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派心法
修真资料大全盘点(源自七界)

修真资料大全盘点(源自七界)修真的等级划分一、天之三界(一)九天虚无界:三间七界中最神秘的地方,界主虚无天尊,高手有虚无天尊、紫拙、白光、云虚上人、凌天、天剑客慕容剑秋等九人(参见九天虚无界的十二人)。
派出首席护法白光和护法云虚上人参与和妖皇裂天大决战,派出天剑客慕容剑秋控制正道联盟。
(二)云之法界:处在人间与虚无界天之间,整个法界完全由一道奇绝天下的阵法所形成,界主云界天尊,入口在须弥山黑龙潭之侧的缥缈峰之巅,一共三十二位高手,其中属于自己苦练而进入其中的只有二十四位,剩下八位是一些散仙,可以不听云界天尊之命。
派出护法道非子参与和妖皇裂天大决战(被妖皇所杀),派出风雷真君(双手被黑煞虎王震碎)、玄木大师(全身经脉被陆云所封不能动弹)、彩凤仙子、乙木真君(被陆云所杀)、慧觉神尼(被陆云所杀)、天灯大师(被陆云所杀)协助正道联盟。
(三)天之都:三间七界中最美丽的地方,界主灵尊,入口在天都峰顶一棵万年神树之顶,高手有灵尊、百灵、龟灵尊者、啸天等。
派出龟灵尊者参与和妖皇裂天大决战,派出百灵孔雀公主寻找七界祸乱之源,与除魔联盟之主陈玉鸾一起成为陆云的左膀右臂。
(四)瑶池:瑶池之主是叶心仪的母亲,是一个修真门派,不知道属于天之三界的哪一界。
瑶池圣女叶心仪是正道联盟之主(天剑客的傀儡),另外还派出金笛芙蓉郭巧丽、玉莲观音余梦华协助正道联盟。
二、人间界(一)陆地1、修真界(五派六院、四大绝地、五大洞天、四大隐世门派、北极三大秘派、南疆三大门派、神秘玄风门、天地门、天外洞天、九阴门、正道联盟、除魔联盟......)2、世俗界(二)海域1、东海定天宫(镇宫之宝定天神针现在在百灵手上)2、西海3、南海琉璃宫4、北海5、死海6、红海7、黑海三、域之三界(一)鬼域:三间七界中最凶险的地方,被煞血阎罗统一,入口在丰都鬼城,由易园镇守。
目前扎根阴山,高手有不死血厉、无间鬼煞、无魂阴罗、阴尸鬼王、幽灵使者等。
暗夜鬼王曾经参与和妖皇裂天大决战被妖皇所杀。
太极桩功

太极桩功.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
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太极桩功(完整稿)栖心子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
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
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太极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太极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
一般的太极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
而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太极桩则强调:松紧有度,更强调意识的运用。
笔者就武当太极桩的内涵论述于下:一、浅谈太极理法“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
它既相对,又相溶。
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
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
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
也是道的基础。
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中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都说出了太极的含义:即太极是由无极演化而生,是阴阳的本性。
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
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一学说,最终得出:“天下万物皆可分阴分阳”。
并且用它来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认识事物及其发展。
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
金庸所有武功介绍

金庸所有武功介绍金庸所有武功介绍一、逍遥-灵鹫宫-星宿海-函谷(金庸小说中,论武功绝顶高手,非逍遥莫属。
