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张雅双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张雅双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张雅双

发表时间:2014-07-10T11:24:19.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雅双[导读]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对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张雅双(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医院风湿科 114048)

【摘要】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消除不利健康因素、提高疗效。方法:对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有效的健康教育,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解决了患者在治疗及康复中遇至的问题。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延缓或减少残疾的发生,是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238-01 类风湿关节炎是终生性疾病,严重者常常留有残疾。它的特点是病程长,易累及手、足等小关节,如不及时治疗和进行功能锻炼,将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1]。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对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5例,年龄20~78岁,平均54.3岁。病程2月~17年,平均5.78年。有关节活动障碍者54例,平均住院日数55.9天。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指导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观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护士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对患者能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易引起残疾,加之不同的家庭因素、经济状况等,情感比较复杂多变,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我们针对这些患者各自心理活动规律,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护理,多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患者角色改变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愈后的生活态度等,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恢复健康的益处,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临床治疗指导

2.2.1 用药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它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却不容忽视,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引起胃部不适,并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同时受影响的还有粒细胞,因此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护士根据患者所用药物的不同,给予详尽的用药指导,并告知胃功能不良者,为减轻胃部不适,可与食物同服。

2.2.2 理疗指导:睡眠不佳、空腹时不宜进行各种温热治疗,特别是全身性热疗。不要盲目追求热疗温度,机体稍能出汗即可。

2.3 功能锻炼指导

2.3.1 活动(炎症)期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为了减轻疼痛,往往采取舒适体位,使有的关节产生粘连、畸形、严重影响愈后。此时,护士必须给予及时指导。卧床休息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

2.3.2 恢复期功能锻炼指导:进行无痛性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然后做关节最大伸展运动,或进行器械训练。自我伸展关节训练,每个关节最大耐受限伸展5~10次,每日2~3回,每次1分钟。手功能操作及作业疗法。手指尺侧偏矫正训练为将手掌向下平放于桌面上,拇指向内滑动分开,其余四指分别向拇指靠拢;同时另手协助按压固定在内收位一定时间。一日3次,每次反复多个动作。作业治疗训练可进行泥塑、编织、书法、拼图等作业项目,提高捏力及拇、食、中指的三点控握能力。以上功能锻炼,护士在病室内逐一示范、指导,督促其锻炼及时、到位,并进行效果评价,确保功能锻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4 出院指导

对每一位出院患者都发放一张详细的出院须知单。包括:坚持功能锻炼的方法、服药的注意事项,坚持必要运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生活中的自我保健等等,留下电话号码以备随时跟踪指导。保证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健康指导。

3 健康教育形式

3.1 书面教育:组织护士编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资料,并打印成卡片。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讲解,并发给卡片供其阅读,增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性认识。

3.2 语言教育:责任护士通过评估、计划,制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在护理中向患者讲解。

3.3 工休座谈会教育:定期召开各种疾病的患者座谈会,分别回答患者提出的护理方面的相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4 电话咨询教育:通过电话指导患者用药及需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时间、功能锻炼的随访以满足患者的需要[2]。

4 效果评价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学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及自我保健知识,增强了患者自身健康保护能力,调动了患者及家属抗病保健积极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降低或延缓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残疾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健康教育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姜林娣,季建林,王吉耀.生命质量在风湿病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03):189.

[2]许丽,黄瑛,张秀华.类风湿关节炎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 (08):596-598.

风湿性疾病 题库

欢迎阅读 风湿性疾病题库 一、填空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可有,是一种性疾病。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4.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 5. 和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6.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7.类风湿关节炎恢复期应进行适当的,或借助避免关节畸形。 8.SLE主要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而导致的损伤。 9. 10. 11 12. 13.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1 2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5.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一般治疗。 6.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原因。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了解哪些知识。 8.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哪些系统和器官。 9.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护理要点。 10.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四、论述题 1.患者女性,23岁,主因妊娠后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逐渐加重,近日出现局部水肿 而首次人院,您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对患者应给予哪些健康教育。

