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我如何教诗歌改写

我如何教诗歌改写 屏东高中 吴清员老师 转自 语文新高考 一、前言 「诗歌改写」在作文教学中,是比较困难的一环。一方面由于诗是所有文学中,文字密度最高的,它运用大量的譬喻、想像、联想、抽象的意象,描写含蓄隐晦的人事物、情与景,故不易懂不易教。另一方面牵涉到学生的程度及文学素养。诗的欣赏是一种「再创作」,任何一首诗,在不同程度、素养的人眼中所形成的意象,所领受的意境,是有高低深浅不同层次差别的。因此,学生有没有足够的程度了解诗的内涵,有没有相当的素养来赏析,有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知不知道改写的技巧和方法……等等,都是诗歌改写的困境。 然而这些困境,是可以经由教学设计、取材、练习、试作、互相观摩获得改善,并从中得到认知、赏析、想像、联想、综合组织,表达个人情志的效果。在诗歌的取材上,最好是以课本中的教材为主;教学步骤宜由浅入深,由「部分」改写推展到「全面」改写。部分改写包括:以色彩学赏析诗歌之美、以现代诗诠释古诗歌、将古诗歌改写成抒情文。全面改写包括:将现代诗改写成散文、综合诗组写成散文、诗歌改写实作。
贰、诗歌部分改写的方法 诗歌教学本来要重视整首诗的整体性、精緻性、圆融性及饱和性。通常是不宜分割,将某部分单独抽出来作剖析的。但对一般程度的学生,为了提升他们欣赏古诗的兴趣,体验诗文学并不是那样困难,先以「部分」来指引学生练习改写是必须的。 一、以色彩学赏析诗歌之美 要改写一首诗,首先要看得懂这首诗,要能欣赏分析这首诗。在古诗词曲中,许多著名的诗家,都很擅长用色彩来渲染烘托诗歌的情境。例如: 秦地罗敷女,採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粧白日鲜。李白〈子夜歌〉 这首诗以桑叶的「青」条,春水的「绿」波,衬托「红」粧,十分鲜明(注1.)。再看课文的例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 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閒居寄裴秀才迪〉(注2.) 这首诗一、二句是以「苍翠」的寒山,配上「碧绿」的秋水,来表现季节转换,从溽暑转寒凉。五、六句用落日的「金黄」、「火红」来衬托孤烟的「白」,塑造孤寂、凄凉。讲解了两个例子,再选两个习题让学生试作。 1.碧云天,红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注3.) 2.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注4.) 二、以现代诗诠释古诗歌 用现代诗来诠释古诗歌的例子很多,试举二例: 1.全家都在秋风裡,九月寒衣未剪裁。清‧黄景仁〈都门秋思〉 九月的已凉的风声裡/正是人家刀尺声响的时候/而我背著妻子失望的眼睛/在风声 中典当秋天。 常白〈九月纪事〉 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祇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 两岸的芦和荻。李广田〈乡愁〉(注5.) 基于现代诗的形式大多数都很短,为了习作的方便,可从课文中节录一小段学生较喜欢、熟悉的古诗作部分改写如:李白〈长干行〉「十六君远行……坐愁红颜老」,试改作如左: 当我十六/你扬帆/向蜀向瞿塘向滟澦/留神哪/五月涛汹涌/会伴猿的輓歌葬你。 /日日翘望你早归/门前足迹/遂以丛丛绿苔相迎/绿苔是我的心情/而黄叶已舞秋 风。/西园八月 看/蝴蝶双飞/哀愁漫上心头/那败草呀/一若我底红颜 做这样的尝试,是考虑到时至现代,诗文学必须传承,目前报章杂志大多是新诗,年轻的学子所跃跃欲试的也是新诗,而这种教学,算是一种由古诗过渡到新诗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能欣赏古诗,一方面是引导他们创作新诗。 三、将古诗歌改写成抒情文 李广田认为:「诗必须圆,小说必须严,而散文则比较散。……诗必须像一颗珍珠那麽圆满,那麽完整。它以光泽为其生命,然而它的光泽却是含蓄的、深厚的,这正因为它像一颗珍珠,是久经岁月,经过无数次凝鍊磨洗而形成的。……至于散文,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许是回到家裡去。……好的散文它的本质是散的,但也须具有诗的圆满,完整如珍珠,也具有小说的严密,紧凑如建筑。」(注6.) 以上所引,为诗与散文的异同,在改写时,就要注意这些共通处。一般而言,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比将散文改写成诗歌要容易。将古文改写成现代诗,唯名家能之,例如:余光中先生的〈梅花岭—遥寄史可法〉诗,取其部分来说明: 城破时你火烫的头颅 赤裸裸昂向四面的刀锋 第一刀:众将不让你自尽 第二刀:史德威不忍心 临去时你的大呼声裡 那一尊铁汉子涕泗不纵横? 这一小段诗意,涵盖了〈梅花岭记〉第一、二段的主旨,我先请同学指出诗句是从课文中那些句子「诗化」出来的,再分析讲解。接著以第三段起义者均冒史公之名,可见其气节影响之深为主题,让同学仿作几句新诗。然后告诉他们,余光中先生是这样写的: 从英山到霍山你的威灵 每一阵风来都随旗飘动 不绝的风吹不降的旗 不同的旌旗同一个方向 指著北京岌岌城垛 飘呀!从梅花岭上到黄花岗上。 对多数同学而言,限定课文为主题,让他们试改作成新诗是有困难的。如果换个方式,将古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就容易多了,例如: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改写成:「昨夜星光灿烂,好风如水,我在画楼西边徘徊,满脑子想的全是住在桂堂东边的你。我俩虽近在咫尺,却恍如相隔天涯;好恨自己,没有像彩凤般的双翅,可以自由自在地与你翱翔,双宿双飞,可庆幸安慰的是—你我彼此心心相映,灵犀相通,相知相许。」 为了让同学改写顺利,我预先印了沉谦教授的〈神话、爱情诗〉中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作参考,并让他们试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蠢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 〈无题〉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 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饮马长城窟行〉的前八句。 试作的结果,有些同学会把它当翻译题来直译,我通常会再度强调:散文比译文,要多些联想,要放点情感,要多运用些修辞技巧。最后将优良作品诵读给全班听,张贴在布告栏,让同学互相琢磨,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能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散文诗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和韵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诗。
(2)让学生总结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让学生谈谈对散文诗的感悟和体会。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诗。
(2)展示学生创作的散文诗,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散文诗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散文诗,了解学生对散文诗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以两篇具体的散文诗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高中语文《川江号子》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川江号子整体感知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
