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对旅游生态资源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但近些年来在该方面投入研究的学者不断增加,对于生态旅游方面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结合实际都有着更深一步理解。

张婧(2016)[5]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一文中提出,湿地生态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业中的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合理,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损坏,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如果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起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开发资源。

马莹萍等人(2018)[6]在《山东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生态旅游在城市旅游失去了对公众的吸引力时成为人们亲近、体验大自然的必要途径,人们一开始对于生态旅游一词十分陌生,随着政府开始积极建设和提倡生态旅游,人们越来越了解和接受生态旅游,生态湿地旅游与珍惜和保护湿地的双重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生态湿地旅游也让更多的人们树立了很高的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意识。

杜传健等人(2019)[7]在《南四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指出,湿地资源的开发必定会涉及湿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湿地开发的重要着眼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湿地自身的生态平衡性与湿地开发的不合理性的主要矛盾的出发点.因此,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全方位地处理好各个湿地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湿地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从湿地和经济的整体角度出发,协调各种湿地景观开发与利用间的矛盾,避免影响大局势的发展,达到湿地开发的效益最优化

丁玫(2019)[8]在《甘南州玛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表示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是多种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场所,是多个水源涵养地,也是展现诸多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如净化水质,蓄水防旱,应对洪水泛滥,调节气候系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并且湿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更是平衡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佳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的最佳平衡点。因此,开发湿地生态旅游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也是丰富生态旅游多元化的最佳抉择。

赵霞(2020)[9]在我国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中表示,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的发展为基础,以维护绿色生态环境为前提,依靠着和谐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开展生态、认知、教育并释放天性,解放心灵的旅游方式。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自然魅力,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发展起来。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的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忽略了保护的工作,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渐渐恶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正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马宝霞等人(2020)[10]在《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中表示,湿地公园对于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拥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改进区域内小气候和防洪蓄水

等功能。

谭尧(2020)[11]在《鄱阳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中表示,我国的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年来旅游业不断开发,已然渐渐成为了资本青睐的热门行业,湖泊湿地的开发大势所趋成为了旅游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伴随着对湖泊湿地资源的开发,逐渐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发展的有关讨论,人们渐渐认识到了在保护自然环境中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在对其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恢复好湿地资源变得迫在眉睫。

宋爽等人(2021)[12]在《基于集对分析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一文中表示,生态旅游依靠着独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成为了本世纪重要的一种旅游形式,国家湿地公园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推进湿地生态旅游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也是推进其合理规划和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

由于诸多学者们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在湿地生态旅游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有着显著的提升,诸如洞庭湖湿地,潘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都进行着相应的湿地保护,形成相关的管理办法,向着更为成熟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奋进。

2 国外研究现状

Cho Dong Gil等人(2016)[13],在《Fundamental Research of Preservation & Utility Facilities in Wetland Protected Area - 5 Wetland Protected Areas were Used as Main Subjects》中指出,湿地是无处不在的场所,是生物的栖息地,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包括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减缓气候变化、储存和调节洪水、调节侵蚀和维护地下水、净化水质。湿地利用设施可分为咨询设施、观察设施、学习设施、便利设施、安全设施、访客中心等,可开发处多,开发过程中应注意设施与自然相结合,开发过程中,降低污染源,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

Wodrick Philemon,Julius S(2018)[14]等人在《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Sustainable Food Safety and Livelihood Improvement in the Bahi Wetland》中,指出湿地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拥有着丰富物种多样性,包括各种鸟类、鱼类昆虫、植物、微生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由于湿地对

当地社区生计的重要性,人为的活动会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Kim Moo Han等人(2019)[15]在《A study of Ecosystem Cultural Services Assessment: case of Wetland Protection Areas》中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应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应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维护管理机制,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承担起生态旅游的社会责任,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绿色发展的责任。湿地生态旅游包含着观光,教育等多种作用,应该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过程中进行开发。

由此可知,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其带来的文化教育,经济效益也不可忽视,各国的学者纷纷尝试如何合理的运用湿地生态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既具备可持续性,又可以开发出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靓. 黑龙江省扎龙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研究[D].长春大学,2019.

[2]李悦铮,牟方元,梁娟.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经济地理,2019,39(1):192-197.

