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生态适应性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宏村人工古水系设计的美学分析

宏村人工古水系设计的美学分析

宏村人工古水系设计的美学分析作者:朱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第02期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传统乡土民居聚落是洒落在中华大地的一份瑰宝。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演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乡土民居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

在进行旅游与探究的同时,更深层次的挖掘中国古代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景观价值,从而对当今景观设计带来良好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古民居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意识。

无论是建筑布局、村落规划,还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都无一例外的尊重自然。

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皖南古民居村落也充分体现这种设计思想,其独特的人工古水系设计不仅成为古宏村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还处处闪烁着宏村汪氏祖先的智慧和力量。

当今的景观设计应着重剖析古水系在城镇规划、生态发展、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价值,反省人们在改天换地的极端短视行为下对古水系的潜在损害,从而探索与保护生态环境。

徽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这就为宏村的村落规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依山傍水”就成為村落的建筑特色。

皖南乡村,从生态环境上来说,多强调水系。

宏村为皖南乡村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村落。

山因水清,水因山活,古宏村人为防火和灌溉农田,独具匠心运用仿生学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成一片水文章。

古水系的结构特点六百年前,宏村人兴建人工引水进村工程的发端之处是月沼,四百年前,宏村人工水系的收笔点睛工程是南湖;一塘一湖,一小一大,一前一后,村心村南,她们的美景构成宏村名闻天下的村庄名片。

九曲十弯穿宅而过的水圳设计以及在私家庭院内引进活化水,挖池塘、搭水榭,这些独具匠心的水系处理共同构成该村水系的结构所在。

月沼位于村中,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塘北弦部笔直。

根据道家的说法,火为阳,水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村心挖塘“镇丙丁之火”,池塘自要取半月形为佳,以别日圆之疑。

江淮传统民居特色研究

江淮传统民居特色研究

江淮传统民居特色研究张承宏,沈欣,陶义,马后来,徐信杨,李小辉(安徽农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0)關務JIT潜& =萍斗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完善,人们对住宅特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区域文化的主体所在,具备重大意义。

文章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江淮地区的建筑空间特征进行总结,并从三河古镇建设、李鸿章故居设计、扬州古城风貌三方面,论述了江淮传统民居特色内容。

关键词:江淮;传统民居;特征风貌;三河古镇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7359(2020)01-0070-03DOI:10.16330/j.c n ki.1007-7359.2020.01.0230前言江淮地区主要指我国安徽和江苏两省,还有河南南部以及湖北东北部等少数区域,在大致范围规划上,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

该区域的地势较低,海拔高度一般在1m左右,湖泊遍布。

江淮地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在民居建筑设计上,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南越绅士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装饰文化。

1江淮地区的建筑空间特征1.1平面布局模式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多集中在平地,在平面布局上显得更加紧凑,房屋外形也比较规整。

建筑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为主,开间设计以三间或者是三间以上的单数为主,在进深上高于两间,增加其院落数量,这也是院落布局优化的基本所在。

例如,在集中式院落设计上,人们会将明间堂屋当做敞厅,左右为卧室和储物间,对于南北向和东西向,应确定好中轴线,使其保持在有效的对称状态之下;实际单进院落设计主要以天井式院落为中心,将其放置在建筑物中部区域,并将不同功能房间分隔开来,对通风条件进行全面改善,与此同时,还能展示出厨房、储藏等功能。

实际多进院落设计主要以两进和三进院落为主体,实现对不同生活房间的有效打造;后期庭院建设需要将前后连通特点展示出来,这也是伦理关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所作者简介:张承宏(1969-),男,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专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徽州传统民居的当代置换

