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①

510282 广州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孙英刚 黄宗海 冯浩淼

宋慧娟 雷洪伊

摘 要 建立一种既符合临床特征,又简便易行的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用2500g 铁轮于30cm 高度击中SD 大鼠双侧股骨中上段造成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及出血,引发休克,维持90min 后复苏,监测生命体征,计算24、72h 内死亡率。结果显示,于30cm 高度砸伤

大鼠,(718±116)min 后达到休克水平,24h 内死亡率为2715%,72h 内死亡率为5215%。该模型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模型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的死亡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急性创伤休克动物实验模型。 关键词 休克,创伤性;疾病模型,动物;大鼠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605191

DEVE LOPMENT OF AN EX PERIMENT A L MO DE L OF TR AU MA TIC SH OCK IN R A T S

Sun Y inggang ,Huang Z onghai ,Feng Haomiao et al.Zhujiang H ospital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G uangzhou 510282

Abstract T o establish a standard ex perimental m odel of traumatic shock in rats that could not onl y imitate clinical features ,but als o be performed easily ,multiple injuries inv olving the leg b ones ,the s oft tissue and hem orrhage in S prague 2Daulay rats were made by hitting its legs on b oth sides with a 2500g pontil falling from 30cm height to induce traumatic shock.Resuscitated the rats after 90minutes and m onitored the vital si g ns ,and then calcu 2lated the 242hour and 722hour death rates.There were ab out (718±116)minutes of the rats from in jury to shock.The death rates were 2715%in 24hours and 5215%in 72hours.This m odel has beenproved to be relatively sim ple ,stable and basically closed to clinical features of traumatic shock ,s o it is a reliable ,acute animal m odel for ex perimental study of traumatic shock.

K ey w ords shock ,traumatic ;disease m odel ,animal ;rats

目前现有的创伤性休克模型,由于存在着诊断标准不合理、致伤因素难以定量、动物存活时间短、模型不稳定、成功率低等缺点而难以被临床工作者接受[1]。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应用重物致伤引发创伤性休克,将致伤因素进行了量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创伤性休克模型。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健康SD 大鼠60只,雌雄不拘,体重280~320g ,由第一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LMS 22B 型二道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显微外科手术器械(上海医疗仪器厂),2500g 铁轮,动物固定台。

112 实验分组 实验分预实验和实验两部分进行。预实验用鼠20只,应用2500g 铁轮于不同的高度(20cm 、30cm 、40cm )分别击中大鼠双侧股骨中上段,引发休克,以了解不同创伤程度与休克发生之间的关系。实验部分用鼠40只,根据预实验结果,应用2500g 铁轮于30cm 高度对大鼠造成创伤,监测各项指标。113 实验方法 动物称重后,以质量分数为1%的戊巴比妥钠(0165ml/100g )腹腔注射麻醉,将动物固定,行单侧颈动、静脉插管,置管前行肝素化。颈动脉插管后连接到LMS 22B 型二道生理记录仪监测血压,稳定10min ,以2500g 三棱皮带轮顺木槽自30cm 处先后砸中大鼠双侧股骨中上段,立即监测血压,待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 ,加压包扎双侧创面以减少进一步出血,维持此低血压90min 后进行复苏,在此期间行一侧股动脉插管

以备放血或采血检查各项指标。若血压不能降到40mmHg ,即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使血压降低;当血压不能维持40mmHg 时,通过持续少量输液维持,直至回输估计失血量的40%为止。休克过程约为90min ,之后回输4~5倍估计失血量的平衡液进行复苏,使血压恢复至伤前水平的70%以上并维持。拔管、缝合创口,待动物完全清醒后置入鼠笼予以常规喂食。114 观测指标 经LMS 22B 型二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创伤前后大鼠平均动脉压波动,并监测呼吸、心率、肛温等生命体征,计算24、72h 内死亡率。2 结 果

全部实验手术插管时间为617±211min ,创伤后大鼠均有股骨干骨折、下肢软组织损伤及不同程度的出血,以平均动脉压低于40mmHg 作为休克标准,休克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脉压差减小、呼吸急促等表现,复苏后上述各项指标相对平稳,完全清醒后能够摄食。24~72h 后存活大鼠都出现体重下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肛温升高或下降,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心律紊乱,少尿、无尿等SIRS 及MODS 的表现。

预实验结果:30cm 高度创伤组的休克直接发生率为7114%(5/7),其余则需要再进行不同程度的放血才能达

孙英刚,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休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7篇。现工作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①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编号001048)

到休克,24h内死亡率为2816%(2/7),72h内死亡率为5711%(4/7);40cm高度创伤组10010%(7/7)的大鼠直接达到休克水平而不需要再行放血,但24、72h内死亡率高,分别为5711%(4/7)、8517%(6/7);20cm高度创伤组的休克直接发生率为3313%(2/6),24h内死亡率为1617%(1/6),72h内死亡率为3313%(2/6)。实验结果:大鼠创伤至休克的时间为(718±116)min,失血量3~6ml,有2715%(11/40)的大鼠在创伤后需要再进行不同程度的放血才能达到休克水平,休克复苏成功率9215% (37/40),24h内死亡率为2715%(11/40),72h内死亡率为5215%(21/40),休克大鼠早期死亡的原因为重度不可逆性休克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继发性感染及MODS。

