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化练习题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化练习题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化练习题

开封高中16届高一下学期练习题(二)

命题人石利娟审题人张鲁敏一、选择题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可能表示高级住宅区的是

A.a处B.b处

C.c处D .甲处

2.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中心商务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

B.工业区的分布主要考虑交通因素

C.住宅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

D.便利的交通是卫星城的形成条件之一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3~4题

3.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4.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制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城市某住宅小区观测的气温数据,如下表。读表完成5~6题。5.据表可推断该地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

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城郊区

6.下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是主要由城市化产生的是

A.城市洪水B.“雾岛”效应C.酸雨D.咸潮

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7~8题。

7.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D.乙甲丁丙

8.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

则最佳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9~11题。

甲 乙 9.“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小区居民集中反馈了如下问题,其中的合理化建议有 ①高速公路需要改线 ②火电厂应搬迁至图示区域的西北

③住宅区西北部的绿地改建为学校 ④郊区增加绿地面积,以改善城区大气质量 ⑤增大小区的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

10.如果在图中甲处布局大型建材批发超市,其布局原则是( ) A .地价水平低 B .市场最优原则 C .环境污染小 D .交通最优原则

11.目前, 城市多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地价格 B. 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环境条件

2011年我国因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且城市内涝严重,这与城市降雨损失量密切相关。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 )

A .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

B .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

C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

D .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 13、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发展城市道路 ④完善排水系统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读我国四座城市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坐标图,回答14~15题。

14.一般年份,影响这四座城市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灾害分别是( )

A .a 热量 b 光照 c 伏旱 d 洪涝

B .a 水分 b 春旱 c 伏旱 d 洪涝

C .a 热量 b 春旱 c 伏旱 d 台风

D .a 水分 b 盐碱 c 光照 d 台风 15.依据四地所处的温度带判断,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 )

A .a 甘蔗 b 冬小麦 c 油菜 d 花生

B .a 甜菜 b 春小麦 c 水稻 d 水稻

C .a 亚麻 b 棉花 c 油菜 d 甘蔗

D .a 冬小麦 b 春小麦 c 橡胶 d 水稻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1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出现大量卫星城

19.若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乙中b 地最可能 A.位于旧城中心区 B.位于远郊地区

C.位于新兴工业区

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读“中国、美国、英国、阿根廷四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四幅城市化进程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②—美国③—英国④—阿根廷

A.④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1.下列关于上述四国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处在城市化初期阶段

B.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C.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D.阿根廷城市化水平较中国高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22~23各题。

22.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3.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读某区域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下图),图乙为甲城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下右图),回答下面24-26题。

24图甲中所示地区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25.关于图甲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 B.b<c C.b<d D.c>d

26.图乙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A.a以内的区域B.ab间的区域C.bc间的区域D.c以外的区域

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下面27-28题。

广场

老城区

铁路

×

M

精英社区

步行街

电车轨道

教堂

图例

×

购物中心

M 仓储式

图4

2

3

河流

×

2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 .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 .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8.该城市

A .老城区地租最高

B .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 .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29~30题

29.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30.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 D .②③

下图是不同城市就业空间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D 城市属于( )

A.单核心模式

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

D.扇形模式

32、右图中的四座城市形成均与河流有关,对应正确的是 ①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②两点河流的汇合处 ③过河点位置 ④河口位置

A .甲—① 乙—② 丙—③ 丁—④

B .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

C .甲—③ 乙—④ 丙—① 丁—②

D .甲—① 乙—③ 丙—② 丁—④

二、综合题

1..(10分)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形成发展了若干个城市。A地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E 城镇的发展与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墨西哥城人口超过了2000万,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的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

材料二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人口达1306万。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开始建设卫星城。1990年开始建设浦东新区。20多年来,上海修建了全长480千米的环城公路,新建了高架公路和地铁等。人均居住面积从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一倍。1999年,园林绿地面积达1万多公顷,公共绿地3600多公顷。上海的环境正日益好转。

(1)结合材料分析墨西哥城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人口膨胀B.工业过于集中C.失业人口增多D.城市规模扩大

(2)墨西哥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________。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______、

______和______等。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上海市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西哥城治理环境问题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是(双选)

A.分散大城市职能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边污染边治理D.扩大城市规模

3、读下图“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

(1)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

4、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图15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

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1)根据以上材料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的变化特点及原因各是什么(8分)

(3)简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8分)1-5 ABBAD 6-10DBCBD 11-15 ABDCC

16-20CBCDB 21-25DBCBC 26-30ADCAD 31-33BD

1、(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农业条件好

(2)地处铁路交汇处,陆地交通改善

(3)旅游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

2.

