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常见病害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大豆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嫩叶和茎。
防治方法:(1)选择耐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不留下病源。
(4)采用化学防治,如苯酚醚、拜防龙、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等。
疫霉病主要影响大豆的根部和种子,特别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更易滋生。
防治方法:(2)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控制栽种密度,保持良好的气流和通风。
3. 根结线虫病防治根结线虫是嫩茎和根部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它会破坏大豆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凋萎。
防治方法:(1)在育苗前使用磷酸二氢钾浸泡种子,可减轻根结线虫的损害。
(2)及时消毒种子床和土壤,减少虫卵和线虫的数量。
(3)使用甲基磺菌灵等化学防治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线虫。
(1)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田间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选择抗蚜虫的品种进行种植,如黑大豆、天义20、北大豆1号等。
(3)使用磷酸二氢钾、氮磷钾、硫酸亚铁、红磷钾等浸泡种子,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
(4)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敌百虫等。
2. 豆蝽防治(2)使用黄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虫害。
(3)筑龙船、捕虫棚等物理防治措施。
总之,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种植户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管理和农药使用,以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大豆炭疽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炭疽病,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
1. 合理种植大豆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大豆品种是防治大豆炭疽病的首要措施。
近年来,育种学家通过交配选育和引入外源抗性基因等手段,已经培育出许多抗炭疽病的大豆品种。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可咨询农业技术人员或种子公司,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以降低发病的风险。
2. 合理管理土壤炭疽病菌在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是预防大豆炭疽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注意土壤的通风透气和排水情况,避免因土壤湿度过高而助长病害的发生。
其次,合理轮作大豆与其他作物,避免连作。
轮作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3.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能有效减少大豆炭疽病的发生。
首先,要进行良好的种子消毒,使用能够杀灭病原菌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溶液、福美双等。
其次,可以选择种衣剂进行处理,种衣剂中通常含有具有抗病作用的活性成分,能够提高种子的抗性。
种子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危害程度。
4. 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是防治大豆炭疽病的有效手段。
农民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术指导,观察大豆植株的症状和病害发展情况。
一旦发现大豆叶片上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的水浸状病斑,并伴有黑色疱疹,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等,进行病害预警和预测,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5. 农药防治对于大面积受炭疽病危害的大豆田,可以考虑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在选择和使用农药时,要参考农药使用说明书,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施药时机和频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减少药害的发生。
总结:大豆炭疽病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种植品种、合理管理土壤、种子处理、病害监测和预警、农药防治等。
大豆四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大豆四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6年第5期一、大豆根腐病1.症状。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
2.药剂防治。
播种前,可用种子质量0.3%~0.4%的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拌种防病。
对已发病田块,可在病初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灌根,7~10天灌1次,连防2~3次。
二、大豆菌核病1.症状。
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茎秆,从7月下旬开始发病,病初形成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最后变成黑色颗粒(即菌核)。
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2.药剂防治。
防治此病时,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核菌净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三、大豆灰斑病1.症状。
该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始发,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7—8月份高温多雨时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都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
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种子质量0.3%的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大豆花荚期,可用50%多菌灵或施可得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每667平方米用5%己唑醇悬浮剂或18%咪鲜胺·松脂酸铜乳油2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四、大豆霜霉病1.症状。
该病可危害大豆幼苗、叶片和子粒。
病苗在第1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
成株染病后叶片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期变为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
染病子粒表面黏附灰白色菌丝层,内含大量病菌卵孢子。
该病在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7—8月份为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2.药剂防治。
播种前,可用种子质量0.5%的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然而,在大豆的生长期间,由于病虫害的危害,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保证大豆生产的高产稳产,就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大豆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大豆疫霉病
疫霉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浅灰色斑点,边缘为红色,叶片逐渐干枯并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控制病原菌,适时进行药浴、药灌、药剂喷雾等农药防治。
2、大豆菌核病
菌核病是大豆的一种寄生性病害,较难防治。
其主要症状为植株生长缓慢,出现黄化和萎蔫。
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药浴、药灌、药剂喷雾等防治方法。
大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橙黄色小斑点,扩散后会使整个叶片变黄、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防锈优良种子,加强田间管理等。
蚜虫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卷曲、变形、变黄。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喷施农药、放置粘虫板等。
象甲是一种地下害虫,其幼虫常以大豆根为食,会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虫害强的大豆品种、施用合适的化学药剂等。
3、大豆刺蛾
大豆刺蛾是大豆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害虫。
其主要危害是危害大豆的地下部分,导致根系受到破坏。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光陷阱、喷施农药等。
