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幻灯片共28页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精品课件)高二历史优质实用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精品课件)高二历史优质实用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一)背景
4.理论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适合中国国情,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指出
“被压迫民族”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力。
1931年:承认中 1938年:允许蒙、 国境内少数民族 回、藏、苗、瑶、 的自决权,一直 夷、番各民族与汉 承认到各弱小民 族有平等权利,在 族有同中国脱离,共同对日原则下, 自己成立独立的 有自己管理自己事 国家的权利。 务之权,同时与汉
族联合建立统一的 国家。”
1941年:1945年 1946年2月: 1947年 建立蒙、10月: 内蒙古的工作, 5月: 回的民 提出在 根据和平建国 内蒙古 族自治 内蒙古 纲领中关于民 自治区 区。 实行民 族平等自治的 成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民族自决-独立建国和民 族自决-自治邦-联邦制
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单一制 国家方案,完全放弃民族自决-自 治邦-联邦制国家方案
民族区域自治单一制国家方案
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战争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城自治》白皮 书(2005年2月)
1.优势: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 ④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 特点: ①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②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课件(共15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课件(共15张ppt)
合建立统一的国 家。——毛泽东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平 等、团结、亲近和融合,主张采用 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等民族理 论,为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建国后,我国在民族问题上 遵循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打破了多民族国家必然采用联邦制 的固定思维模式,在单一国家结构 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 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 展,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
建设事业的发展。
民族
第八条上级国家机关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且依据 合法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 权益
设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是怎样实施的呢?又发挥出怎样的优势呢?
3.影响(优势):12))在 巩于 固维 和护 发国 展家 平集 等中 团统结一互,助保和障谐少的数社民会族主合义法民权族益关;系;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过程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 内蒙古地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建国后第一个省一级自治区
1949年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抗日武装力量回民支队
近代各民族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御外敌。在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成与共的亲密 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现实情况:
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目阶录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

民族理论展示PPT

民族理论展示PPT

调研流程
讨论调研内容 选择调研方法及对象 实施调研
材料汇总
讨论及反馈
调研报告撰写
材料分析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文献资料法
学生对民理课程价值的认识
民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价值认识
1.民族类院校:大多数学生是少数民族,每天都面 对着和很多民族相处的情境,生活习惯相互影响, 出现一些民族问题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了解 民族及国家现行的民族政策就是势在必行的事, 这门课程也因此十分的重要 。
建议
改变课程的结构使其更侧重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把第 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尽量在 期末考试采用更加开放的形式, 二节课分给实践 课堂上展示最前沿的研究 半开半闭到开卷到论文 结果
谢谢!
2.对非民族类院校:对非民族类院校来说,学习民 族理论其实更为重要。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的国家,大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定 会遇到很多与少数民族相处的情况,但他们现在 的生活中少数民族比较少,这时就需要一个途径 来让他们了解其他民族和民族政策。
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不够
2、教学方式缺少创新,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3、考核方式不合理,学生负担重而不能真 正学到知识
民 族 理 论宇雯
陈芳萍 春雨 陈晓娟
Boys: 杨进东 韦斌 齐邦磊
展示环节
调研目的及意义 调研流程 调研总结分析 建议 民理调研小组的合作与反馈
调研目的及意义
• 目的:了解《民族理论与民族 调研意义:了解到同学们对这一课 政策》这一门课程在我们学校 程的看法 的开展情况, 获取同学们就民理这门课程如何改 进的意见 • 帮助改进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 提出了关于改进提升民理课程价值 从而能有效地提升这门课程的 价值。 的针对性的建议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一)原因:
材料4: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 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 要。……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 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4、经验: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积累了有益 的经验。
材料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它是创造性地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依 据、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 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5、党的重视: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 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西藏自治区
1958.3广西 壮族自治区
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知识拓展1: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1)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经济: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挥积极性,有利于各地区共同发展和各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 政权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二)表现/发展过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李德英2012-2013-2培训课件-新版.ppt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李德英2012-2013-2培训课件-新版.ppt
精品
一般態度—加上說明
在縣市政府預算有限的情形下,有些預 算增加,有些預算就會減少。如果您可 以影響地方政府社會福利、地方建設方 面的預算,請問您會如何調整?是增加、 減少,還是維持不變? (取材自政策偏 好與行為)
精品
一般態度要避免的問題
雙重涵義 – 「請問您同不同意給母親及兒童更多社 會福利救助?」 「請問您同不同意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 以及民眾的權利,政府必須加入聯合國 的相關組織」
精品
行為 –真實性?
行為有可能代表某種規範 若以行為來測量人的態度,會出現一面 倒的情況 例:請問你會不會注意聽別人的意見? 加上前提並稍微改變問法:就算別人的 意見跟你不同,你還是會注意聽別人的 意見?
精品
評價—嚴重程度
嚴重帶有負面意涵故用普遍來衡量 請問您覺得目前選舉中賄選買票的情形 普不普遍? 請問您覺得對於郭冠英的處份太重、太 輕、剛剛好? 請問您覺得兩岸交流的速度太慢、太快、 剛剛好?
精品
評價—排序
您對於您的體型滿意嗎? □非常滿意□滿 意□普通□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請問您覺得我們一般民眾對政府的施政 有沒有影響力? □根本沒有影響力□不 太有影響力□有點影響力□有很大的影 響力 請問您覺得立法院表現最好的政黨為__ 其次為___
精品
分題式正反俱陳
有人說:「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愈密切, 對台灣主權的維護愈不利」,請問您同 不同意(台:咁有同意)這種說法? 【訪員請追問強弱程度】 有人說:「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愈密切, 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愈有利(台:有幫 助)」,請問您同不同意(台:咁有同 意)這種說法?
精品
一般態度 –選擇
如果我們國家只能有一種共同的語言, 請問您偏好我們國家採用國語、台語、 客家話、還是其他語言? 請問您認為,我們國家的土地範圍應該 包括那些地方?(可複選) (1)台灣 (2)澎湖(3)金門(4)馬祖(5)中國 大陸 [中研院社會變遷第4期第4次調查]

