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

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其中构件数n,高副

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若拆不出II级组

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杆组,并按第(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杆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2-24所示机构,先除去K处的局部自由度,高副低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组成的II级杆组,再拆分出由构件6和7及构件3和2,构件8和10组成的三个II 级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和机架9。

3.正确拼装杆组

根据拟定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传递顺序进行拼接。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并且使各构件的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干涉。然后,以实验台机架铅垂面为拼接的起始参考面,所拼接的构件以原动构件起始,依运动传递顺序将各杆组由

里(参考面)向外进行拼接。

四、实验设备及功用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设备包括机架及其组件,分别详述如下。

1.机架

实验台机架如图右所示机架中有5根铅垂立柱,它们可沿ⅹ方向移动。移动时请用双手推动、并尽可能使立柱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铅垂状态。立柱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用螺栓将立柱上、下两端锁紧(*安全注意事项:不允许将立柱上、下两端的螺栓卸下,在移动立柱前只需将螺栓拧松即可)。立柱上的滑块可沿y方向移动。将滑块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用螺栓将滑块紧定在立柱上。按图示方法即可在x、y平面内确定一个固定点,这样活动构件相对机将滑块紧定在立柱上。按图示方法即可在x、y平面内确定一个固定点,这样活动构件相对机架的连接位置就确定了。

2.其他组件

(1)凸轮和高副锁紧弹簧凸轮基圆半径为18mm,从动推杆的行程为30mm。从动件为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凸轮与从动件的高副形成是依靠弹簧力的锁合,各4件。

(2)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分别为34和42,两齿轮中心距为76mm。各4件。

(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22mm,为4件。

(4)槽轮拨盘两个主动销,为4件。

(5)槽轮四槽,为1件。

(6)主动轴动力输入用轴,轴上有平键槽。L为5mm、20mm、35mm、50mm各4

件,L为65mm,为2件。

(7)转动副轴(或滑动)主要用于跨层面(即非相邻平面)的转动副或动副的形成。L为5mm、30mm分别为6件、4件、3件。

(8)扁头轴又称从动轴,轴上无键槽,主要起支撑及传递运动的作用。L为5mm、20mm、35mm、50mm、65mm,分别为16件、12件、12件、10件和8件。

(9)主动滑块插件与主动滑块座固联,可组成做直线运动的主动滑块。L为40mm、55mm,各一件。

(10)主动滑块座与直线电机齿条固连形成主动件,且随直线电机齿条作往复直线运动,为1件。

(11)连杆(或滑块异向杆)其长槽与滑块形成移动副,其圆孔与轴形成转动副。L 为50mm、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各8件。

(12)压紧连杆用特制垫片将连杆固定在主动轴或固定轴上时用。ф6.5为16件。

(13)转动副轴(或滑块)与固定转轴块配用时间可在连杆长槽的某一选定位置形成转动副或做滑块。L为5mm、20mm,各8件。

(14)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作滑块用,为16件。

(15)带垫片螺栓转动副轴与连杆之间构成转动副或移动副时用带垫片螺栓连接,用于加长转动副轴或固定轴的轴长,规格M6,为48件。

(16)压紧螺栓转动副轴或固定轴与连杆形成同一构件时用该压紧螺栓连接,规格M6,为48件。

(17)运动构件层面限位套用于不同构件运动平面之间的距离限定,避免发生运动构件间的运输干涉。L为5mm、15mm、30mm、45mm、60mm,分别35件、40件、20件、20件、10件。

(18)带轮大孔轴,用于旋转电机,为3件。

(19)主动轴带轮小孔轴,用于主动轴,为3件。

(20)盘杆转动轴盘类零件或与其他构件(如连杆)构成转动副时用。L为20mm、35mm、45mm,分别为6件、6件、4件。

(21)固定转轴块用螺栓将固定转轴块锁紧在连杆长槽上,构件可与该连杆在选定位置形成转动副,为8件。

(22)加长连杆和固定凸轮弹簧用螺栓、螺母用于两杆加长时锁紧的连接件,固定弹簧,M10,各为18件。

(23)曲柄双连杆部件偏心轮与活动圆环形成转动副,且已制作成一组合件,为4件。

(24)齿条导向板将齿条夹紧在两块齿条导向板之间,可保证齿轮与齿条的正常啮合,为8件。

(25)转动副轴(或滑块)轴的扁头主要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轴的圆头主要用于两构件形成移动副,或做滑块时用,为16件。

