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中几个重难点的总结及对策

《工程制图》中几个重难点的总结及对策
《工程制图》中几个重难点的总结及对策

《工程制图》中几个重难点的总结及对策

袁昌富罗昕李爱玲

(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工程制图教研室新疆石河子邮编832003)

摘要工程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其学习过程中一些重难点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往往令学生感到困惑或一知半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一些常见的“症结”,并对症给出了自己的“良方”。

关键词轴测图透视图基本视图尺寸标注

工程制图是工程界的一门语言,是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构型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又是学生设计创新的基础。然而在工程制图学习过程中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了困惑或一知半解。其实一些看似较难的知识点的掌握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面几个知识点为例。

一、透视图与轴测图:混淆不清(问题解决:一个表格)

关于透视图与轴测图,由于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许多没有从本质上掌握这两种投影的学生容易混淆它们。其实要想掌握这两者的异同只需记住下面的这个表格即可。

二、基本视图的学习:记住一个规律很方便

视图是工程制图中形体表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包括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其中基本视图是最基本的视图表达方法。而剖视图和向视图等都与基本视图联系紧密。剖视图、断面图一般可由基本视图修改得到;向视图可以看作是视图位置移动了的基本视图,因此基本视图的掌握很重要。GB/T14692-1993 [1]中规定:用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作为基础投影面,将形体放其中,分别向投影面投影,得到的六个视图称为基本视图。按照第一角投影法中,六个视图的名称和展开后的相对位置见图1。在图1中,六个视图除了满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外,实质上是三对“镜像视图”,即左、右视图关于侧平面W“镜像”;俯视图、仰视图关于水平面H“镜像”;主视图、后视图关于正平面V “镜像”[2],只是一些视图中图线的虚实发生变化而已。线型发生变化的图线可根据各已知视图结合形体分析不难判别出虚实。

利用上述规律可以将绘制六个视图的问题转变为绘制三个视图即可,从而可大大提高

基本视图的绘制效率,尤其是当形体比较复杂时。在绘图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个别视图图线虚实的变化。此外,它还可以用来验证已知基本视图的正确性。

上述方法针对一般形体的尺寸标注而言,可谓一个捷径,大大降低了尺寸标注的难度。 三、 尺寸标注:多标漏标尺寸,令人头疼(问题解决办法:一个公式) 尺寸是工程图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尺寸标注是否正确 、合理、清晰,直接影响图样的质量和产品加工质量。GB 中规定: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清晰、完整。所谓“完整”,指尺寸要齐全,不遗漏,不重复,即尺寸数量要不多不少。虽然都知道尺寸的基本要求,但学生在标注尺寸时却模棱两可,尺寸多余、尺寸遗漏现象普遍。教材上给出的方法是“形体分析法”。下面再介绍一种尺寸标注的辅助方法即“公式法“,它可以简便快捷地确定尺寸总数的方法。设形体的尺寸总数为N ,则有公式[3]:

N= R+L+W+H R :各视图中所有互不相等的圆和圆弧的总数(相同的圆和圆弧算一个);L 、W 、H :某一视图中沿长度、宽度、高度方向各图形元素点、直线(包括轮廓线和点划线)所在的不同位置数;分别记做0、1、2。。。。L ; 0、1、2……W ;0、1、2…H

注:切点、转向轮廓线、回转体表面交线不记在内 ,轴线不能遗漏,以视图对称轴线为基准时只考虑一半;尺寸基准处记做0;本题中R=6,L=8,W=3,H=4,得N=6+8+3+4=21,与形体分析法结果一致。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四、 同坡屋顶画法:模棱两可(问题解决:45度偏转法)

在坡屋顶中,如果每个屋面对水平面的倾角相同,并且房屋四周的屋檐同高,那么由这种屋面组成的屋顶称为同坡屋顶。 在根据屋檐的水平投影求同坡屋顶的水平投影时,本人根据经验总结出了一种方法,暂称为““45度偏转法”。使用该法解决同坡屋顶问题简便易行,不易出错。 “45度偏转法”:水平投影中,屋脊线沿着与屋檐平行且与之等距的方向前进时,每遇到一条斜脊或天沟的投影,屋脊线的方向就偏移45度,直到与下一条斜脊或天沟的投影相交。 例如图3

