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穿刺骨髓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胫骨穿刺骨髓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胫骨穿刺骨髓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胫骨穿刺骨髓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Tibial Puncture

一、目的

1.诊断作用:抽取骨髓液,做骨髓细胞学、染色体、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有助于血液病、恶性肿瘤、寄生虫病、贮积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并可协助判断治疗疗效。

2.治疗作用:抽取骨髓做造血于细胞培养,细菌培养,供干细胞移植使用等。危重儿

童抢救时,如果不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胫骨穿刺输液可作为暂时性措施。

二、适应证

1.明确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

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

犯或转移,如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等。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

养及涂片寻找疟原虫等。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戈谢(Gaucher)病。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危重儿童抢救时,如外周静脉通路很难建立,胫骨穿刺输液可作为暂时性措施直至

建立静脉通道。

注意:胫骨穿刺主要用于新生儿及2岁以下尤其6个月以下小婴儿。

三、禁忌证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病情危重,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为骨穿的禁忌证。而严重血小板减少并非禁忌证,即使血小板低于10×109/L,只是需要

在穿刺结束后多加压一些时间,直至出血停止。

注意:血友病患者为骨穿绝对禁忌。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开放性损伤。

四、操作前准备

1.患儿准备

1)向患儿家长解释骨穿的目的、操作过程、风险、需要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因胫骨穿刺一般适用干2岁以下小娶幼儿,因

此主要是跟患儿家长交代。

2)术前检查患儿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及有无禁忌证。术前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3)安抚患儿,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小婴儿带好纸尿裤,必要时给予镇静剂(10%水合氯醛0.3—0.5ml/kg口服或灌肠,安定0.1-0.3mg/kg静脉推注)。

2.材料准备:治疗车、骨穿包(内含小消毒杯,棉球,镊子,纱布,孔巾,骨穿针等)、0.5%碘伏、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注射器(5ml和lOml各1个)、胶布、载玻片6-8张,推片及无菌手套等。

注意:审核无菌骨髓包消毒日期。

3.操作者准备

1)操作者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并熟悉其病情。

2)操作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3)助手协助安抚患儿,并摆好体位,观察穿刺过程中患儿情况等。

五、操作步骤

1.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小腿稍外展,胴窝处稍垫高,由助手协助固定(图58-1)。

注意:至少2人操作,根据患儿情况,有时还需要1个甚至几个助手来帮忙摆好患儿体位。

2.穿刺点选择:穿刺点取胫骨前内侧、胫骨粗隆水平下lcm骨面最宽处,标记穿刺点。3.消毒铺单

1)准备:助手打开无菌骨穿包,术者戴手套,检查骨穿包内物品是否齐全、骨穿针是否通畅。在消毒杯内放人数个棉球,助手协助倒人0.5%碘伏。

2)消毒:用镊子夹起棉球,以确定好的穿刺点为中心,从中心向外环形扩展消毒10—15cm,3遍(一遍比一遍范围小),用后的消毒棉球弃掉。

注意:也可用2.5%碘酒和75qo酒精消毒,则需要碘酒1遍,酒精脱碘2遍。

3)铺巾:将无菌孔巾中心对准穿刺点铺巾。

4.麻醉

1)准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2ml。

2)再次确定穿刺部位,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穿刺部位皮肤绷紧,注射器先与皮肤平行皮下局麻形成1个皮丘,然后垂直于皮肤边进针边回抽边推药深至骨膜,并在骨膜做扇形局麻,拔针后用消毒纱布压迫稍等片刻。

3)记录进针长度,作为下一步穿刺大概需要进针深度的参考。

注意:到骨膜后一定要扇形多点麻醉。麻醉时每次推注利多卡因前要回吸确认针头不在血管内才可推注,以免因其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5.穿刺

1)准备:选择与年龄相符的骨穿针,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调整骨穿针固定器的位置并固定好(根据麻醉时进针的深度调整,大约距针尖1—1.5cm)。