[3]张昌亚.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及保护[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03):50-51.

[4]李敏,喻晓玲.新疆巴州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2):20-23.

[5]张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J].旅游纵览,2016,(22):119.

[6]马莹萍,高洪云.山东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知识经济,2018(09):24-26.

[7]杜传健,谢小平.南四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9,45(01):105-111.

[8]丁玫. 甘南州玛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9]赵霞.我国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J].生态经

济,2020,36(06):230-231.

[10]马宝霞,朱小影.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20(01):203-207.

[11]谭尧.鄱阳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20.

[12]宋爽,许大为,石梦溪,胡珊珊.基于集对分析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02):282-288.

[13]Cho Dong Gil,Park Yong Su,Shim Yun Jin,Lee Ji Hyun,Lee Dong Jin,Kim Sang Hyuk,Cha Jin Yeol,Park Mi Young,Song Yu jin,Nam Chun hee,Kim Jong cheol,Moon Sang kyun.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Preservation & Utility Facilities in Wetland Protected Area - 5 Wetland Protected Areas were Used as Main Subjects -[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2016,19(1). [14]Wodrick Philemon,Julius S. Missanga,Mary Ndimbo.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Sustainable Food Safety and Livelihood Improvement in the Bahi Wetland, Central Tanzania[J]. Archives of Current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

[15] Kim Moo Han,Joo Woo Yeong,Jeong Yun Seok,Han Seung Ju,Park Sung Bin. A study of Ecosystem Cultural Services Assessment: case of Wetland Protection Areas[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2019,22(6).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伦敦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公园占地42.5hm2 ,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 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 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

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二)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案例简介: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是新加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保护的沼泽自然公园,在面积达13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径东南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已于2003年被列入东南亚国家联盟遗产公园。目前周边建有酒店、SPA中心、纪念碑、高尔夫球场和工业区等设施,是湿地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案例分析: 保护区集保护、教育、休闲、研究于一体。保护:最大化地增长保护区内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的承载力;教育:丰富保护区内容,提供自然科学教育服务;休闲:以休闲为诱饵,鼓励游客深度体验大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致力于拓展和加深地区和国际性鸟类学和生物学知识,开展研究活动。 公园内有黄、橘、紫3条特制路线以及红树林木栈步道。黄色路线全长三公里,由石子路和木质平台共同构成,沿途可观赏红树林的气根现象;橘色路线全长五公里,包括了保护区内最长的木栈道,直捣红树林研究园,面向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紫色路线全长七公里,包含较长的原始土路,可以把游客带到三层楼的观鸟塔,也可近距离探访淡水区的动植物;红树林木栈道长仅500米,使游客在双脚不沾泥的情况下,享受穿越红树林的乐趣。4条路线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观光、体验选择。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文献综述

学科代码: 2120904010 学号: 082018010017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国内湿地公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 学生姓名:刘彦卿 指导教师:赵建华 专业:园林 年级:2008级 2011年1月26日