,

图3-(a)中各斜脊或天沟的投影为与屋檐成

45度角的直线,图3-(b)中的屋脊线从1点出发,沿平行与屋檐方向前进,至2点时首先与c点的天沟线2c相交,相交后屋脊线偏转45度(至于左偏还是右偏,看能否与斜脊或天沟的投影相交,图中屋脊线沿12前进,只有向右偏才能与斜脊相交,图中屋脊线右偏后与斜脊3h交于3点,之后,沿与屋檐平行方向前进,交斜脊4d于4点,45度偏转后交天沟5g于5点,最后沿屋檐平行方向至6点结束。

五、几何体读图:多解情况始料不及

(问题解决:四点须知+一个措施)读图是工程制图着重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但是一些视图无标号(尺寸标注等),又比较抽象。如果没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经过专门的训练,要读懂也并不容易。比如下面的例子,

这是因为工程制图被称为一门语言,它同时也具有语言的通性,即由于词语的多义某种场合会产生多义、歧义。“歧义”的原因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1、视图中的点的含义不明确,可能有两种可能:空间点的投影、空间直线的投影。

2、视图中的图线的含义不明确,可能有三种可能:垂直面的投影、表面交线的投影及曲面转向轮廓线的投影。

3、视图中闭合线框的含义不明确,可能有三种可能:平面的投影、曲面的投影及孔的投影。

由于视图中基本元素点、线、面含义的不确定性,我们有必要牢记以下四点须知:

1、一个视图不能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的;这点我们应该毫无疑问。一个投影,对于空间一点来说,其位置都不可确定,更不用说几何体的形状了。

2、两个视图在很多情况下仍不能唯一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图4.中所示就是一例。所以我们根据几何体的两个投影补画第三投影时,要考虑是否有多解的情况。

3、三个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时,仍

有例外;

三个视图,一些人认为应该可以唯一确定几何体的形状了。但仍有例外。如:

4、六个视图一定能唯一确定的几何体

形状?例外确实存在;

如果继续增加视图数量到六个视图,不少人认为用六个方位视图来表达一个几何体,其形状应该“万无一失”了。不过,确实存在六个视图也不能唯一确定的几何体形状的情况。图6就是一特例

遇到多解情况,应认真思考,可以运用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或者两者的结合来读图。如果你要把几何体表达给别人看,就要考虑你所表达的视图有无“歧义”(多解情况),如果有,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视图数量;重新选择主视方向;在视图上给图线编号(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多解是由于视图中图线的“重影”所引起)或视图的基础上附加轴测图,以免引起误读,造成歧义。

小结:以上是本人在《工程制图》教学实践中所做的一些探讨和总结,希望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文中的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连银泉。平面几何体读图的一个思考方法,全国工程图学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交流资料,1980,3

[2] 朱育万、卢传贤。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陈锦昌。计算机工程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02,309

