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论文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论文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论文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02-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

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成功救治的4例该病患者资料。结果:进行及时妥当的急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加强监护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该病是比较严重危险的疾病,如能及时地救治

与护理,可挽回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酒精中毒;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rst aid and care

li lingling wu cuifeng

【 abstract】objective: 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rst aid and nurs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treatment of the four successful cases of the disease patient data. results: th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first aid and car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tensive care and discharge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disease is more serious risk of diseases, such as treatment and care in a timely manner, concerned to restore

the live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words】alcoholism; myocardial infarction; aid; care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42例,好转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占96%,病死率占4%。结论: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精心护理在心肌梗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病人进行全身心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12-02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hen liyaan people’s hospital 625000 【abstract】objective:purposeto discuss the cure to patients with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losely.the timely,accurate and effective care may prevent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results:among the 50 samples,42 were healed,6 were bettered,2 died.the total validity is 96 percent;the death is 4 percent.conclusion: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internal medicin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high mortality in the acute phase of

急性心梗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 【定义】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病因】 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为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1h以上即可致心肌坏死,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那个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心肌梗死即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临床表现】 (一)先兆/前驱症状 约1/3病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状。2/3病人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胸部不适、活动时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恶化最为严重。 (二)主要表现 1.疼痛:最常见,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性质可与过去曾发作的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前者严重,难以忍受,大汗,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不典型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易误认为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牙龈、颈部,常被误诊为相应的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T38°C左右,持续约1周,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为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3.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以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以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4.心律失常: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机梗死具有意外性、积累性,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1],往往由于长时间同时又比较严重的心机缺血而造成心肌某些部位急速坏死。一般的表现是伴随胸闷胸痛、体内循环功能不畅,心电图反映出的心肌损坏、缺血等明显症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生命最多的一种疾病[2]。那么,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我们该如何急救和护理呢? 1 急救 通过早期诊断、急诊血运重建、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循环支持等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3]。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对于此类患者,因病情特殊、危害性大,因此保证及时救治和病情跟踪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该给患者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不能将病人安排在吵闹、拥挤的地方,容易引起患者心情烦躁,心率波动较大。最好保证他们可以卧床疗养,在护理治疗期间杜绝探视,对于行动不便者应有专业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饮食起居,对于情况特别严重者,护理人员应承担一切患者起身、大小便等活动。同时,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4]。 2.1.2 保护大便通畅 大便用力可引起病情突变而出现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心脏破裂,除劝告患者不宜屏气用力外,还应该多食用杂粮、水果以及易消化等食品,促进肠胃排泄,一定切忌辛辣食物,保证治疗期间排便通顺,每天饮用适量蜂蜜具有良好的效果。 2.1.3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每日睡眠 6~8h,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保持室内安静,护士动作要轻柔,语言温和,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晚餐不宜过饱,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静、安神药。 2.2 心理护理 2.2.1 患者一般情况下,对于疾病并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躁不安、自暴自弃等行为,甚至具有恐惧、轻生等心理。

一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6月27日 地点:急诊科医护办公室 内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及护理 主持人:陈英华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酗酒、酒精中毒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并且有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女性不断增多的趋势。饮酒是人们表达友谊宣泄情感的常用方式,它既可给人们带来欢快,又可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医学问题。急性酒精中毒是我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今天我们针对这一疾病进行查房学习,首先汇报病例。 患者曹班荣,男, 32岁,于2016年6月18日0时30分入院。患者饮酒后不醒人事倒在路边,由路人打电话报120急送入院。查体:BP120/80mmHg P85次/分 R16次/分 T37℃,神志不清,昏睡,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入院后按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酒精中毒 一.急性酒精中毒病因 醉酒的发展决定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微醉,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但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

