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5 推移质输沙率

合集下载

水文输沙率计算公式

水文输沙率计算公式

水文输沙率计算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水文输沙率计算公式”的文章:咱们一提到水文输沙率,好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挺深奥的概念,其实呀,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只要用心去理解,也没那么复杂。

先来说说啥是水文输沙率。

简单来讲,它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质量。

这就好比咱们去超市买水果,售货员会在一定时间内给咱们称出水果的重量,而水文输沙率就是在一定时间里河流“搬运”沙子的“重量”。

那水文输沙率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对河流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说起。

科学家们在河边一站就是好长时间,记录各种数据,分析水流速度、泥沙颗粒大小、河流宽度和深度等等因素对输沙的影响。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一群研究水文的朋友去河边考察。

那天气温挺高,太阳火辣辣的。

我们站在河边,眼睛紧紧盯着仪器上的数据变化。

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可大家都顾不上擦一擦。

其中一个朋友拿着本子,一边记录一边嘴里还念叨着各种数字。

这水文输沙率的计算公式啊,常见的有悬移质输沙率公式和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悬移质输沙率的计算通常会涉及到水流的流速、含沙量等参数。

比如说,爱因斯坦公式就是常用的一种,它把水流的紊动特性和泥沙的悬浮特性都考虑进去了。

而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呢,就又得考虑河床的粗糙度、泥沙的粒径等因素。

就像我们走在不同的路上,有的路平坦好走,有的路崎岖难行,这对我们前进的速度和消耗的力气都有影响,河流搬运泥沙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实际应用这些公式的时候,可不能生搬硬套。

因为每条河流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一样。

比如说,有的河流水流湍急,含沙量大;有的河流则相对平缓,含沙量小。

所以得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合理的取值和调整。

总的来说,水文输沙率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耐心去琢磨,结合实际情况去运用,就能更好地理解河流的“搬运”能力,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就像那次在河边的考察,虽然又热又累,但当我们看到收集到的那些宝贵数据,心里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四章 泥沙测验

第四章   泥沙测验

河流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悬移 质是指悬浮于水中,随水流一起运动的泥沙;推移质是指在河底 床表面,以滑动、滚动或跳跃形式前进的泥沙;河床质是组成河 床活动层处于相对静止的泥沙。 河流泥沙按在河床中的位置可分为冲泻质和床沙质:冲泻 质是悬移质泥沙的一部分,它由更小的泥沙颗粒组成,能长期的 悬浮于水中而不沉淀,它在水中的数量多少,与水流的挟沙能力 无关,只与流域内的来沙条件有关;床沙质是河床质的一部分, 与水力条件有关;当流速大时,可以成为推移质和悬移质,当流 速小时,沉积不动成为河床质。 因为泥沙运动受到本身特性和水力条件的影响,各种泥沙 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当流速小时,悬移质中一部分粗颗粒可能 沉积下来成为推移质或河床质。反之,推移质或河床质中的一部 分在水流的作用下悬浮起来起成为悬移质。随着水力条件的不同,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也是泥沙治理困难的关键所在。 河流泥沙测验的内容包括悬移质、推移质的数量和颗粒级 配,以及河床质的颗粒级配。
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目的在于测得通过河流测验断面悬移质输沙率及变化 过程。由于输沙率随时间变化,要直接测获连续变化过程无疑是困难的。 通常是利用输沙率(或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其它水文要素建立相关关系, 有其它水文要素变化过程的资料通过相关关系求得输沙率变化过程。我 国绝大部分测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一般断面平均含沙量与断面上有 代表性的某垂线或测点含沙量(即单位含沙量,简称单沙)存在着较好 的相关关系。测断面输沙率的工作量大,测单沙简单。可用施测单沙以 控制河流的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较精确的方法,在全年施测一 定数量的断面输沙率,建立相应的单沙断沙关系,然后通过相关关系由 单沙过程资料推求断沙过程资料,进而计算悬移质的各种统计特征值。 因此,悬移质测验的主要内容除了测定流量外,还必须测定水流含沙量。 悬移质泥沙测验包括断面输沙率测验和单沙测验。

河流泥沙测验方法

河流泥沙测验方法

河流泥沙测验方法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三类: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

三者没有严格的界线,随水流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河流中泥沙以悬移质为主。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示,单位为kg/m3。

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单位为kg/s。

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一)含沙量的测量含沙量测验,一般需要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

