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的开裂原因及解决措施

无机结合料的开裂原因及解决措施
无机结合料的开裂原因及解决措施

无机结合料的开裂原因及解决措施

1.概述

由于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好、刚性较大等优点,此外,半刚性基层材料板体性好,利于机械化施工且工程造价低,能适应重交通发展的需要,因而,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半刚性材料基层和底基层。目前我国90%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采用了半刚性材料,并且在我国今后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半刚性基层材料仍将成为路面基层的主要材料。

然而,随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大量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裂缝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该结构的主要缺陷。国内已建成高速公路使用调查表明,通车后一年最迟两年均出现了大量裂缝。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引起路面开裂的原因有很多,有面层材料方面的、基层材料方面的、设计方面的、施工方面的以及环境方面的。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半刚性基层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有益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使半刚性基层路面发挥其更好的使用性能,以适应我国公路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2.无机结合料开裂原因

2.1 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地基原因

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施工原因

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3)水的渗透破坏

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4)沥青含腊量偏高

延度偏于下限,油层抗拉强度低,加之受当地资源的影响,出现公路两侧空、重载失调,路面长期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2.2 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失水收缩引起横向裂缝

干缩性裂缝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成型到正常养护期(一般为7d)的干缩;二是养护期满后到施工沥青封层或透层、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这段时间的干缩。基本上其机理是相同的,只是损害程度不相同。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成型到正常养护期(通常为7d)期间,因为混合料自身的水份和养护洒水的水分蒸发及其混合料内部水化作用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分子间吸附作用力和碳化收缩作用等,造成在一定程度基层混合料体积趋向减小而收缩,形成拉裂的情况。这段时间的天气如果是正常的,气温变化不大,可称混合料(基层)从最佳含水量到较干燥的干缩过程为一次性干缩,其形成的裂缝是有限的。

从满基层养护期后到施工沥青封层或透层油、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这段时间如果间隔的比较长,自然天气从睛到雨,从雨到睛,风吹日晒雨淋,基层料从“较干燥→饱水状态→较干燥→饱水状态”反复循环作用,水分反复的“蒸发、饱和、蒸发、饱和”,干缩过程多次重复,一定会造成基层拉裂严重的现象出现,在薄弱地方体现为裂缝,在多雨的地区这种破坏十分明显。结束养生之后,如果其上为沥青面层,应先对基层进行清扫,及时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避免基层干缩开裂。

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

温缩性裂缝也说成是热胀冷缩产生的裂缝。万物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等半刚性基层也有。水泥无机结合料不同的内部矿物颗粒构成的固相、液相和气相体,在温差作用下定将使其形成热胀冷缩的体积变化,从而产生温缩性裂缝。

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3)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3.裂缝的处理措施

3.1 预防裂缝的处理措施

1)选择合格的材料

收缩裂缝是材料自身固有的性质,选择收缩性小的材料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在设计半刚性路面的时候,首先基层粉粒应该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的和抗拉强度高的材料,在所有无机结合料材料中水泥稳定粒料和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稳定粒米是收缩系数最小的材料,首先应该选用这两种材料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

2)无机结合料配合比的调整

(1)级配的控制

传统型无机结合料级配为悬浮密实型,完成碾压后表面相对比较密实、光滑,然而用水量会增大,且承重能力主要依靠水泥与集料结合的强度。实践证明,无机结合料基层级配参考利用沥青SMA骨架密实结构是合理的。这种结构主要通过粗集料形成嵌挤结构,细集料进行缝隙填充。其中 4.75mm 以上的颗粒组成占70%~75%,细集料占其中的比例较小,这种级配使得整体的需水量减小,成型以后物理和化学反应引起的水分损失相对较小。

(2)水泥剂量的控制

依据我国当前水泥的生产工艺,特别在2009 年以后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用比表面积法代替筛分法后,水泥细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水泥越细,水泥需水量越大,无机结合料中在符合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剂量,不管对经济效益还是工程质量都很必要。当前无机结合料采用震实成型的方法成型试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现场施工,在要求设计强度为4.5MPa 的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中,水泥剂量为4.0~4.5%可符合要求。水泥剂量增大必将造成用水量增大,自由水分损失后很可能发生基层开裂现象。水泥品种采用缓凝低标号水泥,强度不宜太

高。

(3)用水量的控制

基层裂缝主要是成型后的水分损失和温度变化。因此在尽量降低的用水量情况下来防止基层裂缝是很好地措施。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最佳用水量是最重要的课题,通过施工总结中来看,最佳用水量控制在4.3~5.0%为合适的。

