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同步测试以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2017·宁波)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13.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相对应的是( )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和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构造学说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4.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银河系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C.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恒

D.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

15.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是开普勒首先发现的

B. 只有质量极大的天体间才有万有引力,质量较小的物体间没有万有引力

C. 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D. 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万有引力

16.“日心说”的建立推翻了长期以来处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不少仁人志士付出了血的代价。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心说”不是科学假说,“日心说”是科学假说

B. 地心说”没有积极作用,“日心说”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C. “地心说”的形成符合当时的科学水平

D. 太阳中心论的宇宙观,从现在看还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

17.(2016?湖州)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公元16世纪,哥白尼经过对太空的仔细观测,发现这个认识存在错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再经过几个世纪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只是处在银河系的边缘,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系中的一个,1929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对宇宙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回答:

(1)银河系是由________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在扩大”、“保持不变”或“在缩小”)

(3)上述科学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8.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若用如图所示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来类比宇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

________,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与周围的其他金属粒都在________,此理论被________现象所证实,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维方法________(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

19.小科同学把气球吹成球形后,用沾有墨汁的毛笔在气球表面均匀地画上小圆点,再把气球吹至排球大小,发现黑点之间的距离增大,如图所示。

(1)在气球膨胀的过程中,球内气体的压强 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2)如果用气球变化模拟宇宙演变,那么本实验使小科体验到宇宙的________ 没有中心。

20.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简称,依据模型的种类可以分对象模型、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模型、模拟式模型等类型。在科学教材中我们接触过这些模型,例如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磁感线模型等。如图是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示意图,他的这种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________模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有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直至1948年________(选填“伽莫夫”或“霍金”)提出

热大爆炸模型,宇宙演化的观念才慢慢地进入人类的意识。

21.关于下列话题。

属于神话的有:________;属于科学假说的有:________;属于科学理论的有:________。

①女娲补天;②宇宙黑洞;③质量守恒定律;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⑤上帝造物;⑥大陆

漂移学说;⑦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⑧大熊星座;⑨宇宙大爆炸论;⑩阿基米德原理。

三、解答题

22.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采用橡皮筋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探究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红墨水在浅色橡皮筋上依次点上等距离的三点A,B,C,如图甲所示,使L1=L2=1厘米;

步骤二:拉住橡皮筋的两头向两边拉长,如图乙所示,使L′1=L′2=2厘米;

步骤三:继续拉长橡皮筋使L″1=L″2=3厘米……

(1)如果以A点为参照物,图丙中s表示运动距离,t表示运动时间,那么射线________表示v C(C点的运动速度)。

(2)如果以A点表示我们居住的地球,B点和C点分别表示与地球相距较近和较远的星系,那么可以得出什么定性结论?

(3)该实验结果支持的宇宙起源理论是什么?

24.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采用橡皮筋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探究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红墨水在浅色橡皮筋上依次点上等距离的三点A,B,C,如图甲所示,使L1=L2=1厘米;

步骤二:拉住橡皮筋的两头向两边拉长,如图乙所示,使L′1=L′2=2厘米;

步骤三:继续拉长橡皮筋使L″1=L″2=3厘米……

(1)如果以A点为参照物,图丙中s表示运动距离,t表示运动时间,那么射线________表示V C(C点的运动速度)。

(2)如果以A点表示我们居住的地球,B点和C点分别表示与地球相距较近和较远的星系,那么可以得出什么定性结论?________。

(3)星系离我们的距离与它的退行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________。

(4)该实验结果支持的宇宙起源理论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模型法,生命的起源,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解答】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为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不属于模拟实验。

2.【答案】D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24小时内看见日落的次数n=24h/1.5h=16次.

故选:D.

【分析】在飞船绕地球转动时,每当飞船转动一周则飞船一定会看到一次太阳落山,则可知宇航员在24h 内看到的日落的次数.

3.【答案】B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宇宙大爆炸是现在科学家解释宇宙形成中最合理的一种理论,其中谱线红移现象是最有力的证明.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及对红移现象理解.

