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

2、复习词语:

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

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3、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

(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

相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

(1)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能回答出“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后,出示:第十自然段。

(2)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课件逐一出示)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3)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课件中出示资料)

(4)陶先生就介绍了蜻蜓的尾巴、眼睛的特点和作用吗?你从哪知道的呢?

你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学生交流: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5)蜻蜓的尾巴、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朗读第十自然段。

4、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得听听着,学到这儿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快速默读2-11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5、学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板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

▲第六自然段:出示句子,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相机板书:循循善诱)

▲第七自然段:从“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自然段:从“小心地翻过去” 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一段:“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指导读好句子。

6、过渡:陶先生真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那课文中的这些小伙伴怎么做的呢?

(1)引读最后两句话。

(2)出示蜻蜓飞的动画。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7、小结: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开导下,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他们知道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你有哪些收获呢?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4、补充有关蜻蜓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小池

范成大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泉眼无声惜细流,

麦花雪白菜花稀。树阴照水爱晴柔。

日长篱落无人过,小荷才露尖尖角,

唯有蜻蜓蛱蝶飞。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作业。

1、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2、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板书:放飞蜻蜓

孩子陶行知

捉循循善诱

谈蜻蜓

放↓和蔼可亲

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放飞蜻蜓》,齐读课题。这是关于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很大。[板书:陶行知]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答案不唯一】,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板书:孩子、捉、放]

二、抓住陶行知问的两个问题,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

过渡: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出示读书小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关于蜻蜓的哪几个问题?用“__”画出来。[板书:问]

1.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问题):“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2.师: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蜻蜓吃什么

生: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师:(出示孑孓图)瞧,这就是孑孓,它是蚊子的幼虫。

师:课文还有一处告诉我们蜻蜓还可能吃什么?

生:吃自己的尾巴。

师:在哪里?

生:在第10小节。

师:(出示文字:“据说,在它饿极时……”)谁来读一读?

生:……

师:这是陶先生说的话,他有没有肯定蜻蜓吃尾巴?(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据说”这个词)。(点击突出“据说”)可见陶先生在给孩子们讲关于蜻蜓的知识的时候注意严谨、科学。那蜻蜓到底吃不吃尾巴呢?

(出示补充资料1:你看那只蜻蜓姿式好奇怪呀,它的尾部回弯过来,好像在吃自己的尾巴。原来,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谁来为大家作介绍?

——评:哦,原来蜻蜓不会吃自己的尾巴,它只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一些害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是——

生:益虫。

师:所以陶先生说,(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先生这是在反问孩子们呢!他其实在说—— (蜻蜓真的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板书;好朋友]

▲问题二: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过渡: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它吃——(……)。

(1)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生: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用尾巴掌握飞行方向。

师:(出示补充资料2: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谁来介绍“蜻蜓点水”的现象?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2)师:(出示第10小节)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什么外形特点和作用?

生自由读。

师: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什么特点?(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什么作用?(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评:正是这特殊的尾巴让蜻蜓获得了“飞行家”的美称!

(3)师:陶先生除了为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尾巴,还介绍了蜻蜓的眼睛。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眼睛的特点是——(……),作用是——(……)

师:(出示蜻蜓眼睛图【2组】)(引读)蜻蜓的眼睛——很大,……

——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4)师:蜻蜓的尾巴、眼睛这么特别,(出示第10小节)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们的特点呢?先自己练练。

生练读。

师: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出示做了标记的第10小节)的确,突出这些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蜻蜓的尾巴和眼睛与众不同。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5)复述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受益匪浅,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蜻蜓,瞧,多美丽的蜻蜓呀,[出示图片]我想问它几个问题,谁愿意做可爱的小蜻蜓,配合我的采访?

师:你好,可爱的小蜻蜓!

生:……

师:小蜻蜓,你飞来飞去忙什么呢?

生:我在捉害虫。

师:你捉哪些害虫?

生:……

师:你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哎,小蜻蜓,你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呀,你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生:……

师:小蜻蜓,你身上还有什么秘密?能告诉我们吗?

生:……

师:再见,小蜻蜓。我们会保护你的!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1.教师提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师:(出示陶行知画像)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知识渊博,品德也很高尚。

快速浏览课文的2—11小节,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陶先生还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从“扶”到“放”)

“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慈爱地抚摸”【联系生活】你被谁慈爱地抚摸过?现在孩子们被陶先生慈爱地抚摸,从这里你看出陶先生怎样?(指名4、5人说)师小结。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拉着”,像好朋友那样,看出什么?“坐在哪里”?(田埂上)陶先生没有考虑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想到的只是要和孩子们好好谈谈蜻蜓,你觉得他怎样?(指名4、5人说)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指名4、5人说)师小结:陶先生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爱护蜻蜓)谁来读一读?(3、4人)

“用商量的口吻” ——陶先生用怎样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商量的口吻)【联系生活】在家里,爸爸或妈妈有没有和你商量过事情?当时你感觉怎样?现在陶先

