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合集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典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连续性炎症损伤,临床表现为腹泻、血便、腹痛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它具有抗炎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够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和抑制炎症因子的维生素等,抑制肠道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还能够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程度。

微生态制剂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抗炎能力,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最重要的是,微生态制剂能够促进益生菌在肠道中的生长和繁殖,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微生态制剂有益生菌制剂和益生元制剂。

益生菌制剂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酪酸梭杆菌等不同种类的菌株。

益生元制剂则主要包括菊粉、果寡糖等物质,它们可以提供菌落形成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益生菌在肠道中生长。

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乳酸杆菌片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粘液血便和白细胞等指标的异常。

另一个研究发现,益生菌制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结肠黏膜病变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黏膜溃疡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较好,并且具有多种治疗机制。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微生态制剂的最佳用法和具体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

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

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摘要: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白,但一般认为是综合的结果,益生菌群进入动物肠道以后,与肠道的正常菌群形成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

目前已有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用于畜产品生产中,因对动物正常及病态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特性的研究不多,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较少。

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的理论基础、菌群变化、用法用量做一探讨。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科学使用;前言:动物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动物机体的一部分。

它保持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抗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当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动物体内出现生产性能下降和疾病症状。

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和恢复优势菌群的数量、种类和比例,恢复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一、微生态制剂促进动物体生长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肠道内定植生长,能够产生各种消化酶,合成多种维生素和必要的氨基酸,提高饲料利用率。

如芽抱杆菌具有极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并在厌氧条件下发酵糖类物质,产生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不仅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也为乳酸杆菌等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乳酸杆菌产生的有机酸和过氧化氢能增加反当动物消化道内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并防止有毒代谢产物 (氨和胺)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率;鸡肠道中的肠球菌可使鸡更好地利用食粮中的维生素。

再者,产生有机酸和过氧化氢能够中和粪便中氨、硫化氢和叫垛等恶臭物质,降低畜舍中这些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饲养环境,从而减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另外,微生态制剂可以激活机体自身的酶活性,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例如:使用芽抱杆菌制剂后,动物肠道内的。

一淀粉酶及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可使仔猪肠内的蔗糖酶、乳糖酶、三肤酶的活性提高。

