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英语语言学中的词义与句法分析

英语语言学中的词义与句法分析

英语语言学中的词义与句法分析词义与句法分析是英语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词义分析涉及理解和解释单词的意义,而句法分析则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语言的核心。

首先,我们来讨论词义分析。

在英语中,词义是单词的基本属性,它包括单词的含义、词义关系以及其他几个重要因素。

词义可以通过词典进行查找和解释。

在分析词义时,我们需要研究词汇的语义范畴、概念和义项。

语义范畴是指一组具有相似意义的单词,它们在语义上具有内在的联系。

比如,“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都属于交通工具的范畴。

对于每个语义范畴,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系列具体的概念和义项。

概念是指一个更为具体和特定的语义单位,而义项则是对于一个词而言,它的不同意义或者用法。

除了概念和义项,词义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词义关系图来表示,其中包括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等。

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单词在语义上的关联和区别。

另一方面,句法分析是研究句子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学科。

句子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其由词汇和语法规则组成。

句法分析旨在确定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

在句法分析中,我们通常使用短语结构语法或依存语法进行分析。

短语结构语法关注短语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它通过分析短语之间的层次结构来解析句子。

而依存语法则关注单词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确定中心词和依存词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句子。

句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关系、从句结构等。

这对于语言学研究和英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词义与句法分析是英语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词义分析涉及理解和解释单词的意义,包括语义范畴、概念和义项等。

而句法分析则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分析短语结构或依存关系来解析句子。

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词义和句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词法分析就是取出一个个词,然后给词归类、给个种别码什么的。

所以遇到不认识的词或符号,一般就会报错。

语法分析就是根据语法规则识别出语法单位(赋值语句、条件语句之类),并检查语法单位在语法结构上的正确性。

语义分析是对语法单位进行静态的语义审查(动态的在运行时才可确定)。

分析其含义,下一步就会用另一种接近目标语言或直接用目标语言去描述这个含义。

此阶段要求语句的含义和使用规则正确。

引用《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中的两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语义可以分成两部分:研究单个词的语义(即词义)以及单个词的含义是怎么联合起来组成句子(或者更大的单位)的含义•语义研究的是:词语的含义、结构和说话的方式。

以上是书本中的定义,语义分析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任何对语言的理解都可以归纳为语义分析的范畴,笼统地谈语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所以应该结合具体任务来看看什么是语义分析,以及语义分析的结果是什么。

从分析粒度上可以分成:词语级的语义分析,句子级的语义分析,以及篇章级别的语义分析。

词语级的语义分析词语级别的语义分析的主要研究词语的含义,常见的任务有:词语消歧、词表示、同义词或上下位词的挖掘。

•词语消歧:一词多义是许多语言的固有属性。

以“苹果”为例,可以指水果,又可以指美国的科技公司。

词语消歧的任务是判断文中出现的词语是属于哪种意思。

•词表示:深度学习兴起后,掀起了一波对词表示的研究浪潮。

词表示的任务是用一个k维的向量表示一个词,并且该向量中包含着词语的意思。

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是TomasMikolov的Word2Vec,该方法训练得到的词向量能够让语义相关的词具有相似的词向量,并且词向量间还具有逻辑推算能力。

•同义词和上下位词的挖掘:语言的多样性导致了多词义一,例如房子的近义词有房屋、房产。

语言的层次性导致了词语间具有上下位关系,像房产、存款、股票可归纳为财产。

可以使用一些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词语间的这种关系。

句子级的语义分析句子级别的任务就更多了,常见的任务有:语义角色标注、蕴含分析、句子表示、语义依存分析。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句法分析(Syntax Parsing)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的目标是对一段自然语言文本进行分析,以识别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义,进而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提供基础支持。

本文将介绍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句子结构以及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一、句法分析概述句法分析研究句子的句法结构,旨在建立句子的树形结构,并刻画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关系,为后续的语义分析和文本理解提供有力支撑。

在句法分析中,最常用的是树形表示法,即句法树。

句法树以树的形式展示句子的组织结构,根节点表示整个句子,而叶子节点表示每个单词。

通过句法树,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判断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等。