3)施工温度控制

半刚性基层温缩的最不利季节为温度在0~10℃时,也就是春初和秋末,施工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施工时温度的控制是有效避免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平均温度低的低温施工,半刚性材料以温缩为主。平均温度高的高温季节施工,半刚性材料以干缩为主。半刚性材料基层一般在高温季节修建,成型初期基层内部含水量大,且尚未被沥青面层封闭,基层内部水分必然要蒸发,从而发生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同时,环境温度也存在昼夜温度差,因此,修建初期的半刚性基层同时受到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的综合作用,必须控制修建时的最低温度,以强度的增长抵抗干缩和温缩的影响来减少或避免裂缝,同时还必须注意养生保护。

4)控制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和压实度

半刚性基层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及时碾压,避免基层混合料在摊铺、整平、碾压过程中失水过多,得不到应有的压实度。混合料的含水量根据施工现场气候条件,一般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高1%~2%。

5)加强养生及交通管制

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确保表面湿润,不得时干时湿。在气温较低时,必须保证在气温比较温和的状况下养生15 天以上。若施工现场水源不足,必须对养生期内的基层加以覆盖保湿。在养生期内,强度达到要求之前,必须严格控制非施工车辆通行。为了缩短控制交通时间,可在基层混合料中掺入1%~2%水泥,提高其早期强度。养生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隙。

6)半刚性基层预切缝

铺筑沥青面层之前,先在半刚性基层表面横向切缝,间距8~15m,缝的深度为基层厚度的2/3,缝的宽度为5~12mm。然后在切缝中灌入沥青,上铺土工织物宽100cm,可以极大的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和路面的裂缝数量,并使裂缝顺直美观。对基层采用预切缝处理的措施来减小基层的“相对长度”,以此来减小基层内部累积的温缩、干缩应力效应,并可削弱基层的约束条件。但应注意预切缝的间距、深度等尺寸参数,应通过试验和实际情况确定。预切缝间距越小,接缝越多,不仅增加施工的复杂性,而且影响路面的整体强度。但是,预切缝过长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温度翘曲应力增大,干缩、温缩引起基层的伸缩量大,增加基层开裂的可能性等。由于在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基层预切缝缝隙处的沥青面层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还要对预切缝处预先处理 (如用乳化沥青填缝、在切缝处铺设一定宽度的防水油毡或土工织物等),这样可使预切缝“停留”在基层而不会反射到面层,即使产生反射裂缝,也比基层自由开裂而产生的反射裂缝规则。此外,也可以在基层施工过程中人为地制造微细裂纹,以此降低基层收缩性,同时,使水硬性结合料稳定基层内的均匀细裂缝有好的传荷能力。

7)设置应力吸收中间层

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加铺一层弹性模量低、韧性较高、能承受较大

应变而不破坏的材料,该层成为上、下接触面间的弹性联结,由于此弹性联结,面层和基层间可以错动而不承受由于基层移动造成的应力,使基层裂缝向上反射而产生的结构应力可以在该层的界面上被消散,从而吸收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应力或应变。该应力吸收中间层在国外称之为SAMI,在国内外工程中尝试最多的是将高掺量的橡胶粉沥青、低稠度沥青混凝土、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底层、级配碎石、土工织物、预制纤维膜布等作为应力吸收中间层。应力吸收中间层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张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缝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明显减弱裂缝尖端应力的奇异性,降低应力强度因子,并且使基层裂缝向上反射而产生的结构应力在中间层的界面上被大大削减,从而不至于引起沥青面层开裂。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沥青稳定碎石作为中间层的,其可以防止或减少反射裂缝,但是沥青稳定碎石亦具有较高的模量,特别是在低温下,半刚性基层裂缝尖端的集中应力仍会使其开裂进而引起沥青上面层的开裂,反射裂缝亦不能避免。法国开发的抗裂缝薄膜,是一种改性沥青薄膜,其上铺一层含纤维的冷拌沥青混合料,置于有裂缝的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中间,该技术己在法国高速公路上广泛应用。

有些应力吸收中间层,如橡胶粉沥青中间层和浸透沥青的土工织物中间层等,还可防治路表水透入路面半刚性基层和土基,起到隔水的作用。此外,级配碎石中间层本身还是很好的隔温层,可减小基层中的温度梯度和基层顶面的最低温度,使得基层中的温度应力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从而减轻半刚性基层的温缩,减少裂缝的产生。除在上述三方面采取措施外,在设计时还应考虑车辆超轴载数值、车辆冲击力、车辆制动力等,适当增加半刚性基层的总厚度,确保路面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半刚性基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早期荷载型裂缝。

