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与对策

合集下载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大豆产量和质量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将主要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豆常见的病害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菌孢子,严重时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病苗清除、药剂喷洒等。

2. 大豆叶枯病大豆叶枯病是由叶枯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叶上会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等。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斑呈黑褐色,表面凹陷,严重时会导致豆荚变形、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病残清理、药剂喷洒等。

二、大豆常见的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生长点和叶片。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畸形、卷曲,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2. 大豆豆蛾大豆豆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豆荚。

豆蛾的幼虫会在豆荚内取食种子,导致豆荚变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 大豆刺蛾大豆刺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刺蛾的幼虫会在叶片上取食,导致叶片被蛀,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三、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首要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3. 清除病苗和病残及时清除病苗和病残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阻断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且生长期多发病虫害,给大豆种植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防治大豆病虫害势在必行。

下面将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能对大豆种植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大豆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害主要在大豆的幼苗期发生,会导致大豆苗期枯死。

防治霜霉病的关键是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部位,加强通风和阳光照射,适当控制田间密度,避免大棚效应。

可以喷施优质高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在大豆生长期间出现。

防治根腐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排水,保持土壤透气性,控制土壤湿度,合理施肥,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大豆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上。

预防大豆褐斑病的关键是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清除病害叶片,消毒田间工具,定期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

5.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喜欢在大豆的幼苗期出现,造成叶片受损,影响大豆的生长。

防治大豆蚜虫的方法包括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加强大豆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害虫,保持大豆植株的健康生长。

1. 合理施肥大豆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养分,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大豆生长的需要,科学配比化肥,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足。

2. 选择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3. 清除病害部位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应该及时清除病害的叶片、茎秆或者根部,避免病害的扩散。

4. 加强田间管理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要及时除草、松土、畦整和通风,保持大豆植株的健康生长环境。

5. 合理轮作在大豆种植的轮作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大豆生长的前茬作物,避免病虫害的继承和传播。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

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

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

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丰富,被广泛应用于粮食、食品、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

但是,由于环境与栽培方法的因素,大豆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下降。

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大豆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多见于温湿环境下。

为了防治大豆霜霉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展合理的田间管理,包括实施轮作、增加排水等措施,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环境;(2)选用健康的种子,避免利用感染籽粒种植;(3)使用高效合理的药剂,应立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季节因素,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大豆霜霉病。

2.大豆病毒病大豆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引起病害的病毒种类较多,但在防治过程中,控制病媒昆虫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更具体地,防治大豆病毒病如下:(1)实施合理的农田防沙、防蝗、防蚜等措施,避免昆虫蔓延;(3)使用病毒耐药和有杀菌效果的药剂进行防治。

二、虫害大豆蚜虫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

成虫和幼虫喜欢在大豆的新生叶背面吸食茎汁和叶肉汁液,引起大豆的枯黄、环形叶斑及其他表现,降低了大豆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为了防治大豆蚜虫,在生长期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选用耐虫性好的种子;(2)实施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及时灭蝗;2.大豆豆缘蝽大豆豆缘蝽喜欢在大豆的荚壳上产卵,并吸食豆荚内部的种子,导致大豆的种子品质下降。

为了防治大豆豆缘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去掉爆米花秧、残茬等,减少卵的存活期;(2)使用特定垫圈以阻止豆缘蝽在豆荚上产卵;(3)使用高效杀虫剂,喷在拐点上,可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总的来说,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可以从田间管理、种植、药剂使用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病虫害问题。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

以下是大豆常见的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1.豆荚蝇:豆荚蝇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主要危害豆荚,导致豆荚变形、裂缝、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和豆荚上的虫卵,及时收获成熟豆荚,可以采用黄板诱虫、粘虫球等黏陷剂进行监测和防治。

2.豆蝽:豆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吸食豆荚汁液为主,会引起豆荚畸形、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增加有害昆虫天敌的数量,及时进行防治,如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等。

3.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病害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它会引起大豆叶片黄化、卷曲、凋落,还可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等病毒病害。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除野外寄主植物,增加天敌的数量,适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大豆蛾:大豆蛾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幼虫以大豆的茎、叶片为食,导致大豆逐渐萎黄、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采用化学药剂喷雾、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

