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民族的形成与蒙古帝国的兴衰
“游走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心灭亡记

“游⾛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灭亡记“游⾛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灭亡记⼀.序⾔蒙古兴起于⼗三世纪初。
⼀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使蒙古军队的⾜迹印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南亚及欧洲等地,建⽴起包括⼀系列宗藩国在内的⼤蒙古国。
在成吉思汗到蒙哥执政的这⼀段时间⾥,蒙古帝国的中⼼地域是漠北--成吉思汗时代的政治中⼼是在怯绿连河(即克鲁伦河)上游的⼤斡⽿朵;窝阔台时代的政治中⼼已经迁移到了新建的⾸都和林。
忽必烈即位之后,却将政治中⼼南移--不再以漠北的和林为⾸都,⽽是以开平为上都,以燕京为中都(后改建为⼤都),采取了两都制。
由此可见,蒙古帝国其政治中⼼建⽴的顺序是⼤斡⽿朵、和林、上都、⼤都。
综观历史,⼀个帝国的政治中⼼,其陷落代表着这个帝国的灭亡,对于凭借武⼒⽽建⽴起来的蒙古帝国,其政治中⼼的陷落,不但是武⼒衰退的标志,也是统治⾛向崩溃的标志,⽽在元明交替时,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陷落的顺序是⼤都、上都、⼤斡⽿朵、和林。
下⾯将按照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陷落的顺序,对其陷落的过程⼀⼀予以叙述。
⼆.⼤都、上都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三⽉在开平即汗位,史称元世祖。
上⽂已经提及,元朝是两都制的,两都分别是指⼤都与上都,⼤都位于古幽燕之地,即今⽇的北京;⽽上都就是原来的开平,位于滦河上游。
元帝春夏居上都、秋冬居⼤都。
元末⾄正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各地群雄纷纷起兵,声势浩⼤。
⾄正⼗⼋年(1358年)⼗⼆⽉,由关先⽣、破头潘率领的⼀⽀义军攻克了上都,焚毁元帝宫阙,其后,元军收复了上都。
控制了江淮地⽅的濠州钟离⼈朱元璋,于⾄正⼆⼗七年(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标直指元⼤都。
不久,朱元璋称帝,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年号“洪武”,国号为“⼤明”,史称明太祖。
洪武元年(1368年)⼋⽉初⼆⽇,明将徐达“进师取元都,师⾄齐化门,命将⼠填壕登城⽽⼊(关于明军克⼤都的经过,详见拙作《史诗般的征服--明取元⼤都简析》)。
元朝的统一与外族统治中国历史上的蒙古帝国

元朝的统一与外族统治中国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由蒙古帝国建立。
在其统治下,蒙古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手段,成功地统一了当时分裂的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探讨元朝的统一与外族统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他们在13世纪初期崛起为中国北方的统治者。
成吉思汗是蒙古部落的统一者,并建立了蒙古帝国。
其子孙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使命,继续扩张领土,并最终统一了中国。
1234年,蒙哥汗在继承父亲成吉思汗的位置后,将蒙古帝国的首都迁至中原地区的上都(今北京),并改国号为元。
元朝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各个地区的控制。
二、统一中国的重要手段元朝统一中国主要依靠政治、军事手段。
在政治方面,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在行政管理上,他们将中国划分为多个行省,设置了行省总督和地方官员等,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地方。
其次,在农业、商业方面,他们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实行钦天监、推行科举制度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此外,他们还推行了蒙古人和汉族之间的通婚政策,加强了民族融合。
在军事方面,元朝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来平定中国的各个抵抗势力。
他们组建了庞大的军队,并积极发动战争征服其他地区,最终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
他们利用中央集权的制度,在军事上有着极强的指挥和调度能力,使得他们的军事行动能够高效地进行。
三、蒙古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蒙古帝国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蒙古帝国的统一使得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状态。
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和稳定。
这无疑促进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元朝的统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蒙古人的军事征服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等交流增加。
特别是元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9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思维导图)素材川教版

