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老年性痴呆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老年性痴呆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有哪些类别?

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如他克林、多奈哌齐、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加兰

他敏、石杉碱甲等;

2. 谷氨酸受体(NMDA)调控剂:如盐酸美金刚胺(memantine hydrochloride,易倍

申);

3. 脑循环改善剂:如阿米三嗪-萝巴新、银杏叶制剂、尼麦角林等;

4. γ-氨基丁酸(GABA)类促智药:如吡拉西坦、奥拉西坦、茴拉西坦等;

5. 多肽类促智药:如施普善、脑复活、复方脑安泰片、维特健脑灵通软胶囊等;

6. 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

7. 抗氧化性药物:如维生素E(vitamin E) 、褪黑激素(melatonin MT)等;

8. 抗炎药物:如布洛芬、耐普生及新一代的NSAIDs2Ⅱ型环氧脂酶(COX2Ⅱ)抑制剂C

elecoxib及Rofecoxib等;

9. 他汀类:如辛伐他汀;

10. β-淀粉样蛋白疫苗:如AN-1792;

11. 神经营养性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苷脂

(Ganglioside,简称GM);

12. 中枢胆碱能受体激动剂:ENS163、LY246078、Dup996能选择性作用于M1受体正处

在临床试用中;

13. 其他:金属螯合剂、雌激素等。

哪些是理想的抗老年性痴呆药物应具有的特性?

理想的抗老年性痴呆药物应具有以下特性:

1. 药效强、疗效高;

2. 选择性强,副作用小;

3. 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4. 作用时间长,服用方便;

5. 经济实惠。

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理是什么?

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脑中胆碱能神经细胞坏死,导致此类神经元所分泌的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含量减少,因此现有的治疗痴呆的药物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大脑中的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增加了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痴呆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哪几种,它们有何区别,如何正确服用?

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仅有5个,其中4个是AChE抑制剂,包括:他克林(tacrine)、多奈哌齐(donepezil, 商品名:安理申)、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商品名:艾斯能)、加兰他敏(galantamine)。此外,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治疗AD的天然药物石杉碱甲(huperzine A,商品名:双益平) 已在临床上应用。

1.多奈哌齐(安理申)是1996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轻中度AD的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一种新的六氢吡啶衍生物,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乙酰胆碱酯酶的选择性亲和作用比对丁酰胆碱酯酶的亲和作用强1250倍,所以没

有明显的外周胆碱能作用,副作用较小。

服药方法:每天5mg或10mg,晚上睡前服,以减少胃肠道的不适等症状,但对失眠的病人则建议白天服药。大剂量可获得相对好的临床效果,所以如果需要,建议最初4周~6周服用5mg/d,然后加量至10mg/d,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安理申的主要副作用是胆碱能作用,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主要在剂量快速增加时容易产生(如服药起始剂量为10mg/d,或一周内剂量由5mg/d增加至10mg/d)。其他不良反应还有失眠、疲乏、肌痉挛、头晕、头痛,除恶心、呕吐可达中度外,大部分副反应均短暂且轻微,通常是一过性的,多发生在治疗的前3周之内,持续1天~2天,无需停药或调整剂量,继续服药可缓

解。

2.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艾斯能)是FDA批准的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一种假性不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属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和毒扁豆碱同类。艾斯能的结构与乙酰胆碱类似,可作为乙酰胆碱酯酶的底物并与其形成复合物,使该酶处于抑制状态,直到氨基甲酸酯部分被羟基取代。艾斯能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及丁酰胆碱酯酶,尤其对海马及皮层有高度的选择性,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可用于治疗轻、中、重度各期的AD患者,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改善精神症状,且耐受性好。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且有证据表明对AD者使用越早,疗效越明显,可长期用药。另外,艾斯能对治疗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的AD患者的疗效更明

显,且可以增加脑血流量,防止缺血损伤。

服用方法:艾斯能的推荐起始剂量是2次/d,1.5mg/次,前4周为剂量调整期,根据患者耐受性确定患者能耐受的最高剂量,每剂量水平治疗至少应持续两周,推荐的最大剂量是2次/d,6mg/次。维持服药期间不需要调整剂量。艾斯能应当每日随早餐和晚餐一起服用,应将整个胶囊吞服。治疗期间若因副作用停药,在重新服药时应将用药量减至前一个低剂量水平,甚至更低剂量水平。初始服用时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3.加兰他敏是石蒜科中的一种生物碱,是FDA批准的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另外一种选择性高的竞争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没有肝毒性。因为加兰他敏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酯酶,因此在胆碱能高度不足的脑区,加兰他敏就可以更多地结合到乙酰胆碱酯酶,增加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进而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功能,这种竞争性抑制的机制可以使胆碱能功能缺陷严重部位的功能得到改善,而不明显影响胆碱能正常的脑区。

加兰他敏不与蛋白质结合,也不受进食和同时服药的影响。不良反应主要为胆碱能性质的,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治疗开始的2周~3周多见,以后逐渐消失。推荐治

疗剂量为30mg/d~60 mg/d。

4.石杉碱甲(双益平,哈伯因)是从蛇足石杉(俗名千层塔)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于19 94年批准上市。它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胆碱酯酶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混合型抑制剂,其脂溶性高,分子小,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后较多分布于大脑的额叶、颞叶、海马等部位,增加神经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有效地治疗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和各种类型的痴呆。

服药方法:通常2次/d,100μg~200μg /次,但每日服用量不超过45 0μg。石杉碱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厌食、胃肠道不适、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晕、乏力、兴奋、失眠等反应,一般可自行消失。反应明显时减量或停药则可缓解、消失。

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

1.胃肠道系统:ChEIs可使胆碱能神经作用增强,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多。这些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或加量期,一般不需调整剂量即可耐受。减慢药物用量递增速度,或给予外周抗胆碱药(如隆溴胺),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ChEIs可使中枢胆碱能作用增强,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神经精神异常(如攻击行为、激越、幻觉和癫痫等),严重的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加重帕金森综合征甚至引起癫痫发作。但行为障碍和神经精神异常也可能是AD本身所致。胆碱能神经与调节睡眠质量有关。ChEIs可增加快波睡眠的时间和次数,使睡眠效果下降、睡眠时间减少,引起多梦、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等。这样的患者可改为早晨服药。

3.心血管系统:ChEIs可导致心肌细胞膜表面M受体对迷走神经反应增强,严重时可发生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和QT间期延长等,发生率较低但应警惕。

4.肝毒性:服用他克林后约有一半人出现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ALT比正常值上限高3倍者占25%,8%患者的ALT比正常上限高10倍,停药后4~6个月可恢复。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或改用其它ChEIs药物。多奈哌齐对肝功能影响不大。

5.呼吸系统:ChEIs的拟胆碱作用可引起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呼吸急促等反应,甚

至加重或诱发哮喘。

6.泌尿系统:ChEIs可引起尿频、尿失禁和尿道感染等,部分患者未经停药可自行缓解。

7.皮肤与肌肉:ChEIs 可引起汗多、肌肉痉挛等,停药后症状消失。

8.其他:曾有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皮疹、贫血、瘀斑等报道。

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时如果出现恶心、胃部不适怎么办?

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使胆碱能神经作用增强,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多,可出现恶心、胃部不适。这些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或加量期,一般不需调整剂量即可耐受。减慢剂量递增速度,或给予外周抗胆碱药(如隆溴胺),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时饮食上有什么要求?

1.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桃、鱼油、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在膳食中可适

量增加。

2.注意给予低糖饮食:因为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

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

3.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应

限制铝的摄入。

4.各种菜肴烹调时,不要放过多的味精,脑组织通过酶的转换,使谷氨酸生成氨酪酸。摄

入过多的味精时,可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5.避免饮酒、浓茶及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谷氨酸释放过量时起拮抗剂作用,因此,部分激动剂会对兴奋毒性情况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已有报道的药物如美金刚胺(memantine),当谷氨酸以病理量释放时,美金刚胺会减少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当谷氨酸释放过少时,美金刚胺可以增加记忆过程所需谷氨酸的传递。

谷氨酸受体调控剂有哪几种,它们有何区别,如何正确服用?

