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闪耀着文明光芒的璀璨明珠。大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至家庭的和谐、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礼仪文化的熏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曾几何时,我们引以为荣的礼仪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礼仪被忽视,对道德约束力的认识日渐淡薄,这些现象的频现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正视礼仪文化的影响力,正视礼仪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德”成于中,“礼”形于外。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礼仪具有道德功能,道德亦具有礼仪功能,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一方面“德”决定“礼”。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日常生活中,得理不饶人、失理不道歉、无理搅三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都源于心中无“德”。一个有道德追求的人,他会处处为他人着想,尊敬他人,因为他懂得“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另一方面“礼”可导“德”。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

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之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礼仪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变成真实的存在,文明礼貌的言行折射出道德的“真”与“善”,礼仪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礼仪和道德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完善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提倡用道德和礼节来感召人,使之达到知耻而向善的目的,这是一个长期学习、熏陶的过程。现在社会很多人崇尚速食文化,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经验的积累,都希望能一口吃成胖子,然而效果却是一时的,并不能终生受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礼仪与道德感的养成,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引导。学校,是一个最直接的知识传导站,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形式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礼仪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家庭,是一个影响最深远的重要阵地,家庭礼仪教育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载体,开展家庭礼仪教育,通过言传身教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修养。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我们要用内在的道德力量来约束自己,不仅要知,更要行。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人谈到文明礼仪就侃侃而谈。可是看见公共场所中随处丢弃的垃圾,听着某些人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

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从实际行动上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等的需求不断,对内在修养的追求却日渐淡薄。现如今的我们,可能更需要一场复古运动,对汉文化中的礼仪、道德、修养方面的文化复古,让浮躁的现代人学习如何静下心来丰富自己的内在品德、修养。钱钟书被称为“当代第一博学鸿儒”。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诗文佳句信手拈来。正因如此,文章妙趣横生,深刻却不失平易,幽默却不失庄重。这是集百家之长后酝酿出的智慧的光辉,是文化的积淀,是博学的升学。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多才多艺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当代学者胡适一生取得了30多个博士学位,不断扩展生命的宽度,收获生命的璀璨。生命需要一份厚重做底蕴,同样需要一份探索之心做铺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存中,本领不止一种。爱因斯坦在物理世界如鱼得水,但这样沉默深思的人,同样在扩展着生命的宽度。他喜欢帆船运动,冲浪使他心思敏捷;他喜欢写诗,真情使他生命温暖。这是博学赢得的生命质量。个人的自我约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谁都无法改变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我们要不断加强自

