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发表时间:2019-07-22T11:40:42.9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5期作者:陈俊芝

[导读] 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安全可靠并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桃江县马迹塘镇卫生院湖南益阳 4134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法,实验组患者给予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费用情况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较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安全可靠并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生物学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治疗依从性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治疗难度大,胫腓骨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胫腓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移位大,因此引发术后治疗后效果不佳[1]。外固定支架固定适于开放性骨折,尤其是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口污染,骨缺损、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有利于观察伤口,维持肢体正常的长度,不影响膝、踝关节活动。为研究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1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8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5±1.33)岁,闭合性骨折患者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11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29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8±1.31)岁,闭合性骨折患者1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10例。

两组患者经过血液以及其他检查可得,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均健康正常,并且两组患者的其他器脏无其他严重疾病。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给予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先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钢板,并且置于患者胫骨前外侧,并用螺钉将其固定。

实验组患者给予生物学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先确定患者软骨组织的受伤程度,并且根据患者患肢的具体情况选择外支架,给予患者麻醉后在硬膜外处进行手术,切除严重失活的盘膜以及肌肉组织,将患者体内的碎骨及时清理,并冲洗伤骨周边处的残余物。把患者的伤骨进行复位,并且使用螺钉把大骨内固定。将支架置于胫骨的前内侧,并标注出穿刺位置。使用穿刺针将支架固定,再调整万向关节。检查患者的骨折复位完全后将锁钮拧紧,并对骨折部位给予适当的加压。手术结束后给患者缝合伤口,并给患者适量的抗感染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费用使用情况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检验,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0.05 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后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肢功能恢复对比见表1。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部位具有形势复杂,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差等特点,随着各类手术治疗方法的推出,生物外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有一定优越性,矫正成角避免畸形,减轻骨折部位组织受损程度,恢复及生理功能的原则。临床研究表明生物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能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的固定,不进一步破坏局部血液循环,解决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之间的矛盾。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的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26T15:26:22.73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姚敏[导读] 本组病例术后患肢远端血供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无血管及神经损伤。 姚敏 【摘要】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利用生物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它既非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实际上是一种两者兼而有之的固定方法。【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骨折;护理Outside steady rest treatment bone fracture patient's nursing Yao Min 【Abstract】Outside the steady rest treatment bone fracture is achieves the bone fracture end replacement using the biology principle and fixed, the promotion bone fracture cicatrization and the function restore a treatment technology, it already non-in fixed, is also not outside fixed, in fact is the fixed method which one kind of both have both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Outside steady rest; Bone fractur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136.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37-01 我院2006-2009年共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25例,疗效满意,现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29岁~48岁,平均年龄32岁。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因创伤导致骨折后,常常感到恐惧和紧张,且大多数患者对外固定支架的结构及性质不了解,从而对其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我们在安慰、鼓励患者的同时,向其说明应用该固定支架后能早期进行伤肢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愈合时间,而且可避免常规内固定手术痊愈后,取内固定物的痛苦。并且将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以此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区皮肤准备:骨折部位上、下超过关节,注意备皮时不能剃伤皮肤,以保持术野皮肤的洁净。 2.2术后护理 2.2.1保持外固定支架位置正确:定时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注意锁钮是否松动,支架接连处有无变形,保持其稳定牢靠,以免由于固定松动而导致骨折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2.2.2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及功能情况: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可因穿针不当,损伤肢体的主要血管及神经。因此在术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以及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妥善处理。本组病例术后患肢远端血供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无血管及神经损伤。 2.2.3严格预防针道感染: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必须十分重视,严重的感染将被迫拔针而终止应用此方法治疗,故要重视针孔护理。术后早期针道护理,针道周围用敷料轻轻遮挡,以防污物流入。若填塞过紧,分泌物排泄不畅,反易感染。针道后期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75%酒精滴注钉眼2次/d,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碘制剂清洁,因为碘会腐蚀金属)。同时密切观察针孔有无红、肿、分泌物及发热等,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加强局部换药。同时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2.4功能锻炼:骨折外固定的优点是固定牢固,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加强功能锻炼,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结果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应耐心说服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克服疼痛的干扰,加强主动肌肉收缩的训练。同时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关节粘连、肌肉挛缩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强,术后2天可做肌肉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动作要轻柔,3~5天后进行主动运动,以肢体关节的伸屈为主,活动强度以伤口疼痛能够耐受为宜,下肢骨骨折病人,术后一月X线片与术后第一次X线片比较若骨痂生长,固定可靠,同时耐受疼痛可扶双拐下地行走;8~12周后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骨痂生长,且塑形良好,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则可拆除外固定支架。 3讨论 外固定支架具有设计合理,选材考究,术后允许再调整等特点。固定角度的可调性是骨外固定的优点。通过外固定支架的可改变角度,实施了早期的牢固固定和后期的弹性固定。术后不需其它外固定保护,早期即可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使关节功能活动及骨折愈合同步进行。使骨折端获得间断性生理应力作用,以促进局部血循环,激发骨折端新生骨细胞生长,减少骨折并发症。作者单位:556000贵州省凯里市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就是根据治疗要求,通过穿插在骨上得钢针与体外装置得连接达到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与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治疗目得。这一过程得技术关键就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得结构力学条件,满足治疗所需得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1);又视穿针平面得多少分为单平面与多平面、 图1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得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得随机性较大。下述内容有些就是公认得适应症,有些就是相对适应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得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就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得开放性骨折。 2。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得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得处理。 4、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得骨干得骨折;近关节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与分期处理得战伤与某种批量伤员得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可

