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学

高分子材料学
高分子材料学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高分子:(macromolecules): 分子量大,104—106

药物制剂:药物、辅料、工艺、设备

辅料:将药理活性物质制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

药用辅料:小分子、高分子

?药用高分子辅料

药用辅料的作用:

⑴成型;

⑵加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病人顺应性;

⑶有助于外观鉴别药物制剂;

⑷增强药物制剂在贮藏或应用时的安全和有效

绪论

要点:

?1、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2、高分子材料在药剂中的应用

?3、药用高分子的发展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

1、基本理论,辅料物理化性质及用途。

2、指导应用。

任务:

1、一般知识:命名、分类、化学结构、化学反应、物理、化学性能。

2、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来源、生产、化学结构、性能、应用。

二、应用

(一)、要求:

?1、无毒、无抗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机械强度(强度、弹性、持久性);

?3、降解性;

?4、载药能力;

?5、释药能力;

?6、灭菌性。

(二)、应用

方面:传统制剂、缓、控释制剂、包装材料。

1、固体制剂辅料

作用:粘合剂、崩解剂、吸收剂、包衣材料、骨架

种类:MC EC HPC HPMC CMC PVA Eudragit RS100 CAP

2、液体或半固体制剂辅料

作用:共溶剂、脂性溶剂、助悬剂、胶凝剂、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

种类:纤维素的酯及醚、carbomer、poloxamer、PEG、PVP

3、新型给药装置的组件

种类:EVA、聚酰胺、硅橡胶、聚氨酯

4、控释制剂中作药物载体(生物降解)

种类:聚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醇酸、聚酰胺、聚酸酐、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作用:植入、微球、控释片、肠线

5、生物粘着性材料

作用:口腔、胃肠粘膜

种类:纤维素的醚(HPC、MC、CMC-Na)、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酯、聚异丁烯共聚物

6、药物产品的包装材料

PE、PP、PVC、PET等

三、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⑴现代制剂发展的需求;

⑵国外发展:规格、品种;

⑶国内发展:近10年来发展起来。

四、重点开发工作展望

1、开发性能优良,国外已收载的药用聚合物;

2、现有品种不同规格;

3、寻找新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天然或化学修饰);

4、开发新的化学实体;

5、再加工辅料产品的研究和生产;

6、完善药用高分子辅料的质量标准。

五、有关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法规

新辅料的分类:

一类:新创制或国外只有文献报道、已有化合物首次用作辅料。

二类:国外已批准的药用辅料、已有的食品添加剂首次作为辅料。

第一章概论

要点:高分子一般知识、命名、分类、结构知识。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高分子链结构

第三节: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高分子链的构成

1.有关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简称高分子):是一类分子量很高的化合物,高达104—106(1万– 100万);其分子链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以一定方式重复连接而成,因此高分子又称聚合物(polymer)。

例:聚氯乙烯(PVC)

~~~CH2 - CH - CH2 - CH – CH2– CH …… CH2– CH~~~

||

Cl Cl Cl Cl

结构简式:

[ CH2-CH ]n

?

Cl

?

?

聚苯乙烯(PSt)

~~~CH2 - CH - CH2 - CH – CH2– CH …… CH2– CH~~~

?||||

结构简式:[ CH2-CH ]n

高分子化合物:是以共价键连接若干个重复单元所形成的长链结构为基础的大分子量化合物,许多相同,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

聚合物:高聚物、低聚物、齐聚物的混合物

结构和分子量决定高分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

重复单元:高分子链的基本组成单位(链节)。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表示聚合物中所含各同系分子重复单元数的平均值,它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一个指标。M=n×M0

单体(monomer):能够形成结构单元的小分子组成的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单体单元:重复单元与单体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外,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相同。

如:PVC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是相同的。[ CH2-CH ]n

Cl

?

聚酰胺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不同

聚酰胺-[ 2)6NH·CO ] n

重复单元

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均聚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体或聚合物共聚而成的聚合物,则称为共聚物。

分为: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

二、高分子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1.习惯分类法

塑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的高分子。

橡胶:室温下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逆形变。

纤维:具有一定强度的线状或丝状高分子材料。

2.科学分类法:

根据主链结构分为三大类。

(1)有机高分子:

碳链:C (主链)(均链有机高分子)。

杂链:C、O、S、N、P等杂原子,聚醚、聚酯、聚酰胺、芳环。

⑵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中无C、由Si、B、Al、O、N、S、P,但侧基有C,

如:聚二甲基硅氧烷。

?⑶无机高分子(主链、碳链均无碳原子):石英、玻璃。

(二)、命名

1、习惯命名法:

天然聚合物:

专有名称:纤维素、淀粉、木质素、蛋白质。

与来源有关:甲壳素、阿拉伯胶。

CMC-Na。

合成聚合物:以合成原料或者以链节来源的单体为基础,进行命名,一定程度上反应高分子化学结构的特征。

“聚单体名”:一种单体加聚而成,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聚链节名”:二种单体聚合成的产物

如聚酯、聚酰胺、聚醚。

尼龙:聚己二酰己二胺

共聚体:“单体名”共聚物,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商品名:

纶:⑴尼龙:聚酰胺

⑵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⑶腈纶:聚丙烯腈

⑷丙纶:聚丙烯

橡胶:⑴丁(二烯)苯(乙烯)橡胶

⑵丁(二烯)(丙烯)腈橡胶

⑶乙(烯)丙(烯)橡胶

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3、系统命名:

IUPAC(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线型有机聚合物提出结构系统命名法。

命名程序:⑴确定重复单元结构;

⑵确定次级单元次序;

⑶确定命名重复单元(根据化学结构);

⑷确定聚“重复单元名称”。

如:[CH – CH2]n

Cl

聚(1-氯代乙烯)

第二节高分子链结构

一、高分子的结构特点(最后总结)

二、高分子结构的内容

1、链结构:指单个大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的几何排列,即分子内结构、单个分子的结构和形态。

