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硅酸盐教案

高中化学--硅酸盐教案
高中化学--硅酸盐教案

硅酸盐

【课题】硅酸盐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1

【课型】新知识课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硅酸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第二课时。人教版教科书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安排在《化学1(必修)》的最后一章,学生在学习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之后,将在这一章继续学习高中阶段无机化学部分的知识。非金属的相关知识是高中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的深化。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掌握元素化学的学习、探究方法。同时,学生也将通过对元素化学相关知识的积累,为在《化学2(必修)》中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做好铺垫。

2、内容分析:在本节内容的编排上,课本选择了以硅元素为线索的方式,依次介绍了硅的氧化物、硅酸、硅酸盐以及单质硅。在编排次序上,从学生最熟悉的二氧化硅入手,由易及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编排知识点的同时,注重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融入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体现了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第2课时:硅酸盐、单质硅【学情分析】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非金属元素。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硅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硅单质及硅的化合物计算机、通信等现代化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运用,高中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而玻璃、陶瓷、水泥等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十分贴近生活,从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元素化学的学习方式有了初步了解,因而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将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由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时间并不长,且没有接触过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的相关知识,因此对于单质、化合物间性质等的联系,用内在结构分析外在性质等尚未掌握,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稍显薄弱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引导。通过课堂教学逐渐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路,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式方法。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知识点,理清思路,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硅酸盐-Na2SiO3的基本性质;

知道工业生产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进入探索状态;

设计问题,进行探索;

讨论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硅酸盐工业的迅速发展情况的介绍,了解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成就及科学技术和发展对新型材料的要求。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设计理念】

1、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向揭示硅酸盐性质的探索式过程教学,体现了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教学理念。

2、由于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硅酸盐产品,所以在教学时采用生活实例导入,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感悟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高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在本课题中,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层层诱导,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验中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课同学们知道China一词思考,回答引发学生兴趣

是中国的意思,那么大家还知道它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吗?解释China的另一层意思——瓷器,及其由来。

讲授新知

识讲解硅酸盐的定义,介绍

瓷器及其他两种硅酸盐

——玻璃、水泥的原料和

原理。简单了解三大硅酸

盐的玻璃、水泥的原料和

原理后,让我们来学习最

简单的硅酸盐——硅酸

钠。

聆听,思考感悟生活中的

化学,让学生

了解三大重要

硅酸盐材料的

原料及原理。

实验探究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小

的实验来认识硅酸钠—

—硅酸钠防火实验。思考,观察实

验现象,得出

结论。

培养学生思考

能力,实验观

察以及根据实

验现象得出结

论的能力。进

一步掌握硅酸

钠的性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的探讨一下硅酸钠的观察,思考,

总结

培养学生观

察,总结物质

讲授新知识性质。

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图

片,总结出硅酸钠的物理

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溶于水-无色

液体(水玻璃)

性质的能力。

学习完硅酸钠的物理性

质后,让我一起来看看它

的化学性质。硅酸钠在空

气中是很容易变质的,大

家知道为什么吗?

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学会根据已学

过的知识思考

总结出新学物

质的性质。

讲授硅酸钠和CO2、H2O

以及和盐酸的反应。

【板书】二、硅酸钠的化

学性质

Na2SiO3+ CO2+ H2O=

H2SiO3↓+ Na2CO3

Na2SiO3+2HCl= H2SiO3

↓+ 2NaCl

那么硅酸钠究竟有哪些

用途呢?除了前面实验

聆听,掌握硅

酸钠的基本

性质及其用

途。

学生对硅酸钠

的感性认识。

我们学习到的防火性,在生活中,铁路上铺设的枕木多是用水玻璃浸泡过的,常年风吹日晒也不会腐烂,这可以看出硅酸钠具有防腐性。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粘性,是很好的粘合剂。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硅酸钠

的性质,并简单了解了三

大重要硅酸盐材料。掌握学科知

明确本节课收

【板书设计】

4.1.2硅酸盐

硅酸钠

一、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溶于水-无色液体(水玻璃)二、化学性质

Na2SiO3+ CO2+ H2O= H2SiO3↓+ Na2CO3 Na2SiO3+2HCl= H2SiO3↓+ 2NaCl

三、用途

1、防火材料,可用作防火门的外表面。

2、涂刷材料表面,提高抗风化能力。

3、粘合剂。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3《化学平衡状态》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