生在和孩子们商量事情,你觉得陶先生怎样?(指名4、5人说)师小结:陶先生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把蜻蜓还给翠贞” ——为什么把蜻蜓还给翠贞?你读出了什么?(指名4、5人说)

四、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过渡:陶先生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

1.师:(出示第11小节)所以,当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引读),孩子们纷纷说——(引读)。于是,翠贞张开小手——(引读)蜻蜓展开翅膀——(引读)

2.点题: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

3.(出示蜻蜓飞的动画)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蜻蜓在感谢陶行知先生,因为在他耐心细致的引导下,[板书:导 ]孩子们认识了蜻蜓,喜爱上了蜻蜓,最终放飞了蜻蜓。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2.(出示名言),齐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正是陶先生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六、拓展延伸。

1.(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

2.拓展延伸(出示)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本领?

交流。

3.作业: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有益动物进行观察研究和资料搜集,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这种动物的小短文。相信写好了一定是一篇很棒的科学小论文!

板书:放飞蜻蜓

孩子陶行知

捉好朋友问

放导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一齐读。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苍蝇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据说结构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

(精品)新人教版《1春夏秋冬》公开课教案_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图文结合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句,节凑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通过精美插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美丽的四季,了解大自然的景物特征: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一景一物结合层层学习,表现出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 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 10 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 个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 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要准备好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剪纸,彩色粉笔,生

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共有4组词语,8 个三字句,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本课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愉快导入 1 .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景色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2.出示精美四季彩图。猜猜出示的彩图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认真观察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最新整理)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函数是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联系方程和不等式相关知识及数与形的纽带.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它刻画了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继续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法、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值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固定不变的简单函数模型.研究一次函数可以获得初中函数研究的一般步骤(下定义——画图象——观察图象——概括性质)和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和对应思想),发展数学观察、表征、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函数概念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核心数学认知活动是数学抽象概括活动. 变量y要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满足两个条件:(1)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2)变量y的值是由变量x的取值唯一确定的.“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的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目标解析 目标(1)的要求:能在具体实例(包括解析式、表格、图象呈现)中辨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目标(2)的要求:能观察运动变化的具体实例,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发现其单值对应的特征,通过归纳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特征概括函数的概念.目标(3)的要求:在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联系,感受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 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 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 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 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 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 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最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精品全套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 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旦大学; 骆玉明;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 钢琴; 首都师范大学; 黄瑂莹;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穆德远;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同济大学; 林家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 彭吉象;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中央音乐学院; 袁静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上海交通大学; 胡企平;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 方光华;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东南大学; 王步高;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812993.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清华大学; 彭林;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 飞?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厅[2003]3号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一、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的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包括进入密码)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2003年将根据情况适当延期)。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二、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源、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委托专家到校现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三、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01

个人简介 姓名:韦日芳性别:女年龄:27 学历:大专 工作经历: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导主任; 2011年9月至今在八圩乡关西小学任教。 教育经历: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河池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2009年1月至今: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使用版本:语文S版年级:三年级 参赛课题:第六单元21课《放飞蜻蜓》 单位:八圩乡关西小学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一群小朋友带上捕捞工具去捕捉昆虫,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可是追了半天一点收获也没有,还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突然看到一只蜻蜓立在树枝上,或许是累了,当小伙伴们靠近它时,它一点也没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网兜套下去,蜻蜓被困住了,此刻大家正在为这个战利品而欣喜若狂呢。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你觉得这群小朋友会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Teaching plan of "flying dragonflies"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th e third grade of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 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21.2.1 配方法-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配方法(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开平方法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内容解析 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元”上的推广,通过消元,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次”上的推广,把它转化为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开平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将形如x2=p或(x+n)2=p(p≥0)的方程通过开平方,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它是配方法的基础.用配方法解方程是通过把原方程配成(x+n)2=p的形式,再利用开平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它体现了创造条件实现化归的思想.配方是将一个代数式转化为含有完全平方式子的变形方法.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之一.本节课内容是结合具体方程,对比可用开平方法解的方程,通过将方程ax2+bx+c=0(a≠0)配方化为能运用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配方法不仅为下节课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做好了知识上准备,而且这种利用配方对代数式进行变形的方法在初中代数以及高中的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配方法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基本过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如何对比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归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2.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方程的形式符合x2=p或(x+n)2=p(p≥0)时,能通过开平方,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知道配方的基本过程: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将 1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1放飞蜻蜓_语文s版

1.引导学生学会“陶、贞、埂”等6个会认字,“蜻、蜓、塘”等12个会写字。掌握“慈爱、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等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教师出示蜻蜓课件,学生观察蜻蜓。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和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