近程结构(一次结构):单个大分子链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结构。

远程结构(二次结构):单个大分子空间形态和构象,包括:空间形态、链柔

顺性及构象(分子)。

2、聚集态结构(三次结构):是指单位体积内许多大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堆砌方式,即分子间结构,指高分子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

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液晶态结构、织态结构,。

3、结构与性能关系:

近程:基础(反映高分子各种特性的最主要结构层次)m.p,dentisity,solubility,viscocity,adhesivety。

远程:构象→柔性和刚性。

聚集态结构:加工过程中形成,直接影响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强度、开裂性能和透明性。

三、近程结构

研究对象:链段。

包括:结构单元的组成、键接方式、空间排列、支化、交联等。

1、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Polymer化学和物理性能。

⑴主链含C:Pst、PE、PP、PMMA—不易水解,耐热性差。

⑵杂链高分子如:聚酯,耐热性强,主链带有极性,较易水解、醇解或酸解。

⑶元素有机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热稳定性及有机物的弹性和塑性。

2、键接结构:是指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键中的连接方式。

缩聚、开环聚合:如聚酰胺,键接方式一定。

加聚:不同键接,得到不同聚合物。

⑴均聚物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

A、结构完全对称单体:只有一种键接。

如:~CH2-CH2-CH2-CH2 ~

B、结构不对称取代单体(PVC)。

单烯:有三种不同的键接顺序:

头―头:~CH2—CH—CH—CH2~

Cl Cl

尾―尾:~CH—CH2—CH2—CH~

Cl Cl

头―尾:~CH—CH2—CH—CH2~

Cl Cl

规律:烯类单体加成—大多数头—尾。

双烯:丁二烯:CH 2=CH —CH=CH 2

1,2加成:

CH 2CH

CH 2CH CH CH

CH 2CH 2

1,4 顺式:

CH 2HC

CH CH 2CH 2CH CH CH 2

1,4反式: C H 2H C

H H 2C H 2H C C H H 2

异戊二烯 CH 2=C —CH=CH 2

CH 3

有1,4,1,2,3,4加成3种顺序

键接顺序对高分子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1,2加成→支链高分子; 1,4加成→线性

两种材料的弹性不同

⑵共聚物序列结构

定义:两种单体以上或聚合物反应得到的高分子称为共聚物。 无规共聚:—A —B —B —B —A —A —B —A —A —A —

交替共聚:—A —B —A —B —A —B —

嵌断共聚:—A —A —A —B —B —B —B —A —A —A —

接枝共聚:—A —A —A —A —A —A —

B B

B B

结果:顺序→材料性能→显著影响

75%丁二烯和25%苯乙烯无规共聚→丁苯橡胶

block.copolymer Ps-PB-Ps→热塑性弹性体

20%的丁二烯和80%苯乙烯接枝共聚耐冲击苯乙烯塑料

3、支链、交联和端基

⑴支链

线型Polymer链→蜷曲→成团→分子间无化学键合

线型分子:链结构中,每个重复单元仅与另外两个单元相连,形成一根线型长链,称线型分子。

支化高分子:分子链上带有长短不一的分支。

线型与支化高分子区别: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机械)

举例:高压聚乙烯(LDPE):支化→规整性↓→结晶度↓。

低压聚乙烯(HDPE):线型→规整性↑→结晶性↑,密度↑,m.p↑,硬度↑。

⑵交联

网状高分子:线型高分子或支化高分子上的若干点彼此通过支链或化学键相键接,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分,即体型高分子或网状高分子,

交联:由线型或支化高分子转变成网状高分子的过程称交联。

例:橡胶的硫化、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聚维酮

性质:具有不溶解、不融熔的性质。

交联度与性能:

大:刚性增大;

低:溶胀度较大、柔韧、热易软化

⑶端基

端基:终端化学基团;对热稳定性影响较大,因链的断裂可以从端基开始→封端。聚甲醛(聚醚)H [ OCH2 ] H 酯化→热↑

封端、调节分子量:加端基反应的单官能团化合物

⑷互穿(interpenetration):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三)、高分子链的构型

构型:分子中最近邻原子相对位置的表征,

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这种排列是稳定的,改变构型需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构型:旋光异构

几何异构

小分子:异构体

大分子:异构单元

立体构型与材料性能

1、旋光异构

①小分子:饱和C-H,不对称C→互为镜像的旋光异构体→表现出不同的旋光性称旋光异构体。

②大分子:[ CH2—CHR ] 型,两种旋光异构(有一个不对称C原子),每一个节就有两种旋光异构体。

高分子有三种立构排列方式:

全同立构(isotactic):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链接而成的高分子。

间同立构(syndiotactic):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

无规立构(atactic):两种旋光异构单元无规键接。

2、几何异构

双键不能内旋转而引起的异构现象:顺式与反式。

如:聚丁二烯

同时具有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

立构规整度或等规度:结构单元空间排列的规整程度(包括旋光、几何异构)。

分子链中结构单元的空间排列是规整的,称为有规立构高分子,其规整程度称为立构规整度或等规度。

有规立构高分子→结晶↑→硬度、密度↑,软化温度↑,溶解度↓。

五、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二次结构):

单个大分子在空间的构象和形态.

包括:分子大小、构象(链的柔顺性)

形成单元:若干重复单元组成的链段。

构象与构型的不同之处:

构象:单链内旋转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构型:化学键固定。

(一)、高分子链的内旋转与构象

内旋转:单键绕键轴旋转的一种现象。由于内旋转使具有同一构型的分子原子相互空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各种内旋异构体称为分子的构象。

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为构象。

分子热运动,使各种构象之间的转换速度极快

在没有外力和温度一定时,各种内旋异构体的相对含量平衡,使高分子主链出现伸展链、无规线团、折叠链、螺旋链等构象。

统计性计算:分子链呈伸直构象的几率极小,而呈蜷曲构象几率较大→无规线团。内旋转越自由—蜷曲越大。

构象数受结构影响

分子结构—内旋转的不完全性—构象数。

(二)、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柔性:由于内旋转而使高分子链表现不同程度卷曲的特性称为柔性。

