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复习材料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可持续发展:

包括三方面内容:经济持续、生态持续 、社会持续

包括两方面含义:人类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

2.生态系统:

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

功能:能量流动(一切生物所需能量来自于太阳、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是通过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式进行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信息联系

3.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核能、氢能

4.环境污染:

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主要来源:自然灾害(第一环境问题,不是主要问题)、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口激增,最主要的)

5.环境污染控制方式:

浓度和效率控制方式(属于局部控制)

浓度控制: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来控制环境质量

效率控制:是采用对净化装置的效率进行控制的方式

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就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内污染源的允许排放总量来确定控制区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的一种方法。

动态控制

【我国现阶段实行:浓度和总量双制度控制方式(一控双达标)】

6.水体污染

污染源: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废水、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排水。

固体污染物存在形式:溶解态、胶体态、悬浮态。

污染物类型:固体污染物、好氧(或需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无机毒物、有机毒物、放射性物质)、营养性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油脂类污染物。

7.水质指标包括:

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化学性水质指标(生化需氧量(B O D)、化学需氧量(C O D),总需氧量(T O D)和总有机碳(T O C)、溶解氧(D O))、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8.水体自净的机制分类:

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9.过滤机理有哪些:阻力截流、重力沉降、接触絮凝

10.沉淀的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11.沉淀池分类: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

12.生物处理分类方法:(生化反应中是否需要氧气)分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13.微生物生长周期: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期)、

衰老期(衰亡期)

14.生物稳定塘分类: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

15.土地处理技术有五种类型: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和地下渗滤系统

16.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冷凝法、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

17.汽车排气净化方法:燃料处理技术(对现有燃料处理,采用代用燃料),机内控制

(发动机设计,表面积/容积越小越好,电子控制技术,多气门技术) 机外控制技术(热反应器, 催化反应器)

18.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酸雨,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

19.危险废物的特性:放射性、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疾病

传染性

20.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减少

河道面积,污染大气,危害人类健康

21.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2.固体废物处置分为: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土

地填埋,深井灌注)

23.填埋场类型:(按厂址地形分)山谷型,平地型,坡地型,滩涂型。(填埋场中废物

的降解机理分:)好氧,准好氧,厌氧型。

24.环境噪声来源: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25.噪声污染危害:损伤听觉,干扰睡眠,干扰语言交流,引起多种疾病

26.噪声发生三要素: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接受者

27.噪声处理优先次序: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保护

2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制度。它是指在城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找出制约和影响城市环境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性的对策整治、调控、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发展。

其重点是控制水体、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

29.生态城市特征: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全球性

30.污泥中水分存在状态:游离态,毛细水,内部水

31.废水处理物理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析法,萃取法

32.废水处理化学方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

33.大气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34.大气污染源分类:四种分类法

a)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

b)按污染源排放方式:高架源、面源、线源;

c)按污染源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d)按污染源产生类型:工业污染源、家庭炉灶、汽车排气。

35.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36.大气污染类型:煤烟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37.评价大气质量:?

二、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生态系统:

概念: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活群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是自然界的基本组成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环境污染:

概念: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4.水体污染

概念:水体因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

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均专指人为的污染)。

5.水体自净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就称为“水体自净”。水体的自净是有限度的。

6.固体废物的概念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7.堆肥的概念和过程

堆肥化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化过程。

堆肥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中温阶段、高温阶段、腐熟阶段

8.噪声概念及特点

概念:一种声音强弱和频率变化无一定规律的声音。对人的生理危害和心理影响来看,凡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的声音以及会干扰或妨碍人的正常活动的声音均可认为是噪音。

特点:1.噪声污染是局部的,多发性的,除飞机噪声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从声源到受害者的距离很近,不会影响很大的区域。2.噪声污染是物理性污染,没有污染物,也没有后效作用,即噪声不会残留在环境中。3.与其他污染相比,噪声的再利用问题很难解决。

9.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0.城市功能概念及包含方面:

概念:在国家或地区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社会功能

11.生态城市概念及标准:

概念: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

标准:1.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2.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4.生活质量高和环境质量高;5.尊重居民的文化和生活特性;6.居民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7.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12.环境质量概念:

是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包括自然环境质量(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环境质量(经济的,文化的,美学的等)。

13.环境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概念: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内容: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2.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测试和评价3.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

14.大气污染:

人类的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破坏了环境的现象。

三、问答题:

1. 节约型社会是从那几个方面着手节约水资源的?

