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教案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执教者:xxx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四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将每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难点: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张例1的图形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情境图,交流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2、教师适时小结:小小的曹冲就想到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头的重量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课题)

3、揭示学习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转化的策略巧妙地解决我们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做聪明学生。

二、创设重重困难,产生转化策略的需求

1、课件出示两个形状相近的图形,让学生很容易比较出面积大小。

2、课件再出示例题的两个图形,让学生用观察不能直接比较出大小,用数方格也不能直接数出面积是多少格,也不能直接计算出面积。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越要开动脑子想办法。从而产生转化需求。

三、自主探究新知,初步理解“转化“策略

1、让学生再认真观察两个图形的形状特点,动手操作,尝试怎样将图形转

化。

2、请学生上台展示转化过程,教师再课件演示。

3、小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体会“转化“策略有助于解决问题。

四、回顾已学知识中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深入理解”转化“策略。

1、同桌交流:将自己思考到的内容先与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演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是怎样转化的。

4、从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中,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体验转化的好处。

五、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智慧大闯关)

1、第一关:做练习十四弟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各自看图填空。再让他们说说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最合理和最简便的转化方法。

2、第二关:做第72页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转化的过程,再请学生上台电脑操作演示,与全班交流完成。

六、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掌握好转化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复杂——简单

化难为易

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9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 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 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前给孩子们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带着三个问题预习,检查提问: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点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策略? 3、我们学过哪些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变型?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很棒!你们通过了第一关的考核,下面进入职业体验环节。今天你们的任务是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梅山小学校园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想让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有信心能帮他们解决好所有的问题吗?” 三、自主尝试,合作学习 问题一: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导学指南:a原来长方形花圃怎么画?知道长了,宽怎么画? b长增加了3米,怎么表示? C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怎么表示?问题怎么表示? D 求原来花圃的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根据导学指南分组活动交流。 小组展示:哪些画得好?哪些还要改进。 讨论交流。需注意:(1)条件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 (2)图是否美观,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小结: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很重要? 问题二: 梅山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先需重新改建,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指南:a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B题目中给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在图中体现? C减少的150平方米怎么在图中表示?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知识点: 1.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3.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4.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提高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例1:40个同学分成了两组做游戏,如果从第一组调4人到第二组,那么两组的人数就相等了。原来的两组各有多少人? 根据题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点:1,是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现在两组各有多少人;二是从现在两组各有的人数,倒过来推算出原来两组各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40= ÷(个) 2 20 20+4=24(个) 第一组 20-4=16(个) 第二组 答:原来的第一组有24人,第二组有16人。 举一反三:

1:小红和小明共有16张邮票,如果小红给小明2张,那么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 2:甲乙丙三堆黄沙共72吨,如果甲堆,乙堆各给6吨给丙堆,三堆就同样重了,原来的甲乙丙各有黄沙多少吨? 例2:车上原来有一些乘客,到和平桥站下去了12人,到十字街站又上来了17人,现在车上共有52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思路:现在车上共有52人--->十字街站没有上来17人—>和平桥站没有下去12人——>原来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52-17+12=47人。 答:车上原有47人。 举一反三: 1.三(7)班图书角有一些书,先被同学们借出了8本,后来又被借出了26本,这时还剩24本,图书角原来多少本书? 2.商场有一些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还剩200台,商场原有电视机多少台? 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1: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的替换 例1: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用去120元,已知一把椅子的价钱是1,求每把桌子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一张桌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成功点滴: 1.直观演示,激发寻求策略的内需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五年级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合理呈现学习素材,才能促使学生对转化策略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便呈现了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哪个图形面积大?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平移和旋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以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转化为切入口,既使学习内容鲜明生动,很快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又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开始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 2.回顾整理,在复习旧知中感受转化策略 对转化策略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直观的演示与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加强了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以逐步建构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 (2)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通过唤醒经验回顾整理体会应用,