3 讨 论

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仍然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常采用单因素致伤如打击肢体法、止血带法和转鼓法等,这些方法与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实际过程有较大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因素复合致伤,相继建立了一些新的创伤性休克模型,但由于存在着诊断标准不合理、施加因素(创伤)难以定量、致病因素单一、动物存活时间短、成功率低等缺点,并且由于研究目的特殊、休克的发生不稳定,以及应用范围的限制,迄今为止仍还没有建立大家公认的实验动物模型标准。

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与临床情况尽可能相似。一般认为,较理想的创伤性休克模型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以创伤和休克为主要致伤因素,创伤以软组织损伤和长骨骨折为宜,休克以失血失液为主;②创伤和休克的程度能够定量和易于复制;③能反映创伤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④能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和有一定的死亡率[2]。

致伤程度及创伤后的出血程度取决于创伤的施加因素。Chaudry[3]应用电刀切开大鼠的腹壁,切口长5cm,再经股动脉快速放血,在10min内使血压降至40mmHg,休克过程为1h,之后复苏而制成模型,其伤后3~5天的死亡率高达50%,是比较理想的创伤性休克模型。梅冰等[4]将1个重约1000g的铁棒从1m高处落下,砸中鼠双下肢,然后通过三通管从颈总动脉放血,连接到自制的无菌贮血瓶内,通过调节血液平面的高度控制血压,维持血压在40mmHg,制成动物模型。方玉荣等[5]以4411牛顿力(4012J)作用于大鼠双下肢,造成双下肢粉碎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但避免其外出血。我们的预实验结果表明,2500g重物在30cm高度击中大鼠致其休克比较接近于临床,高于此高度会因创伤太重而使死亡率过高,低于此高度又因创伤太轻使休克的直接发生率和死亡率过低,因此实验部分就采用了这一创伤条件。本组实验中应用重物在固定高度致大鼠股骨骨折并软组织挫伤,将致伤因素进行了量化,其致伤因素、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与创伤性休克临床过程基本一致,且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模型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的死亡率。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麻醉要浅,尽量与临床实际相似;肝素用量要控制到最小,以避免复苏后出血不止。另外,插管熟练程度、复苏时间的掌握、复苏液及用量、采血量等都对模型的复制有或多或少的影响[6]。

参 考 文 献

1文士铭.实验动物休克模型.见:胡同增,张自云主编.实验外科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7-296

2胡 森.创伤性休克.见:罗正曜主编.休克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4

3Chaudry IH.Rat and m ouse m odels of hypov olem ic2traumatic shock.In: S chlag G,Redl H eds.Pathophysiology of shock,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Berlin:S pringer2Verlag,1993.371-383

4梅 冰,康舟军,杨瑞和等.创伤性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CD18、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及纳洛酮治疗作用的研究.上海医学,2000,23(1):19 5方玉荣,王立金,张梅芳等.地塞米松在大鼠创伤性休克中的作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6,12(2):146

6S chlag G,Sue E.Hypov olem ic2traumatic shock in bab oons.In:S chlag G, Redl H eds.Pathophysiology of shock,sepsis and organ failure.Berlin: S pringer2Verlag,1993.384-402

(2002205222收稿 2002208216修回)

(本文编辑 王远美)

《临床五官科急症学》

本书为人民军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实用急症学》系列高级参考书之一。

本书分3篇共37章。第一篇口腔科急症,主要介绍了口腔科急症的临床检查、麻醉要点及拔牙、口腔颌面部炎症与损伤、颌骨骨髓炎、涎腺、神经、颞下颌关节、口腔内科、修复科、正畸科急症的诊治要点;第二篇眼科急症,主要介绍了急性化脓性疾病、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外伤、急性青光眼、营养缺乏性疾病等眼科急症的诊治要点;第三篇耳鼻咽喉科急症,主要介绍了急性炎症、外伤、出血、异物、眩晕、突发性耳聋、颅底外伤等耳鼻咽喉科急症的诊治要点。全书语言精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急诊科、五官科医师及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读物。