二、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结构是句法分析的基础。

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句子的不同成分及其功能。

常见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句子结构。

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要词,谓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

例如:“小明吃苹果。

”中,“小明”为主语,“吃”为谓语,“苹果”为宾语。

2.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指没有宾语的句子结构。

该结构中只有主语和谓语。

例如:“他睡觉。

”中,“他”为主语,“睡觉”为谓语。

3.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从句组成的句子结构。

它们之间没有主从关系,通常使用连词来连接。

例如:“我喜欢音乐,她喜欢绘画。

”中,“我喜欢音乐”和“她喜欢绘画”分别是两个并列的结构。

三、语法分析方法为了实现句法分析,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语法分析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是最早被提出的方法之一。

第六章_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章_语义指向分析

• 1、前指与后指
• 前指就是在一个语义指向结构体中,指 向成分前指被指成分构成的语义指向模式, 后指则是指向成分后指被指成分构成的语 义指向模式。
• [1] 领导在开会。
• [2] 领导开完会了。
• “开会”前指“领导”。 “完”后指 “会”。
• 区分前指和后指有助于考察结构相同, 但语义所指的方向或方式可能不同的同形 结构。例如:

补语在语义上则可以指向不同的句法
成分,这些成分跟补语有的是直接成分关
系,有的则是非直接成分关系,如“砍倒
了”的“倒”一般指向受事,“砍累了”
的“累”则指向施事,“砍钝了”的“钝”
又指向了工具,“砍快了”的“快”才真
正指向述语,而“砍破了”的“破”则既
可能指向受事,也可能指向施事,还可能
指向工具,这说明单个的“砍破了”是有
• 首先,从句法成分看: • 1、谓语 • [1] 我找个老师问一下。 • [2] 我找个老师教一下。 • [3] 我找个老师讨论一下。 • [4] 我找个人一起去。 • [5] 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 2、定语 • [1] 他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 [2] 他干了一整天的活。 • [3] 孩子们每人买了两块钱的菜。 • [4] 他做了50块钱的衣服。 • [5] 她昨天想了一天的心事。 • [6] 小王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一个有形的疑问成分。二是它们所指向的疑问成
分必须置于它们的后面(即只能后指)并尽量靠
近。试比较(句前的问号代表该句可接受性弱,
下同):
• [9] a.你吃过晚饭后究竟去不去看电影?
• ?b.你究竟吃过晚饭后去不去看电影?
• [10] a.你下班后到底去哪儿?
• ?b.你到底下班后去哪儿?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时间 施事 处所
与事 动作 数量 受事
第四,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之 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分为一对多和 多对一两种关系。
一对多:句法关系
①看医生 ②写文章 ③写毛笔 ④吃米饭 ⑤吃食堂 ⑥排电影票 ⑦打双打 ⑧起五更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语义关系 动作行为 + 施事 动作行为 + 结果 动作行为 + 工具 动作行为 + 受事 动作行为 + 处所 动作行为 + 目的 动作行为 + 方式 动作行为 + 时间
如: 我 吃 饱了。 “饱”不是指向动语“吃” ,而是指向主 语“我”;
1、补语的语义上可以指向多 种句法成分,它可以指向主语、 谓语动词、宾语,还可以指向 其他成分。
①我吃饱了。
②老王喝酒喝醉了。
③ 他穿好衣服出门去了。 ④ 这个问题我一定记得牢牢的。
⑤我们已经打扫干净教室了。 ⑥ 他摔断了腿。 ⑦ 她把鞋跟穿掉了。
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造成歧义。
比较: ① 他在火车上写字。
② 他在黑板上写字。
(2)、有些句子的歧义运用语义指向来解释 则比较方便。
③ 三个人就抬起了五百斤。
④ 外语就考了八十分。 ⑤他每月才挣二百来块钱。
⑥ 三个人才抬起五百斤。
(3)、有些歧义现象,可以从定语的语义指 向上去理解。 ① 三位学生家长
各家经常提到的主要语义关系。
1. 施事:句子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生 者或状态的主体。 2. 受事:句子中动词动作行为、运动、变化 等的承受者。 3. 与事: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 表示给予、索取、服务类的动词常带与事。 如: 他(施事)给 我(与事)一本书(受事)。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 两位大学的教授 ❖ 两所大学的教授 ❖ 两个大学的教授
❖ 3、谓语:
❖ 我很好 ❖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 4、副词
❖ 小王走了吗?他己经去广州了 ❖ 现在我们到哪了?己经到南京了
❖ 面包,我吃得够多了,己经吃了五个了。
❖ 己经去了 ❖ 己经南京了 ❖ 己经五个了
❖ 五、两个实例:
❖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成语法背景。
❖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 汉语的特点:
❖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语义指向:主要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 致的关系,找出句法成分与某一句法成分之间 的语义关系。
❖ 狭义语义指向:即上 ❖ 广义语义指向:狭义+语义所指
❖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 老王决定自己干。 ❖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 我打算(PRO)去北京。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一致。
❖ 吃面包/吃食堂/吃火锅/吃老本/吃快餐 ❖ 动宾 动受 动处所 动工具 动凭借 动方式 ❖ 王冕死了父亲/公园跑了一头狗熊/我家飞了一只鸟。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老王喜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2、解释某些句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摘要]在一个句子中,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密切相关,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系统。

