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试题(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10分):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共15分):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1. 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7×1分):
2. 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8分)

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25分):
1.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颸(思),东方须臾高知之!
2.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四、试根据下面选自《离骚》和《庄子》的材料,比较《庄子》、《离骚》在写作方法方面的异同(25分)。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离骚》)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斵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斵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庄子·外物》)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田子方》)

五、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25分):
1、说《论语》
2、说《孟子》
3、说《老子》
4、说《庄子》
5、说《韩非子》

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10分):
参考答案: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共15分):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7×1分):
参考答案:良人:指丈夫。餍:吃饱。反:通“返”。瞷:窥视,偷看。之:动词,往,到……去。蚤:通“早”。施:斜行。
2、 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是孟子的著名寓言,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能指即前面齐人及其妻妾的故事,所指即最后的一句话。能指部分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更有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齐人的妻妾看着齐人表演,读者则一方面通过她们来观看齐人表演,一方面又观看着她们自身的表演,其中的戏剧意味太强了。不过,孟子讲述齐人不知廉耻地在坟场乞讨并不是为了讥刺齐人,而是为了抨击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利达的人。他采用用寓言来说理的形式

,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戏剧化的显示。

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25分):
1.有所思
参考答案:这首诗把女主人公遭受感情挫折时的反应,表现得异常强烈、逼真和具体,富于变化和层次感。诗的开头写主人公要赠礼物问候远在大海之南的情人。她赠给情人的礼物是“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簪子用玳瑁作成,饰以双珠,且缠绕以美玉,足见她对情人爱之深。这是诗歌的第一层。“闻君有他心”一句,使诗歌转入了第二层。主人公遭受此情感的挫折,先是将“双珠玳瑁簪”等赠品折断、烧毁;不仅烧毁,而且“扬其灰”;不仅“扬其灰”,而且“当风扬其灰”;不仅“当风扬其灰”,而且反反复复地发誓说:“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一层足见主人公对情人变心之恨之切。然而这恨之切又恰恰是因为爱之深。“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是一念突起,领入了诗歌的第三层。这一层引进主人公对过去跟情人幽期蜜约的回忆,最是含蓄有味,也最有生活气息。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主人公要断绝对情人的感情而不能绝,——因为兄嫂知道自己跟情人的交往。兄嫂知道自己跟情人的交往何以就不能绝了呢?是顾忌他人的褒贬议论?是觉得自己丢脸?是其他原因?还是兼而有之?总之,这一层足以见出主人公左右为难、满腹心事的情态。诗自“妃呼豨”之下为第四层。“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意思是说,秋风肃肃,晨风鸟送来求偶的悲鸣,东方眼看就要亮了,天亮之后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办了。可是这话虽然听起来很肯定很轻松,实际上却是不了了之:果真拿得起来放得下、果真是轻松的,何必等待天亮才能拿定主意呢?果真确信“东方须臾高知之”,又何必有这一夜的扰攘和折腾?所以,主人公表面上看去似乎很轻松,实际上思前想后正自拿捏不定,斩钉截铁里面是拖泥带水,义无返顾之间是留恋不已。由此可见这首诗绝对不是写什么主人公在遭受感情挫折后的决绝,而是写她此时由决绝而至拿捏不定的一段心理过程。其表现相当丰富,相当具体,也相当符合现实生活的理据。《有所思》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是言外之意无限,杳然深远。该诗最耐人寻味处恐怕是在文字结束之后。天亮之后,主人公究竟做何打算?是就此彻底断绝关系呢,还是设法前去寻找心上人?如果前去寻找心上人的话,是愤怒地骂他一顿(譬如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譬如告诉他:“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等等?这些都是不可知的事

情。不要看她将双珠玳瑁簪拉杂摧烧,且当风扬其灰,坚定得宛如磐石。天亮之后,她挖空心思设法去挽回那份情,也未可知。不要看她摧烧簪、珠、玉之时毫不含糊,可说到底不过是折腾不会说话的物件而已。一旦再直面自己的情人,为了自己那份强烈的情,为了不让社会舆论说三道四,主人公苦苦哀求他也未可知。也许她既不做任何努力去挽回,又不能割除内心的深情,接受了现实,却逃不脱过去的阴影……总之诗歌写得是言已尽而意未绝,有余音绕梁之感。另外,“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一句,言外之意也非常丰富。主人公所担心者,应该并不是兄嫂知道鸡鸣狗吠,而是兄嫂知道导致这鸡鸣狗吠的原由;她也并非只是担心兄嫂知道自己跟情人幽期蜜约惹得鸡鸣狗叫,而是担心兄嫂乃至邻里乡党议论纷纷,说长道短等等。总之,其蕴含也十分丰富。