防止植皮区受压、 7、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得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游离带血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得不稳定骨折。 10。作为非坚强内固定得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得皮肤病; 2、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二)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90度背伸位。 (三)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得具体操作顺序就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得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后穿骨折线远处得钢针并初步固定,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得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就是骨折治疗得关键环节,骨折复位就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得质量。骨折复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X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得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也可作3~5cm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2。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得钢针,应用提、扳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复位固定后,根据X线透视对小得移位或成角作适当得调整。对骨折复位得要求,原则上就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常不易恢复原来得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间有较好得接触,并保持良好得力线要求。 【穿针】 穿针就是骨外固定得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得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得牢稳性,而且关系到合并症发生率得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得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2~3cm、 3.严格无创技术:穿半针与粗直径全针时,钢针得进、出口用尖刀作0。5~1cm得皮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并缝合、 4.正确选择穿针位置与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穿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得距离不少于6cm。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与护理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与护理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343700)刘桂芬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很常见,胫骨中下段发生骨折后,因局部供血不足,易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胫骨前内侧面仅有皮肤覆盖,一旦损伤,皮肤常同时破溃,造成开放性骨折,如处理不当,可合并感染,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1 临床资料 本组137例中,新鲜闭合骨折78例,约占57%,开放性32例,约占23%,陈旧性骨折27例占20%。其中男性96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8岁。 表1 137例胫腓骨表2 137例胫腓骨骨折 骨折部位例数及百分比形状分类例数及百分比

2 治疗方法 2.1 新鲜闭合性骨折 2.1.1 稳定性骨折6例(如横断型、锯龄型)。无移位的单纯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有移位的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加纸压垫固定。 2.1.2 不稳定性骨折72例(如斜型、螺旋型、粉碎型或多段骨折)。先行跟骨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加纸垫固定,或在骨折上、下端各穿一根骨园针,利用夹板固定牵引(穿针夹板)夹板可制止骨折成角及侧方移位,牵引可防止肢体缩短。 2.2 开放性骨折 2.2.1 新鲜骨折19例。着重早期伤口清创处理,使开放性骨折复为闭合性骨折,并行骨折整复跟骨牵引,维持骨折对位,待伤口愈合后再用小夹板固定。 2.2.2 开放性感染性骨折13例,大多是经外院早期清创处理不当或软组织挫伤严重转入我院,对这类病人采用跟骨牵引维持骨折对位,根据病人及伤口情况,辩证治疗,骨服中药,外用中药换药,均获得满意效果。 2.3 陈旧性骨折