这是高聚物不同于低分子物质性质的主要原因。

高分子链柔顺性的影响因素:

结构→内旋转自由度→构象数→柔性

1、主链结构:

链的类型:键长、键角

类型:Si-O >C-O>C-S>C-N>-C-C=C-C>C-C=C-C>-C-O>-C-C->-C-C

‖‖

O O

2、侧基(取代基):性质、体积、数量、位置

①非极性取代基(空间位阻)体积、对称性

体积大—空间位阻↑→内旋转↓→刚性↑

例如:柔性Pst< PP < PE

②极性极团:(相互作用)

极性越大→相互作用↑→内旋转↓→刚性↑、柔性↓。

③数量:极性、聚氯乙烯、聚氯丁二烯。

共轭双键:刚性增大

[CH= CH—CH= CH]n

孤立双键:柔性增加

[ CH2—CH= CH—CH2 ]n

第三节高分子聚集态结构(三次结构)

聚集态结构(三次结构):分子链间的几何排列和堆砌结构方式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液晶态结构、织态结构。

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依赖于加工成型条件。

链结构——高聚物的基本性质(间接)。

聚集态结构——本体性质——高聚物材料的应用性质(直接)

结构特征——形成条件

通过加工成型获得预期结构和性能材料。

一、分子间作用力

1、作用力:

范德华力:定向力:(极—极)

诱导力:(极—非)

—非)

氢键

特点:分子间力大于分子内力

无气态、耐热性、机械强度、溶解性

1、度量法:内聚能或内聚能密度表示

内聚能:是将液态或固态中的分子转移到远离邻近分子(气化或溶解)所需的总能量。

内聚能密度ε=?E/V

高分子内聚能的测定:粘度法、溶胀法

二、聚合物的结晶态结构:

高分子间的空间排列规整有次序则称为晶态,否则为非晶态。

(一)、高分子晶态结构特征:

1、结晶单元为链段。

2、部份结晶(结晶不完全)(晶态与非晶态共存)受结晶条件影响而变化。

3、熔点不是单一值,熔点(指完全溶化时的的温度)。

(二)、结晶过程:聚合物从熔体冷却到熔点与玻璃化温度之间的某一温度,都能产生结晶。

过程:成核阶段:均相

异相

生长阶段

1、成核过程与T关系

结晶速度与温度变化图:

2、次结晶过程:

高分子三态:玻璃| 高弹态| 粘流态

结晶度Xc=晶相含量/试样总重量X100%

(三)、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

1、链结构:①链对称性↑,结构简单,取代基越小,链节对称性越高就越结晶,

结晶力↑。②规整性↑,结晶力↑。③分子间作用力↑,有利于结晶,但结晶稳定性↑,柔性较差,不易结晶。

2、温度:温度影响结晶速度和程度。

3、应力和杂质

(四)、结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结晶后链运动受限制,高弹性、断裂伸长、抗冲击强度降低。

1、密度↑,结晶度↑,m,p↑,density↑,耐溶剂性能↑(分子排列紧密)。

2、强度:硬度↑,抗张强度↑弹性↓,断裂伸张(分子间不易运动)、抗冲击强度↓。

3、断裂伸长下降,韧性变差。

4、溶解性、透气性变小,耐溶剂性提高。

三、聚合物的取向态结构

取向: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或链段沿外力方向平等排列,形成的结构

取向后为各向异性,未取向的是各向同性。

(一)、类型

单轴取向:(包装带)

双轴取向:平行材料表面。

取向与结晶的区别:周期性(晶态),分子链的原子相互间均有同期性和规则的排丰。

取向:单方向有序化;结晶:三维有序化。

(二)、取向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取向方向,机械强度提高:

单轴取向:纤维

双轴取向:薄膜

2、结晶度提高,取向是分子链有序化的过程。

四、高分子的织态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与其它成份(添加剂、其它杂质-聚合物)混合之后的堆砌排列,形成复合材料,改善复合材料性能。

(一)、共混:将两种或二种以上的高分子材料加以物理混合,使之形成的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共混。

高分子合金:共混嵌断,接枝。

表面均匀,结构不均。

(二)、共混聚合物的性能

取决于性质(各组分)、配比、混合状态。

内聚能相近,性质又互为补充,是比较理想的混合物。

混合方法:干粉、溶液、乳液、熔融。

总结高分子结构特点:

1、多组成:多个简单结构重复单元共价键连接而成,分子量大且具多分散性,结构复杂,均聚、共聚、线型、支化、匀状。

2、主链有内旋转自由度,具有柔性。

3、结构不均一性:分子量、链接顺序、空间构型、规整度、支化、交联、组成序列。

4、结构单元相互作用,聚集结构—物理性能。

5、聚集态有晶态和非晶态共存。

6、具有织态结构。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31028 课程英文名称:High Polymer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是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获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简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应用、加工成型方法及工艺,是该专业学生学习高分子材料工程知识的入门课程,使其明了高分子材料工程的内容和学习本专业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高分子材料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 2.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3.熟悉各类高分子材料的选用、成型加工等基础知识; 4.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能、选用,及加工基本方法和工艺。 2.基本能力:具有能根据应用要求选择高分子材料类型和根据结构要求选择高分子材料制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基本能力。 3.基本技能:高分子材料鉴别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条件可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仿真模拟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现场参观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 2.教学手段:本课程以理论为主,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先修课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对习题课和实践环节无要求。 2.作业题内容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药用高分子材料练习题B答案