[4] 张起生。图样画法中基本视图与向视图[J]。燕山大学学报,2005,9(3),225,226

[5] 许良乾, 殷佩生。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40,41,133,135

[6] 孙嘉燕,周静卿。园林工程制图习题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 25

[7] 1993-GB/T14692-国家标准「S」

[8]郭莹。关于基本视图与向视图的讨论[J]。辽宁工程大学学报(增刊),2005, 12, 243,244

[9] 薛爱文, 杨胜强. 工程制图中形体尺寸标注完整性的分析。2004.10

a Summary of key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Yuan Chang-fu, Luo Xin, Li Ai-l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city 832003, Xin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Engineering Drawing is an abstract course and some key conceptions and studying-points are difficult to undertand and master, the students often feel confused for them.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these difficulties acco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several years of teaching,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Key words: axonometric drawing; perspective drawing; principle views; dimensioning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论述题汇总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 法论述题汇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论述题 1、面试时如何“问” 答:(1)自然、亲切、渐进、聊天式的导入。 (2)通俗、简明、有力。 (3)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收口式、开口型、假设式、连串式、压迫式、导式 (4)问题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5)恰到好处的转换、收缩、结束与扩展 (6)必要的声东击西 (7)积极亲近,调和气氛 (8)标准式与非标准式相结合,结构式与非结构式相结合 (9)问准问实的原则 (10)注意提供弥补缺憾的机会。(各条适当阐述) 2、试述评价中心所遵循的原则。 答:(1)根据明确定义的成功管理行为的特征进行 (2)采用多种评价技术 (3)使用不同类型的工作模式技术 (4)评价人员熟悉评价工作和具体工作行为,具有该工作的经验 (5)评价人员在评价中心受过系统的训练 (6)评价人员观察纪录行为资料,并在评价人员之间进行交流 (7)评价人员必须经过团体观察、讨论后作出预 (8)评价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经观察、讨论最后做出预测 (9)评价人员是按某个非常清楚的,已定的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不是在被评价人员之间进行比较 (10)必须使每个人员都有机会观察和记录每一被评价人员的行为(11)必须做出管理成功与否的预测。

3、面试时如何“听” 答:(1)善于发挥目光、点头的作用。面试中,主试人的目光在听被试者回答时,要恰到好处,轻松自如,还应伴以适当的点头。 (2)把握与调节好被试者的情绪。在倾听被试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试人要善于把握与调节被试者的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的 状态,正常发挥。 (3)注意从言辞、音色、音质、音量、音调等方面区别被试者的内在素质水平。研究表明,一个人说话快慢、用词风格、音量大 小、音色柔和与否等都充分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4、试述面试的过程。 答:(1)面试开始 (2)入场抽签:主考人请工作人员叫考生入场,并由考生从题箱内抽签确定试题,把抽中的试题叫主考人当场开封 (3)个人自述:主考人请考生自述个人经历,同时宣布不得超过的时限 (4)回答试题:主考人宣读考生抽中的试题,宣布答题后准确不得超越的时限,考生回答 (5)突发提问:考生答完规定试题后尚有时间,主考人可请评委临时提问 (6)评委平分:评委根据考生的回答打分,登记在《评分表》 (7)计分审核:提问完后,主考人请计时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和《试题答案》交计分员计分,《试题答案》交监督员审 核 (8)公布得分:监督员审核后宣布得分审核无误,主考人请计分员亮分,先宣布“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多少 分”。主考人重申考生得分 (9)考生退场:主考人宣布考生退场,同时工作人员通知下一名考生入场 5、试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特征。

人员素质测评品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品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人格测验 1、人格亦称为个性, 通常的理解是个体所具有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格的两层含义: (1)外在的自我公开的自我,即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 (2)真实的、内在的、内隐的自我。(心理测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测验,包括智力、能力倾向、特殊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测验;另一类是人格测验,包括了除认知测验以外的各种测验) 3、人格的主要特征:①整体性和层次性②独特性和共同性③人格具有稳定性④人格具有可变性. 4、人格的两大理论:①以人的最突出的人格特点将人分类并加以描述的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的类型理论.②把一个人划分为_多种特质,通过多种特质来描述人格特征的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的特质理论。 5、人格的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最早提出

特质概念的人;内容详见P119 2).卡尔特的特质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卡尔特接受奥尔波特的特质定义,主张人格基本结构的元素是特质.他认为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是行为属性的决定因素;具体见P 1 2 O 3).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学说:英国的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是内外倾性、情绪稳定和精神性。 4).大五人格模型:a.外向性b.随和性和宜人性c.可靠性d..情绪稳定性e.修养或文化 5、人格测验方法:自陈量表测定法和投射测验法: ①自陈量表测定法是西方常见的一种人格测验法.它指研究者利用自陈式量表让受试者本人对自己的人格按照自己的意见予以评价,然后根据结果进行人格鉴定的方法。 从特征角度上看,自陈量表的刺激是明确的,测验目的一般是非伪装的,被试者的回答是封闭的,属于言语的测验?即有单相量表,也有多相量表 自陈量表测定法特点:a.测量的工具一般为调查表;b.量表中题目的数量比较多;c.在同一个量表中往往包含几个分量表,由每个分量测量一种人格特质;d.测验通常采用纸笔的形式,可以进行团体施测;e.在人格测验中,被试者本应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答,但有人为了给别人以好印象或把自己装扮成具有某种人格特征的人,

