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配比

尿素的配比
尿素的配比

尿素的配比

尿素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者:中国化肥网转贴自:中国化肥网点击数:111 更新时间:2008-4-8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尿素,也就是碳酸二胺,它的含氮量在44%~46%之间,缩二脲应该≤0.9%~1.5%。目前是我国固体氨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纯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小颗粒,内加防湿剂,吸湿性较小,易溶于水,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较高,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最适合作追肥,特别是根外追肥效果好。

尿素施入土壤,只有在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由于存在转化的过程,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

尿素根外追肥时,尤其是叶面,对尿素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很快,利用率也高,增产效果明显。喷施尿素时,对浓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禾本科作物的浓度为1.5%~2%,果树为0.5%左右,露地蔬菜为0.5%~1.5%,温室蔬菜在0.2%~0.3%之间。对于生长盛期的作物,或者是成年的果树,施用尿素的浓度可适当提高。

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为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一般低于2%,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种肥时,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

(2)当缩二脲含量高于0.5%时,不可用作根外追肥。

(3)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因此,要深施覆土。

尿素测定方法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尿素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测定血清尿素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试剂: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素测定试剂盒 实验原理: 尿素经脲酶水解生成NH3与CO2,在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作用下,氨与α-酮戊二酸及还原型辅酶Ⅰ(NADH)反应生成谷氨酸和NAD+,NADH在340nm 处的吸光度下降速率与待测样品中尿素的含量成正比。 操作方法: 1、将试剂R1:R2=4:1混合,即为工作液 2、按下列顺序加入各试剂 单位ml 空白标准样本 蒸馏水0.01 —— 样本--0.01 标准液-0.01 - 工作液 1.0 1.0 1.0 3、混匀各管,340nm,空白管调零,延时30秒,读取初始吸光度A1,60秒后读取A2,计算ΔA 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ΔA 结果分析与结论:尿素=ΔA样/ΔA标×C标(8.32 mmol/l) 参考范围:1.7-8.3mmol/l 临床意义: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血清尿酸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测定尿酸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试剂:尿酸测定试剂盒,722E/723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尿酸酶氧化尿酸,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过氧化氢使ESBmT和4-氨基安替比林缩合成有色化合物,其在546nm吸光度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操作方法: 按以下步骤操作 单位ml 标准测定空白 样本-0.025 - 标准液0.025 -- 蒸馏水--0.025 酶试剂 1.0 1.0 1.0 混匀37℃温浴5min,以空白管调零。546nm,0.5cm比色杯,测定各管的A 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各管的A 结果分析与结论:血清尿酸浓度=A样/A标×C标(357μmol/l)参考值:男202-416μmol/L,女142-339μmol/L

实验十三血清尿素氮测定(脲酶—Berthelot比色法)

实验十三血清尿素氮测定(脲酶—Berthelot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血液尿素氮(BUN)在人体营养学上的生理学意义及其在代谢上的重要性。 2 掌握血液尿素氮测定方法及721分光光度计或AT648半自动生化多用仪的使用方法和现代生化检测试剂盒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分解生成氨。在碱性条件下,经次氯酸氧化生成的氯胺与苯酚被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生成蓝色的靛酶。其反应式为: CH2NH2N尿素O+HOH脲酶NH3彩+CHOH2N氨基甲酸O-2NH3+CO2 氨 NH3+OCl-NH2Cl+OH- 次氯酸氨胺催化剂 NH2Cl+OH+OH-Cl-+H2O+HONH2 苯酚P胺基苯酚 HONH2+OH-+O2==N——O-+H2O 酚靛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1) AT648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 (2) 4孔恒温水浴锅1个; (3)振动摇床1台。 2 分组及仪器2人一组,每组仪器包括: (1)试管架1个; (2) 2ml试管10个; (3) 20μl微量加样器1个; (4) 1ml移液管1个; (5) 5ml移液管2个; (6)吸耳球1个; (7)搪瓷盘1个; (8)微量加样滴头; (9)吸水纸。 3 本试剂盒内含5种试剂: (1)脲酶(冻干) 2瓶 (2) pH 8.0缓冲液: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和磷酸氢二钾组成 1×46ml (3)显色剂Ⅰ:由苯酚和亚硝基铁氰化钠组成 1×225ml (4)显色剂Ⅱ:由氢氧化钠和安替福民组成 1×225ml (5)尿素氮标准液(20mg/dl) 2×2ml 四、实验步骤 1 血清 (1)取脲酶一瓶,用23.0ml pH 8.0缓冲液溶解。 (2)于一系列试管中,按下表加入各溶液。表131系列反应管中所加溶液的量 空白管标准管样品管样品(μl)——20标准液(μl)—20—酶液(μl)0.50.50.5 (3)于37℃水浴中保温15min,然后各管分别加入显色剂Ⅰ和显色剂Ⅱ各2.5ml。 (4)再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于721分光光度计/ AT648半自动生