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式采样器。

不论用何种方式取得的水样,都要经过量积、沉淀、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才能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水样的含沙量可按式计算:式中:Cs --- 水样含沙量,g/L 或kg/m3;Ws --- 水样中的干沙重量,g 或kg;V --- 水样体积,L或m3;(二)输沙率测验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的。

为了测出含沙量在断面上的变化情况,由于断面内各点含沙量不同,因此输沙率测验和流量测验相似,需在断面上布置适当数量的取样垂线,通过测定各垂线测点流速及含沙量,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及垂线平均含沙量,然后计算部分流量及部分输沙率。

对于取样垂线的数目,当河宽大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少于5条;水面宽小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应少于3条。

垂线上测点的分布,视水深大小以及要求的精度而不同。

(三)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人们从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当断面比较稳定、主流摆动不大时,断面平均含沙量(简称断沙)与断面某一垂线或某一测点的含沙量(简称单沙)之间有稳定关系。

通过多次实测资料的分析,建立其相关关系。

这样经常性的泥沙取样工作可只在此选定的垂线(或其上的一个测点)上进行,便大大地简化了测验工作。

根据多次实测的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单样含沙量的成果,以单沙为纵坐标,以相应断沙为横坐标,点绘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点,并通过点群中心绘出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线。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
(0 9Z - ) 2 0.YZ .
作 者简 介 :张
康 (91 18一
) ,男 ,博士研 究 生 ,zag ag 1 ma. m. hnkn 0@g it lo
通 讯作 者 :王兆 印 ,zwag s g u. uc. y n @tn h a d . i e n
2 1 3月 0 2年
的重要 问题 之一 .
Pa k r9 re[ ]

移质输沙率 也会 出现几个数量级 的变化 , 而区别 则 在 于其 河 床结 构 的不 同L. 一研 究成 果 为推 移质 6 这 J
运 动 的研究 提供 了新 的思路 , 者通 过不 同时 间在云 笔 南 小江 流域 1 5条 山区河 流推 移质 运动 进行 的野 外实 测, 对河 床 结 构 、 流 能量 及 推移 质 输 沙三 者 之 间 的 水
m e s r h i e b d sr c u e i t n i , n o b e b x b d l a a p e su e o m e s r h a s o tr t f a u et e rv r e t t r n e st a d a d u l— o e d s m lrwa s d t a u e t e t n p r ae o u y o r b d l a . i l a u e e t n t eb d l a a s o a i n rv r e t c u ea d h d a l e t e r o d ce e d F ed me s r m n s o e d t n p r to , i e b d sr t r n y r u i f aur swe ec n u t d o h o r t u c
(.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 与水利水 电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8 ; 0 0 4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 0) 0 11 摘 要 :河床结构是 山区河流 河床在 洪水过程 中达到较 强阻力及较 高河床稳 定性 时床 面大颗粒 的组合 ,对山 区河流

典型推移质输沙率计算方法概述

典型推移质输沙率计算方法概述

典型推移质输沙率计算方法概述
田永生;范中海
【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
【年(卷),期】2007(025)011
【摘要】推移质输移问题是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有关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种类繁多,公式结构和形式均有一定差异,有些公式未明确其使用务件及适用范围.本文从已有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不同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实际应用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及工程所在河流特性有钟对性地选择计算公式.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田永生;范中海
【作者单位】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甘孜,626001;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
【相关文献】
1.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研究 [J], 王艳华;黎国森
2.山区河流河床形态对推移质输沙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J], 张利国;程金香;骆文广;田荣洁
3.沙质推移质断面输沙率计算方法 [J], 李振林;胡亚兰;汤运南
4.推移质运动的分形与自组织特征研究——Ⅱ推移质输沙率的分形分布及自组织临
界性 [J], 汪富泉
5.卵砾石河流推移质输沙率的模拟计算方法 [J], 杨美卿;王桂仙;镇芙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移质全断面计算方法

推移质全断面计算方法

附录A 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根据公式建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可分为二类。

一类为床沙全部可动的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我国工程设计中较广泛采用的是梅叶—彼德及R 〃摩勒公式,窦国仁公式,沙莫夫公式。

另一类为床沙部分可动、部分不可动的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较有代表性的是非均匀推移质分组输沙率公式。

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卵石河床,颗粒组成范围大、粗细悬殊、很不均匀的特点,用水槽模拟天然河道卵石推移质输移,由9条河流162组试验资料,建立了该公式。