4.【答案】A

【考点】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解析】【分析】主要从科学史,地壳运动的几种假说,电磁现象,原子结构几方面知识答题。

【解答】A、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应该是先地心说再提出日心说,A错误;

B、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先由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再发展提出了目前较公认的板块构造学说,B正确;

C、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法拉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根据这一原理制造了发电机,C正确;

D、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卢瑟福在检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时,从α粒子散射的现象发现汤姆生原子模的不足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D正确。

5.【答案】A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提出了很多种解释,其中被人普遍接受的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原始火球”,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6.【答案】B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伽利略是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的科学家,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该说法正确

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该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依据的史实有:①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对土星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研究.②1610年,伽利略便使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艾奥是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③哈勃空间望远镜是1990年4月发射的,设置在大气层之外,地球轨道上的望远镜,专门用于探测宇宙目标.④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7.【答案】B

【考点】太阳的概况,月球的概况,宇宙的构成,大爆炸宇宙论,现代宇宙学的其他观点

【解析】【分析】(1)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水和空气、昼夜温差大,没有生命

(2)宇宙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3)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霍金认为宇宙是无边界的。

(4)太阳属于恒星,能自行发光发热;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根据宇宙的真实系统结构和人类对月球、太阳及宇宙的认识进行解答。

【解答】A.月球表面上没有空气,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宇宙从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C.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是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恒星,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考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解答】火山、地震的地壳变动是地球板块的碰撞、张裂导致的,所以能解释的只有板块构造学说;

故答案为:C。

9.【答案】B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

【解析】【解答】银河系是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一个恒星,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选B

【分析】宇宙是由各种天体构成的,地球、太阳和各种恒星、行星、彗星都是天体,我们要了解这些天体,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10.【答案】A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A、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故A正确,B错误;C、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故C错误;

D、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有其局限性,故D错误;故选:A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11.【答案】C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宇宙浩瀚无边,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

【解答】A.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恒星也是运动的,A不正确;B.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B不正确;C.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C正确;D.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D不正确.故选C

12.【答案】A

【考点】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解答】A、由题中信息可知,星系之间是相互远离的且越远越快;故A正确;

B、星系2的远离速度比星系3要快;故B错误;

C D、由大爆炸宇宙论可知,星系之间是相互远离的;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考点】古代人的宇宙观,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星系运动的特点,科学假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科学假说及其证据。

(2)科学假说不是瞎猜,每一个科学假说的提出都需要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这一事实与假说之间应该有逻辑上的关联。但科学假说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因为它尚未被证实。

(3)神话和传说不是科学假说,因为它们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猜想,而仅仅是幻想。

【解答】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这是一个人们观察到的事实,大爆炸宇宙论就是以此出发对宇宙的起源作出的一

个猜想,故符合题意;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和地狱的说法是神话传说,毫无事实依据,且与“日心说”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故不符合题意;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一个事实,魏格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漂移说,后来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板块构造学说,因此

事实与假说有对应关系,故符合题意;

④尽管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是一个事买,但与地球是否是球体没有逻辑上的关系,即使地球是方形,只要存在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还包括银河系等其他星系,故A错误;B、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故B错误;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故C错误;D、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故D正确.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宇宙的真实系统结构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15.【答案】D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解答】A、牛顿首先发现的万有引力,开普勒描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提出开普勒三定律,A 错误.B、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具有普适性,B错误.CD、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它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C错误,D正确.

