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益肝方综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合集下载

自拟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自拟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道如下 。
脂 、 及 C 积 分 等 指 标 均 有 改 善 , 治 疗 组 改 善 明显 优 于 对 照 B超 T 但 组 ( < .5。 药 过 程 中2 患 者 均 未 发 生 不 良 反应 。 尸 O 0 )服 组
3 讨 论
中 医认 为 该 病 病 因 多 为肝 郁 脾 虚 , 热 内 蕴 , 滞 血 瘀 、 瘀 湿 气 痰
【 图 分 类 号 】R 9 中 2 5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0 4 ( 0 )2c- 1 6 0 文 4 7 22 1 0 () 0 3 - 1 6 2
非 酒 精性 脂肪 肝 ( AF D) 一种 无过 量 饮 酒 史 , 肝 实 质细 N L 是 以
组比较 , 均有明显差异( 00)治 疗组 总有效率 为9% 对照组总有 效率 为7% 治疗组治愈率及 总有效率 均明显 高于对 照组( o0) .5, 0, 0, .5。 服 药过程 中2 患者 均未见不 良反 应发生 。 组 结论 自拟 消脂方是 治疗 非酒精性 脂肪 肝的有 效方 荆。 【 关键 词 】 酒精性 脂肪 肝 中医 药疗法 自拟 消脂方 非
失 , 酶 学 基 本 正 常 , 超 、 T检 查 脂 肪 肝 明 显 好 转 或 下 降 1 级 肝 B C 个
别; ) 效: (无 4 治疗 前 后 症 状 无 改 善 , 肝功 能及 B 、 T 查 脂肪 肝 超 C 检
无 明 显变 化 。
2 结果 治疗 组 4例 中 ,个疗 程治 愈 2 例( 0 ; 0 3 0 占5%)显效 9 占2 .%) 例( 2 5 ; 有效 7 ( 7 5 ; 例 占l .%)无效 4 占l%)总 有 效率 9 .%。 照组 4 例 例( 0 , 00 对 0

化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3例

化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3例

佐 以陈皮理气化痰 , 茯苓 、 泽泻健脾渗湿 , 使湿去痰 消; 山楂 、 神曲消食导滞 , 山楂善消油腻之积, 且 丹参
活血化瘀 ; 以甘草健脾和 胃, 并调和诸药 ; 诸药合用 ,
控制体重, 戒烟酒。 中药给予化痰汤 : 法半夏 2g 枳实 lg, 0, 2 泽泻 、 茯苓各 1g, 0 陈皮 、 山楂 、 大腹皮 、 竹茹 、 神曲、 丹参各 lg甘 草 6 。加减 : 5, g 乏力 加 黄 芪 、 白术 ; 区胀 痛 加 肝
3 3 治疗前后 肝 功 能、 . 血脂 变化 治疗 后 血 A T L、
非酒 精性 脂 肪 肝 ( A L 是 一 种 无 过 量 饮 酒 N F D) 史 , 病理学 改变类 似 酒精 性 脂 肪 肝 ( F D) 以肝 但 AL , 细胞脂肪 变性 和脂 质 贮 积 为特 征 的 临 床 病 理 综 合 征 。N F D的临床表 现 随病 因 、 脏 的脂 肪 及 炎症 AL 肝 浸润程 度 、 及 伴 随 的基 础 疾 病 如肥 胖 、 病程 糖尿 病 、 高血压 、 冠心病 等 不 同而异 。笔 者运 用 化 痰 汤 治疗 非酒精 性脂肪 肝 5 3例 , 效较 好 , 报道 如下 。 疗 现
川 , 煎 延 腹 香 剂 水
分 2次服 。1 月 为 1 程 , 治疗 3个疗 程 。 个 疗 共
象和历史者 ; 未按规定用药 , 无法判断疗效或疗程不
全等影 响疗效 或安 全性判 断者 。
2 治疗方 法
痰汤治疗 , 方中法半夏燥湿化痰 、 降逆止呕为主药, 竹茹化痰止呕, 枳实 、 大腹皮行气消痰, 使痰随气下 ,
所有患者均建议低脂饮食 , 多进食蔬菜 、 水果 ,
忌 动物 内脏 , 加强 运 动 , 天 坚 持 步 行 3 mn以上 , 每 0i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湿浊内停证:治法:祛湿化浊。主方:胃苓汤 (《丹溪心法》)加减。药物:陈皮、厚朴、苍术、白术、猪
苓、茯苓、桂枝、泽泻、炙甘草。
括肝功能、血脂、血糖、血清纤维化指标等检查。此 外,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BMI= 体重,身高)、腰臀比(WHR)(WHR=腰围/臀围)也 与本病发病密切相关。 2.3诊断标准【1洲】
fatty liver
肪性肝硬化non—alcoholic cirrhosis)三种主要类型【l】。 中医认为本病依其表现,属于“肝癖”、“胁痛”、“积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中 医药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
得了不少进展。我们在充分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诊疗指南”、“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等基础上,初
1.V01.30,No.2
结,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脾 失健运,导致湿浊内停;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
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 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
会(200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6年)及亚
太地区NAFLD工作组(2007年)的诊疗指南等。但 就我国而言,可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 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
证”等范畴盔。
1.2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和
步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讨论稿)”,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
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 法进行了3轮次投票,制订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2009年10月16一19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l届全国脾胃病 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