民族平等政策PPT课件

民族平等政策PPT课件
区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座 谈会纪要的通和
为了加强经济发达省、市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 工作,在党的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国家计委、国家民委于一九八二年十 月七日到十四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了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天津、 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广西、云 南、贵州、西藏和四川、吉林、广东、湖南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计 委、协作办、民委主管这项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家经委、铁道部、国 家物资局的代表。在座谈会上,各地汇报了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了经验, 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座 谈会的召开,对于搞好经济发达省、市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经济 技术协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1
民族平等政策
.
2
一、探究自主学习
• 1、阅读
•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 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 • 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 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
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
3
2、思考
通过阅读上面内容,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掌握 那些重要的知识点?
(1.)民族平等的含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 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 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 的 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应选少数民族代表名额14名,全国人大 常委会依照法律另行分配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26名。这40个名额 必须确保为少数民族代表而不特定分配给某少数民族。
.
8
1、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2、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均有人 大代表,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民族理论(课件)

民族理论(课件)



民族理论解读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政治
2.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民族凝聚力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等共同构成综 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属于软实力,是构成综合国力的灵魂所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为什么: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等 于一盘散沙,就会四分五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 凝聚力,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凝聚起来的民族才是 强大的民族,团结一致的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民族 凝聚力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③民族凝聚 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 力量。④民族凝聚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力 量。 (3)怎么做: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 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 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源。只有团结稳定,才能巩固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只有团结
稳定,才能保护和谐安定的大好局面;只有团结稳定,才能维 护各族群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民族理论解读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迫切需要
维护和发展好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效知能检测


政治
9.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1)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必定是高度法治的社会。社会主义法 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是各民族共同团结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2)为什么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只有坚决遵守宪法和法律,才能 有效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能有效维护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为促进民族 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和法律保障。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 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法打击 暴力犯罪、打击民族分裂活动,是维护法律尊严、伸张公平正义的 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是确保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 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 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 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国情:多元一体 历史原因: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交 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主导: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民族区域自治。
第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完善: 民族繁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 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 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第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