2.试怵影响SLE患者的环境因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滑膜炎;关节畸形 2.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自身免疫 3.病原体;遗传基因 4.晨僵;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及肿胀 5.关节肿痛;畸形 6.类风湿结节 7.关节功能锻炼;理疗 8.组织炎症性 9.狼疮性;水肿;蛋白尿 10.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11.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 12.自身抗体;免疫紊乱 13.面部蝶形红斑;多脏器受累;反复发作 14.日光;食物;药物 15.免疫复合物 16.炎症;血管炎 17.盘状红斑 18.狼疮性肾炎 19.非甾体抗炎药 20.体内蓄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21 23 1 2 3. 4 5 1 (5)神经系统损害可有周围神经病变。 2.如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 答: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同时注意保持体位和姿势,也可采用短时间制动法,使关节休息,减轻炎症,卧床患者每日进行1—2次主动或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四肢关节伸展运动。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答:恢复期或缓解期患者,可进行关节锻炼,锻炼前可先行理疗,对无力起床者,卧床时,应保持功能位,以免长期卧床后形成畸形,鼓励卧床患者在床上进行各种运动。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答:(1)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 (2)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偏酸或中性肥皂。最好用温水洗脸,女患者勿用各类化妆品。 (3)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 (4)注意口腔及会阴部皮肤清洁。

关节炎健康教育.pdf

关节炎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 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 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二、骨关节病变的症状: 1、当骨性关节炎患者揉捏骨节时,骨节所发出的声音是琐碎的,像握雪的声音。 2、关节感觉酸、疼,有时有肿痛感,阴天、受凉、过劳会加重,是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 3、身体某个或某些关节开始显得运转不自如时。 4、时常感觉手脚僵硬或久坐后突然感到有些关节僵硬。这些都是骨关节炎重要信号,应提 高警惕,及时就诊 三、休息与运动指导 1、在骨关节发病的急性期,要减少运动,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尽量让患者自己经 常变换肢体位置,做一些不使关节肿痛加重的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萎缩,活动量 由小到大,以翌日晨关节肿痛、乏力消失为度。 2、慢性或恢复期患者应以主动活动为主,依病情制定活动计划,以改善或防止关节功能不 全和残疾。同时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四、关节炎的预防 1、注意关节之保暖,每天可定时进行关节之热敷和按摩; 2、避免关节之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做膝关节的下蹲运动; 3、身体过于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4、进行体育锻炼应避免过量。同时对于病变的关节用护膝来保护,平时最好多吃含钙量高 的食物,多晒太阳,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五、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适量劳动,劳逸结合。 2、出院时,应嘱其继续坚持锻炼,直到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功能。 3、定期门诊随访,如有红肿等感染现象应立即就诊。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 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 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1.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2.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 4.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 5.反应性关节炎

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舒康抑菌液治疗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舒康抑菌液配合按摩治疗 1、舒康抑菌液系中医传统按摩专用洗液。在需按摩关节部位以舒康抑菌液喷、涂、浸、洗,然后再进行按摩、搓、揉,是中医的常用方法。 2、旺草舒康抑菌液系洛阳旺草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大胡蜂、皂荚等原料,用古法浸泡、精馏、浓缩而制成。充分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工艺,为专业按摩和家庭自我按摩提供了便利。 具体使用方法: 自我按摩或按摩师:先把产品喷到患者关节痛处,然后用手搓揉至皮肤发热,时间不少于20秒,这样重复2至3次。一天使用次数不少于5次。切记用后不要马上冲洗,尽可能让洗液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不少于30分钟),以使皮肤得到充分浸润。据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记载,传统医骨奇法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水溶透皮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概念须与风湿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