2)固定:用非优势手抓住穿刺点以上部位,用拇指及其余四指环住膝关节以便固定胫骨

近端,另一手摸到骨性标记,重新确认胫骨粗隆下内侧胫骨平坦面后持穿刺针穿刺。

3)穿刺:进针方向垂直于骨的长轴(900)或略微朝向脚趾,达骨膜后针头向下,使穿刺针与骨干长径呈600角进针,将针缓慢旋转钻入骨质,穿刺针的抵抗感突然消失且穿刺针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注意:判断穿刺针进入骨髓腔的方法:抵抗感消失、穿刺针固定。

4)回吸:拔出针芯,放在无菌盘内,接上lOml无菌干燥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适量骨髓液,抽出液有脂肪小滴可确定为骨髓液。如制备骨髓涂片可取0.1—0.2ml(一般注射器内见到骨髓液即停止抽吸),如培养则取1—3ml,抽吸骨髓液时,应逐渐加大负压。若未能

抽出骨髓液,可以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或退出l-2mm,拔出针芯再行抽吸。

注意: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且用力不宜过猛,否则会使骨髓液稀释,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5)涂片:抽取骨髓液后,拔下注射器,插上针芯,将骨髓液迅速滴在载玻片上,由助手用推片蘸取骨髓小粒丰富的骨髓液少许,置于玻片右端三分之一处,使推片、玻片和骨髓液接触后骨髓液扩散成一均匀的粗线,然后使推片和玻片成300—450角,自右向左,均匀地向前推,推片6-8张。制出的涂片要有头、体、尾三部分,且涂片要均匀一致。其他骨髓检查项目,必须在骨髓涂片后再留取标本。

注意:推制涂片要求:

1.玻璃片必须干净,不能有油或用酒精涂擦。

2.骨髓液较浓时,角度要小,推的速度要慢;骨髓液较稀时,角度要大,推片速度要快。

6)拔针: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住针孔,并按压数分钟(根据出血情况而定),检查无出血后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7).术后处理:术后观察患儿有无不适,针孔处保持干燥。

六、并发症及处理

l.出血: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偶可发生穿刺部位出血不止。操作时应特别注意穿刺

部位以消毒敷料加压,时间长一些,直至不出血为止。血小板低的患儿可以加压包扎。如果出血持续,对于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儿可以输注血小板。

注意:血小板低或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需延长压迫时间。

2.感染:常比较轻微,因此整个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必要时仅需要局部用药。免疫抑制的患儿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感染。

3.骨髓穿刺针断裂:偶见。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一旦发生,尽量用血管钳将穿刺针远端拔出,如果取不出应让患儿制动,并急请外科会诊。

4.其他:包括穿刺部位不适等。罕见发生骨折和骨髓炎,对症处理。

七、相关知识

1.胎儿和婴幼儿期的骨髓内含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

骨髓,全部参与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松质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但黄骨髓仍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需要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其造血功能。

2.胫骨穿刺输液:在对危重儿童急救时,如果外周静脉通道很难建立,连续3次尝试静脉穿刺失败或90秒内未能穿刺成功者,或在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胫骨穿刺骨髓腔内输液。操作同骨髓穿刺术。

具体方法:

1)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小腿稍外展,胭窝处稍垫高,穿刺点取胫骨粗隆下lcm内

侧胫骨平坦处。

2)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穿刺针垂直于骨的长轴进针,或略向足端倾斜刺人。

3)当感到阻力突然降低后即停止进针,拔出针芯,接注射器回抽,抽出骨髓后即

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以免针管内被骨髓阻塞,同时检查有无注射阻力增加、小腿软组织周围增

