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和莫扎特音乐作品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的感想

个人前言:我是一名来自南方小镇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的乐器,我想大概也就是是放牛娃的牧笛,婚丧嫁娶时的乐队,和流浪乞讨艺人的二胡。中国的民间音乐是一个巨大的有待发掘的宝藏,虽然我的音乐素养不是很高,但我依然渴望增进对它的了解。而对于西方的音乐,囿于条件有限,我接触不多。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大一新生,我就立马选择了这门通选课。了解别人的风格和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定位自己;懂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才能更好的促进提升自己。西方音乐史,让我陶冶情操,让我获益匪浅。

每周一的上课时间无疑是一场音乐盛宴,也是一场知识讲堂。在欣赏众多名曲旋律,了解众多大师的生平后,我冒昧谈一下我自己小小的收获。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教授指点。两位大师的印象:莫扎特和贝多芬:

我想这两位大师无疑是人人皆知的。在高中时期,为舒缓学习压力,我就曾下载过贝多芬的《月光曲》等轻音乐作为课余消遣。然而更多的生平了解,更深的音乐感悟我就谈不上了。在这门课上我发现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幸和不幸,这造就他们的不同风格特征,在那风格,节奏,旋律各异的代表作里,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心里活动,他们的情感起伏。让人感动,也让人敬佩。

莫扎特:于1756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六岁便在欧洲举行了一次旅行演出,被称为“音乐神童”。他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震惊欧洲,他无疑是一位百年难遇的早熟的音乐天才。有如此禀赋,这是他的幸运。然而因为向往自由的生活,他不为当时墨守成规的人们所欢迎,因此经济压力很大,经常靠借债度日。然而他却心甘情愿地过着贫苦而自由的音乐家生活。但是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36岁时他便离开人世,让人遗憾。这便是他的不幸。莫扎特的一生虽然短暂的,但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之多,技巧之精湛都是十分惊人的!他创作了17部歌剧,49部交响乐和繁多的各种名曲;而且他的音乐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自然感,犹如水到渠成,流畅轻松。我个人认为他不但能以“入乎其中”的同情心态体察人世的悲欢离合,而且还能以“出乎其外”的超越眼光透视世态炎凉的内在品质。这大概就是他的作品广受欢迎,他的名声代代相传的缘故吧!

贝多芬:于1770出生在德国波恩。和莫扎特一样,很小的时候他便就已显露音乐上的才华,然而有才华的人对自己要求高,如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有才华的人对别人的要求也很苛刻,他不能容忍别人演奏他的作品时技巧有限制和瑕疵,如他在纪录片上对乐队演奏水平的不满。这或许造就了他激烈狂暴的性格,他的孤僻、易怒导致别人难以和他沟通交流。这一难怪他一生孤独凄凉,贫苦潦倒。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如拿破仑,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他的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总之他是一个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家。并且对后来的浪漫主义(如代表人物舒伯特)颇有影响。有人评价他:“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我觉得很中肯。

作品欣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和《安魂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莫氏作品: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创作背景是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

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我觉得这部作品略带悲伤不安,悲凉惆怅,充满感情化色彩。开头的那个旋律十分著名,被广泛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和流行歌曲的伴奏,它当时让我误以为这首曲子很悦耳,很动听。其实在这首曲里,中提琴和小提琴营造了一种悲切的氛围,层层不断,一波接一拨的音符,表现出一种愁苦压抑,急于发泄又找不到出口的感觉。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感觉好像总处于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压抑之中。接下来有一段安静的旋律,精雕细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原本乐观开朗的性格。可惜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持续多久,音乐变得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息到处撞击。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攀升,直到最高点才迸发出音乐最痛彻伤感的泪花。这一串明亮的音符让人心境开朗,感到无比的开心快乐,象征着莫扎特那种开朗的天性。而后出现一串隐含痛苦挣扎的音符,尽管此时旋律较为柔婉,却掩不过音乐中淡淡的哀愁。又有一串激奋有力的音符,仿佛是他获得了片刻的安慰。柔和中突然有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这种性质凸显了他的坚定。最后汹涌的音潮如同他迈着急速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了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结尾处辉煌而振奋。仿佛在告诉我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艰难,勇敢前进吧!终有一天会迎来幸福和喜悦。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他的基调大概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

安魂曲共有八个部分,但莫扎特完成了一部分。安魂曲顾名思义当然和宗教有关,该曲便是抚慰死者,超度亡灵的。自然而然人会感到惶恐不安,心情阴郁,似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但最终会恢复平静归于安宁,。该曲开始使用低沉缓慢的吹奏,伴随阵阵平静和谐乐,似乎把人们带进了庄严肃穆的教堂中,静静等待“弥撒”。引曲过后,低沉浑厚的男中音,把人们的心灵魂感情,带入一片宁静和严肃。接之而来的源源不断的是,唱诗班多次重复的合唱,领人身临其境,共祝祷词。然而我们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心存不甘,《震怒之日》从头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在作曲家看来审判之日就是灰飞烟灭的人生终点。《号角声起》给人以一线希望。《落泪之日》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剧性的段落,女高音以渐强的音量表现永恒安息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停下了他的笔,这段乐章才是莫扎特真正的安魂曲。黑暗笼罩了整部《安魂曲》,一句渐强的“阿门”似乎预示着众神对这个净化过的灵魂的认可与接纳。整段曲子沉浸在一种压抑而收敛的哀痛情绪中,其间不断的对死亡的反思之感增加深度。全曲最终在庄严、激越的赋格曲中结束。听完莫扎特的《安眠曲》,让我觉得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会跟随着作品在这个世间永远长存,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你与他相识,听着他述说他的故事,述说在死亡面前的感受。即使现在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仍应向这个伟大的音乐家致敬,他所留给我们的音乐不知在深夜洗涤和慰藉着多少人的心灵

贝氏作品:《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

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该曲分为四个章节,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非常集中统一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说:“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初次听这首曲子,我的感受就是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让人沉浸到这首曲子中。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首曲子其实是贝多芬先生的内心写照:开始一段感觉贝多芬在呐喊,在向命运发出挑战,后来他慢慢的陷入了忧郁和绝望,一段悲伤的曲调会在耳旁响起,我们便会联想到贝多芬的经历,他所经历的磨难,对他十分同情。后来曲调逐渐升高,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在挣扎,他在与命运做斗争。最后,便是一种自信激昂向上的情感迸发,他崛起了,站在了世界音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