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其分类】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病。 (一)病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感染因子如支原体、分支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HTLV I和其他逆转录病毒都曾被怀疑为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但均未找到确证。 2.易感性本病的易感性是与遗传基础即Ⅱ类HLA有关。 (二)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延绵不愈是病原体和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以下假设可说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①HLA可以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受体;②病原体的抗原片段与HLA分子的氨基酸进行结合;③分子模拟作用,即与疾病相关的HLA分子和病原体具有相似结构的基因片段,如HLA DR4某些亚型与EB病毒壳抗原(gP110)间则有一段相同的氨基酸,使抗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转为对其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当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或巨噬样细胞所吞噬,经消化、浓缩后与其细胞膜的HLA DR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若此复合物被其T细胞的受体所识别,则该辅助淋巴细胞被活化,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类风湿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Fc端的抗体,它与自身的IgG相结合,故又是一个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造成关节局部和关节外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病理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在急性期滑膜表现为渗出性和细胞浸润性,滑膜下层有小血管扩,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的增大,间质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当病变进入慢性时期,滑膜变得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这种绒毛在显微镜下呈现其滑膜细胞层由原来的1~3层增生到5~10层或更多,其部分为具有免疫活性的A型滑膜细胞,有巨噬细胞样功能。滑膜下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呈弥散状分布或聚集成结节状,如同淋巴滤泡。其部分为CD4(+)T淋巴细胞,其次为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另外尚出现新生血管和大量被激活的纤维母样细胞以及随后形成的纤维组织。 绒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又名血管翳,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血管炎可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外的任何组织。它累及中、小动脉和(或)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膜有增生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类风湿结节性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但也见于肺。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排列成环状,外被以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间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四)临床表现(重要考点)本病发病年龄自20岁至60岁,以45岁左右为最常见。女性患者约2~3倍于男性。 大部分患者起病缓,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1.关节表现 (1)晨僵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半至数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觉。出现在95%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出现晨僵,但不如本病明显。(重要名词解释) (2)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髋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3)关节肿多因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常见的部位为腕、掌指、近指、膝关节,亦多对称性。(4)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因滑膜炎的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造成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的畸形,又因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 (5)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痛肿和畸形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37 知识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生物制剂的用药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护理; 关节保护和功能锻炼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急性期护理;生物制剂用药护理;关节功能锻炼 龚某,女性,68岁,初中文化,农民,因“反复四肢关节肿痛10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肿痛不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具体药名不详),一周后症状缓解。此后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并逐渐累及双腕关节、双肩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膝关节,症状发作时关节活动受限,有晨僵,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当地医院间断使用激素和中药治疗,症状仍反复,并出现关节变形。1月前患者自觉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双肩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加重,而来我院门诊就诊,医嘱予强的松、来氟米特及白芍总苷治疗后效果欠佳,同时出现胃纳减退。 体格检查:T37.0℃,P80次/分,R18次/分,BP130/74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弱,消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腕关节、右手2~4掌指关节、左手2~3掌指关节、双手1~4近端指间关节、双踝、双膝关节均有肿胀压痛,双肩关节有压痛,余关节无肿胀压痛,双腕关节、双肘关节强直,双手尺侧偏斜,双手指呈“天鹅颈样畸形”,左肘关节伸侧可及1.5cm×1.5 cm皮下结节。 辅助检查:门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3×109/L,红细胞计数3.14×1012/L,血小板计数358×109/L,血红蛋白92g/l;血沉144mm/h;抗CCP抗体>200.0U/mL;类风湿因子668IU/L;IgG23.70 g/l,IgA5.15.g/l,IgM6.03g/l ;超敏CRP 17.4g/ ml。双手X线检查报告:双腕关节间隙模糊,部分融合,掌指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宣教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药物治疗很关键!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如果不及时医治,就会出现关节结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的还会引起关节以外的脏器损伤,比如肺纤维化、贫血等,危害患者健康。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肿、痛、早上起床关节活动不灵活的僵硬感。常出现的部位是手部的小关节,如手腕、手指部位,也可出现在肩、肘、膝、踝、足趾等关节。 2.怀疑自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要去医院查什么? 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往往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是否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关节病就要到医院找风湿专科做相关检查。相关的检查项目包括: ?检查有无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 ?检查有无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标记; ?检查有无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外可以引发多关节炎的疾病,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HLA-B27 等; ?肿痛关节的X线检查、关节B超、核磁共振等。 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遗传性吗?什么原因导致患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遗传性。 目前该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吸烟是目前明确的能够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素。 4.目前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最佳窗口期只有起病后短短半年左右。诊断一旦确立就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以免关节发生不可逆的结构损伤。常用治疗药物分五大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等; ?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苷等。 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够运动吗? 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对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关节肿痛的时候不建议做承力大、强度高的运动;不肿不痛后,应保持受累关节日常的活动,以维护关节的正常功能。 6.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没有忌口的,最重要的是遵医嘱吃药,控制炎症。实际上除了痛风有明确的忌口,大部分的关节病都不存在忌口一说。