人员综合素质测评总结报告

人员综合素质测评总结报告 学院:管理学院 姓名:邢青霞 班级:人力1002 学号:3100809031

人员综合素质测评总结报告 调查背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劳动力市场越趋接近饱和,就业 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招聘企业对于应聘者的各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为此,我针对部分企业招聘中容易考察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江苏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既然现在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及其他能力要求提高,那么 我们作为一名终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注意一点什么,该为自己以后的求职道路做点什么及该怎样的正视自己的某些优缺点。 调查形式:采取问卷的方法分别对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的同学进行测评。调查时间、地点:11月27号、28号、以及29号在三山楼自习教室,通过与自习同学交流进行的测评。 调查分析总结:为了使测评的结果更具代表性我采取了男女比例1:1,并且 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也都测评了一下。我主要是通过健康、性格、创造力以及是否具有管理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有95%以上的同学健康情况还是很好的,其中60%左右的同学进行经常性运动,体重还可以,没有出现较大波动,90%以上的同学都能保持体重,80%的同学都经常吃水果,都很容易入睡,只有极少的同学会出现失眠现象,并且男生也很少吸烟喝酒,只有10%的同学经常性吃油腻东西等等,这些结果都表示出了现在大学生的基本身体健康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没有出现人们口中太糟糕的问题。性格方面旗本情况都是积极向上的,没有什么极端思想,90%的同学认为自己很明智,40%的同学喜欢与人辩论,紧张刺激的生活规律,90%的同学感情上或者骨子里都和浪漫,并且被测者中有80%的同学都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充分表现出了求知的天性,30%的同学喜欢达到完美,但是也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比较性急,容易暴躁等等,但是大体上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在创造力方面,通过测试发现有90%的同学可以较快培养起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兴趣,50%的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想出好的创意,60%的同学可以独立完成有创造力的工作,40%的同学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保持沉静的情绪等等,虽然比例比太高,但也能模糊地看出当代大学生还是有创造力这样的一种的意识的,也许是调查的片面性,也许是给同学们产生创造主意的时间不够,导致了这样的一种不太使人欣慰的创造局面,但我相信假以时日,机会允许的话,大学生肯定是社会创造力的主体。在对是否具有管理能力的测试方面,我发现这种管理人才无处不在,在被测者中有80%都参加过学校或学院的学生团体部门,都一定程度上参加过活动,50%都主动组织过大型班级或者部门的活动集会,50%的同学能够在自己遇到问题时独当一面,不需要太多的媒介就可以使自己恢复正常,完成心里飞跃,只有20%的同学因为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大部分同学还是很有管理才能的。 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人员素质测评并不能真的代表什么,但是通过测评得出的数据确实是很乐观的,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自己只有更加的充实完善自己

大学生素质测评总结

大学生素质测评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 时间似流沙一样,在指尖灰飞烟灭。体验了入学时的紧张与兴奋,经历了大学学 习中的困惑与顿悟,感受了大学生活的丰富与精彩,领略了那么多难忘的点点滴滴,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 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德:在中我努力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共青团委的号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帮助所以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认真学习了一些伟大人物 的先进事迹,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无形中有了相当显著的提升。

智: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 需要改进。我通过这两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 难易度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大学的后两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 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把更好的成绩带进大四。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 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_大学生素质测评总结。 体,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三年里,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

,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 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总之,过去的两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两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 两年。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 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 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发挥自己才能和特长,把握有限的大学时光,努力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 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梳理 数学的重点单元是:一、二、四、五、六相交线与平 行线 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校在初一上学期已经讲过了。当 然,即使上学期学过了,大多学校会在开学时重新进行一下 复习巩固。 从相交线和平行线这部分内容开始,就真正开始了初中 几何的学习。刚开始很多学生会不习惯几何严密的逻辑证明 过程,往往还保留着小学或是初一上学期解决几何问题时, 只注重结果的思想。 证明题的过程书写不规范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这部 分内容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慢慢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千 万不能只满足于题目会做或者会证明这个层次上。 从题型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主要有2个最为重点的 题型:第一类题型就是结合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去考察角 度的计算问题,这是中考选择题中几乎每年都会考察的一类 题型,需要重点的关注。 解这类题一方面要学会灵活的应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 一些性质,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例如“M”角模型等等,这样可以快速准确的解题。 另一类题型就是和平行线相关的证明问题。学习这类题