身的学习,不光要追求生命的广度,更要注重生命的厚度,以“文”博之,以“礼”约之,真正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礼仪文化与道德的培养,有时是需要有形的载体来传承的。我们尝试着将礼仪文化与乡村文化进行混搭,一批批农村文化礼堂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综合阵地,更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除此之外,近些年仙居大力发展礼仪、道德相关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响了慈孝仙居创建、乡村书院建设等文化品牌,找准功能定位,注重传承和合文化,通过文脉传承、教化育人、道德滋养,打造精神家园,推进以文明素质提升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出礼仪文化和道德培养的现代发展新思路和新活力。随着这几年仙居对文化传播的重视,加之对人文历史相结合,仙居的整体民风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尤为密切,对个人而言,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对生活和工作都大有裨益;对社会而言,一个品德优秀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良好的礼仪与道德文化在大环境中得以熏陶,让淳朴的民风、优秀的礼仪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与道德修养介绍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与道德修养介绍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篇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与道德修养介绍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与平庸的酒店相比 ,一流的酒店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流的酒店 ,都有其一流的特 征和标志 ,除了建筑上鲜明的个性化风格与设计以及内部功能的细节设计与装饰布置外 ,更重 要的是酒店服务人员所呈现给顾客的一流的服务标准。在中国 ,一流的酒店主要集中在国际 品牌 ,少部分是国内品牌。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规范提升酒店形象 因此 ,国内酒店要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就要重视对酒店服务员的综合素质的培 养。酒店总台服务员的素质直接反映了该饭店、宾馆、商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在 服务工作中要特别讲究礼仪 ,给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用心思考 ,用心观察 ,就能发现你的客人所好和需要。 用心去做 ,精益求精 ,就能做到别人做不 到的效果。 酒店总台服务礼仪规范 酒店总台客房预订礼仪 客人与酒店的第一次直接接触是在总台接待处 ,因此总台服务员要能够明确客人的性质 ,分 情况对待来客。 一般情况下来酒店住宿的客人可分为预订团体、 预订散客及零星散客。 掌握 这些资料 ,可以提高为客人进行客房预订工作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 ,对于预订客人 ,总台服务员要事先为客人做好分房、 定价 ,并准备好登记表 ;对于 非预定的散客 ,要及时收集客人资料 ,以便进行分房与定价。 总台服务员在服务客人时 ,要做到礼貌、热情、周到 ,用文明礼貌的态度接待客人 ,使客人感 到宾至如归。 酒店总台入住登记礼仪 总台服务员要在客人抵达酒店的第一时间就为其办理住房登记手续 ,保证总台经营的高效 率,使客人满意。 总台服务员在进行客人入驻登记时 ,要注意尽量缩短时间 ,保证快速敏捷地为 客人分配 ,避免造成部门之间沟通不完善 ,导致客人登记所花的时间太长。 酒店总台服务员在办理客人入住登记手续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要求员工每次上班后 ,核实 分房、客人抵达情况和结账情况 ,看看是否一切无误 ,完全正常 ;要保证信息反馈通畅 ,做好入住 登记控制信息沟通 ,保证酒店客房能够及时租出 ,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给酒店带来损失。 酒店总台退房礼仪 遇到客人退房 ,要温婉有礼 ,不能态度粗鲁或不高兴。要耐心向客人讲清酒店的有关退房规 定 ,按规定给客人办理退房手续。酒店总台服务员要将准备工作就绪 ,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就能使退房过程顺利 ,有效地进行并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酒店总台结账礼仪 总服务台员工在客人登记入住时必须正确了解客人选择的结账方式 精心、小心、耐心 ,因为一位客人的自我价值、自尊心都是与钱有关 保持冷静、 自信,同时态度要温柔、和蔼可亲 ,严谨、 准确、 快捷的为客人办理结账 ,简化手续 , 认真核实。 酒店总台职业道德修养提升 酒店总台组织纪律观念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 人员众多 ,层次不一 ,为使众多的具有不同素质的员工按规范 要求进行工作 ,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来进行约束和作为保证。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是酒 店正常运转的基础 ,也是酒店职业道德的原则之一。 酒店总台集体主义原则 ;给客人结账时要做到 ,被视为极端重要 ;要时时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摘要】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归纳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各自特点,同时揭示了形成中西方礼仪差异性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因素。 【关键词】社交礼仪中西方差异各自特点表现和成因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文化。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常常能听到一些由于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奉陪。中国人历来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

【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提升自己礼仪方案

【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提升自己礼仪方案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素有"礼仪之邦"称号。想要做个礼貌又受人欢迎的人,提升自己的个人礼仪修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关于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2、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 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

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3、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4、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国际交往活动中陪同人员礼仪要求

国际交往活动中陪同人员礼仪要求 国际交往活动中陪同人员礼仪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外宾初来乍到,作为主人理应陪同客人在我国参观、访问、学习、洽谈。陪同是自始至终的事,要当好陪同,必须 了解陪同礼仪。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东道方往往会指派专人陪同来宾进行活动,以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同时为客人的活动提供方便。陪同人员必须 高度重视陪同工作,并认真遵守相关的礼仪规范。 国际交往对陪同人员的要求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陪同人员往往需要与外方来宾长时间相处。在外方人士眼里,陪同人员的个人形象往往代表着东道方全体人员 乃至其单位、地方、民族、国家的形象,所以,陪同人员在工作岗 位上必须注意严于律己。 要求一、谨慎从事 陪同工作是国际交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陪同人员都绝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而应当高度重视,谨 慎从事。 要求二、服从领导 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单独与外方人士相处,陪同人员都必须遵守有关纪律,服从上级领导。在工作中,要按照政策办事,服从国家 与集体利益,切勿掺杂个人兴趣或感情。 要求三、少说多听 少说多听是对陪同人员的普遍要求。为防止喧宾夺主、言多语失,陪同人员与外方人士相处时,一定要谨言慎行,既要事事争取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己一言一行的直接后果,宁肯不说、少说、慢说,