1) 推进城市节水工作: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与推广,改造供水管网,管网利用率;

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中水”回用可减少城市下水道负担和废污水处理费用,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促进水系生态的正常循环),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2) 推进农业节水:改造农村灌溉系统,推广节水灌溉设备,在丘陵、山区和干旱地区

开展雨水积蓄利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还可考虑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

3) 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海水利用: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

4)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质性缺水。

2. 什么是活性污泥?处理污水过程?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性及无机性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吸附阶段: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粘性物质,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

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

3.滤料的要求?

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

理想的滤料应具备下述特性: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2、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4、不被微生物分解,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性;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6、价格低。

4.生物流化床优缺点?

生物流化床的主要优点:

1.滤床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2.微生物活性强

3.传质效果好

生物流化床的主要缺点:

1.设备的磨损较固定床严重,载体颗粒在湍动过程种会被磨损变小

2.设计时存在着生产放大方面的问题

5.厌氧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的显著差别?

1.不需供氧

2.最终产物为热值很高的甲烷气体

3.特别适宜处理城市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和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

6.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分为两个阶段: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

酸性发酵阶段:兼性厌氧菌作用,大量氢产生,也称氢发酵阶段,有机酸大量积累,pH迅速下降,污泥带有粘性,呈灰黄色,并发出恶臭,污泥称为酸性发酵污泥。参与此阶段作用的细菌称为产酸细菌。

碱性发酵阶段:又称作甲烷发酵阶段。由于所产生的NH3中和作用,废水的PH逐渐上升,这时另一群称作甲烷细菌的厌氧菌开始分解有机酸和醇,产物主要为CH4和CO2,此时随

着甲烷细菌的繁殖,有机酸迅速分解,PH迅速上升。

影响因素:PH值、温度、有毒物质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优缺点对比

8.温室效应概念和影响

概念: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影响: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导致频繁的气候灾害,造成大规模的损失;有可能增加传染病的流传。

9.固体废物破碎目的及方法

目的:1.使固体容积减小,便于运输与贮存;2.为固体废物的分选提供所要求的入选颗度,以便有效地回收固体废物中某些成分;3.使固体废物的比表面积增加,提高焚烧、热分解、熔融等作业的稳定性和热效率;4.防止粗大、锋利的固体废物损坏分选、焚烧和热解等设备;5.用破碎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置时,压实密度高而均匀,可以加快复土还原。

方法:1.机械破碎:利用破碎工具对固体废物施力而将其破碎;2.低温破碎:对于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可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地破碎。同时还可利用不同物质脆化温度的差异进行选择破碎;3.湿式破碎:湿式破碎是为回收城市垃圾中大量纸类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破碎技术,它是将含纸垃圾投入到特制的破碎机内和大量

水流一起剧烈搅拌、破碎、使之称为浆液的过程。

10.焚烧法与热解法区别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能同时实现使废物减量、彻底焚毁废物中的毒性物质,以及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废热这三个目的。焚烧法不但可以处理固体废物,还可以处理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不但可以处理城市垃圾和一般工业废物,而且可以用于处理危险废物。

热解法是利用多数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的特征,当这些有机物在高温(500~1000℃)缺氧条件下时会发生裂解,转化为分子量较小的组分。热解法优点是能够将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便于贮存和运输的有用燃料,而尾气和残渣量较少。适用于含有机物较多废物的处理。

11.固体废物处理过程,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12.噪声处理原理:

1.噪声源的控制:控制噪声的最有效方法是控制声源的发声着手。

(1)研制和选用低噪声设备

(2)改进生产和加工工艺

(3)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

(4)对振动机械采用阻尼隔振措施。

减少发声体的数目、降低发声体的辐射声功率

2.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

(1)合理布局

把工厂与居民区、文教区等分隔开

工厂内部把强噪声车间与生活区分开

强噪声源集中安排,便于集中管理

(2)利用噪声随距离衰减的规律

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噪声衰减6分贝。

(3)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

利用山岗、土坡、树木、草地等。

(4)利用声源指向性特点降低环境噪声

(5)采用局部降噪技术措施,如隔声、吸声、消声。

3.接受者的防护:被动的保护方法,如戴耳塞、耳罩等

13.电磁辐射污染,危害,来源,处理途径

概念:电磁辐射污染是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

污染传播途径:1.空间辐射 2.导线传播3.复合传播

危害:1.恶劣的电磁环境会严重干扰航空导航、水上通信、天文观测等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