各执行标准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及种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微生物学奠基人,陈华癸教授对微生物肥料的定义为:“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但在这种效应的生产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根据营养物质的组成可分为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 884—2012有效活菌数(cfu) ≥0.2亿/g ,有机质≥40.0 % 水分≤30%,ph5.5-8.5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NY/T 798—2004有效活菌数(cfu) ≥0.2亿/g ,NPK≥6%,有机质≥15%,ph5.0-8.0 1、复合肥料其正式的商品名称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标准GB15063-2009。通常是含作物需要的三大元素氮、磷、钾,以及部分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不包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肥料。含量,水溶性p,水分 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 40.030.025.0 605040 2.0 2.5 5.0 2.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混合制造的肥料正式的名称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准为GB18877-2002。

3、配方肥料也称之为BB型肥料,其正式的名称为掺混肥料,这类肥料执行GB21633-2008掺混肥料(BB肥)国家标准。与复混肥料国家标准按总养分含量分高、中、低浓度不同,新标准只有一个指标:总养分不低于35.0%。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的百分率、水分含量指标分别为:不低于60%、不高于2.0% 新标准规定,单一中量元素不低于2.0%、单一微量元素不低于0.02%可以在包装标识中标明,但不得计入总养分。 4.有机肥料是指能直接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其来源于植物或动物残体,是提供植物养分并兼有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有机物料。 执行标准:NY525-2012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NPK ≥5%,有机质≥45%,水分≤30%,ph5.5-8.5

饲料中尿素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饲料中尿素含量的测定(非国标) ——比色法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动物饲料及其原料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二、原理 由于对-二甲胺基苯甲醛(DMAB,Ehrilich’S试剂)与尿素可形成有颜色的复合物,并可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处进行比色,以求出尿素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分光光度计420nm,1cm吸收池 本方法除特殊注明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2、DMAB溶液 溶解16g DMAB于1000mL甲醇中,再加入100mol/L盐酸,该溶液在1个月内是稳定的。 3、乙酸锌(Zn(Ac)2.2H2O)溶液 称取22.0克乙酸锌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3mL乙酸,然后稀释至100mL 。4、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溶液 溶解10.6g 亚铁氰化钾于蒸馏水中,再稀释至100mL。 5、磷酸缓冲液(PH6—7.0) 先分别溶解3.403g磷酸二氢钾和4.355g磷酸氢二钾100mL蒸馏水中,然后将两溶液合并在一起,再用水稀释至1000mL。 6、木炭Daroa G60 7、尿素标准溶液: 称取5g(准确至1mg)尿素(试剂级)溶解于水,再稀释至1000mL作为储备液(5mg/mL) 工作液: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和2.0尿素/5mL。吸收储备液各2 4 6 8 10 12 14 16 18和20mL 分别置于250mL容量瓶中,并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 8、参比溶液 用含1.0mg尿素/5mL的标准溶液作为参比溶液。如置于24℃以下环境,该参