(1)AB

(2)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

(3)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绿化环境,扩大园林绿地、公共绿地的面积

(4)AB

3、(1)①②

(2)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

(3)城市经济畸形发展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发展不合理

(4)社会经济

4、

(1)(8分)

有利条件:亚热带湿润地区,(1分)热量充足,降水丰富;(1分)

紧靠长江,(1分)离海较近,水运方便;(1分)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1分)平原广阔土壤肥沃,(1分)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1分)农民向城市迁移,劳动力丰富,(1分)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任答6点即可得6分)。

不利条件:矿产、能源紧缺;(1分)环境压力较大。(1分)

(2)(8分)

变化: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1分)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分)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分)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1分)

主要原因: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1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1分)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经济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1分)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及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1分)

(3)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生态恶化;污染加重等(任答四点即可)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模拟试题(含答题卡,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试卷 学校 姓名准考证号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读图Ⅰ-1回答1~2题: 1、属于巨行星的是 2、A、② B、④ C、⑤ D、⑥ 2、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水星 D.天王星 3、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的差异 D.陆地的形状 7、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①东南多,西北少②西北多,东南少③夏秋多,冬春少④冬春多,夏秋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图Ⅰ-1

10、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三圈环流 B .大气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季风环流 11、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D .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1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 .地转偏向力 C .气压差异 D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读图Ⅰ-2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3~14题。 13、A 、B 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A .A 是高气压,B 是低气压 B .A 是低气压,B 是高气压 C .A 、B 都是高气压 D .A 、B 都是低气压 14、图中亚洲东部C 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图Ⅰ-3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下列四国,与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 .德国 B .埃及 C .印度 D .美国 读图Ⅰ-4“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回答以下17~19题。 17、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A .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形成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B .都分布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 C .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及其附近 D .散布于居民区和商业区之中 18、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①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②城市中心区土地日益紧张, 工业污染日渐突出 ③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④城市功能分区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述分布特点外,还有一个 明显的特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路线、公路线和河道运 输线附近,其原因是 A .便于工人上下班 B .便于购货人员就近定货 C .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 D .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的体力消耗 图Ⅰ-5“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等值线a 、b 、c 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 a>b>c B. ac D. a>b=c 21、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 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图Ⅰ-2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图Ⅰ-3 图Ⅰ-4 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4)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 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 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 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 第一步:自学。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 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 第二步:互学。互助合作,解决疑难; 第三步:展示。展示成果; 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 第四步:共学。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四自然段归纳总结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完成学案表 格。(要求:先独立思考, 填写学案,后组内合作交 流,时间-5分钟) 2.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 师对其归纳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点评,最后总结 3.要求学生查漏补缺,整 理答案 限时记忆 4.限时记忆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 间完成学案1.2题 据所学知识完成学案1.2题 巩固所学知识,便于老师及 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 握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 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学有 所得,标注重点,使学生有 的放矢。 结束播放视频《生态城市》 ,同时提出未来的城市应 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 态城市,学生作为未来城 市的建设者,城市会因他 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展望城市,向往城市,激发 学习的斗志,争取早日进入 心中理想的城市学习、工作、 生活 让学生感受生态城市,城市 与自然相协调,激励学生作 为城市未来的建设者,让城 市因他们而更加美好,首尾 呼应,同时使本节课的情感 得到升华 【课前预习案】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2.城市化的动力 (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 在图中如何读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快慢? (1)A(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市区出现了 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城市化; (3)C(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城市化速度_____;出现____城市化,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 3.案例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A.50亿人口日B.60亿人口日C.70亿人口日D.80亿人口日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 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 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自然增长快D.人口迁移造成的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3.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读“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3”,回答14~15题 14.图中与①②③④曲线排序相应的一组国家是()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 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 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 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 15.有关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典是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呈 老年型 B.墨西哥属于北美洲,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 剧 C.中国20世纪7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目前我国 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D.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土壤的肥力状况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1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8.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 B.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C.人口合理容量是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D.人口的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 1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 20.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21.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月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3.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5.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6.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B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 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 B.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水平低 C.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 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 8.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10.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11.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羊业占主要地位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D.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12. 20世纪初,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是: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 B.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C.水下隧道的开通 D.大型航空运输机的使用 1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B.古巴C.葡萄牙D.潘帕斯草原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作业