逍遥多以神话写法为主,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其最具代表性人物乃段誉口中的“神仙姐姐”- 李沧海。
灵鹫宫,天山童姥创立,逍遥分支。
星宿海,丁春秋创立,逍遥派分支。
函谷,苏星河创立,逍遥主支。
)1.北冥神功2.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3.小无相功4.抽髓掌5.化功大法6.天山六阳掌7.天山折梅手8.天山杖9.三阴蜈蚣爪10.天羽奇剑11.如意刀12.逍遥龟息功13.寒袖拂穴14.五斗米神功15.地火功16.白虹掌17.周公剑18.传音搜魂大法19.凌波微步[轻] 20.月影舞步[轻]21.采燕功[轻] 22.凭虚临风[轻] 23.飞星术[暗] 24.穿心钉[暗]25.极乐刺[暗] 26.三笑逍遥散[暗] 27.无形粉[暗] 28.碧磷粉[暗]29.铄心弹[暗] 30.连珠腐尸毒[暗]二、少林寺-莆田寺-西少林-仙霞山-渤海-韦陀门(天下武功出少林,湖南嵩山为北少林,福建莆田寺为南少林,西少林见于《倚天》。
仙霞山见于《射雕》,是南少林的分支;韦陀门见于《飞狐》,是北少林分支)1.少林长拳2.少林罗汉拳3.少林擒拿十八打4.一指禅6.大金刚掌7.袈裟伏魔功8.伏魔禅杖9.多罗叶指10.无相劫指11擒龙功12.握石掌13.达摩掌14.大韦陀杵15.少林降魔刀16.少林伏虎掌17.袖里乾坤18.少林拦云手19.少林快掌20.千手如来掌21.一拍二散22.天竺佛指23.劈空神拳24.慈悲刀25.大智无定指26.神拳八打27.韦陀棍28.去烦恼指29.大力金刚指30.般若掌31.摩诃指32.寂灭抓33.罗汉伏魔神功34.达摩剑35.如影随形腿36.韦陀拳37.罗汉剑38.因陀罗抓39.拈花指40.大慈大悲千叶手41.燃木刀42.日月鞭43少林九阳44金刚伏魔圈45.普渡仗46.金刚护体神功47.大力魔爪功48.少林龙爪功49.少林虎爪功50.金刚禅狮子吼51.躲刚拳52.斩蛟拳53.韦陀伏魔剑54.大力金刚抓55.少林降魔掌56大韦陀掌57.少林醉拳58.少林疯魔杖59.夜叉棍60.取经棍61.查拳62.潭腿63.花拳64.洪门拳65.燕青拳66.鲁智深醉跌67.中平枪68.六合刀69.六合拳70.六合鞭71.六合枪72.赤尻连拳73.变势掌74.少林猴拳75.十八罗汉阵[阵]三、武当山-太极门-上清宫(武当为武林内家正宗,元末张三丰创立。
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1 拼音tài yǐshén zhēn[返回]2 英文参考taiyi moxa sticktaiyi moxaco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返回]3 概述太乙神针:1.艾条灸的一种;2书名。
[1][返回]4 艾灸条的一种·太乙神针太乙神针为艾条灸的一种。
指用掺药艾条。
出《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
艾条中所掺药物,各家所载不一(见下表)。
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
使用时点燃一头,穴上用布七层垫之,然后将此艾条按于穴上,冷则易之,每穴灸5~7次。
用以治疗风寒湿痹、痿弱无力以及一般慢性虚寒性病症等[2]。
太乙神针处方用药表(单位:钱)[2]书名艾绒乳香没药丁香松香麝香硫黄雄黄穿山田桂枝杜仲枳女冗皂角细垂川芎独活白芷堇乌川乌巴旦仁斑蝥全蝎桃树皮范毓?3011111211111111钛乙神针方》3011 1 12 1 1 1 1 1 1110.83《针灸逢源》太乙神针2010.3111111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3011111211111111111孔广培《太乙神针集解》301111 2 1 1 1 1 1 1 1 1 1114.1 《青囊秘传》4.1.1 组成艾绒3两,硫黄2钱,麝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松香1钱,桂枝1钱,杜仲1钱,枳壳1钱,皂角1钱,细辛1钱,川芎1钱,独活1钱,雄黄1钱,山甲(炙)1钱,白芷1钱,全蝎1钱。
4.1.2 功效温通。
4.1.3 用法用量上为末,和匀。
预将火纸裁定,将药铺纸上,厚分许,层药层纸,卷如小竹管粗,令极坚,以桑皮纸厚包6-7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需阴干,固藏,勿令泄气。
用时燃着熏之。