徽州传统民居的当代置换

内涵为现代居住 环境 的建筑文化提供许多有益 的启示 ,为传统
民居 的更新 与 发展 现代居住 建筑 的设 计提 供 了许 多创 新 的方
法。
1 徽 州 民居 的 特 征 概在其发生 、 展和演变的过程 中 发 与其周 围的 自然与社会环境构成 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 了 形成 自己的地域风格 , 即闻名遐迩的“ 徽派” 。徽州现存 的古迹有宏村
11 .. 2丰富的体形轮廓 徽州地 区民居 的屋面几乎 都是双向坡顶 , 以青 瓦 , 附属 覆 在 房屋部分也 间以宽窄不同的单 向坡屋顶 。山墙多数作成硬 山封
火 山墙 , 头部 分 的造 型 丰 富 。 侧 面 或 正 面 望 去 , 低 起 伏 , 墙 从 高 长
图3
合 的诸方抑制 自己的色性 , 建立 和谐 、 理性和秩序。这种黑 白
色彩 , 在青 山绿水的映衬 下 , 产生一种宁静 、 和谐 的效果 。 11 .. 4合理的结构 构造模式
短相间 。 轮廓清晰。 11 ._ 3简约的色彩
徽 州民居混合运用 了干栏巢居 的穿斗式与北方四合院的
徽州民居粉墙黛瓦 , 色质简淡 , 白与黑 。 白 不偏不倚 仅存 黑
的中性 和广 大的包容性 使它们 与每一种颜 色保持等 距关 系 , 和
不适应 现代 生活的需 要 ,然而其丰富环 境空间章法及 文化 内涵仍能为现代建
筑的设计提供许 多有 益的启示。传 统民居中蕴含的与 自然相和谐的思想及文
化 内涵 , 乃至传统 民居 中对空 问的灵活划分方式 和装饰方法 , 都可为现代 建筑
所借鉴 , 以获得具有情感性和人文性的现代城市空 间。 以传统住宅 中常有 的院落为例 , 州的 民居 , 徽 不一定 有花 园, 但却有 天井 和院子 , 院落和住宅空间交错 , 空间舒展 , 环境私 密, 也是另一类的优质生活形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解析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解析

第35卷 第2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35 No.2 2016年4月 J. Xi'an Univ. of Arch. & Tech. (Social Science Edition) Apr. 2016【建筑文化】 DOI :10.15986/j.1008-7192.2016.02.011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解析王 惠 ,席俊洁(安徽工程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徽州传统民居中的灰空间贯穿了整个空间序列,并影响着空间序列的节奏,同时还具有功能、生态、美学等多重内涵。

试图从空间界面的角度对徽州传统民居中各类灰空间进行分析,探讨各类灰空间在“凹”型基本平面形式及其组合平面形式中的空间组合关系,解析灰空间在空间节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探析灰空间在徽州传统民居中的地位,旨在为徽州地域建筑的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发展地域建筑不仅是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更在于对传统建筑空间的继承。

关键词: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界面;空间组合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16)02-0062-06收稿日期:2015-10-13基金项目: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5A099)作者简介:王 惠(1988-),女,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席俊洁(1986-),女,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

E-mail:wangh163@一、引 言徽州传统民居汇聚了皖南地区地域文化的精髓,是地域性建筑发展的灵感源泉。

它以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为经济基础,在理学思想、宗族观念、风水学说等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孕育而成。

由徽州土著山越民居的干阑式木楼和北方四合院结构相结合发展而成的对称布局、两层楼居的“凹”型合院成为组合成徽州传统民居的基本单元。

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交融点和不同点

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交融点和不同点

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交融点和不同点一、前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徽派建筑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徽派建筑元素概述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冲击,促使建筑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人们开始发现地域、民族性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文化,国际性文化也可以被吸收、融合为新的地域与民族文化。

只有保持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才能维持文化这一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态平衡。

因此,传统建筑美学的回归也成了时代的要求。

这一潮流引发了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活跃,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建筑审美尺度为准绳的现代建筑设计。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聪颖、勤奋的徽州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徽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今天,徽文化和藏文化、敦煌文化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文化涵盖了经、史、哲、医、商、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其建筑风貌与徽州大地青山绿水相互映衬,秀美如画。

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汉文化圈建筑派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其所保留的传统工艺,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成就,为中国建筑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2000年,由徽派建筑群形成的有近千年历史的黔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徽派建筑己成为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保护徽派建筑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