比溶液可稳定一周。 四、标准曲线的制备 吸取不同浓度的尿素工作标准溶液5mL ,分别置于20mmX150mm(25mL)的比色管中,各加入5mL DMAB溶液。另外,制备一空白对照液,即吸取5mL DMAB溶液和5mL磷酸缓冲液于25mL比色管中。然后,将所有比色管轻轻充分摇动,并置于25℃水浴中放置10min。然后,用空白对照调节吸光度0点。用1Cm 吸收池于420nm处读取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然后用吸光度对尿素浓度做图,得一条直线。否则,应将该批号的DMAB溶液重做一次。 五、测定步骤 称取1.00g粉碎的样品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g木炭,约250mL水,5mL乙酸锌溶液和5mL铁氰化钾溶液,机械振摇30min,并用水稀释至刻度,静置至沉淀下沉。用滤纸过滤,收集上清溶液。吸取5mL溶液于比色管中,加入5mLDMAB溶液,并充分振摇。每组样品均应带一参比标准(5mL参比溶液和5mL DMAB溶液)及一个空白对照液。于25℃水浴中放置100min。以空白对照液为对照,读取420nm的吸光度。 六、测定结果的计算: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浓度(mg/5mL)X100 尿素(%)=-------------------------------------------------------- 样品重X1000/500 (1.0 X A样品)X1000 或尿素(%)=------------------------------------------- A标准X所测定的样品重(mg)

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是多少,其增高和减低的临床意 义是什么?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2005-1-24 17:07:12 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为:3.2 ~6.0mmol/L。尿素分子结构式为 CO(NH2)2,分子量为60,其中含氮28,故BUN约为尿素之半(28/60),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 SUN×28/60。 增高的临床意义: (1)肾前性:①生成增加(假性氮质血症Pseudoazotemia):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组织分解加快(感染、高热、外伤、手术、用皮质类固醇、饥饿早期);蛋白合成受抑制(用四环素)。增高程度与原有肾功能有关,例如肾功能正常时,消化道出血达800mL时才增高,而肾功能损害时,远低于此数,如200mL时即可增高。②肾血流灌注减少(低灌注性氮质血症hypoperfusion azotemia):由于重吸收增加,小球滤过减少。a 绝对血溶量减少(脱水,失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b 有效血容量减少(严重心衰,急性心梗,心包填塞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2)肾性(肾实质性氮质血症parenchyma l azotemia):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 (3)肾后性:尿路梗阻导致滤过减少和重吸收增加。 由上可见,一些肾外因素可使BUN增高,如能除外肾前因素,BUN>21.4mmol/L(60mg/dl)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减低的临床意义: (1)生成减少(低蛋白饮食、肝衰竭)。 (2)排出增多(吐、泻、多尿):肾衰竭经透析后,由于尿素分子量较肌酐为小,易于透析出去,故血尿素氮较肌酐相对低;如饮食减少或合并吐泻时也相对较低,此时称低氮质血症(hypoazotemia),二者之比<1/10。 编辑词条尿素氮 血尿素氮—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尿素氮的变化对非蛋白氮数值的影响较

常用肥料的国家、行业标准参考

常用肥料的国家、行业标准参考 肥料种类产品标准名称标准编号 氮肥硫酸铵GB535--1995 氯化铵GB/T946--2008 农业用碳酸氢铵GB3559--2001 氨水HG1--88--81 硝酸铵GB2945--1989 尿素GB2440--2001 磷肥普通过磷酸钙GB20413--2006 重过磷酸钙GB21634--2008 钙镁磷肥GB20412--2006 肥料级磷酸氢钙HG/T3275--1999 钾肥农用硫酸钾HG/T3279--1990 氯化钾GB6549--2011 农业用硝酸钾GB/T20784--2006 硫酸钾镁肥GB/T20937--2007 微肥硫酸铜(农用)GB437--2009 农业用硫酸锌HG3277--2000 肥料硼砂GB/T537--1997 复合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GB10205--2009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15063--2009 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GB/T10510--2007 磷酸二氢钾HG2321--1992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NY525--2012 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NY227--1994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04 根瘤菌肥料NY410--2000 固氮菌肥料NY411--2000 磷细菌肥料NY412--2000 硅酸盐细菌肥料NY413--2000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NY481--2002 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NY884--2012 控释肥料控释肥料GB/T4215--2011 叶面肥料微量元素叶面肥料GB/T17420--1998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GB/T17419--1998 冲施肥料水溶性肥料HG/T4365--2012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1107--2010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1428--2010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1429--2010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Y1107--2010

