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档法》分类标引的几点看法

使用《中档法》分类标引的几点看法
使用《中档法》分类标引的几点看法

《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第一版1987年12月出版一年多后,我院就开始按它进行档案分类标引了。实践证明,《中档法》第一版所设类目太粗,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标引需要。1997年12月出版了《中档法》第二版,把类目由一版的5千条扩展到10万条,基本能满足全国档案分类标引需要,但我们在使用中仍发现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我院档案的分类标引是在著录时与主题标引同步进行的,至1999年底,库存3万5千卷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科研、设计、基建、设备等)已全部著录和标引完毕,并逐步输入了计算机。我们在分类标引时遇到的难题颇多,这里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深入学习

八十年代末以来,我们为了跟上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步伐,学习了一些有关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著作和分类法。经常反复学习的有1986年出版的孙钢编著的《档案著录与标引手册》,1988年出版的邹步英等编著的《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理论与使用》,1998年出版的邓绍兴编著的《档案分类法》,1999年出版的邹步英等编著的《中国档案分类法使用手册》。我们深感,只有在反复学习中使用,又在使用中反复学习才能做好分类标引工作。

二全面返工

前面提到,我院著录标引工作起步较早,当时只能按《中档法》第一版做粗标引。待《中档法》第二版出来时,绝大部分库存档案已著录标引完毕,并输入了计算机。粗标引的结果是成百上千个案卷标的是同一个分类号,很难达到分类检索的要求。《中档法》第二版的类目比第一版增加了二十倍,很多类别有了细目,原来的粗标引必须返工作细标引。再者,《中档法》第二版对第一版的结构、类别也有所调整、修改,如二版把一版的“一主表二附表”改为了“一法四表”,取消了工业复分表,增加了科技档案复分表,取消了R基建类中的综合类,等等,就是具体类目的含意也有些变动。这意味着,按第一版标引的不少类号必须报废,重新按修改后的类目号标引。

我院的档案内容涉及到《中档法》A至U19个基本大类(其中工业基本大类N又分21个类)的所有类别。返工量之大,可想而知。我们的作法是用微机打出全部目录,逐类逐条对照《中档法》第二版修改,然后再在微机上改一遍。

三处理难题

大家知道,一个单位确定做分类标引后,对著录的所有档案都必须一条不落地标上分类号,否则建立的分类目录或数据库将是残缺不全的,进行分类检索时,未被标引的档案就会漏检。孙钢同志在《档案著录与标引手册》中说分类法编制应做到:“有档应有类,要保证所有档案都能分到适宜的类目中。”我们在实际标引工作中深感《中档法》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远远没有达到“有档应有类”的水平,很多档案找不到适宜的类目做标引。也就是说,分类表还欠缺不少类目。这是标引人员最为难的一个问题。标引操作上还有一大难题是不必要的重复类目太多。一个事物或问题设了多个不同的类目,使标引人员弄不准用哪个类目号标引才对。

下面就谈一下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作法和看法。

(一)对分类表欠缺类目号的解决方法

1 采用上位类号标引。例如:关于人才开发问题的文件找不到相应的类号,可标BC4人事。又如:宝钢烧结厂烟囱设计,从NG冶金类R和建筑类中都找不到烟囱类目,只有标NG6133烧结厂燃烧系统。

2 采用靠类标引。例如:关于法人代表的确定和变更的文件找不到相应的类号,可标与其接近的概念类号BC43干部任免。又如:留学生论文太原东山水泥厂车库设计,在NW62水泥厂基建类中和R4建筑工程设计中均无“车库”类目号,可靠标NW6243水泥厂运输基建。

3 采用“其他”类号标引。在上位标引和靠类标引都不宜表达时,无奈才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一般供暖锅炉房在R类中却无类目,若用上位标引,住宅小区的锅炉房建筑只能标R4121作居住建筑的附属工程,而商业区的供暖锅炉房只能标R41421作商业建筑的附属工程。这样就把同样性质的建筑标成了不同的号,显然不合理,影响检索的查全率。相类似的锅炉房都用R4192“其他”建筑设计类号标引,就能达到同样事物用同一类号标引的要求。