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弘扬徽派建筑风格,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精髓,是延续徽州文脉的重要途径。

徽派建筑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但是已不适应现实的要求;现代建筑在功能造价上面有着无比的优势,但在工具理性和经济效益引导下,世界建筑趋同性发展,其民族性、地域性的美学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在渐渐消亡。

专题四——传统民居建筑

专题四——传统民居建筑

4、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称“大厦”, 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 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特点。 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 观上罄墙高耸,宛如城堡。 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 6、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 正房、耳房、门廊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上相互错开,互不交接,避免 在屋面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 独门独户、高墙小窗 7、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 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提。同时,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
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崖窑:即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的土洞,每洞宽约3~4米,深5~9米, 直壁高度约2米余至3米余,窑顶掘成半圆或长圆的筒拱。并列各窑可由窑 间隧洞相通。也可窑上加窑,上下窑之间内部可掘出阶道相连。 地窑:是在平地掘出方形或矩形地坑,形成地院,再在地坑各壁横向 掘窑,多用在缺少天然崖壁的地段。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 房屋。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长辈住
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 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 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 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 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 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 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 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 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皖南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复兴研究_以宣城市水东镇历史街区为例_张泉

皖南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复兴研究_以宣城市水东镇历史街区为例_张泉

皖南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复兴研究*——以宣城市水东镇历史街区为例张泉 贺为才作者简介张 泉,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

贺为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摘 要:在当前的城市化背景下,一些历史文化村镇的地域风貌和历史遗产正在消失。

部分尚存的古镇、老街在新建筑的挤压下,逐渐淹没在现代文明之中。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宣城市水东镇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其风貌特色、保护状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为皖南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复兴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皖南;历史街区;水东镇;保护;复兴Abstract:Some territorial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heritages are being los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and some existing ancient towns and old streets pressed by new buildings are gradually drowned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article, taking the historical block of Shuidong Town, Xuancheng City for an example, analyses and studies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protection situation and current problems, based on sufficient investigation. Then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further protection and renaissan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South Anhui.Key words:South Anhui; historical block; Shuidong Town; protection; renaissance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5-42(4)历史村镇和文化传统是人类发展中留下来的宝贵资源,而作为载体的物质环境,更是保护中的重点。

徽州传统民居的符号学解析

徽州传统民居的符号学解析

徽州传统民居的符号学解析王惠,李茜,卢张驰(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作者简介:王惠(1988-),女,安徽宿*人,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硕士,讲师。

专业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18A011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SK2015A099);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A/SKQ2019D086)。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4-0003-03 DOI:10.16330/ki.1007-7359.2021.04.001建筑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承载当时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及文化传统赋予的特色。

“建筑不是无根的'形'和'饰',更重要的是把握当地的文化精神,并把它们灌注到设计中去。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形象和文化内涵。

“符号学在语义学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如何继承传统,并锐意创新提供依据。

”2因此,将建筑符号学作为理论基础,提取徽州传统民居的符号元素,并提出其在地域建筑中的设计方法,能够促进徽州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