2.3.1 骨折畸形愈合3例,骨折在3个月以内经照片显示骨痂不坚固者,在麻醉下行闭合折骨术,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其中2例因骨痂坚固,畸型严重,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 2.3.2 延迟愈合与不愈合24例,其中5例因在外院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后,7例行石膏固定后骨折不愈合而转入我院,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内服中药(九节菜、仙灵接骨丸)等,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或电磁骨折治疗仪治疗后,骨折均愈合。 3 临床护理 3.1 小夹板固定后的护理 3.1.1 抬高伤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用软枕垫高。 3.1.2 密切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情况,特别是固定后1~4天内更应该注意肢端动脉的搏动,以及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足趾主动活动等。若发现有血液循环障碍,必须及时将结扎带放松,同时通知医师,防止发生肢体坏疸。 3.1.3 及时调整结扎带松紧,一般在复位固定后4~5天内,内创伤后炎症反应及小夹板固定部位的浅静脉受压,回流受阻,致伤肢逐渐肿胀,故每天应将结扎带适当放松,保持1cm左右的活动度,待肿胀开始消退时,则逐日捆紧些,防止骨折移位。 3.1.4 及时指导伤员进行功能锻炼,促使骨折迅速愈合。 3.1.5 经常检查纸压放置的位置、大小、硬度、形状是否正确,夹板有无因潮湿、冷热而变形。 3.1.6 注意患肢及皮肤的护理,夹板边缘可用手指伸入轻轻按摩,以免形成压疮。同时要注意做好卧床病人的全身皮肤的护理。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是根据治疗要求,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和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治疗目的。这一过程的技术关键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的结构力学条件,满足治疗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1);又视穿针平面的多少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 图1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随机性较大。下述内容有些是公认的适应症,有些是相对适应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折。 2.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的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的处理。 4.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的骨干的骨折;近关节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和分期处理的战伤和某种批量伤员的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 . 可防止植皮区受压。 7.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的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游离带血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折。 10.作为非坚强内固定的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的皮肤病; 2.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二)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90度背伸位。 (三)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的具体操作顺序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后穿骨折线远处的钢针并初步固定,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的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骨折复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X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也可作3~5cm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2.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的钢针,应用提、扳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复位固定后,根据X 线透视对小的移位或成角作适当的调整。对骨折复位的要求,原则上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常不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间有较好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力线要求。 【穿针】 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性,而且关系到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2~3cm。 3.严格无创技术: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钢针的进、出口用尖刀作0.5~1cm的皮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并缝合。 4.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穿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6cm。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 . 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大些。钢针与骨折线或关节面的距离不少于2cm。多平面穿针时钢针的交叉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是很常见的问题,产生骨折的原因较多,一般都是运动不当造成,自身有骨折后,不能随意的动骨折地方,这样对身体会有影响的,而且自身有骨折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骨骼错位,会诱发多种问题,那胫腓骨骨折是很多人不陌生的,对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一.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坐立,伸直膝关节,作如下练习:踝关节背伸牵拉向后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踝关节跖屈牵拉向前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 复10次.踝关节内翻牵拉向内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踝关节外翻牵拉向外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 复原,重复10次.坐在椅子或床沿,膝关节屈曲作如下运动:“写字练习”用脚砪趾当做铅笔写字. 二.等长力量训练踝关节外翻等长力量训练坐姿,患足外侧