8)选用SMA混合料做面层

对高速公路等承受繁重交通的重大工程,宜采用改性沥青和 A 级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SMA混合料做面层,提高路面面层的抗裂性能。

3.2 出现裂缝后的治理措施

(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对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修补。

(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

(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开挖维修原破损基层整幅,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防止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影响,通常最小维修长度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4)对于轻微网裂可用玻璃纤维布罩面,对于大面积的网裂常加铺乳化沥青封层或在补强基层后,再重新罩面,修复路面。另外,块状龟裂也可以用加热墙法再生利用原沥青修补。

4.结论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成因,既有行车荷载方面的因素又有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方面的因素,既有设计方面的因素又有施工方面的因素。对于较厚面层路面,沥青面层自身的温缩裂缝是主要的,考虑到工程造价的因素,我国高等级公路目前沥青面层都较薄,因而,怎样减少由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产生的反射裂缝和对应裂缝便成为减少整个路面裂缝的关键。

实践表明,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合料和抗拉强度高且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小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必要时在半刚性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合适的应力吸收中间层,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对预防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有较好的

效果。

5.参考文献

[1]王敬飞.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分析及对策[J]. 青海交通科技,2005(2)

[2]张维仁.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5(1)

[3]杨成忠.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初探[J]. 东北公路,2002(3)

[4]张登良. 半刚性基层材料收缩机理分析——半刚性基层抗裂性能研究之一[J]. 长安大学学报,1990(2)

[5]光同文. 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1)

[6]郑健龙等著. 沥青路面抗裂设计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7]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及答案

1..本习题库答案,正确率约为90%。 2..因为是“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可携带进入考场。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 5 6、岩石按照Si02 7 过 8 9 10 11 12

() 则A 32 33. 、土的击实试验其目的在于求得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42 43 4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根据其组成的集料材料分为稳定土类、稳定粒料类。 45、常见的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钙电极快速测定法。 46、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都是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到的。 47、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级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沥青材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48、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49、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50、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有表面理论、胶浆理论两种。 51、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结构沥青,尽量减少自由沥青。 52、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碱性矿料。 53、胶结剂的品种多,按其基料可以分为无机胶有机胶。 54、钢的化学成份中,磷可使钢降低塑性,硫可使钢产生热脆性。 55、经过冷拉后的钢筋随着时间的增长,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56、钢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 57、碳素结构钢随牌号增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随之提高,但拉伸率随之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 1、岩石的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三者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D )。 A、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B、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C、含水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D、饱和吸水率>吸水率>含水率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最大干密度 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以内(方孔筛)。 试验方法类别。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 2 仪器设备 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 方孔筛:孔径53mm、、、19mm、、的筛各1个。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工字型刮平刀: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脱模器 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游标卡尺 3试验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土团均应破碎到通过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合机械的破碎率。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mm筛上得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的筛,留作备用(用甲法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 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 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 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 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 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2试样制备 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

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04-1994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 6.1按下式计算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d=P w/1+0.01w 式中P w—试样的含水量。 6.2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6.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所用试验方法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 试验注意事项: 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延用老标准。

6.1无机结合料基层底基层习题

判断题: 1、沥青类稳定类属于柔性类。√ 2、水泥稳定类、级配碎石类属于半刚性基层。× 3、级配碎石类可用于各交通等级的各个层次。× 4、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可以用于各交通等级的各个层次。× 5、半刚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指标是无侧限抗压强度。√ 6、碾压贫混凝土要求其7天无侧限强度不低于10MPa。× 7、半刚性基层的干缩通常发生在基层成型的初期,温缩发生在使用初期。√ 8、用于基层的水泥应选用低强度水泥,可以用硅酸盐水泥。× 9、二级公路基层使用的石灰可以使用Ⅱ级的,也可以使用Ⅲ级的。× 10、高速和一级的石灰只能使用Ⅰ级的生石灰。× 11、高速和一级的极重和特种交通的基层应选择4.75mm以上的单一粒径。√ 12、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基层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超过31.5mm。× 13、水泥类、水泥石灰类稳定材料要求细集料用于高速和一级0.075mm以下含量少于15%√ 14、水泥粉煤灰类稳定材料要求细集料的塑性指数不大于17。× 15、19mm以下的集料分为5档,26.5mm以下的集料分为4档。√ 16、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基层级配碎石的分档可以分3档。× 17、测定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时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适用于任何石灰的测定。× 18、酸碱中和试验酚酞试剂从紫红色变为无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19、酸碱中和试验使用甲基橙指示剂,从紫红色变为无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20、粉煤灰的细度试验方法和水泥相同,筛孔尺寸也相同。× 21、粉煤灰的细度试验在负压4000-6000Pa时筛分3分钟。水泥在同样的负压下筛析2min。使用的筛孔尺寸不同。√

