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 必修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 必修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 必修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 必修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颓圮(pǐ) 游说(shuì)瞋(chēn)目萎靡(mí)不振

B.蓊(wěng)郁敛裾(jū)葳蕤( wēi ruí)解(xiè)甲归田

C.监(jiàn)生猿猱(náo) 商贾(gǔ)少不更(gēng)事

D.蟊(máo)贼汗涔涔(chén)樯(qiáng)橹冠冕(miǎn)堂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国粹桀傲泊来品美轮美奂 B.伺候斐声煞风景义愤填赝

C.弭谤陨落挖墙脚坚忍不拔 D.萦回訾詈缅规矩入目三分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B.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等。

C.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D.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

....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B.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匠心,园林的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

但又不露惨淡经营

....的痕迹。

C.这把吉它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

来,这吉它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五年。

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

....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不均衡,而是被持续高估,这也是由于中国经济迟迟无法复苏导致的。

C.1月21日晚,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深圳一海鲜山庄暗访当地警员涉嫌聚众“吃娃娃鱼”时,被多名警察围殴,1月26日披露后,引发舆论关注。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二、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①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注:①祔fù,合葬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次之曰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经常告诫他们,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为农①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②,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

(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苟子《劝学》)

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 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东隅已逝,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其为人也,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五、语言运用题。

12. 请为下面的短文补写一个对偶句,揭示短文所述经历给人的启示,不超过20字。

年轻的时候,挑着桶去挑水,扁担晃悠着,铁皮水桶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走多远,响多远。待到用辘轳把水绞了上来,挑着回家,水与桶沿齐平,满满当当;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分量扎实。这时扁担不再晃悠了,水桶也不再吱声了。一路走来,脚步迈得稳健,心里也似乎踏实了许多。

挑水的经历。给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不超过50字)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病毒一开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暴发,构不成全球威胁。当①,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展开研究。美国将感染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②。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会出现了一些困难,但③,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六、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在描述了夏收场景之后,文章又描写了哪三幅醉人的画面?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生活状态?

(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七、作文。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午夜的路口,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仅有的一辆车静静地停在斑马钱前等待交通信号灯变绿。

材料二:车道上,一个神色焦急的行人一边躲避着来往的车辆,一边在车流中穿过马路。

读完上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1.C(A中靡mǐ;B解jǐe;D中涔cén)

2.C(A中傲—骜,泊—舶;B中斐—蜚,赝—膺;D中缅—偭,目—木)

3.A(B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C 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D短语之间分层不清,“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后面都应用逗号。)

4.B(A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可用“毫无疑问”或“理所当然”等。B惨淡经营:奋进心思做某事,符合语境。C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不符合语境,因为吉它不是自己家里的,而是朋友的。 D安之若素: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5.A(B项“由于”和“导致”杂糅,应改为“由……导致的”,或去掉“导致的”;C 项句子后面部分少主语,应在“1月26日”前加“此事”; D项“攸关”包含“到”,重复。)

二、6.D(没:同“殁”,死)

7.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8.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9.(1)但万一让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使妻儿活命的人,那又将怎么办呢?

(“为……者”、“求于人”状语后置句、“活”、“妻子”、“若之何”各1分)

(2)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因”、定语后置句式、“穷”、“振”通“赈”、“业”各1分)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让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人,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

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10.(1)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2分)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2分)

(2)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2分)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2分)

四、1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悟已往之不谏(2)舞幽壑之潜蛟赢得仓皇北顾(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桑榆非晚(4)偭规矩而改错艰难苦恨繁霜鬓(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发愤忘食注:每条横线1分;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五、12.虚浮与喧嚣相伴,充实与内敛为伍。

13.参考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3句各2分,共6分。)

14.①构成全球威胁时②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③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符合大概意思即可给分,答出一句得1分,答出两句得3分,答出三句得5分。

六、15.(1)文中描述了夏收场景之后,写了三个醉人的生活画面:

①人们忙活之后在柳阴下喝凉茶听蝉声;

②中午休息的场景;

③孩子们纵情玩乐的情景。

(4分,答出1点得1分,2点2分,3点4分)

(2)答案:点题(或“照应题目”)(1分),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2分),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1分)。

(3)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每点2分)(4)答案:①对蝉的喜爱与赞美。②赞美勤恳、质朴的农人和淳朴的民风。③对民族

性格中的恬淡安乐与坚强抗争的颂扬。④隐含着对故乡和童年生活得思念。(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1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