(完整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示 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心理的成熟是不能催热的,学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能否利用知识传授的平台来体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指导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呢?学生对说教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已不屑一顾,而对于从自然学科知识中感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有兴趣的,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亦可用于讲解自然学科中规律的同时浸透人生道路,启迪学生智慧,开培人生。 二、理论依据 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才。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水平。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思想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要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创造潜能。 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提倡人们在竞争发展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社会使人如人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知道没有别人给与你的帮助,没有大的发挥环境,是不可能有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共同向前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向前迈进。培养智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商的培养。 三、可行性分析 1.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辩论法,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 2.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 3. 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四、具体实施时间(1?4 周)元素周期与物质结构化学知识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元素周期律同族元素性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化学键相关德育渗透内容量变到质变规律内因是变化的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周期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用是相互的,打破原有的平衡就会建立新的平衡 5?8 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守恒电能与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限度11?16 周有机化合物 守恒的法则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目标就是温度,别定目标使自己成为“活化分子”早点达成目标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打破原有的平衡体学。 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石油与煤 乙酸,乙醇,乙炔的用途

高中化学必修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创新教案】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第一部分重点从资源利用和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组成和用途。在介绍主要能源中,重点讲述了根据不同工业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的工业原理,介绍了常见的产品,这也是现代化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学科思维、绿色化学思想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节内容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协调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果断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因此,本节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利用。 2.通过对“煤制油”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通过“媒体教学”“能源标本”“实验演示”“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煤制油”工艺 教具准备

金属钠教学设计

《金属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滴水点灯)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描述和归纳。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四、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中化学前两章又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等知识,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层面:在初中学生做过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高一新生虽然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层面: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金属钠,使得学生对金属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五、教法与学法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事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所以,我采用: 教法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法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始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时事新闻,引入新课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火焰四溅。由于仓库有大量的金属钠,导致灭火过程中发生二次爆炸,致使损失加剧。 (二)回顾旧知,类比金属钠 思考1:金属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酸、盐)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讲]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H 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 [投影] [讲]开始时c(CO) 、c(H 2O)最大,c(CO 2) 、c(H 2)=0。 相等 V 正 时间 速率 V 逆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案 (王娟)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理解和掌握用浓度的变化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及实际意义。 (2)了解反应速率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理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和思考与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从实验中验证化学原理从物质结构上分析物质的性质并能应用化学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调控反应速率。 3.情感态度德育目标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它充分体现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哲学原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2.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仪器 教材实验25、实验26中的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方式 通过实际情景引出课题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验证课题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能运用课题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世间的物质千千万万物质的变化奥秘无穷。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两个根本问题即物质变化产生新物质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即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和化学反应的限度程度。 2.提问在生活、生产的实际中有哪些是“快”的反应离子反应、燃烧反应、炸药爆炸哪些是“慢”的反应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化学反应快慢进行的定量描述———“反应速率”。 3.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 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固体、纯液体无浓度。 2 单位:mol /L·min或mol /L·s 3 意义:是平均反应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4 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高中化学_石油_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考点45石油 煤 一 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 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3、石油的裂解 裂解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产乙烯。 三: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分类: 另外,煤中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 、Al 、Ca 、Fe )。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2、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比较) 煤高温干馏后的产物: ??? ??焦炭 固体可作氮肥氨和铵盐粗氨水煤焦油液体等还有少量和主要成分是焦炉气气体煤的干馏产物:),(,:)N ,H C ,CO ,CO (CH H ::242242 3.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s)+H 2O(g) = CO(g)+H2(g)