2.青青河畔草
参考答案:这首诗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毫不讳言主人公的世俗追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认为它“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诗歌由河畔草、园中树、楼上女构成的整体意境,异常清晰。诗中楼上女“皎皎当户牖”的形象仿佛一幅剪影,红粉妆、纤纤手,非常醒目。其交代主人公的身分和内心,也都明白易懂。总之,诗歌的意境直达读者心扉,毫无疏离之感。该诗委婉曲折,细腻深远。它何以把“空床难独守”的少妇情怀,放在草青青、柳郁郁的自然环境中来表达呢?一方面,汉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三辅黄图·桥》记载说:“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其意概以“柳”谐音“留”,所以折柳赠送客人以传达惜别的情怀。主人公当初别夫,或者也曾经折柳送行吧?即便没有,她也一定会因为郁郁柳枝想及送别的风俗、想及夫君的离去,由此自然激发起她对过去相依相守的怀想,激发她对眼下孤单守侯的寂寞和清苦的强烈感受。由此怎能不激发出她“空床难独守”的慨叹呢?另一方面,草青柳绿,自然的生机无限,既强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向主人公凸显了此前已是茕独今后仍无着落的现实,又鼓荡起她含蕴已久的生命力。这层感触,同样可以强化她“空床难独守”的感喟。由此可以见出诗歌有细致深密的内涵。此外使诗歌的内涵更委婉曲折、含蕴深长的,还有两层对比。其一,“空床难独守”这一感慨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有强烈的波澜,然而她“当户牖”、“出素手”的外在形象却异常的静,仿佛是静止的雕塑。使人想起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里面的情景:“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

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内心之动与外在之静的鲜明对比,使诗的意境婉转曲折,饶有情味。其二,主人公“昔为娼家女”,歌舞卖笑是多么的热闹,嫁人后丈夫辞家远出、羁旅忘返,自己独守闺中,又是多么的冷清。这一尖锐对比,更使诗的内涵丰富厚重。

四、试根据下面选自《离骚》和《庄子》的材料,比较《庄子》、《离骚》在写作方法方面的异同(25分)。

参考答案:《离骚》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屈原《天问》的一个主旨是:神明以及神话如果有实存性或真实性的话,就必然跟人的经验感知联结在一起;可是它们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对屈原来说是如此),因此根本就不具有实存的性质,根本就不具备真实性。可是虽然在理性层面上,屈原认识到神不具有实存性、神话不具有真实性,但在艺术创作方面,他并没有彻底抛弃原始神话传统,而是从中汲取了很多具有艺术魅力的东西,诸如神话形象与意境、神的超现实作为、占卜降神以及祀典仪式等,熔铸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奇美的形式,以表现自己的现实情感、经历和思想。《离骚》之主人公之所以能够随意驱使日御羲和、月御望舒以及风神雷师等等,之所以能够上天入地神仙般的遨游,是因为它们对屈原来说不再具有原始神话-宗教或文化赋予的本质意义,而只是一种形式。就是说,屈原把原始传统中的众神及其作为非本质化亦即形式化了。主人公这随意驱遣神灵,说明屈原把原始神话传统中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所谓“原始神话传统中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意思是说,对信仰神和神话的先民而言,它原本不是什么超现实想象,而是一种真实,毋宁说是一种更高的真实;只是到了不再信仰神和神话的人那里,它才蓦然被看成是超乎现实的想象)。屈原诗歌中的神跟原始神话传统中的神根本不同,他们不具有实存性,不具有规范此岸世俗生活的力量;他们只是因为“形式上”独具魅力,被转换成了主体在艺术想象中随意驱遣的东西,被纳入了主体的艺术建构。他们最多只是花粉,而屈原的诗则是蜂蜜。《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虽然免不了远古神话传统的深刻影响,但主要体现为对世俗经验的超现实夸张。只要大家回想一下原始神话中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等,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庄子及其弟子的浪漫精神具有什么样的鲜明特色了。工匠用斧劈刀砍是世间常见的事情,能工巧匠在所多有,胆子大、有超人定力的人

并不鲜见。可是匠石运斤成风、准确无误地砍掉郢人鼻翼上的尘土并且不伤害他的鼻子,而郢人面不改色,其荒唐谬悠,真足以骇人视听。钓鱼之事那就更常见了,把鱼做成鱼干对渔民来说应当也是日常作业。可是任公子用如此大的鱼钩、如此大的钓绳、如此大的鱼饵,花费如此长的时间,钓得如此大的大鱼,以至于钱塘江以东、苍梧以北之居民莫不厌若鱼,这实在是天外奇谈。射箭在当今游乐场还是世人喜欢的项目,在古代更是司空见惯。但列御寇善射,引弓连射数箭,可以把杯水放在胳膊肘上而不洒落一滴,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在这“射之射”之上进一步翻出伯昏无人的“不射之射”,恐怕只有庄派学人才能想得出。所有这些,都表明庄子学派之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点,是对世俗经验作超现实的夸张。他们显然已不再留恋神明形象与神话幻境(像屈原诗歌当中的至上神东皇太一、日神东君、河神河伯、云神丰隆、雨师萍号、主管寿命的神大司命、主管子嗣的神少司命、湘水之神湘君和湘夫人、山神、为日神驾车的羲和、为月神驾车的望舒,以及据说是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鸣的雷神,据说是鹿身、雀头、有角而蛇尾豹文的风伯即飞廉,另外还有昆仑、悬圃等),而是驰骋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思维空间里;活跃在他们笔下的不再是形形色色的神,而是大鹏、小雀、鸱枭、鹓鶵、海鳖、井蛙、蝼蚁、蜗牛、枯骨、尘埃、大树,以及工匠梓庆、石、倕、轮扁,还有承蜩的痀偻老人、宰牛的庖丁、钓鱼的任公子、擅长游水的吕梁丈夫、踩在悬崖边上的伯昏无人、丑骇天下哀骀它等。如果说原始神话传统以及深受此传统影响的楚辞传统中的浪漫主要是指向彼岸世界的浪漫的话,那么庄子学派的浪漫更多的是指向人间世的浪漫。