分类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 3.学以致用,体验运用策略的价值 在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后,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变化的问题是必要的,这对于策略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的练习,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学以致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会更加透彻,学生对策略的价值所在会感受得更加深刻,而且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 4.注重反思,把握提升策略的契机 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疏忽,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体现,即一个思维活动的结束包含着另一个思维活动的开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策略的运用过程,对具体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总结学习的收获,然后出示数学家的名言,让学生从今天学习转化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力图增强数学学习的文化性、历史性,让学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充分感受转化价值的魅力所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2、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例1场景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条件:①3行桃树②8行杏树 ③4行梨树④桃树每行7棵 ⑤杏树每行6棵⑥梨树每行5棵 你能想办法整理 题中的条件吗?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2.根据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列式:3×7=21(棵) Array 4×5=20(棵) 20+21=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提问:如何进行检验? 3.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如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 4.回顾小结。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③、算出答案 ④、进行检验,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05-106页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中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自己的思维,内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1、创设情境。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课件出示。瞧,小红、小芳制作了2个颇有中国特色的风筝。猜一猜哪个风筝用的纸多一些? 2、启发:要比较哪个风筝用的纸多一些就是比什么? 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清楚,老师在方格纸上把这2个风筝描画下来了。

二、动手操作,感受策略。 1仔细观察这2个图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打算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交流: 预设:(1).数方格 (2).转化图形。相机板书揭题。 2、动手操作 (1)提出要求:怎样才能把这2个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呢?请同学们独在练习纸上试着画一画。 (2)学生自主尝试转化。 3、交流:谁带着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请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 4、(课件演示)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做法。 5、提问:现在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了吗? 师:为什么刚才不能,现在能了?(板书:不规则的图形→规则的图形)(4)、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转化后的图形与转化前相比,形状变了,大小不变) 5、小结。 三、联系旧知,丰富认识。 1、教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早就运用了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曾经用转化的策略学习过哪些数学知识?先自己思考,再把你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那个小组回忆出的最多。 2、小组讨论汇报。 3、通过刚才的学习和回顾,你认为转化有哪些好处?(相机板书) 4、小结。 师:看来转化的的好处可真多啊,那以后同学们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或复杂问题时,会怎么想?(我们要积极使用“转化”的策略来尝试解决问题。)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过渡:转化真是一个法宝,接下来我们就到题目中去体会它的奥妙。

苏教版国标本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仇学春 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 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板书:一一列举Array 2、门票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公园。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珍珠泉公园儿童门票每张10元,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怎样付10元门票钱? 师:图上有那些数学信息?你能列举出几种付钱方法? 生:2张5元,5张2元,一张5元两张2元1张1元,4张2元两张1元。 3、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引发列举需要。 下面一起走进公园: 公园里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创设情景: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2)动手操作: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说出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89~90 四桥小学黄勇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画图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曾经尝试过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在图形单元中也尝试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较复杂的剪拼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觉地调用经验来进一步学习、体会和应用“画图”策略。同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还初步体验了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策略,对数学学习中面对具体问题情境选用恰当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学生面对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部分学生知道要画图,但对于为什么画、怎样画,画完之后怎样利用图来解决问题思路并不清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路并最终形成有效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实例,探索并掌握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运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灵活使用画图的策略并能采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学习放在首位。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这个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上课前老师看到两个同学在争论,想知道他们俩在争论什么吗? 出示题目:一个长宽不等的长方形,小方想把它的长增加10厘米,小兵想把它的宽增加10厘米。小方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小兵很不服气,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同学们,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公开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六部分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着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图形问题,灵活确定解决图形问题的思路,根据问题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思想价值,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图形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出示,这两幅图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第二块图形和第一块图形比较,少一部分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的? 生:将两个图形重叠比较 3、出示例1 师:下面我们再看这两幅图 学生说,师电脑演示。 二、教学新课 1 (1)用多媒体呈现上面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片刻,说说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同桌交流: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图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班级交流,体会“转化”策略。 教师提问: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通过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后,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认识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谁来介绍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理由。 (3)学生会用分割、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将上面的两个图形转化成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他们可能会这样描述:左边的图形,可以将上面的半圆分割下来,移到它的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右边的图形,可以将左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左上角,将右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右上角,也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比较这两个长方形,它们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4)多媒体演示将图中的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过程,让全体学生再次经历“转化”的过程。 左图的转化过程:右图的转化过程: 呈现的过程中,再次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注意语言的严谨。比如,“将左图上面的半圆分割下来,移到它的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成“把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再如,“右图左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左上角,右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右上角,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成“把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又如,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都是5厘米、4厘米,所以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一样的;等等。 (5)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像上面把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其实是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们知道这个策略叫什么?(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法 (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列举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列举策略,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前游戏:抽扑克牌。 (1)提出:有三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2、3、4,抽一次,一次抽一张,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红桃2、红桃3、红桃4) 2、揭示课题。 小结:同学们,将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 其实,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就运用这种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教师导学。 (一)、理解题意,构思解法 1、谈话引入情境。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提出:孩子们,你们喜欢草原吗?那里的风景优美,牛羊又肥又壮,还有很多的羊圈,可是牧民王叔叔在用栅栏围一块长方形的羊圈时,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理解题意。 (1)多媒体出示:王叔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围法?