立
思维导图
善于骑射,逐水草 而居,过着游牧的
生活
12世纪,蒙古草原 上为争夺人口、草 场、水源频繁发生 战争,人们盼望草
原统一
1206年铁木真完成 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建立蒙古政权, 被尊为成吉思汗
蒙古族简况
统一 背景
统一 蒙古
成吉 思汗 统一 蒙古
1227年蒙古军 队灭亡西夏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思维导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简况统一背景统一蒙古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蒙古草原上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灭西夏与金灭西夏与南宋的关系1227年蒙古军队灭亡西夏蒙古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双方形成直接对峙的局面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政策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忽必烈效仿汉法意义1276年元军灭亡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灭金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农桑
1271年,忽 必烈改国号 为元,次年 定都于大都
1276年元军 灭亡南宋
1279年元军 攻灭南宋残 部,完成全
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 历史上较长 时间的分裂
割据局面 为统一 多民族 国家的 发展奠
灭西夏
蒙古和南宋结盟 夹击金朝,1234
年,蒙古灭金
金朝灭亡后双方 形成直接对峙的 局面,战争前后 持续了40多年
灭金
与南 宋的 关系
蒙古灭 西夏与
13世纪蒙古帝国的建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3世纪蒙古帝国的建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从13世纪开始,蒙古人以其强大的武力和军事战略征服了大片领土,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有志于促进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蒙古帝国,成为世界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建立、扩张、统治三个方面来探讨蒙古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建立蒙古帝国在蒙古历史上,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经常寻找建立军事同盟,并与各部族建立联合体,通过武力和智慧,逐渐掌握了蒙古草原,并建立了一个强大势力。
成吉思汗以其出色的军事战术和人性化的统治方法,建立了一个拥有超过 400 万平方公里领土,横跨亚洲及欧洲的广阔领域,并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成吉思汗在他的治世内,成功地将蒙古各部落统一起来,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他还创建了一个用蒙古文字写成的书面宪法——《三苏世系》。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宣布人民为宝贵的文件之一。
二、扩张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死后,他的继承人为了将蒙古帝国推向新的高度,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政策。
将军事扩张作为蒙古政策的核心部分,成吉思汗的后继者继续征服了大片领土和国家。
随着塞尔柱帝国的崩溃,蒙古人迅速攻占了伊朗,并向欧洲行进。
他们征服了俄罗斯和匈牙利王国,并一直推进到波兰。
蒙古政治家在欧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称为“蒙古比尔森”(the Mongol Bilson)。
其次,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蒙古人与其他族群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们带来了基于信仰和文化的改革,同时还建造了大量的道路、桥梁、运河等基础设施,以保证交通与贸易的畅通无阻。
蒙古的商业活动也得到了发展,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而且还向世界各地出口了大批货物。
三、统治蒙古帝国蒙古帝国的统治政策也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他们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统治体系,称为命令俘囚。
这一统治方法促进了社会流动和文化交流,对当时的全球统治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蒙古统治者还通过秉持法律制度和人性化统治等等手段,来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蒙古帝国的疆域边界

蒙古帝国的疆域边界蒙古帝国是13世纪至14世纪建立并存在的一个庞大帝国,其辖域广泛延伸至欧亚大陆。
本文将探讨蒙古帝国的疆域边界,包括其形成、变迁以及影响等方面。
一、蒙古帝国的形成蒙古帝国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的统一蒙古部落。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后,开始征战周边的部落和国家,并不断扩大领土。
蒙古帝国的疆域边界逐渐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二、初期疆域边界蒙古帝国在形成初期的疆域边界,主要集中在蒙古高原地区。
成吉思汗通过一系列的征战,成功统一了蒙古部落,并向外扩张领土。
他的征战对象包括了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中亚地区等。
蒙古帝国在这一时期的疆域边界可描述为以蒙古高原为核心,向外延伸的放射状形态。
三、扩张及疆域调整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之后,由其子孙继承并继续扩张。
蒙古军队凭借出色的战术和统一的指挥,征服了大片领土,逐渐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蒙古军队主要征战的对象包括了欧亚大陆的中亚地区、东欧地区以及中国南方等。
他们征服了许多国家,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俄罗斯等地。
蒙古帝国的疆域边界在这一时期不断扩展,并经过一系列的疆域调整。
四、重要边界特点1. 兵力控制:蒙古帝国在扩张时,十分重视对边界地区的军力控制。
他们修建了一系列的要塞和城堡,用以防御和控制边界地区。
这些城堡不仅是军事防线,也是蒙古帝国对边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控制的象征。
2. 合纵连横:蒙古帝国通过与周边国家和部落建立联盟关系,使边界得到更好的控制。
他们与阿尔斯特汗王朝、花剌子模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通过婚姻等方式巩固了这些关系。
这种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有助于蒙古帝国在边界地区保持稳定和统一。
3. 文化融合:随着边界地区的征服,蒙古帝国的文化也逐渐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融合。
蒙古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蒙古帝国的边界地区呈现出多元而繁荣的文化景观。
五、后期边界动荡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后裔统治下达到鼎盛,然而随着帝国的扩张,内部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边界的动荡。
蒙古帝国的灭亡