大或软组织变硬等表现。

4)注射测试成功后,固定骨内穿刺针,移去注射器,连接已排尽空气的输液管,

可输液和给药。

5)用胶布固定穿刺针和输液管,并用大的无菌纱布支撑穿刺针,软枕支撑膝关节

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下肢。

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一、目的 监测心脏填充之压力及输液。 二、适应证 1.外周静脉通路不易建立或不能满足需要。 2.长期性给药(营养治疗、化学治疗),长期给予抗生素。 3.需大量或快速输液。 4.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5.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在进行重大手术,估计可发生大量液体丧失或失血时。 6.空气栓塞风险较大的外科手术,如坐位下实施颅脑手术的患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可用于吸出心腔内的气体。 7.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 8.经中心静脉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患者。 9.需注射较刺激或具腐蚀性之药物或高张溶液时。 三、禁忌证 1.上腔静脉综合征,不能通过上肢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压力测定。 2.凝血功能障碍是相对禁忌证。 3.近期安装过起搏器的患者最好在4~6周后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 4.穿刺部位感染。 四、中心静脉置管前的准备 1.器械准备: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内有:注射器、穿刺针、J型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皮肤扩张器、平头压力探针);孔巾,纱球,1%碘酒,75%酒精,消毒钳,皮针、丝线、输液套装(输液管、250ml生理盐水),无菌手套。 2.患者准备:穿刺部位局部备皮,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3.压力监测装置的准备:包括压力袋、肝素盐水、压力管道和管道冲洗装置,换能器和监测仪,检查管道连接旋钮和开关的位置,管道充液并需排空气泡,连接监测仪、使用前应调节零点。调节零点时,打开测压口通向大气,在监测仪上选择压力调零按钮。调节零点后,测压口通向患者端,做好测压准备。 五、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法 (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采用前路、中路和后路。虽然进路各有不同,但操作技术基本上是一致的。现以采用的右颈内静脉中路插管技术为例加以说明。 1.患者的体位:平卧、头低150-200,屈氏位,右肩背部略垫高,头略转向对侧,使颈部伸展(图36-1)。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 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ICD-10:C83.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最新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侵犯骨髓可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外周

血涂片可见到淋巴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现脑脊液 异常。胃肠道侵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决定性依据。 病理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内见大淋巴细 胞呈弥漫增生,胞浆量中等,核大,核仁突出,可有一个以 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常采 用的单抗应包括CD20、CD19、CD79、CD3、CD5、CD10、Bcl-2、Bcl-6、Ki-67、MUM1和MYC等。 4、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条件可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l-2、Bcl-6和Myc等基因是否发生重排。如果Myc伴Bcl-2 /Bcl-6 基因断裂称双重打击(double hit)或三重打击(triple hit)淋巴瘤,提示预后不良。 5.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或超声波检查。 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病变范围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 有条件者可行PET-CT检查。分期标准(Anne Arbor分期)见 表1。 表1. Ann Arbor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区域受累(I);或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局限受累(IE) 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II);或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的局限性侵犯及其区域淋巴结受累,伴或不伴膈肌同侧其 他淋巴结区域受累(IIE)

