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长白县十二道沟镇节水灌溉工程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O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二道沟镇节水灌溉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十二道沟镇人民政府

1.1.3 项目负责人:张承吉

1.2. 项目概况:

1.2.1 拟建地点

该项目根据十二道沟镇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原有设施状况,拟在背阴亭村、十二道沟村、船卧子村、孤山子村、十三道湾村和下二股流村、外南岔等七个村进行项目建设。

1.2.2建设规模

该项目拟建立主管网22546米,地面移动软管5600延米,泵房8处,240平方米,水泵16台套。节水灌溉面积6325亩,其中水田1750亩,旱田4475亩。

1.2.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864万元。其中:设备投资616万,工程投资248万元。

①十二道沟村总投资214.6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64.1万元,工程投资50.5万元;

②船卧子村总投资11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69.3万元,工程投资48.7万元。

③孤山子村走投资214.9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49.5万元,工程投资是65.4万元。

④十三道湾总投资61.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49.5万元,工程投资是11.7万元。

⑤下二股流总投资8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46.7万元,工程投资是35.3万元。

⑥外南岔村总投资131.7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02.3万元,工程投资是29.4万元。

⑦背阴亭村总投资42.6万元,其中设备投资35.5万元,工

程投资是7.1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64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64万元,申请上级机关补助资金700万元。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背景

2.1.1 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1、自然概况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上游,属白山市辖县,地理坐标为127°13′~128°18′,北纬41°21′~41°58′,幅员面积2497.6平方公里。

长白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辖7镇(长白镇、马鹿沟镇、十二道沟镇、十四道沟镇、宝泉山镇、八道沟镇、新房子镇)。全县共有人口8.5万人,由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朝鲜族人口1.4万,占人口总数的16.9%。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内人口3.3万人。1992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对吉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长白县东北部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相连,是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和南部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惠山市)五郡(三池渊郡、普天郡、三水郡、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吉林省东南部的边陲重县;北部与抚松县接壤;西部与临江市为邻。

长白县地貌为典型的高山台地,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山势由

东北向西南递减,长白山延伸的大小支脉蜿蜒全境,境内群山起伏,呈带状走向,沟壑纵横,14条主要河流由北向南呈扇形展开,汇入鸭绿江。海泼高度在430~2400米之间。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20℃,年降水量为678毫米,无霜期为110~118天。超过10公里长度的河流有27条。

2、资源状况

长白县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林地面积2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红松、鱼鳞松、曲柳等名贵优质松林占四分之一。林地类型主要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等。长白县的木材长量远大于消耗量,消耗率在2.17%。在采伐、营林并举的同时,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项目。

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查明野生经济植物共有126科1200余种,较为名贵的有东北三宝,黄芪、党参、越桔、薇菜、山葡萄、大叶杜鹃等;境内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

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10公里以上的河流27条,共特点是河谷狭窄,水力资源蕴藏量25.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3万千瓦。现在不仅满足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而且还向国网送电,是国务院首批的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矿广资源比较丰富,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已探明的矿产有:硅藻土地质储量2000多万吨,

远景规划储量2亿吨,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地质储量超过12亿吨;高岭石(长白玉)地质储量83万吨;明矾石地质储量500多万吨。

人参种植业比较发达,气侯湿润冷凉,适宜人参、西洋参栽培。人参单产全国第一,人参定型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年产人参150万公斤,现有西洋参供货面积4万平方米。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长白山天池、世界自然保留地和原始森林、战国古暮群及仙人岛、灵光塔、长惠国际公路大桥和州族民俗等人文景观。目前已和朝鲜的惠山市开通了国际“一日、三日、七日游”。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十二道沟镇位于长白县中部,素有“长白小江南”之称,东与十四道沟接壤,西与八道沟镇毗邻,北与宝泉山镇接壤,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金贞淑郡隔江相望。全镇幅员面积302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6231公顷,耕地面积540.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2.7公顷,海拔高度470米,无霜期125—130天,边境线场46.5公里,全镇含十个行政村,一个自然屯,一个国营参场,人口8146人。其中:朝鲜族农户1869户,非农户1027户,两个镇办参场、一个国营林场、两个电厂、一个电站。全镇2008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437.4万元,人均收入达4810元,财政收入实现278.8万元。200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农村试点镇。近年来,全镇政治稳定、边境安定、经济繁荣,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我镇的整体形象。我镇产的大米品种优良、口感好、味道纯正,接近有机大米,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生产的西瓜品种纯,用特殊的种植方法使西瓜的糖分较高、水分大,是我县的优质品牌,是县内的保护品种,被人们所认可。