型要注意2点: 一是刚才已经说过的对于书写过程的规范性的训练; 二是做这类题型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平行线判 定方法和平行线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大家要注意, 中考不会单独考察平行线的证明问题,一定会结合三角形或 是四边形综合考察,其中涉及到的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 质,所以在刚开始学习这类题目时,就要把握住这个大原则,千万不能就题论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始,就进入到初中代数很重要 的一个大的领域—函数这部分了。初中代数分为三大块:数 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前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相关的一些内 容,所以学起来不会太陌生,上手比较快。但是对于函数的 相关知识,学生很少接触过,所以刚开始学会速度慢一些, 有时会感觉不太顺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和家长 也不必过于担心。 这其实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大家都没太接触过,基本 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只要认真去学,其实是一次重新塑造自 己的机会。函数这一大块又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4大类具体的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的颜色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 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 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方案设计概要

“人力资源总监”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一、岗位简介 (一)目标岗位:人力资源总监(二)工作描述

(三)任职资格

二、测评内容和测评指标 (一)测评内容的确定 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得知,人力资源总监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负责人,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顶尖管理人员之一,对此岗位胜任者的要求相对较高和完备。从素质结构的角度分析,需要其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全面平衡。所以,对人力资源总监的测评内容确定为: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 (二)测评指标的确定 针对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三项测评内容,确定各项内容的具体测评指标如下: (1)考虑到健康状况是一个人基本的素质要求,人力资源总监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对其健康状况不可忽视。而健康一般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此,就身体素质这一测评内容,设计两个测评指标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2)人力资源总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把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运作体系之中,使之支持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总监的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其熟悉了解公司状况,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能够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根据法律合理处理好劳资关系等。在拥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因此,就知识素质这一测评内容,设计测评指标为:专业知识、管理经验。 (3)心理素质是能够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特征,兴趣是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职业兴趣能够帮助一个人尽情发挥他的才能。此外,人力资源总监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之一,其自身需要具备一个领导者该具备的气质,其价值观应与企业不谋而合,并且具备各项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企业创造财富。基于这些,就心理素质这一测评内容,设计测评指标为:能力、气质、职6业兴趣、价值观。 (三)测评要素的确定 一个领导的素质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运作情况。人力资源总监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高层管理之一,对其各方面的素质相对于其他岗位而言会较高。从人力资源

人员素质测评作业.doc

作业 1.第2题 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的一切间接测评 技术。 A.表现 B.隐蔽 C.联系 D.解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3题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健全的素质可以健全起来,缺乏的素质可以获得不同程 度的补偿,一般性的素质可以训练成为特长素质,这说明,素质具有()。 A.稳定性 B.可塑性 C.差异性 D.分解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4题 人员素质测评组织中,在()阶段,有必要动员被测者选择合适 的测评环境,并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执行。 A.准备 B.实施 C.测评结果分析 D.测评决策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5题 在知识测评中,某一多项选择题有35人做对,15人做错,则该项目的适合度为()。 A.0.7 B.0.3 C.1 D.0.43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6题 对测评结果进行总体水平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有关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把握全部测评者的()。 A.差异状况 B.相对水平 C.总分状况 D.一般水平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7题 对测评结果进行整体差异分析时,常见指标是()。 A.标准差与差异系数 B.众数与标准差 C.平均数与相关系数 D.百分位数与方差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21题

以下哪种形式不是工作分析在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A.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 B.工作形式因素分析法 C.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 D.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22题 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方法,记录被观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原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工作分析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工作者自我记录法 C.主管人员分析法 D.访谈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23题 下面哪一个是投射测验法的特征()。 A.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 B.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 C.通常采用纸笔形式 D.题目的数量较多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24题 评价中心是以测评管理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 A.一个单位 B.一个地方 C.一组评价活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重难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相交线垂线 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 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课题:平移 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人员素质测评总结题目(20210131202847)

