:不易 【教师活动】解释:说明水中溶有氧气,但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活动】回答:氧气是不易溶于水。 【教师活动】提问: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图片】液态氧气固态氧气 【学生活动】回答:观察可得,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教师活动】根据上述现象,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学生活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

Cr 物理化学性质

Cr 物理化学性质 莫氏硬度5.3 有毒 熔点1857℃ 强度脆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r,原子序数24,原子量51.9961,属周期系ⅥB族。1797年法国N.-L. 沃克兰从西伯利亚红铅矿(即铬铅矿)中发现一种新元素,次年用碳还原法制得这种金属。因为铬能形成多种颜色的化合物,便用希腊文chromos(含义是颜色)命名为chromium。铬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0×10-2%。最重要的矿物为铬铁矿。 铬是钢灰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1857℃,沸点2672℃,20℃时的密度,单晶为7.22克/厘米3,多晶为7.14克/厘米3。有延展性,但含氧、氢、碳和氮等杂质时变得硬而脆。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对氧和水汽都是稳定的,铬在高于600℃时开始和氧发生反应,但当表面生成氧化膜以后,反应便缓慢,当加热到1200℃时,氧化膜被破坏,反应重新变快。高温下,铬与氮、碳、硫发生反应。铬在常温下就能和氟作用。铬能溶于盐酸、硫酸和高氯酸,遇硝酸后钝化,不再与酸反应。铬能与镁、钛、钨、锆、钒、镍、钽、钇形成合金。铬及其合金具有强抗腐蚀能力。铬的氧化态为-1、-2、+1、+2、+3、+4、+5、+6。铬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铬(CrO)、三氧化二铬(Cr2O3)、三氧化铬(CrO3)。三氧化铬是红色针状晶体,高温下分解为三氧化二铬和氧气,是强氧化剂,酒精和它接触后能着火,在染料和皮革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铬酸盐的通式为MCrO4或MIICrO4(IM为一价金属,IIM为二价金属)。铬酸盐在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CrO是铬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Cr2O是重铬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显橙红色。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1014,表明在酸性溶液中Cr2O 占优势,在碱性溶液中CrO占优势。碱金属的铬酸盐都易溶于水,是强氧化剂,银和铅的铬酸盐不溶于水。铬和铁、铝一样,是一种成矾元素,可形成钾铬矾〔KCr(SO4) 2·12H2O〕,是制高级皮革必需的。铬还容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如〔Cr(NH3)〕6Cl3、〔Cr(NH3) 5Cl〕Cl2、〔Cr(NH3)4Cl2〕Cl等。铬及其化合物有毒,可引起鼻膜炎、支气管哮喘和肾病等。 金属铬的制法有:①在电炉中用金属铝还原三氧化二铬。②电解铵铬矾溶液。③最纯的铬采用真空下使二碘化铬或羰基铬热分解方法。钢中加铬、镍或铬、锰组成的不锈钢广泛用于制造化工设备。铬钴合金硬度高用于切削工具。铬的镀层可使外表美观,耐磨和抗腐蚀性能好。铬橙、铬红、铬黄、铬绿都是重要的无机颜料。

(完整版)银的物理化学性质

银的物理化学性质.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银的物理化学性质 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Ag,它的原子序数是47,是一种过渡金属。银(Silver),元素符号为Ag.是从自然银和其它银矿物中提取的一种银白色的贵金属。硬度2.7,密度10.53克/立方厘米,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和导热性。多用于电子工业、医疗和照相行业更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制造首饰、器皿和宗教信物。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银具有白色光泽,不易氧化,反射率可达到91%,广泛应用于首饰和装饰品。银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91%,而铂为69%,钯为57%,高反射率显示高亮度,故银的白色光泽十分引人注目。纯银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银饰的抗氧化性和光泽的持久性也跟个人的体质有关的,体质好的人会越戴越亮,而如果体质较弱体内毒素较多的话可能银饰很快就会发黑,就像古代人用银针测试酒里是否有毒一样,有毒的话银针会变黑的。所以不时戴戴纯银饰品,可以排出体内毒素,一举两得!表面镀了别的金属的银饰可没有这种排毒的功能。另外,白银历来就有防毒功能的说法。据专家介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银离子,这些银离子能将细菌吸附其上,令细菌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使细菌无法生存,据科学研究,伤寒杆菌在银片上也只能存活1小时,白喉杆菌在银片上也只能存活3个小时!由于白银杀菌能力很强,故被誉为“永久性的杀菌剂”。 银Ag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1×10-5%,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以化合物状态产出。纯银为银白色,熔点960.8℃,沸点2210℃,密度10.49克/厘米3。银是面心立方晶格,塑性良好,延展性仅次于金,但当其中含有少量砷As、锑Sb、铋Bi时,就变得很脆。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在常温下不氧化。但在所有贵金属中,银的化学性质最活泼,它能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银;易溶于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在盐酸和“王水”中表面生成氯化银薄膜;与硫化物接触时,会生成黑色硫化银。此外,银能与任何比例的金或铜形成合金,与铜、锌共熔时极易形成合金,与汞接触可生成银汞齐。

