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1、《战国策》是末年(人名)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书, 共篇。 2、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3、一词多义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3)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亦免冠徒.跣()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徒以.有先生也() (5)以君为长者.()(6)此庸夫.之怒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4、古今异义 (1)虽然 ..,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 (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 (3)大王加.惠(古义:今义:) (4)以头抢.地耳(古义:今义:) (5)长跪而谢.之(古义:今义:) (6)休.祲降于天(古义:今义:) (7)秦王色挠.(古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天下缟素 ..() (2)请广.于君() (3)轻.寡人与() 6、其他文言实词解释 (1)秦王怫然 ..怒() (2)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 (3)寡人谕.矣() 7、句子翻译 (1)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译: (2)倒装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译: △教材解读 8、本文通过记叙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的布衣精神,也揭露了秦王的本质。 △问题探究 9、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阅读鉴赏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 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词 (1)秦王怫.然.怒()(2)天下缟素 ..()12、翻译句子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庸夫.之怒也 B 天下缟素.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 D 亦免冠徒.跣 色.愈恭徒.属皆曰:“敬受命。”

201x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0《唐雎不辱使命》(第 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背诵课文,识记重点实虚词、句子的含义。 【精读课文,赏析人物】 2.从文中看出秦王(或唐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请你举例说明。 4.那唐雎能够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大胆质疑】 5.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哪些情节不合情理呢?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判断。 参考答案: 1.略。 2.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贪得无厌、骄横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盛气凌人、阴险狡诈的封建君主。 唐雎是一位爱国忠君、有胆有识、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智勇双全的外交家的形象。 3.(1)通过人物神态和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最主要的是语言,例如:从秦王前后矛盾的话语中知道秦王的虚伪;从唐雎的言语中我读到了他的善辩。 (2)对比的方法。 人物对比:秦王盛气凌人,又是质问又是威胁;唐雎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义正词严。 态度对比:秦王先倨后恭 唐雎先恭后倨 性格对比: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唐雎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衬托手法。用安陵君衬托唐雎。安陵君是文中的次要人物,但又必不可少。如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与信任,唐雎虽浑身是胆也无用武之地。两种人物的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 (1)唐雎出色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既保全了安陵,又使得秦王意识到安陵虽小但不可欺。在这场交锋中他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以自身的凛然正气和镇定勇敢、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直逼得秦王束手就缚,自取其辱。 (2)面对秦王的发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唐雎努力周旋,并未当面揭穿骗局,而是说“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说话有理有据,既拒

2017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卷(E)学案

2017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卷(E)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默写。 ①此中有真意,。②,自将磨洗认前朝。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通过对“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些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也有包含类似词语的诗句: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歼(jiān)灭提(dī)防戛(gá)然而止耳濡(rú)目染 B.剽(biāo)悍脑髓(suǐ)谈笑风生(shēng)杳(yǎo)无音信 C.愧怍(zu?) 庇护(bì) 脍(kuài)炙人口相形见拙(chù) D.追溯(sù)砭(biān)骨满载(zài)而归有条不紊(wěn)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jí【】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紫花地丁紫得淡雅,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huì【】,而且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1)根据拼音在文中【】中写汉字。(2分) (2)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侵扰/侵袭清新/清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4)运用“即使……也……”的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以下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劝学》《香菱学诗》《我的叔叔于勒》分别出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之手。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孔乙己》《故乡》《社戏》则选自《呐喊》。 C.《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作品通过祥子的人生遭遇,批判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第一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买的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不久为安葬虎妞只好卖掉。 D.《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慧骃国(国名),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2)阅读《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 她问我是不是愿意住到宫里来。我把躬一直鞠到桌面上,毕恭毕敬地回答说,我是我主人的奴隶,但要是我自己能做主的话,我能终身为王后、陛下效劳,真是莫大的骄傲了。她接着就问我的主人是否愿意将我高价出售。我主人怕我一个月活不到,正巴不得脱手,就要了一千金币。王后吩咐当场就把钱给了他。每个金币大约有八百个莫艾多那么大…… “我”的这个“主人”是谁?被卖到宫里以后,我又经历了哪些危险的事情?试概括出三个。 二古诗文阅读 (一)【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 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 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 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 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 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 3.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 ....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 ....的气候。 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 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 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 D.虽然但是并非而 6.下面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托着苍鹰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词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 2、能根据题意运用知识 【重难点】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1、①唐雎jū②聂政niè③韩傀guī 2、①免冠徒跣xiǎn②以头抢地qiāng③彗星袭月huì ④休祲降于天jìn⑤天下缟素gǎo⑥寡人谕矣yù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很虽然这样 ②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违抗轻视 ④长跪而谢之道歉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听从 ⑥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⑧否,非若是也章像这样,如此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2、故人不错意也错同“措”,放在

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四、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辱的意思是:辱没,辜负。 五、文段阅读。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粗的词: 故不错意也置意措意 轻寡人与轻视、小看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即使难道只是 请广于君扩充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B)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B)

