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写导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写导则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企发〔〕号)文件及其所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总则

本章着重阐述规划编写的背景、依据、原则、时限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背景

应当根据国家(主要是农业部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要求,结合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情况进行阐述,并围绕保护对象的相关特征及政府工作,阐述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规划依据

列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指导、约束、参考作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政府(部门)规划和其它相关文件。

(三)规划原则

.科学性

规划编制应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及其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对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科学评估,保

护与发展目标和采取措施力求科学合理。

.前瞻性

规划编制应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和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出发,力求高起点,注重长期目标的实现,确保规划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指导作用。

.代表性

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听取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规划的实施应当能够在农业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的同时,让遗产地居民和保护者获益。

.实用性

规划编制应针对遗产特点确定目标与措施,并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的协调,注重本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使目标可检查、措施可操作。

(四)规划时限

一般要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或近期、中远期两个时段,全部规划期一般为年左右。

(五)技术路线

说明规划编制的思路、方法与流程。一般应包括基础调研、基础分析、目标确定、规划编制方法与核心内容、征求意见、评审验收、审批发布等。

二、遗产特征与价值分析

本章主要是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遗产的基本特征、核心价值以及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遗产特征

.起源与演变

阐述遗产的起源与演变历史,并分析演变过程中的自然与经济社会影响。

.系统结构

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从生态系统与景观、农业生产、知识与文化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系统特征

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从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濒危性等方面,阐述遗产的特征。

(二)遗产价值

.生态价值

从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评估该遗产的生态系统功能价值。

.经济价值

从原材料供给、产品生产、景观展示等角度,评估该遗产的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从生计维持、社区服务、社会关系、劳动力结构、妇女地位、社会和谐等方面,评估该遗产的社会价值。

.文化价值

从精神依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角度,分析遗产在文化传承、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价值。

.科研价值

从史实考证、遗传资源、生态功能、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等角度,分析遗产在农业历史、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农村发展、民族生态、人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价值。

.示范价值

从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保护途径的推广等角度,分析遗产的示范价值。

.教育价值

从人与自然和谐、历史价值等角度,分析遗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自豪感提升的教育价值。

.独特价值

通过与类似遗产进行比较,分析该遗产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价值。

(二)遗产的重要性与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

.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价值的分析,从历史地位、区域地位、潜在价

值等角度说明该遗产的重要性。

.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现行政策、价值观念、比较效益、自然演变趋势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本章主要是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一)优势与劣势

从工作基础、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保护与发展的难易和效益显现、市场前景、自我维持能力(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二)机遇与挑战

从国内外关注、国家政策、社会认识、市场需求、地方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机遇。从技术、人才、观念、市场、地方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风险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挑战。

四、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策略

本章主要是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本要求,立足实际情况,确定保护与发展目标、原则,划定遗产地范围,确定功能区。

(一)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总体目标

明确给出通过规划实施,在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以及文化自觉、参与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总体目标。

.阶段目标

明确给出不同时段在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以及文化自觉、参与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

(二)保护与发展的原则

.保护优先、适度利用

说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调在保护基础上的利用,以实现遗产地在生态经济与社会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保护、协调发展

强调农业文化遗产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融合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与技术等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特质,要实现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动态保护、功能拓展

强调农业文化遗产是一“活态”、“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系统,注意在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动态保护与功能拓展,以提高系统效益和适应能力。

.多方参与、惠益共享

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