该公式首先将床沙分为 n 级粒径组,求得各粒径组的平均粒径D mi ,该粒径组在床沙级配曲线中所占百分数为△P i 。

g g b bii n==∑1 g P p p p p gD bi p i s s mi =⋅⋅-∆φ()()//12312 当V V i ≤0时,φi =0。

当V V i >0时,φi oi b oi b mi m b mib b V V V V D D h D =-012241()()()() b 0=6.31×10-6, b 1=4.83, b 2=1.98, b 3=2.33, b 4=0.95式中:g b——推移质单宽输沙率;g bi——各粒径组单宽输沙率;P i——各粒径组在床沙中所占的百分数;D mi——各粒径组的平均粒径;D m——床沙平均粒径;V i——分组输沙强度参数;V——平均流速;V0i——各粒径组的起动流速,Vp pgDhD ismimi1212017 =-()()()//.ρh——水深;ps——泥沙密度;p——水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

附录B 推移质全断面输沙率计算B1 适用于单一的宽浅河槽的计算方法Q b=B b〃g——————————————(B1)式中:Q b——推移质全断面输沙率,kg/s;B b——推移质运动宽度,m;g b——推移质单宽输沙率,kg/(s〃m)。

B2 适用于复式河槽,或单一的宽浅河槽的计算方法(1) 根据河槽形态,将横断面垂直划分成m个子断面;(2) 每一个子断面可概化为矩形,根据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和断面形态,求得各级流量下各子断面的河宽和水深;(3) 由式(B2)求得各子断面的平均流速,由各子断面的水深可求得子断面的单宽流量。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推移质输沙率
2.造床流量
(2)河相关系对应的一某一特征流量称为造床流量,它是对河床形态影响最大的特征水流。

3.异重流
异重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重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较小的流体,互相接触,并发相对运动,交界面处不会出现全局性掺混现象的液体流。

4.弯道横向环流
5. 泥沙的沉速
6.江心滩
7.悬移质悬移质是脱离床面悬浮在水中的泥沙,它跟随水流一起向下游运动。

8.整治线
(1)治导线又称整治线,它是河流经过整治以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也是整治工程临河面的边界线。

是整治工程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治建筑物布置的依据。

9.弯道水流动力轴线
(1)主流线也称为水流动力轴线,是分析河道河势变化重要图线。

10.泥沙的干容重干容重:泥沙在干状态下的重量
11.泥沙的密实重率
12. 高含沙水流
高含沙水流是指沙量达到每立方米数百公斤乃至1000 kg以上的水流。

13.絮凝现象
14. 江心洲。

利用沙波运动估算推移质输沙率的误差分析

利用沙波运动估算推移质输沙率的误差分析

3 U i9 5 1o hn ay G a gh u 5 0 2 , hn) . nt 1 6 f iaN v , u n zo 1 3 0 C ia C
Ab t a t s r c :On d s u sn h q a in o e o d d s h r e b s d o h v me to a d wa e ,t e ic s i g t e e u t f b d l a ic a g a e n t e mo e n f s v s h o n e c a g ewe n s s e d d s d me t a d b d l a s n tc n i e e s a mp r n o r e o e e r r o x h n e b t e u p n e e i n n e o d i o o sd r d a n i o t ts u c f t ro f a h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2期
20 0 7年 6月
浙 江海 洋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V l 6 No2 o1 2 .
Junl f hj n c a nv r t N trl ce c) o ra o e a gO enU ies y aua S ine Z i i(
J n.பைடு நூலகம்0 7 u e, 0 2
文章编 号: 0 8 8 0 (0 70 — 19 0 1 0 — 3 X 2 0 )2 0 7 — 4
利用 沙波运动估算 推移质 输 沙率 的误差分 析
青 平 1 , 郑亮 2 , 唐 2 , 3
20 9 ; 10 3 502 ) 1 3 0 209 ; . 10 3 3 海军 9 5 1 1 6 部队 , 广东广州 (. 1 南京 大学 海岸与海 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南京 2 南京大学海岸海洋科学系 , . 江苏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gb
= ϕρ s D(U

U
c
)⎜⎛⎜⎝
U Uc
⎟⎞⎟⎠
n
⎜⎛ ⎝
D ⎟⎞ m h⎠
①、列维公式 ②、沙莫夫公式
gb = 2D(U − Uc )⎜⎜⎝⎛
U gD
⎟⎞3 ⎟⎠
⎜⎛ ⎝
D h
⎟⎞1/ ⎠
4
( ) gb
=
0.95D1/ 2
U