药用高分子材料练习题B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远程结构:是指整个分子链范围内的结构状态,又称为二次结构。 2. 体形高分子:线性高分子通过其支链的交联反应生成空间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 3. pharmaceutical polymer material science: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研究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用途的理论和应用的专业基础学科。 4. 药用辅料:广义上指的是能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其中具有高分子特征的辅料,一般被称为药用高分子辅料。 5. 醇解度:聚醋酸乙烯醇解百分率称为醇解度 6. 缩聚反应: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分子之间逐步聚合形成聚合物,同时析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化学反应。 7.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分子量很高的一类化合物。 8. E.O.P.O代表什么? E.O.表示泊洛沙姆两端聚氧乙烯链节数,P.O.代表聚氧丙烯链节数。 9. 均聚物:在合成高分子时,由一种单体成分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说聚乳酸(PLA)是较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 答:该物质在体内最终降解产物(CO2、H2O)对人体无危害作用。 2. 药用辅料作为载体的条件 答:A.有载药能力B.有适宜的释药能力C.无毒、无抗原、良好生物相溶性。 3. 写出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答:高分子的结构包括不同结构层次,按其研究单元的不同可分为高分子链结构和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两大类。链结构是指分子内结构,

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聚集态结构或更高层次的结构是聚合物在加工成型工艺中形成的。 4 对作为药物制剂的高分子材料或辅料来说,是否是分子量越高,分子量分布越窄越好吗?实际应用如何选择? 答:不是的,在实际应用中,应兼顾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方法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加以控制。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它的要求是不同的。 5 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答:1.乳液聚合,2.乳液-溶剂蒸发法,3.相转移法,4.溶剂变换法。 6. 简述结晶和取向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答:结晶度越大,其熔点、密度增加,抗张强度、硬度、耐溶剂性增强,但使材料的高弹性、断裂伸长、抗冲击强度降低。取向后,高分子材料在取向方向的机械强度增大。 7. 为什么说L-HPC是较好的崩解剂。 答:主要是因为其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不溶,但能在水中溶胀,故其具有很强的崩解作用。 三、论述题 1. 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和交联聚维酮(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均是常见的崩解剂,他们的各自优点是什么?答:A、羧甲基淀粉钠: 1.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 2.具有良好的润湿和崩解作用 3.在水中易分散并溶胀,吸水后体积增大300倍,不形成高粘屏 障,不影响片剂的继续崩解,及其它无机盐可降低崩解能力 4.可直接压片亦可湿法制粒压片 B、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 1.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及孔隙度,增加了稀释速度,增加了溶

药用高分子材料(大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 1.简述高分子的溶解。 答:高分子的溶解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溶胀,即溶剂分子扩散进入高分子内部,使其体积增大的现象。二是溶解,即溶胀后的高分子在充足的溶剂中不断扩散,形成真溶液。 2.为什么说聚乳酸(PLA)是较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 答:该物质在体内的最终降解产物(CO2、H2O)对人体无危害作用。 3.药用辅料作为载体的条件。 答:药用辅料作为载体的条件有:A.有载药能力 B.有适宜的释药能力 C.无毒、无抗原、良好生物相溶性。 4.聚乙烯醇溶解性与什么有关? 答:主要和其醇解度有关,醇解度在87%~89%溶解性最好,在热水和冷水中均能快速溶解,更高醇解度的聚合物需加热才能溶解,随着醇解度的下降,其水溶性下降,醇解度在50%以下的不溶于水。 5.简述水分散体包衣成膜的机理。 答:水分散体粘着固体表面后水分不断蒸发使聚合物粒子越来越靠近,包围在乳胶粒子表面的水膜不断缩小产生很高的表面张力,促使粒子进一步靠近,并且发生因高分子链残留能量导致的高分子链自由扩散,在最低成膜温度以上,最终产生粘流现象而发生粒子间的相互融合。 6.简述硅胶为什么适用于人造器官。 答:硅橡胶具有生物相亲性好、组织反应轻、耐老化、血液相容性好、透气性良好、耐化学介质、耐高温等优点,所以被用于制作人体器官。 7.交联聚维酮作为崩解剂有什么特点。 答:a.迅速吸水(每分钟可吸收总吸水量的98.5%,羧甲基淀粉仅21%)。 b.吸水量较大(吸水膨胀体积可增加150-200%,略低于羧甲基淀粉)。 c.药物释放快(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 8.聚合物的生物降解与溶蚀有何不同? 答:生物降解通常是指聚合物在生物环境中(水、酶、微生物等作用下)大分子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产生碎片或其他降解产物的现象。降解的特征是:分子量下降。它与聚合物的溶不同,聚合物的溶蚀是指由于单体、低聚物、甚至非降解物的丧失而引起的聚合物质量的损失。生物降解的过程包括水解、氧化、酶解等反应,以水解形式存在的化学降解是最重要的降解形式。生物体内的降解主要是水解或酶解。 二、论述题(20分)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由哪些结构组成?并简述之。 答:聚集态结构又称为三次结构,是指高分子链间的几何排列。它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和织态结构等。晶态结构是指聚合物能够结晶,但由于聚合物分子链比较大,

《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课程编码:02100090英文名称:Molding Theory for Polymer material 学时:56学时学分:3.5学分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高分子物理 教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王贵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育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育环节,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生产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的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绪论 聚合物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机械, 2、聚合物加工性质 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性能、可挤出性、可模塑性、可纺性,在加工过程中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与加工条件的关系; 3、聚合物的流变性质 了解聚合物流动和变形的特征和基本分类,掌握粘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特别是成型加工工艺有关的参数 4、聚合物流体在管和槽中的流动 掌握聚合物流体在圆管和狭缝通道中流动的特点, 5、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掌握混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及混合效果的评定 6、成型物料的配制 掌握混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及混合效果的评定