[2012·福建卷] 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2·广东卷]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4.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2012·重庆卷] 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 .林海雪原 B .奇山秀水 C .椰风海韵 D .大漠孤烟 6.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 .城市化水平高 B .城市南多北少 C .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 .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7.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 .固原 B .中卫 C .银川 D .石嘴山 (2013·长沙模拟)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8~10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3.17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 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 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4.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 6.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 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内陆多沼泽分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9.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电子教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1.5分)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3.下列部门中,丙和丁最可能不共同具备的是: A.CBD B.三甲医院C.五星级饭店D.家用电器销售 柠檬性喜温暖、耐阴、怕热、不耐寒,因此适宜在冬暖夏凉的亚热带地区栽培。2002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对柠檬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柠檬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与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州区太龙镇自2017年以来,柠檬严重滞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2017年以来,万州区太龙镇柠檬严重滞销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需求减少B.物流业发达 C.劳动力成本高D.交通不便 5.可促进重庆万州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B.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实现多种经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家计划将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移迁到雄安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7.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 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 ①发展空间充裕②现有开发程度较低③生态环境优良④水资源极其丰富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交通压力得以缓解B.北京政治中心地位下降 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D.白洋淀湿地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省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浙江省出现的农特基地运营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依赖信息联系B.增加销售环节 C.增加产品库存D.增加销售成本 1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 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读“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必修2 第二章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1.城市化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2017·浙江杭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2.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长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D.生活方式改变 答案 1.D 2.B 3.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在此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 (2)在此过程中,城市人口会发生什么变化?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答案(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市发展为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城市化 解析依据图例可知黑点代表城市,阴影区域代表郊区,由此推理得出空白区域为乡村。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图中t1~t4表示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变化,黑点数目增多,黑点周围阴影部分面积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与此同时,空白区域逐渐缩小。这表明: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此过程被称为城市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04.1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阿尔及利亚Ghout绿洲农业系统”被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沙丘下的“地下河”和遮荫环境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挖出深达10-12米的大坑种植枣椰树,枣椰树可生长至30米高,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果树、蔬菜、药材及矮树和灌木等,逐渐形成了一片多层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Ghout绿洲农业系统最可能位于阿尔及利亚的 A. 南部 B. 西部 C. 北部 D. 东部 2、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深挖大坑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减太阳的照射 B. 获得肥沃的土壤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增强地面辐射 3、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作物的好处是枣椰树下的 A.蒸发小 B. 温差大 C. 温度高 D. 土质好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下题.

4.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5.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6.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7.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8.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于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势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回答下题。 9.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通达度高 B. 市场辐射面广 C. 品牌效应强 D. 土地成本低 10.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2 (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各个小节内容的一般模式是:背景介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红色土壤(红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干旱)、地形、植被、水文、土壤。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开矿。 举例:黄土高原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且垂直结论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土壤)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气候) ③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植被) ④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坡度大(地形) 人为因素:①人类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②过渡放牧、过渡樵采、过渡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③开矿。 二、荒漠化的危害 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三、荒漠化的防治 根据原因来针对性采取措施:坚持“防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1、控制人口数量 2、退耕还林还草 3、营造防护林 4、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5、合理用水 6、整体规划、依法监督 7、加强荒漠化的宣传教育 补充内容:草格沙障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为例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珊瑚礁等。

2017-2018必修二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西飞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第1~2题。 1.M、N两国属于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2.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3.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军事实力C.国土面积D.生活消费水平 4.人口的合理容量与 A.自然资源状况无关B.自然资源状况呈负相关 C.科技水平呈正相关D.文化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近年来,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特大省会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钢铁、汽车、电脑城、光谷、城市圈等名称关联着武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武汉成为城市最基本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C.能源 D.资源 6.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长江水运B.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C.寻求更丰富的钢铁资源D.中部崛起的需要 7.武汉电脑城打出的广告词是“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说明武汉和北京相同的是 A.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迅速扩展 B.城市环境优美,工业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雄厚D.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读下图,完成8~9题。 8.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9.某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零 售型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读某城市内某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完成10~11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 (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 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 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 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 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一、选择题 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 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讲课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荒漠化的危害: (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资源短缺;(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拓展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一原因:(1)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导致地标抗腐蚀能力降低,雨水径流直接侵蚀地表。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排弃大量土石,成为水土流失新物质) 二如何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上万条。 治理重点:保持水土 A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工程措施:保塬,修建水平梯田(护坡),打坝淤地(固沟)。 修建水平梯田: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打坝淤地: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水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其表冲刷能力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人类不合理劳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

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3.右图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非洲迁往西亚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北美迁往拉美 D.从欧洲迁往非洲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右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7.下列企业最适宜丁地布局的是( ) A.印刷厂 B.自来水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8.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 A.离城市远 B.山区多灾害 C.距湖泊近,湿度大 D.交通不便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9~10题。 9.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10.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读图,回答11~12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整理版.docx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指标: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恶性循环 高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4)区域发展阶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死亡率较低 B.迁出人口多 C.出生率较高 D.迁入人口多 2.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C.1990年-2000年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最少 6.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杭州。影响这一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B.宗教C.环境D.气候 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8.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我国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② 9.缓解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 D.加大教育投入 10.研究人口分布一般以()和()作为衡量指标。 A.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B.人口密度、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人均面积 D.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