高中化学知识点—硅和硅酸盐工业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硅和硅酸盐工业 1.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 包括碳(6C)、硅(14Si)、锗(32Ge)、锡(50Sn)和铅(82Pb)5种元素.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族。[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 ②主要化合价:+2价、+4价.其中C、Si、Ge、Sn的+4价化合物稳定;Pb的+2价的化合物稳定,但+4价的Pb的化合物却是不稳定的,如PbO2具有强氧化性。 (2)递变规律:按碳、硅、锗、锡、铅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由于碳族元素的最外层为4个电子,因此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很明显。在碳族元素的单质中,碳是非金属;硅虽然是非金属,但却貌似金属(为灰黑色固体),且为半导体;锗具有两性,但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为半导体;锡和铅为金属。 *[C60]C60与金刚石、石墨一样,都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 子,其形状如球状的多面体,在C60分子中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 [硅] (1)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含量第一位的为氧元素)。 (2)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无单质硅,硅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化合态的硅是构成地壳的矿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3)单质硅的物理性质: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其熔点、沸点很高,硬度很大(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晶体硅是半导体。 (4)单质硅的化学性质: ①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O2、Cl2、H2SO4、HNO3等发生反应,但能与F2、HF和强碱反应。例如:Si + 2NaOH + H2O =Na2SiO3 + 2H2↑ ②在加热时,研细的硅能在氧气中燃烧:Si + O2SiO2 (5)用途: ①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 ②利用硅的合金,可用来制造变压器铁芯和耐酸设备等。 (6)工业制法.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 + 2C Si + 2CO↑ [二氧化硅] (1)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天然二氧化硅叫硅石。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透明的石英晶体叫做水晶,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晶体叫做玛瑙。二氧化硅是一种硬度很大、熔点很高的固体。 (2)化学性质: ①SiO2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iO2+CaO CaSiO3 SiO2还可与NaOH反应:SiO2 + 2NaOH(水溶液中或熔融态) =Na2SiO3 + H2O 注意a.由于SiO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了粘性很强的Na2SiO3溶液,因此盛放碱性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以防止瓶塞和瓶子粘在一起. b.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不能通过SiO2与H2O反应的方法来制取其对应的水化物——硅酸(H2SiO3).制取H2SiO3的方法如下: Na2SiO3 + 2HCl =2NaCl + H2SiO3↓ 或Na2SiO3 + CO2 + H2O =Na2CO3 + H2SiO3↓ 硅酸(H2SiO3)不溶于水,其酸性比H2CO3还弱。 ②SiO2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4HF + SiO2=SiF4 + 2H2O 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因此盛氢氟酸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容器(可用塑料瓶)。 (3)用途: ①二氧化硅是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②石英用来制造石英电子表、石英钟。较纯净的石英用来制造石英玻璃,石英玻璃常用来制造耐高温的化学仪器。 ③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眼镜片等。 ④玛瑙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

金属钠的教案

金属钠的性质滦县一中 孔范丽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滦县一中孔范丽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 精神。 (2)通过根据钠的相关性质实验现象分析归纳钠的性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水、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铁架台、铁夹、硬质玻璃管、烧杯、 酒精灯等。 教学策略:合作—---- 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入: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表演的魔术深受大家的欢迎,今天我也给大家表演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燃纸”(用胶头滴管在纸团上滴几滴水)。【引导】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的现象产生是钠的功劳,那么为什么能滴水燃纸呢?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呢?要想知道其 中的奥秘,请大家动手完成下列实验。 【新课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强调】合作学习、关爱自己和他人 注重实验安全性! 1.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2.煤油要用滤纸吸干 3.切割在玻璃片上进行 4.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1:切下绿豆大的钠,观察钠表面的颜色、光泽以及在空气中表面的颜色变化。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渗透“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阅读材料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公元五世纪,我国博学多才的数学家祖日恒(祖冲之之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体积公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一千一百多年后的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利(1595—1647)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才提出这个公理。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 【篇二: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蛤蟆塘中学七年级数学学科 【篇三:数学渗透德育教案】 《时分的认识》渗透德育二年级数学教案 嘉安小学:何少红 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

高中化学--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 1.生产普通玻璃所用的原料不包括( ) A.石英B.黏土 C.纯碱D.石灰石 答案 B 解析生产普通玻璃所用的原料是石英、纯碱和石灰石,不包括黏土。 2.下列有关水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黏土 B.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钙的硅酸盐和铝酸盐 C.水泥具有水硬性 D.混凝土是指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制造水泥的原料中没有纯碱,A错误。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等,B正确。混凝土的成分是水泥、沙子和碎石,D正确。 3.唐三彩、秦兵马俑制品的主要材料在成分上属于( ) A.氧化铝B.二氧化硅 C.硅酸盐D.合金 答案 C 解析唐三彩、秦兵马俑制品属于硅酸盐产品。 4.下列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玻璃、水泥、陶瓷等硅酸盐材料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克服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具有极大的强度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D.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答案 D 解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并不是硅酸盐,如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等,故D错误。 5.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 A.玻璃B.水泥 C.纯碱D.水玻璃