刘华一教授“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刘华一教授“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4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40卷第6期刘华一教授+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李昱e1,臧超越2"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00)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本病发病缓慢,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日久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关系密切,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天津市名中医刘华一教授善用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列举相关医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刘华一;对药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6-0004-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人群的患病率为20%>30%,而我国的患病率为11%>15%⑴,现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2*,同时是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肝癖”、“胁痛”等范畴。

天津市名中医刘华一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肝失疏泄,痰浊内阻,而治疗关键是恢复肝脏疏泄功能,使气、血、津液不失其常,现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常用对药归纳总结,以飨同道。

1常用对药1.1枇杷叶-荷叶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二经,可降肺胃逆气;荷叶苦平,归肝、脾、胃经,可升举清阳,二药配合,虽无直接疏肝作用,亦可通过升清降浊以条畅中焦气机,郁滞得化,津液自行,则痰浊得散。

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记载“0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霍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就是通过使用枇杷叶、荷叶等芳香逐秽之品化湿行气。

刘师常对脂肪肝中上二焦表现较重的患者使用本对药,症状表现为头身困重,恶心、纳呆等,二药用量皆为10g-15g o1.2香附-旋覆花香附辛,微苦,平,入肝、脾、三焦经,为行气止痛之要药;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入肺、胃经,《本草汇言》指出:“旋覆花……微咸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辨治研究概况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辨治研究概况

赵文 霞 对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 者 临证 常 配 以疏 肝之 法 , 以 大量 党 参 、 芪 为 多 黄 君, 并须加 入 陈皮 、 夏 、 术 、 壳 以助参 芪 运 化 , 半 苍 枳 佐 以黄芩 、 竹茹 以 防变 生 湿 热 , 治 疗 有 气 滞 血瘀 之 象 在 时, 常用 柴胡 、 白芍 、 胡索 、 延 甘松 、 檀香 等既助 肝用 , 又 养 肝血 之品 , 用郁金 、 并 九香 虫 、 丹参 、 芍等 行气 活血 赤 药 。任 延 明 等 采 用 根 据 益 气 活 血 祛湿 法 浓 缩 制 成 的胶囊 制剂 ( 洋 参 、 西 黄芪 、 杖 、 黄 、 虎 大 土茯 苓 、 蛭 、 水 泽 泻 、 蛎每 粒 0 5 , 次 4粒 , 日 3次 ) 对 5 牡 . g每 每 , 1例 酒 精性 脂肪肝 患者 进行 临床 疗效 观 察 , 果 表 明益 气 结 活血祛 湿法 在对酒 精性 脂 肪 肝 不 同证 型 的 治疗 中 , 依 次为气 血瘀滞 、 湿 困脾 、 阴两虚 型疗 效较 好 , 水 痰 气 对
多, 而食谷 常 少 , 之 渐 瘦 , 病 遂 常 思 酒 , 得 酒 即 积 其 不 吐, 多睡 不 复 能 食 , 是 胃 中 有 虫 使 之 然 , 为 酒 癖 云 名
加 , 而 导致 慢性 酒 精 中毒 和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有 比较 明 从
显 的上升 趋 势 , 已成 为 明显 的社会 及 医疗 问题 , 以 这 而
光 明中医 21 0 2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
C G M Jn a 02 V l 7 1 J MC a ur 2 1. o 2. y
・1 1・ 9
【 研 进展 】 科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的 中 医辨 治 研 究 概 况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和饮食治疗体会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和饮食治疗体会