22、粉煤灰的烧失量试验要求在900-1000℃灼烧15-20min。× 23、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两次的平行差不得超过0.15%。√ 24、对于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集料的公称粒径是26.5时,变异系数是12%时,可以制备9个试件。√ 25、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最佳剂量时主要依据的是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需要考虑其他龄期的其他强度。× 单选题 1、水泥的剂量指水泥的用量与(B)的百分比。 A、集料 B、被稳定材料 C、所有材料 2、下列哪项对水泥稳定类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描述有错误(C )。 A、选择适宜的材料类型 B、确定最佳的无机结合料组成和剂量 C、确定一种最佳剂量的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D、确定不少于4条的集料级配进行优化和掺配 细度模数的平行差要求是0.2,数字修约。 3、水泥稳定类压实标准描述错误的是(B )。 A、高速和一级的基层是98% B、高速和一级的基层细粒的是97%,中粗粒的是98% C、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细粒是95% D、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中粗粒是97% 多选题 1、基层、底基层的种类在选用时应依据(ABC) A、材料供应情况 B、交通荷载等级 C、结构层组合要求 D、基层的耐久性 2、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含(ABCD)部分 A、原材料检验 B、目标配合比 C、生产配合比 D、施工参数 3、水泥稳定类材料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是(BD )。 A、轻型击实 B、重型击实 C、静压法 D、振动压实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一、分类: 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 二、材料组成设计 三、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备样:水、砂、石; 2、配制剂量: (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

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 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 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 ()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 d R ——设计抗压强度; 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 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 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圆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中。 表T0804-1试验方法类别 类别锤的 质量 (kg ) 锤击 面 直径 (cm) 落高 (c m) 试筒尺寸 锤 击 层 数 每层 锤 击次 数 平均 单位 击实 功 容许 最大 粒径 (mm ) 内 径 (c m) 高 (c m) 容积 (cm3 ) 甲 4.5 5.0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25 乙 4.5 5.0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25 丙 4.5 5.0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40 2 仪器设备

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为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量15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一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3 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考试试卷

第1题 水泥剂量应在()测定,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应用相应龄期的标准曲线确定。 A.水泥终凝前 B.达7天龄期时 C.水泥稳定土硬化后 D.达规定龄期时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配制0.1mol/l EDTA二钠标准溶液时,应准确称取()EDTA二钠,定容至1000ml? A.372.26g B.37.23g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钙红指示剂应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EDTA和氯化铵溶液可用聚乙烯桶,滴定时采用碱式滴定管。以上说法有()错误?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0处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时,如试样质量300g,则10%氯化铵的加入量应为()。 A.600g

B.600ml C.300g D.300ml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中,从加入钙红指示剂、滴定过程、滴定达到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 A.紫色—玫瑰红色—纯蓝色 B.玫瑰红色—紫色—纯蓝色 C.纯蓝色—玫瑰红色—紫色 D.玫瑰红色—纯蓝色—紫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为防止滴定过量或滴定终点假像,滴定过程应边滴边摇、仔细观察颜色,溶液变为()时放慢滴定速度。 A.蓝绿色 B.红色 C.纯蓝色 D.紫色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否则应重新试验。 A.2% B.3% C.1%

2014年检测人员继续教育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卷及答案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 网络试卷 继续教育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第1 题 定。 )测定,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应用相应龄期的标准曲线确 水泥剂量应在( A. 水泥终凝前 B. 达7 天龄期时 C.水泥稳定土硬化后 D.达规定龄期时 第2 题 ()EDTA二钠,定容至1000ml? 配制0.1mol/l EDTA 二钠标准溶液时,应准确 称取 第3 题 用碱式滴定管。以上说法有()错误? 在无色试剂瓶中,EDTA和氯化铵溶液可用聚乙烯桶,滴定时采 钙红指示剂应保 存 A. 一处 B. 两处 C.三处 D.0 处 第4 题 量300g,则10%氯化铵的加入量应为( 质 )。 试样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时,如 A.600g B.600ml C.300g D.300ml 第5 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中,从加入钙红指示剂、滴定过程、滴定达到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 A. 紫色—玫瑰红色—纯蓝色 B. 玫瑰红色—紫色—纯蓝色 C.纯蓝色—玫瑰红色—紫色 D.玫瑰红色—纯蓝色—紫色 第6 题 )时放慢滴定速度。 为防止滴定过量或滴定终点假像,滴定过程应边滴边摇、仔细观察颜色,溶液变为( A. 蓝绿色 B. 红色 C.纯蓝色 D.紫色 第7 题 于 的(),否则应重新试验。 均值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重复性误差不 得 大 A.2% B.3% C.1% D.5% 第8 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集料的应符合()。 A. 公称最大粒径≤37.5mm