尿素硝铵溶液(UAN)在农业中的应用知识讲解

尿素硝铵溶液(U A N)在农业中的应用

尿素硝铵溶液(UAN)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尿素硝铵溶液的基本情况 尿素硝铵溶液(Urea Ammonium Nitrate solution), 简称UAN溶液,国外也称为氮溶液(N solution), 是由尿素、硝铵和水配制而成。尿素硝铵溶液的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得到广泛使用。2012年全球尿素硝铵溶液的产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美国占了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达到1360万吨,法国200万吨,其它如加拿大、德国、白俄罗斯、阿根廷、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产量在100万吨以内。我国是氮肥生产大国,但尿素硝铵溶液的生产刚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一般有3个等级的尿素硝铵溶液销售,即含N 28%, 30% 和32%。不同含量对应不同的盐析温度,适合在不同温度地区销售。含N28%的盐析温度为-18℃,含N 30%的盐析温度为-10℃,含N32%的盐析温度为-2℃。在尿素硝铵溶液中,通常硝态氮含量在6.5~7.5%,铵态氮含量在6.5~7.5%,酰胺态氮含量在14~17%。 表1、几种常见尿素硝铵溶液的配方及性质 原料/性质含N 28%含 N 30%含 N 32% 41%44%47% 硝酸铵 32%34%37% 尿素 27%22%16% 水 1.283 1.303 1.320 比重 -18℃-10℃-2℃ 盐析温度 由于灌溉设备和施肥机械的推广,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已经大量使用氨水和液氨。由于这两种液体氮肥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在贮藏、运输和施用过程中都有特别的设备和操作要求。尿素硝铵溶液是一种常压下的稳定产品,对设备和操作要求均比氨水低。该溶液除含有铵态氮外,还有其它氮形态。肥效上也优于氨水。特别是硝酸铵原料,作为固体原料存在危险性,但与尿素配成溶液后,消除了它的可燃性和爆炸性,十分安全。因此尿素硝铵溶液一推出市场,比氨水液氨更受欢迎。 尿素硝铵溶液将三种氮源集中于一种产品,可以发挥各种氮源的优势。硝态氮可以提供即时的氮源,供作物快速吸收。铵态氮一部分被即时吸收,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从而延长肥效。尿素水解需要时间,尤其在低温下通常起到长效氮肥的作用。为减少氮的淋溶损失,现在在尿素硝铵溶液中通常会加入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

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10?×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10?×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10?×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车用尿素DB11 552

DB11 552-2008 车用尿素溶液北京市标准 作者:我的笔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2-3-14 11:58:22点击:594属于:行业新闻 ICS 71.100.99 G 71 备案号:23003-2008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 552—2008 车用尿素溶液 Aqueous urea solution for motor vehicle 2008-05-28 发布2008-07-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4 章指标要求、第 5 章试验方法为强制性的,其它条文为推荐性的。本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22241 和德国标准DIN V70070 Version 1.20。本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共设20 项。比ISO 22241 多氯化物、碳酸盐两项,比DIN V70070 –Version 1.20 多氯化物一项。因氯化物有可能对汽车设备造成腐蚀。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蓉、李辉、韩宝英、邱夜明、强京林、宋国建、高原、郝玉林。本标准于2008年5月首次发布。 DB11/ 552—2008 引言 经国务院批准,我市已于2008年3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实施国IV机动车排放标准。按照《关于北京市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京环发〔2008〕34号)的要求,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在北京市经销和注册的公交、环卫、邮政使用的重型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和重型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实施国IV排放标准。由于受我市周边油品质量的限制,国内外重型柴油机厂家大多数选择了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满足国IV标准的要求。选用SCR技术的车辆必须添加尿素溶液作为催化还原剂,使车辆达标排放。2006年我市公交已有200辆采用SCR技术的国IV车辆在试运行,2007年又有2000 辆公交车提前执行国IV标准,均已参照欧洲相关标准添加尿素溶液。 因此,制定尿素溶液的规格和测试方法的标准,是保障我市顺利执行重型柴油车国IV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尿素质量进行要求和监督的依据。 II 车用尿素溶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尿素溶液的性状、指标要求、试验方法、采样及验收和包装、贮存及标志。本标准适用于车用尿素溶液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尿素溶液配制说明