(26)安装电机座行程开关座用内六角螺栓、平垫标准件M8×25,ф8,各32件。

(27)内六角螺钉标准件M6×15,为2件,用于将主动滑块固定在直线电机齿条上。

(28)内六角紧定螺钉标准件M6×6,为18件。

(29)滑块已与机架相连支撑轴,并在机架平面内沿铅垂方向上下移动,为64件。

(30)压紧立柱特制平垫已与机架相连,用于固定立柱。ф9,为40件。

(31)固定立柱上滑块用特制螺母已与机架相连,M6,为64件。

(32)固定电机用特制螺母卡在机架的长槽内,可轻松柠紧螺栓固定电机座,为18件。

(33)行程开关支座2件,并配内六角头螺栓平垫,M5×15,ф5,各4件。用于行程开关与其座的连接,行程开关的安装高度可在长孔内进行调节。

(34)平垫片使轴相对机架不转动时用,ф17,为20件。

(35)防脱螺母防止轴从机架上脱出,M12,为76件。

(36)转速电机座已与电机相连,为3件。

(37)直线电机座已与电机相连,为1件。

(38)平键主动轴与带轮的连接,3×15,为20件。

(39)直线电机控制器与行程开关配用,可控制直线电机的往复运动行程。前面板为LED显示方式,当控制器的前面板与操作者是面对面的位置关系时,控制器上的发光管指示直线电机齿条的位移方向。控制器的后面板上置有电源引出线及开关,与直线电机相连的4芯插座、与行程开关相连的5芯插座和2A保险管,为1件。

(40)带标准件,O型,为3件。

(41)直线电机120mm/s,10r/min。直线电机安装在实验台机架底部,并可沿机架底部的长形槽移动电机。直线电机的长齿条为机构输入直线运动的主动件。在实验中,允许齿条单方向的最大直线位移为300mm,可根据主动滑块的位移量确定直线电机两行程开关的相对间方向的最大直线位移为300mm,可根据主动滑块的位移确定直线电机两行程开关的相对间距,并且将两行程开关的最大安装间距限制在300mm范围内。

直线电机控制器使用注意事项: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通过改变离直线电机较远的行程开关,来调节齿条(相当于滑块)往复运动行程,其可调节的最大行程不得大于400mm。

故障排除当接通电源开关,电机不运行,可能是前面板上保护电机的熔断器(2.5A)烧断。及时告诉指导老师更换新的2.5A熔断器。

*注意:未拼接机构运动前、预设直线电机的工作行程后,请务必调整直线电机行程开关的高度,以确保电机行程开关的灵活动作,从而防止直线电机齿条脱离电机主体,防止组装零件的损坏及人身安全。

3、工具

提供M5、M6、M8内六角扳手各2件、150mm-200mm活动扳手各1件、1m卷尺。铅笔、纸张自带。

五、实验步骤

(1)掌握实验原理。

(2)熟悉机构组合创新实验台使用方法。

(3)选择实验教师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或课前自拟机构运动方案作为机构组合实验内容。

(4)将拟定的机构运动方案根据机构组成原理按杆组进行正确拆分,并用机构简图表示出来。

(5)正确拼装杆组机构运动方案。

(6)完成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_______________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______________

2015年1月5日 目录 、概述................................. 1 .....................................................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二、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对连杆机构的理解掌握与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 、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拼装一个已有模型之外,自己通过对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机械产品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试验台设备进行拼装和仿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加深学生对连杆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4、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实验设备和工具 CQJP-D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其中构件包括机架、连杆、圆柱齿轮、齿条、凸轮及从动件、槽轮及拨盘和皮带轮等;运动副包括转动副、移动副、齿轮副、槽轮副等。 实验原理 平面机构是由各个杆组依次联结到机架和原动件上形成的。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所拼接的机构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将主要由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可加入一个其他类型构件如齿轮、凸轮、槽轮等)进行拼装,计算分析其自由度后,输入动力源进行 机构运行。实验内容与步骤

7.实验七 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七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 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 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1