度升至0.1%以上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不听劝阻、感觉迟钝、步态蹒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到0.2%以上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出言不逊、借题发挥、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3%以上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呕吐狼藉、烂醉如泥;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4%以上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5%以上时,可直接致死。当然并不是每个醉酒者发展过程都会如此界限分明的一步一步进行,症状的强度如何,还取决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 二.急性酒精中毒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如急性中毒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呼气酒味、戒断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慢性中毒的营养不良和脑病等,以及血清或呼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等可以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检测,心血管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胃肠疾病其他特殊检查,CT检查):(1)血清乙醇浓度: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 (2)动脉血气分析:急性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3)血清电解质浓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 (4)血清葡萄糖浓度: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 *贵州航天医院(563003) 2012年8月20日收稿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作用,分析总结心肌梗死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6年至2011年共抢救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病人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32例,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9.9%,死亡率为11.1%。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预防心肌梗死的可靠保证。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74-02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赵昱* 庹碧英* 对我科2006年~2011年共抢救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心源性休克15例,广泛前壁心梗6例,前壁加下壁心 梗2例, 下壁心梗3例;非心源性低血压的诱因10例,使用血管扩张剂6例, 体液摄入不足,血容量不足2例;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存活34例,死亡2例。2病情观察与护理2.1心理护理: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患者有明显濒死感及内心充满恐惧、多疑、烦躁不安,故首先应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并向其交代注意事项和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特别交代医生正在积极予以抢救处理,使其具备一些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心理护理应贯穿心肌梗死治疗的始终。2.2心肌梗死后先兆征象的观察与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有梗死先兆。常见表现有: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根据其发生规律,应严格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病人的巡视,特别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及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同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2.3心肌梗死发生时的治疗与护理2.3.1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解除焦虑。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可间断或持续通 过鼻管面罩吸氧。对ECG ,BP ,R 监测至少5~7天,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3.2心肌梗死的抢救关键是尽快解除疼痛,一般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或吗啡5~10mg ,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 肌注。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 肌肉注射或口服。或硝酸甘油0.3mg 或消心痛5.10mg 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 2.3.3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无并发症24小时内鼓励患者在 床上行肢体活动;无低血压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 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2.3.4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使闭塞冠脉再通。主要有介入治疗和溶栓疗法。消除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心律失常,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3.5控制休克:因为属心源性休克,或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分别处理。①补充血容量:用右旋糖酐40或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中心静脉压大于18厘米水柱则应停止输液。②应用升压药: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而肺小动脉楔压和心排血量正常时,提示周围血管张力不足,可用多巴胺或去 甲肾上腺素,亦可用多巴酚丁胺。 ③应用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动脉楔压增高,心排血量低或周围血管显著收 缩致四肢厥冷并有发绀时可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 ④治疗休克的其他措施还包括纠正酸中毒,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治疗心力衰竭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右室梗 节腔,缝合取腱处与切口,根据需要放置引流,缝合后加压包扎。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协助术者包扎伤口,安置病人,填好转运病人交接单,护送病人回病房。术后1~2天做好患者的回访工作,询问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及建议,做好访视记录。3讨论 3.1.膝关节镜下ACL 重建手术无菌要求非常严格,对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甚为重要,如果消毒不当,将会对器械造成损坏,灭菌不彻 底将会导致关节感染[6] 。所用无菌物品必须符合规范,参加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因用大量无菌冲洗液,洗手护士应保持台上无菌敷料的清洁、干燥,在患侧肢体下方常规加铺一只显微镜套,便于接取手术操作过程中漏出的液体。3.2护理人员应对手术配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手术步骤,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和方式针对性地准备相关物品与器械,器械的摆放要井然有序便于拿取,因该手术是在止血带下进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尽可能保证在1~1.5h 内完成手术, 所以术中不要因器械的原因而延长手术时间。同时, 术中保证无菌等渗冲洗盐水充分供应,连续的盐水冲洗会使手术视野清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无菌等渗盐水挂在输液杆距关节面92~122cm 的高度,产生66~88mmHg 的压力,以确保手术视野清晰[7]。3.3正确使用电动止血仪,术前检查是否漏气,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在患者大腿上1/3处先垫棉纸,再包扎平整,止血带的松紧要 适宜,调整好压力和时间。 使用时要做到快打气和慢放气,同时注意患者的血压,用止血带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向患者解释清楚。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为1~1.5h ,若手术 时间较长,止血带放气后需间隔10min 方可重新充气。巡回护士 需要注意肌肉发达患者及肥胖患者,压力相对增大易引起肢体不适感,电动气压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加垫石膏棉或治疗巾,有保护压迫处皮肤的作用[8]。3.4仪器的保养: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专册登记。注意导光纤维,盘绕直径不能小于10cm ,更不能成锐角折叠,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延长仪器的寿命。参考文献[1]陈伟群,陈育航,钟晓红.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 护理学杂志, 2010,3(7):124[2]罗苑,杨少芳,钟文,等.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的手术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10-1019. [3]杨旭耀,刘占芬,白洁.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4):396-397. [4]冯华,洪雷.关节镜下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学杂志,2008,28(11):891-892. [5]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7-208 [6]袁梅梅.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早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J].护理研究,2007,21(9C):24852486[7]熊琼,徐娟,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护理 配合[J].实用临床医学, 2010,1(4):91.[8]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等.气囊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压力值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65-968. 174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_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

