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

樊城区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鄂发〔2020〕11号)和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健康樊城战略,立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整体谋划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系统重塑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切实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把疫情防控中的有效经验做法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医防协同,实行平战结合、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强化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到2022年,初步建立体系健全、分工明确、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科学精准、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传染病重大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人民健康得到有力保障,健康樊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立足精准有效,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设立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化乡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设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实行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格化管理。重点场所、特殊场所和具备一定人员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可通过设立医务室或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工作,落实健康副校(园)长制度,按标准设置医务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健全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骨干,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网格化布局城乡医疗资源,筹建樊城区人民医院,主要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对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统一管理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每个街道办事处建设1所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条件的社区建设1个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经费和设施保障水平,加大村医订单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签约群众提供综合连续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引导居民形成家庭医生首诊、转诊的模式。

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爱国卫生运动内涵,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全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方面,明确城乡社区(村)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责任,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宣传,促进文明创建。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实现城乡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广泛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推动专业疾病预防控制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建立公众卫生应急教育

培训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引导群众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养。

(二)打造灵敏准确、快速高效的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

1.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区级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区卫生健康部门。委员会下设监督组,由党委、政府督查部门人员组成,对各部门贯彻执行指挥机构命令和应急机制运行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各镇(街道)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健全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2.健全早期监测预警机制。围绕“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构建医疗机构、药店、村(社区)、交通站场、学校、特殊场所等全方位“哨点”监测网络。完善法定传染病易发高发季节监测机制,改进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实现传染病实时直报,提高监测评估敏感性和准确性。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收

集、分析、利用能力,提升医疗机构发现、鉴别能力。建立网络直报、舆情监测报告、医疗卫生人员报告、药品销售监测等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对能力。

3.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细化分级标准,结合响应级别,对应启动由区卫健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指挥体系。对可能造成疾病蔓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先期处置、及时报告、快速响应,并实施相应等级的临时社会管控措施。对各类预案定期演练,持续更新优化,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巩固完善公共卫生事件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一体化制度,推进防控预案、信息互通、防控措施协同、防控物资畅通,加强各类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统筹调配。以镇(街道)为单位,完善征用宾馆、酒店等设立传染病隔离观察点机制。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部门参与,利用大数据资源,形成科学的数据“闭环”,精准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

升先期处置能力。

5.夯实群防群控机制。压实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单位“三方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人。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派出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参与防控的协同作用。优化“双报到”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积极培育公共卫生专业社工、志愿者、网格员等,加强培训与演练,打造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后备役”队伍。

6.创新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健全一体化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经过授权的部门依法依规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实时更新热线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现、主动研判、依法处置。依法加强网络媒体监管,打击网络谣言。

7.健全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构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居民“五位一体”,“政府主导、市场补充、分级储备、分层管理、定期轮换”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推进区域内医用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和短缺药品企业发展壮大,建立常态化生产、保障、储备、物

流配送企业名单。坚持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并举、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并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药品和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投入,遴选1-2家有资质的企业作为樊城区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疫情战略物资储备基地,确保应急状态下安全快捷采购、调运、分配各类物资。

(三)完善平战结合、协同优质的重大疫情应急救治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门诊,配置必要的诊疗设备,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

2.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大医保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救治机制。创新运用中医药手段进行康复治疗、功能性恢复,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一个标准化的国医堂。

3.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在城区和集镇建成区打造“10-15分钟急救圈”,在区域打造“30分钟急救圈”。

4.增强重大疫情救治中的医疗资源动员能力。全区医疗机构要常态化开展全员传染病防控、救治等培训,制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力量、床位设施、应急物资等救治资源动员预案。区卫健部门要统筹建立应急状态下全区医疗机构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病区转换和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