五、实验内容 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连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连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最后组装连接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或输入移动的原动件。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适当行程的气缸驱动,用软管连接好气缸,气控组件和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空载形成实验。 4.试用手动的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确定运动没有干涉后,安装电动机,用柔性联轴节将电机与机构相连,或安装气缸,用附件将气缸与机构相连。 5.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试机 6.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 ②有无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运动不在一个平面,因而出现摩擦力过大的现象 ③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是否为曲柄。 2

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目录 一 3D打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3D打印技术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3D打印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三维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切片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3)模型打印...........................................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后续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常见3D打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 FDM:熔融沉积成型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SLS: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3) LOM:分层实体成型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4) SLA: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5) 3DP:三维印刷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6) PolyJet:聚合物喷射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3D打印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5、3D打印机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D打印创新实验室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3、3D打印创新实验室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3D打印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体系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教学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学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四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 设备和工具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 2.工具箱一套; 3.自备三角板、圆规和草稿纸等文具。 三、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四、 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通过运动副联结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 F = 3n - 2P L - P H =0 (4-1) 式中: n 为杆组中的构件数;P L 为杆组中的低副数;P H 为杆组中的高副数。由于构件 数和运动副数目均应为整数,故当n 、P L 、P H 取不同数值时,可得各类基本杆组。 当P H =0时,杆组中的运动副全部为低副,称为低副杆组。由于有F = 3n - 2P L - P H =0,故32L P n ,则n 应当是2的倍数,而P L 应当是3的倍数,即n :2、4、6……,P L =3、6、9……。 当n=2,P L =3时,基本杆组称为II 级组。II 级组是应用最多的基本杆组,绝大多数的机构 均由II 级杆组组成,II 级杆组可以有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类型: 图4-1 平面低副Ⅱ级杆组

机构运动创新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 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 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用电机、传感器、等控制测量元件组装动力源,对机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能力。 二、实验的核心内容: 使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进行积木式组合调整,从而让学生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机械设计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亲手安装电机及控制电路,模拟真实工况,动态演示观察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动性能,通过直观调整布局、连接方式及尺寸以及更改电路来验证和改进设计。设计和组装融为一体,直到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地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最终使学生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切实可行,性能较优的机械设计方案和参数,即通过创意实验模拟实施环节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教改目标。 三、实验设备、工具 1、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两人一套。 2、交流调速、直流电机等动力控制元件。 3、钢板尺、量角器、游标卡尺。 4、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四、实验选题 1、刮雨器传动装置 要求:(1)原动件整周旋转,输出摇杆大摆角摆动(相同的摆角)。

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生物制药技术中心实验室 建 设 方 案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水平,推进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验室工作“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引入有效的竞争激

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平台,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目标 2006年12月学院为了适应21世生物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资源共享理念的需要,在学校高校中率先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详详细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将原生物科学系中心实验室更名为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并隶属该实验实训中心管理。 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下设化学、生物化学、畜牧业生产技术应用、生物化学制药与检测技术、园艺技术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等6大类18 个实验室,承担我院生物制药、食品营养与检测、畜牧兽医、园林和园艺5个专业、多层次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任务。并利用该中心实验室,开展了食品检验工、花卉工、园艺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药物分析工和药物制剂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接纳学生约2000人,年均总实验人时数在109500万左右。 中心实验室累计投入170万元购置了一大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为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与社会 发展需要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实践性生物技术人才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中心实验室形成了独立设课与管理的运转模式。各实验室由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仪器设备共享,全面负责生物科学系各专业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和各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鉴定工作。同时,不断增加从事实验教学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技能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综合技能能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院系的共同建设和发展,先后取得了具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科技成果,即x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x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 和创新,获xxx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xxxx》和《xxxx》于2004年和2006年分获省级精品课程)。本中心设施齐全先进、实验教学团队优秀、管理体制规范高效、环境人文安全,实验教学成绩显著,2004年和2006年度被评为xx省优秀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生 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将向海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机原实验--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3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要求,全班共分为八组。每组设计一至二个方案。 实验地点:实验中心北楼202 陈老师 2013.12.23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理解。 2. 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实际机构与机构简图的不同之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的干涉。 3. 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4. 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 通常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原动件—传动件—从动件。原动件输出运动和动力,经传动件的变化,由从动件对外输出。 平面连杆机构由原动件—连架杆、传动件—连杆和从动件-连架杆组成。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1.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 2. 工具:外六角扳手(2把),内六角扳手(2个),钢尺(1个),十字起(1把) 一字起(1把) 四、实验内容(任选一至二项) 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人浴缸翻转机构 ⑴上身部缸体翻转机构 要求上身部缸体从水平位置向上翻转至70度,即翻转角为0-70度. 可采用的机构: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身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2. 牛头创床机构 要求刨刀(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用的机构: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 方案 (一) 方案(二) 3.飞机起落架 要求起落架上轮子从水平位置向下翻转至垂直位置,利用死点使起落架轮子保持在垂直位置。可采用的机构:双摇杆机构