也绝对不能胡说、乱说。在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地避免发表不必要 的个人意见。 要求四、计划周全 要求五、注意保密 要求六、距离适度 与外方人士共处时,陪同人员必须不卑不亢,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既要在生活上主动关心、照顾对方,努力满足对方的一切合理 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维护自己的国格、人格,切切不可与外方人士 不分彼此。不要借工作之便与外方讨价还价,提出不合理要求,索 取财物,或在其他方面随意求助于外方,也不要对外方的一切要求 不加任何区分地有求必应。 国际交往中陪同人员基本礼仪 按国际交往礼仪,外宾前往参观访问时,一般都要有身份相应的人员陪同。陪同人员宜少不宜多。陪同人员主要包括主人、解说员、导游、保安人员、司机、翻译人员等。主人陪同的身份、地位一般 最好和外宾相同。指定的陪同人员不能中途离去或不辞而别。向外 宾介绍情况时,一般是边看边介绍。介绍情况要实事求是,数字、 材料要确切。 但涉及要保密的内容则不能介绍。参观项目的.基本情况尽可能 事先发给书面材料。参观时,对于外宾提出的问题,应区别对象酌 情回答,回答时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繁琐,自己没有把握的 问题,不要轻易回答或允诺,陪同人员应主动向外宾介绍地方的历史、建设成就、风土人情、传统工艺以及地方风味等。 参观过程中,陪同人员不要只对少数几个人讲述情况而冷落其他人,而应以眼神等表示你再对每一个人讲话。除了照顾好访问团的 主要外宾,还要注意照顾好其他外宾,不要使参观队伍拉得过长, 首尾不接。 有些外宾对参观内容兴趣大,看得慢,这时应有专人照顾,并做好前后的联络工作,使大家都看好、听好。同时,如果参观沿途有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习惯、习俗等的不同,交际者之间往往因不了解别国的风俗礼仪而产生误会甚至是冲突。因此,学习各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跨文化的交际需要双方适当的礼仪作为连接的桥梁。是否能够在交流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礼仪知识。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拥有长久历史的礼仪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富,这对于跨文化的交际与礼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文化、涉外秘书工作、送礼习俗、商务交谈等角度阐释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指导人们的一切行动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中,文化是核心的部分。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它也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 二、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 涉外秘书往往会与不同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这对于他们来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国际交往礼仪基本原则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到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士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亲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

礼仪与道德

礼仪与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 ——探讨礼仪与“四德”之间的关系1、礼仪的本质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中相互交流情感信息时所借助的某种原则和方法的综合,它与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相联系,反映着社会文明风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思想。“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作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的礼,主要是指长期形成的人们立身处事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即礼仪之礼,也就是接人待物、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礼节、礼貌。 2、礼仪与“四德”之间的关系 2.1礼仪与社会道德: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 荀子曾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宪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礼起到了最为核心的作用,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中国文化里道德是无形的约束,约束着个人、家庭、社会,维系着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而礼仪是道德约束的外化形式,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了的外在的道德要求,是人们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乃至社会秩序的标准和尺度,所以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道德与礼仪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道德不同于法律,没有强制性,道德的遵守是依靠个人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信念起着作用,一个人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自然会表现的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在我们社会生活实践中讲道德必须讲礼仪,而讲礼仪又反过来有助于讲道德,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一定是通过他们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一般来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往往是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国际礼仪 社交礼仪 参考答案

新国际礼仪1- 4 国际礼仪 1.“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 2.全面介绍周朝礼仪制度的(周礼 ) 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着 3. 轿车上座位有尊卑之分。一般来说由驾驶员开车,上座为 (司机对角线 ) 4.在与对方距离较远或没有时间寒暄时,可以(举手)打招呼。这种方式很简单,却 向对方表达了敬意。 5.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 的观点的是(毕达哥拉斯)。 6.在职场上,若需要化妆或补妆,可在(洗手间)进行。 7.以下那一项不是穿西装必备的(一定要佩戴领带夹) 8.(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与规范。 9.服饰颜色搭配应注意,一般不超过(3)种颜色 10.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就个人礼仪而言,其表现为(举止 文明,动作优雅)。 11.在社交场合要遵守公共秩序,在(ABCD)等场所手机要自动关机。 12.在舞会上,正确的有(除去叼着香烟请人跳舞)。 13.下列行为属于社交禁忌,即不能做的有(在图书馆开玩笑. 在社交场合极力争论)。 14.乘坐飞机时,应约束个人行为,下列行为中,(随意跟空姐开玩笑. 在飞机上高声 谈笑)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 15.下列行为中,没有触犯社交交禁忌的是(除去当女士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16.在公共健身房活动,要讲究哪些礼仪( ABCD )。 17.在游泳池里,下列那些做法较妥当(除去尽情嬉戏 )。 18.吃自助餐时要注意(分次适量取食. 使用公筷和公勺取食物)。 19.下列属于洗手间标志有(ABCD )。 20.探望病人,要讲究下列哪些礼仪(除去选择自己有空的时间)。 21.礼仪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共同性、继承性、发展性。对