U
' c
⎜⎜⎝⎛
U
U
' c
⎠⎞⎟⎟
3
⎛⎜ ⎝
D ⎟⎞1/ 4 h⎠
D ⎟⎞ m h⎠
ϕ 为综合系数,ϕ = (1+ m)α m AKK ' , ϕ、n、.m
均为待定系数,由实测资料反求。
11
推移质输沙率
沙莫夫公式
( ) gb
=
0.95D1/ 2
U

U
' c
⎜⎜⎛⎝
U
U
' c
⎟⎟⎞⎠
3
⎜⎛ ⎝
D ⎟⎞1/ 4 h⎠
式中:U
' c
为止动流速,
U
' c
=
1 1.2 Uc
=
3.83D1/ 3h1/ 6
适用范围:D=0.2~0.73mm and 13 65mm;h=1.02~3.94m and 0.18 2.16m;U = 0.40 ~ 1.02 and 0.80 ~ 2.95m / s
12
推移质输沙率
列维公式(1957)
gb = 2D(U − Uc )⎜⎛⎜⎝
U gD
⎟⎟⎠⎞ 3 / 2 γhJ

0.047(γ
s
−γ
⎤3/2
)D⎥
⎥⎦
0.125ρ
1
/
2
⎜⎜⎝⎛
ρ
s−
ρs
ρ
⎟⎟⎠⎞
g
(5-8)
式中:n为河床综合曼宁糙率系数,可由曼宁公式通
过实测资料反求, n = h2/ 3J 1/ 2 U ;
n’
为河床平整情况下的沙粒糙率系数,n'
=
D1/6 90
26

D90为床沙粒配曲线中累计频率为90%所对应的粒径
U 式中:
' c
为止动流速,
U
' c
=
1 1.2 Uc
=
3.83D1/ 3h1/ 6
③、岗恰洛夫公式
gb
=
(3.0
~
5.3)(1 +
ξ )D⎜⎛U


Uc 1.4
⎟⎠⎞⎜⎜⎝⎛
U
U c /1.4
⎟⎟⎠⎞3
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共同点:推移质输沙率gb约与U4成正比。 这说明流速的细微变化对推移质输沙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19
推移质输沙率
梅叶-彼德公式特点:资料范围广,经验公式 根据初步试验资料,找出只包括单宽推移质输沙率、单宽
流量、比降及泥沙粒径等几个简单因子的经验公式,然后把这 样的结果应用到比较复杂的情况中,找出偏差和原因。再把这 样的因素孤立起来,研究其对输沙率的影响。
20
求证Meyer-Peter公式隐含的无量纲临界起动应力是 θc = 0.047。 证明:Meyer-Peter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为
推移质输沙率
舒彩文
E-mail:cwshu@
对推移质运动的认识
推移质运动是河床塑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上游来沙中 推移质所占比例直接决定河流的河型。
在山区河流中,推移 质可能是巨大的石块 (D ∼ 1000mm)。
2
对推移质运动的认识
从河流的上游 向下,随着河道比 降趋于平缓,河谷 展宽,推移质的组 成可变为卵、砾石
gb=
⎢⎢⎡⎣⎜⎜⎛⎝
n' n
⎟⎟⎞⎠3/2γhJ − 0.047(γ
0.125ρ
1/
2
⎜⎜⎛⎝
ρ
s−
ρs
⎤3/2
s