4.2 《纲目拾遗》卷九4.2.1 组成人参4两,三七8两,山羊血2两,千年健1斤,钻地风1斤,肉桂1斤,真川椒1斤,乳香1斤,没药1斤,穿山甲半斤,小茴香1斤,苍术1斤,真蕲艾4斤,甘草2斤,麝香4两,防风4斤。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式芦文卿根据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要想将太极拳真正练好,必须从基本功和桩功开始,如欲建高楼大厦,应先将基础打好,有了浑厚刚柔的内力,在行拳推手等技法的练习上才能得心应手,真正体悟太极功夫的内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为了使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有所启发,现将流传在河北永年一带的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的三式基础桩功及练习方法加以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无极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悬顶松腰,意守丹田,周身四肢内劲加厚外,而丹田气充足。
二、马步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
两臂屈弯,双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
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身咯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两手掌稍合,为呼气,沉于丹田。
两手掌一开一合,一吸一呼,一升一沉,呼吸与动作吻合。
先天气与后天气,即上层气与下层气之沉升,中焦之气分为上下二层气,由鼻呼出,下层气渐渐沉入丹田。
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分为上下二层,呼时上层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沉入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为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到,初练者可不必过分强求,初学时,每次只需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渐渐加至半小时至1小时。
日久以后,下部稳实有力,周身四肢内劲皆增强,丹田之气充足。
三、川步站桩。
两腿平行站立,右足向前迈出半步,脚掌着地,左腿屈膝后坐,成虚步。
松腰垂臀,两足距离约一尺左右,勿过近或过远。
上身正直,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虚灵项劲,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无思无虑,全身重心寄于左腿。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太乙神针是中医灸法中实按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至今,历经数代医家不断传承改良,在治疗风、寒、湿邪导致的疾病方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现代医家通过对太乙神针的方药组成、制作及施灸方法的进一步改良,不仅拓展了太乙神针的治疗范围,同时使其更加简便易行,易于为患者接受,在临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应加强对太乙神针的基础研究,系统化、规范化其制作与操作流程,探究其治疗原理,为太乙神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太乙神针;实按灸;现代研究;综述灸法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灸法的起源据推测是在人类知道利用火以后人们在烘烤食物和取暖时可能偶尔不慎被火烧灼而减轻或治愈了某些疾病或烧灼腹部缓解了腹部的寒痛以及胀满等症状于是便主动用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由此产生了灸法[1]。