1.黄皮酰胺黄皮酰胺是从芸香科植物黄皮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脑中许多部位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在经适当刺激后会发生持久变化,该变化的2种常见形式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和长时程抑制( longterm depression, L TD),二者均受钙离子调节,并依赖于NMDA受体的激活,当发生LTP 时, 将会促进记忆和认知功能。王润生等采用电生理方法证明黄皮酰胺均可增强突触基础传递活动和提高高频电

刺激(HFS)引起的LTP幅度。

2.美金刚美金刚是首个在AD方面有显著疗效的NMDA拮抗药,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与NMDA受体上的环苯己哌啶(phencyclidine)结合位点结合。美金刚与NMDA受体的亲和力中等,可对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但不影响谷氨酸的正常生理功能。当谷氨酸以病理量释放时,美金刚可减少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当谷氨酸释放过少时,其还可以改善记忆过程所需谷氨酸的传递。Reisberg等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本品疗效显著优

于安慰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少。

服药方法:易倍申?(盐酸美金刚片),本品应由对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诊断和治疗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并指导患者的使用。患者身边有按时监督患者服药的照料者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治疗。应按照现行的诊断标准和指南对痴呆进行诊断。成人:每日最大剂量20mg。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在治疗的前3周应按每周递增5mg剂量的方法逐渐达到维持剂量,具体如下:治疗第一周的剂量为每日5mg(半片,晨服),第二周每天10mg(每次半片,每日两次),第三周每天15mg(早上服一片,下午服半片),第4周开始以后服用推荐的维持剂量每天2 0mg(每次一片,每日两次)。美金刚片剂可空腹服用,也可随食物同服。

谷氨酸受体调控剂常见的副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

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安慰剂水平相当,且所发生的不良事件通常为轻中度。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有幻觉、意识混沌、头晕、头痛和疲倦。少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有焦虑、肌张力增高、呕吐、膀胱炎和性欲增加。根据自发报告,有癫痫发作的报告,多发生在有惊厥病史的患者。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 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那类患者适合使用谷氨酸受体调控剂,那类不适合?

FDA日前批准美金刚胺(memantine)用于中度与重度老年痴呆症的治疗。

合并以下疾病的患者应当慎重。

肾功能损害患者:对于肾功能轻度损害(血清肌酐水平不超过130μmol/L)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40—60ml/min/1.73m2)患者的资料,因此不推

荐在这种患者中使用本品。

肝功能损害患者:目前尚无美金刚可以应用于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资料。

癫痫患者、有惊厥病史、或癫痫易感体质的患者应用美金刚时应慎重。尿液pH值升高的患

者服用本品时必须进行密切监测。

心肌梗塞、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未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美金刚的资料有限,因

此这些患者服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

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病通常会导致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损害,而且本品可能改变患者的反应能力,因此服用本品的患者在驾车或操作机械时要特别小心。

妊娠:目前尚无本品用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动物实验显示在给予相当于或略高于人体用药剂量水平的美金刚时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人体的潜在危险性尚不清楚。除非明

确需要,在妊娠期不宜服用本品。

哺乳期:尚不明确美金刚是否能够从母乳中泌出,但是考虑到美金刚的亲脂性,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谷氨酸受体调控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盐酸美金刚胺(memantine hydrochloride)作用于大脑中的谷酰胺系统,为具有中等亲和力的非竞争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的拮抗剂,是第一个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方面有显著疗效的NMDA拮抗剂,当谷氨酸以病理量释放时,美金刚胺可减少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当谷氨酸释放过少时,美金刚胺可以改善记忆过程所需谷氨酸的传递,临床研究表明美金刚胺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精神病理学和行为测定中产生

温和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

据《新英格兰医学学刊》报道,最新的研究得出结论:在临床上使用新药“美金刚”进行抗谷氨酸治疗,可以明显减缓中度到重度老年痴呆症病人的病情恶化。研究对象为252名来自美国32个老年中心的患有中度到重度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其中67%为女性,平均年龄为7 6岁。科学家随机地把这些老人分成两个治疗组,分别地接受每日美金刚20毫克或安慰剂治疗,治疗持续了28周。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除71人过早结束治疗外(安慰剂组42人,美金刚组29人),有181人(占72%)完成了28周的治疗并接受了评估。根据专业评估表检测,接受美金刚治疗病人的效果要好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效果。此外,美金

刚还不会经常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黄皮酰胺是从芸香科植物黄皮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脑中许多部位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在经适当刺激后会发生持久变化,该变化的2种常见形式为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二者均受钙离子调节,并依赖于NMDA受体的激活,当发生长时程增强时, 将会促进记忆和认知功能。但目前尚停留在研究阶段,临床上尚无用药。

随着药物开发的不断深入,此类药物逐渐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相信将来会有疗效更高,

副作用更小的此类新药用于临床。

其他相关药物

脑代谢激活剂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具有激活、保护、修复大脑神经细胞作用,能够抵抗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害,改善记忆和回忆能力。此类药物能促进脑神经细胞对氨基酸、磷脂及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增强病人的反应性、兴奋性和记忆力。代表药物有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吡硫醇。1.吡拉西坦(piracetam,又称脑复康) 该药可激活细胞内腺苷酸激酶活性,提高大脑中三磷酸腺苷对二磷酸腺苷的比例,通过增强神经元及突触体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刺激突触传导,

增强大脑皮层对皮层下神经结构的控制,拮抗如缺氧、酒精中毒等有害因素引起的学习能力下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记忆和思维减退,以及轻、中度痴呆。

2.茴拉西坦(aniracetam,又称阿尼西坦,三乐喜) 临床研究表明, 茴拉西坦对AD病人认知功能减弱有治疗作用,能改善长、短记忆及其它功能如学习、注意力集中、推理和抽象思维等。与吡拉西坦相比, 茴拉西坦的药理作用强,起效快。口服200mg,3次/天,1~2个月为1个疗程。此药能改善缺血,缺氧条件下出现的行为及识别功能紊乱。对健忘症、记忆减退、老年痴呆及脑血管后遗症等有肯定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偶有口干、嗜睡等症状。3.奥拉西坦(oxiracetam) 该药对特异性中枢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刺激作用,可增强半衰老细胞活力,提高和促进大脑记忆,对老年性记忆和精神衰退有效,作用较吡拉西坦强2~3倍,据称该药在老年人体内无蓄积,且吸收良好、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临床应用广泛。

脑循环改善剂(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脑组织对氧及能量的需要量很大,且无储备功能,因此当各种因素导致脑缺血缺氧时,很快出现代谢障碍、糖酵解增加、乳酸增多、ATP减少,导致酸中毒,引起细胞损害,神经元变性、死亡。当影响涉及皮层、海马、基底节等与智能相关的结构时,可出现痴呆。

此类药物以麦角衍生物为代表,临床上常用的二氢麦角碱类药物包括尼麦角林、双氢麦角碱

等,其他如都可喜、钙离子拮抗剂等。

尼麦角林(nicergoline,麦角溴烟酯,又称脑通) 该药可通过增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智能障碍,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有效刺激神经传导,改善精神和情绪上的异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恢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使慢性脑功能不足症候群得到改善。该药的临床应用较广泛。避免与吩噻嗪和降压药合

用。

海得琴(hydergin,双氢麦角碱,又称喜得镇) 是80年代以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个老年性脑功能衰退改善药物。该药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和5-HT受体,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及脑对氧的利用率,并有增强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刺激作用,改