起落架的要求如下: a. 起落架放下后,只要油缸的锁紧长度不变,整个机架构成自由度为零的刚性结构,且处在稳定的死点位置。 b. 起落架收起时,活塞杆内移,轮子移至水平位置。 c. 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大于30°。 4.冲压成型机 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小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生巨大的冲压力。 可采用的机构:多杆增力机构 5.精压机机构

机械创新设计指导

机械创新设计指导 一、创新设计实践目的 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 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 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用电机、传感器、等控制测量元件组装动力源,对机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能力。 二、核心内容: 使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组件”进行积木式组合调整,从而让学生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机械设计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亲手安装电机及控制电路,模拟真实工况,动态演示观察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动性能,通过直观调整布局、连接方式及尺寸以及更改电路来验证和改进设计。设计和组装融为一体,直到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地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最终使学生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切实可行,性能较优的机械设计方案和参数,即通过创意实验模拟实施环节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教改目标。 三、使用设备、工具 1、机构运动部件数套。 2、交流调速、直流电机等动力控制元件。 3、钢板尺、量角器、游标卡尺。 4、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四、课题要求 1、刮雨器传动装置 要求:(1)原动件整周旋转,输出摇杆大摆角摆动(相同的摆角)。 (2)九杆机构。 2、车门启闭机构 要求:(1)气缸驱动。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四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1.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设备和工具 1.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 2?工具箱一套; 3.自备三角板、圆规和草稿纸等文具。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 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四、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 法来组 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 相等,因 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通过运动副联结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 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 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 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 F = 3n - 2P L - P H =0 (4- 1) 式中:n 为杆组中的构件数;P L 为杆组中的低副数;P H 为杆组中的高副数。 由于 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目均应为整数,故当 n 、P L 、P H 取不同数值时,可得各 类基本杆 组。 当P H =0时,杆组中的运动副全部为低副,称为低副杆组。由于有F = 3n - 2P L - 2P L n - 3,则n 应当是2的倍数,而P L 应当是3的倍数,即n :2、4、6……, 9……。当n=2 , P L =3时,基本杆组称为II 级组。II 级组是应用最多的 绝大多数的机构均由II 级杆组组成,II 级杆组可以有下图所示的五 P H =0,故 P L =3、6、 基本杆组,

创新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创新,从小学开始 ——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2013年新任国家主席提出中国梦的概念,而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做支撑,而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可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小学阶段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必须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建设意义 1、为天文小组提供必要设施 小学部的“探索者”天文小组成立于2010年,在过去几年中涌现出了一批对天文感兴趣、有一定天文素养的学生,也在竞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兴趣小组还被评为浦区二星社团,但设备的旧,资源的匮乏,使得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制约,很多容只能靠教师讲解,学生难有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受到限制,如今,实验室的建立使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为课程建设提供配套资源 学校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等也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帮助来提高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总之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更需要与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建设、新教材相配套的教育装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培养创新

型人才的新要求。 三、建设目标 1、提供学习、实践、探究、创新的场所。(诸如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音乐教室、舞蹈房的支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需要信息资源教室的支持,体质健康的加强需要运动场地的支持,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撑才能更好的开展。)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走向实验中学、做中学、探究中学,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无法想像,老师不应该再是传递知识的工匠,更应该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指引者,创新实验室中的资源、设施恰巧为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方式。) 3、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实验室不仅服务于学生,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同样具有意义。它为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及素养创设良好的空间环境,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 4、为课程建设增添活力。(可以根据创新实验室设计专门的特色课程,也可以利用创新实验室让现有课程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建设创新实验室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真正创新出什么东西(现阶段所谓的小学生“创新发明”中,小学生只是有一个想法,最后实施的主要还是靠家长、老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触而就的,因此,培养创新意识,为真正创新打好基础才是本实验