静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静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Venous Puncture 一、目的 1.通过外周静脉穿刺获取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培养等各项血液化验检查。 建立外周静脉输液通道也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2.深静脉穿刺(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目的是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 情况下获取静脉血标本;也可通过留置导管建立深静脉通道,用于胃肠外营养或快速补液治 疗、经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如Swan-Ganz导管、中心静脉压、电生理)等检查、介入治 疗(如射频消融、深静脉滤网)等。 本章主要介绍经时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留取静脉血标本的方法。 二、适应证 1.需要留取静脉血标本的各种血液化验检查。 2.需要开放静脉通道输液、或进行相关检查的各种情况。 三、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感染为绝对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为相对禁忌证。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向患者解释静脉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2)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主要是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穿刺肢体不动。 2.材料准备 1)弯盘、无菌注射器(或无菌静脉穿刺针);止血带、试管或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签; 2)消毒用品:0.5%碘伏(或2010碘酊,75%乙醇); 3)锐器盒和污物桶。 3.操作者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2)了解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出血),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操作步骤(一)肘静脉穿刺 1.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和上臂,上臂稍外展,于肘横纹上 方约5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此时,肘前静脉充盈后即明显显现。若患者皮下脂肪较 厚,可通过触摸寻找有明显弹性和张力的部位即为充盈的静脉。 2.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3.穿刺:左手拇指于静脉穿刺部位下端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中指持针筒,食指固定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骨髓穿刺术(1) 【适应症】 1.各种白血病诊断、治疗效果观察。 2.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或传染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及伤寒等病原体。 5.骨髓液的细胞培养。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禁忌症】 血友病患者禁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1. 术前应做出、凝血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者禁止做本项 检查。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防溶血。2.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 侧骨板。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避免反复抽吸,抽吸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否则易混血(骨髓稀释)。 5.反复抽吸时应及时插入针芯,以免针腔被堵或骨髓液流出。 6.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影响涂片及分类。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及精神 紧张。取得同意并签协议。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3.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或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治疗盘(弯盘、2%利多卡因、0.5%碘伏、棉签、胶带) 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5.衣帽整齐、戴口罩、规范洗手。 6.穿刺前测脉搏、血压,并以观察病情变化。 二、操作方法 1.摆体位: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 2.选择穿刺点: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的髂嵴上;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3.常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3遍,直径约1 5厘米。打开穿刺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检查包内物品是否完善,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铺无菌洞巾。 4.局麻:检查并抽取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髓麻醉。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位置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术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应保持针体与胸骨成30°~40°角)。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一、定义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液淤滞,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即>25cmH2O),并出现脾脏肿大或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腔侧枝循环形成及腹水等临床表现。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常有肝炎病史,尤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2)症状: (1)脾肿大。 (2)上消化道出血,约占25%,以呕血最为常见,可为喷射状。 (3)腹水。 3)体征: (1)肝硬化所表现的体征(肝掌、痴蛛痣、黄疸)。 (2)腹壁静脉曲张。 (3)脾肿大。 (4)肝脏缩小。 (5)腹水。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2)粪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时出现柏油样便或隐血阳性。 (3)肝功检查:肝功有不同程度受损。血浆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4)肝炎后肝硬化者HBV或HCV常为阳性。 (5)凝血功能检查:肝功不良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 (1)B超和多普勒超声:提示肝脏萎缩,弥漫性点状强回声,脾大,门静脉主干或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增宽,有时可探及腹水,门静脉内血栓及逆肝血流。 (2)CT扫描提示肝体积缩小,脾大,腹水形成,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3)食管钡餐检查:食管粘膜呈虫蚀样改变,食管排空后曲张静脉为蚯蚓样或串珠样负影。 (4)门脉造影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在有需要及条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3)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可见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有时可见胃粘膜糜烂或溃疡。 (2)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其他血液性疾病。

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内科学技能部分(考官版)

内科学技能部分 (考官版) (一)心电图描记评分标准 (二)胸腔穿刺评分标准 (三)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四)腰椎穿刺评分标准 (五)骨髓穿刺评分标准 (六)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学号:得分: 请描记一张12导联心电图 考官签名:年月日

问题1:与十二导联相比,十八导联心电图需要多描记哪些导联?如何放置? 答案: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8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3R:右胸与V3相对应处; V4R:右胸与V4相对应处; V5R:右胸与V5相对应处; 问题2: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①P波与QRS波无固定时间关系(P-R间期不等),且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问题3:房性早搏的心电图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①P波提前出现,且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QRS波一般不变形; ③P-R间期≥0.12s; ④代偿间歇不完全。 问题4:室性早搏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答案: ①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 ②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超过0.12秒。 ③代偿间期完全。

(二)胸腔穿刺评分标准 姓名:学号:得分: 男性,23岁,反复咳嗽3个月,查体右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B超示右侧胸腔中到大量积液。现需作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检查。请在12分钟内在医学模拟人上完成操作全过程。