7、挤出成型 普通型、三段式单螺杆挤出机基本原理:固体塞简化假设和固体输送原理;融化段的物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熔体输送段最简流动方程的意义 8、注射成型 移动螺杆式注塑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成型时熔体进入型腔内部流 动情况,及在此期间制品的内在质量与成型工艺的关系 9、其它成型加工方法 其他成型加工方法, 如:吹塑、旋转模塑、热成型、热固模塑{压缩和传递模塑}发泡塑料加工、冷成型、共混和增强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绪论 聚合物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机械,了解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2、聚合物加工性质 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性能、可挤出性、可模塑性、可纺性,在加工过程中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与加工条件的关系;聚合物加工过程中聚集态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 与加工条件的关系 3、聚合物的流变性质 了解聚合物流动和变形的特征和基本分类,掌握粘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特别是成型加工工艺有关的参数,如温度、剪切以及与多相体系配制工艺有关的因素等。 4、聚合物流体在管和槽中的流动 掌握聚合物流体在圆管和狭缝通道中流动的特点,了解可测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着重掌握热塑性塑料加工过程的取向、结晶等结构变化及对制品的影响,从而了解改进制品的质量的方法。 6、成型物料的配制 掌握混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及混合效果的评定,了解常用的混合设备。 熟悉常用的几种配料工艺。 7、挤出成型 了解单螺杆挤出机的基本结构。 掌握普通型、三段式单螺杆挤出机基本原理:固体塞简化假设和固体输送原理;融化段的物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熔体输送段最简流动方程的意义。 结合上述理论,联系挤出实践,了解工艺和结构参数对挤出流量和质量的影响。 8、注射成型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考试试题2

药用高分子材料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大溶解度——交联聚合物交联度大溶胀度——()A 小,大 B 小,小 C 大,大 D 小,小P58 2 在聚合物和溶剂体系的电子受体的强弱顺序() A - SOOH>6HOH>--COOH>CHCN B - SOOH>CHCN >--COOH>4OH C - SOOH>--COOH>COH>CHCN D--COOH- SOOH> CHOH>CHCN P62 3 在聚合物和溶剂体系的电子给体基团的强弱顺序() A --CH2NH2>C6H4NH2>CONH>--C2HOCH2 B C6H4NH2--CH2NH2 >CONH>--CH2OCH2 C C6H4NH2>--CH2NH2 >--CH2OCH2>CONH D C6H4NH2->CONH>--CH2NH2 >--CH 2OCH2 P62 4 聚合物的渗透性及透气性手聚合物的结构和物理状态影响较大,下列哪项不属于其影响因素() A温度B分子质量C极性D物质分子大小P63 5 相对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黏度较——,熔融指数较——() A 大,高 B 小,高 C 大,低 D 小,低P69 6 药物由装置的扩散过程步骤应为() (1)药物由聚合物解吸附 (2)药物扩散进入体液或介质 (3)药物由于存在浓度梯度,药物分子扩散通过聚合物屏障 (4)药物溶出冰进入周围的聚合物或孔隙 A (1)(3)(2)(4) B (3)(2)(4)(1) C(4)(3)(2)(1)D (1)(2)(3)(4)P73 7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水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 A浓度B温度C电解质D溶解度P79 8 电解质对胶凝的影响比较复杂,盐的浓度较大时,下列哪项可以加速凝胶) 2+ _ _ _ A Ba 2+ B Cl _ C I _ D SCN _P79 9 电解质对胶凝的影响比较复杂,盐的浓度较大时,下列哪项可以阻滞凝胶) A Ba 2+ B Cl _ C SO 42-- D SCN_P79 10 生物黏附性形成的理论中常被提及的有扩散理论,电子理论,润湿理论,断裂理论,吸附理论,在药物制剂中,哪 3 种理论具有特殊意义() A润湿理论,断裂理论,扩散理论 B 扩散理论,电子理论,润湿理论 C 润湿理论,断裂理论,吸附理论 D扩散理论,断裂理论,吸附理论P88 答案1—5 BCABC 6 —10 CDBDA 11 、聚合物溶解必要条件是() A、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Gm小于零。

药用高分子材料习题整理及答案

药用高分子材料习题整理及答案 《绪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药用辅料: 2 高分子药物: 二.填空题 1.药用辅料广义上指的是能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其中具有____的辅料,一般被称为药用高分子辅料。 2.辅料有可能改变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或,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3.纤维素的衍生物最常见的有、、。 4.高分子材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的①②,③,④⑤并能。 5.药用高分子辅料在药用辅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的制剂工业,从包装到复杂的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其和表明它的重要性。 6.控释、缓释给药的机制一般可分五类:、、、和。 7.经典的对辅料的研究,一般只限于物理药学的方法,如、____ 、____ 、和研究。 三.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有关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法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B.《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C.《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 D.《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办法》 2.淀粉的改性产物可分为( ) A.羧甲基淀粉钠和可压性淀粉 B.羧甲基淀粉钠和支链淀粉 C.可压性淀粉和支链淀粉 D.直链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 3.依据用途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用高分子材料( ) A.在传统剂型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B.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C.前体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D.包装用的材料 4.传统上片剂是用糖浆包衣,而薄膜包衣操作简单,高分子材料的衣膜只要加20-100um厚就具有作用,但不具有下列哪个作用?( ) A.封闭孔隙 B.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C.具有一定防潮作用 D.使粗糙表面光滑的作用 5.下列不属于水溶性包衣材料的是( ) A.海藻酸钠B.明胶C.桃胶D.虫胶 四.简答题 1.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要用高分子材料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指在药物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辅料及高分子包装材料。 2.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主要介绍一般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药剂学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功能与应用。 3.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经过合理的安全评价的不包括生理有效成分或前体的组分。广义上指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若为高分子则称为药用高分子辅料。 4.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分子量很高并由多个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5.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 6.聚合度:大分子重复单元的个数 7.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7.结构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8.均聚物:在合成高分子时,由一种单体成分反应生成的聚合物。 9.共聚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体或聚合物反应得到的高分子。 10.高分子链结构:单个高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间的几何排列 11.近程结构:单个大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结构,又叫一次结构或化学结构 12.远程结构:单个分子在整个分子链范围内的空间形态和构象,又叫二次结构 13.聚集态结构:单位体积内许多大分子链之间的排列、堆砌方式,也称三次结构 14.键接顺序:是指高分子链各结构单元相互连接的方式. 15.功能高分子:具有特殊功能与用途但用量不大的精细高分子材料。 16.线型高分子:每个重复单元仅与另外两个单元相连接,形成线性长链分子。 17.支化高分子:当分子内重复单元并不都是线性排列时,在分子链上带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分枝,这类高分子称为支化高分子 18.支链:支化高分子链上带有的长短不一的分枝称为支链。 19.体型高分子或网状高分子:线型高分子或支化高分子上若干点彼此通过支链或化学键相键接可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分子,称为体型高分子或网状高分子。 20.交联:由线型或支链高分子转变成网状高分子的过程叫做交联。 21.端基:高分子链终端的化学基团 22.单键内旋转:高分子主链中的单键可以绕键轴旋转,这种现象称为单键内旋转. 25.玻璃化温度Tg: 27.取向态结构: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沿外力方向平行排列形成的结构。 31.织态结构:不同聚合物之间或聚合物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堆砌排列。 32.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 33.加聚反应:单体经过加成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34.自由基引发剂: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39.自由基共聚合:共聚物若使用自由基作为聚合的引发剂时,称为自由基共聚合。 40.离子型聚合:链增长活性中心为离子的聚合反应称为离子型聚合。 41.活性链:链活性中心直到单体消耗完仍保持活性称为活性链 开环聚合:环状单体在引发剂或催化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性聚合物的反应。 42.缩聚反应:是由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度的单体分子间逐步缩合聚合形成聚合物,同时析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化学反应。 45.本体聚合: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热、光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46.溶液聚合:把单体和引发剂溶在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 47.悬浮聚合:是将不溶于水的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 48.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考试试题2讲课教案