【精品】九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精品学案:第3课废墟的召唤

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轮廓.(kuò)远瀛.观(yíng) 甲胄.(zhòu)嗫嚅 ..(niè rú) 迤逦 ..(xī sū) ..(yǐ lǐ)窸窣 绮.辉(qǐ)黛.青色(dài) 2.读准多音字 (1)远瀛观.:guàn 其他读音:guān 组词:观赏 (2)悄.立:qiǎo 其他读音:qiāo 组词:静悄悄 二、重要词语 1.莽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2.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3.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4.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5.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6.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7.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8.瞬息万变:形容极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9.迤逦:曲折连绵。 10.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11.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三、背景知识 有关火烧圆明园的资料: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四、作家作品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涵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后门》《三生石》,童话《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 点拨:从“霞锦”是美丽的、令人充满向往的可以看出“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景。 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从作者描绘废墟的词语“寂寞”“空荡荡”“悠闲”“若无其事”,以及“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3.核心图解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版)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冻僵jiāng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qī) 栖息(xuān) 喧响沉(jì) 寂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第5课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è旁骛wù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dú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出处:《论语·述而》解释: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一、重点字词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正音 雎()怫()冠()跣()抢() 庸()诸()僚()彗()聂() 傀()要()祲()与臣而将.四矣() 缟()挠()谕() 二、必须掌握的词 1. 故:故不错意也() 2. 惠:大王加惠() 3. 请:请广于君() 4 .若:非若是也() 若士必怒() 5. 善:以大易小,甚善() 6.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 素:天下缟素()

8. 徒: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9. 亡:且秦灭韩亡魏() 10. 为:以君为长者() 11. 谢:长跪而谢之曰() 12. 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13. 易: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大易小() 弗敢易() 14. 布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三、需要理解的词 1. 不辱使命() 2. 其() 3. 加惠() 4. 错意() 5. 请广于君() 6. 岂直() 7. 怫然() 8. 伏尸() 9. 免冠徒跣() 10. 抢()11. 士() 12. 仓()13. 休祲() 14. 与臣而将四矣()15. 必() 16. 缟素()17. 挺() 18. 色挠()19. 长跪而谢之() 20. 谕() 四、句子翻译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5.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最新最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冻僵jiāng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qī) 栖息(xuān) 喧响沉(jì) 寂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第5课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舎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2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初三班组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战国策》: (1)《战国策》是__ __末年__ 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相关背景: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 三、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 四、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小组交流课前预习,订正答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 1、分小组多种形式演练课文朗读,后小组竞赛。 2、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秦王使人谓.( )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 其.( )许.(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 )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 )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 )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 ....( ),..(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 ..( )之怒也,非士.( )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 )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 )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Tangju fulfilling its mission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篇章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篇章1:《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 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 “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旬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故事。 五、教学板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快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合作探究: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学习形式:先独立思考下面题目,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之后在班内展示。 1.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 3.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之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说这句话有何用意?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5.第四段写秦王的神情态度变化对刻画唐雎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人物赏析 1.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现的句子,从中你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唐雎、秦王)形象的?(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用的手法。)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不辱使命的故事吗?请说出其名字及主要事迹。 2.从唐雎说话的技巧(言之有据,言之有节,言之有力)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四.达标检测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让我们一起进入达标检测阶段,看看学习的效果如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9 ~11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B.请广于君广:扩充 C.谓唐雎曰谓:对……说;告诉。D.长跪而谢之谢: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C.天使之怒,伏尸百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揭穿秦王易地骗局,为后文设置悬念。 B.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易地的骗局,表现出其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C.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D.第四段是故事的结局,秦王“色挠”,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唐雎不辱使命》以对话为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错,通“措”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C.天下缟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目录 目录........................................................................ 1沁园春雪雪[1] ........................................................... 2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 .........................................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声....................................................................青春随想....................................................................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部编人教版(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22课《读不完的大书》

22.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目标】 1.认识“仅、麻”等8个生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遐想、愉悦”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找出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好玩的内容,能体会生动的语言。 4.说说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自己读到了什么,写下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上班,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穿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 多媒体展示谜底图片。 3.同学们猜得真不错,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有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有人说它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让我们读读课文,去看看这部“读不完的大书”中更多好玩的东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有感情地读。 (2)批画圈点,圈出生字、新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导字音、字形和词语。 字音:盘旋.(xuán)竹笋.(sǔn)一副.(fù)“爽”是后鼻音 字形:温柔(“柔”上部是“矛”) 词语:重点理解井然有序、千姿百态、超凡脱俗、奥秘等词语的意思。 3.找出课文中写得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短语,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盘旋展翅滑翔猛扑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花草树木虾蟹游鱼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温柔的细语沙沙的竹叶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写得怎么样?(“读不完的大书”好看好玩,奥秘无穷,乐趣无尽。) 2.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 (比喻。因为大自然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所以作者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4.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小麻雀、老鹰、蚂蚁、花儿、草叶、果树、竹子、棕榈、小鱼等。) 5.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2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检查字音、字形。 2.指名读词语:遐想愉悦雄健勇猛井然有序忠贞敬佩千姿百态雨后春笋超凡脱俗秋高气爽奥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乐趣无尽。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品读课文,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吧。 二、突破重点,感悟赏析。 1.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中的“好玩的东西”。其中第2、5自然段是重点。我们先来看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小麻雀、老鹰、蚂蚁) (2)播放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飞鸟和昆虫的特点。(小麻雀淘气可爱,老鹰雄健勇猛,蚂蚁有严密的组织性和勇敢忠贞的精神。) (3)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叠词声音动作)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等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