(二)重复类目的选用

在《中档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中有大量相重类目。其中有少量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档案分类是按职能分工设类,在不同职能类中不能共用一个相同的类目号标引。例如:干部任免”在A党务、BC行政、D军事三个类目中都设了类目,就是必要的重复类目。但是,分类表中实际上还存在大量不必要的重复类目。之所以说它们是不必要的重复类目,笔者认为是编表时未严格按“共性集中”的原则设类目,留学生论文把同样的事物在各大类中作了不必要的重复设类。例如:“档案馆”基建档案在分类表中按说有一个就行了,但实际却在5个大类中设了5个类目。又如:居住建筑档案在不同大类中设了11个类目(有的还分若干细目)。R类本来就是建设档案类,其中档案馆、居住建筑都设有类目,它们的共性都很强,用R类标引这种档案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分布在其他各大类的相同类目显然是多余的了。如果随便选用各大类中相同类做标引,就不可能达到标引的一致性。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 在主题专业大类中有具体相对类目的档案一律用主题类中的类目标引。例如,R类是“城乡建设、建筑业”类,就是基建档案的主题类、通用类,其他大类中的基建类只设各该专业的特殊、专用基建工程档案类目。居住建筑属通用民用建筑,任何专业系统的住房都没有什么特殊性。因此,全国的住房都用R4121类(下面还有住宅、宿舍等细目)标引才好。然而,分类表中在出版、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商业各大类下都设有居住建筑类目,这些系统用各自的居住类号标引他们的基建档案也不为错,但设计、施工部门为上列各系统做的居住设计、施工档案就可能都用R类标引,这就出现了不一致问题。

2 主题专业类目中虽有相应类目号,但若太粗,也可不用,而用相关大类中的具体类号标引。例如:R4124为“教育及科研建设”,但下边并无科研建筑细目,而HA62“科研用房”下又分科研大楼、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筑就可用HA622标引。科研用房不多的单位也可用R4124做粗标引。这也要出现同一事物用不同类号标引问题。

3 一个事物或问题在几个主题大类中都设有类目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HB6378为“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学”,TC58为“地震工程学”,R5317为“建筑抗震研究”,这三个类目中都含有建筑工程抗震研究内容,若属基础理论研究可用HB6类号或用TC5类号标引,若是指具体建筑工程抗震研究的,则用R5类号标引。例①《北京市区埋藏基岩凹陷地形对地震的影响》研究报告标TC5824(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例②《唐山地震对京津的影响》调查报告标HB6379(地震调查),也可标TC34(地震调查);例③《空间杆系结构抗震计算的研究》标R5317;例④冶金类中的NG522132为“耐火材料设备”研究,建筑材料类中的NW5592为“耐火材料工艺设备”研究。这两条类目内容完全一样,标引时冶金系统和建材系统肯定是各自用本专业的类号。这样做虽不合理,但是合法(《中档法》)。

另外,各工业类的设备、标准、环保等小类与主题类的NJ机械、SA环保、UA标准等的交叉重复也是难解难分的。涉及相同的类目都要进行分析、比较后才能选定合适的类目号做标引。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多例举了。

总之,《中档法》存在的问题只能待其编委会做出解释和再版时修改来解决,使用者无权做任何改动,只能想法去适应,至少在一个单位内要有统一的使用方法,使对同类档案的标引前后保持一致。我们虽然通过实践归纳出几点方法,但很不理想,只是权宜之计,而且还经