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向外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钟,重复5-10次.踝关节内翻等长力量训练坐姿,患足内侧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向内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钟,重复5-10次. 三.抗阻力力量训练每个运动均需要使用橡皮筋如TheraBand,如果没有橡皮筋,使用毛巾自行手工加阻力也可以.踝关节背伸抗阻力力量训练伸直膝关节,运动踝关节使脚面向后抵抗橡皮筋的阻力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 在对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认识后,进行胫腓骨骨折康复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过程中,饮食上也要合理,这个时候对一些复杂食物,都是不可以选择的,否则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胫腓骨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好)

胫腓骨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 本科治疗胫腓骨骨折63例,其中闭合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跟骨骨牵引术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外固定支架治疗6例,均治愈,治愈率达100%。我科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骨折与西医比较有如下特点: 1、固定方法: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优点创伤轻微,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快,外观满意,但手法操作要求较高(手法娴熟,少数须X光操作),部分骨折对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骨折对位后相对欠稳定。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是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的血液供应,甚则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同时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减少局部抵抗力,如无菌操作不严,易于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还有切开复位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质量不佳时,可因氧化和电解作用,发生无菌性炎症,使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器材拔除,大多需要再一次手术。 2、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骨折以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内在变化,局部受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我们采用了一整套包括局部的包扎固定、手法按摩、被动活动、自动运动、红外线照射、外敷膏药、内服接骨丹等综合疗法,能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二分之一,整个疗程缩短三分之二。 3、 固定与运动的统一:骨折后长期连续固定,势必引起关节僵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动静结合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固定,避免了以

上并发症。 4、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同时并进: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避免了肌肉粘连 、感染造成骨髓炎,减少手术瘢痕等。 5、在用药上,要内服与外敷相结合。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全身用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药,除内服药物外,局部采用中药外敷熏洗;西医主张内服抗生素、维生素、镇痛剂等,很少用外敷药。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采用内服与外敷中西药,以减少伤员的疼痛、出血、感染,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应用使肢体大部分裸露,为外敷药物与观察伤口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可以对骨折局部或全身用中药或西药,以缩短骨愈合与功能恢复期。 总之,中医治疗骨折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作为治疗的综合措施,其中以手法为骨折治疗的首要。我院正骨手法娴熟,使80%以上的骨折达到满意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达到动静结合、中药内服外敷促进骨折愈合,使肢体功能恢复快,不留后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完美疗法。 治疗方法的选择: 骨伤科的治疗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除上述十六字之外 ,尤应注重恢复小腿的功能和长度。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各有所长,但医疗单位设备条件不同,患者的经济能力也有大小。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对位良好,固定牢靠,但对人体的破坏也大,费用也较高;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单纯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我科采用闭合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跟骨骨牵引术,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开放性骨折或者难于复位者及并发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 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3天。开始趾关节活动。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和神经麻的感觉。每天3-4次,每次50下。(2)术后第5天。开始踝关节活动。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的脚的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3)术后第7天。开始膝关节活动。这个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的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膝盖弯曲,从180度—90度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45度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45度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15度左右是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4-6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4)术后第10天。开始抬腿练习。练习大腿和小腿的力量恢复,特别是大腿的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5)术后第12天。开始组合练习——抬腿、屈膝(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下。特别的,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的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也是要忍住酸麻硬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屈膝(第二阶段)练习。这个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你施加的外力,因为90度是个坎,有些人难以突破(俺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我压的哇哇直