污染源:1.天然污染源(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如雷电)2.人为的污染源(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害环境;主要有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

处理途径:1、区域控制与绿化2、屏蔽防护3、接地防护4、吸收防护5、个人防护

14.放射性污染,危害,来源,处理途径

污染源:1.天然辐射源2.人工辐射源(如:医疗照射的射线)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食物链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其次是放射性尘埃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通过皮肤吸收的可能性很小。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1.放射性损伤机理(放射性物质实际是一种能量形式,这种能量被人体组织吸收时,吸收的原子就发生电离作用,就能将能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从而这种能量在一定阶段又要释放出来并在吸收体内引起其它反应。具体有两类损伤作用: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2.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所受辐射剂量的大小)

防护方法:1.时间防护2.距离防护3.屏蔽防护

15.热污染和光污染,危害,来源,处理途径

热污染:

概念:在能源消耗和能源转换过程中有大量化学物质(如CO2等)及热蒸汽排入环境,是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的危害。

来源:1.热直接向环境,特别是向水体排放2.大气组成的改变3.地表状态的改变危害:1.大气热污染2.水体热污染(水质变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引起藻类及

湖草的大量繁殖)

防治:1.减少热量的排出2.开放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等3.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光污染:

概念: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光污染只要体现在波长在100nm到1nm之间的光辐射污染,即紫外光污染、可见光污染和红外光污染。

危害:1.可见光污染(强光污染,灯光污染,激光污染,其它可见光污染)2.红外线污染3.紫外线污染

防治:1.工业生产中:在有红外线及紫外线产生的工作场所,应采用可移动屏障将操作区围住,防止非操作者受到有害光源的直接照射。2.对操作人员的个人维护:佩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保护眼部和裸露皮肤不受光辐射的影响。

16.环境质量评价

概念: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价和预测。理解:狭义,广义之分

目的意义:揭示特定地区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水平和差异,阐明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及有可能采取的种种措施,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1.按空间域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区域环境评价

2.按时间域分: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3.按内容分:单要素评价和整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7.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18.

19.

四、计算题:

环境工程学B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讲解

大型作业报告 班级:12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某冶炼厂工艺设备每小时产生3000(3200)Nm 3的含尘烟气,烟气含尘浓度85(90)g/Nm 3,烟气进口温度为250℃,除尘器内平均静压P s = -340 Pa ,试设计一台双筒CLT/A 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 设计参数: 烟气密度:3/293.1Nm kg g =ρ 烟气粘度:26/10849.1m s kg ??=-μ 粉尘密度:3/2160Nm kg p =ρ 旋风除尘器进口粉尘的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m d p μ 1.5 3.5 5 10 15 22 28 36 44 粒径分布 (%)D ? 3.5 6 15 17 24 16 11 5 2.5