一代强悍帝国的崩溃:蒙古帝国的灭亡1. 蒙古元朝被推翻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
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
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
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蒙古人的历史发展史

蒙古人的历史发展史蒙古人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其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蒙古古代蒙古主要是指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蒙古草原上的部落联盟。
这一时期的蒙古人是以游牧为生,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以马为交通工具。
经济上主要依靠畜牧业和贸易,政治上则以部落联盟为基础,无中央集权。
2. 回鹘时期回鹘是指公元6世纪至公元10世纪活跃在东亚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与蒙古人相互渗透。
公元744年,回鹘内部分裂,东回鹘被吐蕃(今西藏)收编,而西回鹘则被蒙古人所吞并,蒙古人开始对外扩张,建立了一个以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为基础的国家。
3. 成吉思汗帝国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在13世纪建立了一个称霸世界的大帝国——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帝国的核心领土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中亚和欧洲东部,统治区域广大。
该帝国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胡尔赛时期胡尔赛是指14世纪至15世纪蒙古的一个政治组织。
该组织最初是在成吉思汗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出现的,曾一度称霸蒙古草原。
但是,由于胡尔赛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经济问题,该组织最终瓦解。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蒙古地区分别成为明朝和清朝的附属国。
在这一时期,蒙古人开始逐渐从游牧民族向农牧民族转变,在经济上逐渐从畜牧业向农业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汉文化和满文化的影响。
6. 现代蒙古20世纪初,蒙古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并在1911年宣布独立。
20世纪30年代,蒙古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家。
1990年,蒙古宣布重新建立独立国家,成为了一个以民主制度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开始获得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的元朝是怎么形成的