经过实地考察原有设备使用时间较长设备陈旧老化,跑、冒、滴、漏较为严重,甚至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单位面积产量始终徘徊在600~650斤左右,项目建成后,经有关人士估算,亩产可达1000斤。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列世界109位。十二道沟镇虽然水资源不缺乏,但在利用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水资源也很难达到永续利用的程度,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节水灌溉。该项目建成达产后,节水灌溉6325亩,其中水田1750亩,旱田4475亩,经济作物田100亩。可增加粮食单产150斤,总计增加粮食产量937吨,可增加销售收入98万元。

因此,根据我镇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先推出节水灌溉项目,将对长白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所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主要建设条件

3.1 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十二道沟镇辖区内背阴亭村、十二道沟村、船卧子村、孤山子村、十三道湾村和下二股流村、外南岔等七个村进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3.2 建设条件

3.2.1 自然条件

1、气候

十二道沟镇气侯环境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夏季不热多雨,酷热天气少;春季冷暖均匀,昼夜温差大;秋天睛朗凉爽。全年盛行西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2.2℃,最低温度-36.3℃,无霜期平均113天,年降水678毫米,年平均风速2.5米/秒,标准冻深1.8米。

2、水文

境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水系以鸭绿江水系为主,鸭绿江流经长白县境内长达260.5公里,全县河流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7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4.47万千瓦。长白县饮用水和工业用水资源丰富,全县河流水质基本达到二级以上饮用水标准。

3、地质、地貌

十二道沟镇地质属第四系时代,大部分为冲积和沉积黏土层,

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减薄,一般为7~14米,以下为岩石。4~6米有部分砂砾层,地下水位一般为2.0~4.0米,地基承载力为200千帕以上。地震裂度6级。

3.2.2 公共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1、供电

镇域内目前居民用电均为附近农电引入。

2、电信及通讯

目前镇内电信及通讯线路还不完善。

3.2.3 征地、拆迁条件

1、征地

本项目建设实施不涉及新增用地,全部在原有道路用地范围内进行,没有征地。

2、拆迁

拟建项目区域内没有需要拆迁的建筑物,因此,不发生拆迁补偿等费用。

3.2.3 主要建筑材料来源、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管材由长白县或白山地区采购。项目建设所需地材,水泥由长白县采购,砂、石材料来源于当地,当地不仅砂、石含量丰富,且天然级配较好。

上述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需要,而且运输。

第四章工程方案

4.1 编制原则及依据

4.1.1 编制原则

1、充分考虑十二道沟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区域用地性质及现有农田灌溉条件,使管网布局更合理、更完善。

2、合理安排、逐步完善,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在满足工程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4、尽量采用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4.1.2 编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的通知。

4.2 项目组成

节水灌溉主管路22546米,购置水泵16台套,移动软管5600米,建设水泵站8处,水库3处,截水坝3处,以及其他工程。

3、管线布置

由于现有输水管网和配水管网年久失修,漏失严重,且管径不能满足规划期末用水需求。因此,本项目拟对现有输配水管网进行更换。

共敷设引水干管22546米,管径为6寸,沿原有线路敷设;同时敷设移动软管5600米。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1 建设地址环境状况

项目区域内,没有水污染和污染物,项目按《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泵站技术规范》执行。

5.2 设计原则

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

2、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4 执行的环保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的二类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场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DB22/272-2001);

第六章组织机构设置与项目管理

6.1 组织机构设置

由十二道沟镇政府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为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拟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研究院进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设备采购均采用招投标方式,并按国家要求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和预决算审查工作。

6.2 项目管理

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1 项目实施原则

为使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特制定项目实施过程需遵守的原则:

1、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程序,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尽量避免由于工作不能协调造成的浪费;

2、认真做好建设期的质量工作,确保工程各阶段、各工序的质量,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项目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方案进行,任何人不得更改,如有问题,需与设计单位协商并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通知单”解决;

4、投资控制重点抓设计及前期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将质量控制与工期控制有机结合,达到协调一致;

5、实施全程跟踪管理。

7.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0年5月~2010年12月。具体实施进度如下:

1、项目准备阶段

2009年9~10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批复工作;

2、施工阶段

2010年5月,工程施工;

2010年12月,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第八章投资估算、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8.1 总投资估算

8.1.1 编制依据及说明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吉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3、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

8.1.2 建设投资估算

建设投资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预备费、设备购置费组成。

本估算的范围包括开挖主管道、回填、新建泵房、水库及设备购置费用。

8.1.4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即为建设投资,估算额为864万元,其中:设备投资616万,工程投资248万元。

①十二道沟村总投资214.6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64.1万元,工程投资50.5万元;