善突触神经传递功能。

都可喜(duxil)是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的复方制剂,能有效提高脑动脉血氧含量,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大脑微循环状态。口服:1片/次,2次/日。剂量过大时可导致心动过速伴低血压、呼吸急促伴呼吸性碱中毒。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尼莫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对抗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对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和解除由血管活性物质如NE、5-HT、前列腺素等引起的血管收缩。该药作用于神经元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上的双氢吡啶受体,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增强衰老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用于原发性进行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和A D的治疗,结果表明该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认知障碍、操作、情感和社会行为。盐酸氟桂嗪长期服用偶见抑郁和锥体外系反应。有抑郁症病史者及急性脑出血性疾病禁用。

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衰老过程的自由基学说已引起广泛重视,此学说认为衰老源于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血中自由基增多,对DNA活性,细胞膜和各种蛋白酶,细胞的微细结构都

有破坏作用。细胞的破坏,衰老最终导致机体的老化。由此推理,应用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防止自由基的危害可能会有效防止或治疗老年痴呆。

抗氧化剂通过消除自由基和活性氧或者阻止其形成,从而保护神经细胞不被损伤,目前这类药物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艾地苯醌、褪黑素等。此类药物副作用少,相对安全性高。维生素E能降低脂质过氧化;β胡萝卜素和银杏制剂中富含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硒是构成谷胱甘肽氧化酶的成分,可清除过氧化氢,保护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阻止细胞膜被氧

化。

近年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一种强烈的还原性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一些老年性相关疾病的发

生。

司来吉林是一种选择性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它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长期服用可降低自由基和其他神经毒素的浓度。神经系统易受外源性神经毒素的氧化作用而受损,长期服用该药有可能防止或延迟它们的变性。

脑活素是一种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营养物质。为脑蛋白的水解物,含有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的前体物,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神经细胞,激活腺甘酸环化酶及催化其它激素系统,可使受损伤但未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功能,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并影响呼吸链,具有抗缺氧保护功能。同时可加速葡萄糖通过血脑屏障的运转速度,改善脑能量供应,改善学习和记忆,改善社会行为,提高应变能力。

神经营养因子(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营养作用,改善老年动物的认知功能障碍。由于NGF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特点,研究的替代疗法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表达NGF的成纤维细胞植到脑内。另一途径是寻找能刺激NGF合成、释放或直接作用于NGF 受体的药物。最具代表性的当属Neotrofin(AIT2082) ,曾一度被认为是第一个口服有效、能透过血脑屏障的NGF拟似剂,但是最近Neotrofin在AD的Ⅲ期试验结果未显示比安慰剂更优的效果[10]。

不过神经生长因子作为治疗AD的一个新思路不容忽视。

除NGF与神经营养因子3、4或5以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 c factor, BDNF)的研究可能是治疗AD的新途径。它与NGF结构相似,氨基酸分析显示其氨基酸序列有55%~60%与NGF相同,证明它们是同一族的神经营养因子,但它们具有重叠的却不尽相同的作用。BDNF在体内能支持某些对NGF无反应的感觉神经元的存活,而且对多巴

胺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亦有较强的生物效应。

雌激素替代疗法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生理情况下,雌激素主要是由女性的卵巢和胎盘所产生,此外,男女两性的肾上腺及男性的睾丸也能产生少量的雌激素。至于为何女性发生老年痴呆较男性为多,有科学家认为,这是与老年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系,因此雌激素对防止痴呆发生有重要的作用。大脑的思维活动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密切关系。在动物实验中,给与雌激素后,老年动物大脑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仅轻度下降,功能也基本保持不变,说明雌激素有保护这种神经元的作用。另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1124名妇女,发现服用雌激素的妇女中,老年痴呆的发生率为2.7%,而未服用者中为8.4%,两组间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说明雌激素对防止痴呆有好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雌激素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与发生痴呆的危险性

成反比,即使用剂量大,使用时间长,痴呆的危险性就小;反之亦然。但是,对使用雌激素治疗和预防痴呆,还未形成一致的认识,雌激素在老年妇女中长期使用也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诸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冠心病、卒中、静脉血栓等,危险性不容忽视。因此这个

问题目前还在积极的研究之中。

植物雌激素是一种具有类似雌激素结构和生物活力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动物的认知功能,防止AD的发展。雅典Neurosciences公司正在开发用于包括AD在内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雌激素化合物。还有关于新剂型研究的报告,将1种缓释雌激素剂型(有效期6个月)植入

皮下,可防止或延缓AD的进展。

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老年痴呆患者做血液化验和脑的病理解剖时发现,病脑的老年斑周围包绕着致密的神经胶质细胞,还有各种补体物质存在,血清中C反应蛋白,α抗糜蛋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升高。这些发现说明病人体内存在着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为抗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际的临床试验中,应用吲哚美辛治疗的资料显示,它对延缓轻度至中度痴呆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疗效。另一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病人,智力状况明显好于未服药组。回顾性研究提示长期使用NSAIDs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其中选择性COX-2抑制剂因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小的毒副作用而提倡用于老年痴呆的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炎作用与其抑制COX,继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目前正在进行AD 临床研究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有布洛芬、奈普生及新一代的ASAIDs2Ⅱ型环氧脂酶(COX2Ⅱ)抑制剂Celecoxib及Rofecoxib等。对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肾疾病、高钾血症及冠心病等的患者应当慎用,用药期间应戒烟、忌酒,不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酸性饮料。

他汀类药物(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近年,许多流行病学的资料提示胆固醇的水平可能是迟发型AD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例如高胆固醇饲料能使转基因小鼠血浆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胆固醇水平都增高,也使脑中Aβ水平显著增高,表明胆固醇的水平能调控Aβ的产生。应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可增加α-分泌酶作用,减弱β、γ-分泌酶的作用,使脑内Aβ减少。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也可以降低脑和脑脊液内Aβ生成。

载脂蛋白E(ApoE) 水平升高则可导致Aβ在脑中大量沉积,形成淀粉样斑块,现在用ApoE 的异构体与Aβ结合,能有效减少淀粉样斑块的形成。ApoEε4是AD的危险因子,ApoE的生理作用是结合转运脂类。新近流行病调查发现,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能降低胆固醇,可潜在的降低AD的危险。辛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减低AD的Aβ

。由此可见,他汀类药物也有可能减慢AD的进展。该类药的不

1-42

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恶心、转氨酶升高、失眠、肌痛、肌病等。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或停药后可以自愈,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偶见转氨酶升高,服用时应该注意检测转氨酶,单独使用很少出现肌肉毒性,包括肌痛、横纹肌溶解,主要是和其他药物如贝

特类,环孢素类等合用时引起。

β-淀粉样蛋白疫苗、金属螯合剂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从理论上讲,如果能抑制Aβ沉淀或促进Aβ肽段的清除,即有可能阻止AD的进展甚至逆转其病程。应用Aβ免疫接种法可达到这一目的。制备转人类APP 突变基因小鼠动物

模型,然后用Aβ分别免疫未发病幼龄小鼠和已有Aβ沉淀的老龄小鼠,便可发现被免疫的幼龄小鼠血清中有很高的抗Aβ抗体滴度,待其老龄后发现其脑内完全无Aβ沉淀、神经元损坏及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被免疫的老龄小鼠与未被免疫的老龄小鼠相比,其脑内A β沉淀明显减少,Aβ可和淀粉斑块相结合,并经巨噬细胞吞噬而被清除。

AN-1792是已制备出的AD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接种给健康志愿者未发现明显副反应。Ⅱ期临床试验接种给360例AD患者,其中15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性反应,随即试验

被停止。

金属螯合剂主要针对对脑神经细胞有损伤的金属而言,通过螯合此类金属来减少对大脑的损伤,从而达到改善AD患者的认知、记忆等功能。铝螯合剂通过螯合铝从而减少铝的吸收以及脑组织的铝浓度,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铜锌螯合剂可使小鼠大脑中的蛋白沉淀减少,