临 床疗 效 : 4例 , 9 治愈 1 7例 , 显效 2 6例 , 效 3 有 3例 , 效 3 无 8例 。总 有效 率 为 8 . 3 。 0 8 3 讨 论 中 医认 为脂 肪肝 属于 胁 痛 、 聚等 范畴 , 因嗜酒 过 度 、 食甘 肥 、 积 多 饮 好 逸恶 劳 ; 七情 内 伤 。 或 调养 失 调 ; 湿热 之 邪壅 聚 肝 脾 , 或 肝失 疏 泄 , 脾失 运 化, 水谷 不 能化 为精 微 , 湿 成痰 , 阻气 机 , 瘀 互 结 , 于肝 脏 而成 本 聚 痰 痰 滞 病, 属本 虚 标实 之 证 《 病 源流 犀烛 》 “ 惟 气 郁 而 湿郁 , 郁 而 积成 杂 谓 夫 湿 ” 肪肝 属 于本 虚标 实证 , 是 气虚 , 为湿 热 、 浊 、 脂 本 标 痰 气滞 、 瘀 , m 治 疗 应 请注 意扶 正 祛 邪 , 本 兼 顾 , 益 气 、 标 以 健脾 、 肝 化 瘀 为 主 要 治 疗 原 舒 则 。方 中黄芪 益气 健 脾 固本 , 陈 舒肝 理 气 , 金 、 泻 、 黄 化瘀 祛浊 , 茵 郁 泽 姜 诸 药合 用 , 脾 健得运 , 气疏 泄 , 湿瘀 血 渐除 , 而 达 到 比较 满 意 的临 使 肝 痰 从 床 疗效 。 现 代 中药 药理 研究 表 明 , 附 、 陈 有 比较 显 著 的 抑 制 和 降 低 血 清 香 茵 T T 、D C、 G L L的 生成 及作 用L 。黄 芪有 直 接 减少 内源 性 T 3 ] C的作 用 , 在 祛 痰化瘀 药 中加入 黄 芪 , 能增 加 祛 浊 化 瘀 药 对 血 脂 的调 节 作 用n ; 黄 姜 可 明显 抑削 肝 中 T T 并 可促 进胆 汁 分泌 和胆 红 素 的排 泄1 ; 泻 、 C、 G, 3 泽 贝 母 能降 低血 中胆 固醇并 能促 进 胆 固醇 的 运 输 和 清 除 。 阻 止脂 类 在 血 管 有 内滞 留和渗 透 到血 管 内壁 的 作 用L 。诸 昧 中 医合 用具 有 刺 激 肝 细 胞 内 6 ] 蛋 白质 的生 物合 成 , 进 受损 肝细 胞 的 复 原 作用 , 降 低 低 密 度脂 蛋 白, 促 可 升 高高 密度 脂 蛋 白 , 止 和清 除脂 肪 在 肝脏 沉 积 和 浸润 , 捉 氧 自 由基 , 阻 捕 减轻 有毒 物 质 引起 的脂 质过 氧化 反应 , 从而 稳 定肝 细胞 膜 , 保护肝 细 胞不 受损 坏 , 达到 改善 或治 愈脂 肪肝 的 目的。 由于多 种病 因可 致 肝脏 脂肪 代谢 紊 乱 , 成脂 肪肝 , 疗时 尚需 针对 形 治 病 因治疗 临床 上要 求 病人 在用 药 的 同 时 , 除 病 因 。 消 限制 饮 酒 。 节饮 调 食 , 强锻 炼 , 加 以提高 疗 效 。