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

CQJP-D机构运动创 新设计方案实验台 实验指导书 编著:苏天一谭益松 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 2014年6月

简介 CQJP-D实验台主要用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开设的机构拼装及仿真、机构组合创新等实验,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实验室的重要设备之一。 主要技术特点: 1、该实验台可以让学生应用零件存放柜中的零件,在机架上装配出自己所构思的机构,用带传动联接电机,使机构运动,并观察机构的运转特征。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该实验台主要由四个机架和一个零件存放柜组成,其中三个机架上配交流带减速器电机,一台配直线电机。零件存放柜内配备有各种基本杆组、回转副、凸轮、槽轮、齿轮、齿条以及复合铰链等基本构件和联接件等共计70种700多个。 3、零件存放柜设计精巧,各种类各规格的构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柜内,品种数量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的管理。 4、连杆等杆件可进行大范围尺寸调整,方便机构组合拼装;复合铰链接头构思新颖,可避免不同平面之间构件发生干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使传动更平稳。

安全规范 1、必须佩戴防护眼镜; 2、禁止穿着宽松衣服; 3、必须挽起长袖或者穿短袖; 4、禁止佩戴项链、手表、戒指等物品; 5、留有长发的,必须将长发置于帽子或衣服里面; 6、必须穿厚皮革鞋,禁止穿帆布鞋; 7、禁止戴手套在运行的机器附近; 8、安全开关由指导教师控制,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上电开机; 9、指导教师打开安全开关上电之前,必须检查每一个螺栓是否紧固; 10、开机前,指导教师应保证学生在机器1米以外; 11、实验结束,由指导教师检查组件完整,关闭电源后方可离开。 东北电力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 机械动力传输创意组合实验平台

高校创新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

高校创新实验室规划 建 设 方 案 XXX年XXX月

目录 第一章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设计思想 (2) 1.1指导思想 (2) 1.2建设框架 (2) 1.3建设目标 (3) 1.4优势特点 (3) 1.5校企合作 (4) 1.5.1智能硬件产业基地 (4) 1.5.2众创空间理念 (5) 1.5.3 众创空间丛书 (6) 1.5.4众创空间实训项目 (7) 1.5.5 众创空间部分作品展示 (8) 1.5.6 众创空间服务 (16) 1.5.7众创空间行业对接 (16) 1.5.8众创空间就业对接 (16) 1.5.9 众创空间产学合作 (17) 第二章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实施方案 (18) 2.1空间设计 (18) 2.2开源智能硬件云平台 (19) 2.3开源设备功能和清单 (20) 2.4开源设备技术描述 (21) 2.4.1智能硬件原型实践开发平台 (21) 2.4.2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开发平台 (24)

第一章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设计思想 1.1 指导思想 “创客”概念源自国外,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意指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群体。创客教育是指以培养学习者创新、创业所需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以及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 创客很重要的精神之一是开放性。准入开放,思想开放。普通人都能加入进来进行发明创造,制作的思路与方法也不拘一格。当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发展众创空间,培育创客文化,是对创新培育的巨大推动,也必将把中国教育推向一个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 1.2 建设框架 目前国内创客培养基本有三种形式: 一是体验式培养; 二是素养式培育; 三是平台式教育。 第一和第二种形式已经有了很多实践和方法,这里我们的建设框架围绕第三种形式展开,即平台式教育。 让每个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辅以技术支撑和导师支持,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创意。此外,这个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综合性平台是目前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成熟模式。 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具备了如下属性: 一要摆脱只靠听和看的学习方式,真正动手去做一些东西。并且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上,而不是“准备去做”上,就是说,那些工具、门槛都可以不必太在意,要在意的是“想法本身”; 二是创新应该有一个固定的空间。不仅应当具备开源硬件、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还要有学习者可以合作和分享创新成果的位置和平台。因为创意和创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需要多次交流、思考、探索和完善。只有营造出这种群体创新空间,塑造起创客文化,才能形成培育创客的氛围,才能增强学习者们的信心。 我们相信,通过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推广,未来的高校学生实践场景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对一个内容感兴趣,他可以在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里,通过我们提供的案例作品和案例教材,在收集资料、查找文献,通过我们的在线社区找到行业的大牛和志趣相投的合作伙伴,通过跨界交流,集体学习和制作,借助我们提供的在线元器件电子商城完成产品原型的实现,并上传至我们构建的全国高校众创空间创新项目展示平台,参加全国、全球范围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 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其中构件数n,高副 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 ,P L=3 ,称为II 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 II 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 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 III 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 级杆组,若拆不出II 级组 时,再试拆III 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杆组,并按第(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杆 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2-24所示机构,先除去K 处的局部自由度,高副低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组成的II 级杆组,再拆分出由构件6和7及构件3和2,构件8和10组成的三个II 级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 和机架9。 3.正确拼装杆组 根据拟定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传递顺序进行拼接。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并且使各构件的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干涉。然后,以实验台机架铅垂面为拼接的起始参考面,所拼接的构件以原动构件起始,依运动传递顺序将各杆组由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指导教师:苏天一 2015 年 1 月5日