二、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1.生态制剂在猪的应用。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ph值降低可缩短肠内容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使变异原如一葡萄糖苷酶一葡萄糖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和7一脱羟基酶等及早排出体43破坏致癌物抑制产生致癌物质的细菌增殖抑制硝胺产生或抑制涉及硝胺合成的硝基还原酶如干酪乳杆菌能抑制乳酪中硝酸盐转化为硝酸胺嗜酸乳杆菌可显著降低高肉食大鼠粪便硝酸基和述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动物防疫检疫站 叶 红 曾 敏
[摘 要]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 最广泛的饲用微生态制剂, 具有多种益生作用。本文从乳酸菌的粘附、 活性物质、 免疫赋活作用、 抗肿 降低胆固醇和降血压作用进行综述,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饲用乳酸菌奠定扎实的基础。 瘤作用、 [关键词] 乳酸菌 活性物质 可溶性肽 1. 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的粘附 乳酸菌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占据有害菌肠粘膜上皮细胞结 从人体分离的嗜酸乳杆 合位点, 对有害菌起屏障作用。Conway [1]报道, 菌 (L. acidophilus ADH)对人的回肠上皮细胞和猪的回肠上皮细胞都具 有较好的粘附性,且粘附率显著高于从乳制品中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 菌(L.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 thermophilus), 对猪的结肠和盲肠上皮 细胞的粘附率也以嗜酸乳杆菌最高, 嗜热链球菌显著低于两株乳杆菌。 Conway 同时还指出实验中的乳酸菌的粘附都是非特异性的 。Gopal 报 道三株饲用微生态制剂菌株, 鼠李糖乳杆菌 (L. rhamnosus DR20), 嗜酸 乳杆菌(L. acidophilus HN017)和乳酸双歧杆菌(B. lactisDR10)对人肠道上 皮细胞系 HT- 29, Caco- 2 和 HT29- MTX 有极强的粘附力,而且三株乳 H7 对肠细胞的侵袭能力和细胞结合能力 。 酸菌都能降低 E.coli O157: Pascual 发现用浓度为 l05CFU. g- 1 的唾液乳杆菌(L. salivanus)饲喂新生 雏鸡可有效预防肠道中沙门氏菌的定植。 Coconnier [2]报道人源嗜酸乳杆 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对肠 菌 LB 菌株能吸附于结肠细胞系 HT29- MTX, 细胞的吸附。 2. 产生多种活性物质 2.1 酸性物质 乳酸菌发酵糖类产生大量的酸, 如乳酸 、 乙酸 、 丙酸等, 降低肠道 pH 值,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使肠内 pH 及 Eh 下降, 对肠道致病菌如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艰难梭菌等有拮抗作用。低 pH 及 Eh 能促进肠道蠕动, 调整肠道的菌 短链脂肪酸和乳酸能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 从而减少了这些物 群失调。 质产生的毒胺 、 靛基质 、 吲哚 、 氨、 粪臭素 、 硫化氢 、 致癌物质和其它毒 短链脂 物, 还能减少氨的吸收及尿素的生成而对肾功能不全者有疗效。 铁、 镁的吸收和代谢, 短链脂肪酸被吸 肪酸能改善一些金属离子如钙、 收后, 它的代谢产物在各种器官中被利用。 例如丁酸盐可被结肠表皮细 丙酸盐和部分醋酸盐可被肝脏所利用, 部分醋酸盐 胞所利用, 乳酸盐、 可被肌肉和周围组织所利用,所以短链脂肪酸可能在调节内源性代谢 方面起重要作用。 醋酸盐、 丙酸盐和乳酸盐也可能对降低血中极低密度 脂蛋白和胆固醇起一定的作用。 据 Sorrels 报道, 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citrovorum)代谢产生的乙酸 和乳酸对沙门氏菌有抑菌效果,其中乙酸起了主要作用。Michinaga O gawa 实验证明乳杆菌对 STEC(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起 从仔猪 抑制作用的主要是乳杆菌产生的乳酸和 pH 值的降低。经报道, 小肠分离的 6 株乳杆菌对 ETEC (K88、 K99、 987P ) 有抑制作用, 且发挥 作用的抑菌物质是有机酸, 而不是细菌素或过氧化氢。 乳酸菌产生的过氧化氢, 对致病菌有抑菌作用。嗜酸乳杆菌、 乳酸乳 杆菌(L- lacti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 乳酸片球菌(P- acidilactici)和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产生过氧化氢, 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假单胞杆菌等致病菌起抑制作用。 2.2 可溶性肽 乳酸菌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对其它相近种类的细菌具 有抑制作用, 乳酸菌素一般是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蛋白(30~60 个氨基酸 具有高等电点和亲水特性。根据化学结构, 可将乳酸菌素大致分 残基), 为四类。 第一类是 Lantibiotics, 分子量小于 5kDa, 具有羊毛硫氨酸(Lanthionine)或 β- 甲基羊毛硫氨酸(β- methyllanthionine)基团。如 Nisin。 第二类是肽类细菌素, 分子量小于 10kDa, 具有膜活性的肽, 如 pediocin P A- 1。这类细菌素又可分为三个亚类: ①N- 末端氨基酸序列为 - Thr- Gly- Asn- Gly- Val- Xaa- Cys, 具有抗 Listeria 的活性; ②孔道复合物 由两个不同的肽的寡聚体形成; ③能被硫醇激活, 活性基团要求有还原 性半胱氨酸残基。 第三类是蛋白质细菌素,分子量大于 10kDa,热不稳定性的蛋白 质。 第四类是复合型细菌素, 除蛋白质外, 还含有碳水化合物或类脂基 团。 第二、 三、 四类细菌素不含 lanthionine 基团, 因此被称为非 lanthionine 细菌素(non- lanthionine- containing- bacteriocin)。 乳酸菌素(Lactobacillin)一般对近缘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具有 抑制作用, 可以防止某些腐败菌和病原菌的生长 。由于乳酸菌素能在 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中的酶所分解 。 因此, 被认为是一种高效、 安全 的天然代谢产物。 