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_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护理 酒精中毒是由于饮入过量的酒引起,乙醇是各种酒类饮料的主要成分,高浓度乙醇及代产物乙醛超过肝脏的氧化代功能而蓄积并经过血脑屏障刺激下丘脑,使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的状态,导致患者呼吸麻痹,呼吸变浅变慢引起缺氧,发生代性酸中毒、肺水肿、脑水肿等。乙醇可使脑血管的调节反应发生紊乱,脑血流缓慢,加重脑缺血、缺氧。严重者进入昏迷,甚至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在急诊科室,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也较为频繁,下面我们来学习和讨论一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护理。 【临床表现】 酒精中毒的临床症状与是否空腹饮用、饮料含醇浓度、饮入速度、个人的耐受性、摄入总量有关,因而临床表现极其多变。急性酒精中毒者发病前往往有明确的饮酒过程,呼气和呕吐物有酒精的气味。 按中毒的表现大致可分为3期: 1、兴奋期(轻度):眼睛发红(即结膜充血)、脸色潮红或苍白、轻微眩晕、逞强好胜、夸夸其谈、举止轻浮,有的表现粗鲁无礼、感情用事、打人毁物、喜怒无常。绝大多数人在此期都自认没有醉,继续举杯,不知节制;有的则安然入睡。 2、共济失调期(中度):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语无伦次、发音含糊。

3、昏睡昏迷期(重度):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跳加快、呼吸缓慢而有鼾声、瞳孔散大。严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有的酒精中毒病人也可能出现高热、休克、颅压增高、低血糖等症状。 【并发症】 急性酒精中毒诱发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出血性胃炎。 【护理问题】 1.烦躁 2.呼吸麻痹 3.昏迷 4.恶心呕吐 5.低体温 【护理措施】 院前急救:可利用冲洗或催吐使未吸收的酒精尽快排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再次返流入胃,一定要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迅速就医诊治。 一.催吐及洗胃: 对入院前发生呕吐者均不予洗胃,人院前没有呕吐且神志清醒者,采用刺激会厌法催吐;昏迷在2小时之,予以洗胃;超过2小时不予洗胃。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及吸出液的颜色,调整负压不宜过大,防止损伤胃粘膜致胃出血。重度中毒致昏迷者可行血液透析,促进乙醇排出。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使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和呕吐次数,在保持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921054.htm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作者:刘晓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和进行性改变[1]。同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结合临床实践,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1 急救护理 1.1 卧床休息发现心肌梗死症状,确诊为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卧床休息,禁止翻身,立即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及时用药和保护血管。治疗护理尽量一次集中迅速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 1.2 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有迅捷的神经系统,心脏本身靠冠状血管供应血液和氧气。心脏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就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吸氧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2]。通过氧疗可增加心肌血氧供给,改善心肌缺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氧需要,控制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大。根据病情一般患者2~4 L/min,甚至达6~8 L/min,8 h~12 h更换鼻导管一次,吸氧时间不超过72 h,有并发症者可延长吸氧时间。吸氧期间注意鼻导管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畅。 1.3 疼痛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的心前区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坏死区的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并发症。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必要时1~2 h后再肌内注射一次。用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以及缓解情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 min即起作用,约30 min作用消失。此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减低阻力,增加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流量。还可扩张周围血管,以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心肌需氧,从而缓解疼痛。 1.4 静脉溶栓护理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因此要紧急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型备用,按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要密切观察血管再通的指征,其指征为: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 h内回降50%,胸疼2 h基本消失,2 h内出现灌注,心律失常,各种快慢缓解的心率失常均可出现,应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处理。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脑膜刺激征,有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有无呕血、便血、黑便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通知医生。