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单是中国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有30处之多。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获得国家的批准和大力支持。花溪湿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三个景区。城市湿地公园的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3大特点,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调节环境、美化景观的巨大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可以归纳为: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应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可以研究分析湿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边界和大小,提出更好的动植物保护方式。而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湿地系统的演变方式和方向。在城市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湿地公园绿地植物理想选择: a.—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cm、分枝点2.7m;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cm。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全球扩张,许多国际会展业巨头竞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会展业正在出现重心转移之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外以往快速的经济发展为日后国外对会展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会展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对会展业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一)国外现状 国外的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著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弗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琳〃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国外著作主要从会展商务运作、会展后续工作、前期策划和会展营销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卡琳〃韦伯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克劳德〃赛尔旺和竹田一平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世博会和国际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的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工具。 (二)国内现状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会展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从会展业市场营销、资源管理、财务状况和战略决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如何做好会展营销和策划深入分析,从多方面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理论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整体上形成了分析会展经济和研究会展影响的系统理论,从会展业的战略管理上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二、简要评论及展望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对会展旅游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政府机制、会展业发展现状、会展旅游业和其关联行业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国家政策、政府指导方针、现有的会展机制、法律规范与会展业最新发展趋势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对旅游生态资源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但近些年来在该方面投入研究的学者不断增加,对于生态旅游方面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结合实际都有着更深一步理解。 张婧(2016)[5]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一文中提出,湿地生态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业中的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合理,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损坏,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如果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起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开发资源。 马莹萍等人(2018)[6]在《山东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生态旅游在城市旅游失去了对公众的吸引力时成为人们亲近、体验大自然的必要途径,人们一开始对于生态旅游一词十分陌生,随着政府开始积极建设和提倡生态旅游,人们越来越了解和接受生态旅游,生态湿地旅游与珍惜和保护湿地的双重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生态湿地旅游也让更多的人们树立了很高的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意识。 杜传健等人(2019)[7]在《南四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指出,湿地资源的开发必定会涉及湿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湿地开发的重要着眼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湿地自身的生态平衡性与湿地开发的不合理性的主要矛盾的出发点.因此,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全方位地处理好各个湿地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湿地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从湿地和经济的整体角度出发,协调各种湿地景观开发与利用间的矛盾,避免影响大局势的发展,达到湿地开发的效益最优化 丁玫(2019)[8]在《甘南州玛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表示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是多种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场所,是多个水源涵养地,也是展现诸多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如净化水质,蓄水防旱,应对洪水泛滥,调节气候系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并且湿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更是平衡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佳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情况汇报》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情况汇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湖东岸、鄱阳县境内,规划面积362.85平方公里,于xx年规划,当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建设试点,xx年开始建设,xx年9月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正式授牌的12家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景区先后荣获“江西省先进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自然学校”、“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重点建设湿地公园”、“全球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由来、发展现状、发展构想、下一步工作思路等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建设由来 鄱阳县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基于鄱阳湖世界级旅游资源。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跨鄱阳、余干、南昌、新建、进贤、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共青城和永修等县市。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每年鄱阳湖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旅游资源丰富,是九省通衢的天然大湖、源远流长的人文大湖、绚丽多姿的风景大湖、天人合一的生命大湖,生态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品牌价值十分优越。

1、品牌资源。鄱阳湖是个世界顶级品牌,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重要生态区、世界生命湖泊网唯一中国会员,亚洲最大的湿地,在全球生态湖泊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加上鄱阳湖与鄱阳县同名,使鄱阳发展鄱阳湖旅游更具品牌优势。 2、生态资源。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湖泊。洪水时节,水位高涨,湖面宽阔;枯水时节,水落滩出,湖水似槽。丰水季、枯水季水位落差约7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地理特征,使鄱阳湖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竞长,和谐栖息,是万类向往的绿色家园,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母亲”。 鄱阳湖生物种类丰富。拥有大面积的草丛沼泽、浅水植物湿地和106种底栖动物,形成了鱼类和鸟类的天然食物。拥有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鱼类种数的46.7%;鄱阳湖是全球白鹤、东方白鹳主要越冬地和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到冬季,大雁、天鹅、白鹤翩然而至,已知鸟类310种,被称为“珍禽王国”、“候鸟乐园”。 鄱阳湖的水被誉为“一湖清水”,特别是我县珠湖,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水标准。该湖是1975年为了抵御洪水灾害,在鄱阳湖白沙洲区域人工挑起了一条长约16公里的珠湖联圩形成的,圩内珠湖面积约6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深6—10米。珠湖这“一湖清水”是我县发展鄱阳湖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资源。 3、文化资源。鄱阳湖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就鄱阳而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渔俗文化。鄱阳人长期以湖为生,开湖、禁湖、祭湖是湖区渔民的捕鱼习俗,由此形成的渔歌、渔鼓、渔舞、渔号是

国内外湿地公园介绍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一、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臵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为了更好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 二、湿地公园杭州示范 2005年2月,西溪湿地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同意杭州市正式开展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严旬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建设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于全面加强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生态特点和基本功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湿地。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18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自然保护区”,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

浅析溱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倪文霞最终稿)

南京师范大学旅游企业发展 分析报告 题目:浅析溱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倪文霞 指导单位:旅游管理系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浅析溱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倪文霞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10届专接本班) 摘要: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域是江苏省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SWOT分析找出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园区知名度不高、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和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政府的重视、广阔的客源市场等机遇。并给出发展溱湖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进一步完善湿地精品,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管理,注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水平、开发溱湖文化,完善与周边景区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建好科普教育园,形成真正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关键词: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