前言 除尘器是控制尘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研究应用较早的一项技术。但在尘粒初始量增加,排放量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重新计划自己的操作条件和排放控制系统,开发或应用更高效的除尘器,以满足现行法规的要求。所以本设计要求完成一台CLT/A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的设计。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降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低,已广泛用来从气流中分离固体和液体粒子,或从液体中分离固体粒子。在普通操作条件下,作用于粒子上的离心力是重力的5~2500倍,所以旋风除尘器的效率显著高于重力沉降室。在机械式除尘器中,旋风式除尘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它适用于非黏性及非纤维性粉尘的去除,大多用来去除5μm以上的粒子,并联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装置对3μm的粒子也具有80~85%的除尘效率。因此,它属于中效除尘器,且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除尘器,多应用于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 旋风除尘器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旋风除尘器必将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而管式以其显著的优点将会在除尘器的未来发展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发达国家除尘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开发新型除尘装置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我国的特殊国庆,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由中小型,低效除尘设备向大型高效除尘设备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1)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2)类型:O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O 2环境污染和怕坏 3)根本原因: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 4)实质: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4、公害:凡由于人类活动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公私财产及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5、 1 )环境保护: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基本任务: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6、1)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2)研究对象:人类环境质量结构与演变 3)任务: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及其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4)分类:O1基础环境学O2应用环境学O3环境学 7、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观念:经济持续、社会持续、生态持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将环境问题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实现污染治理从末端处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转变。 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把环境原则贯穿到各类经济活动领域中。 4)认真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贯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5)改变消费观念,推行绿色消费方式。 6)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 8、生态系统与环境 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功能,是自然界的基本结构单元。 2)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 3)类型:O1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征:陆地~,水域~(淡水~、海洋~) O人类活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自然~,半自然~,人工~ 4)功能: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水~,碳~,氮~,硫~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重点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要点(待完善版) 类型: 一:填空(15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三:简答题(20分) 4个 四:计算题(50分) 4个 一:填空(15分)因为老师没给,只说了简单所以不好说(下面的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16选5 1、球形度:它是表征球形颗粒的形状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 又称为形状系数。 2、干扰沉降:在流体中,如果流体的分率较高,颗粒之间有显 著的相互作用,容器壁面对颗粒沉降的影响也不 可忽,此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3、分离因数:将同一颗粒在同一种流体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 力沉降速度的比称为分离因数。 4、分割颗径:粒级效率正好为50%的颗粒直径,称为分割粒径。 5、深层过滤:是指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内部的空隙拦 截在介质的微孔流道内,固体颗粒不形成滤饼。 6、固体流态化:是指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流动的流体之中, 并在流体作用下使颗粒作翻滚运动,类似于液 体的沸腾状态。 7、傅里叶定律:内涵为通过等温面的导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和传 热面积成正比,即(P136)。 8、热导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与温度梯度的比 例系数 9、对流传热系数: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由牛顿冷却定律定义热流 密度q与ΔT成正比。 10、菲克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 积的扩散物质流量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即。 11、漂流因子: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表达式为 P/PBMm。(P212) 12、双膜理论:双模理论基于双模模型,他复杂的的对流传质 过程描述为吸收质以分子扩散形式通过两个串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运用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某电厂新建一台300MW火电机组,对应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000t/h,燃用大同煤,锅炉尾部烟气产生量Q=2218700m3/h,排烟温度为160℃,气体压力为5880Pa,烟气含尘浓度为25.41g/m3,粉尘比电阻为5×1010Ω·cm。需配备2台电除尘器,要求该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η>99.2;要求该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300Pa,要求该电除尘器的漏风率Δα<3%。试对该电除尘器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利用AutoCAD2000画出电除尘器总图。 三、电除尘器主要结构形式和参数的选择 1.当电场断面积F>150m2时,选择电除尘器的室数m=2; 2.当要求除尘效率η>99%时,选择电除尘器电场数n=4~5; 3.为保证粉尘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选择电场风速v=0.6~1.2m/s; 4.根据粉尘比电阻和烟气状态参数,选择粉尘驱进速度ω=0.05~0.1m/s; 5.按电除尘器的常规极距,选择板间距2b=0.4m; 6.按照大C形板+管状芒刺线的极配形式,选择每条极板宽度为0.5m(含拼接缝隙),选择线间距2c=0.5m; 7.按照常规清灰方式,选择阴、阳极侧部挠臂锤振打清灰;振打电机台数按每室、每电场各一台设定,电动机额定功率取0.2~0.3kW; 8.按照大型电除尘器的常规结构,选择进、出气烟箱和灰斗为四棱台形式;每室、每电场至少一个灰斗,卸灰电机台数等于灰斗数,卸灰电动机额定规律取1.2~2.0kW; 9.电加热器套数=4×m×n;每台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取2.0kW; 10.高压电源台数等于m×n;取额定输出电压U2=b×360kV/m (kV); 取额定输出电流I2=2×Li×Hi×Z×0.4mA/m2(mA)。(符号见后) 四、电除尘器总体设计计算 1.每台电除尘器的电场断面积:F=Q/(2×3600×v)(m2)(取整数); 2.电场有效高度:Hi=(F/2)0.5(m)(取整数或保留1位小数); 3.每个室的电场通道数:Z=F/(m×2b×Hi)(取整数); 4.电场有效宽度:Bi=m×2b×Z (m); 5.每台电除尘器所需总收尘面积:A=-k×Q×ln(1-η)/(2×3600×ω)(取整数);k为储备系数,一般取1.2~1.3; 6.单电场有效长度:Li=A/(2×n×m×Z×Hi)(m)(取整数或保留0.5小数);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