推行行省制度: 设立行中书省, 管理地方行政事 务
实行民族分化政 策:对不同民族 实行不同的政策, 以维护统治稳定
加强军事控制: 设立军机处,统 一指挥军队,维 护国家安全
经济文化的交流
贸易往来:元朝与周边国家的 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
科技发展:元朝时期,科技发 展迅速,如天文学、数学、医 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交流:元朝时期,中国文 化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频繁,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宗教信仰:元朝时期,各种宗 教信仰并存,促进了宗教文化 的交流与发展
对外关系的发展
建立外交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友好往来 贸易往来:开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 军事冲突:与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维护国家利益
4
元朝的衰落与灭亡
章节副标题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
农民起义:元朝末年,农民生 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如红巾军起义、白莲教 起义等。
外族入侵:元朝末年,外族势 力入侵,如蒙古贵族的叛乱、 女真族的入侵等。
政治腐败:元朝末年,政治腐 败严重,官吏贪污受贿,司法 不公,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感烈建 立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蒙古帝国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蒙古帝国的扩张:向西打到欧洲, 向南打到印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蒙古帝国,定都哈拉和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蒙古帝国的衰落:内部分裂,外 部反抗
2
元朝的建立
章节副标题
忽必烈即位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正蓝旗境内)即位,建立元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蒙古民族的形成与蒙古帝国的兴衰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联合组成的大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是内蒙古、辽、吉、黑、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主要民族之一。
蒙古人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
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人发祥于额尔古
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蒙古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
蒙古族不是由一个部族而形成的,而是由多个部族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演变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在蒙古族的历史上,其形成过程中,成吉思汗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帝国,标志着蒙古民族的初步形成。
以稳定的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元朝的建立,不仅为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蒙古族的形成是蒙古帝国形成的基础,蒙古帝国的兴衰在促进蒙古族发展的同时,由于民族政策的分类或者是民族等级制度的推广,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衰落。
一、蒙古民族的形成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
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
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
——“险峻的山坡”。
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
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
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
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
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
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二、蒙古帝国的兴衰
大蒙古国由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
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一统漠北。
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服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沙朝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蒙古已征服了包括塞北、东北、华北、西域、吐蕃、中亚、西亚、北亚南部以及东欧大部在内的辽阔区域,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对周边地区不断地发动战争,到1234年吞并金国完全占领中国华北,后元宪宗蒙哥去世,引发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争,导致大蒙古国解体。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后在1279年崖山海战攻灭南宋统一中国。
蒙古帝国灭亡了东亚和西亚的许多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把东西方文明在版图上连在了一起,人类的全球化从蒙古帝国开始,蒙古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蒙古帝国征战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的其他各民族将领来充实蒙古军队,尤其是大量地提拔任用回民和汉族将领。
到蒙古帝国全盛时期(忽必烈灭南宋后),汉族将领的数目已经超过蒙古帝国所有将领数目的一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战争思想在蒙古帝国的征战中发挥到了极至,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三、蒙古帝国衰亡
蒙元帝国依靠自己强大的武力席卷中国大地,金、西夏、吐蕃、大理,一个接着一个被蒙古大军消灭。
1279年,崖山一战,南宋军队全军覆没,南宋彻底灭亡,从此中华大地完全进入了蒙元统治的时代。
但是蒙元帝国的统治仅仅持续了89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情况?
1.蒙古贵族内部派系林立
蒙元第一代皇帝忽必烈的上台本身就是武力争夺的结果。
由于他的前任突然死亡,而且没有留下任何遗嘱。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贵族发生了内斗。
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斗争,忽必烈成为了蒙古帝国的新大汗。
但是忽必烈的地位并不稳固,完全是依靠武力在维持自己的统治。
在铁木真时期,蒙古贵族内部的矛盾较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贵族的血缘越来越疏远。
他们之间不在讲究什么亲属血缘,只讲自己的利益。
在忽必烈之后,蒙元内部一直没有出现强有力的皇帝。
蒙古贵族内部也逐步形成了各个派系,他们组成了利益集团。
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联合起来把皇帝赶下马。
在元成宗之后的25年时间内,蒙元一口气换了8为皇帝,可见元廷内部乱到了何等地步。
进入14世纪中期,元朝的统治已经病入膏肓。
蒙古人进入中原之后,迅速开始堕落。
原来那些横扫欧亚的虎狼之师一个个都变得不堪一击,甚至看到起义军就跑。
元朝贵族内部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完全不顾这个政权的生死存亡。
元朝最后一位名臣脱脱率领大军南征时,元廷内部各方掣肘,
最后功败垂成。
元廷官员为了全力爆发了多次内战,从元朝的中期就一直存在这个烂习惯。
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达统帅大军30万挥师北伐。
此时元廷内部竟然还在内战,守卫河北、山西一线的王保保正在和守卫陕西一带的李思齐死磕。
2.高压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种族压迫十分严重,蒙古人是高高在上的第一人种,广大的汉族人却沦为了第四人种。
为了防止汉人们造反,元廷规定每5户百姓才能拥有一把菜刀。
在元朝的法律中规定,蒙古人杀汉人根本不用偿命,只需要赔偿一些钱财即可。
这种野蛮的政策连辽国都不如,虽然辽国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但是辽国中后期的法律规定契丹人杀汉人也需要偿命。
在这方面,蒙古人差的很远。
蒙古人的高压政策引起了汉族的普遍不满,虽然小规模的起义还无法推翻元廷,但是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朱元璋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赢得了绝大多数汉族人的支持。
蒙古民族是蒙古帝国的基础,但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只是拥有了民族成分,却没有体现出民族应有的胸怀和符合多种民族共同生存的基础及政策,这也就导致了帝国的没落和民族的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