B. 最大粒径≤37.5mm C.公称最大粒径≤26.5mm D.最大粒径≤26.5mm 第9 题 为 ()。 分别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有甲、乙、丙三类,其锤击层数 和次数 A.5 层,每层27 次;3 层,每层98 次;3 层,每层98 次 B.3 层,每层27 次;3 层,每层59 次;3 层,每层98 次 C.5 层,每层27 次;5 层,每层59 次;3 层,每层98 次 D.5 层,每层27 次;3 层,每层59 次;3 层,每层98 次 第10 题 ()时,用丙法试验。 如试料是细粒土用甲或乙法试验,当试料中大于19mm颗粒含量超过 A.20% B.10% C.5% D.30% 第11 题 定 5 至6 个含水量,依次相差0.5 %~1.5%,且其中()最佳含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试料采用四分法取样,预 水量。 A. 有1 个大于和 2 个小于 B. 有2 个大于和 1 个小于 C.有1 个大于和 1 个小于 D.有2 个大于和 2 个小于 第12 题 对掺水泥的无机结合料,水泥应在击实前逐个加入,加有水泥的试样经拌和后,应在()内完成击实。 A.45min B.1h C.30min 第13 题 ()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过程中,按五层击实时,应检查高度几次? 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多少? A.2 次、6mm B.5 次、5mm C.2 次、5mm D.5 次、6mm 第14 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后,测定含水量时,从试样内部取样,含水量计算和两个试样的含水量差()。 A. 计算至0.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0.1% B. 计算至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C.计算0.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D.计算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2% 第15 题 。试样中超尺寸颗粒含量5%~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校正,校正时需要用到超尺寸颗粒的()实测指 标 A.表观相对密度和吸水率 B.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 C.比重和吸水率 D.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含水率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 1 仪器设备 (1 )击实筒:小型,内径l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 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3)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 g, (4 )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0.1g, (5 )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的筛各1个。 (6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9 )工字形刮平尺:30mmX 50mm X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1 0) 拌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70mm 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1 1) 脱模器。 (1 2) 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2试验步骤: (1)试样准备 a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均应捣碎到能通过4.7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b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筛孔25mm筛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0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c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将试料过37.5mm的筛;如果存留在37。5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53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d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P。 d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2)甲法 a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 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b 预定5~6个不同含水率,依次相差0.5%一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率。 c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材料,可将石灰、粉煤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黏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d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无机结合料习题与答案

无机结合料习题 一、填空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整个养生期间试验规定温度为,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水份变化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 2、二灰碎石无侧限抗压试件制备时,试件直径和高均为15cm,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1.97g/cm3,最佳含水量8.3%,压实度标准95%,则制备1个二灰碎石试件需称湿混合料 5372.6 (取1位小数)。 3、EDTA滴定法测定石灰剂量的标准曲线,石灰土试样是以含水量为16%,湿质量300g建立的,现工地上石灰土含水量10%,应取湿试样 284.5 g。 4、影响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1)含水量对整个压实过程的影响;(2)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3)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4)土粒级配的影响。 5、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 答:在一定的击实功下,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才能被击实至最大干密度。若土的含水量大于或小于为最佳含水量时,则所得的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6、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的数量: 答:大于等于5个。 7、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如有超粒径颗粒的处理方法 答:ρ,max= 8、在击实功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土中粗粒料含量的增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变化(最佳含 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加)。 9、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 5个)。 10、半刚性基层设计,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作为设计指标。(95%保证率的下置信界限) 11、石灰稳定土砂砾强度试验,南方地区养护温度(25±2℃ ) 12、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劈裂强度试件养生方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相同,但养生世间为6个月。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目录 3、原材料试验 (2) T 0801—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2) T 0809—2009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 (EDTA滴定法) (6) T 0813—1994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 (12) T 0814—2009 石灰细度试验方法 (17) T 0815—2009 石灰未消化残渣含量测定方法 (19) T 0817—2009 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 (21) T 0818—2009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23) 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取样、成型和养生试验 (26) T 0841—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 (26) T 0804—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28) T 0842—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 (38) T 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44) T 0845—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50)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 (55) T 0805—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55)