环境工程学 1、在沉砂池与初次沉淀池内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①);在混凝沉淀池及初 沉池后期和二沉池中、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②);高浊度水的沉淀及二沉池后期的沉降通常为(③);沉淀池或者污泥浓缩池中的沉降类型为(④)。 A. 拥挤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絮凝沉降 B. 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C.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D. 压缩沉降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 2、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①)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②)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③)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 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 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 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 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 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抗蚀 4、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5、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 B.10~20 C.30~50 D.以上都不对 6、对于阳离子交换树脂,食盐再生液的浓度一般采用()%,盐酸再生液浓度一般用()%,硫酸再生液浓度则不用大于4~6%,以免再生时

生成CaSO4。 A.5~10;4 B.10~15;2 C.5~10;4 D.以上都不对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 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 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8、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微滤> 超滤>钠滤>反渗透 B. 超滤>微滤> 钠滤> 反渗透 C.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钠滤 D. 微滤> 钠滤>超滤> 反渗透9.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B.二氧化氯C.臭氧D.液氯 10.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B.消毒剂类别C.水厂条件D.所在地区11.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1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 13.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B.尽量C.不宜D.不应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氯酸杀菌消毒时,如水体中有氨存在,可以促进消毒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生成的氯胺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B. 氯胺的消毒作用实际上是依靠了HOCl。

环境工程研究生笔试试卷及答案

答案及评分标准 环境工程部分(120分) 一、判断题(共计20分) 答案: 1.×;2.√;3.√;4.×;5.√;6.×;7.×;8.√;9.√;10.×。 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少答或答错一小题扣2分。 二、选择题(共计20分) 答案: 1.C ; 2.B ; 3.A ; 4.C ; 5.B ; 6.C ; 7.C ; 8.B ; 9.B ; 10.A 。 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少答或答错一小题扣2分。 三、填空题(共计20分) 答案: 1.浆液密度、浆液pH 值、液气比、烟气温度、塔体结构。 2.吸收净化、吸附净化、催化转化、燃烧转化、生物净化。 3.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4.微生物种类不同,产物不同,反应条件不同(有氧和无氧,温度,pH 值),营养不同 5.温度,pH 值,营养, 微生物种类 评分标准:每小题4分,少填一个空扣1分,少答一小题扣4分,部分错酌情扣分。 四、简答题(共计20分) 答案: 1.当烟气含尘浓度较高时,荷电粉尘抑制电晕极放电,使电晕电流大大降低的现象称为“电晕封闭”。 2.(1)机械除尘器。(2)电除尘器。(3)袋式除尘器。(4)湿式除尘器。 3.烟气性质、粉尘特性、本体结构性能、供电控制质量等。 4.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超标造成的水体污染称之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5.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 评分标准:每小题4分,少答一个关键词扣1分,少答一小题扣4分,部分错酌情扣分。 五、计算题(共计20分) 答案:1.V = 0() (1) C YQ S S X Kd c θθ-+= [0.5×60000×4(255-5)]÷[3000(1+0.05×4)] = 8333.3 m 3 2.η= [1 - exp(-A c ×ωp /Q)]×100% = [1 - exp(-10000×0.1×3600/792000)]×100% = 99%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doc

59. 一球形石英颗粒,在空气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若空气温度由20℃升至50℃,则其沉降速度将___________ 。 6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无关。 61.03007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则恒速过滤过程中滤液体积由V1 增多至V2 =2V1 时则操作压差由ΔP1 增大至ΔP2 =_______。 62. 0308已知q为单位过滤面积所得滤液体积V/S,qe为Ve /S,Ve 为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滤液体积为Ve 时所形成的滤饼层的阻力等于过滤介质的阻力),在恒压过滤时,测得Δτ/Δq=3740q+200 则过滤常数K=_______,qe =_______。 63.03013 一个过滤操作周期中,“过滤时间越长生产能力越大”的看法是_____,“过滤时间越短,生产能力越大”的看法是_____。过滤时间有一个_____值,此时过滤机生产能力为______。 64.03014 过滤机操作循环中,如辅助时间τD越长则最宜的过滤时间将______。 65. 03015 对不可压缩性滤饼dV/dτ正比于ΔP的____方,对可压缩滤饼dV/dτ正比于ΔP的____方。1;1-S