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特异性的心肌缺血损害心电图改变。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因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1.护理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病人极度不适,护士应重点收集有关病人疼痛的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剧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衰、休克等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剧烈,使病人难以忍受,往往产生濒死感,使病人处于恐惧之中。此外,看到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工作以及身处陌生的、充满仪器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产生不安、担心、焦虑等情绪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护理。至于病人既往是否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往用药情况,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待病人疼痛稍有缓解后再进一步询问。 2.身体评估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呼吸、心尖部第一心音变化情况、肺部湿啰音应重点评估,这些资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出现了心力衰竭或休克。 3.有关检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是最重要的两项检查,其结果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及对

溶栓治疗效果做出评价。 (二)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恐惧:与剧烈胸痛导致的濒死感有关。 3.焦虑: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有关;与担心梗死再次发生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绝对卧床及进食减少有关;与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坏死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三)护理计划及评价(举例) 疼痛:心前区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1.目标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发病后1~3天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如洗漱、进食、排便、翻身等由护士协助完成。向病人、家属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疼痛护理: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可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并发症发生,需要尽快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并随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 (3)吸氧:给予2~4L/分持续吸氧。 (4)保持情绪稳定:病人心前区疼痛剧烈时,保证有一名护士陪伴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 h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循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日趋年轻化,AMI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室颤动是AMI的致命并发症之一,但只要能及时发现积极救治,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变化,提前预判室颤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再次引发生室颤的不利因素,这是保证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知识、急救技能等。护理人员要掌握心电图的相关知识,能判断各类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标签:急诊;心肌梗死,室颤;急救护理措施 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供血中断,导致心肌持久性缺血而引发心肌坏死。心梗发生后通常伴有心室颤动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心梗后猝死。患者心梗并发室颤要及时进行复苏,这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1]。因此急诊时医护人员要对室颤的发生要有预判。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数量不断增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报道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80%左右伴有各种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患者发病的24~48 h。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病人数较多,特别是患者伴随室颤发生,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抢救不及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 急救与护理 2.1 基础生命支持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要快速安置,急诊护士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后,要立即安排患者行心电图检查,要嘱患者绝对卧床,所有检查项目均在抢救室内实施。护士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患者如并发室颤和心律失常,要遵医嘱快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2]。静脉通道要优选留置针,通常选择左侧上肢静脉穿刺和给药,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要密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结合患者反应调整滴速。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否则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肌缺血,增加氧耗,诱发心律失常[3]。 2.2 室颤时的急救 心室颤动由于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早期的心室颤动并非由于血流动力发生异常引发的,所以提早给予除颤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工作流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 3.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护理】 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放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3.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 4.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5.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率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7.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一般护理】 1.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2. 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鼓励病人床上做肢体活动,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6.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等不良因素。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热量、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保健盒等,并定期门诊随访,坚持治疗。 6.指导病人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

一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2016年6月27日 地点:急诊科医护办公室 内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及护理 主持人:陈英华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酗酒、酒精中毒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并且有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女性不断增多的趋势。饮酒是人们表达友谊宣泄情感的常用方式,它既可给人们带来欢快,又可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医学问题。急性酒精中毒是我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今天我们针对这一疾病进行查房学习,首先汇报病例。 患者曹班荣,男, 32岁,于2016年6月18日0时30分入院。患者饮酒后不醒人事倒在路边,由路人打电话报120急送入院。查体:BP120/80mmHg P85次/分 R16次/分 T37℃,神志不清,昏睡,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入院后按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酒精中毒 一.急性酒精中毒病因 醉酒的发展决定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微醉,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但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1%以上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不听劝阻、感觉迟钝、步态蹒