语法结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义关系本身没有支撑形式,它可以无形式地存在于思维中,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来表达。

如果结构的内容和语法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那就不是语法关系,而是语义关系。

了解语法、语义关系、句意和翻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理解语法、语义关系和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语法结构:在词汇内部结构之外,以词和屈折词缀为基础,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

语法是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的统一。

语义关系: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包括思想、感情、意志)之间的关系。

语法意义:语法结构产生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句法分析中所说的语义关系,通常是指语法成分之间的具体语义关系,整体关系表现为具体的整体语义,整句表现为相对完整的具体语义。

单靠语法框架是无法表达一个句子的具体内容的。

语义关系属于语义学的范畴,语义关系可以是具体关系,也可以是一般关系(客观规律)。

语义关系可以用相应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要有语法?1.人说话,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语法结构是整合了修辞效果的语言结构。

2.语法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从而可以形成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

如果只有具体的语言结构,而没有抽象的、没有共同特征的语言结构,那么语言结构的数量将是无限的,学习、研究、教授和掌握语言结构将是不可能的。

语法关系高度概括和厚实。

因为语法关系考虑到了修辞效果,所以有时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法关系不代表真实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语法关系不能检查结构本身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只有具体的语义关系才能检查是否符合逻辑。

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往往可以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确定。

(独立成分和分句的关系不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

有时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法结构和具体的语义关系。

有时候,从语法结构中看不到显性的语法关系,只有从整个语法结构所表达的隐性语法关系才能知道具体的语义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

语义分析的工作原理

语义分析的工作原理

语义分析的工作原理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理解自然语言中的语义信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语义分析的工作原理,讨论其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概述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理解語言和信息之間的關聯。

与传统的基于语法的分析方法不同,语义分析注重从文本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含义。

其应用广泛,包括情感分析、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

二、方法和技术1. 词义消歧词义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是语义分析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自然语言中,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意义,而词义消歧的任务就是确定在特定上下文中该词的正确含义。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知识库、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等。

2. 句法分析句法分析(Syntactic Parsing)是另一个与语义分析密切相关的任务。

它的主要目标是确定一句话中的各个词语之间的句法关系,从而提供给语义分析更准确的输入。

句法分析方法包括依存句法分析和短语结构分析等。

3. 语义角色标注语义角色标注(Semantic Role Labeling)是一项关键任务,它用于识别和标注句子中的谓词与各个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语义角色标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4. 实体识别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识别和提取文本中的特定实体,如人名、地名、组织名等。

实体识别在文本理解和信息提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语义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输入信息。

5. 语义关系抽取语义关系抽取(Semantic Relation Extraction)是指从文本中抽取出不同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语义关系抽取,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从而实现更高级别的语义分析。

三、应用领域1. 情感分析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是一种常见的语义分析应用,用于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倾向,如正面、负面或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作者:————————————————————————————————日期: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