目录 一、概述 1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1 四、原始数据及技术参数 2 五、设计原理及设备 2 六、机构自由度计算 5 七、机构动力分析与计算 7 八、机构运动分析与计算 9 十、参考文献 12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对连杆机构的理解掌握与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拼装一个已有模型之外,自己通过对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机械产品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试验台设备进行拼装和仿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加深学生对连杆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4、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实验设备和工具 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其中构件包括机架、连杆、圆柱齿轮、齿条、凸轮及从动件、槽轮及拨盘和皮带轮等;运动副包括转动副、移动副、齿轮副、槽轮副等。 实验原理 平面机构是由各个杆组依次联结到机架和原动件上形成的。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所拼接的机构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将主要由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可加入一个其他类型构件如齿轮、凸轮、槽轮等)进行拼装,计算分析其自由度后,输入动力源进行

浅析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浅析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 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L-P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L和低副数PH都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若拆不出II 级组 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杆组,并按第(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杆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2-24所示机构,先除去K处的局部自由度,高副低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 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 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若拆不出II级组 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杆组,并按第(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杆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2-24所示机构,先除去K处的局部自由度,高副低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组成的II级杆组,再拆分出由构件6和7及构件3和2,构件8和10组成的三个II级

会计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验室建设方案

会计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验室 建设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会计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验室包括企业财税协同作业实训和创业仿真模拟实训两个部分,企业财税协同作业实训是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与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而创业仿真模拟实训是通过学生模拟从企业建立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即从开办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名称预先核准),到公司进入经营轨道后的各项经营决策的整个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面对企业财税协同作业实训和创业仿真模拟实训分别进行介绍。 企业财税协同作业实训 建设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中国一直有着财税不分家之说,据专家预测,财税结合将是未来的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方向。会计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验室的设立响应了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关于“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及着重加强在校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培养”的号召,同时改变了财、税、计算机等教学领域相互分离与割裂的现状,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专业能力,形成了财税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新平台。 系统完整的实训基地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 计实验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实验四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 2.工具箱一套; 3.自备三角板、圆规和草稿纸等文具。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四、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通过运动副联结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 F = 3n - 2P L - P H =0 (4-1)

式中: n 为杆组中的构件数;P L 为杆组中的低副数;P H 为杆组中的高副数。由于构件 数和运动副数目均应为整数,故当n 、P L 、P H 取不同数值时,可得各类基本杆组。 当P H =0时,杆组中的运动副全部为低副,称为低副杆组。由于有F = 3n - 2P L - P H =0,故 32L P n ,则n 应当是2的倍数,而P L 应当是3的倍数,即n :2、4、6……,P L =3、6、9……。当n=2,P L =3时,基本杆组称为II 级组。II 级组是应用最多的基本杆组,绝大多数 的机构均由II 级杆组组成,II 级杆组可以有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类型: 图4-1 平面低副Ⅱ级杆组 n=4,P L =6的杆组形式很多,如图6-2所示为常见的Ⅲ级杆组。 图4-2 平面低副Ⅲ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 从机构中拆出杆组具有三个步骤: 1) 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2)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 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开始拆分杆组,每次拆分时,要求先试着拆分Ⅱ级组,没有Ⅱ组时,再拆分Ⅲ级组等高一级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拆分杆组是否正确的判定方法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而不能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全部杆组拆完后,应当只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 如图4-3所示机构,可先除去K 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先拆分出构件4和5组成的Ⅱ级组,再拆分出构件6和7及构件3和2组成的两个Ⅱ级组以及由构件8组成的单构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和机架9。 图4-3 杆组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