②船卧子村总投资11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69.3万元,工程投资48.7万元。

③孤山子村走投资214.9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49.5万元,

工程投资是65.4万元。

④十三道湾总投资61.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49.5万元,工程投资是11.7万元。

⑤下二股流总投资8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46.7万元,工程投资是35.3万元。

⑥外南岔村总投资131.7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02.3万元,工程投资是29.4万元。

⑦背阴亭村总投资42.6万元,其中设备投资35.5万元,工程投资是7.1万元。

工程投资概算表

表8-1 单位:万元

8.投资计划及资金筹借

8.2.1 投资计划

本工程建设期1年,建设期内将建设投资全部投入,即864万元。

8.2.2 资金筹措

建设投资864万元,其中自筹解决164元,申请上级机关扶持700万元。

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9.1总成本预测

9.1.1化肥:

平均每亩年需化肥106元,年总费用45.7万元;年平均每亩需农药25元,年总费用18.1万元;种苗40.7万元;电费45.9万元。

9.1.2工资:工资及福利100.3万元。

9.1.3折旧费按4‰提取,每年折旧提取35万元。

9.1.4全镇年总成本费用311万元,其中经营成本276万元。

①十二道沟村总成本费用145.2万元,其中经营成本136.6万元。

②船卧子村总成本费用15.7万元,其中经营成本11万元。

③背阴亭村总成本费用9.7万元,其中经营成本8万元。

④十三道湾村总成本费用50.8万元,其中经营成本48.3万元。

⑤孤山子村总成本费用63.3万元,其中经营成本54.7万元。

⑥外南岔村总成本费用30万元,其中经营成本24.7万元。

⑦下二股流村总成本费用16.2万元,其中经营成本12.9万元。

9.2销售收入

项目建成后,水稻每亩产量1000斤,按出米率90%计算,年生产大米每亩900斤,每斤大米按现价计算1.9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99万元;玉米每亩产量800斤,每斤按现行价格0.7元计算,年实现销售收入250.6万元;西瓜亩产10000斤,按每斤现行价格1元计算,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51万元。

9.3税金及附加

本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只缴纳所得税,经计算年上缴税金112万元。

9.4损益预测

通过对项目的损益计算,年实现销售收入651万元,平均利润总额340万元,所得税按33%计取,年平均所得税为112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228万元。其中:

①十二道沟村销售收入为286.2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41万元,年平均所得税42.3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98.7万元。

②船卧子村销售收入为31.6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5.9万元,年平均所得税5.2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10.7万元。

③背阴亭村销售收入为13.7万元,平均利润总额4万元,年平均所得税1.3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2.7万元。

④十三道湾村销售收入为123万元,平均利润总额72.2万元,年平均所得税24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48.2万元。

⑤孤山子村销售收入为111万元,平均利润总额47.7万元,

年平均所得税15.7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32万元。

⑥下二股流村销售收入为33.9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7.7万元,年平均所得税5.8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11.9万元。

⑦外南岔村销售收入为42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7.3万元,年平均所得税5.7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11.6万元。

9.5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全部投资现金流量分析,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投资利润率39%,投资利税率39%,投资回收期为2年(含建设期),借款偿还期为3.5年。

9.6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财务评价结果的分析,项目经济效益是较好的,投资回收期较短,财务净现值远大于零,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行业标准,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该项目的建设也为当地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因此,该项目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节水灌溉实施计划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技术预备工作 1、落实项目部人选,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并落实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 2、认真批阅施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复测操纵桩并制定测量方案。 4、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防火培训,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安排好有关的试验工作。 (二)施工预备工作 1、全面检修进场施工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前设备运转正常。 2、编制施工打算,安排施工顺序,和谐各工序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 3、落实相应的专业施工队伍,并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 4、做好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工艺设备等的打算安排工作,使之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5、在全公司范畴内进行宣传,使全体职员了解本项目的情形,一旦中标,工队能全力以赴,支持本工程的施工。(三)现场预备工作:

1、进行实地测量。 2、确定施工范畴,设置施工围蔽,并在围蔽区内按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劳动力组织。 3、认真熟悉现场的地理位置、工地条件、供水供电状况,以及出入口位置,认真布置贮存物料和施工用的工作面,做好施工现场“三通”,架设动力和照明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和土方运输线路,使之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组织工程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5、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 五要紧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一)水渠 1 、土方开挖工程 1.1开挖工艺流程:施工测量放样场地清理临时排水系统反铲分层开挖 自卸汽车出碴人工修整验收。 1.2施工测量