本书于2002年7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高脂血症资料

实验动物学综述 题目:《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探讨》姓名:张阳慧 学号: 2010109118 院系专业班级:硕2010级12班生理学任课老师刘政江老师 付建华老师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探讨 张阳慧综述司军强?审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民族高发病与地方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生理研究室石河子 832002)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均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 ,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最重要的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至今尚未明显突破,除了其他原因外,理想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制备可能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研究高脂血症的模型动物中,有野生型、自然缺损和基因修饰的,动物种类包括大鼠、小鼠、兔、金黄地鼠、豚鼠和小型猪等。本文就对先天性、化学物质诱导的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作一综述,为研究高脂血症的模型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 文献标识码: A Discussion on the animal model of hyperlipidemia Yanghui Zhang, Si Jun-qiang? (Division of Electrophysiology, Key Laboratory of Xinjiang Endemic and Ethnic Diseases, Shihez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Xinjiang Shihezi, 832002)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standard of living, hyperlipidemia incidenc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and studies show that hyperlipidemia is a cause of atherosclerosis(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other important disease . Hyperlipidemia is the hot point in the medicine field, but has not been broken through. Besides other reason,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he disease. In the study of animal models of hyperlipidemia, there are wild-type,natural defects and genetic modification, the animal species are including , rats, mice, rabbits, hamsters, guinea pigs and small pig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choice of the animal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hyperlipidemia, congenital,chemical - induced and transgenic model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review. Key words:hyperlipidemia ; animal model;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又称脂质代谢紊乱或异常, 是导致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发病率的持续增加, 高脂血症的病因学、预防和治疗依然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至今药物治疗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究其原因, 除了其它因素而外,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也可能是影响该类药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选择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是推进高脂血症研究进程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正确合理选择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1常见高脂血症模型动物的种类及特点 1.1 大鼠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方法简单, 成本适中, 采血量较大, 可以满足一次做多种指标, 且模型建立的方法最多。更重要的是大鼠的食性与人类相似, 所形成的病变与人类早期病理改变相似, 且适应性较强, 是目前国内研究脂质代谢最多的实验动物。但大鼠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能力, 不宜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实验十三 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复制及治疗

实验十三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复制及治疗【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观察失血性休克发生前后动物症状体征变化。 3.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熟悉休克的治疗措施。 【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微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病理过程。 休克的病因有许多种,本实验采用股动脉放血的方法,直接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复制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由于放血一定程度后可使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急剧减少,导致失血性休克。通过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抢救休克。 【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呼吸流量换能器。 3.实验药品20%乌拉坦,1%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家兔1只,称重,从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5ml/kg进行麻醉,将家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用剪刀剪去颈部及下腹部的被毛,注意勿伤及皮肤。 2.做颈部手术,分离气管并插管,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记录呼吸

曲线。右侧颈外静脉分离并插管用于输液。再做颈总动脉插管,用于描记动脉血压。 3.分离股动脉进行插管,放血的途径。 4.肝素化从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2ml/kg。 5.松开动脉夹,从股动脉处缓慢放血,速度小于2ml/min,放血量约为全血的1/10,家兔的全血量按70~80ml/kg来计算,边放血,边观察血压的变化。继续放血,当放血量约为全血量1/5~1/4,血压稳定在30~40mmHg之间,维持10~15min,观察动物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变。 6.根据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按休克发病学的防治原则进行纠酸、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防治细胞损伤等治疗,自行设计抢救方案,观察并比较各项救治措施后血压和微循环的变化。 ①建立耳缘静脉通路,5%葡萄糖生理盐水输液(输液量应根据失血量自行确定)。 ②血液回输注射器内的血液快速从颈外静脉输回。 ③去甲肾上腺素0.5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25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输完),与放血前所测得的收缩压高度作比较。 ④654-2 2mg654-2溶于25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输完),观察血压和微循环的变化。 ⑤待抢救恢复后,结扎右侧迷走神经,在结扎处远心端剪断迷走神经,观察血压有何变化?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瑞,观察血压有何变化? ⑥处死动物耳缘静脉注射空气。 【注意事项】 1.保护耳缘静脉,注射时应从耳尖部进针,如不成功.再向耳根部移位。

休克应急预案

休克应急预案 一、定义: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二、临床表现 1、神志: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端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差<20mmHg。 三、应急预案 1、一般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3、特别护理: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4、升压药:多巴胺20-8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滴,必要时加用阿拉明10-20mg. 5、扩容剂:用右旋糖酐-40,706代血浆,贺斯,输血. 6、病因治疗: (1)感染性休克: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改善微循环,用654-2针剂20-4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滴.