常为选适当的类号伤恼筋。因此,我们特别希望与兄弟单位交流情况,向同行学习,以提高标引水平。

试论如何提高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

试论如何提高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 摘要:图书馆的文献分类标引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也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之一,由于我国的分类标引还基本处在卡片目录时期的手检分类标引水平,标引工具、规则、人员等存 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统一标引工具,遵循文献分类标引规则,严格执行分类标引流程,集中 编目,提高分类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审校六个方面来提高文献分类标引工作质量。 关键词:标引工具;标引规则;标引流程;人员素质;工作质量 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文献信息为读者服务的,其馆藏文献所包含的大量知识与信息,必须进行 科学地整序揭示它的学科内容及主题,才能达到为读者所利用的目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 读者的需求,对分类人员来讲,就是如何对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标引。 1 我国分类标引的现状及标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分类标引还基本处在卡片目录时期的手检分类标引水平。主要表现在标引方法、标引 专指度、完全度、协调度、差错率和一致性都没有大的改善,不能适应机读目录的联网分类 检索要求。我国在标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种: 1.1统一标引工具。标引工具的统一是标引工作标准化的首要条件,虽然《中图法》、《汉语主题词表》被推荐作为国家标准分类法和叙词表。但是不少单位仍在使用《人大法》、 《科图法》以及其他分类法作为分类检索语言。大量自编的非规范的主题词表仍在继续使用,这些检索语言在编制使用上各行其是,只顾满足本系统、本单位一时的需要,很少从全局考虑。 1.2标引规则的问题。标引规则是标引人员在文献标引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它对文献标引工作起着直接导向和控制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标引规则本身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不 同的图书馆采取不同的标引规则;不同的标引人员对同一规则的理解不同;同一标引人员在 不同时间对同一规则的理解不同等,造成了标引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标引标准化。 1.3标引人员的问题。标引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标准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书目数据标引质量。由于有些标引人员的学科专业水平差、分类理论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对文献标引随心所欲、任意取舍,严重影响图书馆标引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提高文献标引工作质量的措施 2.1统一标引工具。图书分类法的标准化是图书馆标引工作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中图法》列类合理、完善,类目涵义清晰、明确,类目概念丰富、完备,易用性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满足文献信息整序和检索的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 不断修订、不断发展。《汉语主题词表》作为国家推荐的主题标引工具,收词量大、学科综 合性强,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文献主题检索系统标准的基础。将《中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升格为国家标准,通过全国标准化组织宏观的管理和协调,保证它的推广与实施,才能将我 国文献标引标准化工作到实处。 2.2制订规范化的标引规则。在分类法和主题词法统一的条件下,标引规则和标引方式的规范化是保证标引标准化的重要措施,在分类标引过程中,应积极按已建立起来的基本符合我 国特点的情报文献分类体系来执行。在主题标引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系列的图书标引规则、选 词规则、组配规则和主题标引工作细则等,以便标引人员严格执行、共同遵守,从而达到一 致性要求,保证文献数据的质量。另外,随着因特网编目的兴起与发展,也应制定统一国际 标准的因特网编目规则。 2.3严格执行分类标引的工作流程。文献分类标引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一道工序的处理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企业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 1、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 1)职系: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似相近,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一个职系就相当于一种专门职业,职系是岗位分类中的细类。 2)职组:由工作岗位性质和特征相似相近的若干职系所构成的岗位群。职组是岗位分类中的中小类。如:小学教师就是一个职系,教师就是一个职组。 3)职门:是工作性质和特征相近的若干职组的集合。职门是岗业分类中的大类。 4)岗级:在同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任务轻重、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的集合。如:中学教师是一个职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师分别是这一职系中的四个岗级。 5)岗等:是将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相同相近的岗位纳入统一的岗等。 刚等与岗级的区别:不是同一职系内不同岗位之间的等级划分,而是不同职系之间的相同相似岗位等级的比较和平衡。如:中学教师职系中的二等教师与机械操作职系中的五级车工可以划分为同一岗等。 2、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 工作岗位分类亦称岗位分类分级或岗位归级,在国家机关行政人事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 岗位分级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3、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 1)岗位分级与职业分类标准的关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2)岗位分级与岗位分类:是工商企业和国家政府机关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3)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是一种按照预定分类原则和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资历及贡献大小等资格条件,将人员分成不同品级的人事制度,它是人员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工资、奖惩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者的区别: ①分类标准不同。岗位分类以事为标准;品位分类以人为标准。 ②分类依据不同。岗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或岗位的性质、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对事不对人;品位分类则根据对人员资历、学历、劳动态度、综合绩效和贡献率的分析,达到对人员进行分类的目的,对人不对事。 ③适应范围不同。岗位分类适用于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强的岗位;品位分类则适合于工作经常变化、工作效果不易量化的岗位或工作。 4、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一般单位应控制在两个层次以下,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单位最多也不宜超过三个层次。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它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应以实用为第一原则,不宜将类别划分得过细。 5、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难易程度。 2)要考虑对员工行为激励的程度。 3)要体现企业员TEE资管理的策略。 6、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中国最新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01-----经营管理类-----0101 总裁/总经理/CEO 0102 行政总监 0103 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 人力资源总监 0105 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 首席信息官CIO 0107 首席运营官/COO 0108 市场/营销总监 0109 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0201 公关经理 0202 公关专员 0211 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 渠道经理 0213 产品/品牌经理 0214 市场助理/专员 0215 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 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 市场策划 0218 市场分析/调研 0221 CI设计与策划 0222 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 03-----贸易/销售/业务类----0301 国内贸易 0302 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 跟单员 0304 报关员 0311 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 0312 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 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 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 财务经理/主任 0402 会计主管 0411 注册会计师 0412 会计 0413 出纳 0421 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 注册审计师 0431 统计 0432 计划 0433 稽核 0434 财务分析 0435 成本分析/核算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0501 行政经理/主管 0502 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 办公室主任 0511 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 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 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 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 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 0601 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 文秘/高级文员 0603 资料/文档撰写/编辑 0611 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文员/校对0612 前台/接待员/礼仪 0613 收发员/话务员/后勤 0621 英语翻译 0622 日语翻译 0623 法语翻译 0624 德语翻译 0625 韩语翻译 0626 其它语种 07-----客户服务类-----0701 客户服务经理 0702 技术支持/客户培训 0703 售前/售后服务 0704 热线咨询 0705 客户关系处理 0706 客户分析 0707 投诉处理 08-----工厂类----- 0801 厂长/副厂长 0802 厂务管理 0803 车间主任/拉长 0811 产品开发 0812 品质管理 0813 采购管理 0814 仓储管理 0815 物料管理 0816 设备管理 0817 安全管理 0821 配色美工 0822 计划/调度/协调员 0823 PMC/SMT技术员 0824 生产控制文员