尿素溶液配制说明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SNCR脱硝工程 尿 素 溶 液 配 制 操 作 说 明 一、系统概述 本工程设置的尿素溶液制备与储存系统为立达矸石电厂3×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专用系统。其中包括尿素溶解罐、尿素溶液储存罐、尿素溶液输送泵、尿素溶液混合泵等设备。若三台锅炉同时使用SNCR脱硝系统,在BMCR工况下脱硝效率达到50%时,三台锅炉消耗固体尿素的最大量为 0.234t/h。 尿素制备车间的控制系统采用DCS控制系统,实现制备系统的远程操作,锅炉控制室内DCS监视尿素溶液储存罐液位、循环泵出口流量、温度及压力等信号。袋装尿素经汽车运输至尿素制备区,人工拆袋后经过斗式提升机投放到尿素溶解配制罐。使用溶解罐内的蒸汽盘管将工艺水加热至60℃,自动控制溶

解水温度。启动搅拌器,配置成50%浓度的尿素溶液,通过蒸汽盘管,保持溶解罐温度在40℃以上,避免尿素结晶析出。 尿素溶液配好后由尿素溶液输送泵输送到尿素溶液储罐,经尿素溶液混合泵送至尿素溶液计量稀释模块,稀释混合后充装入尿素溶液高位混合罐待用。 本期工程的尿素溶液制备和输送系统为公用系统,所制尿素液满足3台锅炉5天的用量。 二、50%尿素溶液配制 1、尿素分析表 本工程脱硝系统设计用的反应剂为纯尿素,其品质符合GB2440-2001国家

2、首次50%尿素溶液配置步骤及方法 (1)尿素溶解罐进水 打开工艺水进水手动门,观察来水压力,正常后通过DCS系统打开工艺水进水电磁阀向尿素配制罐进水,尿素溶解罐液位2.4m联锁投入。首次进水重量约3T。(液位设定值为1.1m+x,x为连续配制溶液时罐内留存的液体液位)(2)尿素溶解罐温度控制 观察供气压力,正常后打开尿素溶解罐蒸汽疏水门,使蒸汽冷凝水到配制车间采暖回水管道,然后在DCS系统中打开尿素溶解罐进气管道蒸汽电磁阀,正常进汽后,观察尿素溶解罐温度,在DCS系统中设定温控自动(温度设定值为60-70℃)尿素配置罐温度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尿素溶解。由于尿素的溶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其溶解热高达 -57.8cal/g(负号代表吸热)。也就是说,当 1克尿素溶解于 1 克水中,仅尿素溶解,水温就会下降57.8℃。尿素配置罐温度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尿素溶解。 (3)尿素溶解罐进固体尿素 若所用尿素是袋装尿素50kg/袋,要配制50%wt的尿素溶液,需要加入尿素3T,即需连续加入60袋。通过人工拆袋后投进斗式提升机卸料斗进入配置罐,然后通过加热和搅拌对其进行溶解。 3T尿素加入完毕,溶解罐温度电磁阀投入自动设定值改为40℃-45℃,当尿素溶液温度稳定后,搅拌器一直搅拌约20分钟。 (4)尿素储存罐充装 尿素输送泵运行,打开尿素输送泵进出口手动阀门向尿素储存罐进行尿素溶液充装。 (5)尿素储存罐温度控制 打开尿素储存罐蒸汽疏水门,使蒸汽冷凝水到配制车间采暖回水管道,然后通过DCS系统打开尿素储存罐入口蒸汽电磁阀,正常进汽后电磁阀开度在50%,观察尿素储存罐温度,当温度到35℃时,在DCS系统投入自动设定值35--40℃(夏天35度,冬天40度),使尿素储存罐温度保持在35--40℃。 (6)尿素输送泵、尿素混合泵冲洗: 长时间停运泵(1-2天),要用工业水冲洗泵及其相应管道,防止设备长期停滞引起尿素溶液结晶造成管道堵塞。 长时间(1-2天)不进行还原剂配置时,向搅拌罐内注入1m工艺水,启动尿素运输泵向储存罐注水,1-2分钟后停止尿素运输泵,泵及管道冲洗完毕。 3、充装过程中50%尿素溶液配制方法 如在充装过程中需要连续配制50%尿素溶液,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设定溶解罐上限液位为2.4m (2)打开溶解罐进水管电磁阀向溶解罐内注水 (3)电磁阀互锁,当液位计达到上限液位时电磁阀关闭,记录电磁流量计数值。 (4)根据溶解罐进水电磁流量计记录数值投入相应吨数的固体尿素颗粒(5)重复首次配制(2)-(5)过程即可完成50%尿素溶液配制