(2)过敏性休克:停止接触过敏源,立即用肾上腺素0.5-1.0mg肌内注射和静注,地塞米松5-10mg静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 (3)心源性休克:针对心脏疾病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较多见,常用多巴酚丁胺,AMI24小时内禁用洋地黄. (4)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或贺斯静滴,必要时手术止血. (5)神经源性休克:止痛,针对创伤原因治疗,必要时手术. 7、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根据血气结果调节用量. 8、纠正低血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若血压仍不稳定,选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10-2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滴,硝普钠50-100mg加入250-500ml液体中静滴,硝酸甘油10mg加入250-500ml液体中静滴,小于14滴/min. 9、防治并发症:防治肾功能衰竭,ARDS,MODS,MOF等并发症. 四、程序 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失血性休克模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模型及其模型 河北医科大学赵拓 一.实验目的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在此过程中观察失血性休克动物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率、尿量、血细胞比容,分析并加深对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实验动物 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家兔一只(便于尿道插管) 三.实验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即可 四.实验结果 呼吸加深加快并逐渐恢复治疗后几近恢复正常 血压骤降随后逐渐上升治疗后几近恢复正常 中心静脉压下降并逐渐上升治疗后几近恢复正常 血细胞比容下降未测定 心率上升治疗后心率比正常微高 尿量减少未测定 肛温降低恢复正常 粘膜颜色淡白红色-苍白-紫绀治疗后变浅粉红色 五.实验分析 1.呼吸的变化:缺氧使交感神经兴奋,外周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外周组织缺血状况显著,同时外周毛细血管换气量需求加强,兴奋颈动脉体,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缺氧亦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血压的变化:血压骤降是由于大量失血,有效循环血量骤然减少;缓慢回升则是代偿机制具体代偿机制如下: 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使血管收缩,增强外周阻力,升高血压。 ②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启动,分泌大量血管紧张素入血,收缩血管,增强外周阻力,升高血压。 ③抗利尿激素的形成,同样导致肾脏微小血管收缩,提升外周阻力,升高血压。 ④“自身输液”的出现,增加了有效循环血量,升高血压。 3.血细胞比容的变化:“自身输液”的出现使血容量升高,然而血细胞的量没有变化,所以血细胞比容降低。 4.心率的变化: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平均动脉压降低,激动交感神经,大量产生肾上腺素激动心脏上的β1受体,使心率升高。同时抑制迷走神经,降低神经张力抑制作用,加快心率。 5.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中心静脉压表征血容量的变化,大量失血使血容量降低,故中心静脉压也降低。 6.皮肤粘膜以及肛温的变化:在有关血压的变化中提到了外周组织血管收

创伤性休克应急演练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应急演练 (骨盆骨折) 时间:2018年一季度 目得: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得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创伤性休克患者得安全管理。 时间:2018年3月 地点:抢救室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物品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吸氧装置、输液装置(治疗盘、浅静脉留置针、采血器)注射泵、输液泵、除颤仪、气管 插管用品、呼吸机、导尿包、备皮装置、腰部固定带 技术应用:生命体征得监测、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静脉输液、动脉、静脉采血、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得使用、吸氧, 导尿术。紧急状态下得口头医嘱执行、医护患三方得有效 沟通。 一、演练组织 指挥:刘主任 负责人:肖护士长 参加人员:值班医生、二线医生、主班护士A,组长1,组长2,责任护士A、B,值班 患者:模型 观摩人员:科室全体医生,护士,实习生

二、人员分工 1.值班医生负责接诊、评估、处理抢救病人 2.二线医生负责协调、指挥抢救 3.组长1与责任护士A负责治疗 4.组长2 协调人员、设备与外联 3、责任护士B负责巡回,记录抢救用药等情况 4、护工A、助护A为外联人员,负责血标本运送,急救物品得 运输 5、主班护士A为通讯员,负责接收血液检查结果、危急值得接 收 三、演练流程 主班护士A接到急诊科电话,有一位重症患者需入住我科(确认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生命体征、静脉通路数量、就是否抽血),请科室做好接诊准备,立即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以及当班组长1与2,责任护士A、B 做好准备工作; ↓ 组长1与责任护士A在电梯口做好迎接及抢救准备,组长2与责任护士B,立即打开抢救室,检查抢救室心电监护、除颤仪、心电图机、吸痰、吸氧等装置并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如发现机器故障,立即启用B角:普外科电话2801,3分钟内务必将仪器带回),准备抢救车、复

机能学实验-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主要)。 2、观察休克早期大鼠机体的机能变化,探讨休克的发病机制。 3、了解休克早期的治疗原则。 二、实验动物:300g左右SD大鼠,雌雄不限 三、实验器械:略 四、实验步骤: 1.称重麻醉固定: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40mg/kg 2%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全麻,数分钟后观察,疼痛, 翻正反射均消失后,用8%硫化钠脱去一侧耳廓被毛,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鼠恒温实验台上,减去股部手术野被毛。 2.动静脉插管:碘伏消毒手术野,切开股动脉搏动处皮肤组织,止血钳分离股血管神经鞘,暴露神经 血管后,利多卡因擦拭。用玻璃分针分离股动静脉与股神经,股静脉插管,结扎远心端,近心端插入静脉留置针,打结固定,2.5ml/kg经股静脉推注50U/ml肝素。股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腹部手术完成后,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3.尿道插管:选取硬膜外导管前端约七厘米与尿液计滴器相连,碘伏会阴处消毒,将导管沿尿道插入 约4cm。 4.肛温测量:用液体石蜡涂抹动物肛温仪前端,插入大鼠肛门约二厘米,但数值稳定后读取肛温。 5.观察记录正常指标。 6.抢救:经股静脉回输自身血液加出血量二倍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指标变化。 五、实验结果: 平均压/脉压呼吸中心静 脉压 心率血细胞比容皮肤黏膜颜色肛温耳廓微循环正常113.45/38.03 正常正常212 正常红润37.6 正常 放血后代偿后下降/增加 54.74/48.22 变浅变慢 加深加快 下降 增加 减慢 294 不变 降低 苍白 苍白 下降 35.2 微循环收缩 微血管收缩 治疗后99.25/45.84 加深加快进一步 回升 272 增加红润36.3 恢复正常 六、讨论 1、各观察指标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 血压:放血后,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心脏搏出量迅速降低,血压也就急剧下降; 代偿后,通过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增加,自身输液等机制,血压有所回升。治疗后,血容量得到扩