上记号,用横线标出。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整商 后鼻音:蜻蜓塘衡整商 前鼻音:蚊 其他字:陶构 4出示文中的词语,并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比赛。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的是陶行知看到村里的一群孩子在池塘边捉蜻蜓,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蜻蜓,但又想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于是他就告诉孩子们有关蜻蜓的常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益虫,最后,孩子们把捉到的蜻蜓放飞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2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意思。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给课文分结构段: 第一段(1~6):写陶行知告诉捉蜻蜓的孩子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方案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用五年时间,把高级英语建设成为一门充分践行“学生本位”、“素质本位”思想,人文色彩浓郁,时代内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环境信息化特色突出,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自我革新能力强的高年级“核心”课程。 二、建设步骤:本课程建设将在多项“分目标”同时并举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有优先、有重点、逐年推进的建设方略。具体规划如下: 1.人文及时代内涵建设 (1)本课程组刚刚编写、出版的《新编高级英语教程》取材广泛,选材新颖,时代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这为本课程实现未来5年的“人文及时代内涵”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适时引入、编写一批教辅、学辅材料,进一步扩充本课程人文内涵,保持其时代性。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人文内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的授课形式。 (4)将对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设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2.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 (1)“高英”课堂教学网建设:A. 完善并适时更新现有的电子资料库——CAI课件,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语言知识点、文本赏析、注释、相关话题导引、习题、试题等教辅、学辅材料;B. 逐步实现课程全部模块授课录像并上网;C. 在现有朗文、韦氏、金山词霸等在线词典的基础上,再投放几部高质量的网络词典;D. 建设网上学习资料下载平台。

(2)校园网、局域网建设与利用:A. 进一步拓展校园网的“资源”功能;B. 开展网上资源利用研讨活动;C. 进一步发掘Internet网上学习资源,提供具体链接地址。 (3)在线语料库建设:A. 探索能充分利用现有BNC、BROWN,LOB,LDC等在线语料库的教学新形式;B.适时购进1-2个切合“高英”(及其它课程)教学、科研需要的国、内外语料库(尤其是英、汉平行语料库);C.力争自主建设1-2个切合本课程及其它多门课程教学、科研需要的校本语料库。 3.教学过程建设 (1)课堂教学建设:A. 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展对学生期望的理想教学形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索能充分实践启发、体验式、发现式、研究式、合作式等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效授课形式,拓展其内涵。B. 教学资源:探索能有效利用现有多功能教学资源形式的途径和方法;开辟新的资源形式;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再创性、多样性、结构合理性研究。C. 教学手段:探索能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各种传统及信息化教学手段。D. 加强信息化学习方式(如适应性学习、WebQuest 学习,探险性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E.加强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研究。 (2)在线辅助教学建设:A. 创建网上学习社区,构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B. 创设BBS电子布告板系统,增加师生互动。C. 建立师生个人电子档案,探索在线教学规律。D.加强网上教学实践技术培训。 (3)实践课建设:A. 融高年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实践课教学于一体;B.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C.通过实践课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体验和能力训练;D.探索一切行之有效的实践课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4.革新能力建设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 个生字,认识4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 、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 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 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 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 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 、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 、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 、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 、板书:讲 5 、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 、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 、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 、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 自然段),了解有关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准本课10生字,书写端正,会组词运用,达到会默写。能认识“贞”与“埂”。 2、通过读文,能对蜻蜓有所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喜爱蜻蜓。 3、引导学生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进而创造性的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重点: 处理课后第4题。 教学难点: 由蜻蜓而联想到仿生学的运用。(处理方法:上网收集资料,教师简介仿生学的知识) 课前准备: 借助拼音,能读准生字字音。读一遍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连词读,集体读,个不读。 2、读出所画的生字词,试着找出一个相近的字组词。帮助学生识记。 掏东西、磁铁、步枪、绳子、花纹、喔喔叫、锯子、水

沟、夏天 3、写一遍生字,要求正确端正。教师也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二、引读课文,理解文本。 1、初读课文。(自己出生读一遍,找学生读一遍,指导读正确) 2、再读,理清文章的主要事件: 读文考虑:(1)文章里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您认识她不?她做了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您明白了什么?读给大伙儿听听,也能够讲。 板书: 蜻蜓:食物、尾巴、眼睛 您还喜爱文章介绍的哪些内容?(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讲讲缘故) 三、深化学习,拓展训练。 1、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 教师介绍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仿生学简介 :乍听仿生学这一名词,相信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它的科学含义。然而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以及她的故事。在一次上山砍树时,鲁班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了手,她好奇地摘下草叶观察,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因此突发奇想,把铁片磨上细齿

用来割断木头,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锯。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到的启发。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与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与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仿生学在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前景是无限的。 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差不多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早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与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依照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确实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与导弹等。特不是能够区不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导语: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下面是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学生发言) “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学生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放飞蜻蜓》课堂实录】《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课堂实录】《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抚摸复杂入神结构调整七嘴八舌 蜻蜓露水苍蝇蚊子孑孓田埂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