中图法分类法实习题目十六

分类理解 1 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 文献分类标引首先必须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只有在不适于以学科属性为区分标准时,才考虑以其它方面的性质,如体裁、地域、时代、语文等作为分类标准。 例:《集成电路手册》分入TN4-6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现代长篇小说)分入I512.45; 《菜花能否移植》(论述日本俳句对外国诗歌的影响)分入I106.2,而不能入S63; 《中国国家书目》分入Z812.1; Physics and the sound of music(论述音乐物理学,而非物理声学)分入J611.1,不能入O424。 2 专指性 文献分类标引必须符合专指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将文献分入恰如其分的类,而不能分入范围大于或小于文献实际内容的类目。要区分总论与专论,不要将专论性的文献归入总论类。还要区分是阐述一般原理的,还是阐述具体问题的,不要把研究具体问题的文献归入阐述一般原理的类。 例:《综合业务通讯网》应入TN915.14,而不入其上位类TN915.1 数字通讯网,也不入其下位类TN915.141 窄带综合业务通讯网; 《电视机维修手册》是总论电视机维修的著作,入TN949.7; 《彩色电视维修手册》是专论彩色电视机维修的著作,入TN949.12; 《信号处理》是论述信号处理一般原理的著作,入TN911.7; 《语音信号处理》是论述具体的语音信号处理的著作,入TN912.3; Firewalls and Internet security:repelling the wily hacker(论述因特网如何防止黑客侵入)网络安全应入TP393.08,而不入更泛指的类目TP309。 3 实用性 文献分类标引必须使文献尽其用,即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将文献分入最大用途的类。对于交叉学科、或是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文献,应利用互见分类、分析分类等方法,对重要的分类检索点,予以充分揭示。此时应优选一类号作为主要分类号。

分类标引复习重点(打印)