2019国际礼仪概论作业答案

2013年国际礼仪概论 第1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作为一项国际礼仪的基本法则,“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是:在国际交往中,与在国内交往中一样, 任何行为均应有意识地尊重并保障人权。 2、在国际交往中,做到热情有度,就是要做到:关心有度、批评有度、距离有度和交往有度 3、涉外人员要想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键是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二是做好服务工作。 4、良好的涉外人员个人形象,对一个单位所具有的价值可概括为:形象是一种宣传、效益和服务 5、“求同存异”对涉外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承认差异、入乡随俗和区别对待。 6、遵时守约的主旨,就是要求涉外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必须信守约定。其基本含义是:在国际交往中, 每一位涉外人员都必须义无反顾地遵守自己对他人所作出的各项正式承诺,坚持以信为本。 7、在国际交往中贯彻“尊重隐私”的法则,主要是要求涉外人员养成莫问隐私、保护隐私的习惯。 &根据惯例,只有在社交场合中讲究“女士优先”法则,才是最为得体的。在公务场合中,人们普遍强调的是“男女平等”。至于在休闲场合中,“女士优先”法则则讲究亦可,不讲究亦可。 9、在坚持“不宜过谦”的法则时,重点是要做到善于肯定自我,并且要在展示实力、突出业绩、表达敬意等方面多下功夫。 10、广大涉外人员要想在其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真正摆正自己与交往对象之间的位置,首先需要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具体而言,就是要:接受他人、善待自己、和而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涉外人员在国际交往中涉及人权问题时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立场:(ABCDE。 A.中国是尊重人权的 B.中国是保障人权的 C.中国对人权有自己的理解 D.中国反对曲解人权 E.中国反对滥用人权 2、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保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需要严于律已,具体要求包括:(ABCDE。 A.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B.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礼仪与道德修养复习

礼仪与道德修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对礼仪与道德修的复习以达到中职学生对礼仪与道德修的深度理解 教学重点:出示每节的题目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知识点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公共财产包括国土、资源、园林、古迹、文物以及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邮电、广播等通信设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设施,厂房、机器、仓库等企业财产。 2.文明礼貌包括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待人热情、谦虚恭敬、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容整洁、仪表大力等。 3.助人为乐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关心、乐于帮助他人。同志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等等,都应助人为乐。 4.公共场所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车厢、商店、饭店、医院、剧场、阅览室等。 5.公共秩序主要指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都必须以自己的活动不妨碍和影响他人的正常活动为前提,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它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 6.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夫妻还应该以互敬、互爱、瓦信、互勉、互让、互谅、互慰为准则,为建立和睦的家庭提供条件。 7.邻居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互相尊重。要尊重邻里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力式、爱好、兴趣和职业。不要随意妄加评论和指责,更不能以财欺人,以势压人。要做到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就要助人为乐,心里有他人,不乱挤占共用场地和设施。一定要尽量地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提供方便,做到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国际礼仪课程

国际礼仪课程 篇一:《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国际商务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际商务礼仪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属性的选修课。主要面向我校国际商务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课程内容以国际商务活动为线索,涉及国际商务活动各个环节中相关的礼仪规范,向学生介绍国际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及不同场景所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让学生掌握国际商务活动的交际技能和技巧。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快,中国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商务社交礼仪,就是商务人员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规范或程序,是一般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了解必要的国际商务礼仪对于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程通过对学生讲解国际商务活动领域的基本知识,使得学生对国

际商务礼仪有初步的了解,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及进一步深造做出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任务、基本内容和涉及的范围。掌握国际商务活动交往中所应具备的各种礼仪知识。具备对一般性礼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具备礼仪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能将已学过的礼仪知识灵活运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礼仪规范的基本知识点,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演示相结合,并辅以多媒体、板书、幻灯等教学工具。 3、考核方式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作业成绩、课上配合表现、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礼仪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了解礼仪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树立基本的礼仪观念。第二章商务形象礼仪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讲课教案