考官签名:年月日

(二)胸腔穿刺提问及答案 1. 胸腔穿刺目的: (1)诊断性作用:抽取少量胸腔内液体标本检测,以明确病因。 (2)治疗性作用:抽出胸腔内液体,促进肺复张;局部胸膜腔内给药,达到治疗作用。2.胸腔穿刺的适应症: (1)胸腔积液需要明确诊断。 (2)大量胸腔积液产生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抽出液体促进肺复张,缓解症状。 (3)胸膜腔内给药。 3.胸腔穿刺的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重症血小板减少者应慎用,必要时可补充一定量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使血液的出凝血功能得到部分纠正后,再行胸腔穿刺。 (2)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操作。 (3)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4.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征,适当进食或热饮,若血压下降可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5、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应如何处理? (1)血胸:多由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用止血剂。若出现低血压、失血性休克,需要输血、输液、闭式引流,甚至开胸探查止血。 (2)气胸:因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或因胶管未夹紧漏气所致。少量气胸可以自行吸收,观察即可,不必处理。大量气胸导致呼吸困难者,需放置闭式引流管。 (3)胸膜反应:操作中患者出现头晕、气促、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血压下降或剧痛、昏厥等,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征。必要时可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 (4)复张性肺水肿: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如果引流量太大,导致受压肺泡快速复张,引起复张性肺水肿,表现为气促、咳泡沫样痰。治疗以限制入量、利尿为主。 (5)腹腔脏器损伤:穿刺部位过低,有损伤腹腔脏器的危险。应避免在肩胛下角线第九肋间和腋后线第8肋间以下穿刺。 (6)空气栓塞较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应密切观察。 (7)其他并发症:包括咳嗽、疼痛、局部皮肤红肿感染、穿刺点出血等:对症处理。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上课讲义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

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②自我介绍,洗后后对患者认真体检,测患者心率、血压。 ③备齐穿刺物品,同时检查各物品的消毒状态机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一次性口包、帽子、无菌手套(2个)、消毒凝胶、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轮1枚、载玻片10张、推玻片1 张、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内应有: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弯盘1个、5ml和2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干棉球、持物钳。按需要准备肝素抗凝管、细菌培养瓶等。 c.急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乃至输液装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一、目的 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二、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 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一、禁忌证 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 个,无菌盘1 个,镊子1 把,孔巾1 个,纱布2 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2%碘酊和75%乙醇,或0.5%碘伏。c) 麻药:2%利多卡因2ml。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Chest Tube Removal 一、目的 胸腔积液、积气引流干净后,拔除引流管,恢复胸膜腔负压环境。 二、适应证 胸腔闭式引流管针对不同的情况置人,主要是引流气体与液体,当其观察、治疗目的达到后,即可拔除。一般需要满足以下1—3条: 1.气体引流:引流管通畅,无活动性漏气(嘱患者咳嗽,有液面波动,但元气体溢出)。 2.液体引流:每日液体引流量在<200ml,颜色清亮。 3.胸片显示:胸腔积气或积液已完全排出,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气与积液。 4.特殊情况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脓胸,胸腔内感染已控制。 2)食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引起脓胸,须经造影检查证实瘘口已闭合,且症状体征消失。 3)机械通气患者气胸,已停机械通气,且气胸完全吸收。 三、禁忌证 1.引流不完全:胸腔积气或积液未完全排出,肺复张不全。 2.每日因流量较大,或颜色较深(乳糜、浓血色、感染等)。 3.漏气:咳嗽时仍有大量气泡溢出。 4.胸腔内感染未控制。 5.造影检查支气管胸膜瘘未愈合,或症状体征未消失。 6.造影检查食管胸膜瘘未愈合,或检查已愈合但尚未恢复进食。 7.胸腔闭式引流的机械通气患者。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测量生命体征(心率、m压、呼吸、体温)。 2)向患者解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操作过程,拔管后气胸、胸腔积液复发等风险。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需保持体位,如有胸闷、气促等及时报告)。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拆线包:内含:弯盘2个,中弯血管钳1把,镊子1把,剪刀l把,棉球10个,纱布2块,无菌油纱1块,小消毒杯2个。 b)消毒用品:l%碘酒,75%乙醇。 2)其他:治疗床1张,抢救车1个,无菌手套2副,胶布1卷,无菌贴膜。