目录 摘要: (1) 1 引言 (3) 2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况 (3) 3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SWOT分析 (4) 3.1 优势分析 (4) 3.1.1 动植物资源丰富, 观赏价值高 (4) 3.1.2 湿地景观资源独特 (4) 3.1.3 湿地人文底蕴深厚 (5) 3.2 劣势分析 (5) 3.2.1 园区知名度不高 (5) 3.2.2 生态遭到破坏 (6) 3.3 发展机遇 (6) 3.3.1 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政府的重视 (6) 3.3.2 广阔的客源市场 (6) 3.4 发展威胁 (7) 3.4.1 周边知名景点的市场竞争 (7) 3.4.2 游客旅游需求的增加 (7) 4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策略 (8) 4.1 进一步完善湿地精品,丰富生态旅游资源 (8) 4.1.1 湿地植物体验园 (8) 4.1.2 湿地动物体验园 (8) 4.1.3 湿地淡水鱼体验趣园 (8) 4.2 加强生态管理,注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9) 4.2.1 保护溱湖水质 (9) 4.2.2 科学合理配置植物资源 (9) 4.2.3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用法规保护湿地生态 (10) 4.2.4 控制游客承载量,与湿地生态和谐发展 (10) 4.3 提高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水平 (10) 4.3.1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10) 4.3.2 提高生态服务水平 (11) 4.4 强化品牌宣传,打造中国知名湿地 (11) 4.5 开发溱湖文化,完善与周边景区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 (11) 4.5.1 完善湖镇一体的的企业化管理 (12) 4.5.2 全面招商引资,为湿地提高发展动力 (12) 4.5.3 开发溱湖文化,相互促进 (12) 4.6 建好科普教育园,形成真正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13)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湿地公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湿地公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湿地公园在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和评估,探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 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2.分析湿地公园的生态状况,包括湿地类型、植被分布、水体质量等; 3.评估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包括游客流量、满意度调查等; 4.探讨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 5.提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优化措施,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 国内外发展情况; 2.实地调查:选择多个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其建设规模、 功能布局和管理机制等; 3.采样分析:对湿地公园内的水体、土壤和植被等进行采样,进行物理 化学分析和生态调查; 4.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状况和 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5.问题分析: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6.优化措施提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优化措施, 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 3.1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推动湿地公园的可持 续发展; 2.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推动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和评估结果,包括湿地类型分布、植被状况和水 体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2.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评估结果,包括游客流量、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 数据; 3.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 4. 计划进度和预算 4.1 计划进度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设定,以下为本研究的初步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第二阶段(2个月):湿地公园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 •第三阶段(1个月):数据分析和问题分析; •第四阶段(1个月):优化措施提出和论文撰写。 4.2 预算 本研究的预算主要用于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费用,包括交通费、住宿费和实验室分析费等。初步预算为1万元人民币。 5.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马冲亚;徐喆;刘吉平 【摘要】This paper gave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developing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and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elonged to the SO type and adopted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The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out the ecotourism of it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of Wetparks.%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 SO 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5页(P144-147,153) 【关键词】湿地公园;长春南湖;生态旅游;SWOT 分析 【作者】马冲亚;徐喆;刘吉平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 产业融合的思想源自国外的新兴行业[16]。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行业即信息行业,而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信息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产业融合思想。在1989年,产业融合的思想开始被运用于其他各行业,Rosenberg在对机械设备业的研究中创新的引入了该思想。产业融合的出现有几个重要意义,一是各个产业间都存在着产业边界或者说产业壁垒,产业融合可以模糊边界、降低壁垒。二是产业的正常发展升级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产业融合可以为经济发展、产业革新提供新路径。三是产业融合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四是推动产业结构层次的发展升级。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业融合现象开始被众多学者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是由于科技的急剧发展,数字信息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领域最先开始系统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在植草益看来,产业融合是指针对产业界限或行业间厚厚的壁垒,通过运用技术革新等各种方式手段打破界限、减弱壁垒,从而达到行业间相互竞争、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信息领域的各行业间由于数字技术在产业边界上的重合交叉,出现了新的产业技术,从而推动了产业新业态形成[2][2]。在周振华看来,因产业融合的出现而构建的产业新生态,有利于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3]。在黄柏青、李勇君等学者看来,产业间的融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析哪些方面容易融合,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新业态;避开不易融合的地方。其中文化产业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主要有四个,通过与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的产品、服务进行延伸,得到新的产品业态和服务体系,最终建立以某个或多个产业为中心的价值链[4]。 2 国内外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Smith 认为文旅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两种视角来分析说明,从人类学上可以得出高度耦合性,从社会学上则可以看出其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学者方守林、于婧构建了SEM模型,对河北省文旅产业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据此得出推动产业融合的全新途径[6]。黄震方、洪学婷等学者通过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出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异,得出时间上呈缓慢增长趋势,空间上的耦合协调分异明显[5]。学者黄蕊、侯丹对区域文旅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了东北文旅产业融合的运作机制和路径,在她们看来,应因地制宜制定文化消费热点和旅游度假胜地,投入资金开发或研发文旅新资源,有效提升当地质效[8];在