从而改善记忆等功能。

老年性痴呆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抗焦虑药有哪些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抗焦虑药主要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受体的中枢作用主要与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有关,γ-氨基丁酸是重要的中枢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而致超极化。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调控蛋白的构型,解除了γ-氨基丁酸受体的抑制,呈现中枢抑制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差异主要是半衰期(t1/2)的长短和镇静作用的强弱。一般可分为长效制剂如地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等,中效制剂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短效制剂如三唑仑、咪达唑仑等。t1/2较短的药物多用于入睡困难,t1/2较长的药物适合焦虑、激惹和睡眠的维持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思睡、头晕、共济失调、记忆障碍、呼吸抑制、耐药、成瘾、撤药综合征等。苯二氮卓类药能增强乙醇和抗精神病药的镇静作用,突然停药可致抽搐,使用时应加以注意。t1/2较短的药物出现记忆障碍、撤药综合征较多,t1/2较

长的药物出现思睡、运动损害等副作用较重。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抗抑郁药有哪些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抑郁是痴呆病人的常见表现,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还能改善认知功能和病人的生活质量。伴抑郁的痴呆病人即使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也应考虑药物治疗。各种抗抑郁药的疗效差异不大,有效率多在70%~80%之间,但不良反应差别很大。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通常有明显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视物模糊、口干、心悸、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加重或诱发老年病人的闭角性青光眼、直立性低血压、心脏

传导阻滞等。老年性痴呆病人应慎用。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不良反应比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要少的多,而且服用方便,每天只需1次,药物用量也比较安全,比较适合老年病人使用。这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激越、失眠、静坐不能、震颤、性功能障碍和体重减轻等。各种SSRIs引起的上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可有不同,如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氟西汀引起失眠、激越的可能性较大,适合用于伴有淡漠、思睡的病人。SSRIs的有效治疗剂量分别为:氟西汀20mg/d,帕罗西汀10~20mg/ d,舍曲林25~50mg/d,氟伏沙明25~50mg/d,西酞普兰10~20mg/d,少数疗效欠佳者,

剂量可适当增加。使用SSRIs时还应考虑他们对肝脏P450酶的影响,因为老年病人常共患有多种躯体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治疗躯体病的药物。相对而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对肝

脏P450酶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要好些[13]。

抗抑郁药文法拉辛和米氮平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其作用机制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相似之处,但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小,耐受性也比较好,起效比SSRIs要快些,可酌情选用,不过用于老年人的临床研究还比较少。

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如吗氯贝胺对老年非典型抑郁或难治性抑郁可能有效,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吗氯贝胺对抑郁症急性期的疗效与三环类药物(TCAs)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相当,但是吗氯贝胺发挥疗效的时间较快,在两周即可产生明显的疗效,短于SSRIs类和TCA s。吗氯贝胺对抑郁症有长期的疗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至少需持续6~12个月。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抗偏执药有哪些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痴呆病人由于脑器质性病变和躯体衰老,代谢和排泄能力的衰退,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对抗精神病药的耐受性较差,故治疗剂量通常只需1/3~1/2的青壮年剂量。用最小的剂量达最大疗效和根据副作用谱选择最适合于所治疗病人的药物是用药的基本原则。

传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的作用机制为阻断边缘系统和纹状体的多巴胺D 2受体,成为抗精神病药作用基础,但纹状体多巴胺功能的减弱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此类药物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和锥体外系反应相对较重,目前临床应用减少。氟哌啶醇的起始剂量为1~2mg/d,奋乃静的起始剂量为2mg/d,

舒必利的起始剂量为100~200mg/d。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而与其他神经受体5-羟色胺2α亚型(5-HT2α)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高。此外,此类药物作用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解剖学区域性,能改变边缘系统和额叶皮质的神经化学活动,而对纹状体的作用非常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好,且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危险性较小,极少有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倾向。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的起始剂量分别为0.5~1mg/d、12.5~25mg/d 、2.5~5mg/d 和12.5~25mg/d,可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药物应用剂量比较小,每日服用1次即可,剂量大时可分次服用。利培酮具有许多高效抗精神病药的特点,此药的锥外反应比较少,低剂量时更少(0.5-2mg/d)。氯氮平极少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但易引起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和抽搐。目前研究表明,老年人对氯氮平耐受性差,有较高的致粒细胞减少症危险性。注意用药个体化,如对兴奋型者应尽量选用镇静作用较强的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对淡漠退缩者应尽量选用振奋作用较强的药,如奋乃静、氟奋乃静;对木僵型或紧张症状群者应选用舒必利;对改善抑郁症状选用利培酮;对易出现较严重锥体外系反应者应选用氯氮平;

对精神分裂症发作或恶化选用喹硫平。

抗精神病药不宜与抗抑郁药、助眠药合用,如伍用过量(或长期使用),会产生过度镇静作用致死。服药期间应禁酒。并注意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如有高热、肌肉运动障碍、黄疸、肝功异常或病情转急时,应及时复查。治疗过程中宜密切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诱发糖尿病、加重原有糖尿病和导致糖尿病

酮体症酸中毒,其中以氯氮平和奥氮平居多。

治疗老年性痴呆睡眠障碍的药有哪些 (作用机理\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痴呆患者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晨间早醒、睡眠维持能力明显下降、睡眠中频繁出现觉醒、睡眠呈片段性。由于夜间的睡眠破坏,导致日间瞌睡或过度睡眠。患者睡眠紊乱特征性表现为日落综合征,即多于傍晚或深夜出现神志恍惚或意识模糊、漫游、焦急,不安、激惹与好斗,严重者出现谵妄。睡眠紊乱一般见于痴呆发生后,日落综合征常见于痴呆后期,

并可呈间歇性发作。

治疗痴呆病人的睡眠障碍是为了减少或减轻失眠、易醒和夜间模糊的发生次数或程度,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减轻家属和照料者的麻烦。痴呆病人中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但并不都需用药物治疗。如果失眠对病人和他人无明显影响,则不必药物治疗,可允许病人白天睡觉和晚上醒来。药品的选择一般是根据除睡眠障碍外是否还存在其它症状而定,例如:如果病人同时有精神病性症状和睡眠障碍,一般在睡前给予抗精神病药如使用小剂量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以控制激越、攻击行为等精神症状,但不能长期应用;如果抑郁和睡眠障碍并存,可在睡前给予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当焦虑症状突出时可选用苯二氮卓类如劳拉西泮。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精神

错乱与认知功能障碍。

褪黑素对于治疗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节律失调疗效良好。每日睡前2h服用普通释放型或控释型褪黑素1mg能够有效地改善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主诉,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中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与睡眠质量提高。

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

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 一、痴呆患者的综合管理 1、以下关于长时记忆训练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C、尽量不用语言表达 2、以下关于神经元纤维纠缠结(NFT)的说法错误的是()C、NFTZ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3、以下关于AD的认知障碍,说法错误的是()D、视空间能力正常 4、以下关于痴呆评定量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优缺点,哪项错误()D、准确度100% 5、以下关于不同类型的痴呆,影像学改变说法不正确的是()C、枕叶性痴呆显示血管硬化 6、以下哪项不是痴呆评定量表()B、临床护理量表 7、以下关于老年斑的说法错误的是()D、淀粉样蛋白主要是糖分子 8、以下哪项不属于痴呆类型中的内容()D、ABD(枕叶痴呆) 9、功能影像不作为痴呆常规诊断检查,但对临床可疑患者可选用()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B级推荐)A、SPECT和PET 二、痴呆患者的运动康复 10、()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A、ADL 11、闭眼步行是分别记录前进、后退和恒行()m所需的时间。A、5 12、痴呆早期的肢体情况可能为()。A、可出现阳性体征 13、目前,我国AD发病率约为()。B、3%——7% 14、中期患者的ADL训练包括()。B、鼓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15、睁眼步行是分别记录前进、后退和恒行()m所需的时间。B、10 16、关于痴呆中晚期的平衡能力表述有误的是()。E、运动协调能力提高 17、上肢协调性评定不包括()。D绕瓶步行 18、关于失用症叙述有误的是()。C、严重不会使用任何工 19、痴呆患者运动障碍的表现不包括()。B、失语症 三、痴呆的认知康复治疗 20、以下关于痴呆病变部位部分分型,说法错误的是()。C皮质上痴呆:血管性痴呆 21、顶叶皮层主要功能是对()的高级加工和整合。A、感觉信息 22、以下哪项不是边缘系统损害的症状()。B、行为正常 23、以下哪项不是痴呆的康复治疗原则()。C、不可按照统一规定的程序练习 24、以下关于额叶皮层的介绍,说法错误的是()C、书写中枢:优势半球额下回前部,失读 25、以下关于颞叶皮层的介绍,说法错误的是()。A、感觉性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颞下回前部 26、视觉联络皮层()包绕视皮层,诠释感觉信息和内容。该区损伤将导致视觉失认和皮质盲。A、18区和19区 27、以下关于常见痴呆的脑萎缩区域,说法错误的是()。D根本性痴呆:脑顶页为主 28、以下哪项不是失用的类型()。C 幻想性失用 2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力的包括类型()D、分配注意力