根据研究报道乳酸菌素包括乳酸链球菌素 (Nisin ) , 双 球菌素 (Diploccins ) , 乳链菌素 (Lactostrepcins ) , 乳球菌素 (Lactococcins ) , 足球菌素 (Pediocins )及 乳 菌 素 (Lacticin 3147 ) , 此外, 还 有 Lactocins、 Lactacins、 Entercin ll46、 Helveticin J、 Sakacin A、 Mesentericin Y105 及 Plantaricin 423 等。这些细菌素有抑制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志贺氏 菌的作用[3]。 大多数已知的细菌素只对相同革兰氏染色的细菌有抑菌作用, 比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 如某些乳球菌产生的多肽细菌素(Nisin), 菌、 芽抱杆菌和乳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但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但 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细菌素作用范围很广。 那淑敏[4]报道, 嗜酸乳 杆菌产生一种广谱抗菌肽 AP311,对致病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Bernet- Camard 报道, 粘附于人类肠道的嗜酸乳 杆菌 LA1 分泌的一种抑菌物质 LA I- SCS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 性菌也都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活性物质是否应归入抗生素类物质还在 争议之中。 3. 免疫赋活作用 多种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酸奶中常用的保加利亚乳 杆菌 、 嗜热链球菌均在体外实验中被证明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 Donnet 等[5]实验证明含 107 个 /mL 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酸奶引起人体血 液中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白细胞呼吸爆发作用的显著增加 。 Tejada- simon 等发现用 109 个 /mL 嗜酸乳杆菌给小鼠灌胃 8h,取其腹膜巨 噬细胞培养, 所产生的 INF- α 明显上升。 Pollman 给无菌仔猪口服嗜酸 乳杆菌后, 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和血清总蛋白 (主要是球蛋白 )浓度的提 高。Herich 报道, 饲喂干酪乳杆菌后仔猪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细胞数显 著增加。Shiffrin 等报道了来源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热 致死菌体对 IgA 产生有增强作用。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 经 菌等菌体食用后可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 增强全身性免疫应答。 IgE, T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产生, 从 常食用酸奶可促使免疫球蛋白 IgG, 而有免疫增强效果, 主要是酸奶中的乳酸菌起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乳酸菌抗肿瘤作用是由于肠道菌群的改善,抑制了致癌物质的产 生, 一般认为,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 抑制了癌细 胞的增殖。乳酸菌的抗癌特性可归纳为四类。 4.1 对肿瘤细胞抑制 通过吸附、 抑制、 去除等途径来减少致癌物质和致癌物前体。 4.2 降低肠道内 pH pH 值降低,可使与致癌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及胆汁酸水解活性降 低, 因为这些酶能催化致癌前体物质转化为致癌物质。 pH 值降低, 可缩 短肠内容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使变异原如 β 一葡萄糖苷酶、 β 一葡 硝基还原酶、 偶氮还原酶和 7α 一脱羟基酶等及早排出体 萄糖苷酸酶、 外。 4.3 破坏致癌物 抑制产生致癌物质的细菌增殖,抑制硝胺产生或抑制涉及硝胺合 成的硝基还原酶, 如干酪乳杆菌能抑制乳酪中硝酸盐转化为硝酸胺, 嗜 酸乳杆菌可显著降低高肉食大鼠粪便硝酸基和氮基还原酶的活性。 4.4 抗突变活性 致癌作用是通过致癌物诱导动物细胞开始的,一些乳酸菌能抑制 通过乳酸菌可以使变异原诱导染色体异常减少 80%。 动物细胞的突变。 如 Hosono 报道, 保加利亚乳杆菌 、 乳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 对各种变异原性物质诱导的细胞突变有抑制作用。 5. 降低胆固醇 吸收方式, 降解胆固 乳酸菌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通过消化、 嗜酸乳杆菌在体外试验中有降 醇和胆酸, 减少动物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低胆固醇的作用,动物试验同样证明了嗜酸乳杆菌具有降低猪血清胆 固醇的功能。Taranto 等给实验鼠吃乳杆菌, 其总胆固醇下降 20%, 三甘 油脂下降 33 %, LDH/HDL 降低 17%。 乳酸菌能降低胆固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乳酸菌可 产生 3-羟基戊-3-甲基二酸 (HMG), 从而抑制了胆固醇合成时所必 需的羟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活性;发酵乳中的乳清酸衍生的代谢产 物可降低胆固醇浓度;乳酸菌可将胆固醇有效的同化或将其捕住使之 不能进入血液; 由于乳酸菌可使胆汁酸盐脱抱合而变得难于吸收。 6. 降血压作用 乳酸菌具有降血压作用, 这在几种乳酸菌中已有报道, 并且起作用 的物质也各不相同。高血压患者口服干酪乳杆菌的菌体自溶物的热水 每天两次, 每次 400mg, 连续 3 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 粪肠 抽提液(LEx), 球菌 FK- 23 热水抽提液也具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且对正常的血压完全 没有影响,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起作用的物质是分子量在 10000 ~ 70000Da 的 RNA。 瑞士乳杆菌发酵的酸奶也具有降低血压的功能, 有效 物质是两个小肽 Val- Pro- Pro(VPP)和 Ile- Pro- Pro(IPP)。 研究认为这两个 小肽形成的空间结构和降血压药物络活喜主成份结构很相似。 此外, 乳酸菌还可以通过束缚抗原、 破坏抗原而减轻过敏反应症状 ) (下转第 402 页 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而有助于延缓衰老。