脂肪肝化汤治疗湿热痰瘀互结型脂肪肝36例

脂肪肝化汤治疗湿热痰瘀互结型脂肪肝36例

异常例 异常例
CHO (mm o l� L) 7 . 4 7±1 . 28
肝脏 B 超改变情况, 治疗后 B 超复查 , 肝脏脂肪 性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 10 例恢复正常 , 复常 率 27. 78%. 18 例 B 超好转, 好转率 50% 。 讨 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肥胖、 多 脂饮食、 药物和酒精中毒、 营 养不良、 糖尿病、 肝炎病 毒、 妊娠及先天性缺陷等因素导致脏器脂肪性变。 根据 临床表现特征脂肪肝尚属于积症、 胁痛等范畴, 其病因 病机多责于饮食不节、 嗜酒过多、 劳逸失度、 病后失调 及素体肥胖等因素, 导致肝脾功能紊乱 , 肝失疏泄、 脾 失健运、 木郁土雍, 以至津液代谢失常、 不能化生精微、 聚湿生痰、 痰湿化浊、 酿脂为膏、 阻滞肝络、 瘀血内生、 气血瘀痰、 日久化热、 热炼痰瘀、 积结成块、 化生本病。 其病位主要在肝脾, 另各种外来因素导致的肝脾功能 紊乱 , 蕴生痰湿热瘀互结为其病理基础。 临床应以清热 利湿、 化痰泻浊、 理气活血、 消脂散结为原则 [1 ]。 脂肪肝 化汤中 , 茵陈清热利湿, 且能保肝护肝, 败酱草、 泽泻、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6 期
68 1
脂肪肝化汤治疗湿热痰瘀互结型脂肪肝 36 例
李延芳 陕西国防学院 ( 陕西户县 710302) 摘 要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 , 活血等类中药的配伍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自拟脂肪 肝化汤 (薏苡仁、 败酱草、 广郁金、 石菖蒲、 赤丹参、 茅苍术、 鸡内金等 ) 治疗。主要观察临床 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 , 体征和肝功能 , 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 91. 67% 。 治疗后主要症状、 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较 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 0. 01) , 治疗后 B 超复查肝脏脂肪性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提示: 脂肪肝化汤是治疗脂肪 肝的有效方剂。 主题词 脂肠肝 �中医药疗法 降血脂药 ( 中药) �治疗应用 @ 脂肪肝化汤 笔者运用中药汤剂脂肪肝化汤治疗脂肪肝, 获得 较好的疗效, 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 36 例, 均为本院卫生所 门诊患者和教职工健康查体时发现的患者。 男 24 例 , 女 12 例; 年龄 28~ 65 岁 , 病程 1 月 ~ 5 年; 肥胖体型 21 例 , 正力型 15 例 , 长期饮酒者 12 例 , 肝炎者 8 例 , 高脂血症者 12 例, � 型糖尿病者 4 例, 肝功能异常者 18 例。 诊断标 准 全部 病例经 两次 以上肝 脏 B 超和 ( 或 ) CT 检查证实为脂肪肝. 排除急性或慢性活动性 肝炎 , � 型糖尿病及严重的� 型糖尿病、 妊娠和哺乳期 妇女 , 营养失调性, 药物性, 先天性代谢及内分泌障碍 性脂肪肝。 中医辨证符合湿热痰瘀互结型标准。 治疗方法 脂肪化肝汤方处方: 茵陈蒿、 草决明、 赤丹参、 炒山楂、 嫩桑枝各 15g, 广郁金、 石菖蒲、 枸杞 子、 泽泻各 12g,0g。 水煎服 , 每天 1 剂 , 1 月为 1 个疗程, 3 个疗程 后评定疗效 .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脂降酶药。 疗效标准 治愈: 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 肝 功能及血脂恢复正常, B 超或 CT 显示肝脏脂肪性变 全部消退。显效: 症状、 体征消失 ,AL T、 A ST、 r2GT 值 下降 > 40% , T G 下降 > 20% , CHO 下降 > 40% , B 超 或 CT 显示肝脏脂肪性变大部分消退。 有效: 症状、 体 征好转, AL T 、 A ST、 r2GT 值 > 20% , TG 下降 > 10% , CHO 下降> 20% , B 超或 CT 显示肝脏脂肪性变部分 消退。 无效: 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加重。 治疗结果 36 例中, 治愈 10 例, 显效 18 例 , 有效 5 例, 无效 3 例 , 总有效率 91. 67% 。 治疗前后主要症 状、 体征变化情况详见表 1。 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比较 , 治疗后 A L T、 A ST 、 r 2TG、 C T、 CH O 等指 标均较治疗 有显著下降 ,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 01) , 各项指 标复常率分别为详见表 2。

疏肝活血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疏肝活血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参照《 中华新药研究指导原则》 。治愈 : 临床症状体 征消失 , 肝功能、 血脂恢复正常 , B超影像正常 。显效 : 临床
症状 体 征基 本 消失 , 功 能 、 肝 血脂 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影 像 B超
脂汤方 中泽泻利湿降浊消脂 , 丹参 活血化瘀理肝, 白术 、 山 药、 苡仁健脾渗湿化痰 , 柴胡 、 郁金、 香附、 三棱 、 莪术疏肝理 气、 活血化瘀, 虎杖利湿退黄 、 清热解毒 , 山楂消食化积, 甘草
20 0 8年 至 2 1 0 0年 , 笔者 用 疏 肝 活 血 降脂 汤法 治 疗 脂
表 1 两组治疗 前后肝 功能及血 脂指标 比较 (±) i -
肪肝 效果 显 著 , 报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共8 0例 , 为 我 院 门诊 和 住 院患 者 , 机 分 为 两 组 。 均 随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轻度 脂肪 肝 无 临 床 症 状 , 中重 度 有 肋 胀 或 右 肋 部 隐
两组 B超 检查 结果 见表 2 。
表 两组 B 检查 结果比较 超 倒
痛、 胀痛 , 以胀 闷 不舒 为 主 。食 欲 不 振 为 主 , 有 嗳气 、 伴 腹 胀 , 溏 、 心 、 吐 。乏力 、 或便 恶 呕 易疲 劳 , 睡或失 眠 。 嗜 诊断 标准 依据 《 非酒 精 性 肝 病 诊 疗 指南 (0 6年 2月 20 修订 ) … 。肝 区胀 痛 , 痛或 两 胁不 适 , 》 隐 胃脘满 闷不适 , 疲 劳乏 力 , 急 , 便黏 滞不 爽 , 烦 大 腹胀 、 食后 为甚 。B超显 示 肝 区光 点 密集 增粗 , 回声 增强 , 血 管 显示 不 清 , 后 缘 回声 小 肝
J OURNAL OF PRACTI CAL A DI ONAL CHI TR I T NES M EDI NE 2 1 1 2 . E CI 0 2 Vo . 8 No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益肝方综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4:30:09.2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黄燕1 吴清2 卓蕴慧3(通讯作者)
[导读]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上海 201203)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949)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 200000)
【摘要】目的:了解活血益肝方对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为中医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两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观察组在一般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肝方,对照组在一般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易善复治疗,其疗程同为24周。