(2)提出: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周长是22米 B:可以围成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 C:长与宽的和是:11米,追问:怎么得来的?(师随生回答板书:22÷2=11(米) D: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3、填表列举,找到答案。 (1)当学生回答出以上四个答案后,若无其它回答,追问:看到“有多少种围法”,你还想到了什么?(用画图或列表整理可以知道有几种围法) (2)追问无结果时,提出: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用小棒摆、画图、列表整理) 提出: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下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一共有多少种围法,并完成下表: 4、反馈填表情况。 多媒体展示两份题单:有序排列的和无序排列的。 提问:请大家帮他们检查一下,他们找完了吗?(找完了) 5、比较分析。 (1)比较。 提出: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第一种)为什么呢?(不会遗漏、不会重复)怎样列举才不会不会遗漏、不会重复?(按一定顺序) 小结:对,在一一列举时,按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2)分析 A:分析围法,引出面积。 提出: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共有5种围法) 追问:虽然有这么多种围法,但不管哪一种围法,最后都与这个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呢?(面积)如果你是王叔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呢?(长是5,宽是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曹冲称象》,初步体验转化。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大象的体重转化成求石头的体重,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苏教版五上数学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五上数学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列举策略(1) 第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学难点:能运用列举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分钟) 学生自主认定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你能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多种方法,准备实物投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导学要点: 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 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预设: (1)写数的分成 (2)有序写出用3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 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第95页练一练 (1)还有哪些时刻会发出铃声? (2)除了用列举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解答? 2.练习十七第1题 【综合练习】 练习十七第2、3两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状元大课堂》对应练习。 【提高题:】现有1克、3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砝码放右盘),在天平上最多能称出多少种不同的重量? 五、家作。 1.《状元作业本》第页第题。 2.选做:《状元作业本》第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浦莹露 【文本解读】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求剩余”“求两数之和”以及“求两数之差”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实践并体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策略,逐步掌握这一策略的基本特点和运用过程。 【学情分析】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有较好的获得数学信息的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且在数学学校中已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如何从一道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 阶段孩子必须掌握的数学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入,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符,也能体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的特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完整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体会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之后通过各种富有变化的问题,锻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 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筛选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问题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体会从问题想起寻找条件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课设计的是五年级下册P105~106页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的是转化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新颖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与前几册教材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相比,转化策略的应用更为广泛。教学不以解决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理念】: 转化法是数学解决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技巧,它能分散难点,化繁为简,有迎刃而解的妙处。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形式体会策略的实际价值。 (2)合理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转化,既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又便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转化的策略。 (3)形成积极的策略体验。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策略”一词的理解,不能把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目标,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有趣的故事《拼地图》引入教学,使学生感受策略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初步体会“转化”的策略。 其次,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异质小组内彼此互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师生进行小组评价。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体会“转化”策略 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通过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转化”策略的理解,对“转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里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本单元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用画直观图或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