66.03016 对恒压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过滤量增大一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________。 67. 03017对恒压过滤,当过滤面积S增大一倍时,如滤饼不可压缩,则过滤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如滤饼可压缩,过滤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 69.03025按φs =Ap /A定义的球形度(此处下标p代表球形粒子),最大值为___φs 越小则颗粒形状与球形相差越___。1;大 70.03028在过滤的大部分时间中,______起到了主要过滤介质的作用。 72.03056计算颗粒沉降速度U t的斯托克斯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式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Ut =d2(ρs -ρ)g/(18μ);层流区(或10- 4 <Ret <173.03038恒压过滤时,滤浆温度降低,则滤液粘度_______ ,过滤速率_______ 。 增加;减小 74.03081. 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过滤速率与S(过滤面积)成正比(B)过滤速率与S2成正比 (C)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D)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模板

辽宁科技学院 (20 级)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说明书页,图纸张

课程设计评语

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处理除尘废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颗粒沉淀池、浓缩池、冷却塔等。该系统可在构筑物中对悬浮物进行高效的去除,使水体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工艺可靠,出水水质好。 本设计经过详细论证工艺,对工艺过程的设备和构筑物进行了参数选择、设计计算和选型。进行了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继续使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浓缩池,混凝沉淀

The Process Design 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Dedu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In this design,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agulation deposition to handle dedusting wastewater.Mainly processing structures are Coarse particle settling basin,Concentrated tank, cooling tower, etc。The system can be efficient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tructure, make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duced greatly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good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our design process, process equipment,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parameter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2384280.html,yout, vertic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After treatment,sewage may continue to use as cooling water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 thickener,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很好的复习资料

绪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二、简答题: 1.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特点; ①个体极小;C2分布广,种类繁多;O 3繁殖快;G4易变异。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一、名词解释: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 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4. 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5. 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6.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7. 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 1. 病毒的特点;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G2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O 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迢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2. 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 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 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3.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4.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 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6. 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细菌就迅速地开始生长,形成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子细胞群体。 7. 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8. 放线菌:主要呈丝状生长、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9.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 10. 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变质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1. 水华: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12. 支原体:支原体是自由生活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只具有细胞质膜,细胞无固定形态,为多行性体态。 13. 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4.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题

昆明理工大学830环境工程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考试科目代码:830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工程学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第一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合计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题2.5分) 1、下列工艺技术中,污泥产生量明显较大的反应单元是() A 氧化沟 B A-B法工艺中A反应池 C 延时曝气系统 D 生物膜系统 2、A2/O生物脱氮系统中,哪个生物反应池有时需要投加额外的碳源() A 厌氧池 B 缺氧池 C 好氧池 D 预处理池 3、最为适宜的滤料不均匀系数是() A 2.5 B 1.7 C 1.1 D 0.8 4、进行沉降试验时,测试效果与高度无关的类型是() A 絮凝沉降 B 成层沉降 C 自由沉降 D 压缩沉降 5、下列水处理技术单元中,最适合高浓度啤酒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是() A 厌氧生物滤池 B 厌氧折流反应器+SBR C UASB+CASS D 氧化沟 6、采用氯消毒时,与病原菌杀灭效果不相关的是() A HOCl浓度 B pH影响消毒效果C有的细菌表面带正电 D 氯胺影响消毒效果 7、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哪种SVI条件表明活性污泥性能最为良好() A 220 B 180 C 60 D 120 8、下列膜分离技术中,其作用力存在明显差异的是() A 反渗透 B 纳滤 C 电滤析 D 微滤 9、下列水处理单元中,脱氮效果相对最差的是() A 生物接触氧化池 B 好氧活性污泥 C CASS反应器 D 氧化沟 10、普通快滤池适宜的配水方式是() A 大阻力配水系统 B 小阻力配水系统 C 两者均可以 D 以上均不合适 二、问答题(28分) 1、简述传统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的脱氮机理,并介绍两种废水脱氮新理念。(8分) 2、某黄金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氰化物、重金属这两类典型的有毒有害组分,试根据以上特点选择可行的工艺技术并简要说明污染物去除作用原理。(10分) 第 1 页共5页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材料考试必备