第一章 1:什么是类、分类、图书分类、分类标准? 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分类: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的区分和类聚并按照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活动 图书分类: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分门别类的系统的揭示与组织图书馆馆藏的方法 分类标准:一类事物彼此之间的共同点称为分类标准 2.如何确定图书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 (1)要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和检索要求 (2)要适应具体国家的实际情况 (3)要遵守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规则 3.什么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哪些优缺点? 含义:将所有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优点:(1)根据用户的使用需要按学科专业有层次的揭示文献,类目展开比较系统 (2)采用等级列举方式将分类结构加以完整显示,类目体系概括直观,易于掌握和使用 (3)标记符号简短明了,号码单纯,适合组织图书分类排架,也适合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缺点:(1)不能详尽无疑的揭示各种复杂主题,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2)列举式类表的等级结构,单线序列和先组式的标记,使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3)列举式类表的静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拘束性,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必须经常修 订 (4)大型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一般类目详尽,但篇幅较大 4.分面组配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 基本思想: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以通过相应单元概念的组 合加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分类法编制时没有必要详尽列 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列出各种基本概念,并分 别配于相应号码,使用时先分析文献主题,根据主题分析的 结果,通过相应概念的组配,表达文献主题,以各个概念标 识的组合表示该主题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 优点:(1)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的复合主题,对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将所有岗位分成五类:管理类、通用类、营销类、技术类和生产类。 (1)管理类岗位指公司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各级岗位,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各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助理。 (2)通用类岗位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行政、财务等部门的普通员工岗位,还包括其他部门的文员岗位。具体又可分为三类: ◆财务类:包括财务、审计; ◆人事行政类:包括人力资源、行政、资质审核; ◆业务发展类:其他部门的文员岗位等。 (3)营销类岗位指营业部的营业代表和服务代表岗位。 (4)技术类岗位指合同部、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岗位。 (5)生产类岗位指生产相关部门(合同部)的生产人员岗位。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置了五个发展序列:管理、通用、营销、技术和生产序列,分别对应管理类、通用类、营销类、技术类和生产类岗位。 每个发展序列都有相应的职级分布。根据具体岗位的性质、经验技能要求、职责大小等的不同,每个岗位所覆盖的职级不同。 (1)管理序列分为高级管理者(MA)、中级管理者(MB)、初级管理者(MC)三层,每层包括4个级别。 ◆管理MA层,应具有很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十分丰 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系统且知识面广阔。 管理MAA层,具备本行业领域深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本公司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并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 管理MAB层,具备本行业领域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承担本公司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并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有较大影响。

管理MAC层,具备本行业领域较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部门工作计划 和发展规划,并对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 管理MAD层,具备本行业领域丰富的专项知识和专项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部门 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并对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有较大影响。 ◆管理MB层,应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较丰富 的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比较全面。 管理MBA级,具备本岗位工作领域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分析决策能力,能够领导团队承担某个职 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管理MBB级,具备本岗位工作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分析决策能力,基本能够领导团 队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管理MBC级,具备本岗位相关领域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一定分析决策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具体工作,并承担某 个职能部门管理类职责,能够很好的指导、培训和协调所在 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BD级,具备本岗位相关领域较为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部分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具体工作,并承 担某个职能部门部分管理类职责,能够指导、培训和协调所 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C层,应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一定的 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以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主。 管理MCA级,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在主管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工作,并辅助主管开展 全面的管理工作,能够很好的协调所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CB级,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大部分具体工作,并辅助主管开 展大部分管理工作,能够协调所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CC级,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部分具体工作,并辅助主管开展

档案著录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档案著录规则 Bibliographical description for archiv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档案著录规则 DA/T18-1999 (代替GB/T3792.5-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1999-05-31批准1999-12-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份或一组文件、一个或一组案卷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标识符号、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及著录项目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档案的著录。对于某些内容和形式极其特殊的档案,可遵照本标准制定细则。 本标准不包括以全宗和类别为对象的著录,也不包括目录组织的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

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792.1-1983 文献著录总则 GB/T71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GB/T9704-1988 国家机关公文格式 GB/T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GB/T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DA/T1-1992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著录 在编档案目录时,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DA/T1中5] 3.2 著录项目 揭示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记录事项。包括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稿本与文种项、密级与保管期限项、时间项、载体形态项、附注与提要项、排检与编号项。 3.3 条目 又称款目,档案著录的结果,是反映文件或案卷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著录项目的组合。 3.4 著录格式 著录项目在条目中的排列顺序及其表达方式。