乙二醇的防冻特性

附件: 乙二醇的防冻特性 防冻液是冷水机组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用于冷水机组在冬季防冻。冷水机组对冷却介质(防冻液)性能有以下要求: (1)良好的防冻性能; (2)防腐及防锈性能; (3)对橡胶密封导管无溶胀及侵蚀性能; (4)防止冷却系统结垢的性能; (5)抗泡沫性能; (6)低温粘度不太大; (7)化学性质稳定。 防冻液有乙醇型、乙二醇型(甘油型)。乙醇型,即酒精水溶液型防冻液。因为沸点低、易蒸发、使用中损失量大基本上已停用。丙三醇型,因价格昂贵,使用也受限制。目前普遍使用,防冻液为乙二醇型。 乙二醇的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 表1乙二醇物理化学性质 目前市场供应的防冻液有乙二醇水溶液,这种防冻液可直接使用,如北京油脂化工厂生产的1号、2号、3号防冻液,青岛日用化工厂生产的FG-20、FG-3 0、FG-40防冻液。 市场上供应的还有一种防冻液母液,即浓缩型。这种防冻液一般为进口产品,或合资企业生产,通常采用小铁桶式的包装,如良普顿、壳牌等。 浓缩型防冻液,即防冻液母液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而应该根据使用温度的要求,用软化水进行调制到一定的浓度才能使用,乙二醇防冻液母液调制浓度和冰点参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乙二醇型防冻液,其冰点随着乙二醇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浓度在59%以下时,水溶液中乙二醇浓度升高冰点降低,但浓度超

过59%后,随着乙二醇浓度的升高,其冰点呈上升趋势,当浓度达到100%时,其洋点上升至-13℃,这就是浓缩型防冻液(防冻液母液)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必须引起使用者的注意。 表2防冻液母液调制浓度和冰点 由于当前市场上供应的防冻液种类比较多,而且生产渠道又是多种多样,所以选择和正确使用防冻液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2.如何正确使用防冻液 (1)加注防冻液前一定要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一次认真的清洗。 这是因为防冻液中加有除垢剂和清先剂,使用前如果没有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认真的清洗,而直接加入防冻液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原有的水垢与防冻液接触后脱落,使防冻液变浊、变稠,甚至变色、变味,严重时堵塞水管、水道、或沉淀在水箱下部弯管接头部位。造成散热不良,防冻液不能循环,致使发动机温度过高。为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应在加注防备冻液前,应使用10%的烧碱水溶液浸泡水箱一个小时,再将冲先液排放,然后用软化水反复冲洗2~3次,以清除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原积存的水垢,冲先完后才能加注防冻液。 (2)加注防冻液前要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爱莫能助无渗漏现象,并应及时排除后才能使用防浆液。 (3)禁止直接加注防冻液母液。 有些驾驶人员及修理人员以为防冻液越纯越好,乙二醇浓度越大越好,而直接加注防冻液母液,这样做不但不能满足防冻液对冰点的要求,反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如防冻液变质,浓度大,密度大,低温粘度增大以及发动机温度高等现象。所以在使用防冻液母液时定要按要求进行调制,禁止直接使用。 (4)不要把正常现象看作异常。 防冻液沸点高,热容量大,蒸发损失小,冷却效率高。水的沸点在760mm Hg环境条件下为100℃,乙二醇型防冻液沸点可过到110℃以上,所以加注防冻液的车辆比用软化水冷却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要高明出10℃左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应该看到使用防冻液后,温度虽然高,却不易“开锅”这一事实,所以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