5.金银花蝽:金银花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一种常见虫害,以吸食大豆的茎、叶片汁液为主。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尽早发现发生虫害的苗圃,清除虫害的泉源,加强调查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合防治大豆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耐虫害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必要时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3.配合使用生物农药,通过增加天敌数量、释放捕食性昆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4.合理耕作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虫害滋生的环境。

5.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早期状况,防止虫害扩散。

6.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制度,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积极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自然方式控制害虫数量。

8.引入机械防治技术,如粘虫球、黄板诱虫等,用于监测和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影响豆荚质量。

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大豆作物。

一、病害防治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袭大豆的叶片和豆荚,给大豆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选择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

及时为大豆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大豆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大豆的密植程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4)喷洒药剂。

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百菌清等,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2、霜霉病(1)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可适当轮作其他作物,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加强通风。

及时修剪大豆植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3、根腐病(1)改良土壤。

选用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土壤种植大豆,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适当施肥。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根系腐烂。

1、大豆蚜虫(3)人工捕杀。

在发现大豆蚜虫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振打等方法,减少虫害的数量。

2、豆莺蛾(1)采用生物防治。

可选用豆莺蛾的天敌豆实蝇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害虫的数量。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然而,在大豆的生长期间,由于病虫害的危害,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保证大豆生产的高产稳产,就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大豆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大豆疫霉病
疫霉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浅灰色斑点,边缘为红色,叶片逐渐干枯并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控制病原菌,适时进行药浴、药灌、药剂喷雾等农药防治。

2、大豆菌核病
菌核病是大豆的一种寄生性病害,较难防治。

其主要症状为植株生长缓慢,出现黄化和萎蔫。

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药浴、药灌、药剂喷雾等防治方法。

大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橙黄色小斑点,扩散后会使整个叶片变黄、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防锈优良种子,加强田间管理等。

蚜虫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卷曲、变形、变黄。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喷施农药、放置粘虫板等。

象甲是一种地下害虫,其幼虫常以大豆根为食,会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虫害强的大豆品种、施用合适的化学药剂等。

3、大豆刺蛾
大豆刺蛾是大豆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害虫。

其主要危害是危害大豆的地下部分,导致根系受到破坏。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光陷阱、喷施农药等。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
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大豆减产甚至死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豆常见的
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病害问题
1.菜豆锈病:菜豆锈病是大豆的一种真菌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随
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变为棕色,叶片出现枯死并掉落。

这种病害主要由气溶性孢子传播,高温潮湿的环境是其繁殖的适宜条件。

3.大豆根瘤菌病:大豆根瘤菌病是由一种叫做根瘤菌的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豆
根部出现肿胀,植株整体生长减缓。

该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在这个过
程中释放出氮素来促进大豆的生长。

1.大豆卷叶蛾:大豆卷叶蛾是一种小型昆虫,会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花序。

卷叶蛾的幼
虫会在叶片中间裹成管状,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从中吸取养分。

防治措施
1.菜豆锈病的防治:在育种中选用高抗性品种,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避免病菌的传播;同时加强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2.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和叶片,防止病菌的传播;在种植前进行
土壤消毒等措施,减少病菌的繁殖。

4.大豆卷叶蛾和潜叶蝇的防治:选用具有抗虫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除叶部寄生虫,利用黄板等捕捉器将危害的虫害进行防治,保障作物的稳定产量。

总之,大豆生长过程中会有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
防范病虫害的危害,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要提高对大豆的重视程度。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并详细讲解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具体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字:大豆虫害;发生;防治
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

但是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到大豆的正常生长,影响到大豆的产量。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以及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对策进行详细的介绍。

1常见的大豆病害
1.1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通常在夏季高发,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发病高峰期,一般初期很难被发现。

每年的六月到八月份是大豆菌核病的发病高峰期,一旦大豆被此病感染,最先会出现茎干上出现褐色斑点的情况,如果温度较高且环境比较湿润的话,就会加剧病情的蔓延,并在茎部生成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如果不加控制病情,这些白色棉絮状菌丝体会逐渐变成黑色,形成我们所说的大豆菌核病,情节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