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以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以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及其科学、文化价值为目的,具有独特湿地景观和湿地生态特征的特定区域。湿地公园 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并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价值 和理由经济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其旅游开发及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旅游 引言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及其科学、文 化价值为目的,具有独特湿地景观和湿地生态特征的特定区域。湿地公园的建设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并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在 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 家湿地公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 一、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情况概述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西侧,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 下东亚海陆源污染消减基金的第一个项目,已经成为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 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 二、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 (一)生态服务价值

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的一部分,其生态服务价值是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功能,包括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调节径流、供水、保持土壤和养分等。通过调查分析,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为人类提供服务价值;第二,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第三,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第四,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壤条件等。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二)水质净化 湿地公园的水质净化功能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方式来实现的。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都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有价值的类群,它们能有效地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降解去除。从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来看,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对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显著,因此,湿地公园对水体中水质净化功能较强。 (三)碳固存与碳汇效应 湿地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其碳汇功能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储存起来,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研究,对湿地公园在不同季节、不同纬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水文条件下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进行研究,可以为准确评估湿地公园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2]。 (四)水调节 湿地公园的水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涵养水源。湿地公园内植被覆盖、土壤疏松,能够保持较大的地表蓄水量,有利于调节区域内径流,涵养水源;二是净化水质。湿地公园内的水质相对较好,有利于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在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调节气候。湿地公园具有很强的气候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调节区域内的气温、湿度,有利于人类活动及其他生物活动的开展;二是通过调节区域内的光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性开发探讨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性开发探讨 张静;于小俸;汪玉;黄华 【摘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湿地资源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已成为了实现资源保护最重要的途径。西洞庭湖湿地属内陆湖泊芦苇沼泽型湿地,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和开发价值。该文分析了西洞庭湖湿地的概况,从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两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态旅游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对策。%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the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Wetland Nature Reserve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protection. West Dongting Lake wetland belongs to inland lake reed marsh wet⁃land type,rich in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and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val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West Dongting Lake wetl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of wetlan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ecological tourism system prob⁃lems,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West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历程。西方国家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集中于1980年——2010年。该时间段内西方国家在经历工业化进程后,人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乡村旅游产业便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学科理论的完善,学者的着眼点越来越聚集到乡村旅游的视角上来。 Lane认为度假村是民俗产品的良好替代品,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途径[1]。Viessmann认为乡村旅游是动态而非静止的,乡村旅游在立足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基础上,随着游客需要的改变而改变。Cawley M提出乡村旅游的成功得益于填补市场空白。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厌倦了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乡村旅游为他们提供了心灵与精神的栖息之地。Mormont认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在于自然风貌满足了城市居民探索自然、走进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2]。Gretel从新技术的视角对旅游与科技的关系视角,提出旅游形式的更新收到技术进步的影响,科技促使新型旅游形式走进大众。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将智能系统深入融入到旅游长野中去[3]。Silva将乡村旅游具体内涵的范围拓宽到农业、文化、生态等多种旅游方式。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西方国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休闲观光型和旅游参与型。针对不同发展模式,各国关于乡村旅游发展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法国成立了组织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Adelaide F认为法国农民协会起到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它能够代表农民向政府进行提议,也能够介入政策。农民协会同时下设了农业和旅游服务审批办公室负责协调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4]。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旅游法案》、《荒野法案》等法律,给予农户贷款优惠促进观光旅游业发展。美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政府+协会+经济+法律+农民”,该模式推向美国旅游业走向成熟[5]。新加坡面积狭小,便利用农业科技园,利用科技实现乡村土地的高效率开发使用。各国的不同发展情况,也为国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维度。 Suki研究了不同性别在酒店服务质量中的表现对游客感知的影响,指出“性别”对游客感知、游客满意存在调节作用[6];游客感知评价方法方面,学者主要