【分析】牛顿首先发现的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它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16.【答案】C

【考点】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解析】【分析】”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形成都是符合当时的科学水平,在当时都起了一定积极的意义,但按照现在的科学水平来讲都是不正确的。

【解答】A、”地心说“和”日心说“在当时来说都是科学假说,故不符合题意;

B、”地心说“和”日心说“都符合当时的科学水平,在当时都起了一定积极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

C、”地心说“和””日心说“都符合当时的科学水平,故符合题意;

D、”日心说“都符合当时的科学水平,但现在科学水平已经证实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7.【答案】(1)众多恒星

(2)在扩大

(3)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考点】星系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

【解答】解:(1)组成银河系的天体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叫做河外星系;(2)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3)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故答案为:(1)众多恒星;(2)在扩大;(3)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18.【答案】下降;天体;运动;谱线红移;类比法

【考点】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解答】解: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红移说明宇宙的星体之间在互相远离,据此逆向推断,宇宙中的物质在若干年前应该是聚合在一起的,是一次特殊事件使得原始的物质团向外扩散(即大爆炸).这运用的主要是类比法.

19.【答案】大于;膨胀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星系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1)从气球的变化情况分析出压强的情况;

(2)结合点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1)气球膨胀,说明内部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要比外部大气产生的压力要大,压力的大小和压强、接触面积有关,当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大,压强越大,所以球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2)对模拟的气球上各点分析可看出,各点之间的距离都在相互远离,而不存在围绕某一点远离的情况,所以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宇宙没有中心。

故答案为:大于;膨胀

20.【答案】理想化实验;伽莫夫

【考点】模型法,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1)伽利略得出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通过大量的实验,不断减小摩擦力观察物体的运动,最后推测出没有摩擦时物体的运动情况;

(2)1948年伽莫夫等人将宇宙膨胀跟元素形成联系起来。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热大爆炸理论的开端。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解答】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所以他的这种方法属于理想化实验模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有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直至1948年伽莫夫提出热大爆炸模型,宇宙演化的观念才慢慢地进入人类的意识。

故答案为:理想化实验;伽莫夫

21.【答案】①⑤;②④⑥⑧⑨;③⑦⑩

【考点】古代人的宇宙观,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理解古代人的宇宙观和现代宇宙论。①女娲补天,中国神话;②宇宙黑洞,霍金的科学假说;③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科学理论;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根据科学推理得出的,以实验为基础,但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⑤上帝造物,西方人的神话;⑥大陆漂移学说,科学假说;⑦ 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科学理论;⑧大熊星座,科学假说;⑨宇宙大爆炸论,由哈勃测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科学假说;⑩阿基米德原理,科学理论。故属于神话的是①⑤,属于科学假说的是②④⑥⑧⑨,属于科学理论的是③⑦⑩。

【解答】①女娲补天,中国神话;②宇宙黑洞,霍金的科学假说;③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科学理论;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根据科学推理得出的,以实验为基础,但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⑤上帝造物,西方人的神话;⑥大陆漂移学说,科学假说;⑦ 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科学理论;⑧大熊星座,科学假说;⑨宇宙大爆炸论,由哈勃测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科学假说;⑩阿基米德原理,科学理论。故属于神话的是①⑤,属于科学假说的是②④⑥⑧⑨,属于科学理论的是③⑦⑩。

三、解答题

22.【答案】(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构成,古代人的宇宙观,太阳系的形成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解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

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答:(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四、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甲

(2)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3)大爆炸宇宙论

【考点】星系运动的特点,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1)先分析出以A为参照物时,B、C在相同的时间里移动的距离大小,在结合图丙中甲、乙所表示速度的大小解答。

(2)结合B、C与A点的距离关系及它们速度的大小分析解答。

(3)橡皮筋拉长后,上面各点相互远离,模拟了宇宙膨胀的特点。

【解答】(1)若以A点为参照物,B在相同的时间里移动的距离小于C点移动的距离,所以B移动的速度小于C移动的速度,由图丙分析可知甲射线表示的速度更大,所以射线甲代表V C。

(2)以A点为参照物,B、C都在远离它,并且B在相同的时间里移动的距离小于C点移动的距离,即B 移动的速度小于C移动的速度,所以可以得出星系运动结论为: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橡皮筋拉长后,上面各点相互远离,模拟了宇宙膨胀的特点,这一模拟实验可帮助我们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合理性。

故答案为:(1)甲;(2)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3)大爆炸宇宙论

24.【答案】(1)甲

(2)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他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不同星系的退行速度跟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4)大爆炸宇宙论