物理吸收:如果气体溶质与吸收剂不发生明显反应,而是由于在吸收剂种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成为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如果溶质与吸收剂(或其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被吸收。 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和吸附剂接触,流体中的吸附质将被吸附剂所吸附。当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时,气固相中的吸附质浓度不再改变时。 反应操作: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进行工业生产或污染物处理时,需要通过反应条件等的控制,使反应向有利的方向进行。为达到这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通称为反应操作。导温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 导热系数:是导热物质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速率、表明物质导热性的强弱,即导热能力的大小。 绝对黑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力能全部被物理吸收,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黑体具有最大的吸收能力,也具有最大的辐射能力。 绝对白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反射出去,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侧物体称为镜体,若反射情况为漫反射,该物体称为绝对白体。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在改变的状态。 1、环境学科的任务:环境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保护环境并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 2、环境工程学的任务: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4、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隔离、分离、转化等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5、环境工程学主要研究对象有:水质净化和水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大气质量净化和大气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和资源利用、物理性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6、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首先对隔离、分选、转化的方式进行优选组合,再对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和对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介质的混合状态、流体流态进行优化和对物质能量的迁移和反应速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污染物高效去除的目的。 7、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称为非稳态系统。 8、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量纲与单位的区别: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量纲。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BOD : 2. COD : 3. 泥龄: 4. 好氧硝化: 5. 反硝化: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3.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怎样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 4. 叙述AO 法的脱氮机理,画出AO 法的工艺流程图。 5.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6. 试叙述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区别及各自的适用场合。 三、计算题 1. 一降落的雨滴中,最初没有溶解氧存在。雨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为9. 20mg/L 。假设在降落2s 后雨滴中已经有3. 20mg/L 的溶解氧。试计算雨滴中的溶解氧浓度达到8. 20mg/L 需要多长时间 2. 一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后设置快砂滤池,滤池的设计负荷率为32200/()m d m 。试计算在设计流量0. 53/m s 下,滤池表面积为多大若每个滤池表面积限制在552m 以下,共需建多少个滤池 四、综合题

1. 在水处理工艺中,水中杂质分离常用下面的物理化学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表示去除水中杂质的原理及影响去除效果的决定因素。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参考 二、名词解释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 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将+4NH 转化成2NO -和3NO -的过程。 5. 反硝化: 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同时自身得到增殖,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量替换原有系统中所有污泥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泥龄,如果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少,使系统的泥龄过长,会造成系统去除单位有机物的氧消耗量增加,即能耗升高,二沉池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升高,出水水质变差,如果过量排放剩余污泥,使系统的泥龄过短,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出水的水质也会变差。如果使泥龄小于临界值,即从系统中排出的污泥量大于其增殖量,系统的处理效果会急剧变差。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典型的生物滤池由滤床,布水设备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要求滤料有以下特性:①能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②能使废水以液膜状均匀分布于其表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20 5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的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的运动称为水循环。 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水体自净。 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差。 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的沉降过程。 9.过滤: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

水获得净化的工艺过程。 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即沉淀池的沉淀能力。 12.滤层膨胀率:是指滤层在一定的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前后的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的比值。 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 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 1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4和CO2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又称固定膜法。 二、问答题 1.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除了它们以外,还有那些水质指标可以用来判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 (1)区别:①在一定的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样本