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第八讲)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1 文献分类的意义 1.1文献分类的含义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1.2 文献分类的作用 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文献;二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 1.2.1便于组织分类排架。 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收集的图书资料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图书资料的排列方法有多种,每种排列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分类排列方法较为理想。其优点是: ①能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使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用藏书。 ②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③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④便于按类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1.2.2 便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文献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上。分类检索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是按照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起来的,由于类目体系一方面体现着每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这种类目体系反映在分类检索系统上,便于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按类检索、查找文献,达到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其前提必须是要先对文献进行分类。 2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 2.1文献分类法之基本类型: 2.1.1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等绝大部分分类法都是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一般由主表、标记符号、复分表、说明和类目注释、索引等5个部分组成。(下面以《中图法》为例) 2.1.1.1主表是指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形成的类目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什么是岗位分类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

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坐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坐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组和职系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是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岗位分类的原则“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规则 要使分类标引准确、一致、充分、适用地揭示信息资源的主题,除了按照分类标引的要求弄清文献的内容特征,掌握分类表的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按照分类标引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详细的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规则一般是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根据分类表的特点并结合信息资源的特点确定的。按照分类标引规则的特点和涉及的内容对象范围,分类标引规则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标引规则、一般标引规则、特殊标引规则三类。其中,特殊标引规则是指只适用于各个知识门类的规则,是基本规则和一般规则在各基本大类的延伸,与各类的类目体系联系密切,比较具体,可参看有关的分类使用手册。本书将主要讨论前两类规则。为便于说明,本章的分类标引实例主要以《中图法》为工具。 一、基本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是整个分类过程中始终必须遵循的规则。基本规则是从信息资源分类原则中引申出来,并结合分类标引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资源的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标引 科学性质的资源,一般应以其内容属性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其他特征,如国别、时代、形式、类型等。传统文献分类体系是学科为中心建立的,在应用传统分类法类分文献时,一般应在分析文献讨论的主题对象的同时,考虑其内容的学科属性。如《华北地质构造》这一文献,应首先按学科归人“P54区域大地构造学”,然后再按地区,归人中国华北,其号码为:P548.22。网络分类体系往往同时按主题或学科为中心建立类目体系,在此情况下,各种主题或学科内容的网络资源,应注意根据类目的设置特点,确定其归属。文学、艺术形式的资源,通常应根据其特点,则按照其体裁、形式等标引。 (2) 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 即凡是能归入某一类的文献,必然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这是分类体系中从属关系类目的性质决定的。 (3) 信息资源必须归人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即应依据资源的内容,将其分人分类体系中内涵外延最符合其内容、最确切的类目。这是分类法准确、专指地揭示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分类时就不仅应准确确定信息资源的学科归属,而且还应按照学科展开的层次,区分总论和专论、理论和具体应用的区别,将其归人最确切的类目。这就要求在了解类目体系展开的引用次序

中国最新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01-----经营管理类-----0101总裁/总经理/CEO 0102行政总监 0103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人力资源总监 0105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首席信息官CIO 0107首席运营官/COO 0108市场/营销总监 0109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0201公关经理 0202公关专员 0211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渠道经理 0213产品/品牌经理 0214市场助理/专员 0215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市场策划 0218市场分析/调研 0221CI设计与策划 0222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03-----贸易/销售/业务类----0301国内贸易 0302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跟单员 0304报关员 0311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0312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财务经理/主任 0402会计主管 0411注册会计师 0412会计 0413出纳 0421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注册审计师 0431统计 0432计划 0433稽核 0434财务分析 0435成本分析/核算 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