进场后依照监理单位提供的工区范畴内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差不多数据建立工程测量操纵网,以保证施工放样、定位的准确性;每开挖一个单元前,进行边线及高程放样。 1.3施工清理 对测量出的清理范畴,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该范畴内的全部有碍物,范畴外的清理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 1.4土方开挖 场地清理完成后,采纳1.0m3反铲配5t自卸汽车开挖,运输至弃碴场。 1.5开挖时期及顺序 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的指示进行开挖。土方明控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幸免边坡稳固范畴形成积水。岸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保留爱护层。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满足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坦度。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量,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在开挖边坡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在边坡修理工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成效的疏导和爱护措施。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在雨季前完成。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8标项目划分——监理认可

田阳县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田阳县2013 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土建及安装(忸标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项目划分申报表 合同名称: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田阳县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土建及安装(哑标段) 项目编号:HTGCZB-2013-444

田阳县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田阳县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土建及安装(忸标段)施工质量 检验与评定项目划分表 项目法人:田阳县水利局 监理单位:广西建晖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处年月日

核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项目法人:田阳县水利局 监理单位:广西建晖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处

年月曰 田阳县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田阳县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土建及安装(忸标段)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项目划分说明 一、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项目划分依据 1、(新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试行)》 4、招标文件和施工图 二、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项目划分成果 1、本工程共划分为1个单位工程、5个分部工程、53个单元工程,其中主 要单位工程1个,重要隐蔽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9个 2、单位工程为田阳县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田阳县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土建及安装(忸标段) 3、单位工程的分部工程分别为1-1 ―― 1-5 ,其中重要隐蔽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9个. 三、项目划分表中带△为主要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为重要隐蔽及关键工 程部位。

XXX节水灌溉设计说明

1设计初步情况 由于地块比较分散,设计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下楼子1号井为典型 设计地块,其他地块见附图。该地块面积为17.3亩,水源为地下水, 出水量为10m^/h。树莓行距为1.4米-2.5米不等。 1.1果树需水量分析 树莓最大日耗水强度的确定: 北方地区树莓全生育期日需水强度见表 1 —1。 表1 —1 树莓全生育期日需水强度及比系数 树莓需水高峰期一年内共有2—3次,最大日需水量为40mrm结合祝家地区气候情况和树莓日耗水的实际情况,树莓最大日耗水强度取为:E a=15.84mm/do 1.2灌溉制度的拟定 1.2.1灌水周期的确定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灌溉工程实施后,为了确保树莓能够及时得到灌溉,灌水周期定为:T=2d。 1.2.2灌水定额的计算

T ――灌水周期,d ; E a ――耗水强度,mm/c ; n ――微灌水利用系数。 将T=2,E a =15.84,n =0.9,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m =35.2mm 1.3、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3.1 设计土壤湿润比: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103— 95,设计 湿润比取60% 1.3.2 设计灌水均匀度为 85浓上。 1.3.3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103-95,滴灌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 1.3.4灌水器采用管上式补偿性小管出流。支管采用每一行树莓铺设一 条支管,通 过分流管向树莓灌溉,分流管采用 FJY-4型,稳流器采用 FJY-10型,分流管间距 0.6m ,设计流量为 q d =10L/h ,工作压力范围 0.10-0.35Mp a ,设计工作压力 h d =0.15-0.25 Mp a 。 1.4工作流程及管道布臵 干管垂直树行铺设,水由水泵引入干管,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支管, 在每行树莓根部外30cm 平行树莓铺设支管,沿支管每 60厘米铺设一 条分流管,每条分流管与一套 10L 的稳流器连接,交替灌溉树莓,既稳 定压力又使灌溉均匀且能达到灌溉强度。 支管最大铺设长度180米,管 径分别为主管63mm 支管32mm 25mm 具体管道布臵见图1-1。 式中:m m =(T x E a )/ n 设计灌水定额,mm

最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1 目录 2 3 第一章综合说明 (5) 4 1.1项目概述 (5) 5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及水平年 (5) 6 1.3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7 1.4效益 (7) 8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8) 9 1.6工程布局及建筑物 (8) 10 1.7施工组织设计 (8) 11 1.8经济评价 (9) 12 第二章基本情况 (9) 13 2.1自然概况 (9) 14 2.2社会经济情况 (11) 15 2.3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 16 2.4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11) 17 2.5存在问题 (11) 18 2.6施工条件 (12) 1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2) 20 21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2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23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5) 24 4.1水源基本情况 (15) 25 4.2灌溉水利用系数 (15) 26 4.3项目区典型种植设计 (16) 27 4.4灌溉制度 (16) 28 4.5灌溉需水量确定 (16) 29 4.6水量平衡分析 (17) 第五章滴灌工程设计 (17) 30 31 5.1指导思想 (17) 32 5.2设计原则 (17) 33 5.3工程设计技术依据 (18) 34 5.4设计标准 (18) 35 5.5滴灌系统设计 (19)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2) 36 37 6.1施工条件 (32) 38 6.2管道工程施工 (32) 6.3施工进度工期 (43) 39 40 第七章投资预算 (44) 41 7.1编制原则 (44) 7.2编制依据 (44) 42 43 7.3投资预算 (44)