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作者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此诗的首行,就将川江号子的“碎裂人心”撼人魂魄的声音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交代号子的“源地”,凸显了号子的陡峭与迅疾。
接下来的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接着的三行,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
“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船夫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便自然地转入了“我”的视角。
第二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
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
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
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古诗或小诗改写为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 例文

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一、改写是对所改文章或诗歌的再创造,但对原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改变,对原作的材料务必要用到叙事散文中,原文的主要人物不能改动。
二、改写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改人称;改情节结构(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的改动)、改体裁等。
三、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要注意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诗歌结构跳跃,语言凝炼,在人物刻画上、情节发展上、环境描写上局限性较大。
叙事性散文则可以放开来,文字上限制较小,改成散文可以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刻画,对故事情节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些。
所有这一切都应不改原文的中心思想为原则。
其他改写训练可以放在以后进行,本次训练则重诗改文。
注意事项:要用自己的语言,不是对原文进行翻译。
改写成散文将古诗词改写成散文,从形式上说,就是把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改成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
通常要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在准确理解唐诗内涵、把握唐诗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用自由活泼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努力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描写出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在散文化的形式下,体现诗词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用语上要求精练、生动和形象,但不必像作诗那样刻意求工。
内容上要能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内蕴,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要塑造出生动可感的形象。
通过对古诗词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让自己的作品平添些许诗意,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例如对辛弃疾《西江月》的改写:西江月是什么使枝头巢中早应安睡的乌鹊局促不安?是什么使不愿入眠的蝉儿叫个不停?天上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耳边是阵阵徐徐而来的清风,或许。
那些乌鹊和鸣蝉将这夏末的夜晚当成了白天。
遭受贬斥,在家隐居多年的辛弃疾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心里的种种不快已被这清幽奇丽的景色化解,就想一些愉快的事儿吧!突然,一阵清风送来了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味,保准又是丰收年,乡亲们可以过上几天舒心日子了,诗人似乎看到了乡亲们的张张笑脸。
语文公开课教案从古诗到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

语文公开课教案从古诗到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语文公开课教案:从古诗到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2. 掌握阅读和分析古诗和现代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掌握现代散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具有独特感染力的作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古诗的阅读和赏析1.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手法、音韵格律等。
3. 配以经典古诗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
第二部分:现代散文的阅读和鉴赏1. 简要介绍现代散文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分析现代散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包括描写、抒情、叙事等。
3. 选取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进行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并发表个人见解。
第三部分:写作训练1.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古诗和现代散文的风格和题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
2. 指导学生进行素材收集和组织,培养其写作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技巧。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议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教师简要介绍和引导学生回忆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和现代散文的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古诗和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练习与训练法:通过学生个人写作和互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互动与合作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习氛围的积极与活跃。