3 原材料试验 T 0801—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量。 2 仪器设备 2.1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土 2.1.1 烘箱:量程不小于110℃,控温精度为±12℃。 2.1.2 铝盒:直径约50mm,高25~30mm。 2.1.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g,感量0.01g。 2.1.4 干燥器:直径200~250 mm,并用硅胶做干燥剂①。 注①:用指示硅胶做干燥剂,而不用氯化钙。因为许多粘土烘干后能从氯化钙中吸收水分。 2.2 稳定中粒土 2.2.1 烘箱:同2.1.1 2.2.2 铝盒:能放样品500g以上。 2.2.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感量0.1g。 2.2.4 干燥器:同2.1.4。 2.3 稳定粗粒土 2.3.1 烘箱:同2.1.1。 2.3.2 大铝盒:能放样品2OOOg以上。 2.3.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3000g,感量0.lg。

7.2无机结合料基层底基层习题2

判断题: 1、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含水率在施工配合比阶段可以依据环境条件可以增加0.5-1.5%。√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中甲法是轻型击实。×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中甲法和乙方都适用于公称粒径是19.0mm,甲法是小筒997,乙法是大筒2177。√ 4、甲法中水和水泥可以同时加入到被稳定材料中。× 5、甲法的装样是分5层,每层击实27次。√ 6、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和击实试验的丙法适用范围相同,均是37.5mm。√ 7、半刚性基层的干缩通常发生在基层成型的初期,温缩发生在使用初期。√ 8、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成型6个试件,细粒材料是指公称最大粒径小于19.0mm的。√ 9、水泥稳定材料用于高速和一级的基层的压实标准是98%。√ 10、水泥稳定材料用于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的中粗粒的压实标准是97%。√ 11、水泥稳定材料的中试件成型后的质量误差是25g。√ 12、无机结合料的施工过程检测全部通过前后场进行控制。× 13、后场控制主要是抽检原材料和结合料的抽检。√ 14、后场控制时级配、剂量和含水率的抽检频率是2000m2一次。√ 15、后场控制时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是每个工日进行抽检。√ 16、前场控制主要是控制摊铺和碾压质量控制。× 17、前场控制中对于压实度和含水率的检测是每一作业段检查6次以上。√ 18、前场控制中对于强度的检测是每一作业段不少于9个。√ 19、施工过程控制的压实度检测以生产配合比的击实结果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 20、钻心取样时如果取不出完整的芯样,需要找出相应路段返工处理。√

21、水泥稳定类基层是属于半刚性基层,不需要检测弯沉。× 22、水泥稳定类的弯沉检测龄期是7-10d内检测。√ 23、对于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集料的公称粒径是26.5时,变异系数是18%时,可以制备9个试件。× 24、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最佳剂量时主要依据的是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需要考虑其他龄期的其他强度。× 25、EDTA 试验测定水泥或石灰剂量试验中用钙红指示剂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是纯蓝色,所消耗的EDTA二钠的体积。√ 单选题 1、下列哪项对水泥稳定类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描述有错误(D )。 A、确定料仓的供料比例 B、确定容许延迟时间 C、进行第二阶段的含水率、剂量、剂量变化、工艺水平等施工参数。 D、根据目标配合比的结果作为生产配合比的剂量和含水率结果 2、水泥稳定类压实标准描述错误的是(B )。 A、高速和一级的基层是98% B、高速和一级的基层细粒的是97%,中粗粒的是98% C、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细粒是95% D、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中粗粒是97% 多选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生产配合比包含的内容有(ABCD) A、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B、容许延迟时间 C、标定曲线 D、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2、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含(ABCD)部分 A、原材料检验 B、目标配合比 C、生产配合比 D、施工参数 3、施工全过程质量检验包含的内容有(ABCD )。 A、原材料检验 B、混合料检验 C、施工过程检验 D、质量检查验收 4、施工全过程质量检验中对原材料的检验部分粗集料的稳定性要求有(ABCD)。 A、各档超粒径含量不大于15% B、主粒径变异系数不大于10% C、至少连续7天在料堆不同位置取样的筛分结果 D、样本数不少于10个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 (6)、“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路面材料规格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21日] (7)、“关于《关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参数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10日] 二、技术标准 1、材料的技术要求 (1)、碎石:采用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的破碎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2)、细集料: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水洗0.075mm通过率不大于1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3)、水泥:采用峨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宜大于6h,且小于10h。 2、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组成