【考点】大爆炸宇宙论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理解运用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那时的宇宙极小、极热,又有极大的密度,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大爆炸后,宇宙迅速膨胀。

【解答】A点为参照物,C点远离A点的速度比B点快。图丙中甲比乙速度快,因此甲可表示Vc。橡皮筋拉长后,上面各点相互远离,模拟了宇宙膨胀的特点,这一模拟实验可帮助大爆炸宇宙理论的合理性。1929 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分析了24个星系的速度和距离,发现距离越大的河外星系,速度越大。即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一直在运动,一直在变化,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九年级上科学(浙教版)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Ag:108 N:14 S:32 Cu:64 Mg:2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纯净的水是一种( A ) A 、氧化物B、非金属C、元素D、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D ) A.水银Ag B.纯碱NaHCO3C.胆矾 CuSO4D.烧碱NaOH 3、下列生活用品中,哪个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 A、铁锅 B、塑料盆 C、玻璃杯 D、砖块 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 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 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6、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为( C ) A.x>z>y B.y>x>z C.z>y>x D.y>z>x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B)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8、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是 ( B ) A、只有FeSO4 B、有CuSO4和FeSO4 C、有H2SO4和FeSO4 D、有H2SO4 10、在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11、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 来的正确顺序是(C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2、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B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Ba2+ 、Cl-、SO42- 、CO32-。现取200ml溶液 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对混合物的水溶液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定含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 B、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和Na+,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 、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C.由水生到陆生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大象B.一群飞鸟C.一片树林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B.虾C.鱼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doc