59. 一球形石英颗粒, 在空气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 若空气温度由20℃升至50℃, 则其沉降速度将___________ 。 6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而与__________无关。 61.03007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 滤饼不可压缩, 则恒速过滤过程中滤液体积 由V 1 增多至V 2 =2V 1 时则操作压差由ΔP 1 增大至ΔP 2 =_______。 62. 0308已知q为单位过滤面积所得滤液体积V/S, q e 为V e /S, V e 为过 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 滤液体积为V e 时所形成的滤饼层的阻力等于过滤介 质的阻力) , 在恒压过滤时, 测得Δτ/Δq=3740q+200 则过滤常数K= _______, q e =_______。 63.03013 一个过滤操作周期中, ”过滤时间越长生产能力越大”的看法是_____, ”过滤时间越短, 生产能力越大”的看法是_____。过滤时间有一个_____值, 此时过滤机生产能力为______。 64.03014 过滤机操作循环中, 如辅助时间τ D 越长则最宜的过滤时间将______。 65. 03015 对不可压缩性滤饼dV/dτ正比于ΔP的____方, 对可压缩滤饼dV/dτ正比于ΔP的____方。1; 1-S 66.03016 对恒压过滤, 介质阻力能够忽略时, 过滤量增大一倍, 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________。 67. 03017对恒压过滤, 当过滤面积S增大一倍时, 如滤饼不可压缩, 则过滤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 如滤饼可压缩, 过滤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 69.03025按φ s =A p /A定义的球形度( 此处下标p代表球形粒子) , 最大值 为___φ s 越小则颗粒形状与球形相差越___。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

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黄永炳黄敏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第一章 概论 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计算机编程及应用﹑工程设计及图纸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 第一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主要任务: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绘制一定数量的设计图纸,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2.知识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应能综合运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设计计算说明和绘图。 3.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应学会依据课程设计任务,进行资料调研﹑收集﹑加工和整理,能够正确运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计算﹑图表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的能力。不仅能够绘图,而且能独立进行设计计算。 4.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第二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题目的内容及来源 水处理单元构筑物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题目有些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有些是有明确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模拟课题。 第三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应该达到的深度 (见课程设计指定参考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李亚峰,尹士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出版;张林生主编,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 第四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有关的水质、水量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分组以及具体分组的内容区分分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河南工业大学

1、管路分为简单管路(①、通过各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②、整个管路阻力损失等于各 管路阻力损失之和。)和复杂管路,复杂管路包括分支管路(①、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 之和;②、主管段各段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③、机械能守恒。)和并联管路(①、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各支管中阻力损失相等;③、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2、流量计包括测速管(毕托管)(测得的是点速度)、孔板流量计(固定安装,阻力损失较大)、文丘里流量计(比孔板流量计减少了机械能损失),转子流量计(必须垂直安装,流体 自上而下流动)。 3、热量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4、导热系数:①、气体导热系数很小,利于绝热保温,随温度和压强的升高而升高。②、水的导热系数最大,常用做导热介质。液体(除水和甘油外)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到而减小, 压力影响不大。③、固体:金属的λ选大于非金属的λ;金属有杂质,λ减小;纯金属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λ随温度升高增大;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有: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6、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比较: 区别:①、重力沉降的动力是重力,沉降方向向下,沉降速度恒定,沉降的加速度为重 力加速度;②、离心沉降的动力是离心力,沉降方向向外,沉降的速度与半径有关,是变 化的,沉降的加速度为离心加速度。 联系: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表示离心沉降速度较沉降速度 可以提高的倍数。 7、过滤可以分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比较: 区别:①、表面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高,滤速慢,虑饼易形成,过滤的介质是织布 或多孔固体,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颗粒物的粒径小,有效过滤介质主要是虑饼,实际应用于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器。②、深层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底,滤 速快,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过滤介质的空隙大于颗粒物粒径,有效的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 实际应用于快滤池。 联系:表面过滤中虑饼的比阻和深层过滤中过滤介质的比阻均可用公式求得。 9、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的比较: 区别:①、恒压过滤的速度逐渐减小,过滤压差保持不变,基本方程为:②、恒速过滤的速度保持不变,压差逐渐增大,基本方程为: 联系:环境工程常采用先恒速过滤,到一定阶段后换成恒压过滤的过滤方式。 10、相平衡关系主要应用于:判断传质方向、计算传质推动力、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1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比较:①、物理吸收不发生化学反应,只存在相平衡;化学吸 收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共存。②、化学吸收只能减小液膜的传质阻 力,因此,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在气膜中的传质情况相同。③、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宜采 用化学吸收,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采用化学吸收作用不明显。 12、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①、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德华力,作用力较弱,吸附热 较小,是可逆吸附。②、化学吸附的作用力是化学键,作用力较强,吸附热较大,是不可 逆吸附。 13、吸附的类型:①、按作用力性质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②、按吸附剂再生方法分: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③、按原料组成分:大量吸附分离和杂质去除。④、按分离机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