0501行政经理/主管 0502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办公室主任 0511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0601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文秘/高级文员 0603资料/文档撰写/编辑 0611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文员/校对0612前台/接待员/礼仪 0613收发员/话务员/后勤 0621英语翻译 0622日语翻译 0623法语翻译 0624德语翻译 0625韩语翻译 0626其它语种 07-----客户服务类-----0701客户服务经理0702技术支持/客户培训 0703售前/售后服务 0704热线咨询 0705客户关系处理 0706客户分析 0707投诉处理 08-----工厂类-----0801厂长/副厂长 0802厂务管理 0803车间主任/拉长 0811产品开发 0812品质管理 0813采购管理 0814仓储管理 0815物料管理 0816设备管理 0817安全管理 0821配色美工 0822计划/调度/协调员 0823PMC/SMT技术员 0824生产控制文员 09---计算机/互联网类----0901技术主管/项目经理

中国档案分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

中国档案分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 Catalogue for the archives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inspection under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archives SN/T0003—1995 前言 中国档案分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以下简称《商检档案分类表》)是《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商检类的档案分类详表。“商检档案分类标引规则”是进行分类标引使用,以确保商检档分类标引方法统一。“商检档案分类表类目细分规则”是提供给各使用单位对《商检档案分类表》最低一级类目进行扩展和细分。 附录A商检档案分类标引规则、附录B商检档案分类表类目细分规则均是标准的附录。附录C《商检档案分类表》使用说明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商检局办公室机要档案处负责组织,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编辑委员会负责起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按姓氏笔划排列) 王文兰、元达礼、朱光沛、刘瑛、迟长月、李秀芳、任开鸿、陈鹏、金善祥、周克仁、俞晓丹、钟宝琦、徐庸德,黄慕让、蔡毓德。 本标准参与编制人: 周醒海(国家商检局副局长,负责标准审定工作)、李桂霞。 本标准由国家商检局办公室机要档案处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以下简称商检档案)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体系结构及分类和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商检各类档案的分类标引。也适用于某种专业档案进行档案实体的分类整理和排架。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商检档案分类表 以商检系统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分工为基础,并紧密结合商检档案记述和反映的事物属性,按照《中档法》的体系结构及编码方法编制而成的商检档案分类规范。 2.2档案分类 根据档案内容或形式的异同,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使用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 2.3类目 亦称类名。一组在性质上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称,用以表示一类事物的概念。 2.4类号 类目的标识符号,用以表示和固定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排列顺序及位置。 3分类原则 3.1以进出口商品检验职能活动分工为主要分类基础,紧密结合商检档案记述和反映的事物属性关系,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3.2类目的设置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既客观反映我国商检档案的现状,又考虑今后商检档案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基本类目稳定的前提下留有扩充的余地。 3.3从商检档案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4编码方法 4.1本标准采用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编号法。汉语拼音字母“LD”体现了本标准在《中档法》中的位置,字母之后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号。

岗位分类分级

岗位分类分级 什么是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座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座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的原则 “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1、系统原则 岗位设置和划分,不能孤立地、局部地去看,而应该从各职位的相互联系上,从总体上去把握。一般而言,任何系统都具有5个特征: 1)集合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 2)相关性。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为一定的目的而存在。 4)整体性。一个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尽管每个要素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子要素,但是各个子要素间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和其他有关的系统

文献信息分类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

精品课程招标书

软件招标项目技术规格书 目录 一、招标软件一览表: (2) 二、项目建设目标: (2)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2) 精品课程网: (2) 1、软件架构 (3) 2、软件平台 (3) 3、数据处理能力 (3) 4、安全设计 (3) 5、功能模块流程设计 (4) 5.1 教室管理中心: (4) 5.2课程管理中心: (4) 5.3资料管理中心: (4) 四、项目应遵循的规范体系: (4) 五、技术支持与服务: (5) 六投标供应商的报价: (5) 七、报价回函内容应包括: (5) 八注意事项: (6)