节水灌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能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建设任务是灌溉渝北区茨竹镇蓝莓种植园,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亩,其中A区灌溉面积280亩,B区灌溉面积220亩,主要灌溉方式为滴灌,灌溉水源主要为项目区内部的山坪塘。通过合理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网建设,使项目区灌溉有保证,达到有计划用水、调水、节水的目的,实现田间高效节水灌溉。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及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 (2)《重庆市渝北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三五”规划》 (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6)《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 (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 (8)《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9)《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10)《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36-1999 (11)《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1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T207-98; (1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0等。 (7)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三、施工内容、规模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涉及茨竹镇1个镇街,本工程项目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总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亩,属Ⅴ等小(2)型灌溉工程。

2、施工布局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建设布局设计主要包括首部枢纽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设施。 本工程项目区水源利用各区附近河流、水库、山坪塘,水源点高程满足设计灌溉压力需求时,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将水输送至田间,当水源点高程无法满足设计灌溉压力需求时,采用加压泵站将水输送至高位水池,再从高位水池自流灌溉或者通过泵站直接将水输送至灌区田间。管灌区水质符合灌溉用水水质要求,可不进行过滤处理。喷灌区在首部枢纽内设施肥罐以便于施肥,设过滤器对水质进行过滤处理,以防灌水器堵塞影响使用年限。 输配水工程主要采用有压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至高位水池以及将水从高位水池输送至田间地块。输配水管道采用PE管,埋地铺设,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70cm。管道沿线在极高点设置进排气阀,在极低点设排水放空阀。 田间管网结合实际地形布置,满足灌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短管线,且尽量减少管道穿越道路及渠道,由于田间灌溉沿用原管道系统,因此本次设计只需更换水泵及其配套设备,过滤系统并铺设主管道。 附属设备主要包括控制阀门、进排气阀、排水设备和水表等设备。为控制水流、分配流量,管网系统中需要设置闸阀来截断水流,以闸阀的开启度来控制流量的分配大小;为防止突然关闭管道产生水锤,导致管道产生负压而变形、弯曲、破裂、吸扁等现象,在管道系统首部或适当位置安装进排气阀设备;为便于实行科学灌溉和水费征收,在管网合适位置安装水表。阀门及水表等设备均置于阀门井中。

水利水电项目划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划分 1.基本概念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单元工程,按三级项目划分并进行质量控制。 1.1单位工程 系指能独立发挥作用或具有独立的施工条件的工程,通常是若干分部工程完成后才能运行或发挥一种功能的工程。单位工程通常是一座独立建(构)筑物,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独立建(构)筑物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构成部分。 2.2分部工程 系指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部分。分部工程往往是建(构)筑物中的一个结构部位,或不能单独发挥一种功能的安装工程。 3.3单元工程 系指组成分部工程的、由一个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可依据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为层、块、区、段等来确定。单元工程与国标中的分项工程概念不同,分项工程一般按主要工种工程划分可以由大工序相同的单元工程组成,如:土方工程、砼工程、模板工程、钢结构焊接工程等,完成后不一定形成工程实物量;单元工程则是一个工种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形成工程实物量或安装就位的工程。(是国家或行业制定有验收标准的项目)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虽有其特殊性,但归根结底仍就是水利工程,其质量评定项目划分应结合其自身特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进行。 2.项目划分原则 质量评定项目划分总的指导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正式颁布的标准、规定,水利工程以水利行业标准为主,其他行业标准参考使用。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水工建筑安装工程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划分。 2.1单位工程划分原则 2.1.1枢纽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每座独立的建筑工程或独立发挥作用的安装工程为单位工程。如厂(站)房、管理(生活、办公)用房、溢洪道、输水(泄洪)洞、土(石或砼)坝、进(分)水闸、节制闸、进(出)水池、交通工程等建筑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独立的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电气、通讯等安装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 2.1.2渠道工程按渠道级别(干、支渠)或工程建设期、段(以节制闸为界)划分。以一条干(支)渠或同一建设期、段的工程为单位工程,投资或工程量大的建筑物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单位工程。 2.1.3堤坝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堤坝身、堤坝基础、堤坝岸防护、交叉连接建筑物等分别为单位工程。 2.1.4水土保持工程一般以一个独立的小流域或较大的独立建筑物(大型谷坊坝)划分。它由若干沟道或区片或班号组成。 3.分部工程划分原则 3.1枢纽工程 按设计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划分。如基础工程、大坝坝体、防渗工程、金属结构、电气、坝顶、渠首进水闸、渠首冲砂闸、导流坝等 3.2渠道工程、堤坝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某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