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到0.2%以上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出言不逊、借题发挥、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3%以上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呕吐狼藉、烂醉如泥;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4%以上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5%以上时,可直接致死。当然并不是每个醉酒者发展过程都会如此界限分明的一步一步进行,症状的强度如何,还取决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 二.急性酒精中毒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如急性中毒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呼气酒味、戒断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慢性中毒的营养不良和脑病等,以及血清或呼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等可以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检测,心血管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胃肠疾病其他特殊检查,CT检查): (1)血清乙醇浓度: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2)动脉血气分析:急性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3)血清电解质浓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4)血清葡萄糖浓度: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 (5)肝功能检查:慢性肝病时可见肝功能异常。 (6)心电图检查:可见心律失常如心肌损害。 急性酒精中毒鉴别诊断包括: (1)急性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

急性心肌梗死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1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2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 2.1.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1.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2三大合并症观察 2.2.1心律失常: 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 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2.2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2.2.3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3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ami为内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4观察护理方法 4.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1.1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4.1.2进行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浅谈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浅谈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报道:在其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起病后1 h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因此,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共进行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经现场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CCU进一步救治,无1例死亡。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院前急救AMI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53.6岁。接诊时,除1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接诊时间为10~40 min;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 2.1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白天3 min出车,夜间5 min出车,并根据急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现场急救 2.2.1生命体征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描述心电图、观察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

呼吸。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2.2镇静止痛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 5 mg 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100 mg。 2.2.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2.2.4重视心理护理,保持急救现场安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家属都焦虑不安,周围围观人群多,急救环境差,不利于患者的救治。因此,安慰患者及家属,疏散周围人群,在救护过程中,护士不但要注意“疾病护理”还要重视患者“急的心情”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有条不紊的态度、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信任。 2.3安全转运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ICU进一步治疗,据文献报道,AMI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安全转运十分重要。 2.3.1转运前的准备 2.3.1.1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有的患者经现场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分析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分析论文 1一般资料 患者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2岁。接诊时,除3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 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宾馆、饭店、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 2.1AMI患者的急救准备 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AMI患者的现场急救 2.2.1接诊后的医嘱 嘱咐AMI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禁忌剧烈搬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嘱咐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或速效救心丸10粒。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急救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立即给予吸氧。因AMI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所以吸氧不但可以提供心肌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 2.3医生到达现场后急救 2.3.1生命体征的监测 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3.2镇静止痛 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2.3.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3安全转运 对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进一步治疗,据文献报道,AMI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安全转运十分重要。 3.1转运前的准备 作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有的患者经现场处理后,疼痛缓解,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有的患者病情危重,担心搬动有危险,对转运存在着顾虑。因此,应对患者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说明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也应交代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在转诊同意书上签字。 持续心电监护,再次描记心电图,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道,全面了解患者现状,估计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如可能出现血压低,准备升压药;可能出现呼吸不稳定,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选择好转运时机。 与医院取得联系,用电话告之院内,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病情,需要准备的用物如氧气、心电监护仪等,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 3.2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 搬运病人时,应使担架保持相应水平位,特别是上下楼梯或上下救护车时,勿大起大落,以免加重患者恐惧及心理负担,同时应安慰患者,对神志清楚者,应告诉患者现在所处位置,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保持各管道通畅。对于已静脉输液者,应注意输液速度,输液针头是否固定稳妥,局部有无红肿,药物有无外渗;氧疗者,应注意氧流量,并妥善固定鼻导管,防止管道扭曲及漏气;气管插管者,应予便携式呼吸机或简易人工呼吸机给氧,控制好呼吸频率及潮气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工作流程(医学参照)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 3.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护理】 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放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3.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 4.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5.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率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7.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一般护理】 1.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2. 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鼓励病人床上做肢体活动,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6.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等不良因素。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热量、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保健盒等,并定期门诊随访,坚持治疗。 6.指导病人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