药用高分子材料第三章一.选择题 1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大溶解度 ——交联聚合物交联度大溶胀度 —— () A 小,大B小,小 C 大,大 D小,小 P58 2在聚合物和溶剂体系的电子受体的强弱顺序() A –SO 2OH>C 6 H 4 OH>--COOH>CHCN B –SO 2OH>CHCN >--COOH>C 6 H 4 OH C–SO 2OH>--COOH>C 6 H 4 OH>CHCN D--COOH>–SO 2OH> C 6 H 4 OH>CHCN P62 3在聚合物和溶剂体系的电子给体基团的强弱顺序() A --CH 2NH 2 >C 6 H 4 NH 2 >CONH>--CH 2 OCH 2 B C 6H 4 NH 2 --CH 2 NH 2 >CONH>--CH 2 OCH 2 C C 6H 4 NH 2 >--CH 2 NH 2 >--CH 2 OCH 2 >CONH D C 6H 4 NH 2 ->CONH>--CH 2 NH 2 >--CH 2 OCH 2 P62 4聚合物的渗透性及透气性手聚合物的结构和物理状态影响较大,下列哪项不属于其影响因素() A温度B分子质量 C极性 D物质分子大小 P63 5相对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黏度较 ——,熔融指数较 —— () A大,高 B 小,高 C大,低 D小,低 P69 6药物由装置的扩散过程步骤应为() (1)药物由聚合物解吸附 (2)药物扩散进入体液或介质 (3)药物由于存在浓度梯度,药物分子扩散通过聚合物屏障 (4)药物溶出冰进入周围的聚合物或孔隙 A(1)(3)(2)(4) B(3)(2)(4)(1) C(4)(3)(2)(1) D(1)(2)(3)(4) P73 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水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 A 浓度 B温度 C 电解质D溶解度 P79 8电解质对胶凝的影响比较复杂,盐的浓度较大时,下列哪项可以加速凝胶() A Ba2+ B Cl_ C I_ D SCN_ P79 9电解质对胶凝的影响比较复杂,盐的浓度较大时,下列哪项可以阻滞凝胶() A Ba2+ B Cl_ C SO 4 2-- D SCN_P79 10生物黏附性形成的理论中常被提及的有扩散理论,电子理论,润湿理论,断裂理论,吸附理论,在药物制剂中,哪3种理论具有特殊意义() A润湿理论,断裂理论, 扩散理论 B扩散理论,电子理论,润湿理论 C润湿理论,断裂理论,吸附理论 D扩散理论,断裂理论, 吸附理论 P88 答案 1—5 BCABC 6—10 CDBDA 11 、聚合物溶解必要条件是( ) A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Gm)小于零。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lymers) 课程号(代码):300070020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专门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一门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运用生命周期思维系统介绍高分子材料和产品在原料合成、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废物产生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阐述高分子材料的再生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新技术,并详细讨论高分子材料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生物基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将来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 (1)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 (2)毕业要求4,分指标点4.3; (3)毕业要求6,分指标点6.1和6.3; (4)毕业要求7,分指标点7.1、7.2和7.3 (5)毕业要求8,分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分子材料的战略性问题(3学时) 简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分子材料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评价高分子材料对环境影响的方法与工具等。使学生充分了解对本课程的基本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及要求等。 要点: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重要性及研究方法 3.课程学习的目的、方法、要求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试题86835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体内可吸收聚合物(D)P222 A.PAG B.PLA C.PCL D.PEG 2、下列哪个不是氨基酸类聚合物(D)P226 A.聚氨基酸 B.酸性聚氨基酸 C.氨基酸共聚物 D.氨基酸缩合物 3、下列关于二甲基硅油说法不正确的是(B)P231 A.具有优良耐氧化性 B.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是一系列不同黏度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二氧基硅氧烷总称 D.有很好的消泡和润滑作用 4、离子交换反应进行的速度与程度受到结构参数影响,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其反应速度与程度的结构参数(C)P233 A.酸碱性 B.交换容量 C.溶解度 D.交联度 5、下列属于制备PGA的方法有(A)P221 A.一氧化碳甲醛共聚法 B.NCA法 C.活性脂法 D.发酵法 6、下列关于PLA及PLGA的说法错误的是(C)P222 A.PLA及PLGA降解均属于水解反应 B PLA及PLGA降解速度随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 C. .PLA在降解初期,其材料的外形和重量有明显变化 D. PLA及PLGA制备中均可利用羟基铝作催化剂 7、下列不属于硅橡胶特点的是(C)P232 A.耐温性 B.耐氧化 C.亲水性 D.透过性 8、下列关于疏水线性聚磷腈应用错误的是(D)P229 A.蓄积式埋植剂 B.均混式埋植剂 C.均混式微球制剂 D.水凝胶释药基质 9、聚酸酐的合成方法不包括(C)P227 A.熔融缩聚法 B.溶液缩聚法 C.界面开环法 D.开环缩聚法 10、下列为增大硅橡胶膜弹性的物质为(B) A.PEG B.二氧化钛 C.乳糖 D.甘油 11、(A )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塑料。 A聚乙烯B聚丙烯C聚氯乙烯D聚苯乙烯 12、(A )无毒,是药品和食品包装最常用的材料。 A聚乙烯B聚丙烯C聚氯乙烯D聚苯乙烯 二、判断题 1、PACA可用于眼部给药,具有比普通滴眼液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对P230 2、脂肪族聚酸酐降解比芳香族聚酸酐降解速度慢很多。 错,芳香族聚酸酐降解速度比脂肪族聚酸酐慢。P227 3、聚乙醇酸酯晶度高,不溶于所有有机溶剂。 错,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溶于三氯异丙醇。P221 4、硅橡胶压敏胶缩合过程的交联可发生线形聚硅氧烷链之间,也可发生在硅树 胶与线形大分子之间,不可发生在硅树脂与硅树胶之间。 错,也可发生在硅树脂与硅树胶之间。P243 5、为避免聚氰基丙烯酸酯降解,可将其溶解于DMF中。