尿素级材料的标准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X2CrNiMo25-22-2(尿素级)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试验和检验要求。本标准的要求适用于在钢厂最终热处理之后材料的全部厚度。设备制造完毕后,所有与介质接触部分的材料满足耐腐蚀要求的厚度为5mm。对于堆焊层,本标准要求适用于最终热处理和/或机加工后,从接触工艺介质一侧表面的最低点量起,最小厚度为3mm。对于需要再次机械加工的堆焊垫片密封面,其堆焊层的厚度应增加。以使垫片密封面经加工后,需满足要求的厚度最少为6mm。 1.2 材料的一般要求应符合下列标准: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应遵循:ASTM或ASME第Ⅱ篇,UNS 8310, 规范条例2038 德国标准:DN17400 或DIN17458 X2CrNiMo25-22-2/W. S. N. 1.4466 X2CrNiMo25-22-2/W. S. N. 1.4465 1.3 本标准应与有关的采购说明书一起使用,以便完全理解买方要求。 1.4 管子、板、棒等禁止由钢材供货厂商进行焊接修理。 2. 材料的化学成分 2.1 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应为: (最小~最大值) C≤0.020 Mo 1.9~2.3 N 0.10~0.16 Cr 24.5~25.5 Mn ≤2.0 P≤0.020 Ni 21.0~23.0 Si≤0.40 S≤0.015 2.2 奥氏体形成元素(Ni、C、N、Mn) 应在最终热处理和焊接后能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最高铁素体含量0.6%) 3.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 X2CrNiMo25-22-2焊接材料的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应为:C≤0.040 Mo 1.9~2.7 N ≤0.10 Cr≥240 Mn≥3.0 P≤0.030 Ni≥21.0 Si≤0.50 S≤0.020 如使用与上述化学成分的焊接材料时,卖方或制造厂在制造前应获得买方

尿素及车用尿素溶液简介

车用尿素溶液车用尿素是重型柴油车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必备产品。车用尿素是指尿素浓度为%且溶剂为超纯水的尿素水溶液,原料为尿素晶体和超纯水。重型卡车、 客车等柴油车要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在尾气处理上就要选用适合的SCR系统,而这项系统必须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因此,车用尿 素溶液成了重型卡车及客车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必备产品。 ???? SCR是我国减排的最优选择。目前国内现行的柴油国标GB19147-2009要求含硫量≤350ppm,而ECR-DOC技术要求油品含硫量在10ppm以下,因此在中国暂不具有推广条件。SCR则可耐350ppm的含硫油品,因此有推广的技术基础。由于采用SCR技术的国四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比EGR技术好、对发动机改动小、对燃油和机油要求较低、在技术升级连续性上具有优势、SCR催化器耐久性好且不存在催化器堵塞的风险,因此SCR技术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型柴油车减排技术路线。 ?? 车用尿素是浓度为%且溶剂为超纯水的尿素水溶液,生产原料为尿素晶体和超纯水,其关键点在于原料纯度。从生产工艺来看,虽然车用尿素对原料 纯度要求高于一般工业用需求,但目前国内工艺已然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 求。车用尿素的生产工艺不足以构建高进入壁垒。 国内车用尿素主要是从工业尿素提纯得来,其主要原理是:1)在温度70-75℃时,尿素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2)在温度30℃以下时,尿素重新从水溶液中结晶出来。3)每水解结晶一次,其纯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一般利 用工业一级尿素水解结晶一次,就可达到车用尿素标准要求,其产出比例为:1。