最新老年痴呆护理手册

老年痴呆病人如何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如何护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一般生活上不能自理,所以那么就需要照顾,但是很多人对老年性痴呆的护理方法一点也不了解,导致老年痴呆患者病情愈加严重。那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怎么护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性痴呆护理方法。 老年痴呆病人如何护理 1、仔细照料生活:了解患者的睡眠方式,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刻表,要充分考虑既往的兴趣爱好。加强病人的营养,给予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进食时要慢,防止噎食。同时还考虑患者辨识、处理、理解盘中食物的能力及饮食习惯。 2、对于有异常行为的病人,应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如病入有随地大小便现象,家人就应掌握病人大小便规律,定时督促病入上厕所。训练病人有规律的生活,活动时间不易过长,周围环境要相对清静;当病入有过高或不合理要求时,要劝阻或分散其注意力。 3、重症病人要做好口腔护理,以及会阴部、皮肤的清洁护理。要经常给卧床病入翻身、拍身、晒被褥,每天定时通风。另外给病入做一些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保持肢体的正常功能位置,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4、对晚期或重度痴呆的病人,其生活起居护理更位重要,家属需有的老人可能卧床不起,应定期翻身拍背,防治褥疮发生;对言语困难或含糊的病人,需通过眼神或手势交流;对进食慢或费力的,要慢慢喂食,尽量避免呛咳或噎食,实在无法进食的,最好下鼻饲管。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怎么护理?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方法,如果家里的老人得了老年性痴呆症一定要尽早地带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以及治疗,越早治疗越好康复,不要让老年性痴呆疾病继续危害老年人的身体。 护理老年痴呆的有效方式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症状分期及表现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要别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症持续加重,个性人格改变明显,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 2. 饮食护理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 安全护理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处处事事留意其安全,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随时有人陪护。做好“六防”:防自我伤害;防跌伤骨折;防意外事故;防药物中毒;防病人走失;防恶习非命。 4. 日常照顾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卧床不起患者,必须给予护理,清洁口腔,要定时给患者洗澡、洗头,要勤换衣服。出现大小便失禁要及时处理,清洗干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感染及褥疮。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5. 晚间骚扰及四处徘徊护理:①在睡觉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就可避免半夜醒来。②不要让患者在白天睡的过多,给予患者多一点体能活动。③患者徘徊需专人陪护。④如果患者以为是日间,切勿与之争执,可陪伴患者一段时间,再劝说患者入睡。⑤患者有时会自以为失去了东西而四处找寻,所以最好是把他们常用的物件放在显眼的地方。

【继教】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

1、以下关于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的说法错误的是()c A、NFT位于病变部位神经元胞质内 B、Tau蛋白是神经细胞主要的微管相关蛋白(MAP) C、NFT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D、正常tau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体现在①与管蛋白结合形成微管②与已经形成的微管结合以维持其稳定性 E、异常磷酸化使tau蛋白上述生物学活性丧失 2、功能影像不作为痴呆常规诊断检查,但对临床可疑患者可选用()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B级推荐)a A、SPECT和PET B、血液检查和PET C、SPECT和CT D、核磁共振和PET E、SPECT和X射线 3、以下哪项不是痴呆评定量表()b A、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 ) B、临床护理量表 C、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D、MOCA 量表 E、LOTCA成套测验 4、以下哪项不属于痴呆类型中的内容()d A、AD (阿尔茨海默病) B、VaD (血管性痴呆) C、DLB (路易体痴呆) D、ABD(枕叶痴呆) E、FTD (额颞叶痴呆) 5、以下关于AD的认知障碍,说法错误的是()d A、记忆障碍(近记忆力,个人经历记忆,生活中重大事件) B、定向障碍(时间、地点、人物) C、语言障碍(命名,复述,表达,模仿语言,语言空洞) D、视空间能力正常 E、执行能力下降 1、以下关于不同类型的痴呆,影像学改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A、AD——头颅CT可见脑萎缩,改变主要在颞叶、脑白质及脑灰质 B、VaD脑血管病变及相关的脑萎缩

C、枕叶性痴呆显示血管硬化 D、额颞叶痴呆MRI上表现为大脑非弥漫均匀萎缩,主要表现为额叶和前额叶显著局限性萎缩,一般双侧对称 E、路易体痴呆皮质萎缩可能包括颞、顶、额叶和内侧岛叶,也有严格限于额叶和顶叶萎缩的类型 3、以下关于长时记忆训练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c A、让痴呆患者回忆最近到家里来过的亲戚朋友的姓名 B、回忆前几天看过的电视的内容 C、尽量不用语言表达 D、回忆家中发生的事情 E、背诵简短的诗歌、谜语等进行训练 5、以下关于老年斑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老年斑居于神经细胞之外,为球形结构 B、老年斑淀粉样蛋白的主要多肽成分称为β淀粉样蛋白(Aβ) C、老年斑的淀粉样蛋白的主要多肽成分称为β淀粉样蛋白(Aβ) D、淀粉样蛋白主要是糖分子 E、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Aβ可能是产生AD的主要原因,其神经毒性已得到公认。但Aβ导致痴呆的作用机制仍不明了 1、以下关于痴呆评定量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 )的优缺点,哪项错误()d A、操作简单、整个时间耗时5-10MIN B、对中、重度认知损害的假阴性率极低 C、受文化程度影响 D、准确度100% E、MMSE量表强调语言功能

-老年病科护理常规

老年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根据老年人特点,评估生命体征。 2.营养状况。 3.二便情况。 4.活动能力。 5. 自理能力下降程度。 6.休息与睡眠状况。 7.心理需求。 8 加强药物反应的观察。 9. 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 10. 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l.掌握老年疾病特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起病隐潜、病程迁延、恢复缓慢;易出现合并症)严密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 2.加强防护,增加巡视次数,查找不利于老年人行动的因素,防跌倒、防坠床,保证病人安全。 3.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及对营养量的需求,合理选择与搭配老年病人的饮食。 (1)一般每日总热量宜限制在 6.3—8.4KJ(1500—2000cal)、情况特殊可适当增减,避免热量过剩。 (2)一般每曰需要蛋白为l—1.5g/kg体重,优质蛋白应占总量的30%以上,但肾功能差的老人不宜过多。 (3)限制脂肪、碳水化合物。选用一些含不饱合脂肪酸的植物油,一般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人量控制在150一250g。 (4)给予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E,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抗衰老。 (5)适量的无机盐,如每日食盐量不超过8g,患高血压者应控制在5g以内。 (6)补充足够的水分,但对患有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老人,应谨防水分过多。