γ
)D⎥
⎥⎦
ρ ⎟⎟⎞⎠g
在临界起动状态下,gb=0,且此时没有形成床面形态n=n’
⎜⎜⎛⎝
n' n
⎟⎟⎞⎠ 3 / 2 γhJ

0.047(γ
s

γ
)D
=
0,
n' = 1 由此可得 n
27
推移质输沙率
(一)、基本认识 ⒋ 泥沙起动的主要作用力是上举力,当瞬时上举力大于泥 沙的水下有效重量时,床面沙粒就进入运动状态。一定的 沙粒,起动概率在床面各处都是相同的。 ⒌ 沙粒在两次连续沉积点之间的平均运动距离,称为单步距 离,决定于沙粒的大小和形状,与水流条件、床沙组成及推 移质输沙率无关。 ⒍ 当瞬时水流条件不足以维持泥沙继续运动,就会沉淀下来。 对于一定的沙粒,在床面各处沉积的概率(沉积率)相同
质的效率系数。
τ0 - 挟沙水流作用于床面上的拖曳力
U - 垂线平均流速
24
④、列出能量平衡方程 推移质输移功率=水流功率x效率系数
Wb' ubtgα = τ 0Ueb
以水下重量计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式
代入能量平衡方程,得
g
' b
=
τ 0Ueb tgα
g
' b
= Wb' ub
(*)
⑤、将以水下重量计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改写成以干沙
26
推移质输沙率
(一)、基本认识 ⒈ 推移质泥沙具有运动-静止-再运动的特点。推移质 输沙率取决于泥沙颗粒在交换过程中在床面停留时间的长 短,停留时间越长,推移质输沙率越小。 ⒉ 推移质运动具有随机性,应着眼于群体泥沙的运动统计 。
⒊ 沙粒起动的概率,决定于泥沙的性质及其周围床面附近 的流态,与沙粒过去的历史无关。
25
推移质输沙率
四、 根据统计法则建立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一、Einstein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推导 H.A.Einstein在试验和观测中注意到床面泥沙颗粒 运动的随机性以及推移质与床沙之间存在着交换现象, 基于实测资料建立了推移质运动强度Φ与水流参数Ψ之 间的经验关系。之后他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导出了Φ和Ψ 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进一步推广到非均匀沙的推 移运动。
(水上)重量计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
因为 gb' = γ s − γ
gb
γs
,所以
g
' b
=
γs −γ γs
gb ,将其代入(*)
式,得
gb
=
γs γs −γ
τ 0 Ueb tgα
改写成以干沙质量计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
gb
=
γs γs −γ
τ 0 Ueb gtgα
Bagnold试验范围: eb与U、D成反比, U=0.3~3.0m/s,D=0.03~0.30mm时, eb=0.12~0.15
式中单位
t. m.
s时,
γ、γ
的单位取
s
kN
/ m3,γ
=
9.8kN
/ m3,γ s
=
2.65 × 9.8kN
/ m3
kg
.
m
.
s时,
γ、γ
的单位取
s
N
/ m3,γ
=
9800 N
/ m3,γ s
=
2.65 × 9800 N
/ m3
17

公式说明
gb=
⎢⎢⎣⎡⎜⎜⎝⎛
n' n
⎟⎟⎠⎞ 3 / 2 γhJ

0.047(γ
s
−γ
⎤3/2
)D⎥
⎥⎦
0.125
ρ
1
/
2
⎜⎜⎛⎝
ρ
s−
ρs
ρ
⎟⎟⎞⎠
g
a、分子中的第一项是在 τ 0 = γhJ 之前加了修正系数 (n' )n 3/ 2
由该式可知与沙粒阻力有关的拖曳力为
与沙粒阻力有关的摩阻流速为
τ
' 0
=
⎜⎜⎝⎛
n' n
⎟⎟⎠⎞ 3 / 2 γhJ

U*' =
τ
引起推移质泥沙的运动
沙粒阻力
(包括表面粗糙的影响) 转换为热能消耗
克服河床阻力
泥沙悬浮
有效能量
沙波阻力
(河底形态阻力) 紊动能量 转换为热能消耗
克服岸壁阻力
单位时间内搬运固体颗粒(即推移质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水流提供 的能量×效率
23
2、Bagnold从能量平衡的观点推导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公式 ①、以水下重量计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
⎛⎜⎜⎝
ρ
s−
ρs
⎤3/2
s

γ
)D⎥
⎥⎦
ρ ⎞⎟⎟⎠g
b、分子中的第二项是Shields数
θc
=
τc
(γ s − γ
)d
=
0.047
时的起动拖曳力,τ c = 0.047(γ s − γ )d 。
c、分母项
0.125ρ
1/
2
⎜⎛⎝⎜
ρ
s−
ρs
ρ
⎟⎞⎟⎠
g
可理解为系数。
因此,整个公式符合以拖曳力为主要参数的推移质 输沙率公式的基本思想。
(100 ∼ 10mm)。
3
对推移质运动的认识
进入平原河 道后,水流强度 大为减弱,推移 质主要是粗沙组 成(D < 1mm)。
4
推移质输沙率
推移质输沙率Gb: 一定的水沙条件下,河道处于冲淤平衡时,单位时间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