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闪耀着文明光芒的璀璨明珠。大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至家庭的和谐、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礼仪文化的熏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曾几何时,我们引以为荣的礼仪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礼仪被忽视,对道德约束力的认识日渐淡薄,这些现象的频现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正视礼仪文化的影响力,正视礼仪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德”成于中,“礼”形于外。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礼仪具有道德功能,道德亦具有礼仪功能,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一方面“德”决定“礼”。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日常生活中,得理不饶人、失理不道歉、无理搅三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都源于心中无“德”。一个有道德追求的人,他会处处为他人着想,尊敬他人,因为他懂得“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另一方面“礼”可导“德”。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

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之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礼仪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变成真实的存在,文明礼貌的言行折射出道德的“真”与“善”,礼仪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礼仪和道德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完善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提倡用道德和礼节来感召人,使之达到知耻而向善的目的,这是一个长期学习、熏陶的过程。现在社会很多人崇尚速食文化,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经验的积累,都希望能一口吃成胖子,然而效果却是一时的,并不能终生受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礼仪与道德感的养成,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引导。学校,是一个最直接的知识传导站,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形式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礼仪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家庭,是一个影响最深远的重要阵地,家庭礼仪教育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载体,开展家庭礼仪教育,通过言传身教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修养。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我们要用内在的道德力量来约束自己,不仅要知,更要行。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人谈到文明礼仪就侃侃而谈。可是看见公共场所中随处丢弃的垃圾,

国际交往的礼仪

国际交往的礼仪 国际交往的礼仪注意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国际商务社交礼仪

黑龙江大学《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程介绍 主讲:黑龙江大学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所长 张大生 本讲座国际商务社交礼仪主要内容:1、国际商务礼仪 2、国际社交礼仪 3、未来公务员的公务礼仪准备 4大学生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5、外事会议宴请接待礼仪 6、个人、家庭、朋友(闺蜜)、恋人相处的礼仪 7、国际商务社交中服饰礼仪 8、语音心理--发声训练 9、大学生面试(硕博答辩)及当众讲话技巧 10、虚拟情境下人际沟通技巧(含电话、邮件、微信、微博、QQ) 11、中西餐饮、鸡尾酒酒会重要礼仪 12、国外留学生活中的交往礼仪 13 黑龙江大学学生相关的主要国家(俄、美、法、德、西、日韩、阿拉伯世界、拉丁美洲等)社交礼仪、13、大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干预与训练、14、办公室潜规则与未来领袖素质、15、特殊人群沟通技巧、16、中国式圆融与国际准则的碰撞、17、微表情训练解读、18、奢侈品基础知识入门 19、女大学生的社交潜规则防范与技巧 20、大城小爱—恋爱男女交往礼仪 国际商务社交礼仪概念及特征:1、国际礼仪的概念;2、国际礼仪的特点:①共同性②继承性③时代发展性;3、国际礼仪的原则①彼此尊重原则②遵守原则③适度原则④自律原则⑤宽容原则⑥平等原则⑦真诚原则。 第一讲国际礼仪规范基础 第一节个人礼仪、品味与魅力男女 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讲究国际礼仪的国家,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跨文化沟通中处于软实力的制高点;讲究礼仪的个人,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受到的尊敬和喜爱。 第二节如何打造“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心理)、立、礼、坐、行规范 第三节谈话的技巧和礼仪: 1、准确表达,普通话发音基础,重点纠正东北人容易出现的字词发音训练;2、逻辑清晰表达;3、礼貌的表达①尊重对方、学会倾听②学会使用敬语和谦语③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④7种社交常用话题和15种社交禁忌话题⑤学会控制音量⑥幽默的力量,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第四节谈话技巧: 1、语言基础知识;2、掌握交谈的三要素;3、进入角色的技巧; 4、倾听、5、发挥你的作用:什么时候讲和讲什么;6、通过谈话增进了解。 第五节交际口才:

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摘要】:当今,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为中西方的各种交流提供了机遇。然而,由于各国各民族的习俗不同,中西方的礼仪也不尽相同,所以,国际礼仪便有了其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说明了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关键字】:国际礼仪国际交往作用文化 “礼”,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我国远古时代,人们便注重礼仪,人与人的交往必遵礼。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礼”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世上,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已不再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涉外礼仪便是从这时候发展的。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国际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广泛使用。无论在官方的或民间的友好往来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国际礼仪总的发展趋势:逐渐简化,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实效。 现代国际礼仪是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形成发展的。一个人在涉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是一种私人行为,更代表着一定的对外形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国际礼仪的作用日显重要,那么国际礼仪究竟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 一、从国家层面上讲,国际礼仪代表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地位。就像我上文提到的一样,不管是民间的私人交往或官方的涉外交往,你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你不再是一个个体,你代表的是“中国人”,你的行为直接决定或影响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近年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个开放性的大社会中,国际礼仪成为涉外交往中的一门必修课。每个国家的礼仪不尽相同,所

礼仪与修养

礼仪与修养 所谓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礼仪是一种首德行为规范。 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 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表明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载,为此,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第二,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礼仪的本质。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第三,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

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礼仪规范的建设。 第四。 礼仪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道德体系中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社会道德。 因此它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 社会公德是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如果一个人连社会公德都不能遵守,那么就说明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太差了。 由此也说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第五,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 在现实生活中,知礼、守礼、行礼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礼、无礼的人往往为社会所唾弃。 作为大学生应注重礼仪修养。 然而,礼仪修养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古人云:相由心生。 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人也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知识美容论。

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习俗、礼仪禁忌的差异,是导致双方不能顺利交流的重要原因。能够“入乡随俗”的前提是,大家必须在“入乡”之前就对“俗”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因此,商务在进行涉外交往之前,一定 要认真学习交往人士文化背景之下的礼仪习俗与禁忌,这样才能避 免产生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误解、冲突或其它严重的不良后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来华访问。在华讲学三个月回去之后,得到的结论竟是:“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学术”。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中国的三个月之中,有很多中国人称呼他为“戴维斯先生”。这位学者是一位科学家,自从年轻时获得博士学 位之后,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美国人均以“戴维斯博士”或“戴维 斯教授”来称呼他,中国人叫他“戴维斯先生”时,他常浑然不觉 是在叫自己。他还对中国人说:“你可以正式地称呼我为教授,也 可亲切地称呼我为博士,或者是把我当作朋友,直接叫我的名字, 但是不要叫我先生。”但是每每遇到陌生的中国人时,称之“戴维 斯先生”者十之八九。他感觉非常不舒服,觉得中国人在故意贬低他,郁闷三个月之后,得出了“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学术”的结论。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上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生”这个称呼 是用于对高级学者的尊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先生”这个 称谓就是对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学者文人的尊称,如“屈原先生”、“鲁迅先生”、“蔡元培先生”等等。中国人称“戴维斯先生”,并不是把他当作一般男士看待,其实是很尊重他的,这就是 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解。幸好当时戴维斯先生还没有听到有中国人 叫他“戴老”——在中国称“老”是极为尊敬之意,美国人听来就 是在侮辱他、嫌弃他年龄大不中用了。 除了语言交流的差异之外,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当中还要特别注意非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 背景下,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涉外交往当中,人们为了表达 尊重,除了言语之外,还要伴随有恰当的礼仪举止。握手是一种常

第2章----礼仪与道德修养第一节

第2章礼仪与道德修养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 2、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要求的礼仪规范。 教学重点: 1、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含义。 2、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要求的礼仪规范。 2、能自觉地以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 讲授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提问法等等 新课导入: 看课文的一个小故事 新课讲解: 1、第一节道德简述 2、一、社会公德 3、二、职业道德 4、三、家庭美德 2、看3幅图画,并说出图片想表达的含义。 3、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

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 社会公德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并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维护,任何人违反了都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既保护社会利益,也保护个人的合法利益。 4、举例: 小丽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市里。途中上来一位老奶奶,她双手扶在扶手上,两条已经成“O”字形地罗圈腿站在那里,看样子腿脚有些不方便。小丽起身给老奶奶让座,说:“老奶奶,您到我这儿来坐吧!”可是,没等老奶奶走过来,一位叔叔走了过来抢先坐下。车上的人都朝他看过来。只见他舒舒服服的坐在那儿,正兴致勃勃地拿手机聊QQ呢!后来还是一位阿姨给老奶奶让座的。小丽本来心想:那位叔叔不脸红才怪呢!可是,他不但没有脸红,反而异常平静,好像那个座位本来就是他应该坐似得。 5、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 1.遵守公共秩序 ? 2.爱护公物 ? 3.讲究文明礼貌 ? 4.助人为乐 ? 5.保护环境 6、举例1: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曰本东京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盆子时要刷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