骨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

骨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1.了解骨关节炎患病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2.关注颈椎病。骨刺。 教学过程; 1、年龄:衰老是罹患骨关节炎的最危险因素,魂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约50%的60岁以上人群患 有此病。患者以老年女性多见。 2、关节损伤:损伤是导致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一次交严重的创伤或低强度的多次损伤,如路边失足,楼梯踏空 等,都能成为骨关节炎的治病因素。十字韧带缺失和半月板切除,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尤为密切。损伤可使关节软骨面的负荷和磨损增加,从而导致骨关节炎。 3、肥胖:据国外文献报道,肥胖着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为12~43%。因为体重增加了关节的负荷,以及姿势和步态 的改变等,导致关节的生物力学有所改变,其常见部位集中于膝关节内侧软骨。另外,肥胖着的脊柱和足部的骨关节炎发病率也较高。 4、遗传:关节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和缺陷(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曰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骨骺脱位等)、软骨或骨 代谢的异常等都可能导致骨关节炎。 5、雌激素:由于临床上,女性的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也有实验证明,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有抑制作用,所以,绝 经期前后的女性的骨关节炎可能与雌激素失衡而加剧老化有关。 6、过度使用(职业因素):骨关节炎的发生于职业密切相关,由于某些职业的要求,导致某些关节由于过度使用 而更容易受磨损导致退化,引起骨关节炎,如矿工的髋关节、脊柱、膝关节;采棉采茶者的手、颈椎、

膝关节;教师的颈椎、肩、膝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踝关节、膝关节;足球、篮球、排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踝关节等。同时,无电梯楼房居民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均高于平方居民。 骨关节炎的分类 骨关节炎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两种。 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不明,是指到了一定年龄,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结果。患者一般无遗传缺陷,且没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关节没有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病史。多发于中年以后,尤其是肥胖超重者。 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因畸形、损伤和疾病等某种明确的原因造成关节软骨的损害,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生骨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见原因有: (1)先天性关节畸形,如膝内翻、膝外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2)骨发育不良,如骨骺发育不良等; (3)外伤或机械性磨损,如运动员外伤导致软骨损伤、骨折损伤关节面、习惯性关节脱位、半月板切除术等;(4)代谢性疾病,如褐黄病、血红蛋白病等; (5)其他关节疾病继发: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颈椎病是关节炎么? 颈椎病是骨关节炎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颈椎间盘推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由于颈椎活动大,而且活动频繁,极易引起椎间盘的退变,特别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集老年人来说,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

关节炎患者健康指导

关节炎患者健康指导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临床常见的关节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其他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银屑病等疾病也可以关节炎症为表现。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 1、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早期关节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消炎为止痛的作用;②糖皮质激素:能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③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或阻止疾病进展,这类药物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慢作用抗风湿药,二是免疫抑制剂; ?中药治疗:中药则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祛风散寒、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为主要用药法则; ?免疫及生物治疗;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流电疗及药物离子导入、中频电流疗法、微波、针灸、中药熏蒸、红外线治疗等。 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保健应注意哪些方面? ①在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 ②注意保温,四肢关节尽量避免接触水及潮湿、寒冷环境。 ③遵医嘱服药,消炎镇痛药应于饭后服用。有溃疡病、胃肠出血史及其他胃肠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 摘要:目的是编制评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从生活质量概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及类风湿关节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几个方面大致介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叙述了编制量表的过程及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量表 一、生活质量概述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有的学者将其也译为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生活质量”早期时是被归类于社会指标,它是专门用来指对社会及其环境的一些主观感受,如对家庭、工作、环境等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30年代的美国, 成长于50、60年代, 70年代末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存质量的研究工作, 并逐渐形成一个研究热潮。Levi认为生活质量是对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的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Levi L,1997)。沃克(S. R. Walker,2005)认为:生活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了个人的执行功能及从中获取满足的能力。生活质量一般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并且包括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一直试图对“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的概念进行定义。199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研究中心的专家在总结各国(20 多个国家)生活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是:生活在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其生活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主观体验(WHOQOL Group,1994)。这是一个涵盖面广泛的概念,与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程度、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周围环境中的显著特征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都元涛、方积乾,2000)。生活质量既与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有关,也与对生活的主观满意程度有关。 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完全适用于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国外有不少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在风湿病领域目前最常用的和公认的量表有SF-36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 、质量量表(quality of well being, QWB) 、Lee功能清单、HAQ和MHAQ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IMS (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s) 、MHIQ (McMaster health index questionnaire) 、PET (problem elicitation technique, 改良的MACTAR) 等(Ortiz Z, Shea B, Dieguez MG, etal.1999)。前3个量表为普通生存质量量表, 后4个量表则为关节炎专用量表。但由于不同国家间存在文化背景、宗教影响、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外的量表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到我国患者身上。 姜林娣等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方式及借鉴国外建立量表的经验制定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亚量表即: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自我认识。选择5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量表的分析, 结果显示该量表适应于成年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真实性(姜林娣、季建林等,1999)。它是建立中国人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的一次尝试, 有待以后工作的检验和完善。杨志豪等以RA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测量工具, 对96例病例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实验, 结果显示蠲痹活络方治疗组, 治疗前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自我认识和总体生活质量, 均有明显改善(杨志豪、蔡培勇,2001)。施文等采用SF-36 量表(中文版) 对患者服药前后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该评估包