三、配合比设计过程: 1、根据混合料的级配要求,结合各种材料的级配情况,经试验确 定各种材料的比例为:

2、根据图纸要求,同时结合材料情况,初步按照水泥剂量为:(a)3.5%,(b)3.0%,(c)2.5%,做配合比试验。 3、用3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合料分别作振动击实试验,得到各自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列入下表: 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底基层采用97%压实度,分别制备 φ150mm×150mm圆柱形标准试件,每组制备13个。 5、将试件用塑料袋包裹,在温度20±2℃,湿度不小于95%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养护7d,最后一天为浸水,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如下表:

无机结合料击实验记录

无机结合料击实验记录

————————————————————————————————作者:————————————————————————————————日期:

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记录共2页第1页 控制编号:YS06-JL-100 试验日期2011年月日试验(报告)编号:TG2011—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环境 温度(℃) 湿度(%)试验标准□JTG E51-2009(T0804-1994)击实类型混合料名称试验方法类别 主要仪器型号规格管理号主要仪器型号规格管理号□电热恒温干燥箱202-00 TG-01 □手动液压推土器/ TG-05 □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101-2A TG-37 □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0.1g JS15A TG-45 □数控标准电动击实仪DZY-ⅢTG-05 □电子天平:称量5000g,感量0.01g ES5000 TG-44 试样最大粒径(mm) 样品质量(g)筛余质量(g)超尺寸颗粒百分率(%) 落高(cm)层/击数试筒直径(mm) 样品描述□被检样品满足试验要求;□样品存在以下问题: 试样编号 1 2 3 4 5 击实筒质量(g) 土+击实筒质量(g) 土的湿密度(g) 含水量试验 盒号 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水质量(g)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土的干密度(g/cm3) 最大干密度(g/cm3) 最佳含 水率(%) 校正后最大干 密度(g/cm3) 校正后最佳 含水量(%) 备注 主要试验人:校核人:

深圳市港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记录 共2页第2页 控制编号:YS06-JL-100试验日期2010年月日试验(报告)编号:TG2010—试样编号 1 2 3 4 5 击实筒质量(g) 土+击实筒质量(g) 土的湿密度(g) 含水量试验 盒号 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水质量(g)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土的干密度(g/cm3) 最大干密度(g/cm3) 最佳含 水率(%) 校正后最大干 密度(g/cm3) 校正后最佳 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平均值(g/cm3)最佳含水量平均值(g/cm3) 备注 主要试验人:校核人:

无机化学习题与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与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绪论 一.是非题: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而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 2.化学变化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外层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原子核 不变的一类变化 3.元素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特点是原子核不变分子组成或原子间结合方式发生变化. 5.化学反应常伴有发光现象,但并非所有的发光现象都属于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宏观实体的物质,它不包括 A.希有气体 B:混合物 C.电子流或γ──射线 D.地球外的物质 2.纯的无机物不包括 A.碳元素 B.碳化合物 C.二者都对 D.二者都错 3.下列哪一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 A.氨溶于水 B.蔗糖溶在水中 C.电解质溶液导电 D.照相底片感光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是非题 1.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量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更靠近原子核, 因为 E2s > E1s. 2.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每一种状态可视为一个轨道. 3.氢原子中,2s与2p轨道是简并轨道,其简并度为4;在钪原子中,2s与2p 轨道不是简并轨道, 2p x,2p y,2p z为简并轨道,简并度为3. 4.从原子轨道能级图上可知,任何原子在相同主量子数的轨道上,能量高低的顺序总是f > d > p > s;在不同主量子数的轨道上,总是(n-1)p > (n-2)f > (n-1)d > ns. 5.在元素周期表中, 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正好等于该周期元素最外电子层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个数. 6.所有非金属元素(H,He除外)都在p区,但p区所有元素并非都是非金属元素. 7.就热效应而言,电离能一定是吸热的,电子亲和能一定是放热的. 8.铬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r[Ar]4s1 3d5,由此得出: 洪特规则在与能量最低原理出现矛盾时,首先应 服从洪特规则. 区元素原子丢失最外层的s电子得到相应的离子,d区元素的原子丢失处于最高能级的d电子而得到相应的离子. 10.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就组成了不同的核素;同样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就构成了同位素.可见,核素也就是同位素. 二.选择题 1.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 A.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 B.推导出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 C.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D.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1 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 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 mm以内(方孔筛)。 1.3 试验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 0804-1。 表T 0804-1 试验方法类别表 类别 锤 的 质 量 (k 锤 击 面 直 径 落 高 (c m) 试筒尺寸 锤 击 层 数 每 层 锤 击 次 平均 单位 击实 功(J) 容 许 最 大 公 内 径 (c m) 高 (c m) 容积 (cm 3)