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 1.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逐步提高策略运用水平。 2.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不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作为组织学习内容的依据,而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精心挑选不同的素材、不同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的策略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并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吴老师要和五班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堂课,心情十分激动,于是我一早就从家赶到了学校。要是回家时,我想原路返回,该怎么走呢? 看来你们答不上来。要是我把来时的路线告诉你们呢?(PPT)现在你知道我该怎么回去了吗?(生答) 是这样吗?诶,这回你们怎么回答得这么快?是呀,有了来的路线,就可以倒过去推想回去的路线。这种方法叫做——倒推法。(板书) 那倒推时能否先到——,再到——?是啊,倒推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这种倒推的策略,在我们数学学习中也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倒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师:到了东区以后,你们的老师十分热情,给我倒了杯果汁。(一生读题)(出示例1):杯中原有一些果汁,喝了90毫升,然后又倒入110毫升,现在杯中有150毫升果汁。杯中原有多少毫升果汁? 2、分析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杯中原有的果汁数告诉我们了吗?现在的呢?杯中的果汁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的变化呢?你能想个办法把果汁的变化过程简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师:汇报交流 这位同学是用文字来表示的,能看出果汁的变化吗? 这位同学是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的,能看出果汁的变化吗? 还有同学是用画来表示的,这些方法都正确,都可以表示出果汁的变化。 那请你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出了果汁的变化过程,你觉得怎么样?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好吗?

杯中原来有多少果汁有没有告诉我们?那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 果汁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首先,果汁发生了什么变化?喝了90毫升可以简单表示为—90, 现在杯中有多少果汁知道吗?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接着,果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怎样表示呢?(+110) 现在杯子里有多少果汁呢?(150) 师:同学们,这个图就是果汁的变化图。(板书) 你能根据这个变化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果汁的变化吗?(同桌互说)3、师:有了这个变化图,你能很快算出原来有多少毫升吗?(一生板演) 150—110+90 汇报:150是什么时候的果汁?为什么—110?为什么还要+90? 师:是呀,从现在的果汁出发,倒过去推想,原来+的要变成—,原来—的变成+,这样就算出了原来的果汁数。(板书倒推图) 根据变化图我们发现,原来杯中的果汁发生了2次变化,倒推时,果汁也相应地发生了2次变化。 4、检验:那这个结果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下。你会检验吗?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问:诶,刚才在解答这个题目时,我们是根据变化图倒着想,这回在检验时,又是怎么想的?(顺着想) 师:看来,变化图不仅可以再帮助我们在倒推时理清思路,还可以顺着想来进行检验。同学们在解题时,也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可以像刚才一样写出检验过程,也可以在口头进行检验。 5、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什么策略? 那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倒推的呢? 也就是说,用倒推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写出——(变化图) 三、专项练习 师:这样的变化图,你们会画吗?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依次出示练习1——练习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知道怎样转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张例1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悟转化策略作用:化复杂为简单

1、出示例1两个图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课件结合演示。 2、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变成长方形?(原来图形复杂、不规则,难以比较,变成长方形后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3、揭示: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转化。(在原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下板书转化) 4、刚才这两个图形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在这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我们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在转化的过程中要确保前后数量相等不变。(板书:相等) 二、回顾整理(一),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作用:化陌生为熟悉 1、其实,转化策略并不是今天才学,我们以前学习面积或者体积等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运用了转化策略。请大家好好回忆,我们在哪些图形的学习中运用了转化策略?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充分列举,教师课件演示。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 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生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加上5就是第三天的……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5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 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