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2015年2月第25卷 第2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February,2015Vol.25 No.2 [基金项目]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编号:2010gxjs016);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3CLZ13J004)。 [通讯作者]刘江伟(1970-),男,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重点实验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特殊环境战创伤研究。E?mail:ljw273@https://www.360docs.net/doc/de8676690.html,. 研究报告 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刘江伟,钱建辉,李 瑞,许文娟,许永华,杨向新,杨 帆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市,新疆 83000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方法 90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 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 组、干热环境II 组3个实验组。麻醉后大鼠经打击及颈动脉放血,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 使大鼠MAP(平均动脉压)达到(35±5)mmHg 水平,比较各组大鼠休克后3h 存活率,并对死亡大鼠及休克后3h 仍存活大鼠重要脏器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休克后3h 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 组(在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10min 内从沙漠干热环境转运到常温环境)、干热环境Ⅱ组(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仍放置在沙漠干热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90%、83.3%、0;干热环境I 组与常温环境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常温环境组和干热环境I 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干热环境II 组(P <0.01);病理学检查可见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组I 死亡大鼠和干热环境组II 大鼠心、肺、肝组织水肿、变性、白细胞浸润、出血较广泛,细胞坏死较严重。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同时提示沙漠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创伤失血性大鼠的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 【关键词】 干热环境;沙漠;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大鼠【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56(2015)02?0030?04 doi: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2.008 Establishment of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in dry hot desert environment LIU Jiang?wei,QIAN Jian?hui,LI Rui,XU Wen?juan,XU Yong?hua,YANG Xiang?xin,YANG Fan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Environmental Medicine of Xinjiang,Urumqi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Urumqi 83000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in dry?hot desert environment. Methods Ninet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 =30):the normal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group (normal temperature group)(temperature 25℃,humidity 35%),dry?hot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group I (dry heat group I)and dry?hot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group Ⅱ(dry heat group II)(temperature 40℃,humidity 10%).The rats were anesthetized,fixed,and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right carotid artery,vein and the right femoral artery so as to make bleeding,and at the same time,fracture of the left hindlimb femur was made from the dropped steel wheel.The wounds were quickly bounded after injury.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kept at 35±5mmHg.The rats of group I was transferred into normal environment.The rats of group II were kept in the dry?hot environment continuously.The 3h?survival rates were calculated,and 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3hours after the traumatic injury.Heart,lung and liver tissue samples were taken for histopathological

医院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模板

医院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 建议高流量吸氧,为4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请旁边等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副肾素1mg皮下注射、非那根50mg肌肉注 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并检测患者脉搏、血压。但患者出现脉搏细弱,大汗淋漓,口唇发绀,血压下降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应严格控制滴数。 3、迅速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如气管切开包、喉镜、开口器、吸引器、 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当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克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行气管切开术。 4、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直至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5、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 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6、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 (1)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和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2)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今后避免使用同类及相似药物,病历上注明对某药过敏

(3)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生过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 措施,尽可能的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程序】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创伤性休克等应急抢救预案 【应急预案】 1、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建立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氧气吸入,补充血容量, 由于失血过多,末梢循环不良,静脉充盈差,以致穿刺困难,所以在输液时应选择较粗大且直的血管,可用大号套管针,必要时采用双通路同时输入液体及其他血制品,但要防止发生肺水肿。 2、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及新鲜血或706代血浆,如患者继续出现血压下降,心率 >120/min、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患者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应及时查找原因是否有合并内脏破裂,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同时临时结扎肢体出血部位。 3、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4、抢救创伤性休克期间每15~30min测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h

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班级:2014级临床专升本班 组别:第2实验室第1组 组长:郭财进 组员:徐冰孙荣贺顾春晓 杨飞飞周志豪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郭财进徐冰孙荣贺顾春晓杨飞飞周志豪 (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院2014级临床专升本班,吉林132013) 【摘要】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了解其代偿机制,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 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 【实验目的】 1.观察失血性休克发生后机体变化; 2.掌握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方法; 【实验原理】 动脉放血是循环血量减少,当少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代偿措施(包括微循环的灌流量明显减少),使血压不出现明显的降低。但当快速失血量超过30%或大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力,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和微循环严重和长时间缺血与缺氧,引起休克。