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B超(FibroScan)等进行检查结果进行考察,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活血益肝方能改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疗效显著。

【关键词】活血益肝方;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01-0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且排除了酒精与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除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之外,还有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害处,也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不良后果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国有众多的慢性NAFLD患者,长期以来,中医中药在防治多种肝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活血益肝方在其治疗NAFLD的临床工作中已初具成效,本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此经验方对NAFLD的治疗效果,为中医中药治疗NAFLD提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我院肝病科门诊的NAFLD患者90例。

纳入标准:(1)须满足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2)须为成人患者,不分性别,其年龄处于18~65岁间;(3)中医辨证分型:痰瘀互结型[1];(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病毒性肝炎;(2)急性或重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3)孕妇、哺乳期妇女;(4)恶性肿瘤、严重肾功能不全、感染急性期、严重外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5)过敏体质患者。

90例NAFLD病人按随机法均分为两个小组。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4人、女性21人;平均年龄为(47.84±8.62)岁;病程平均(5.13±2.06)年。

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2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为(48.37±7.58)岁;病程平均(4.69±1.88)年。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一般支持对症治疗①患者出现连续2周ALT>2×ULN时,可加用甘草甜素片保肝降酶。

②患者出现连续2周TBIL>2×ULN时,可加用熊胆胶囊利胆退黄。

③运动干预:指导患者坚持运动,强度在轻度至中度,每日持续运动30分钟至2小时。

锻炼方式选择散步、慢跑、爬山、快走等。

肥胖者须控制体重。

④饮食疗法:饮食习惯固定,饮食规律化,采取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饮食,饥饱适度。

1.2.2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肝方(组成:西红花0.5g、荷叶12g、片姜黄9g),每日1剂水煎,分成2次服用,疗程为24周。

1.2.3对照组患者除给予一般支持对症治疗,外加口服易善复,每次服用456mg,一日3次,疗程为2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对患者疗前、疗后症状和体征以及肝功、血脂、B超等检查结果进行考察,以此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疗效标准[2]:显效为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G、r-GT、ALT、AST、TC、TG等指标显示正常,B超结果基本正常,无明显脂肪肝表现;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上述各项实验室指标出现明显下降,B超所见有一定的好转;无效为治疗后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是体征改变,TG、r-GT、ALT、AST等指标并未降低,B超所见未出现一定的好转。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讨论
国内对NAFLD的临床与实验等研究方面均缺乏系统研究,中医药临床报道甚少。

古代医家对脂肪肝主要的症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归纳其为“肝着”“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认为其成因多为过度地食用肥甘厚味、无节制地嗜酒、体型过于肥胖、情志失调或身体感受外邪、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所致。

认为本病当责之于痰、湿、瘀。

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后的结果是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络,引起脂肪肝。

据其表现,大抵可划分成痰瘀互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证型。

有学者认为其病位虽主要在肝,但亦涉及脾胃。

治疗以清肝解郁、活血凉血、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主[1]。

活血益肝方中,以西红花作为君药,因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3];荷叶为臣药,清暑化湿,降脂凉血;片姜黄为佐药,消瘀破血,行气化滞;将三种中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清肝解郁、祛湿降浊之功效。

综上,活血益肝方能改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富校轶,王舒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N].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3):58-60.
[2]潘孟,傅萍.降脂养肝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N].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3):48-50.
[3]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0):86-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