1.2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对大豆植株根部造成伤害。

通常,大豆根腐病在初发的时候会表现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如果病情加重的话,就会表现为整个主根变为黑褐色或红褐色,并逐渐扩张,甚至出现叶片脱落、结荚减少、植株矮化的情况,情况更恶劣的话就会出现根部腐烂的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吸收,导致植株枯死或萎蔫。

2常见的大豆虫害
2.1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是一种红色的小虫子,喜中温高湿,一年仅发生一代,主要以大豆的豆粒为食,会造成大豆减产15~20%的情况,如果危害严重的话,还可以达到减产一半的程度。

和地老虎一样,大豆食心虫通常在白天不怎么活动,只是潜伏在荚秆或豆叶背面,到了下午16:00之后,才开始活动,爬行于豆荚上,把豆粒食得不完整或吃掉半粒豆,对植株产生伤害,严重的话,还会吃光豆粒,使单产降低,严重影响到经济效益。

通常,大豆成熟的时候就是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的时候,然后这些老熟幼虫会入土作茧,做好过冬准备。

2.2红蜘蛛
七月温高干旱,是红蜘蛛泛滥成灾的高发期,因此在七月的时候要加大对红蜘蛛的治理力度。

通常,遭遇红蜘蛛危害的植株,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斑点,后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由黄白色斑点变为锈褐色大斑,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就会出现叶片枯焦、蜷缩的现象,导致植株枯死。

2.3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虫,是一种危害性较强的虫害,白天不活动,但一到晚上就出来危害大豆。

通常,幼虫对大豆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它会咬断植株的茎基部,造成植株的死亡,导致作物严重缺苗断垄。

2.4草地螟
草地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它是一种迁移性害虫,在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出现,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就会造成毁灭性灾害,当然,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话,这种病很容易被治愈。

草地螟来势迅猛且有较强的趋光性,在对草地螟进行防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其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

3具体的防治对策
3.1事前预防
为了进一步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应该做好事前预防工作,防止病虫害的出现。

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该在种植大豆之前,在结合产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大豆的品种进行严格把关,尽量选择一些高产的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其次,为了更好的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要合理轮作,如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防治效果会更好。

最后,要合理选择农田,尽可能选择一些土壤肥沃、没有发病史的农田,同时对田间积水进行排除,以更好的降低田间湿度。

3.2事中控制
发生病虫害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病虫害治理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去做,一方面,可以从农业防治着手,例如,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时翻地,让病株残体深埋进地下的同时也能将土壤中的幼虫翻人土壤中,以有效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率。

同时,还要合理的增施有机肥,定期灌水,为大豆的生长提供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保证植株养分供应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大豆的时候,要合理轮作,切勿重茬,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另一方面,可以从药物防治着手。

五月是病虫害多发的季节,应该在大豆有第一片复叶前进行首次喷洒,并及时根据大豆生长情况进行药物的喷洒。

例如,当发现大豆病虫害的时候,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病虫害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让药达到最佳效果。

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药物特性和病虫害程度控制好用量,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用药量进行调兑,然后采用喷雾的方式对植株进行喷洒。

喷洒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阴天或大风天,选择天气较为晴朗的天气,同时还要均匀进行喷洒。

此外,还要注意轮换或混合施药,不可以长期只用一种药物,否则药效就会明显减退。

例如,在进行大豆根腐病的防治的时候,可以选用40%根腐灵 400 倍液;在进行红蜘蛛的防治的时候,可以选用用2%阿维菌素2000到3000倍液亦或是73%克特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在进行大豆食心虫的防治的时候,可以选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他菊酯类药物喷雾防治。

无论是从农业防治着手,还是从药物防治着手,都应该提前做好病虫害预测工作,结合气候特点、土地环境等各个条件,准确判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经济损失。

结语:综上所述,要想为大豆提供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保证大豆的生长质量,提高大豆的产量,就必须加大对病虫害的治理力度。

近几年,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大豆病虫害的治理力度,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为了更好的控制大豆病虫害,我们应该继续提高对病虫害的重视程度,以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