湿地公园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湿地公园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公园,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题,通过保护、利用和恢复湿地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环保和生态教育等服务。湿 地公园的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设计和实施,开题是其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下面是一份湿地公园开题报告范文,供您参考: 一、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湿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等服务,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为 了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建 立了湿地公园等形式的保护机构。 我国近年来也加强了对湿地保护力度,建立了一批湿地公园,如 北京的北海公园、天津的雁窝岛湿地公园、上海的长风海洋公园等。这些湿地公园通过建设湿地保护区、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因此,本文选题为湿地公园的开题报告,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和 建设湿地公园,保护和利用好湿地生态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态 服务。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湿地公园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促进我国湿地公园事业的蓬勃发展。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 研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保护原则和方法,揭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原理和技术手段。 2. 分析湿地公园的实际需求和功能,探讨如何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实现湿地保护、利用和恢复的目标。 3. 研究湿地公园公众参与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公众对湿地公园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 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原则和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科学研究,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原理和保护技术手段,提出相应的保护政策和

《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700字》

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关于康养旅游的研究方面,本人梳理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旅游以及水浴疗养旅游。 其中在乡村旅游上,西方有研究发现,国外很多康养旅游的初步发展都是和当地的温泉旅游相关联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温泉水缓解人类身心压力、保持健康,并正逐步向康养旅游发展。Sullivan(1996)将乡村旅游描述为休闲旅游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旅游方式来缓解日常生活中压力和紧张[1]。Poulianit(2019)分析了卫生部门与国际旅游的互动,以及新加坡当地卫生状况对国际旅游的影响。他的结论是,国际旅行和医疗康养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乡村旅游的同时也会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导致乡村旅游在旅游领域逐渐发展[2]。Khaokhrueamuang (2021)研究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他采用调查法,调查了两百零六名游客、二十二个旅行社和十四名医生,分析了来自三十多多个国家的两百多多本旅游手册。他谈到了乡村旅游的定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营销策略[3]。 在关于森林康养旅游上,本次经归纳,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森林气候疗法”“森林疗法”“森林沐浴”等。德国是最早发展森林康养服务的国家,约1840年左右,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在德国Bart Ganlijuan Tyne Town建立[4]。随着森林康养变得越来越普遍,每年有超过十亿人次体验森林旅游。这就直接打开了德国森林养生旅游的新世界,德国森林养生旅游的名声和品牌越来越响亮,旅游人次不断增加,根据德国官方数据公布,德国已建立了350多个森林养生旅游基地和1500多个森林公园。德国的国民治疗费用下降了大概30%,每个月约有40%的人都会去森林康养旅游基地体验。森林康养的相关研究始于1830年代初期,最早的出现关于森林康养的理论思想是森林疗养因子[5]。当时,俄国的BP和托金博士研究森林疗养因子发现植物会释放挥发物质来杀死一些有毒细菌,称之为 [1] Sullivan C,Sullivan C.Faustus and the apple[M].Global Legal English,1996. [2] Poulianiti K P,Havenith G,Flouris A D.industrial health metabolic energy cost of workers in agriculture,construction,manufacturing,tourism,2 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3 4[J]. 2019.234:00063. [3] Khaokhrueamuang A.Conceptualizing Thai Cuisine with Japanese Dietary: Values toward the UNESCO'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Rural Tourism[C]//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ourism,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ICTBS 2018).2021. [4] Rokni L,Park S H.Medical Tourism in Iran,Reevaluation on the New Trends: A Narrative Review[J].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9,48(7). [5] Reindl K.Agency and capacity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hase of building renovations[J].Energy Efficiency,2020(2).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 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 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 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 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 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 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