4.进餐时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给予指导和帮助。 (1)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井协助其做好餐前准备。 (2)按照病人的口味、习惯,调配饭菜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3)食物加工要细软,便于老人咀嚼及易于消化,并给予适量的纤维素。 (4)进食时嘱老人细嚼慢咽,每餐不宜过饱。喂饭时,宜慢,以免呛喳。 5.加强皮肤护理。水温以35—40℃为以宜.选用弱碱性浴皂。冬季洗浴后可用油脂护服,防止干燥和痛痒。衣裤宜宽松、柔软、透气吸湿性强。对卧床老人应重点预防褥疮。 6. 做好二便护理 (1)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指导或协助病人用双手顺结肠方向按摩腹部。 (3)及时为老人提供方便排尿的场所和便器。 (4)积极对因治疗,改善病人排尿器官功能。 (5)对顽固性尿失禁病人,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7.为病人做好晚间护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8.注意观察药效、副作用,保障给药安全。保证给药途径,合理地应用和保护静脉。 9.根据评佔的心理状态及需要,针对个人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老年病人认识到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向他们介绍有关健身知识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调节情绪,增加健康生活的乐趣。 2.做好卫生保健宣传,使病人主动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3.进行饮食指导,使其了解食物的营价值状况,选择有利于健康的食品。4.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等进行耐心讲解,告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避免误服、错服。 5.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其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理解老人,使老人感到宽慰,促进疾病恢复。

(完整word版)中国血管性痴呆诊治指南解读

中国血管性痴呆诊治指南解读 医脉通2013-08-22分享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是我国第一部痴呆的中西医结合循证指南。在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第23次学术会议上,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教授对其中的血管性痴呆诊治部分做了解读。 痴呆流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痴呆患病率明显增高。传统认为,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原因。但目前数据显示,单纯血管性痴呆占仅所有痴呆的3%-5%,而混合性痴呆占比例较高。 我国目前大约有73.8%-93%的痴呆患者未被诊断。服药治疗的痴呆患者仅占所有患者的21.3%,服用一线抗痴呆药物的仅2%,多数痴呆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VaD认识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认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2)认为有卒中和痴呆就可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3)认为在筛查痴呆时MoCA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的敏感性优于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4)把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当成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此外,欧美指南很少引用中国的文献,其诊断和治疗的推荐意见并不适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制定了中国的痴呆诊治指南。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VaD的诊断标准有ICD-10、NINDS-AIREN和DSM-Ⅳ等,其中1993年Román等制定的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使用最广泛。它强调3个基本要素:(1)符合痴呆诊断,推荐ICD-10、DSM-Ⅳ和DSM-Ⅳ-TR诊断标准;(2)要有脑血管病的证据,推荐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据;(3)两者必须有相关性,至少有以下中的一项:①在明确的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痴呆,②突然认识功能衰退,或波动性、阶梯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 2000年DSM-Ⅳ-TR痴呆诊断标准:(1)发生多个认知领域功能障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记忆功能障碍;②至少同时具有以下认知功能损害之一:失语、失用、失认和执行功能障碍;(2)上述认知功能障碍必须严重到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而且与以往相比明显下降;(3)认知功能障碍不只是发生在谵妄过程中。 血管病证据强调:(1)梗死部位非常重要;(2)重视对血管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血管性痴呆包括6个亚型:(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占75% ;(2)重要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例如丘脑梗死;(3)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微梗死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可伴出血);(4)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6)其他,如CADASIL(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三个秘方和个小偏方 一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三个秘方和个小偏方一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三个秘方和6个小偏方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逐步增加。对它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提供几个秘方,患者不妨一试。 秘方一:何首乌6克,远志3克,石菖蒲1.9克,白茯岑3克,莲藕6克,桔梗3克,鹿角胶6克。水三碗煎八分,一服药可煎2-3次,温服,忌用糖。如严重的痴呆症,则要每次加“生桃花”60克,同药一起煎服,效果更佳。 秘方二:桑椹50克,梗米250克,核桃仁30克,共煮成粥或做成米饭食用,每日1次,久食能健脑。 秘方三:银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先将银耳、木耳用温水发泡,放入碗内,再将冰糖掺入,加水适量,将盛木耳的碗置蒸笼中,蒸1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吃木耳喝汤,每天1-2次,能滋补肾阳健脑。 本秘方来自《民间偏方秘方(精选)800例》一书,编者江永灿。江永灿系福建惠安人,国家高级教练,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江老师年已七十,坚持锻炼,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热心公益,编书演讲,普及宣传养生保健知识。让我们向江教练致敬,并祝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日康复!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小偏方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形成。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下面是偏方网为大家提供的老年痴呆症的六个小偏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松针适量,水煎代茶饮。主治健忘。 2、大蒜1头,捣烂;炒芝麻180克,蜂蜜180毫升。与蒜泥混合,置冷暗处1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预防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老年性痴呆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预防很重要。 1.针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规律进行预防 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的很多危险因素与人们平时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预防老年痴呆应从中青年做起。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休息习惯和用脑习惯,尽量避免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还应控制血脂、避免脑外伤等。 2.重视营养,均衡饮食 多食用三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三低(低脂肪、低糖、低盐)食品,戒烟、戒酒。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防止体重增加, 避免使用铝制炊具等。 3.坚持适度的锻炼,减缓大脑的衰老 经常做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进循环系统健康,促进足够的氧气供应大脑,保持脑细胞代谢旺盛。手的运动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满足大脑的需求,因此老年人应频繁活动手指。 4.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老年人尽量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遇事要想得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心理上的年轻是一剂最好的健脑良药。

5.老有所为,勤于用脑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用脑到老,在生活中不断有所创造。老年人要多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平常要常看有益的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或与人对弈、弹拉歌曲,也可学电脑、学外语、玩智力拼图和模型等。 6.注意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疾病信号 如发现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书写困难、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要尽早就医。 老年痴呆症的康复训练

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老年痴呆症的治疗非常重要,而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也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治愈的希望要大得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年痴呆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训练一、思维障碍康复训练:充分利用残存脑力,如数字排序训练、物品分类训练计算能力训练等,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训练二、情感障碍康复训练:对情感障碍的患者多给予信息及语言刺激训练,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与其交谈沟通,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思维活跃及紊乱的患者,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转移思路,保持情绪平稳,使思维恢复至正常状态。对有妄想的患者,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谈话技巧,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对幻听、幻视的患者,要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尽快将其引导到正常 的情境中来。 训练三、记忆障碍康复训练:应反复训练患者记忆居住的环境、物品的放置、周围的人和事物。指导患者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让其主动关心日期、时间的变化。每日活动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组织患者看电视、玩扑克、下跳棋、玩智力拼图或给患者一些数字卡,训练患者从小到大排列等,以锻炼患者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训练四、定向力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对时间、地点及人物认知训练,诱导患者产生正向的行为改变,尽可能随时纠正或提醒患者产生正确的人、时间、地点的概念,使患者减少因定向力错误而引起的恐慌和不安。

老年痴呆护理常规

老年痴呆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 记忆障碍:是痴呆早期的核心症状,表现好忘事,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转身即忘,忘记家庭住址和亲人的姓名等。常丢三落四,东西常放错地方或丢失。 2. 智力障碍:病人不能适应新环境,也不能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明显减退。 3. 言语及定向障碍:早期可表现说话啰嗦、无主次,常在熟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不知道今天是何月何日。 4. 人格改变:可表现变得固执、孤僻、自私,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对亲人漠不关心,常伴有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不讲卫生等。 5. 精神症状:可出现幻觉、妄想等,常出现被窃妄想、嫉妒妄想等精神症状。 二、一般护理 1. 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保证足够营养,预防噎食、呛咳、误食的发生。 2. 协助料理个人卫生,做好大小便失禁及皮肤的清洁护理。 3.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影响病人睡眠的各种因素,避免睡眠规律颠倒。指导和教会诱导睡眠的技巧,如温水泡脚、放松训练等。 4. 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如设施简单固定、床铺放低、走廊装置扶手、地上不能打滑或有障碍物,必须由专人陪护,并使患者与有暴力行为者隔开。 三、对症护理 1. 强化记忆训练,延缓智能减退。患者入院时视病情进行进行强化训练,让患者能找到自己的床位、上厕所及去餐厅进餐,避免睡错床、