大豆病虫害PPT课件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程 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品种和浓度,做到科 学用药。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
对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进 行定期监测和调查。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防治 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蔓 延。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获取 更多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和技术 支持。
THANKS。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控制 田间湿度、药剂防治等。
大豆霜霉病
症状识别
大豆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的斑点,后期扩大成褐色或黄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会产生灰白色的霉层。严重时 ,叶片枯死。
发生规律
大豆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通过气流传播。低温、高湿、多雨和氮肥过量等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02
大豆病害及其防治
大豆锈病
01 02
症状识别
大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侵染茎和豆荚。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 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 裂后散发出锈粉。
发生规律
大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通过气流传播。高温、高湿、干旱和氮肥过 量等条件有利于锈病的发生。
03
防治方法
症状
大豆螟虫会导致大豆植株倒伏、枯萎,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
防治方法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三唑磷、毒死蜱等,同时也可以通 过生物防治的方法,如放养赤眼蜂等来进行防治。
大豆造桥虫
害虫类型
01
大豆造桥虫是一种夜蛾科的害虫,它们会在大豆叶片上产卵,
孵化出幼虫后会导致叶片破损、枯萎。
症状
02
大豆造桥虫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穿孔、破损,严重时会导致叶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控制田间湿度、药剂防治等。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
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大豆减产甚至死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豆常见的
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病害问题
1.菜豆锈病:菜豆锈病是大豆的一种真菌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随
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变为棕色,叶片出现枯死并掉落。
这种病害主要由气溶性孢子传播,高温潮湿的环境是其繁殖的适宜条件。
3.大豆根瘤菌病:大豆根瘤菌病是由一种叫做根瘤菌的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豆
根部出现肿胀,植株整体生长减缓。
该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在这个过
程中释放出氮素来促进大豆的生长。
1.大豆卷叶蛾:大豆卷叶蛾是一种小型昆虫,会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花序。
卷叶蛾的幼
虫会在叶片中间裹成管状,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从中吸取养分。
防治措施
1.菜豆锈病的防治:在育种中选用高抗性品种,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避免病菌的传播;同时加强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2.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和叶片,防止病菌的传播;在种植前进行
土壤消毒等措施,减少病菌的繁殖。
4.大豆卷叶蛾和潜叶蝇的防治:选用具有抗虫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除叶部寄生虫,利用黄板等捕捉器将危害的虫害进行防治,保障作物的稳定产量。
总之,大豆生长过程中会有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
防范病虫害的危害,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大豆紫斑病等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大豆紫斑病等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大豆现在全国普遍种植,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大豆能用于提取蛋白质,各种豆制品的制作等多种用途。
今天小林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大豆紫斑病等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希望能帮助到我们的菜农朋友!大豆常见病害防治一、大豆紫斑病症状:叶片初感染有褐色圆形斑点,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块。
茎秆感染时形成长条形或梭状红褐色斑块,严重时茎秆变成黑紫色,上有稀疏的灰黑色霉层。
豆荚感病时,呈紫色斑,内浅外深。
发病规律:潜伏在种皮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再侵染植株。
通过风或雨水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品劲、盈美、笨醚甲环唑等大豆常见病害防治二、大豆霜霉病症状:主要危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豆粒。
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系统发病,子叶无症状,从第一对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
以后全株叶片都有症状。
花期前后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
豆荚染病时,外部症状不明显,内部常有灰白霉层,受害豆粒发霉而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发病规律:主要是通过遗落在土壤中随病残体的卵孢子进行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寄生在大豆植株上,再不断地繁殖过程中进行再侵染。
一般在连续雨天、湿度大、气温凉爽的时节,在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地发病重。
多在成株上发生病害。
防治方法:霜疫力克、甲霜灵、乙膦铝、百菌清。
甲霜灵和乙膦铝用于拌种防治,霜疫力克和百菌清用于喷施。
大豆常见病害防治三、大豆疫病症状:以危害叶片为主,一般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始发,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展后为不规则暗绿色班或暗褐斑,成株期受害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展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黑,叶柄基部变黑凹陷,叶片下垂凋萎但是不脱落。
晴天中午可以看到病叶反卷,枯萎最后变黄。
病斑相互合并大块组织变褐枯死,一旦遇到阴雨天,可迅速扩展到整个田块。
发病规律:1、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
2、土壤粘重、致密、含水量高或连续下雨时容易发生。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的生产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这些病虫害
可能会导致生产损失并降低农民的经济收益。
为了保护大豆作物,必须采取适当的病虫害
防治措施。
大豆中的病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主要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大豆病害和相应
的防治措施:
1.褐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它导致大豆叶片上有一些小褐色斑点。
这些斑点
通常会扩大并变黑。
褐斑病会损害大豆的叶片和豆荚,最终影响产量。
为了预防此病,可
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消毒种子、土壤和工具,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采用有机或化学农药进
行治疗。
3.根结线虫:这是一种寄生虫,会影响大豆的根部。
受害植物的根部会形成一些囊状物,这可能会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为了预防此病,可以确保草坪保持清洁、适时施
用完全肥料、适当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和及时采用化学药品。
4.大豆蚜:这是一种小昆虫,可以通过吸取大豆的养分和水分来传播病毒。
这种昆虫
在大量繁殖后,会降低大豆的产量。
为了预防此病,可以采用悬浮油剂或化学农药喷洒等
措施。
总之,为了保护大豆作物,必须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可以通过选择优质种子、维护良好的土壤状态、适时施肥、严格畜牧管理等途径来实现。
同时,应定期巡视大豆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大豆获得良好的生长状态并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
的稳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