到了明清年间,灸法发展极盛,出现艾条卷隔纸(布)施灸的方法——实按灸,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改进,实按灸的集大成者——太乙神针应运而生,其首见于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中,书中记载的以药艾条为基础形式,以实按灸为操作方法,成为太乙神针基础制作与操作方法,改变了原有的雷火灸配方,加入不同的中药粉末,使得太乙神针的疾病治疗范围大大提高。
在治疗风寒湿邪、体虚痛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
本文归纳总结了太乙神针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发展,为太乙神针的继承与发扬提供理论基础。
1.太乙神针的历史源流1.1太乙神针的历史源流灸法的最初形式是《黄帝内经》以及《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的直接灸。
至两晋与唐宋之间,首次出现了隔物灸疗,最早见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2],包括隔盐灸、隔蒜灸、川椒灸等。
以后又不断的有医家对隔物灸的种类进行补充,如唐代孙思邈增加了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 宋代许叔微创隔巴豆、黄连灸疗。
至明清时期,灸法在施灸方法上得到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出现了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新的灸疗方法。
金庸武侠门派详解

门:五凤刀门.神拳门.鹰爪门.雁行门.八极门.韦陀门.华拳门.鸭行门.八挂门.雷电门.药王门.八挂门.西域金刚门.二郎拳门.一字慧剑门.血刀门.太极门.天龙门.聋哑门. 潭腿门, 玄指门, 五虎门, 双子门, 五湖门, 中抓门, 七青门, 大圣猴拳门, 黑龙门 (飞狐外传)铁剑门 (碧血剑)帮:丐帮.铁掌帮.长乐帮.屠龙帮.神农帮.海沙帮.巨鲸帮.黄河帮 (笑傲江湖)派:武当派.峨嵋派.古墓派.恒山派.华山派.嵩山派.泰山派.衡山派.青城派.逍遥派.星宿派.点苍派.无量剑派.雪山派.金乌派.上清观派.昆仑派.海沙派.仙都派.渤海派.八仙派..石梁派.太乙派.伏牛派.太别山派.九龙派.青海派.仙霞派.王屋派 (鹿鼎记)五岳派, 五岳剑派 (笑傲江湖)蓬莱派 (天龙八部)家:慕容世家.杨家.史家.祁家.胡家.郑家.丁家.范家.田家.洛阳韩家.鄂北鬼见愁钟家.苗家.温家.湖北阮家.云南沐家.辰州言家.孟家.教:日月神教.明教.波斯明教.全真教.神龙教.五毒教.天鹰教会:红花会.天地会.寺:少林寺.天童寺.大轮明寺.清凉寺.庄:梅庄.曼陀山庄.陆家庄.玄素庄其它:福威镖局.大理段式.灵鹫宫.秦家寨.白驼山.华山剑宗.西域少林.西藏密宗.桃花岛.蒲田少林.侠客岛飞狐:九龙派.龙门帮.药王门.少林韦陀门.潭腿门.华拳门.太极门.玄指门.雷电门.黑龙门.鹰爪雁行门.五虎门.双子门.五湖门.中抓门.鸭形门七青门.天罡剑.三才剑.八仙剑.八极拳.哪咤拳.二郎拳.先天拳.地堂拳燕青拳.金刚拳.昆仑刀.醉八仙.雪山:兴汉丐帮.天龙门.连城:青教.洞庭帮.血刀门.鹰爪铁枪门.太行门.万胜刀天龙:逍遥派.星宿派.蓬莱派.伏牛派.南海派.神农帮.清凉寺.灵鹫宫.秦家寨一字慧剑门.姑苏慕容氏.碧磷洞.赤焰洞.无量洞.虬龙洞.无量剑.金刚拳射雕:仙霞派鹿鼎:神龙教.王屋派.天地会笑傲:日月神教.恒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五岳剑派.海砂帮.黄河帮.天河帮.金刀门书剑:天山派.红花会.蒲田少林寺.琵琶门神雕:古墓派.绝情谷侠客:雪山派.金乌派.长乐帮.飞鱼帮.铁叉会.上清观.快刀门.鹤笔门.青龙门.金刀寨侠客岛倚天:明教.波斯明教.天鹰教.海沙派.青龙派.巨鲸帮.巫山帮.三江帮.西域少林金刚门.神拳门.五凤刀碧血:石梁派.仙都派.渤海派.青竹帮.金龙帮.龙游帮.铁剑门.出现在数部小说中的门派:全真教.五毒教.少林派.武当派.青城派.峨嵋派.崆峒派.昆仑派华山派.五台派.丐帮.鄱阳帮.铁掌帮.八卦门大理段氏.桃花岛.白驼山全真道道教教派,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
金庸武侠门派详解