人员素质测评》常考知识点 填空题:1.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把素质限制在个体范围内,是 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 括______________ 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2.素质是高度统一的个体行为与特定系统中的稳定的结构因素。这说明了素质具有__________ 的特性。 3.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________________ ,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4.素质测评量化除了方便简洁的物化表述功能以外,还有助于促进测评者对素质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从大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中抽象概括出本质的特征和作出尽可能 准确的差异比较。 5.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它一 般由______________ 、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质测评结果报告形式可以分为口头报告、评语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等级报告等。 7.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它一 般由______________ 、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8. 人员素质测评从其流程与步骤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与决策阶 段、______________ 阶段。 9. 人员素质测评从其流程与步骤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与决策阶 段、______________ 阶段。 10. 个体的素质是在_________ 、环境、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 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11. 人员素质测评从其流程与步骤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_____________ 阶段、 分析与决策阶段、检验与反馈阶段。 12. 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测评结果来分,有_______________ 测评、 _________ 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把素质限制在个体范围内,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两个方面。 14.要求所做的每一个评价结论都要有充足的依据,是事实本身的反映而不是事实的主观推 论,这是指操作与运用考核性测评的 ___________原则。 15.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把智力看作人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_________________ 量表。 16.由主管人员通过日常的管理权力来记录所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动、任务、职责。是工作分 析的_______ 法。 17.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 ____________ 与人格测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5.1相交线垂线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5.3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课题:5.4平移 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共4课时) 课题:6.1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 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 课题:6.2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表示平移2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共6课时) 课题:7.1 与三角形的关的线段、外角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掌握对边与对角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三角形定义、三边关系。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难点:理解“首尾相连”等关键语句。 课题:7.2多边形的内角和 2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难点: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法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课题:7.3镶嵌 2 教学目标: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说明注意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2.察常见的地板砖密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镶嵌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经历平面镶嵌条件的探究过程。 难点:是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的平面镶嵌.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人员素质测评总结题目

《人员素质测评》常考知识点 填空题: 1.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把素质限制在个体范围内,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________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2.素质是高度统一的个体行为与特定系统中的稳定的结构因素。这说明了素质具有________的特性。 3.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________,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4.素质测评量化除了方便简洁的物化表述功能以外,还有助于促进测评者对素质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从大量的________中抽象概括出本质的特征和作出尽可能 准确的差异比较。 5.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它一般由______、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6.素质测评结果报告形式可以分为口头报告、评语报告、_________报告、等级报告等。 7.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 用,它一般由______、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8.人员素质测评从其流程与步骤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与决策阶段、______阶段。 9.人员素质测评从其流程与步骤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 与决策阶段、______阶段。 10.个体的素质是在_________、环境、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11.人员素质测评从其流程与步骤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_________阶段、分析与决策阶段、检验与反馈阶段。 12.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测评结果来分,有_________测评、 _________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 13.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把素质限制在个体范围内,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______两个方面。 14.要求所做的每一个评价结论都要有充足的依据,是事实本身的反映而不是事实的主观推 论,这是指操作与运用考核性测评的________原则。 15.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把智力看作人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创造了世界上 第一个智力测验——________量表。 16.由主管人员通过日常的管理权力来记录所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动、任务、职责。是工作分

重点人员素质测评 (1)

一、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功能和作用:前者是内在根据,后者是外在效用。 (一)、评定: ●认识作用:标准:客观标准和常模标准 ●促进和形成作用:个体通过素质评定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期提高自己的素质。 激励与强化作用:任何人都希望获得肯定性评价 ●导向作用:素质测评指标的不同权重,产生不同的导向性 (二)、诊断反馈 ●咨询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配置、方式的全面考察 ●反馈作用:对计划进行改进的参考 ●调节与控制作用 (三)、预测 过去的行为能较好地预测未来的绩效 ●预测——选拔作用 ●评定——激励作用 ●反馈——改进作用 (四)、基本作用: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效果检验的尺度; ●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模式,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五)运用原则:p21 ●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对人的任用 ●发现不足与整体协调:对人员的配置 ●分项诊断与综合开发:人员的开发 ●统一标准与量才开发:开发的科学化 ●自我测评与外部强化:测评的主体 ●他人测评与自我激励:外在和内在 ●模糊测评与精心指导:测评的衔接 ●相互比较与职业发展:战略角度考虑 二、简述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量化的实质 ●从哲学角度看:量化就是通过测量手段来揭示素质的数量特征,使人们对素质有更深入、 更本质的认识; ●从数学角度看:量化就是通过素质测量法则,使定性测评中不便综合处理的行为特征信 息,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这样,可使测评者对不同个体素质的心理感觉差异反应在数量差异上,进而综合反映个体素质的差异和水平。