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

/削苹果。

(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

/饼干吃完了。

/文章写好了。

(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

/挖了一个坑。

/来了一个客人。

/写毛笔。

(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

)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

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他在看书。

/小狗啃完了骨头。

/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

/张三修桌子。

/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我们是教师。

/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

/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

/烙饼。

/做烟斗。

/打毛衣。

/盖大楼。

6、工具:只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写毛笔。

/喝小杯。

/用烟斗抽。

7、方式:指动作行为的方法、形式。

讲普通话。

/游蛙泳。

/寄航空。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离开车站。

/回南方。

/定居美国。

/去十三楼。

9、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过国庆。

/混日子。

10、目的:(为、为了)赶火车。

/准备考试。

11、原因:(因为)计较报酬。

/养病。

12、材料:(用)浇水。

/窗户糊上纸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使)端正学习态度。

/麻烦你。

/震惊全国。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对、向)鼓励学生。

/祝贺张三。

/同意他的意见。

(三)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分析的作用)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

动词同名词性词语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考语文(范围)。

/考满分(结果)。

/考笔试(方式)。

/考大学(目的)。

/考学生(受事)。

吃苹果(受事)。

/吃父母(依据)。

/吃包月(方式)。

吃食堂(处所)。

糊窗户(受事)。

/糊白纸(工具)。

买烟斗(对象)、抽烟斗(工具)、做烟斗(结果)送花篮(受事)。

/编花篮(结果)。

(四)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还包括名词和名词的关系。

1、领属关系:他的电脑/我的衣服2、处属:窗外的景色/教室的温度3、时属:今天的形势/明天的事情4、从属:师大的学生/部长的助理5、隶属:狐狸的眼睛/老虎的尾巴6、含属:妈妈的性格/水的颜色7、质料关系:柳木的家具/塑料的凉鞋8、来源关系:美国的来访者/石家庄的学生9、种属关系:四化的目标/200百元的罚金10、相关关系:研讨会的通知/足球的消息11、类属关系:高大的楼房/白色的鞋子12、比喻关系:感情的潮水/希望的肥皂泡/幻想的翅膀二、语义指向㈠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这种语义联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⑴小华慢慢地走上领奖台。

⑵小华羞愧地走上领奖台。

⑴中的状语“慢慢”在语法功能上修饰谓语中心语“走上”,在语义作用上描写“走上”的速度,“慢慢”与“走上”在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上是一致的。

⑵“羞愧”……但在语义作用上却指向主语,描写小华在走上领奖台时的心情,“羞愧”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是不一致的。

⑶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⑷他看小说看得着了迷。

“第⑶⑷两句的格式相同 ,都是‘主---谓---宾---谓 (重用 )---补’。

但是表达的语义关系不完全一样,第⑶句的补语是指向宾语的 ,而第⑷句的补语是指向主语的。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㈡语义指向的类型1、补语的语义指向⑴指向动词我们打完了球。

(=我们打球+打完了)你吃快了,慢点。

(你吃+吃快了)⑵指向主语我们打赢了球。

(我们打球+我们赢了)我学会了游泳。

(我学游泳+我会了)/我砍累了。

⑶指向宾语我们打破了球。

(我们打球+球破了)洗干净了碗。

(洗碗+碗干净了)/砍倒了树。

⑷指向“把”的宾语把刀砍钝了。

(用刀砍+刀钝了)三顿饭把他吃厌了。

把菜吃光了。

(吃菜+菜光了)一句话把他说火了。

(说他+他火了)2、状语的语义指向⑴后指中心语他慢慢地倒了。

/事业刚刚开始。

⑵前指主语小李沮丧地说。

(小李沮丧)他脸色阴沉地走了进来。

(他脸色阴沉)⑶后指宾语圆圆地画了一个圈。

(画了一个圆圆圈)矮墙上乱蓬蓬地长着狗尾草。

(狗尾草乱蓬蓬的)。

⑷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他们把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