某水库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对外交通条件 (2) 1.3 合同项目和工作围 (2) 1.4 临时工程 (3) 1.5 施工工期 (3)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4) 2.1 临时房屋、仓库 (4) 2.2 机械设备及材料堆存 (4) 2.3 水电 (5) 2.4 施工道路 (5) 2.5 预制场 (5) 3 施工总进度控制 (6) 3.1 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6) 3.2 总进度说明 (6) 4、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8) 4.1 其主要工程量 (8) 4.2 半成品的制备及砂、石备料 (12) 4.3 渠道防渗工程施工 (17) 4.4 水泥类预制砼管道安装工程施工 (19) 5、施工组织管理 (21)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1.1 工程概况 三溪口水库是××县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于1959年动工兴建,1962年年建成,集雨面积14km2,总库容1161万m3,正常库容829万m3,农业灌溉受益区为两镇11个村共1.1万亩耕地,人畜饮水供应祥谦、尚干、青口三镇,约10万人口。祥谦地区(详谦、青口、尚干三镇)地处闽江下游乌龙江南岸,福厦公路南北纵贯全境。它是××县最大的一片平原,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地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通信便捷,是外商云集的投资开发区。三溪口水库担负着本地区的灌溉和人畜供水的两大重任,其水库灌区高干渠长12.65km(其中总干渠长3.6km),低干渠长4.3km。 1.2 对外交通条件 三溪口水库灌区现有公路可以通车,在灌区改造配套建设时,运输各种建材交通十分便利。 1.3 合同项目和工作围 (一)干渠防渗工程:即总干渠桩号从1+565~3+577,总长2012m,进行两边坡和渠底防渗加固; (二)暗灌工程: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doc 83页)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0一三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1.1自然条件 (1) 1.2社会经济状况 (1) 1.3自然灾害情况 (1) 1.4农业生产现状 (2) 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 (2) 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 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4)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4) 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4) 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 2.4水资源状况 (4) 2.5工程建设必要性 (5) 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7) 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 (7) 3.2工程建设标准 (7) 3.3工程数量、规模 (7) 3.4工程类型选择 (7) 3.5主要建设内容 (8) 第四章工程管理 (32) 4.1工程建设管理 (32) 4.2工程运行管理 (33) 4.3服务体系建设 (34) 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36) 5.1工程概况 (36) 5.2编制依据 (36) 5.3编制办法 (36)

5.4工程投资概算 (37) 5.5资金筹措方案 (37) 第六章预期效益 (39) 6.1经济效益 (39) 6.2社会效益 (39) 6.3生态效益 (40)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项目区海拔1180~1250米,属燕子河流域。项目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与光热条件较好,是县城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2 社会经济状况 康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民族有汉、回、满、藏等。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初步核算,2011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35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0万元,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完成10795万元,增长16.0%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596万元,增长81.6%:实现社会消费品消费零售总额19957万元,增长14.6%。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农业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项目区位于康县的燕子河流域,土壤肥沃,光照适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此成为康县的蔬菜基地,被列入康县高效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3 自然灾害情况 康县境内的项目区虽然土地肥沃,但受天气与气候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旱灾频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1.2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区****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文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GB/T 50485-2009 );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557-2008 《机井技术规》(SL256-200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 《**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其他相关规、文件及技术参考文件 《**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1.3.1总体情况 工程项目位于**市**区***镇、***镇、***镇、***镇、***镇5个镇和***农场。共涉及24个行政村,37块地块,共计面积8162亩,其中果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346亩,喷灌面积128亩,微灌面积3688亩,其中果树小管出流灌溉2880亩、设施农业微灌808亩。 1.3.2建设容和规模 本项目共需打井11眼,其中新增水源井6眼、更新水源井5眼。建设水源井泵房14座,包括更换深井潜水泵及泵房配套机电设施。 建设阀门井490座,泄水井452座,铺设PVC-U管道138.799km,铺设PE管233.026km,铺设滴灌带199.498km. 建设蓄水池2座,总容积6400m3。 工程建设容和建设规模见表1-3、1-4