三、简述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形式P218(重点了解) (一)公文处理: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资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的工作活动的一种模拟。是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考核、培训设计的一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测评手段,可以为企业的高层人力资源计划和组织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优点:一是具有灵活性,操作实施比较简单;二是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三是具有良好 的内容效度,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性较好。 ●缺点:一是文件编制的成本较高,需要测评专家、管理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二是 评分比较困难。 (二)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 (三)管理游戏:通过被试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测评被试者的素质。 ●优点:突破实际工作情景和地点的限制,将多项重要工作集中在一起,使测评过程变得 简单易行;模拟内容接近于实际工作情形,真实感强,任务也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助于被评价者充分发挥其管理才能,提高测评的效度。 ●缺点:花费时间太长;富有创新思维的被试者往往因处于被试地位而被压抑。 (四)角色扮演:要求被试者扮演一个特定的管理角色来处理日常管理事务,以观察其多种表现。主要测评人际关系能力的情境模拟活动。 ●优点:可以根据工作情景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操作实施费时较少, 还可以为被评价者提供实习的机会。 ●缺点:对评价者的要求较高,标准化程度不高。 (五)面谈模拟:主要测试被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敏感性、领导艺术及分析能力等。 (六)即席演讲:给应试者出一个题目,让其稍作准备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发言,以了解其有关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方法。 四、人员测评的工作基础P72 (一)工作分析理论 ●定义: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实质是从不同 的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和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组织工作中的工作岗位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 ●工作分析的作用: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奠定基础;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可以实现 对员工绩效的科学评价;使组织做到人尽其才;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 ●工作分析的方法:观察分析法、工作日志法、访谈分析法、问卷法、纪实分析法、工作 实践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 ●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表明企业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员工应做什么、应怎么做和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履行职责的汇总。 (二)人员分析理论 ●定义:随着人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人的内在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行为、 个性趋向、内驱力等因素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基于人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相关理论就是人员分析理论。 ●人员分析的作用:为人员测评与选拔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标准依据;它从工作于人的 分析出发,找出了导致员工高绩效的内在的驱动因素,使得人员测评与选拔的效度更高。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 课题: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的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会正确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 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重点 2.会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难点。 3.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的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和计算.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表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7.3图形的平移(2)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 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重点:平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识别图形的能力还是比较低) 关键: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7.3(1)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平移体会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 重点理解平移的概念 难点学会初步应用平移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具体实例认识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的自主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几何语言的理解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合作意 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图形平移性质与平行线之间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作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形式:活动探究、合作交流 7.4认识三角形(3课时)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3、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 4、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认识三角形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体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 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具准备:图片:含有三角形的建筑物的图片.。投影片六张 认识三角形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了解三角形的高线,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 出它们. (三)情感目标 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画出它们。 认识三角形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 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中线,并能在具体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三)情感目标 在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 知识的激情,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 三、教具准备:电脑制作课件,三角形纸片. 投影片四张 7.4认识三角形 目标设计: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 2.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体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3.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解决相关的问题;此外,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难点: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7.5三角形的内角和(3-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3个内角之间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3、经历操作、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 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与同伴交流中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线的特性,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八章:幂的运算(8-9) 8.1同底数幂的乘法(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 2.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指数是字母形式的同底数幂的运算.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 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快速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往直前的斗志. 4.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2.学生学法:勤于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同底数幂的适用条件及运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同底数幂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解决办法:在运算中应强化对公式及性质的形式、意义的理解,同时应加 强对符号的判别. 8.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2) 学习目标1.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在推导幂的乘方法则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