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目录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1) 二、体重测量 (2) 三、头围测量 (3) 四、胸围测量 (3) 五、上臂围的增长 (4) 六、皮下脂肪 (4) 七、骨骼 (5) 八、牙齿 (6) 九、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7) 十、儿童心脏查体 (7) 十一、儿童肺部查体 (8) 十二、儿科腹部查体 (9) 十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术 (9) 十四、新生儿窒息复苏 (12) 十五、新生儿腰椎穿刺术 (15) 十六、骨髓穿刺术胫骨穿刺法 (17) 十七、加压泵雾化吸入疗法 (18) 十八、给氧疗法 (20)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 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公分。 2、测量方法: (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12个月:身高75cm 2-12岁:年龄(岁)×7+75cm (二)坐高(顶臀长) 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 1、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 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 1、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如穿衣物时,可秤衣物重量,总重量减去衣物重量等于新生儿体重。 (2)坐秤法: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3)站立测量法:1岁以后小儿如果能站,令其站于体重计上,在其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的重量即是。 3、正常儿童体重估计公式: 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岁)×2+8kg

重症医学科进修出科考试

重症医学科进修出科考试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 多器官衰竭是指在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下() a 机体序贯发生5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b 机体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c机体序贯发生3个或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d机体序贯发生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2 心跳停止后,脑组织对缺血无氧的耐受能力分别是() a 大脑10-15分钟; b 小脑20-25分钟; c 延髓4-6分钟; d 交感神经节40-60分钟。 3 下列那个说法是正确的,各个脏器对缺血无氧的耐受能力分别是() a 肝脏30分钟; b 心肌1小时; c 肾小管细胞30分钟; d 肺组织20分钟。 4 混合静脉血是指() a 上下腔静脉内血液; b 右心房内血液; c 右心室内血液; d 肺动脉内血液。 5 多巴酚丁胺主要兴奋以下血管受体() a β2受体; b α1受体; c β1受体; d 多巴胺受体 6 多巴胺在给予10ug/kg/min剂量时,主要兴奋() a 多巴胺受体; b β1受体; c α1受体; d β2受体. 7 硝普钠主要扩张() a 小静脉; b 小动脉c;大静脉和大动脉;d 小静脉和小动脉。 8 硝酸甘油大剂量使用时(150ug-500ug/min),主要扩张() a 静脉; b 动脉; c 肺动脉; d 动脉和静脉。 9 应用硝普钠应从以下剂量用起() a 0.1ug/kg/min; b 2ug/kg/min; c 5ug/kg/min ; d 10ug/kg/min。 10 ARDS中文意思是() a 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b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c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 都不对。 11 中流量或中浓度吸氧是指() a 氧浓度33%以下; b 氧浓度50%以下; c 氧浓度33-50%; d 氧浓度50-70%。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为() a 1.005左右; b 1.002左右; c 1.010左右; d 1.020左右。 13 CVVH中文的意思是()

静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静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Venous Puncture 一、目的 1.通过外周静脉穿刺获取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培养等各项血液化验检查。 建立外周静脉输液通道也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 2.深静脉穿刺(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目的是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 情况下获取静脉血标本;也可通过留置导管建立深静脉通道,用于胃肠外营养或快速补液治 疗、经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如Swan-Ganz导管、中心静脉压、电生理)等检查、介入治 疗(如射频消融、深静脉滤网)等。 本章主要介绍经时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留取静脉血标本的方法。 二、适应证 1.需要留取静脉血标本的各种血液化验检查。 2.需要开放静脉通道输液、或进行相关检查的各种情况。 三、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感染为绝对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为相对禁忌证。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向患者解释静脉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2)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主要是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穿刺肢体不动。2.材料准备 1)弯盘、无菌注射器(或无菌静脉穿刺针);止血带、试管或真空采 血管;消毒棉签;