1徽州传统民居符号的分类恩伯托•埃科在他的文章中,将建筑符号按照代码的理解进行分类,分为技术代码、句法代码和语义学代码。

其中,技术代码是指建筑工程学方面,如梁、板、钢筋混凝土构件等,表达的是建筑的结构逻辑及其所具备的含意。

句法代码则是指空间类型方面的代码,平面的布局方式就是这一类。

语义学代码代表的是建筑的含意单元,即具有特殊内涵的符号载体或建筑组合体。

这种分类方式能够将已经出现在建筑上的符号进行系统地剖析,适用于符号信息量非常之大的徽州传统民居。

为了更容易理解,根据埃科对建筑符号的分类方法,可以对徽州传统民居中的符号进行如下分类:结摘要:徽*传统民居是在特定的4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独特建筑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 肥 学院学扳 ( 自然科学版)
21 0 O年 1 1月 第 2 O卷 第 4期
Junl f ee U i ri ( aua Sine) o ra o H f n esy N tr c cs i v t l e
No .2 0 Vo . 0 No 4 v 01 12 .
e p re e a d b ss fr t e r s n e eo me to e n Bu l i g n oo i a x e nc n a i o h p e e t d v l p n f Gr e id n ’a d Ec lgc l Bui i g n o i l n ’a d t d s r e t e h ma o te . e v h u n frbetr
关 键 词 : 南 ; 统 民居 ; 态 适 应 性 ; 计 皖 传 生 设
中 图分 类 号 : U 8 .2 T 9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12 2 1 )4— 0 2— 17 6 X(00 0 0 8 0 4
A sg i t dy o o o ia De i n ng S u fEc l g c lAda t bi t b u pa lya o t i
皖 南 传 统 民居 建 筑 空 间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设 计 研 究
季 文媚
( 徽建筑工业学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 , 肥 安 合 202 ) 30 2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当前 , 住宅 节 能 的经 济 与社 会 效 益 十 分 重 大 . 章 通 过 对 皖 南传 统 民居 建 筑 与 空 间的 生 态 适 应 性分 析 与 文
oh ri e e tr rs a e a d e vr n n y o t h u p s ft i su y i f r o a u b e t e t x ei p c n n i me t a u .T e p r o e o s t d st af d s me v l a l sh o o l h o o
此, 降低 建筑 能耗 , 高生活 质量 , 提 住宅 节能 的经济 效益 和社会 效益无 疑具 有 十分重 大 的意 义.
在 当前 的状况 下 , 动住 宅节 能的关键 是在 充分 把握 与节 能住宅 相关 的主体关 系基础上 , 推 开展 科学合
Ke r s ywo d :W a n n;r di o lho s s e oo y a a tb lt ; e i n n a ta t na u e ; c lg d p a ii i y, d sg
目前 我 国正处 于加 速城镇 化 的进程 中 , 随着全 国大 规模 的基础 建设 的需求 , 伴 住宅 建筑 更是处 于 飞速 发 展期 . 根据 近 3 0年来 能源界 的研 究和 实践 , 目前普 遍认 为建筑 节能 是各 种节能 途径 中潜力 最大 、 为直 最 接 有效 的方 式 , 缓解 能源 紧张 、 决社 会经济 发展 与能 源 供应 不 足这 对矛 盾 的最 有效 的措施 之 一 . 因 是 解 …
W a n n ta iin lh u e ,t e a tce a ay e h e in n fe o o ia d p a lt bo t Wa n n n a r d to a o s s h ril n l s s t e d sg i g o c lg c l a a tbi y a u n a i ta i o a o s s fo t y ,wh c s h n me ’ p c e in n nd ly o t o u e ,t e r dt n lh u e r m wo wa s i i h i te mo o rS s a e d sg i g a a u fho s s h
Ar h t c u a p c n W a a a ii n lHo e c ie t r lS a e i nn n Tr d to a us s
J e — i IW n me
( col f r icueUb nPann , n u Istt o r icueadId sy H f 2 0 2 , hn ) S ho o c t tr ra l ig A h i ntue f c t tr n nut , e i 30 2 C ia A he n i A he r e
研 究 , 民居 建 筑 单 体 的 空 间 设 计 与 布 局 和 建 筑 外 部 空 间 环 境 布 局 这 两 大 方 面 分 析 皖 南 民居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设 从 计, 以期 对 当代 建 筑 “ 色 建 筑 ”、 生 态建 筑 ” 绿 “ 的发 展 提 供 极 有 价 值 的经 验 和 依 据 , 更好 服 务 于 人 类.
Ab ta t sr c :Atpr s n ,t c n mi nd s c a n f fe e g f ce y i e i e t lb l i g sv r e e t hee o o c a o ilbe ei o n ry e inc n r sd n i ui n si ey t i a d i o t n . Un e t e n l ss n su y f a c i cu e n s c a u e oo i a a p a lt i mp ra t d r h a ay i a d t d o r ht t r a d pa e bo t c l gc l da tbi y n e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