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同时趾踝和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屈膝(第三阶段)练习。这个其实是对前面练习的整理和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健腿下地练习力量。这个有早有晚,因人而异。但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的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的,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伤腿血液循环训练。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的感觉。把脚倒立或是平放,会很快恢复。 (10)术后第35天。单脚落地+架双拐。这个也是一个练习的巩固,对健腿力量练习的巩固,对伤腿血液循环的巩固,同时也开始练习操作拐杖。 (11)术后第45天。伤腿(脚板)尝试轻轻触地,但不承力。脚掌会有轻微胀的感觉。 (12)术后第49天。练习正坐。双腿平放,伤腿从不加力点地到自然放置。期间伤腿会肿,会变颜色,小腿会发硬,大腿会酸,这都很正常,有个过程。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一、骨折愈合期早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增强全身抵抗力,防止全身并发症发生。 1.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主动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伤肢近端和远端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运动轴位上的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 上肢应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与手掌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运动,老年患者更应防止肩关节粘连和僵硬发生。骨折固定部位进行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挤压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关节面骨折常遗留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如有可能应每日短时取下外固定装置,在保护下进行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维持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利用相应关节面的研磨塑形并减 少关节内的粘连。 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关节面骨折后康复方法也有了发展。术后立即做持续被动运动 (CPM)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治疗。 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可能时应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情况,防止褥疮、呼吸系统疾患等并发症。2.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为了有效抬高肢体,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 于心脏平面。 3.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温热疗法、超短波疗法或低频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瘫痕巧粘连。磁疗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温热疗法:传导热疗(如蜡疗、中药敷)、辐射热 疗(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 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板内固定时禁用。 二、骨折恢复期主要是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重新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a.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万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运动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幅度逐渐增大。每个动作重复多遍,每日数次。b.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刚去除外固定的患者可先采用主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助力。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者可使用被动运动,如手法被动运动和关节持续被动牵引等,但被动运动方向和范围应符合解剖及生理功能。动作应平稳、缓和、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为宜。辅以一些其他物理因子的治疗,如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红外线、蜡疗可作为手法治疗前的辅助治疗,可促迸血液循环柔软纤维瘫痕组织。音频电、超声波疗法可软化瘫痕、松解粘连。 关节松动术:对僵硬的关节,可配合热疗进行手法松动。 2.恢复肌力:逐步增加肌肉训练强度,以肌肉的适度疲劳为度。开始可采用水疗、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等,然后以主动运动为主,亦可进行助力运动,再进行抗阻练习。 关节活动应以等长收缩练习为主,以免加重关节损伤性反应。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是根据治疗要求, 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 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和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 治疗目 的。这一过程的技术关键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的结构力学条件, 满足治疗所需的 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 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 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 1);又视穿针平面的多少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 单竝成 图 1 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随机性较大。 下述内容有些是公认的适应症, 有些是相对适应 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 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 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 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 折。 2. 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 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 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 的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的处理。 4. 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的骨干的骨折; 网辿真 丰环式 近关节 3W 边式 三 用式 沧环式

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和分期处理的战伤和某种批量伤员的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

可防止植皮区受压。 7. 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的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 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 游离带血 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 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折。 10. 作为非坚强内固定的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的皮肤病; 2. 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 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 麻 醉或局部麻 醉。 (二) 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 90 度背伸位。 (三) 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的具体操作顺序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 ,后穿骨折线远处的钢针并初步固定, 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的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 定。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 骨折复位可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 X 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 ? 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 骨折手法 复位失败时,也可作 3? 5cm 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2 ?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的钢针,应 用提、扳 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 复位固定后,根据 X 线透视对小的移位或成角作适当的调整。对骨折复位的要求,原则 上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 折,常不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 间有较好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力线要求。 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6cm= 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 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 【穿针】 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性, 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 ? 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 .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 2? 3cm 。 3. 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钢针的进、出口用尖刀作 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 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 4 ?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 而且关系到 严格无创技术: 0.5? 1cm 的 皮 并缝合。 单平面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3天。开始趾关节活动、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与神经麻得感觉、每天3-4次,每次50下、?(2)术后第5天。开始踝关节活动。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得脚得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 ? (3)术后第7天、开始膝关节活动、这个就是一个比较艰巨得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得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膝盖弯曲,从180度—90度就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45度就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45度就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15度左右就是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4—6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4)术后第10天、开始抬腿练习。练习大腿与小腿得力量恢复,特别就是大腿得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5)术后第12天。开始组合练习——抬腿、屈膝(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下。特别得,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得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也就是要忍住酸麻硬得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得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屈膝(第二阶段)练习。这个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您施加得外力,因为90度就是个坎,有