微生态制剂知识介绍

微生态制剂知识介绍
F、促进内、外源有益菌在体内代谢产酸、维生素及多种未知促 生长因子,从分子水平提升饲料品质。
三、双层微胶囊包被
1、包被原理:
用特殊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将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厌氧菌包 被在双层微囊内,使其与空气隔绝,提高其耐受氧气、热、辐 射及机械加工损伤能力,确保生物活性,延长保质期。
2、“包被”的缓释:
3、微生态制剂的加入可使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发生变化,不同功能的 微生物在体内生长代谢旺盛,可明显加强机体对饲料各种营养的吸收 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加,有效防止因单纯外源有益菌的增加而导致新的“肠道菌群 不平衡”(表现为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甚至拉稀),增强菌 群平衡的维持力。
D、内、外源有益菌可粘附于肠绒毛表面,形成“菌膜屏障”, 保护肠道免受有害菌侵害
E、促进内、外源有益菌在体内代谢产生各类非消化酶,有效提 高非淀粉多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利用率。
二、寡糖+有益菌
1、什么是 寡糖?
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组成的糖类的总 称。由于它不仅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 性质,还具有调整肠道和提高免疫等保健作用,因此引起 了人们极大兴趣。它不被动物消化酶利用,作为有益菌底 物,可以选择性地刺激消化道内有益菌的大量增殖,而不 被宿主本身的病原微生物所利用,能与病原微生物发生粘 连,使病原微生物处于游离状态而排出体外;保护动物肝 脏,具有排毒作用;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 增强抵抗力。早在1960年就有报道指出寡糖可以作为免 疫增强剂。近几年,欧洲、日本、美国主要以功能性食品 形式用于食品工业。
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有12个: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 嗜酸性乳杆菌、粪链球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

芽胞杆菌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及应用

芽胞杆菌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及应用
同时 ,芽孢杆菌在大肠 中产生氨 基化氧 有 助于维持这些 淋巴组织处 于高度反应 6 月公布 (O 号公告 ) 其 中枯草芽孢杆 15 , 化酶及 分解硫化物 的酶 类 .可 以将臭源 准备状态 “ 同时使免疫 器官发育迅速 . . 菌、 纳豆 芽孢杆菌种可直接 饲喂动物 、 允
20 06年第 9期 总第 19 0 期
使 用效 果 , 应科学 合理 使用 , 并从 以下几
中的应 用及 其作 用机理做 了许多研 究工
( 促进乳杆菌 的增 殖 , 二) 改善 肠道 方 面着 手 。
作。 现对国内外的实验研究做 以下归纳:
环境 很 多实验研究报道证 实 .饲 喂芽
( ) 一 芽胞菌种的来源
在微生物的
禽腹 泻等疾病有 很好的防治作 用 .同时
可促进 畜禽 的生长 , 多数 获得 肯定效果 。 造一种 比较 有利 于无 害厌 氧菌 的 环境 。 制 剂活 性降低 .使用效果 的重复性和 稳
H to I 1 8 ) e ( 9 4 W h e e a t r( 9 1 、P o 1 8 ) e Ir
芽胞杆菌 在动物体 内可产生大量 的 病原 菌 与肠道 粘膜 受体 结合 产生 黏 附。 无 毒菌株 美国食 品药物管理局 ( A F ) D
酶:细胞 壁裂解酶 ( 蜡样 芽胞杆 菌 、 多粘 益生菌 的黏附还可 以防止条件致病 菌的 和美 国饲料公定协会 ( A C 公 布了4 A F O) 0 芽胞杆菌 、 枯草芽胞杆菌 ) 、D_-2 .一葡 易位 . 防止条件致病菌 向周围不断扩散 . 余 种 ” 可直 接饲喂且 通常认 为是 安全 的 萄糖水解酶 ( 枯草芽胞杆菌 ) 透 明质酸 引发有关部位 的感染。 、 此外 , 益生菌 的定 微生物 ( 胶裂 解酶 ( 植还使 宿主具有 调整菌群平衡 、控 制 内 菌株 . 中芽孢杆 菌属 (aiu ) 、 多 其 BcIs 有:凝 l 粘芽胞 杆菌 ) 蛋 白酶 ( 、 蜡样芽胞杆菌 、 多 毒素血症 、 抗肿瘤 、 抗衰老 、 免疫和营养 结芽孢杆菌 (a iuc auas 、缓慢芽 BcI og l ) l n 粘芽胞杆菌 、 枯草芽胞杆菌 )脂肪酶 ( 、 枯 等生理作 用。