五、预期效果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散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和现代散文的阅读和分析,并具备写作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具有独特感染力的作文,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六、教学资源1. 板书:古诗的特点、现代散文的特点、写作训练三个主要板块。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1《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1《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我们没有读到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们会一直认为,伟大的奇观、胜地肯定是类似世界八大奇观的那些事物。
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思索……二、用短语的形式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文意。
参考: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魅力;魅力的缔造者;贴近苍生的神(最后一部分有难度,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讲解到时再仔细揣摩)。
三、解读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1.学生回答第一个小标题。
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是否掌握到位。
如果有人把侧重点放在单一的长城或者都江堰上,就说明没有把握好。
2.运用的手法:对比。
(1)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四、解读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魅力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
(1)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2)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3)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第二课时五.解读第三部分——魅力的缔造者:李冰父子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品格:具体、质朴--->冰清玉洁.2.辩论中的李冰。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古代诗歌散文20211016_一目斋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古代诗歌散文古代诗歌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语文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历史文化,怎么写关于古代诗歌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古代诗歌散文,希望你喜欢。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古代诗歌散文1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长恨歌》-1教案

[小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重返京城,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睹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反复渲染诗中唐玄宗的苦苦追寻。现实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回环往复,让主人公的感情含蓄蕴藉,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1.讽喻说。主要观点,是把唐玄宗当作皇帝看,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唐玄宗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2.爱情说。主要观点,是把唐玄宗当作凡人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杨贵妃把“钿合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表示只要“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就“会相见”。又担心玄宗怀疑或不信,“殷勤重寄词”,以两人七夕之夜在长生殿立下的誓言作证。其中“比翼鸟”和“连理枝”的比喻,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靠一起才能飞。“连理枝”,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小结]至此,诗歌运用多种写法,立体化地表现了唐
玄宗和杨贵妃二人之长恨。
五、恨因探寻
[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恨呢?[参考]根本原因——荒淫误国、安史之乱
直接原因——马嵬兵变、贵妃丧生
探析悲剧之因
六、主题讨论
[问题]白居易《长恨歌》有怎样的创作意旨呢?
[参考](一)《长恨歌》的主题意旨,历来观点不一, 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2.杨贵妃之长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改写的要求。
2.了解改写的方法。
一、改写是对所改文章或诗歌的再创造,但对原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改变,对原作的材料务必
要用到叙事散文中,原文的主要人物不能改动。
二、改写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改人称;改情节结构(写作顺序:顺序、倒叙、
插叙的改动)、改体裁等。
三、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要注意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诗歌结构跳跃,语言凝炼,在人物刻画上、情节发展上、环境描写上局限性较大。
叙事性散文则可以放开来,文字上限制较小,改成散文可以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
环境作具体刻画,对故事情节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些。所有这一切都应不
改原文的中心思想为原则。
其他改写训练可以放在以后进行,本次训练则重诗改文。
参考题目:
改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改写《卖炭翁》
改写《木兰诗》《石壕吏》
任选其一写成一篇500~600字的叙事散文。
注意事项:要用自己的语言,不是对原文进行翻译。
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