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PPT课件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历代中央 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 渊源。
——中国民族报《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适合中国的情况。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01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批准中国申 报的“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3-2019西藏小学在校生人数及学龄儿童入学率
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格局。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013-2019西藏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数说”宁夏60年(摘编自新华网2018.9.15.)
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繁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确立民族工作主题 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 13 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纲《 内 内 民《
领陕 族》甘 自建宁 治立边 区蒙区
回施 民政
蒙 实 行 区 域 自 治
蒙 古 自 治 区 成 立
族共 团同 结纲 平领 等》 互: 助各
基 本 政 治 制 度
五 四 宪 法 确 立 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ppt课件

3、近代以来西方人对民族的认识
(1)单一要素说
民族-国家混同说(Nation) 民族-种族混同说(Race)
语言要素说(Language ) 文化要素说(Culture )
精神要素说(emotions·destiny·character )
(2)综合要素论
19世纪中叶,德裔瑞士法学家布伦 奇里在《普通国家法》一书中认为, 民族有八大特征。即同居于一地,同 一血统、同其肢体形状、同其语言、 同其文字、同其宗教、同其风俗、同 其生计。
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历史》记载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 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宗教 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 活图景。希罗多德漫游世界,对各地民族作了认真的调查与研究。他 认为各民族风俗差别、行为方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自然环境的 影响,自然环境有了改变,风俗习惯也会相应有所改变。他还探讨了民 族与语言、民族与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关系。 (初步的理性认识)
(二)从提高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来认识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规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指导下,结合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制定的。做好民族 工作必须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不能仅知其然,更加使其所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 义民族理论,才能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2、民族问题及其产生、发展 的趋向与规律
3、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 方法与途径
重点把握 以下内容
(二)中国民族与民族 问题的基本国情
3、各民族社会发 展的历史与现状
1、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发展 和中华民族多元
统一的格局
2、我国各民族的人 口构成、分布格局与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
56个民族PPT课件

56个民族PPT课件contents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实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录0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和交流。
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团结合作。
56个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010204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先秦时期,华夏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秦汉时期,匈奴、鲜卑等族开发了北方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
唐宋时期,契丹、女真等族开发了东北地区,党项、吐蕃等族开发了西南地区。
元明清时期,蒙古族、满族等族先后入主中原,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域。
03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例如,汉族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服饰、饮食、建筑等文化元素,都为中华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活力。
02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字01020304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属于汉藏语系,有独特的文字系统和丰富的文学作品。
属于阿尔泰语系,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属于突厥语系,拥有独特的字母和书写方式。
藏族史诗,描述了古代藏族社会的生活和斗争。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英勇和智慧。
《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的传奇故事。
《玛纳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追求。
各民族民间故事、歌谣、舞蹈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汉族的四合院藏族的碉房傣族的竹楼苗族的吊脚楼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体现了汉族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学和深厚文化内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一)原因:
材料4: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 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 要。……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 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4、经验: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积累了有益 的经验。
材料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它是创造性地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依 据、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 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5、党的重视: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 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西藏自治区
1958.3广西 壮族自治区
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知识拓展1: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1)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经济: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挥积极性,有利于各地区共同发展和各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 政权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二)表现/发展过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03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实践
中国的民族概况
中国民族构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拥有56个民族。汉 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 数民族。
民族分布特点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 布在边疆和山区,呈现 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民族发展历程
中国各民族在历史的长 河中共同发展,形成了 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总结词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民族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探讨了民族如何产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过程。
详细描述
民族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因素等。在形成过程中,民族会逐渐形成 共同的文化、语言和地域认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也会发生演变,包括文化融合、语言演变、社会变革等。
02
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理论的基石 。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 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 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 视。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路径与策略
加大扶贫力度
针对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制定精准扶贫政策,加大扶贫投入, 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加强教育公平
保障各民族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
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 的发展与繁荣。
05
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未来发展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瑶族(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瑶族男女 服装主要用青、 蓝土布制作。男子 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 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 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 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 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 布帕包头。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 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 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瑶族 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 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 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加以区别。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 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 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 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 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 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 佳肴。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 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 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 盐调味,趁热冲泡炒米、炒豆、 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 味。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 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 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 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 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 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 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 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 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 始宗教的内容
建国后的变化: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瑶族社会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民主改革,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及各种封建特权,瑶族人民的生 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 在瑶族人民聚居或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共建立了以 瑶族为主或有瑶族参加的自治县12个,有广西都安瑶 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等。 几十年来,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 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瑶族人民治山治水,植树 造林,拦河筑坝,凿山开洞,兴修水利,发展交通, 使瑶山的经济稳定增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广西商品 粮和烤烟基地之一。
第四章(内大出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列宁斯大林的贡献
列宁在指导殖民地被压迫民族 的解放斗争和领导俄国各民族 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一方面把 各民族无产阶级平等联合的原 则运用于俄国,指出:“各民 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 应该团结和融合。”
一方面发展了各民族无产阶级
平等联合的原则,提出“全世
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
起来!”
.
7
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平等的基本方式。在马克思民族观的内容中,其核心是各民族
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国. 际主义原则。
35
资产阶级民族观
资产阶级民族观是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对民族 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原 则、政策,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在这一 领域的表现。资产阶级民族观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和利已主义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主要表现 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问题又对社 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世界 上各民族不分大小,都以自己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 贡献;民族的先进与落后不是绝对,没有天生的“优等”民族 和“劣等”民族,坚决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民族在社 会一切领域中地位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人民联合起 来,团结奋斗,求得共同解放、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在平等 的基础上,各民族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处理自己的 事情,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实现民族
这说明,民族平等在资产阶级那里只是一个空洞的 口号,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
14
历史经验也证明:
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并成为新的民族压 迫者,对其他民族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时, “民族平等”就完全成为资产阶级掩盖阶级 矛盾,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劳动人民和 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第五章 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