2024年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饲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畜禽饲养领域的生物技术产品,能够改善动物消化系统的微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对当前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

3. 市场驱动因素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的快速增长有以下几个驱动因素:3.1 养殖业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肉类、乳制品和鸡蛋等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养殖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提高产能和养殖效益。

饲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疾病发生率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养殖业的广泛应用。

3.2 食品质量与安全关注近年来,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饲用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3.3 政策支持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推行了一系列饲养技术和绿色养殖的发展措施。

饲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技术产品,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鼓励。

4.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制剂生产商和供应商。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养殖企业、制剂生产商和研究机构等。

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积极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

同时,市场上的竞争也促使企业加强营销与渠道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养殖业要求的提高,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作为仔猪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作为仔猪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专"#$述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作为仔猪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许佳,张文府★,罗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7)摘要: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都属于微生态制剂,能够起到维持宿主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健康水平,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益生菌和益生元既可以单独添加而发挥效用,也可以将二者组合添加。

合生元就是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组合,其既可以发挥益生菌的生理作用,又可发挥益生元的选择性作用,同时又可以发挥二者协同增效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用。

目三者作为潜在可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已在仔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就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研究状况以及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旨在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在仔猪生产中的深度发掘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饲料添加剂;仔猪D0l:10.3969/J.ISSN.1671-6027.2021.01.015猪肉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肉食品,培育健康优质的仔猪是猪肉供应的重要保障。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通常采用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仔猪在21~28日龄后,进行人为的断奶处理,仔猪早断奶能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数,降低母猪直接向仔猪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但是,断奶后仔猪营养来源和生活环境都发生改变,加之仔猪的肠道环境和生理功能发育还不,断奶应激,发生生<目前,制仔猪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仔猪饲加生<但是,生的期用来弊端:会使病原菌产生性;能够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抗生在产品,能通传递给人类。