五、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25分):
1、说《论语》
2、说《孟子》
3、说《老子》
4、说《庄子》
5、说《韩非子》

参考答案:这一题目,目的不是要考生复述文学史或者讲义中关于这些典籍的内容,而主要是考察他们阅读原典的程度;因此,具体答案可以不拘一格。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错别字每个字扣半分):
1、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建安时期( )所作的( )。
2、( )(字仲宣)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登楼赋》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名篇,有人将其与《洛神赋》并提。
3、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陈王”“陈思王”“东阿”“平原”都是对建安时期著名诗人( )的别称。
5、正始时期著名诗人( )所创作的《咏怀八十二首》是著名的五古咏怀组诗,对后代诗歌产生过深远影响。
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段文字出自( )的( )。
7、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 ),“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 )。
8、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颙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骈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史称( )体,又称新体诗,这是唐代律诗的雏形。
9、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 ),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骈赋名篇《 》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10、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这一手法来传情达意。《西曲歌·青阳渡》“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这四句诗的后两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应该是( )这个词组,它双关的应是( )一词。
11、卢照邻《行路难》中“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这两句诗的对仗属于“八种对”中的( )。
12、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3、杜甫《秋兴八首》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14、“玉溪生”和“樊南生”都是晚唐著名诗人( )的号,这位诗人创造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诗歌形式——无题诗。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诗人生平及作品阐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及特色。
2、请结合诗人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及艺术成就。

三、作品分析题(20分,要求结合杜甫生平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对下面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不必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

解释,只须加以整体性的评析即可)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十九日,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公元717年),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於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行曰: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嚯(改为“火”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曹丕 《燕歌行》
2、王粲
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4、曹植
5、阮籍
6、王羲之 《兰亭集序》
7、谢脁 余霞散成绮
8、永明体
9、鲍照 《哀江南赋》
10、轻捣 倾倒
11、双拟对
12、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13、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14、李商隐

二、论述题答题要点(论述题的回答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本要点只具备参考意义,非标准答案)
1、(1)陶渊明隐居前后诗歌的题材与风格有差异,可举例说明。
(2)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田园生活与日常生活的诗化。可以从他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来加以说明。他真正地参与农耕活动,对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深刻的体会。
(3)他的田园诗中包含深刻的老庄哲学思想的底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一。
(4)陶渊明的诗歌给中国诗歌带来了意境这样一种美学形态,他的诗歌意境是自然的、淳厚的、冲和的、淡雅的。
(5)陶渊明诗歌的人格力量——对清高孤傲的人格的描写和象征。……

2、(1)狂放的想象力,不受题材、格律拘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卓越的语言能力;
(2)五绝、七绝、七古、歌行、乐府都取得很高成就;
(3)多种风格兼具:雄浑壮阔、壮浪纵恣、纯净

爽朗、清新明丽、自然天成、不假雕饰;
(4)一个宏阔时空的建立: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包举宇内;
(5)以夸张为主的修辞体系之建立;众多特殊句式的创造性运用;……

三、作品分析
1、简要介绍与此诗写作相关的杜甫的生平经历:早年在盛唐时期的生活状况及安史之乱中流离的经历——这首诗歌的内容即与这种经历有关系。
2、诗歌主题:通过对作者与公孙氏及其弟子在安史之乱前后两次相遇的描写来反映盛唐王朝的衰落,表现作者沉痛悲凉的人生体验。
3、诗歌的表现手法:今昔对比(人物经历与时代面貌两个层面)。风格:雄壮中蕴涵沉痛与悲凉。
4、跟《秋兴八首》及《江南逢李龟年》进行比照。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杂剧《四声猿》的作者是 。
2、《 》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3、《项脊轩志》的作者是 派的代表人物 。
4、《陶庵梦忆》的作者 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5、《桃花扇》传奇以 和 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南明历史。
6、“格调派”的代表人物是 。
7、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 、 和 。
8、《圆圆曲》的作者是 。
9、《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
10、“四大谴责小说”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和《孽海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