休克分为三期: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凝血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成年健康家兔1只,体重 2.5kg左右。 2.实验药品:20%乌拉坦溶液,0.7%肝素,台式液。5%葡萄糖生理盐 水, 兔手术台,电子秤,微循环生物信号处理系统,静脉输液及中心静脉压测量装置一套,微循环观察装置,手术器械一套,动脉插管2个,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各一个,5ml、20ml、50ml注射器各2支。 【实验步骤】 1. 麻醉与固定 (1.1)取成年家兔一只,称重,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以5ml/kg 体重计算麻醉剂总量),作全身麻醉。 (1.2)动物固定:将动物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颈前部和腹部等手术部位剪毛备皮。 2. 气管插管颈部剪毛,正中切口,切口长约5~7cm,在气管上剪一“V”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结扎固定。气管插管一端通过压力换能器 3. 动脉插管 (3.1)逐层钝性分离颈前部组织,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下方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分离的长度约2.5~3cm。 (3.2)动脉插管前,远心端必须先结扎,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

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及解救方法比较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休克的发生与否 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一般15min 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基本正常;若快速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迅速导致死亡.本实验将通过应用生理盐水、 碳酸氢钠、山莨菪碱、地塞米松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进行抢救,并评价其在救治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1.1实验对象:成年家兔四只,体重2-3kg 且一致,大小、年龄、性别一致. 1.1.2实验器材: 家兔常规手术器械一套,兔固定台,RM 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液装置,气管插管,膀胱插管,动脉插管,注射器(5ml ,10ml ,20ml ,30ml,50ml ),烧杯(50ml,200ml,500),有色丝线,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膀胱插管,导尿管一个,动脉夹,呼吸流量换能器,压力换能器.1.1.3实验药品:生理盐水,肝素(500μ/ml ),10%乌拉坦溶液,任氏液,地塞米松注射液(1ml :5mg ),1%山莨菪碱(654-2);5%NaHCO 3.1.2方法 1.2.1称重与麻醉:动物称重后,10%乌拉坦溶液10ml/kg 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注意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频率和角膜反射的变化,防止麻醉过深). 麻醉动物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 1.2.2气管插管: 剪去兔子颈部被毛,做颈正中切口,分离出气管、颈总动脉并穿线备用.在甲状软骨 下方作一倒 “T ”形切口,插入“Y ”字形气管插管,用线固定好.并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到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通道1,设定输入信号为“呼 吸” 后,观察正常家兔呼吸运动曲线.1.2.3膀胱插管:剪去耻骨联合以上腹部的被毛,在耻骨联合上缘处向上切开皮肤4~5cm ,暴露膀胱,做膀胱插管,用线结扎好.插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受滴棒上方,与受滴棒的两极保持在同一垂直面,将液滴信号引导到第3通道,观察尿滴. 1.2.4动脉插管:先耳缘静脉注射0.5%肝素1ml/只,保留头皮针与输液装置相连.在分离好的颈总动脉处做动脉插管,用线固定好.并将事先连好三通管的压力流量换能器连接到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通道2,设定输入信号为“动脉血压”后,观察正常家兔血压曲线.1.2.5放血:从三通管的侧管处抽血,当抽血的量 为家兔总血流量的20%时即发生休克 (家兔的血容量可按体重(g )乘以8%来估算(ml )),放血时使平均动脉血压在10min 内降至40mmHg(或5.3kPa),休克状态持续60min ,并注意连续观察家兔的各项生理性指标的变化.1.2.6解救:停止放血,把4只回输原血的家兔分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及解救方法比较 方锦祥,林国钦,蔡学斌 (莆田学院医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目的:探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及解救.方法:1.将家兔分成ABCD 四组,并分别通过从三通管的侧管处抽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2.停止放血,把4只回输原血的家兔分成ABCD 四组,四组家兔在10min 内快速再灌注全部自体血.3.其中A 组注射生理盐水5ml/kg (30滴/min )进行抢救;B 组同时耳缘静脉注射1%山莨菪碱 (1mg/kg )、地塞米松(2.5ml/kg )进行抢救,观察生理指标变化;C 组同时注射1%山莨菪碱(1mg/kg )进行抢救;D 组同时注射地塞米松(2.5ml/kg )进行抢救.结果:A 输液后,由于及时补充了血容量,休克症状好转;B 组同时注射山莨菪碱、地塞米松和碳酸氢钠后,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防治细胞损伤等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家兔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有所好转; C 组同时输液和注射山莨菪碱后,由于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休克症状好转; D 组同时输液和注射地塞米松后,由于及时补充血容量及糖皮质激素的保护作用,休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 防治细胞损伤等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家兔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如血压、呼吸、尿量有所好转.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解救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145-02 第28卷第3期(上) 2012年3月145--

骨科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

骨科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发生创伤性休克的骨科患者。 (二)目的: 降低骨科创伤性休克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 3.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纠正休克。快速输血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急查血常规,必要时尽早输注血桨、红细胞悬液等。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 4.给于呼吸支持治疗,采用鼻导管或面罩持续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及时监测血气变化。 5.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病人止痛药物。 6.对骨折部位采取及时、有效的外固定。 7. 包扎,止血。使用止血药物。 8.洛赛克防止应激性溃疡。 9.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10.完善各项检查:三大常规检查,血型鉴定、血气分析、胸部及头颅CT、心电图等。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四)抢救流程