六种慢病健康教育处方

骨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姓名:性别:年龄:诊断: 骨关节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破坏导致的关节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和僵硬,久坐后起立活动时症状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活动过量后又会再加重。 骨关节炎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畸形、长时间寒冷阴湿环境等。年龄越大患病可能性越大,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2-3倍。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健康指导建议(请关注中打“√”条目)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患者应通过健康饮食、合理的运动锻炼控制体重。 身体活动:除了关节肿胀时需要限制活动外,骨关节炎患者应积极进行身体活动。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走平缓的路,少走陡坡。尽量减少爬山、爬楼、蹲起、提重物、长距离行走。 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刺激。 治疗与康复 遵医嘱服药。 外用膏药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注意避免皮肤过敏。 可以局部热敷(如用热水袋等),但关节肿胀积液期不建议使用。 康复锻炼 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膝关节伸直和弯曲的锻炼每天做100次,保持关节灵活 运动。 肌肉锻炼:将腿绷直抬腿,坚持5-10秒钟放下。建议每天练习100下。 步行:简单易行,是耐力锻炼的首选。 骑车:膝关节负重少,能增强肌肉力量。 急症处理 因劳累或受凉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急性加重,这时应休息,减少行走、提重物等活动,可以冰敷、外用消炎止痛软膏,必要时可口服消炎止疼药。如果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其他指导建议 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签名:咨询电话:日期:年月日 骨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处方使用说明 使用对象 骨关节炎患者。 使用方法 1.由医务人员配合医疗处方共同使用,不建议单独使用。 2.主要用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3.医务人员应针对每位患者的疾病病程、具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等,有针对性地 提供健康指导。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项目五任务七风湿病(1)类风湿关节炎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说法欠妥者是 A.疼痛的关节均可有肿胀和压痛 B.关节腔有积液 c.滑膜可肥厚 D.关节晚期以活动受限为主 E.关节晚期出现活动受限、功能丧失 2.下列关于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为缓慢起病 B.类风湿所致的膝关节痛活动后减轻 c.滑膜肥厚不会导致疼痛 D.类风湿关节炎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 3.慢性关节疼痛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描述是 A.急性期不应卧床休息 B.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c.合理应用非药物止痛措施 D.创造舒适环境 E.遵医嘱用药 4.风湿性疾病多系统损害中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关节 C.心血管 D.肺和胸膜 E.皮肤 5.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关节痛 B.肌肉痛 C.软组织痛D.神经痛 E.关节致残 6.下列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心肌病 B.心包炎 C.风湿热 D.支气管哮喘 E.类风湿性关节炎 7.属于风湿热关节痛特点的是 A.固定于少数关节 B.游走性关节疼痛c.活动后减轻 D.活动后缓解 E.常致关节畸形 8.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致躯体活动障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限制活动c.缓解期限制活动 D.活动量越大效果越好 E.关节应保持在伸展位 9.风湿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自杀 B.悲观 c.躁狂 D.抑郁E.焦虑