些人难以突破(俺就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 我压得哇哇直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同时趾踝与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屈膝(第三阶段)练习、这个其实就是对前面练习得整理与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健腿下地练习力量、这个有早有晚,因人而异。但就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得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得,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伤腿血液循环训练。就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得感觉。把脚倒立或就是平放,会很快恢复、 (10)术后第35天。单脚落地+架双拐、这个也就是一个练习得巩固,对健腿力量练习得巩固,对伤腿血液循环 得巩固,同时也开始练习操作拐杖。 (11)术后第45天。伤腿(脚板)尝试轻轻触地,但不承力。脚掌会有轻微胀得感觉。 (12)术后第49天。练习正坐。双腿平放,伤腿从不加力点地到自然放置。期间伤腿会肿,会变颜色,小腿会发硬,大腿会酸,这都很正常,有个过程。 (13)术后第53天。练习双脚落地+架双拐,但伤腿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

1 概述 1.1 骨折的定义 骨折(Fracture)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 连续性发生中断。 1.2 骨折的分类 1.2.1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 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1.2.2 根据导致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1.2.3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 稳定性骨折。 1.2.4 根据骨折的程度,可分为不完全骨折(裂纹 骨折、青枝骨折)和完全骨折(横骨折、斜骨折、 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 骨折、骨骺分离)。 1.3 骨折的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是通过血肿诱导,纤维血管性肉 芽组织机化,软、硬骨痂形成乃至重建,以恢复骨 的连续性及结构。 一般将骨折的愈合分为四期,即肉芽修复期、 原始骨痂期、成熟骨板期和塑型期。其愈合过程, 各期之间是相互交织演变的。 1.4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训练是骨折治疗的三 大原则,也是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骨折的整复(复位)在临床上分为解剖复位和 功能复位,其复位方法分为手法复位(闭合复位) 和切开复位两种。 骨折的固定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常用的外固 定方法主要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 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Fractures in Extremities 引和外固定器等。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 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和加 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处予以固定之。 功能训练是骨折后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应鼓 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 或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 1.5 康复目的 康复目的是采取积极措施,以消除创伤及长期 固定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2 康复评定 2.1 骨折的诊断 2.1.1 症状:骨折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 部肿胀、瘀斑、畸形(成角、旋转、重迭等),肢 体活动障碍。 2.1.2 体征:局部压痛和叩击痛,异常活动及骨擦 音。若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时,往往出现运动功能障 碍或感觉功能障碍。 2.1.3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确定骨折部位、程 度及骨折类型的常规检查。 2.2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方可拆除外固定,进 行功能训练,逐渐恢复患肢功能。判断骨折临床愈 合的标准是:(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 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己模糊不清;(4)拆除外固 定后,在上肢若能向前平举l kg重物持续达1分 钟;在下肢若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 并多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临床愈杜宝琮,男,教授、主任 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 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物 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名誉 主任委员、国际物理与 康复医学会国家学会会 员、中国超声医学与工 程学会理事。 杜宝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DU Bao-cong