为,多发国法饲加生<2015年91日,我国发4生在食用用的2292,可是我国发,人发优质高效的色饲料添加为生的品。

目前,的品有生生生元,在应用的效果。

本文就其的三个品生生生的概念、分用理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1益生菌1.1益生菌简介自1899年法国科学家Henry Tissier首次在法国巴斯德 实验室分离出1株生菌“双歧杆今,人对益生菌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高饲料转化率 , 进畜禽 生长 , 促 同时可防治疾病 。后者 可直接防治疾病从而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 ,促进 畜禽 生长I 此外 , 2 ] 。 根据微生态制剂形态 , 产品类型有液体 型
和 固体 型 , 固体 型有 粉 剂 、 剂 、 被 颗 粒 和 胶 囊 等 。 片 包
3 动 物 微 生 态 制 剂 的 作 用 机 理
单 一菌剂 和复合菌剂 , 单一菌剂 的研究 和开发 较多 . 目
前 的 发 展 趋 势剂I 又称为益生素 、 2 ] , 促生素 、 利生素 、 生理菌苗 , 是近
几 年 发 展 起 来 的 高 科 技 产 品 。微 生 态 制 剂 以 其 无 毒 副 作用 、 无耐 药 性 、 残 留 、 本 低 、 果 显 著 、 污 染 环 无 成 效 不 境 等 特 点 , 渐 得 到 广 大 养 殖 界 同 仁 的 首 肯I 逐 3 ] 。 2 动 物微 生 态 制剂 的种 类 及 其特 点
助 消化 , 激 有 益 菌 的 生 长 , 制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繁 殖 , 刺 抑 提 高机 体 免 疫 力 和抗 病 力 ,对 防 治 畜 禽 消 化 道 系统 疾 病 起 到有 益 作 用 I 4 ] 。 21 复 合 菌 类 活 菌 制 剂 根 据 菌 株 的组 成 又 可 分 为 .. 4
随着 畜牧业 的发展 和抗生 素的广泛应用 ,抗 生素 的缺点逐 渐暴露 出来 . 如导致动物体 内菌群失调 . 生 产 抗药性 , 畜产品适 口性 差等 , 其是食 物链 的药物残留 尤 问题引起普遍关注。 为寻找抗生素 的替代产品 。 一种无 毒副作用 、 无残留 , 既能促 进生长 , 又能 防病治 病 , 还可
改 善 动 物 性 食 品 品 质 的 微 生 态 制 剂 受 到 了极 大 的 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支撑的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无抗药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是效果好、成本低且不污染环境,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1947年,外国学者首次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后发现,乳酸菌可有效改善猪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但微生态制剂一直没有得到深人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逐渐被实际应用于畜禽养殖业。Lioyd(1997)试验证明,乳酸菌对肠道致病菌有颉颃作用。 Schillinger(1989)发现,乳酸菌可预防消化道疾病并有促进宿主生长的作用。Sorokulova(1998)研究发现,饲喂益生菌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 CO)(1989)规定了43种允许饲喂的微生物。我国微生态制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部(1999)第105号文件公布允许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是12种。目前,我国的年使用量已超过l 000 t。 1微生态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1.1定义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较早被称作益生素和促生素,国内亦称为微生态制剂。在美国被命名为DFMs(直接饲用微生物)。欧盟委员会将其命名为微生物制剂。根据《动物微生态学》(何明清,1998)理论,机体通过补充外源有益菌群,使消化道内有益菌群迅速生长繁殖,并建立种群优势。微生物制剂的抗病促生长机制尚处于假说阶段,即菌体自身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代谢产生的多种抑菌物质和酶类共同实现其促生长作用。 1.2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1.2.1 按成分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大类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益生元是能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和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和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合生元即为益生菌和益生元以一定比例结合的产物,可同时具有二者的共同作用。 1.2.2按菌种分为乳酸杆菌类、 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和复合菌剂等乳酸杆菌类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较多的是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等,其中包括乳酸菌发酵饲料、乳酸菌粉及乳酸菌提取物;芽孢杆菌类在动物肠道中存在数量极少,目前应用的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酵母菌类在动物肠道内存在极少,目前常用制剂主要有啤酒酵母和假丝酵母菌等培养物;复合菌剂能适应多种条件和宿主,比单一菌制剂更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2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2.1优势菌群学说 正常微生物群对整个肠道菌群起决定作用,使用微生物的目的在于恢复优势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聂志武研究认为,加入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后,形成乳酸菌优势菌群,参与肠道正常菌生物屏障结构,通过生物夺氧及竞争性排斥抑制过路菌或侵染菌等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黏膜上皮的定植和生长,同时在肠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酯(VFA)(乳酸、乙酸和丙酸等)使动物肠道pH下降,抑制有害菌生长。 2.2生物夺氧学说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体附集到胃肠道壁上,起屏蔽作用,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与入侵,保护动物体免受感染。张雅萍等试验结果表明,烫伤大鼠肠道内容物中双歧杆菌明显下降,大肠埃希氏菌和酵母菌迅速生长,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应用益生菌治疗后,促进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恢复,调理肠道微生态平衡,对肠黏膜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提高了肠道局部和全身益生菌的免疫功能。 2.3生物屏障学说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抑制病原体附集到胃肠道黏膜上,起到屏蔽作用,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与入侵,以保护动物体不受感染。 2.4增强机体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可刺激动物免疫系统的及早建立,调动和提高动物机体的一般非特异免疫功能,因而提高了整体的抗病能力。