2)消毒用品:0.5%碘伏(或2010碘酊,75%乙醇); 3)锐器盒和污物桶。 3.操作者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2)了 解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出血),以及预 防和处理措施。 五、操作步骤(一)肘静脉穿刺 1.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和上臂,上臂稍外展,于肘横纹上 方约5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此时,肘前静脉充盈后即明显显现。若患者皮下脂肪较 厚,可通过触摸寻找有明显弹性和张力的部位即为充盈的静脉。 2.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3.穿刺:左手拇指于静脉穿刺部位下端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中指持针筒,食指固定 针头下座,针头斜面和刻度向上。沿静脉走行,与皮肤成150—300快速刺入皮肤,见到回 血后,将针头再向前送人少许,抽取所需的血样品量。采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拔针并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5分钟。4.采血完毕,冲洗掉血渍,将注射器和针头浸泡于消毒液中。 (二)股静脉穿刺 1.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平卧位,下肢稍外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1.5-3.Ocm 处触摸股动脉搏动,其内侧即为股静脉穿刺部位。 2.消毒:术者在患者右侧。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术者左手拇指、食指和食指皮肤。 3.穿刺:左手食指和食指轻轻按压于穿刺点上方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缓慢刺 入,边进针边抽吸。见有静脉血液回流到注射器内,再稍进针、固定,然后抽取所需要的静

2021年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产程图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产程图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Partogram 一、目的 1.监护产程:在一张图表上连续记录宫口扩张、胎先露位置、胎心率、宫缩间隔及持续时间等,根据宫颈扩张、先露下降曲线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形象直观地反映产程进展。 2.界定头位分娩时正常产与难产的界限,及时发现难产倾向,进行适时处理。 3.提高产程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病率及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 二、适应证 产妇临产后即开始产程图的记录。 三、禁忌证 无。 四、操作前准备红蓝笔、直尺、橡皮。 五、操作步骤 注意:操作前再次核对患者。 1.产妇正式进入产程后即开始绘制产程图(图48-1),产程图上的“O”点,为规律宫缩产程开始的时间,并将临产后收集的各项资料详细记录在产程图上。 2.产程图中应用规定的符号显示信息,并连接成线。 要点:由于产程中官口扩张速度在各阶段存在差异,所描绘曲线具有阶段性倾斜上升,呈“S”形。 1)宫口扩张曲线:标记为红色“X”。 2)胎头下降曲线:标记为蓝色“O”。 3.当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大3cm为潜伏期,按官缩强弱每2-4h检查一次,当宫口开大3cm以上为活跃期每1—2h肛,阴查一次直至分娩。 4.附属表格记载检查日期、检查时间、血压、胎心、宫缩等以及其他特殊发现及重要处理。

5.产程曲线的画法有两种 1)交叉型:宫颈扩张曲线自左向右、从下向上;先露下降曲线自左向右,但由上向下 , 两条曲线呈交叉发展(多在第一产程后期交叉,然后又相互分离,直至胎儿娩出)。 2)伴行型:两条曲线走向一致,均自左向右、从下向上。 6.警戒线与处理线:在产程图上官颈扩张3cm处(进入活跃期),与相距4h的宫颈扩张lOcm的标志处画一连接斜线作为警戒线,距警戒线4h处再画一条与之平行的斜线作为处理线,两线之间为警戒区。如产程曲线超过警戒线则有难产可能,曲线进入警戒区应提高 警惕,积极检查可能导致难产的原因并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产程曲线仍越过处理线则提示存 在较严重的异常,只可短期观察,若无进展提示难产因素难以克服,应及时结束分娩,不宜久等。 注意:产程图异常可出现在产程的各个阶段,发现产程异常后如何处理对分娩的预后关 系重大。 六、相关知识 1.宫口扩张曲线:潜伏期2—3小时开大lcm,需8小时,最大平均时限16小时;活跃期平均4—8小时,活跃期又分为:加速期需约l小时30分钟,最大加速期需约2小时,减速期需约30分钟。 2.胎头下降曲线:潜伏期胎头下降不明显,活跃期下降加快,平均每小时下降 0.86cm。 要点:产程异常应积极寻找原因,给予纠正治疗;经处理,观察 l-2h.产程仍无进展应 立即决定分娩方式。 3.异常产程曲线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超过16h。 2)活跃期延长:活跃期超过 8h.初产妇活跃期宫口扩张<1.2cm/h,经产妇<1.5cm/h。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2小时官颈扩张不见进展。 4)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初产妇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