骨科创伤性休克抢救流程 了解患者伤情、治疗过程 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 遵医嘱输液、输血纠正休克 床头抬高10-30度 双下肢抬高 镇痛药物 包扎、止血药 控制伤口继续出血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完善各项检查血型、常规、血气、CT 等 必要时手术 清创、复位固定 使用抗酸药物、镇静药,营养支持 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外固定骨折

肝性脑病抢救应急预案

肝性脑病抢救应急预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肝性脑病抢救应急预案Ⅰ.规程 一、及时诊断: 1、有急性或慢性肝炎病史; 2、出现一系列肝性脑病表现:精神、神经异常征象,如意识改变、睡眠倒错、扑翼样震颤、昏迷等。 3、观察瞳孔、神志、肢体运动,评估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4、立即给予抽血化验血氨,若有感染或消化道出血等诱因,予以抽血血常规、电解质等。 二、一般护理措施:对肝性脑病病人要设专人护理,床上安床挡,躁动者用约束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对牙关紧闭、抽搐者,可用开口器牙垫,防治舌后坠。 三、促进体内毒素排泄:可以使用盐酸精氨酸 40ml、乙酰谷酰氨 0.8g、鸟氨酸10g视病情需要(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四、纠正氨基酸失衡:使用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复方氨基酸6AA 250ml静滴)。 五、控制毒物的吸收:酸性液体(如食醋)清洁灌肠或乳果糖保留灌肠(等量乳果糖和生理盐水)。 可以通过口服乳果糖(15ml,2/日)来降低肠道PH值;口服新霉素抑制肠道菌丛; 六、饮食和营养: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量,最好选用植物蛋白,病情严重时,应予无蛋白饮食。并保证足够热量、维生素(包括A、B、C、D、K族维生素)及叶酸,昏迷患者应禁食水,予以静脉补充营养。

七、应积极防治感染、消化道出血,避免大量使用利尿剂及大量排放腹水,禁用麻醉剂及镇静剂(如吗啡等),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禁用含氨物质,如氯化氨、水解蛋白等使血氨增高的药物。 八、对症治疗: 1、保护脑细胞可用冰枕或冰帽降温。 2、防止脑水肿可用甘露醇(150ml,q6h)等脱水。 3、防止出血:奥美拉唑(40mg,iv)抑制胃酸分泌药。 4、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预防感染的发生,可使用抗生素。 6、防止肾衰竭:维持血压稳定,保持肾脏血供。 昏迷患者抢救原则: 1、首先进行简单的病史收集(发病缓急、伴随症状、既往健康状况、服药史、 环境和昏迷地点),以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的特 点),迅速判断患者昏迷的原因,及昏迷的程度 2、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3、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气道、头偏向一侧、吸痰、给氧。有呼吸、心跳停止 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用静脉留置针抽血、输液,留取常规标本:血常规、肝 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氨等,监测快速血糖。 5、针对病因进行抢救、治疗。若不能快速明确因者,先给予最基本的抢救,生 命体征平稳后,再次检查病人,送患者完善相关检查(CT、胸片、眼底检查 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应急预案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应急预案 一护理应急预案 1 判断患者反应(意识淡漠或障碍、皮肤湿冷、口干、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同时通知医生。 2 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将头和脚各抬高30 °。并使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 3 备好抢救药物及抢救设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 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面罩吸氧或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85-100毫米汞柱。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楚呼吸道的分泌物。 5 迅速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输注平衡盐溶液,同时抽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查生化、血常规用,必要时深静脉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快速输液。 6 迅速补充血容量:开始可用血浆容量扩张剂如代血浆、血浆及右旋糖酐等,待交叉配血后立即快速加压输血。遵医嘱应用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等。 7 给予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动态变化。 8 观察患者神志,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脉压、呼吸、体温、尿量及末梢循环的变化。 9 监测血常规、生化及血气分析,根据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选用补液的种类、量等。 10 在进行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11 做好基础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12 病情稳定后,将送至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并做好交接。 二出血性休克 1 创伤失血性休克 ①清创缝合撕裂的组织,,根据撕裂的情况采取大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法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控制出血的来源,尽快止血。 ②对四肢闭合性骨折,立即用小夹板和石膏做临时固定。 ③检查有无血胸、气胸等,必要时做胸腔闭式引流和胸带加压包扎。 ④检查出血的隐蔽来源,如血胸、腹内骨折。当怀疑是内出血引起时,应在抗休克同时进行手术止血。 2 非创伤性出血最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①立即通知禁止饮食。 ②熟练掌握三腔二囊管的操作和插管前后的护理。 ③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凝血酶、巴曲酶、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用冰水或冰生理盐水200ml加去肾上腺素16ml分次口服)。 ④遵医嘱应用制酸剂。 三体液丢失性休克 1 失血浆性休克最常见于大面积烧伤 ①迅速脱离烧伤现场。 ②初步计算烧伤面积,估计烧伤的深度。 ③创面应简单包扎加以保护,以免污染和再损伤。