10.不符合风湿性疾病共同特点的是 A.慢性起病 B.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c.同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不大 D.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 E.对治疗的个体反应差异较大 11.类风湿关节痛的部位理 A.多累及少数或单一关节 B.影响指近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c.影响指近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D.影响指远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E.影响指远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12.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处理,错误的是 A注意姿势,减轻疼痛 B预防褥疮C保持关节功能位 D禁止病变关节活动 E使用支架,避免关节畸形 13.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症状 A以小关节为主 B呈对称性 C晨僵 D.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 E.后期关节无畸形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全网发布:2014-07-26 23:29 发表者:孙炜 10738人已访问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10%的患者有明显症状。症状常见关节疼痛、发热、肿胀、活动受限,晨起关节僵直比较明显,但持续时间短,少于20分钟。骨关节炎通常只影响某些关节,如手、髋关节、膝关节和脊椎,若发生外伤,则可影响至腕关节、肘关节或踝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发病于25-50岁之间,可以突然发生,从双侧小关节开始,导致关节发红、发热、肿胀,晨起关节僵直且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小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累及多个关节,包括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经常导致疲劳和体重下降。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都是慢性关节疾病全身性疾病,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但二者仍有本质上的不同,必须加以区别。 1、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发,而骨关节炎以50岁以后多发。 2、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为滑膜炎,而骨关节炎主要为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骨质增生。 3、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近端指间关节,而骨关节炎主要累及膝、髋、脊柱及远端指关节。 4、类风湿性关节炎呈持续性、对称性和进行性关节炎,不经治疗很少自行缓解;骨关节炎是非对称性关节炎,其病程长、致残率高。 5、类风湿关节炎有类风湿结节,骨关节炎常见赫伯登结节、布夏尔结节。 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骨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不足半小时。 7、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达75%,骨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呈阴性。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全网发布:2011-06-23 22:11 发表者:王逢贤 6312人已访问 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区别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骨关节炎和类风关的病人,在患病早期,存在一些类似点,然而其病理、症状、治疗、预后均明显不同,总结一下: 1、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骨性关节炎是软骨退行性变(原发或继发),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不同:骨性关节炎主要病变在软骨,出现软骨退行性变,继发性滑膜炎,骨质增生形成骨赘,较重时引起软骨下骨囊性变、破坏;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变在滑膜,滑膜形成的血管翳逐渐侵蚀到软骨及骨组织引起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健康宣教模板

类风湿关节炎健康宣教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表现出的症状是什 么 1.累及部位 特点:四肢小关节 多关节受累 对称分布 晨僵明显 持续6周以上 2.主要表现

(1)晨僵: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发僵 (2)痛与压痛 (3)肿胀 (4)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3.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晨僵每天持续最少1小时 ?有3个或以上关节同时肿胀或积液 ?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至少一个关节肿胀或积液 ?对称性关节肿 ?皮下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因子阳性 ?手X线摄片改变 前四项持续6周以上,敏感性、特异性。——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1.一般治疗与护理 ?急性期原则:卧床休息、避免诱因、改善症状、减少体力消耗,保护关节功能,避免脏器受损 ?缓解期原则:加强活动,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与护理 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物分为Array?非甾体类抗炎药: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 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等 ?慢作用抗风湿药:抗疟药、甲氨蝶呤(MTX)、

环磷酰胺(CTX)、金制剂、雷公藤、青霉胺、硫唑嘌呤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手术治疗 ?关节置换 ?滑膜切除术 ——怎样预防类风湿关节炎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 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 播体操、散步等,凡是能坚持体育锻 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就强, 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 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内 经》说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2.避免受风、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 受凉、受潮等病史。春季雨水较多,是“百 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 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 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令狐采学 【概念】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A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与35~50岁,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3倍。 【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无定论,可能与感染因素(如细菌、支原体和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和免疫紊乱有关。【临床表现】RA的临床表现多样,有主要的关节症状和关节外多系统受累的表现。RA多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可有数周的低热,少数患者可有高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的呢个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关节症状。少数则有较急剧的起病,在数天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关节表现主要为晨僵(出现在95%以上的RA患者)、关节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关节肿胀,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主要有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以及肺、心脏、胃肠道、肾、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受累的相应表现。 【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指导给与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注意补充钙质。急性期禁食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用激素治疗时,给与低盐、低糖饮食,预防水、钠潴留和血糖升高。 2.休息与活动指导急性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疼痛明显时,用热水袋热敷局部关节。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床上并逐步过渡带下床活动,活动前,可按摩关节及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有晨僵症状的病人应在服镇痛药后出现疲劳过发僵前进行活动。 3.用药指导 (1)非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消肿作用,是改善关节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此类药物服药时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必须加以注意,只有在一种药物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应避免两种过两中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因其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段的药物;为减少胃肠道刺激,可在饭后服用。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此类药物较非体抗炎药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1~6月,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临床一般首选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过口角糜烂等,停药后多能恢复。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糖皮质激素本药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可给与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程度而调整,可使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项目五任务七风湿病(1)类风湿关节炎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说法欠妥者是 A.疼痛的关节均可有肿胀和压痛 B.关节腔有积液 c.滑膜可肥厚 D.关节晚期以活动受限为主 E.关节晚期出现活动受限、功能丧失 2.下列关于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为缓慢起病 B.类风湿所致的膝关节痛活动后减轻 c.滑膜肥厚不会导致疼痛 D.类风湿关节炎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 3.慢性关节疼痛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描述是 A.急性期不应卧床休息 B.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c.合理应用非药物止痛措施 D.创造舒适环境 E.遵医嘱用药 4.风湿性疾病多系统损害中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关节 C.心血管 D.肺和胸膜 E.皮肤 5.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关节痛 B.肌肉痛 C.软组织痛 D.神经痛 E.关节致残 6.下列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心肌病 B.心包炎 C.风湿热 D.支气管哮喘 E.类风湿性关节炎 7.属于风湿热关节痛特点的是 A.固定于少数关节 B.游走性关节疼痛 c.活动后减轻 D.活动后缓解 E.常致关节畸形 8.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致躯体活动障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限制活动 c.缓解期限制活动 D.活动量越大效果越好 E.关节应保持在伸展位 9.风湿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自杀 B.悲观 c.躁狂 D.抑郁 E.焦虑 10.不符合风湿性疾病共同特点的是