药用高分子材料各章习题(答案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药用辅料:广义上指的是能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 药用高分子辅料:具有高分子特征的药用辅料 二.填空题 1 .药用辅料广义上指的是能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其中具有高分子特征的辅料,一般被称为药用高分子辅料。 2 .辅料有可能改变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速度或稳定性,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3 .高分子材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的①最基本理论和药剂学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的②结构,③物理化学性质,④性能及用途,⑤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基本知识来理解和研究高分子材料在一般药物制剂、控释制剂及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4.药用高分子辅料在药用辅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的制剂工业,从包装到复杂的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其品种规格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广泛性表明它的重要性。 三.选择题 1 .下面哪项不是有关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法规(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B .《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C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 D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办法》 2 .依据用途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用高分子材料(C) A .在传统剂型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B .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C .前体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D 包装用的材料 四.简答题 1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答:( 1 )高分子材料的一般知识,如命名、分类、化学结构;高分子的合成反应及化学反应(缩聚、加聚、共聚、聚合物的改性与老化);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 2 .药用辅料是在药物制剂中经过合理的安全评价的不包括生理有效成分或前体的组分,它的作用有哪些? 答:( 1 )在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有利于成品的加工 ( 2 )加强药物制剂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或病人的顺应性。 ( 3 )有助于从外观鉴别药物制剂。 ( 4 )增强药物制剂在贮藏或应用时的安全和有效。 3 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1 )适宜的载药能力; ( 2 )载药后有适宜的释药能力; ( 3 )无毒、无抗原性,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4 )为适应制剂加工成型的要求,还需具备适宜的分子量和物理化学性质。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课程代码:X100038 学分:2 学时:32(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课内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英文名称:Analytic Methods of Polymer Materials 选用教材:邸明伟、高振华. 生物质材料现代分析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1、张美珍.聚合物研究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汪昆华等.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董炎明、高分子材料实用剖析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近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主线,围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波谱分析、热分析、热力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显微分析、分子量分析、表界面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阐述它们的结构、测试原理、制样技术、影响因素、谱图解析、数据处理和它们在高分子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应用。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主要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了解现代分析方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能够结合数学、物理、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和适当表述之中,并理解其局限性,并尝试改进; 2、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能够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2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聚合物材料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学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高分子材料自身的特点,结合高分子材料的各类助剂,主要讲述了各类高分子材料的特征、物理性质(如力,电,摩擦学等性质)及应用领域;此外,也介绍了各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主要品种,应用范围及其加工工艺。 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针对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合成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主要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并进一步掌握当今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本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辅以资料查阅文献调研及习题解答。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高分子材料这门课以高分子导论为基础,某些章节与高分子导论有紧密的联系,应课程要求,需要具备化学合成及高分子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高分子材料导论》主编:张留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书目: 1.《高分子材料》第二版,贾红兵,宋晔,杭祖圣,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高分子科学教程》主编:韩哲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程》主编:赫立新、潘炯玺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4.《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主编:焦剑、雷渭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高分子化学》主编: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6.Hall C. Polymer Material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高分子材料概述 第一节材料科学及其发展现状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的命名和分类

功能高分子材料 课件

功能高分子材料 教学目的: 1.了解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的主要用途。 3. 通过对新材料结构和功能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代表物的结构特点和重要性能 课时划分:一课时 探究建议:阅读与交流:高分子膜、导电塑料、可降解塑料、医用高分子、高分子涂料、液晶显示材料(LCD)的性能与应用。 教学过程: 【思考】地球表面有大约四分之三被水覆盖着,然而我们还说水资源缺乏,为什么? 【提问】如果我们能把海水变为淡水,那就解决了水资源贫乏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一设想呢? 【演示】微机演示模拟海水的淡化处理 【板书】功能高分子材料 【过渡】那么什么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呢?如何来分类呢? 【板书】一.认识功能高分子材料 【讲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投影】几幅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图片。 【讲解】分别介绍结构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功能高分子材料并且举例。 【过渡】功能高分子材料数目众多,构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可以分为哪些类呢? 【板书】二.常见的功能高分子的分类 【投影】常见的功能高分子分类表 【过渡】给大家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请大家来归类。 光敏高分子材料:夜光表的发光元件,隐形眼镜,光固化涂料,视频器的感光镜头,照相机的感光元件。 高吸水性树脂:保湿滋润霜,卫生巾,做面巾纸的树脂,高效抗旱剂。 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胶带,电热恒温地毯,导电膏药。 【过渡】前面我们提到的尿不湿属于哪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 【问题】尿不湿真的可以“尿而不湿”么? 【实验】尿不湿的吸水能力与尿布的吸水能力对比。 【结论】尿不湿的吸水能力强。 【问题】为什么尿不湿的吸水能力强呢? 【问题】那么尿不湿是如何合成的呢? 【板书】三.尿不湿的研制 【讲解】尿不湿的研制的方法 【分组活动】如果你是设计师,请根据方法二,设计合成尿不湿的流程图(重点是化学反应原理) 【展示】尿不湿的合成流程示意图 【过渡】现在用的尿不湿比尿布好很多,是不是尿不湿没有缺点呢?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先进的材料代替尿不湿呢?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什么样子呢?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试题