找错房间与他人发生冲突。谈时言语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鼓励患者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2. 提供安全、保护性环境,各功能居室均有醒目标识,配有扶手、地面防滑、夜间光线适当,床边加护栏,以防跌倒和坠床发生;患者离床活动时,必要由专人陪伴,避免其走失,同时在患者身上挂身份识别卡,以防其不慎走失后联系家人;注意用药的安全,药物应看服到口,确认服下,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嗜睡,意识不清等现象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卧床患者,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3. 对伴有幻觉、妄想支配而易发生伤人、毁物、自伤等异常行为的患者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清除所有危险物品。 四、心理护理 1. 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固定人员护理,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 2. 爱护、尊重和理解患者,让其感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 3.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活动特点,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满足其合理需求。 4.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或焦虑、抑郁自杀等消极情绪时,耐心、缓慢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了解,认识其患病的性质,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5. 了解患者的认知能力,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和健康教育目标。鼓励病人在能力范围内自我料理个人生活,并有计划的进行生活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康复训练。 6. 鼓励患者参与适合其认知水平的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培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或学习新的技能,使其恢复和保持沟通能力和社会功能。

指南-脑血管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指南-脑血管】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2016-05-19 中华神经科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隐匿起病、缓慢发展、部分可急性发作。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混乱。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率也明显增加。为了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相关专家的多次讨论,达成此共识。 脑小血管病定义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微梗死[1]。 脑小血管病病因 按照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可将其分为6大类:①小动脉硬化也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的相关性最为明显;②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③其他遗传性小血管病;④炎性或免疫介导性小血管病;⑤静脉胶原化疾病;⑥其他脑小血管病[2]。 值得注意的是,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部脑血管和颅内大的血管狭窄也可以合并年龄相关或高血压相关的脑小血管病[3,4]。本文主要阐述第一和第二类脑小血管病,其他类型的脑小血管病可参照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建议。 流行病学资料 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5]。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在60~70岁的人群中,87%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68%存在脑室周围白质改变;

阿尔兹海默症 老年痴呆症 的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原文地址: 阿尔兹海默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痴呆症,因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对其进行描述而得名。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阿尔兹海默症常常在一个人50岁以后产生,开始不容易被发现,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定向、感知、语言、计算、思维分析、判断和完成复杂步骤等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淡漠或抑郁等。但尚且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而忽视治疗。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 这个时期,第一阶段的症状明显加重,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

很容易迷路;穿衣变得很困难,甚至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甚至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缺乏耻辱和道德感、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注意卫生。常常抑郁焦虑、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动易怒等。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 病人身体大多数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目前,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 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中疗养,因此患者的护理及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来减轻阿尔兹海默症状及并发症, 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方法: 一、心理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常常产生焦虑,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对于经常出现焦虑的患者,要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也可以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表现抑郁的患者,如常出现呆滞、睡眠障碍、疲倦等,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对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递给他梳子,说:“你的头发很漂亮,梳一下吧。”让他做决定。如果能对他们展示你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他们会和你一起做。如:一起吃饭、下棋、读报等。而有激越症状的患者,如常为小事发火,甚至出现攻击

老年痴呆症的评估与认知康复治疗

老年痴呆症的评估与认知康复治疗 (Assessment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Dementia) 李月英( 香港) 葵涌医院 背景: 香港人口有急剧老化的现象。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显示,于1991年的65 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占香港 8.7%,于2004年增长至11.9%,及至2031年则会增加至约25%。于1988 年赵凤琴教授于本港进行的老年痴呆症流行病率研究显示,65 岁或以上的长者约有4%患有老年痴呆症,70 岁或以上的长者则约有6% 患有老年痴呆症。 海外研究显示,80 岁或以上的长者约有20%患老年痴呆症,病发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于1997 年在护理安老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约37%的长者患有老年痴呆症。因此,及早对老年痴呆症病 者进行评估及订定适切的认知训练是对老年痴呆症病者很重要的。 技术分享:评估老年痴呆症长者包括以下几方面:精神状况,身体功能,日常生活操作,家居支持及环境设计等。作业治疗师会因应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标准的评估工具。常用的认知能力评估工具包括: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Mat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DRS), Kendrick Cognitive Tests for the Elderly, FULD Object Memory Evaluation, Clifton Assessment Procedures of the Elderly,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 Hierarchi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Severe Impairment Battery, Ellen 's Diagnostic Module, Clock Drawing Test , Silver ' s Test 等。评估 情绪方面,我们会采用老人忧郁症短量表Chinese Version Geriatric Depression Short Form 。日常生 活评估工具包括:Modified Barthel Index, Lawton IADL Scale, Chinese Disability Assessment for Dementia , Assessment Motor & Process Scale 等。评估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素和生活压力与及居住 环境( 包括实物环境及人物环境) 是痴呆症患者的康复中很重要的一环,评估工具包括:WHOQO(LBref) & QOLin Alzheimer ' s Disease (QOL-AD),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Relatives Stress Scale, Zarit Carer Stress Index 及Safety Assessment of Function & the Environment for Rehabilitation(SAFER) 等。评估痴呆症患者的发展阶段,我们会使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 (GDS) 及Functional Assessment Staging Test (FAST) 。 痴呆症患者有认知缺损,他们的近期记忆较差,集中注意力也较弱。执行及处理日常生活事情也有相当的困难,以致能否安全地在小区生活也是一个疑问。 「认知残障模式」(COGNITIVE DISABILITY MODEL, Katz, 2004) 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复康,旨在增加患者的功能及减低他们的残障。训练患者的策略是因应长者的认知能力而改变环境,以增强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作业治疗师会因应患者个别的需要,订定有系统的认知及记忆训练,并提供一些记忆改善设施,以协助痴呆症患者在小区生活,并改善生活质素。记忆策略包括「组织法」、「重复法」、「分类法」、 「联想法」及善用记忆辅助工具等。 英国的研究显示,有系统的记忆训练可以改善早期痴呆症患者的记忆及减少伤残障碍。 认知训练包括不同的训练活动:现实导向训练、怀缅治疗、记忆训练、计算机软件训练、认知剌激训练等。伦敦的随机临床测验(RCT)研究显示(Spector, 2003) , 201位在小区的长者,参与认知剌激治疗后,在认 知能力及生活质素两方面都有改善。 6个随机临床测验现实导向训练的研究(RCT)显示(Spector, 2005),共125位痴呆症患者,67人在实验组, 58人在非实验组,现实导向训练可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改善认知能力和行为问题。 =记忆训练包括打麻将、配对游戏、骨排游戏、宾哥游戏、拼图活动、问答活动及教授记忆力策略等。陈章明教授及余枝胜医生于2005 年在香港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三十位居住老人院的长者,参与打麻将治疗后,认知、情绪及运算能力方面也有改善。痴呆症的情度则由中度痴呆症进展到轻度痴呆症。其实打麻将治疗也是一种切合中国文化的认知训练活动。 因应痴呆症患者的教育背景,治疗师可编写阅读及书写的认知训练活动。作业治疗师可与家人商讨家居认知训练计划,定期检讨复康计划,以切合患者的情况。 结论作业治疗师会因应个别痴呆症患者的能力和需要及痴呆症患者的发展阶段而提供适当的评估及认知复康训练。治疗师会定期与家人一起检讨复康计划,以协助痴呆症之长者能够活得精采,长者及其家人会有较佳的生活质素。 老年痴呆症的评估与认知康复治疗 (Assessment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Dementia) 李月英( 香港) 葵涌医院 Backgraound: In HK, the population is ageing rapidly. According to data of HKCensus & Statistic Dept., there was about 8.7 %, 11.9% and would be increased to about 25% of the elderly are of age 65 or above in 1991, 2004 and