骨折康复治疗

骨折康复治疗一般分两期进行: 1、第—期,即愈合期。此期以运动疗法为主。方法和步骤如下: 伤肢远、近端天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力向主动运动; 在固定启骨折端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节奏的肌肉等庆练习; 当骨折累从关节面时、于固定2-3周后,即可取取下外固定物,做受累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固定;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起床活动。此外处可进行理疗,常用光疗、电疗、透热疗法、超声波等治疗。 2、第二期,即恢复期,自外固定物去除开始。康复的主要目的为争取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最充分和最迅速地恢复,并要求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常用方法:(1)运动疗法:关节活动,主、被动活动相结合,配合牵引等打法,使关节功能下n恢复。助肌力练习,通过按摩,被动及主动活动使肌力逐渐恢复。同时肌力练习应与关节活动结合起来。作业疗法:当关节活动及肌力有所恢复时。应尽早进行实用技能练习16R穿衣、吃饭、上下楼梯等。 (2)物理疗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局部IhL循环、松解粘连、软化原痕。常用方法有:蜡 疗、小药熏进等温热什法,光疗法;医疗法;超声波等。(责任编辑:叉叉)?骨折的定义:是指骨或软骨的完整性破坏和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骨骺发生分离也属骨折 ?骨折处理的最终目标:良好的愈合并保持或恢复身体正常的机能状态 ?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临床表现: ?骨折处疼痛、肿胀、出血、功能障碍; ?全身可有发热或休克 ?体征:骨折部位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X线检查:明确骨折部位、骨折的类型、是否涉及附近关节、以及是否伴有关节脱位的情况,有助于指导骨折的复位、判断骨折处的固定情况和骨折端的愈合情况? ?骨折的愈合过程: ?第一阶段(外伤性炎症恢复期):约需2~3周或更长的时间。临床特点是骨折部位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部不稳定。 ?第二阶段(骨痂形成期):约需3~4周。临床特点: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段渐稳定。

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与内固定方法选择分析

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与内固定方法选择分析 目的剖析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及内固定方法。方法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分组76例胫腓骨骨折病例:分成研究与对照两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78.9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3.6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合理用于胫腓骨骨折中,有助于骨折创口的快速愈合,十分安全可靠。 标签: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闭合复位;胫腓骨骨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胫腓骨骨折病例,共计76例。采用电脑随机盲法,等分76例患者:将之分成研究与对照两组。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38.1±6.4)岁;病程为1~12 h,平均(4.7± 2.1)h;暴力击打致伤者7例;高处坠落致伤者9例;车祸伤者22例;右侧胫腓骨骨折者16例;左侧胫腓骨骨折者2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38.3±6.5)岁;病程为1~11 h,平均(4.6±2.2)h;暴力击打致伤者9例;高处坠落致伤者10例;车祸伤者19例;右侧胫腓骨骨折者15例;左侧胫腓骨骨折者23例。两组受伤原因与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1] ①陈旧性骨折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③有原发性心血管疾病者;④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⑤病历资料不全者;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方法对照组选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选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体如下。 1.3.1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2] 将骨折部位作为中心,取髌骨韧带以上、小腿前外侧的交界处,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让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出来。先对坏死组织进行清理,然后再行复位操作。将胫骨结节作为进针点,并依次实施钻孔与扩髓腔操作。打入交锁髓内钉,直至进入远端髓腔。于远端位置拧入锁钉(2枚)并加压,然后再于近端拧入锁钉(2枚),待加压后缝合切口。 1.3.2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3] 于髌骨韧带的上行位置做切口,并将胫骨结节作为进针点,先钻孔,后扩髓腔,最后打入交锁髓内钉,深入远端髓腔。X线引导下,准确复位,并依次于远端与近端处各拧入锁钉2枚,然后再行加压操作。逐层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扎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腓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三、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上1/3骨折要超膝关节,下1/3骨折要超踝关节,并根据骨折的类型而放置相应的压垫。须注意预防小腿内侧夹板下皮肤溃疡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 (三)骨牵引疗法 1、适应症 适用于斜形、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以及各种类型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术前治疗。 2、操作方法 在局麻下行跟骨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4~6Kg,48小时内摄X线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重叠移位纠正后应减至2~3Kg维持重量牵引,以免过牵。肿胀消退后用夹板固定,残余移位可用手法或改变牵引力线矫正。 (四)手术治疗 1、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适用于大多数胫腓骨骨折,经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夹板和石膏等外固定困难者。 2、外固定架治疗:适合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或缺损者,可减少创伤局部软组织损伤,不剥离骨膜,不破坏血运,软组织愈合快,减少钢板外露、骨外露等情况发生。 3、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适用于小儿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在透视下从胫骨结节内外侧插入弹性钉进行固定。 (五)辨证治疗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