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和程序

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及程序 严重创伤特别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损伤性休克多见于一些遭受严重损伤的病人,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血浆或全血丧失至体外,加上损伤部位的出血、水肿和渗出到组织间隙的液体不能参与循环,可使循环血量大减,至于受伤组织逐渐坏死或分解,产生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蛋白分解产物,如组织胺,蛋白酶等,引起微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加,也使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组织更加缺血。 应急预案: 1、在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氧气吸入,补充血容量,由于失血过多,末梢循环不良,静脉充盈差,以至穿刺困难,所以在输液时应选择比较粗大,直的血管,可用大号套管针,必要时采用双通路同时输入液体和其他血液制品,但要防止发生肺水肿。 2、遵医嘱给予止血剂,新鲜血和代血浆,如患者继续出现血压下降,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应及时配合查找原因, 3、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如止血药,吸氧装置及各种抢救药。4、抢救创伤性休克期间应每隔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一次,同时应用心电监护,病情允许时,去手术室处理(必要时)。

5、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 6、注意为病人保暖,适当增加盖被,但应避免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7、及时留取各种标本,并送检。 8、安慰患者及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服务。 9、按《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程序: 发生休克 报告医生吸氧气建立静脉通路 对症处理 抢救结束6h内记录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暖

手术病人休克的应急预案

手术病人休克的应急预案 休克(shock)是由于组织有效循环血量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外科休克主要是前两种。出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都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性休克多见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溃疡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或手术中失血过多。创伤性休克多见于骨折、挤压伤等,创伤时血液流失至体外、体腔或血浆、血液渗到组织间隙而导致循环血量急剧下降所致。手术过程中护士细致、动态地观察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变化能积极预防和应对休克的发生。 (一)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病人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晚期表现为:病人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脉搏细速,心率增快,反应迟钝,神志模糊。此时,病人血压下降,收缩压<10.7kPa(80mmHg),脉压差 <2.67kPa(20mmHg)。 (二)急救措施 1.急救措施 (1)病人仰卧,取中凹卧位,双下肢或头和躯干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2)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尽快补充液体。尽快配血、取血、输注血液制品。必要时协助医师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置管。输液应先快后慢,避免过快、过多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4)迅速、准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重复两遍后确认无误方可用药,空安瓿或药瓶留下待抢救结束后备查。 (5)严格三查七对制度,落实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6)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22~26℃,必要时用升温毯,防止病人低体温和新陈代谢率下降。 (7)准备急救设备,如除颤器、加压输液装置、静脉切开包、导尿包等。 (8)及时抽取血液样本尽快送检。 (9)认真、详细做好各种抢救记录。 (10)监护重点: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引流量、输入液量等。 2.注意事项 (1)抢救休克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2)当出量>30ml时,巡回护士必须观察出血量,并用电子秤准确称量出血量,记录在《术中出血量评估记录单》上。 (3)输注血液制品时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从血库取回后无需加温,应尽快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都含有凝血因子,必须在解冻2小时内输入,否则凝血因子成分和活性下降,新鲜冰冻血浆将只剩血浆蛋白。血小板需振荡器振荡以防止凝集,无振荡器时必须尽快输入(请血库电话通知手术间及取用血小板。)普通冰冻血浆可在24小时输入。全血、红细胞悬液用前需加温。 (4)病情重、出血多时,及时报告护士长增派抢救人手。 .

创伤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巩义市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应急预案演练记录演练时间2016、4、 6 演练地点巩义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演练题目陪送过程中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演练 参加人员 签名 演练场景记录演练场景: 1、责任护士陪同患者张三检查,再回科室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 立即电话通知科室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医生和护士快速将患者推至病房,进行抢救。 2、护士立即给予监护、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记录。 3、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 演练流程 立即电话通知医护人员→紧急处理→观察病情→记录→通知科主任、护士长 演练效果评价人员到位 情况 √口迅速准确口基本按时到位 口个别人员不到位口重点岗位人员不到位 履职情况√口职责明确,操作熟练口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口职责明确,操作不熟练 物资到位情 况 现场物资√口物资充分,全部有效口现场准备不充分 口现场物资严重缺乏 个人防护√口全部人员防护到位口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 口大部分人员防护不到位 实战效果评 价 √口达到预期效果口基本达到目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 口没有达到目标,需重新演练 处理结果√口处理到位口部分处理不到位口大部分处理不到位急救意识√口急救意识强口急救意识薄弱口急救意识差 存在问题无 原因分析无 持续改进 措施 无 组织者签字:李银萍评价者签字:李银萍

巩义市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6、3、 9 培训地点巩义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培训内容陪送过程中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演练 参加人员 签名 培训场景记录陪送过程中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演练 1、立即电话通知科室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快速将患者推至病房,进行抢救。 2、立即给予监护、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记录。 3、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 应急预案 流程 立即电话通知医护人员→紧急处理→观察病情→记录→通知科主任、护士长考核魏晓丹 效果评价整体处理流程比较熟练 存在问题无 改进措施无 组织者签字:李银萍评价者签字:李银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