门:五凤刀门.神拳门.鹰爪门.雁行门.八极门.韦陀门.华拳门.鸭行门.八挂门.雷电门.药王门.八挂门.西域金刚门.二郎拳门.一字慧剑门.血刀门.太极门.天龙门.聋哑门. 潭腿门, 玄指门, 五虎门, 双子门, 五湖门, 中抓门, 七青门, 大圣猴拳门, 黑龙门 (飞狐外传)铁剑门 (碧血剑)帮:丐帮.铁掌帮.长乐帮.屠龙帮.神农帮.海沙帮.巨鲸帮.黄河帮 (笑傲江湖)派:武当派.峨嵋派.古墓派.恒山派.华山派.嵩山派.泰山派.衡山派.青城派.逍遥派.星宿派.点苍派.无量剑派.雪山派.金乌派.上清观派.昆仑派.海沙派.仙都派.渤海派.八仙派..石梁派.太乙派.伏牛派.太别山派.九龙派.青海派.仙霞派.王屋派 (鹿鼎记)五岳派, 五岳剑派 (笑傲江湖)蓬莱派 (天龙八部)家:慕容世家.杨家.史家.祁家.胡家.郑家.丁家.范家.田家.洛阳韩家.鄂北鬼见愁钟家.苗家.温家.湖北阮家.云南沐家.辰州言家.孟家.教:日月神教.明教.波斯明教.全真教.神龙教.五毒教.天鹰教会:红花会.天地会.寺:少林寺.天童寺.大轮明寺.清凉寺.庄:梅庄.曼陀山庄.陆家庄.玄素庄其它:福威镖局.大理段式.灵鹫宫.秦家寨.白驼山.华山剑宗.西域少林.西藏密宗.桃花岛.蒲田少林.侠客岛飞狐:九龙派.龙门帮.药王门.少林韦陀门.潭腿门.华拳门.太极门.玄指门.雷电门.黑龙门.鹰爪雁行门.五虎门.双子门.五湖门.中抓门.鸭形门七青门.天罡剑.三才剑.八仙剑.八极拳.哪咤拳.二郎拳.先天拳.地堂拳燕青拳.金刚拳.昆仑刀.醉八仙.雪山:兴汉丐帮.天龙门.连城:青教.洞庭帮.血刀门.鹰爪铁枪门.太行门.万胜刀天龙:逍遥派.星宿派.蓬莱派.伏牛派.南海派.神农帮.清凉寺.灵鹫宫.秦家寨一字慧剑门.姑苏慕容氏.碧磷洞.赤焰洞.无量洞.虬龙洞.无量剑.金刚拳射雕:仙霞派鹿鼎:神龙教.王屋派.天地会笑傲:日月神教.恒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五岳剑派.海砂帮.黄河帮.天河帮.金刀门书剑:天山派.红花会.蒲田少林寺.琵琶门神雕:古墓派.绝情谷侠客:雪山派.金乌派.长乐帮.飞鱼帮.铁叉会.上清观.快刀门.鹤笔门.青龙门.金刀寨侠客岛倚天:明教.波斯明教.天鹰教.海沙派.青龙派.巨鲸帮.巫山帮.三江帮.西域少林金刚门.神拳门.五凤刀碧血:石梁派.仙都派.渤海派.青竹帮.金龙帮.龙游帮.铁剑门.出现在数部小说中的门派:全真教.五毒教.少林派.武当派.青城派.峨嵋派.崆峒派.昆仑派华山派.五台派.丐帮.鄱阳帮.铁掌帮.八卦门大理段氏.桃花岛.白驼山全真道道教教派,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太乙隐仙派”有七大专修功,现简述如下:
1、寒暑铁布衣:
按法修炼,一月后便可达“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
2、鹤舞风摆柳:
“鹤舞风摆柳”既是修太乙五行拳及太乙九宫十八跌的基本功,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可系统修炼的内外双修的特殊功夫。
其由“太乙混元桩”、“独立风云桩”、“鸳鸯水上飞”、“凤凰三点头”、“金钩滚跌桩”及“太乙颐养术”六大部分组成。
3、太乙哼哈力
“拿住丹田练内功,太乙哼哈力是道家太乙门武功的基础内壮功及受力发力功夫。
有关拳谱说,
哼哈二气妙无穷----”由此可见“哼哈力”源流之广。
其“哼”字指的是受力之法,“哈”字则全是发力之法。
需要经过“太乙混元桩”、“玄门抟气术”、“九九和合凝”等系列步骤锻炼,然后才谈得上受力发力养力化力的修为。
4、太乙磨盘手
“太乙磨盘手”又称“太乙魔手”,是武当道内秘传的内外双修之功。
通过“筋、骨、皮、气、运、化、阴、阳、神”等九个层次的系列的修练,实为太乙道法中由武入道的一大法门。
5、五雷劈空掌
“五雷劈空掌”纯粹为内家武学以气击人的功夫。
必须由“太乙混元桩”入手,通过“提气丹田”、“炼气化劲”、“和合凝集”等系列功夫的修炼,便全身经脉气血贯通。
其后再经过采收阴阳二气合本身先天元气,炼而聚合为通灵活泼之气团,此气团能随神意运化贯注于各处,
气流由双掌发出时,便形成一股特殊的内气能量流。
6、太乙阴阳术
“太乙阴阳术”的功法有两重,在武功而言它是太乙派“阴阳掌诀”的修炼秘技;在道法而言,它蕴涵着道家隐仙派“阴阳道法”奥秘。
武功方面,由“太乙绵掌”及“太乙雷掌”两部分组成的。
在道法而言,“阴阳道法”是张三丰嫡传之隐仙派传习的最重要的入道方法。
其特点是由“阴阳栽接大法”可迅速入道得功。
7、太乙摄心术
“摄心术”是古代道教内纯粹修炼精神的功夫,教内也称为“九层炼心术”,通称为“摄心九论”。
摄心九论内容:
1、和合诀:功分三层九步,俗称九九和合凝,为“太乙摄心术“的最基本功夫,主要修炼自身呼吸与精神的基本能力和相互的结合能力。
其具体功法为:
第一层:调息
第一步:沐浴平息
第二步:吞放调息
第三步:鼓荡凝息
第二层:凝神
第四步:神息初凝(心息相依)
第五步:息凝光现(玄窍出现)
第六步:光息相凝(窍穴相合)
第三层:和合
第七步:物我初和(以窍罩物)
第八步:人我初和(以窍罩人)
第九步:空鉴和合(神窍和合)
2、身神通:身、气、神的凝结,即俗称所谓“迷魂手、乾坤网”。
其功法共分为六步,分别为:
第一步:升降(凝气升降)
第二步:开合(内外和丹)
第三步:收放(丹气出入)
第四步:运化(神气和化)
第五步:凝结(神气相凝)
第六步:伏藏(玄气伏藏)
3、他心通:功分为调息、凝神及和合三部。