试验证实,双歧杆菌细胞壁中的完整肽聚糖可使合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一1和L一6等细胞因子的rnRNA表达增多,从而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作用。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于高度反应的“准备状态”,同时加速幼畜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其尽早尽快成熟,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使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2.5合成酶及营养物质 益生菌为机体提供所需的酶,并在动物体内产生各种消化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如芽孢杆菌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还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乳酸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供动物吸收,并产生有机酸加强肠蠕动,促进常量及微量元素(如钙、铁和锌)的吸收。某些酵母菌有富集微量元素的作用,使之由无机态形式变成动物易消化的有机态形式。 3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控制 3.1生产工艺类型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一般包括选种、培养、发酵、吸附、干燥和制剂等多个生产环节。根据发酵工艺不同,目前生产工艺主要有固体发酵法和液体发酵法。其一般工艺流程为菌种接种培养一种子罐培养一发酵罐发酵培养一排放培养液一收集菌体一加入适量载体和保护剂一干燥一粉碎一过筛一稀释混合一成品包装一质检一益生菌产品。 3.2产品质量标准 据报道,优质的微生态制剂应具备如下标准:1)制剂应含一定数量的活微生物,活菌量至少应达107~1010个/g(mL)。2)菌株应是稳定、安全和可靠的。3)菌株能在肠道中存活并繁殖,并具有抗pH和抗环境变异的能力。4)制剂应具有提高生产率和抗病的有益作用;应能长期储存,在此有效期限内不应低于标示的活菌数。 3.3产品质量控制 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问题屡有出现。主要是活菌含量低,水分含量高,不耐抗生素,对胃酸和高浓度的胆盐不稳定,因此,使微生态制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微生态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4.1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维持猪消化道有益菌的优势作用,并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来维持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Pen报道,枯草杆菌制剂可使生长猪增重率提高6%一7%,饲料效率提高3%~4%。张国龙等在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2%~0.14%蜡样芽孢杆菌产品,粪便中大肠杆菌总数明显降低。 4.2在禽生产中的应用 家禽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常会遭遇应激问题,如饲养密度过大、免疫、过冷、过热、惊吓、换料、噪音及圈舍的卫生状况太差等,这均会使鸡的消化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其免疫力、生产性能及抗疾病能力下降,而微生态制剂可解决这些问题。倪耀娣等试验表明,口服微生态制剂的肉用仔鸡ND(鸡新城疫)抗体水平为24.4,比对照组21.5提高1.9%。这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促进抗体产生,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4.3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王海霞报道,在育肥羔羊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NsP)酶,有利于羔羊对矿物元素的代谢和提高各种养分的消化率,有很好的育肥效果。0.1%益生素加0.1%NSP酶添加组平均增质量高达8.4 kg,日增质量最高为168 g,钙、磷和粗蛋白消化率分别为64.44%、81.40%和93.47%。这表明,益生素和NSP酶对羔羊的增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朱曲波等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活性制剂,结果发现,微生态制剂对牛奶中体细胞降低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有可能用于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张扬等研究了瘤胃微生态制剂对泌乳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组比对照组平均日产奶量提高1.97 kg;添加组试验后比试验前的平均日产奶量提高1.93kg。 4.4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改善水质、增强鱼的机体健康、改善鱼的商品性质和种用性能。黄永庆等在甲鱼和对虾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其生长与存活,可大大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水生动物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有效提高其产量、产值和效益。国内刘克琳等采用有益芽孢杆菌制成的微生态添加剂饲喂鲤鱼苗100 d,结果发现,试验组免疫器官,如胸腺和脾生长发育较对照组迅速,电镜观察免疫器官内T、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成熟快,数量增多,产生抗体增多,免疫功能增强。s Nikoskelainen等也有报道,虹鳟饲喂益生素后,其免疫力增强。据多方报道,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能提高罗氏对虾幼苗的成活率,增强成虾和大西洋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5使用微生态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5.1安全性 由于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种类较多,不够规范,所以,必须按各产品试验结果或商标说明使用。一般来说,添加量取决于1 g产品活菌的含量,通常要求益生菌制品含量超过3×108 CFU活菌体。 5.2活性 水分、pH、氧气、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微生态制剂活性的影响较大。微生态制剂一般应保存于低温、干燥且pH 6~7的条件下,在使用中应注意保存条件和期限,如保存方式不当或保存时间过长,其活菌数量不断减少,使用效果会降低。 5.3选择性 不同的微生物产品或培养物有不同的功效,使用时必须充分了解其性能和作用。有些益生菌制品宜用于反刍动物,而对单胃动物效果差。 5.4时效性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使用效果不同,总体来说,在动物的幼龄、老龄、离乳、粗饲、病后初愈、消化道疾病和热冷应激等时期使用,均能取得最显著效果。对于幼龄动物,应用时间要早,最好从新生时期就开始使用,以保证有益菌群优先定植,对以后的健康起重要作用;而水产动物则在各个时期都应添加微生态制剂。 6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开发和应用对我国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一类新型绿色环保的饲料添加剂,无毒、无害、无残留且无污染,它在饲料中的应用为食品安全开辟了美好的前景。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工程、微囊工艺及缓释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畜牧和水产养殖业中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