节水灌溉技术标书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正本) 日期:2009年2月27日

目录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1—8 2.平面布置 (8) 二.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配置..........................................9—11 2.劳动力计划配置.............................................11—12 3.材料供应计划配置 (12) 4.主要施工设备配置……………………………………13—15 三.工程保障措施 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19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0—23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24 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24—25 四.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25—26 附表A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1) B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6)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一)、(二)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 1.1施工准备 1.1.1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勘察 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图 纸、工程投资预算、施工进度要求、工程质量标准等,以便了 解本工程的总体概况、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和设备,明确工程 的重点和难点,为组织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掌握现场的 具体情况和条件,以便为施工现场布置、铺筑临时施工道路、 修建临时施工用房等作出整体规划。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主要 道路干线和现场水源状况,以便为通电、通水作出安排,为后 勤及工程材料的运输保障供给作出统筹安排。 1.1.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组织和管理的关键步骤。包含以下内容: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施工设施与临时建设工程、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主要技术及供应计划。 1.1.3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主要工作有: 通电、通水、通车及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及工作人员的用水、用电需求,确保施工所需物资安全畅通到达,并能在工程现场有序摆放。 1.2施工测量方案 1.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1.2.1.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灌溉系统中各主、支管网布置的 坐标、基线、基点相关数据及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 准仪进行网点的测设。 1.2.1.2施工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1.2.1.3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灌溉系统中各主、 支管网布置的定位放样和技术监督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

项目划分规范

1.基本概念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单元工程,按三级项目划分并进行质量控制。 1.1单位工程系指能独立发挥作用或具有独立的施工条件的工程,通常是若干分部工程完成后才能运行或发挥一种功能的工程。单位工程通常是一座独立建(构)筑物,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独立建(构)筑物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构成部分。 2.2分部工程系指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部分。分部工程往往是建(构)筑物中的一个结构部位,或不能单独发挥一种功能的安装工程。 3.3单元工程系指组成分部工程的、由一个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可依据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为层、块、区、段等来确定。单元工程与国标中的分项工程概念不同,分项工程一般按主要工种工程划分可以由大工序相同的单元工程组成,如:土方工程、砼工程、模板工程、钢结构焊接工程等,完成后不一定形成工程实物量;单元工程则是一个工种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形成工程实物量或安装就位的工程。(是国家或行业制定有验收标准的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虽有其特殊性,但归根结底仍就是水利工程,其质量评定项目划分应结合其自身特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进行。 2.项目划分原则质量评定项目划分总的指导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正式颁布的标准、规定,水利工程以水利行业标准为主,其他行业标准参考使用。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水工建筑安装工程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划分。 2.1单位工程划分原则 2.1.1枢纽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每座独立的建筑工程或独立发挥作用的安装工程为单位工程。如厂(站)房、管理(生活、办公)用房、溢洪道、输水(泄洪)洞、土(石或砼)坝、进(分)水闸、节制闸、进(出)水池、交通工程等建筑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独立的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电气、通讯等安装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 2.1.2渠道工程按渠道级别(干、支渠)或工程建设期、段(以节制闸为界)划分。以一条干(支)渠或同一建设期、段的工程为单位工程,投资或工程量大的建筑物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单位工程。 2.1.3堤坝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堤坝身、堤坝基础、堤坝岸防护、交叉连接建筑物等分别为单位工程。 2.1.4水土保持工程一般以一个独立的小流域或较大的独立建筑物(大型谷坊坝)划分。它由若干沟道或区片或班号组成。 3.分部工程划分原则 3.1枢纽工程按设计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划分。如基础工程、大坝坝体、防渗工程、金属结构、电气、坝顶、渠首进水闸、渠首冲砂闸、导流坝等 3.2渠道工程、堤坝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 3.2.1渠道工程:大车桥、分水闸或支渠口、节制闸、渠段 3.2.2堤坝工程:基础工程、护岸工程、堤防堤身工程、护坡工程、堤顶工程、防渗工程、生物防护和道路工程等。 3.2.3水土保持工程:沟壑或区片或班号治理、成片水平梯田、小型蓄排水工程、成片水保林、成片人工种草、封禁治理、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等。大型谷坊坝坝基处理、坝体填筑、坝坡防护、溢流口门、坝体及坝基防渗工程等。3.3注意:为防止项目划分的随意性,同一单位工程中,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