(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我把张三满意地打发走了。

(张三满意)3、定语的语义指向⑴后指中心语她有一双大眼睛。

/这是一件干净的衣服。

/我了解这种变化。

⑵前指主语。

他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过生活+他幸福)/我度过了一个痛苦的假期。

⑶前指述语。

他干了一整天的活。

(他干活+干了一整天)/他想了一上午的心事。

4、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⑴、我找个老师问。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问”的语义指向主语“我” )⑵、我找个老师教。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教”的语义指向谓语中的前一个动词的宾语“老师”)⑶、我找个人一起去。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去”的语义指向主语“我”和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人”)⑷、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谓语动词“吃”的语义指向介词宾语“他”)⑸、一句话就把小张说火了。

(谓语动词“说”的语义指向并不是指向主语“一句话” ,而是指向句外某个表施事的成分。

)㈢语义指向的解释力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份之间的关系。

例如:⑴王冕死了父亲。

(王的父亲死了。

“死”的是父亲,而“父亲”是“王”的。

)⑵奶奶哭瞎了眼睛。

(奶奶跟眼睛有整体与部分的领属关系,所以奶奶瞎,也就是他的眼睛瞎了。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如:⑶你别锯坏了。

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表示为 (a)“你别把木头 (或者其他被锯的东西 )锯坏了” ,也可以表示 (b)“你别把锯锯坏了”。

无论从层次构造、句法关系上 ,还是从句式变换上看 ,在表示这两种意思的时候 ,都是一样的 ,其格式都是“NP +别 +V +A +了”。

分化这种歧义结构 ,就可以用语义指向分析法。

这个格式的补语A(坏 )的语义指向不同。

表示 (a)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受事 ,如木头等。

表示 (b)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工具 ,如锯。

这样就分化了“你别锯坏了”这一歧义结构。

⑷我借了他100元钱。

⑸我租了他一间房。

(动词“借、租”在语义指向上指向主语和间接宾语是两可的。

)有时某些歧义结构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加以分化 ,比较简单方便。

例如:⑹他只给了十元钱。

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理解为 (a)他光给了十元钱 ,(没有给别的什么 )。

也可以理解为(b)他仅给了十元钱 ,(没有多给一点儿 )。

这个格式的歧义是由限定副词“只”具有两个不同的义项造成的 :①表示限定范围 ,②表示数量少。

“只”表示①的意义时 ,理解为 (a)义 ;“只”表示②的意义时 ,理解为 (b)义。

用说明词义虽然能分化歧义 ,但是比较复杂 ,不如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化 ,比较简单方便。

只需要指出“只”不同的语义指向就可以了。

当句式表示(a)义时,“只”在语义上指向“钱” ;当句式表示(b)义时 ,“只”在语义上指向“十元”。

三、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利用某类或某次类词的语义特征来进行句法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是个语义学术语,指义素分析得到的最小语义成分。

例如“男人”具有[+人][+男性][+成年]的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一组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进而把词义差异形式化。

语法分析中的语义特征指的是与词的语法功能相关的语义特征。

也就是说,词义的语义特征不一定都与词的功能有关。

“躺”“坐”在是不是表示“身体倒在某处”的意义上是对立的,“躺”具有这种意义,“做”不具有这种意义。

这种意义差别并不对这两个词的结构功能产生影响。

如,可以说,“躺下,躺着,躺床上,躺一会儿,”;也可以说“坐下”。

名词“椅子”和“凳子”,二者都具有[+坐具]这一语义特征,但在[+靠背]的特征上有区别,“椅子”具有[+靠背]的特征,“凳子”具有[-靠背]的特征,这种语义特征的区别,对这两个名词的功能没有影响。

但有些语义特征是会对词的功能产生影响的。

语法研究所关心的是与结构功能相关的语义特征。

㈠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词与词搭配既有一定的语法限制,也有一定的语义限制,这种语义限制实际上就是语义特征的限制.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懊悔”“空虚”“荒唐”这些形容词具有[-褒义]的特征,可以进入[有点儿+形容词]的格式,可以说………但具有[+褒义]特征的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这一格式,不能说“有点儿慈祥、美丽、典雅、健康”“跑”“念”“去”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后边一般可以跟由动量词趟”“遍”“下”等构成的动量补语;而“怕”“发抖”“误解”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一般不具有这种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