但具体功法则截然不同,另具特点。
第一步:调息----同步呼吸
第二步:凝神----神息相和
第三步:和合----心心相印
4大化通:功分九层,以前三项功法为基础,用之以应事体物,继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证过程。
至此才真正进入了摄心九论的漫长修习之路,心灵将逐步体验从“未纯”到“凝灵”的九层境界。
摄心九论共分为九个部分,或称九个台阶,九个境界,从第一到第九必须按部就班地深入,其名目分别为:
一炼未纯之心,二炼初定之心,三炼未复之心,
四炼退藏之心,五炼重塑之心,六炼了性之心,
七炼已明之心,八炼冥伏之心,九炼凝灵之心。
以上虽说古人将之分为九个部分,其实正如我们通常将事物分为起始、进行、结束一样,我
们也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未纯之痴迷到入定、未复,是指心灵通过一系列的修习、反思、回归等体悟后,产生了第一次飞跃,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已不再停留在通常的由表及里的基础上,而是思路大开,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相应,修炼者的身体上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可以初步将纷乱的思绪定静下来,将心灵之波渐渐沉淀,风月初开进入一片新天地。
第二部分,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修习,已有一定的效果,这时已是变化之机,此时的变化方向有两个,一为进,一为退。
身心的变化,带来了动力,于是急流勇进,欲求再上层楼,此是修习大忌,因此后面继之以“退藏”、“筑基”和“了性”。
而身心的变化同样可能引起另一种可能。
通过对事物的了解,渐渐看到事物的本质后,也会引起人们的厌倦之心,众生碌碌、爱恨名利均如过眼烟云,生活原来如此乏味,正如佛教所言“人生就是苦”,修行者之心灵受此影响,此是“退藏”过重,有碍进步,于是必须再筑根基以求“了性”。
身体中也是如此,意气如溶,浮气初定,必须打稳基础,再上高峰。
第三部分:修至这里,可以说修行者已达到很高境界了。
这时人生进入另一个转折。
就是象孔子形容的那样,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来稀,到此境界便是已属“知天命”了。
此时一颗心已是通明透达,人间万事万物均如眼底烟云,了如指掌;任何事物均可直指本心,不再有迷惑之态。
可以很容易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可以从心所欲,为所欲为。
但此时虽已“了性”,却正是一个变化之机。
此心虽已“知天性”,识本源,却仍未能心合自然,天人合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我们通过能力可以认识自然,通晓自然规律,这已象蚂蚁只能永远在地上爬一样,三维空间永远不能被它们掌握。
我们生活在自然这个整体中,我们的心灵活动只能限制在这个整体内,广袤无际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整体,即封闭又开放,我们的一切心灵活动也均局限于这个宇宙之中。
不要妄想去把握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那只有造物主才能做到。
人类按一定的规律生息,我们只承认有规律存在,却不相信规律的来源,这规律是从何而来?既然万物都是按一定规律运动的,那么谁设置了这些规律?命运是一种规律吗?
这些我们以现今的知识都不能得知?
因此人类始终都是迷惑的,就如一个单纯而倔犟的孩子,他不能被说教,只能按自己的牛脾气去任性而行。
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搞清那个“来源”,也许我们一直都站在那个“来源”面前而对之视而不见;就如肉眼都无法看见空中的电波一样。
“来源”就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进入我们的内心,我们就会进入“来源”。
我们不用去观察,“来源”无法被观察;我们也不必去惑知,“来源”无法被惑知。
我们知道它在,于是我们进入它,我们成为它的一部分,与它融为一体。
于是,我们就是“来源”,我们就是规律,,我们就是自然!
我们放弃了痴迷,贪恋,甚至我们还要放弃明智,然后我们才真正地做到让心灵澄清明净,有如山中月下一碧潭,随风而波,风定而止。
一颗心活泼地再无拘
这就是凝与灵,这就是“摄心九论”的最高境界,应该说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