水利工程如何划分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55834

水利工程如何划分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 1.基本概念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单元工程,按三级项目划分并进行质量控制。 1.1单位工程系指能独立发挥作用或具有独立的施工条件的工程,通常是若干分部工程完成后才能运行或发挥一种功能的工程。单位工程通常是一座独立建(构)筑物,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独立建(构)筑物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构成部分。 2.2分部工程系指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部分。分部工程往往是建(构)筑物中的一个结构部位,或不能单独发挥一种功能的安装工程。 3.3单元工程 系指组成分部工程的、由一个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可依据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为层、块、区、段等来确定。单元工程与国标中的分项工程概念不同,分项工程一般按主要工种工程划分可以由大工序相同的单元工程组成,如:土方工程、砼工程、 模板工程、钢结构焊接工程等,完成后不一定形成工程实物量;单元工程则是一个工种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形成工程实物量或安装就位的工程。 (是国家或行业制定有验收标准的项目)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虽有其特殊性,但归根结底仍就是水利工程, 其质量评定 项目划分应结合其自身特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进行。 2.项目划分原则 质量评定项目划分总的指导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正式颁布的标准、规定,水利工程以水利行业标准为主,其他行业标准参考使用。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水工建筑安装工程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划分。

2.1 单位工程划分原则 2.1.1枢纽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每座独立的建筑工程或独立发挥作用的安装工程为单位工程。如厂(站)房、管理(生活、办公)用房、溢洪道、输水(泄洪)洞、土(石或砼)坝、进(分)水闸、节制闸、进(出)水池、交通工程等建筑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独立的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电气、通讯等安装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 2.1.2 渠道工程按渠道级别(干、支渠)或工程建设期、段(以节制闸为界)划分。以一条干(支)渠或同一建设期、段的工程为单位工程,投资或工程量大的建筑物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单位工程。 2.1.3 堤坝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堤坝身、堤坝基础、堤坝岸防护、交叉连接建筑物等分别为单位工程。 2.1.4 水土保持工程一般以一个独立的小流域或较大的独立建筑物(大型谷坊坝)划分。它由若干沟道或区片或班号组成。 3. 分部工程划分原则 3.1 枢纽工程 按设计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划分。如基础工程、大坝坝体、防渗工程、金属结构、电气、坝顶、渠首进水闸、渠首冲砂闸、导流坝等 3.2 渠道工程、堤坝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 3.2.1 渠道工程:大车桥、分水闸或支渠口、节制闸、渠段 3.2.2 堤坝工程:基础工程、护岸工程、堤防堤身工程、护坡工程、堤顶工程、防渗工程、生物防 护和道路工程等。 3.2.3水土保持工程:

某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3、技术设计方案 3.1 总体设计 3.1.1 工程布置 该工程节水灌溉示范面积1660亩,根据工程区自然条件,将灌区以修文至久长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为稻作区,面积1050亩,位于河流右岸沿岸一带。1256.0m高程以下为自流渠灌区,面积630亩,以上为提灌区,面积420亩,西片为旱作区,面积610亩,分大田旱作,高效经作,果园和温室大棚载培四个小区,其中大田旱作小区采用集雨灌溉,面积200亩。详见“XWJG—CS—01”号图。 3.1.2 水源 灌溉引用水源主要为修文河水,稻作区全部用修文河水,旱作区用水拟由两部份解决,即集蓄利用雨水解决部份,不足部份抽取河水解决。 取水点位于长堰拦河坝上游300m处,水面高程1255.0m,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2 m3/s,平均年最小日流量0.35 m3/s,来水量满足示范区用水要求。 雨水集蓄采用截流沟、汇流沟形式拦截汇集坡面及地面降雨径流,用小水池存蓄雨水。当地设计枯水年降雨量980mm(P=85%,C V=0.17,C S=2.5C V),年降雨径

流系数0.4,可利用系数取0.2,则设计年单位面积雨水集蓄可利用量为7.8万m3/km2。 3.1.3 首部枢纽 该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有提水泵站,高位调节水池和输水管道。 (1)提水泵站:泵站布置于长堰拦河坝止游300m 处,河水水面高程1255.00m。拟定泵站地面高程为1257.00m。稻田提灌区提水净扬程35m,旱作区提水净扬程60m。泵站拟装机三台,稻作区一台和旱作区装二台分别供水,提水流量由灌溉用水量计算确定。 泵站附属设施有泵房一座,面积20m2。安装100KVA 变压一台,架设输电线路300m。 根据水利部颁SL252—2000规范规定,该泵站属Ⅴ等小(2)型提灌工程,泵站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年一遇。据调查,站址处常年洪水位1256.40m,据推算10年一遇洪水位约为1257.60m,加安全超高0.5m,则泵房挡水部份顶部高程为1258.10m,下部采用水下钢筋砼封闭式结构。(2)输水管道:泵站出口输水管按稻作区和旱作区供水要求分别布置。稻作区输水管长450m,出口位于汪家寨,高程1260.00mm。旱作区输水管长1300m,出口位于狮子山,高程1320.00m。

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严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严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何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严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

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内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