解直角三角形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Rt △ABC 中,∠C=9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A=sin B B .cosA=sinB C .sinA=cosB D .∠A+∠B=90° 2.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8,则第三边的长为( ) A .10 B .22 C .10或27 D .无法确定 3.已知锐角α,且tan α=cot37°,则a 等于( ) A .37° B .63° C .53° D .45° 4.在Rt △ABC 中,∠C=90°,当已知∠A 和a 时,求c ,应选择的关系式是( ) A .c= sin a A B .c=cos a A C .c=a ·tanA D .c=a ·cotA 5.如图是一个棱长为4cm 的正方体盒子,一只蚂蚁在D 1C 1的 中点M 处,它到 BB 的中点N 的最短路线是( ) A .8 B .26 C .210 D .2+25 6.已知∠A 是锐角,且sinA= 3 2 ,那么∠A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7.当锐角α>30°时,则cos α的值是( ) A .大于 12 B .小于1 2 C .大于32 D .小于32 8.小明沿着坡角为30°的坡面向下走了2米,那么他下降( ) A .1米 B .3米 C .23 D . 23 3 9.已知Rt △ABC 中,∠C=90°,tanA=4 3 ,BC=8,则AC 等于( ) A .6 B .32 3 C .10 D .12 10.已知sin α= 1 2 ,求α,若用计算器计算且结果为“”,最后按键( ) A .AC10N B .SHIET C .MODE D .SHIFT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3×3?网格中一个四边形ABCD ,?若小方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 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 12.计算2sin30°+2cos60°+3tan45°=_______. 13.若sin28°=cos α,则α=________. 14.已知△ABC 中,∠C=90°,AB=13,AC=5,则tanA=______. 15.某坡面的坡度为1:3,则坡角是_______度. 16.如图所示的一只玻璃杯,最高为8cm ,将一根筷子插入其中, 杯外最长4厘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 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 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 ....系.的(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B.变量控制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 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术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7.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H2、HCl 、CO2、HCl 、O2、N2、H2、CO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 1. 解直角三角形 1.1.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 的三角函数。 如果∠a 是Rt △ABC 的一个锐角,则有 ;t ;c ;sin 的邻边 的对边斜边 的邻边斜边的对边A A anA A osA A A ∠∠=∠=∠= 1.2.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1.3. 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 相离;直线与相切; 直线与相交; 直线与,那么, 的距离为到直线,圆心的半径为如果O ⊙r d O ⊙r d O ⊙r d d l O r O ⊙?>?=?<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2.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2.3.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3.1.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由平行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射叫做平行投影。 可以把太阳光线、探照灯的光线看成平行光线,它们所形成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俯视图,在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左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产生主视图的投影线方向也叫做主视方向。 3.3.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形状,而且反映了各个方向的尺寸大小。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将几何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并使各个面连在一起,铺平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圆柱可以看做由一个矩形ABCD绕它的一条边BC旋转一周,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几何体。AB、CD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半径相同的圆。AD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侧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就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四、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CO2=CaCO3↓+H2O 六、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 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 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 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氧化性: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十、硝酸HNO3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 白雾。 ②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③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就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与皮肤,使用时小心。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 1. 解直角三角形 1.1.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 的三角函数。 如果∠a 是Rt △ABC 的一个锐角,则有 ;t ;c ;sin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 的邻边斜边 的对边A A anA A osA A A ∠∠=∠=∠= 1.2.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1.3. 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 相离; 直线与相切; 直线与相交; 直线与,那么, 的距离为到直线,圆心的半径为如果O ⊙r d O ⊙r d O ⊙r d d l O r O ⊙?>?=?<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2.2.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2.3. 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 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3.1. 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由平行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射叫做平行投影。 可以把太阳光线、探照灯的光线看成平行光线,它们所形成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3.2.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俯视图,在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左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产生主视图的投影线方向也叫做主视方向。 3.3.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形状,而且反映了各个方向的尺寸大小。 3.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将几何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并使各个面连在一起,铺平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圆柱可以看做由一个矩形ABCD 绕它的一条边BC 旋转一周,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几何体。AB 、CD 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半径相同的圆。AD 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侧面,AD 不论转动到哪个位置,都是圆柱的母线。 圆锥可以看做将一根直角三角形ACB 绕它的一条直角边(AC)旋转一周,它的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一个几何体。直角边BC 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锥的底面,斜边AB 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锥的侧面,斜边AB 不论转动到哪个位置,都叫做圆锥的母线。 一个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母线长l ,弧长为底面圆周长r π2的扇形,由此得到的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为: ;; 全侧rl r S rl S πππ+==2 若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θ,则由r l o πθπ2180=,得到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 度数的计算公式: o l 360r ?=θ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019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练习题精品教育.doc(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遗传与进化练习题 姓名 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是()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C、不是近亲结婚就不会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2、关于白化病和先天愚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不可以治愈 B、都是遗传病 C、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D、都会传染 3、很久以前,在远离大陆的某海岛上,经常刮暴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海岛上保存下来的昆虫具备下列特征() A、强翅和弱翅 B、强翅和中等发达翅 C、中等发达的翅和弱翅 D、退化翅和强翅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DNA 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 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部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C、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和卵子将自身的全部基因传递给子代 D、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有 46 条 5、在下列的几种变异中,哪种是不属于遗传的变异() A、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而同种车前草在田边却生长得很肥大 B、红花紫茉莉传粉后,生出了粉花紫茉莉 C、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生出了五花鱼(即有透明部分,也有不透明部分)的后代 D、父亲的血型为 A 型,母亲为 B 型,却生下了 O 型的子女 6、为了帮助不孕夫妇,终于在 1978 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医学界给予这项技术以极高的评价,称之为是“继器官移植之后的第二大医学奇迹”。此项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 3 至 5 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所以说,“试管婴儿”是在试管中长大也是一个错误的说法。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7、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状()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 、像丙 8.据报道,科学家已经培育出“部分基因敲除”的克隆猪。因此,科学家预言:“人 类移植猪器官,快了!”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将克隆猪的“排斥基因”敲除,从而解决 了异种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异反应。以下对于基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DNA 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 C、基因是一种染色体 D、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 9.美国人捕获萨达姆之后,利用DNA 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这是因为DNA () A、是一类血细胞,每个人不同 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 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