答案 C 解析玻璃、水泥均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水玻璃是Na 2SiO 3 的水溶液,也是混合物; 纯碱是Na 2CO 3 ,为纯净物。 6.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传统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Al 2Si 2 O 5 (OH) 4 ]等天然硅酸盐为 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黏土也是制备玻璃的原料之一 B.黏土的主要成分可以表示为Al 2O 3 ·2SiO 2 ·2H 2 O C.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 D.传统陶瓷材料的成分与新型陶瓷材料的成分不同 答案 A 解析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石灰石与纯碱,不包括黏土,A错误。 7.(1)三硅酸镁晶体被用来治疗胃溃疡病患者的胃酸过多症,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 三硅酸镁晶体的化学式为Mg 2Si 3 O 8 ·n H2O。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三硅酸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两类。下列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玻璃②氮化硅陶瓷③砖瓦④硅芯片⑤光导纤维⑥水泥 答案(1)2MgO·3SiO 2 ·n H2O (2)①③⑥ 解析(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时,应注意书写顺序: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芯片是高纯度的硅。②④⑤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8.下列溶液中①碳酸钠溶液,②氢氟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钠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①、③中溶液呈碱性,不能与光滑的玻璃反应,但能与磨口玻璃裸露的SiO 2 反应,生成的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具有良好的黏结性,易使瓶塞与瓶壁粘在一起而难以开启。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教学重点 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 2.难点聚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 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 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 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 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 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 4.焰色反应 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 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 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石油煤导学案

石油、煤的化学工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石油是主要成分,石油的一些加工方法,了解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的关系。2.了解煤的主要成分和煤的一些加工方法。 二、学习重点: 重点: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原理及其产品。 三、导学过程: 石油化学工业 一. 石油的组成: (1)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溶有少量气态烃和固态烃。 二. 石油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1.石油的分馏 (1)目的: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 (2)原理:利用原油中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分别蒸馏,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问题】 1. 蒸馏烧瓶中碎瓷片起什么作用? 2. 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温度计 水银球的位置怎样? 3. 冷凝管的进、出水的方向怎样?

2.石油的裂化 (1)目的: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原理:利用较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分解成短碳链的烃,裂化又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3)原料:重油。 以C16H34为例,写出重油变为轻质油的化学方程式: 。 3.石油的裂解 (1)目的:制取重要工业原料气体烯烃,如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 (2)原理:深度的裂化。 C8H18 ------→,C8H16 ------→, C4H10 ------→。 4. 石油的催化重整 石油的催化重整就是把汽油里直链烃类的分子的结构“重新进行调整”,使它们转化为芳香烃或具有支链的烷烃异构体,目的是提高汽油质量和获得芳香烃。 煤及其综合利用 一. 煤的组成 煤是由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二、煤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问题】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的这些加工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2. 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在高温下,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H2、CH4等气体。生成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 得到的CO、H2经催化合成可以得到液态烃、甲醇等有机物。 3. 煤的液化 煤的液化-------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煤和氢气反应,可以得到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可以作洁净的燃料油或化工原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2硅酸盐产品简介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课题2 硅酸盐产品简介 【学习目标】 1.认识硅酸盐的复杂性,了解其组成表示方式。 2.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硅酸盐产品的应用。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硅酸盐组成表示方式 由于铝、硅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粒子大小相近,+3价的铝常置换+4价的硅而形成铝硅酸盐,但为了保持电中性会伴随引入其他正离子,从而大大增加硅酸盐品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如高岭石:Al2(Si2O5)(OH)4等等。因此,为简明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常将硅酸盐写成二氧化硅和氧化物组合的形式。当有多种元素时,一般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如硅酸钠:Na2SiO3改写为Na2O·SiO2。 将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或将氧化物的形式改写为化学式: 硅酸钙:CaSiO3 高岭石:Al2(Si2O5)(OH)4 正长石:KAlSiO4 石棉:CaO·3MgO·4SiO2 黏土:Al2O3·2SiO2·2H2O 活动二:通过实验、阅读等途径了解硅酸盐产品的应用 实验用品:饱和Na2SiO3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蒸馏水、小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棒、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玻璃导管、橡皮塞、镊子等。 1.实验验证Na2SiO3可以用作防火剂。 应用下列所给试剂和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协助某同学验证Na2SiO3可以用作防火剂。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⑴取两片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饱 和Na2SiO3溶液中浸透,取出沥干 —— ⑵ 结论Na2SiO3可以用作防火剂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严重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严重意义。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爱护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强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 【课前预习】 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适用于冶金的严重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 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 (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 使学生学会猜想:1、因煤燃烧后生成CO 2、SO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