痴呆护理常规

痴呆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痴呆是一种大脑高级精神机能减退的综合征,表现为认知功能、记忆能力、语言机能、视空间技能和情感或人格等心理活动障碍。主要包括两大类型: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2、?专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迷路或走失。? 3、?饮食护理:加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磷脂及维生素的摄入。中、重度痴呆患者进食时,喂食速度要慢,每次的量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防止窒息发生。 ?4、?指导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加强体育锻炼。对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提高生活 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5、?心理护理:安排熟悉的责任护士和床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多交流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培养患者对其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 6、?情感支持:不能厌弃和嘲笑患者,经常宣传老年痴呆知识让家属及周围得人认识到患者的行为是由疾病所致。 专科护理? 1、?安全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加放床栏、防止坠床、跌倒,做好“三防护理”,对痴呆患者潜在的健康状况要有所警觉,及时发现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异常,保证患者的安全。? 2、?日落综合征的护理:日常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患者兴奋,增加日光照射,减少午休 时间;晚间睡眠前用温水洗脚,保持环境安静,改善睡眠质量。? 3、?四处徘徊综合征的护理:避免独处,外出时一定要有人陪伴,外出时佩带写有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手链,有助于走失时警方或他人送回。? 4、?能力训练:3R训练(往事记忆提取、记忆空间定位、记忆再激发)。? 5、?精神症状的护理:患者常伴有偷东西、集物、吃异食、随地大小便等症状,要耐心诱导,不可粗暴对待。? 6、?预防并发症:做好大小便护理,勤翻身、拍背,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健康教育? 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功能有关知识,通过心理护理及社会干预,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指导家属给予合理饮食。? 3、?落实对患者家属的技能宣教:预防并发症、功能训练、视听觉刺激、自我护理能力、交流技巧、3R训练等。? 4、?加强安全护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家居环境制定安全照顾措施。避免独处,外出一定有人陪伴,外出时佩带写有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手链,有助于警方或他人送回患者。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 一、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痴呆(TCD编码:BNX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F01.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 2.痴呆程度评定 参照临床痴呆评定表(CDR)。 3.病期诊断 (1)平台期: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多见于发病早期,基本证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2)波动期:感冒、感染及情绪波动常为诱因,在近期内(数日至数周)出现痴呆 原有症状(核心或周边症状)时有加重,与平台期比病情明显不稳定,呈波动状态,基本证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化热、上扰清窍。 (3)下滑期:痴呆症状明显加重,呈急性下滑趋势,也可见渐进缓慢持续下滑。 基本证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以风火痰瘀标实所致诸证类为主。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痴呆(血管性痴呆)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 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3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痴呆(血管性痴呆)。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 14 —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痴呆(TCD编码为:BNX100)和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 为:F01.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出现较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神经心理学检查 (2)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3)HIS量表测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TCD,颈部血管超声,相关基因 检测,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血糖,血脂,维生素B 12水平,叶酸水平,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补益肝肾,化痰通络。 (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健脾益肾,化痰通络。 (3)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4)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补肾填精,益髓增智。 2.针灸疗法 3.康复疗法 4.推拿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改善或延缓核心症状的发生、发展,减慢或阻止智能的减退,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2.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出现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3.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 15 —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标签:老年性痴呆;护理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dse)AD是一种以慢性智力衰退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即记忆,思维,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是智能损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焦躁,抑郁,易激怒,记忆力丧失,呆板,迟钝。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0例,女12例,63~89岁,其中轻度患者14例,中度22例,重度6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1.2主要诊断标准(1)记忆力障碍:是AD患者早期出现的表现,往往患者对近期发生的事情不能记忆,但对过去的事情能够回忆起来。(2)思维混乱,日常生活中做事颠三倒四,辨别是非能力下降,生活中计算能力下降。(3)人格改变:如原来注重自己形象的人变得不修边幅,对周围事物表现淡漠,不善与外界交际,以自我为中心。部分患者有不正当的性行为。 2护理 2.1心理护理要维护AD患者的尊严,态度要和蔼,语速要缓慢,语调要柔和,声音要清晰,对失聪的老人语调要略高,交谈的话语要简洁易懂。对健忘的老人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反复地与他们沟通,强化他们的记忆。对猜疑心重,喜欢唠叨,脾气急躁的老人,不能嫌弃孤立他们,应多予以宽容和理解,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不责怪,不批评。对他们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耐心给予解释。对性格孤僻,淡漠的老人要亲切热情,用行动和语言来体贴感化他们,建立信赖关系,对老人感兴趣的事情,应多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1]。 2.2生活护理首先,让患者要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可制定一个适合患者生活规律的时间表,定时睡觉起床,定时活动,定时用餐,定时进行娱乐,或者功能锻炼,定时服药,定时洗澡。晚上睡觉要选择宽松的内裤,睡觉前避免喝过多的水,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食物,以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2.3饮食护理老年痴呆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大脑营养的摄入,要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猪肝、鱼脑、蛋黄、蘑菇、芝麻、花生、山药等。同时、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多食蔬菜水果,做到膳食平衡。无咀嚼功能的患者可将食物,水果用搅拌机打成泥,然后用勺慢慢地喂。一般喂食要坐起,每次量不要太多,速度不要太快,温度适宜,液体和固体分开喂,以免呛咳。 2.4安全护理AD患者要加强看护,不能单独外出,以免发生意外。地面要有防滑措施,台阶要有醒目的标示。不要让患者做日常危险的操作,如插电源,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老年性痴呆治疗之浅见 【姓名】刘庆喜【学号】13312027 【班级】2013药学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用药,西药、中药以及饮食调整等对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检索知网内老年痴呆的相关文献,分析讨论西药、中药和饮食调整对于老年性痴呆治疗的效果。结果各种药物或者方式治疗和改善的表现各有不同,各具优点与不同。结论随着科学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越来越多,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是药物治疗还不能够完全攻克此类病症,而且人们在预防和护理方面的表现仍不容乐观,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西药;中药;饮食调整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及识别能力障碍等,是一种大脑退行性变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危及老年人生命的第四大病因,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脑卒中。其确切的病因尚未得到在充分阐明,但研究发现,患者脑内皮层及海马区的病变比较明显,前脑基底核胆碱能神经破坏最多,脑皮层及海马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降低,突触前胆碱受体数目减少,脑血流量显著降低等。因此,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系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1]。本文对抗老年痴呆的一些常用治疗方式作一阐述。 一、目前所使用的一些西药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1.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 老年痴呆患者常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及攻击行为,以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和利培酮分别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的精神和行为症状,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非认知的精神行为障碍(BPSD)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服药依从性高。两组治疗比较4周时奥氮平组减分显著,而且针对行为紊乱、攻击行为两项评分疗效更为显著[2]。 2.加兰他敏联合维生素E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 9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加兰他敏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兰他敏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治疗前后2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的评分变化,评定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在AD患者的神经元及病理变化的极早期,易感神经元就有氧化损伤出现,说明氧化损伤是导致疾病的一个早期因素。自由基生成过多被视为引起退行性病变和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自由基对膜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及对蛋白质、DNA的氧化作用使细胞膜、细胞内微环境、能量代谢和遗传等方面均发生了破坏性的变化,导致了神经细胞凋亡。抗氧化药物正是通过消除活性氧化或阻止其形成,来达到延缓、阻止神经细胞退化的目的。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降低细胞氧化应激能力,防止脑细胞中细胞膜成分的磷脂氧化,抑制脑组织发生退化性变,改善记忆力,从而延缓、减轻老年性痴呆、健忘症的病情和临床症状。大剂量维生素E能够保护细胞膜抗氧化损害,减少海马区神经元退化,延缓老年痴呆的病程进展[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