1、下面哪像不是有关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法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B 《关于新药审批的若干补充规定》 C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 D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办法》 2、淀粉的改性产物可分为() A 羧甲基淀粉钠和可压性淀粉 B 羧甲基淀粉和支链淀粉 C 可压性淀粉和支链淀粉 D 直链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 3、依据用途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用高分子材料() A 在传统剂型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B 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C 前体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D 包装用材料 4、传统上片剂是用糖衣包浆,而薄膜包衣操作简单,高分子材料的衣膜只要加10-20μm厚就可以具有作用,但不具有下列哪个作用()A 封闭孔隙 B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C 具有一定的防潮作用 D 使粗糙表面光滑的作用 5、下列不属于水溶性包衣材料的是()

A海藻酸钠 B 明胶 C桃胶 D 虫胶 6 聚合物溶解的必要条件 A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小于零 B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大于零 C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等于零 D 以上都不正确 7 判断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及相容性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不正确 A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B 相似相容原则 C 聚合度大小原则 D 溶剂化原则 8 分子量分布的测量方法 A 气相色谱法 B 凝胶色谱法 C X-衍射 D 原子吸收光谱 9 水凝胶强烈的吸水能力是因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下列正确的 A -OH B -CH3 C -Cl D -NH2 10 这种聚合物的分子是不均一的,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为 A 多分散性 B 溶散性 C 触变性 D 高通量性 11 下列表示玻璃花转化温度正确的是 A TC max B Tm C Tg D Tf 12 高分子力学性质中,关于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弹性模量=应力/应变 B 弹性模量=应变/应力 C 硬度=应变/应变 D 硬度=应力/应力 13 药物分子通过聚合物的扩散,可用Fick第一定律来描述: J=D dc/dx 其中J表示为

《高分子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16H(理论教学16H) 学分:1 基本面向: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所属单位:化工系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属工程学科,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重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聚合方法与工艺原理、性能特点、应用及使用等基本知识,为学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概况和发展方向;(二)能够运用高化及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 (二)高分子材料的命名和分类 (三)高分子材料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高分子材料合成原理及方法 (一)引言 (二)自由基聚合反应 (三)阳离子型聚合反应 (四)阴离子型聚合反应 (五)配位聚合 (六)逐步聚合反应

(七)共聚合反应 (八)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 第三章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一)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二)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三)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一)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运动、力学状态转变及热性能(二)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和粘弹性 (三)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五)高分子液体的流变性 (六)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 第五章通用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艺简介(一)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 (二)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四)粘合剂及涂料 第六章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新技术研究(一)电子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电光技术研究 (二)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卫生保健技术 (三)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五、学时分配

高分子材料发展史

高分子材料发展史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对材料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要求。而高分子材料的出现逐渐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础。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掌握了其加工技术。如利用蚕丝、棉、毛织成织物,用木材、棉、麻造纸等。19世纪30年代末期,进入天然高分子化学改性阶段,出现半合成高分子材料。1870年,美国人Hyatt用硝化纤维素和樟脑制得的赛璐珞塑料,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人造高分子材料。1907年出现合成高分子酚醛树脂,真正标志着人类应用合成方法有目的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开始。1953年,德国科学家Zieglar和意大利科学家Natta,发明了配位聚合催化剂,大幅度地扩大了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来源,得到了一大批新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使聚乙烯和聚丙烯这类通用合成高分子材料走人了千家万户,确立了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现代,高分子材料已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同,成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并且高分子材料资源丰富、原料广,轻质、高强度,成形工艺简易。很容易为人所用。 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被称为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尽管高分子材料因普遍具有许多金属和无机材料所无法取代的优点而获得迅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42004 课程英文名称: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获得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及特性知识的专业课。它主要介绍不同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分子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以使学生提高高分子材料应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功能高分子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 2.熟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方法; 3.熟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状况 为从事功能高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本的知识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熟悉功能高分子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和应用。 2.基本能力:具有根据需要选择功能高分子的基本能力和设计功能高分子结构的初步能力。 3.基本技能:功能高分子性能及功能的评价。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可以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及自己的研究安排授课的具体内容,但授课内容必须是功能高分子材料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分子物理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结束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对习题课和实践环节无要求。 2.作业题内容以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为主,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 3.成绩构成:根据出勤、作业、随堂测验等综合给定总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目: 《功能高分子材料》,马建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高分子材料学

高分子发展浅谈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历史以及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简单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和材料性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高分子材料、性能、发展趋势。 一、高分子科学 材料、能源、信息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科学是当今世界的带头学科。材料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材料,而新材料的出现是推动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动力。人们使用及制造材料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材料成为一门科学——材料科学,仅有30多年的时间,此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集众多基础学科与工程应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学科,因而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9]。 其中,高分子科学作为材料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高分子科学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化合物的合成、改性,及其聚集态的结构、性能,聚合物的成型加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目标是为人类获取高分子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备工艺。高分子科学具有广阔的开发新材料的背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首先由有机化学派生出高分子化学,当时恰好处在世界经济飞跃发展的氛围中,对新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高分子化学进而又融合了物理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医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逐渐形成了高分子科学这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现在的高分子科学已经形成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三个分支领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整体学科。 二、高分子材料的历史 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中的新秀,它的出现带来了材料领域中的重大变革。目前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所不可缺少的材料。高分子材料由于原料来源丰富、制造方便、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性价比高,因此在材料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增长最快,产量与于金属、木材和水泥的用量总和持平。高分子材料不仅为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材料,而且为发展高新技术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高性能结构材料、高功能材料以及满足各种特殊用途的专用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天然高分子的利用与加工,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和合成,高分子的工业生产(高分子科学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