一、招标软件一览表: 本次公开招标的内容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精品课程网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 项目名称规格配置数量单位交货期交货地点 计算机科学系精品课程网 具体见 技术规格书1套 四川文理学院计 算机科学系 中标供应商签订 合同后60天 四川文理 学院 备注: 1、参加投标供应商需保证所提供产品符合本次招标要求及国家相关产品,符合ISO 质量体系认证、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具备知识产权保障的最新质量标准的产品软件。有产品质保书或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时所必须的各类相关使用操作、系统管理、培训等资料; 2、参加投标供应商须保证所有提供的产品软件包含系统分析、架构开发、安装调试、运维等所有费用。提供相关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与软件的修改、定制。 3、参加投标供应商应充分考虑软件应具备先进、成熟、可靠、安全、开放、实用、易扩展、性价比好的产品参加项目投标,确保软件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后续升级架构可行 性与扩展能力。 二、项目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主要功能为满足精品课程网站制作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站模板满足教师个人性化需求,支持课程介绍、课程特色等介绍性栏目的内容在线编辑,同时提供在线的课件编辑工具,可以上传申报表或评审材料。典型的精品课程建设工具有“可视化精品课程软件”,教师日常可以动态维护精品课程网站内容。 2、性能要求: 1)、系统支持并发用户数大于100人; 2)、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5000小时; 3)、系统恢复时间:系统恢复时间小于4小时; 4)、批量PDF转换、OCR识别、水印添加等均支持大批量数据一次性实施; 5)、因特殊原因导致的性能问题,最后性能的验收由用户的可接受度为标准。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精品课程网: 精品课程网的设计需要有良好的总体构架,包括软件架构、技术架构、安全体系架构、存储架构、规范体系等内容。

岗位分类大全

工作岗位分类标准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01-----经营管理类----- 0101 总裁/总经理/CEO 0102 行政总监 0103 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 人力资源总监 0105 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 首席信息官CIO 0107 首席运营官/COO 0108 市场/营销总监 0109 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0201 公关经理 0202 公关专员 0211 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 渠道经理 0213 产品/品牌经理 0214 市场助理/专员 0215 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 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 市场策划 0218 市场分析/调研 0221 CI 设计与策划 0222 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 03-----贸易/销售/业务类-----0301 国内贸易

0302 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 跟单员0304 报关员 0311 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 0312 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 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 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 财务经理/主任 0402 会计主管 0411 注册会计师 0412 会计 0413 出纳 0421 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 注册审计师 0431 统计 0432 计划 0433 稽核 0434 财务分析 0435 成本分析/核算 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0501 行政经理/主管 0502 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 办公室主任 0511 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 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 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 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 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 0601 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 文秘/高级文员

第一节 分类标引概述

第一节分类标引概述 第一节分类标引概述 一、分类标引的意义和要求 所谓分类标引,又称为归类,是指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 分类标引工作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的基础和前提,对文献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信息资源赋予分类标识,信息机构就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纳入相应知识门类,建立起相应的分类检索系统。这样,用户只要根据一定的信息资源特征,就可以按照系统提供的途径进行查找,从资源集合中检出需要的文献。分类标引同时还是许多文献单位用来进行文献组织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文献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使信息资源 标引应考虑系统的特点和用户的检索需要,使标引结果适合使用。有时,不同单位对文献分类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个医药专业文献系统,可以只标引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主题内容,并按医药专业的检索需要组织其分类系统,将与医药有关的植物、昆虫的文献分人医药部分的相应门类,而不是按综合性文献单位的办法,分散归人生物、农业等学科部门。

的分类保持一定质量,分类标引工作一般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归类要正确,将信息资源归入对应的学科和专业;其二,归类要确切,要将信息资源归人分类体系中最专指、最切合其内容的类目。一般要求标引者不仅对信息资源内容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且还要求对类目体系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即指能根据使用需要,充分揭示有检索价值的信息资源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对只讨论一个主题对象信息资源,只归入一个对应的类目;对同时讨论两个或三个主题的信息资源,则同时对这两个或三个主题对象进行分类标引。这样做,可以从不同论题出发检索出该文献,实现较高的检全率。当然?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也不是越多越好,标引过深,必然会包括一些未进行充分讨论的主题,降低检准率,因此应当采用适当的标引深度。 即对同一主题内容信息资源标引结果应一致。包括不同标引员对同一类型主题资源赋予的分类标识应一致,同一标引员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类型主题资源赋予的标识应一致。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检全率和检准率,是检索系统提高检索效率的基本要求。要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不仅应提高标引人员的素养,而且应通过规范标引程序和建立明确的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