g)(c m)数称 粒 径 (m m) 甲 4.5 5.0 45 10. 0 12. 7 997 5 27 2.687 19. 乙 4.5 5.0 45 15. 2 12. 2177 559 2.687 19. 丙 4.5 5.0 45 15. 2 12. 2177 598 2.677 37. 5 2 仪器设备 2.1 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可设置击实

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2.3 电子天平:量程4OOOg,感量0.01g。 2.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lg。 2.5 方孔筛:孔径53mm、37.5 mm、26.5mm、19mm、4.75 mm、2.36mm的筛各1个。 2.6 量筒:50mL、1OO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 工字形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 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 脱模器。 2.12 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无机结合料类习题加沥青

一、填空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地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整个养生期间试验规定温度为,在北方地区应保持(±℃),在南方地区应保持(±℃);水份变化小试件不超过;中试件不超过;大试件不超过. 、二灰碎石无侧限抗压试件制备时,试件直径和高均为,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压实度标准,则制备个二灰碎石试件需称湿混合料(取位小数). 、滴定法测定石灰剂量地标准曲线,石灰土试样是以含水量为,湿质量建立地,现工地上石灰土含水量,应取湿试样. 、影响压实地因素有哪些 答:()含水量对整个压实过程地影响;()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地影响;()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地影响;()土粒级配地影响. 、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地关系: 答:在一定地击实功下,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才能被击实至最大干密度.若土地含水量大于或小于为最佳含水量时,则所得地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地数量: 答:大于等于个. 、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如有超粒径颗粒地处理方法 答:ρ, 、在击实功一定地条件下,随着土中粗粒料含量地增多,土地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地变化(最佳含 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加). 、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含水量地试样为(个). 、半刚性基层设计,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作为设计指标.(保证率地下置信界限) 、石灰稳定土砂砾强度试验,南方地区养护温度(±℃)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劈裂强度试件养生方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相同,但养生世间为个月. 、不宜用二灰稳定地土(有机质含量超过地土). 、简述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地要点. 、简述水泥稳定类材料地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过程. 、击实试验结果处理时采用地含水量是(试验所得地最佳)含水量,若在粘性土里掺加砂土,则其最大干密度(变大)、最佳含水量(变小). 二、判断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地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制件所用地试模内径两端尺寸有所不同.(×) .滴定法快速测定石灰剂量试验中,钙红指示剂加入石灰土和氯化铵反应,溶液呈纯蓝色.(×) ()击实试验地原理与压缩试验地原理一样都是土体受到压密× ()影响击实效果地主要因素只有含水量× ()做击实试验,击实筒可以放在任何地基上× 三、计算题 .一组二灰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下、、、、、,设计强度,取保证率系数,判断该组二灰土强度是否合格(取小数位). 解:强度平均值, 标准差 ×()> ,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根据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二、选用材料 1、用途:水泥稳定基层 2、材料:碎石采用浏阳星大碎石料场生产的4.75-9.5 mm、9.5-19mm、 19-31.5mm的单粒碎石;砂采用长沙母山砂场的中砂;水泥采用印山 台水泥厂生产的P.O 32.5级水泥;水采用自来水。 三、材料性能试验 集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的要求,具体指标如下: 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测试值为31.5; 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测试值为21.4%; 水泥初凝时间140min和终凝时间205min,不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的要求,建议厂家调试水泥的初凝及终凝时间,直到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现经业主同意,暂时用其做基层配比试验,等厂家调试好后再做其水泥物理性能试验,并附于其后。 四、集料筛分试验 粗细集料筛分试验结果见附表。 五、合成材料级配设计 合成级配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曲线见附表。 集料合成比例为: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

mm):砂=25:19:22:34。 六、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 各项试验均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进行。混合料分别按水泥剂量为4.5%、5.0%、5.5%进行掺配,并采用击实试验确定每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水泥剂量为5.0%的混合料是经济合理的。 七、建议推荐配合比 综合前述试验分析结论,确定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为: 碎石(19-31.5mm碎石):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砂=25:19:22:34 水泥掺量=5.0% 最大干密度=2.347g/cm3 最佳含水量=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