A.慢性起病 B.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c.同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不大 D.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 E.对治疗的个体反应差异较大 11.类风湿关节痛的部位理 A.多累及少数或单一关节 B.影响指近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c.影响指近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D.影响指远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E.影响指远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12.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处理,错误的是 A注意姿势,减轻疼痛 B预防褥疮 C保持关节功能位 D禁止病变关节活动 E使用支架,避免关节畸形 13.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症状 A以小关节为主 B呈对称性 C晨僵 D.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E.后期关节无畸形 14.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受损外还有关节外病变,主要是 A.中度贫血 B.血沉快 c.抗Sm抗体(+) D.低热 E.类风湿结节 15.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较重时可发生 A.关节外表现 B.梭状指 c.类风湿结节 D.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E.关节畸形 16.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近几天来手、足及膝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活动后疼痛减轻,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适。其处理不应 A.卧床休息 B.取平卧位,脊背挺直 c.必要时使用夹板 D.足底放护足板 E.经常维持膝关节屈曲位 17.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指标的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肿胀 C.晨僵 D.关节畸形 E.关节功能障碍18.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属于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19.类风湿因子(RF)的滴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是 A.滴度与活动性成正比,与严重性成反比 B.滴度与活动性成正比,与严重性成正比 c.滴度与活动性成反比,与严重性成反比 D.滴度与活动性成反比,与严重性成正比

2021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欧阳光明(2021.03.07) 【概念】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A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与35~50岁,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3倍。【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无定论,可能与感染因素(如细菌、支原体和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和免疫紊乱有关。 【临床表现】RA的临床表现多样,有主要的关节症状和关节外多系统受累的表现。RA多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可有数周的低热,少数患者可有高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的呢个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关节症状。少数则有较急剧的起病,在数天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关节表现主要为晨僵(出现在95%以上的RA患者)、关节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关节肿胀,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主要有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以及肺、心脏、胃肠道、肾、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受累的相应表现。 【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指导给与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注意补充钙质。急性期禁食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用激素治疗时,给与低

盐、低糖饮食,预防水、钠潴留和血糖升高。 2.休息与活动指导急性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疼痛明显时,用热水袋热敷局部关节。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床上并逐步过渡带下床活动,活动前,可按摩关节及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有晨僵症状的病人应在服镇痛药后出现疲劳过发僵前进行活动。 3.用药指导 (1)非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消肿作用,是改善关节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此类药物服药时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必须加以注意,只有在一种药物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应避免两种过两中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因其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段的药物;为减少胃肠道刺激,可在饭后服用。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此类药物较非体抗炎药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1~6月,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临床一般首选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过口角糜烂等,停药后多能恢复。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糖皮质激素本药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可给与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程度而调整,可使关节炎症状得到迅速而明显的缓解,改善关节功能。激素虽是一种强劲的抗炎药,但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多长期服用者。不良反应有感染、高血压、高糖血症、骨质疏松、撒药反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