宝岛台湾
二、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在社会 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 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极其忠诚和 热爱的深厚情感,是各族人民 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纽带 和精神长城。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爱 国主义光荣传统,高举爱国主 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覆活第动三。节 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各民族 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推动了 其发展;理解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 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发扬爱国主义传 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与利益; 理解中国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反对利 用民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教学重点与难点
肃慎
一、各猃民狁族共狄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戎 夷 (一)华夏和四裔五方格局奠定多民族基础
大羌 月
华夏
五
氏
方
小
蛮
格
月 氏
局
百越
形
成
图
秦统一六国造就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河皇套平顺原应 历史潮流,统一六国,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临集权封 建制国家秦朝,统一的洮多民族 国家开始形成。
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全国各族人 民奋起反抗,终于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 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龙大道(侗族)
向警邓予恩(铭土家(水族族) )乌兰夫赵(蒙世古炎族)(土家族)
张伯韦简拔群((白壮族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湘鄂川黔
龙州
左右江
湘鄂西
琼崖革命 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
❖ 民族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 民族理论的界定 ❖ 民族理论的学习方法民族政 策的学科体系
❖ 1、民族理论的界定
❖ 2、民族理论的学习方 法与意义
第一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
❖ 1、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作用; ❖ 2、民族、民族问题的产生、发展的客观规
律; ❖ 3、民族观的表现、作用及树立正确的民族
观;
第二编: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 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解决中国民族问 题开展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说。
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与中国民族的发展,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 策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其教学目的就在于 使我们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 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 问题,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 策,以及和民族问题有关的宗教问题。换句话
❖ 1、中国的民族概况; ❖ 2、中国的民族关系及社会主义时期的民
族问题; ❖ 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中国; ❖ 4、各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作用;
第三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 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2、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政策; ❖ 3、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政策; ❖ 4、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 5、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 7、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的统一战线政策; ❖ 8、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政策; ❖ 9、新时期我们党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目
❖ (2)研究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条件和解决的途 径。民族问题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民族矛盾问
题,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相联系,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 不同、内容不同、解决方式不同。
❖ (3)研究民族纲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这是民
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民族理论进行研究的目的 所在。
❖ (4)研究具体的民族情况。
民族理论也在学科发展中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1)科学性; ❖(2)阶级性; ❖(3)实践性; ❖(4)发展性。
3、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 (1)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有关民族产生、发展和 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理论作为高度抽象的理论,不仅
研究民族的具体历史过程,还研究作为历史范畴的民族的 一般规律,是综合性的、抽象的。
标。
二、民族理论的界定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 策,其实质就是用于解 决具体的民族和民族问 题,因此在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我国曾叫它为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 策”。
所谓民族理论,就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处理民族关系的 纲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行为准则的一门学说。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为解决与无产阶 级密切相关的民族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而创 立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各国马克 思主义政党和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领袖的杰出 领导下,在解决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践中不断丰富, 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而新兴的学科。
的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这
一历史范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而独立的
学科。
民族理论与许多学科相联系:
(1)与哲学相比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探讨
的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是普遍规律;民族理论研究的则是民族和民族 问题这两个具体为基本的方面。
2、民族理论是一门新兴而独立的边沿性交 叉学科
❖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于阶级,不同
于国家,不同于政党,也不同于种族,而是一种稳
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实体,并有着自身的
矛盾特殊性,同样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问题,
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不同于阶级
问题、国家问题、政党问题和种族问题而有着自身
1、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族和民族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经济基础、上层建 筑,以及意识形态诸方面的问题。民族随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时,总是把民族和民族问题融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因为它的解决,紧紧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前途、 命运相联,它也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 个重要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马克思 主义学说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与民族学 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规律,并用其
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学研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 程,具体到每一个民族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
(3)与历史学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全过程,让人们了解社会的
过去及发展;民族理论只对民族这一社会历史中的现象、
范畴作研究。
(4)与民族史学 民族史学着重研究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是每 个民族的历史,也就是追溯各个民族的起源、 形成、发展和变异;民族理论只对规律进行 研究。 同时,民族理论还与宗教学、人类学、社会 学、语言学、法学、艺术、伦理学等学科有 关系,并应用这些学科的许多优秀成果来研 究民族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
说,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让我们知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伟大意 义,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 问题及其由来,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 响,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让 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认识少数
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四
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要解决好 民族和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