车用尿素必须使用电子行业一级超纯水。车用尿素的由于SCR催化剂载体极易发生金属离子中毒从而失去催化效果,因此车用尿素溶液必须使用电子行业一级超纯水(电阻率≥18MΩ?cm)。车用尿素溶液会在-11℃下开始结冰,实际使用中在-20℃时会完全上冻。目前技术是通过加入改性剂降低 溶液凝固点、外加加热装置等手段防止溶液凝固。 车用尿素溶液(AdBlue)是用不含其他任何添加物的高纯尿素和纯水一起配 制的溶液,该溶液中尿素含量为%(质量分数)。国内外重型柴油机厂家大多 数采用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满足欧IV、欧Ⅴ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SCR技术的的车辆必须添加尿素溶液作为催化还原剂,使车辆达标 排放。 ? ? ? 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俗称为:汽车尿素,车用尿素,汽车环保尿素),在中国和欧洲称为AdBlue,在美洲称为DEF,在巴西称为ARLA32. A dBlue 是由成分为%的高纯尿素和%的去离子水组成的高纯度透明液体,有淡淡的氨水气味。如果溅出,水分蒸发并形成结晶。AdBlue用于配有SCR(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轿车、卡车、客车和重型非道路使用柴油发 动机车辆,是SCR技术中必须要用到的消耗品,与SCR催化剂一起将柴油发动机排放的有害氮氧化物转换成无害的水蒸气和氮。SCR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催化剂,AdBlue注入装置,AdBlue容器和AdBlue剂量控制器。几乎所有欧洲、美国和亚洲,包括中国的重型汽车制造商也为车辆配备选择性催 化还原系统并配以AdBlue工作液,以达到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如欧四、欧五)AdBlue和SCR技术共同作用下,能优化发动机性能和燃料消耗,减少柴油消耗可高达6%,显着降低成本。AdBlue 的平均消耗量是一般柴油消耗

脱硝(尿素)操作规程

SNCF尿素脱硝设备操作规程 、脱硝原理 脱硝通俗的讲就是将用氨水或者尿素溶液雾化后喷到炉膛里,将硝(即氮氧化合物,主要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从烟气中除去,变成对空气无害 的氮气。 SNCR兑硝工艺介绍 SNC敲术,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它是目前主要的烟气脱硝技术之 一。在炉膛800~1050C这一狭窄的温度范围内、无催化剂作用下,NH或尿素等氨基还原剂可选择性地还原烟气中的NOx基本上不与烟气中的Q作用,据此发展了SNCR因气脱硝技术。在800~1250C范围内,NH3或尿素还原NOx 的主要反应为:尿素为还原剂 2NO^CO(NH2)2+ -O. ->2皿吨+ 2禺0 2 不同还原剂有不同的反应温度范围,此温度范围称为温度窗。当反应温度过高时,由于氨的分解会使NOx还原率降低,另一方面,反应温度过低时,氨的逃逸增加,也会使NOx还原率降低。SNCF工艺技术的关键就在于,还原剂喷入系统必须尽可能地将还原剂喷入到炉内最有效温度窗区域内,即尽可能的保证所喷 入的还原剂在合适的温度下与烟气进行良好的混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还原剂利用率,另外一方面可以控制获得较小的氨逃逸。 二、脱硝设备组成 本套脱硝设备包括尿素溶液制备系统(搅拌罐、转运泵、储存罐)、脱硝计量泵站系统(计量泵、压力表、管件阀门、底座、电控箱)、分配模块(压力表、压缩空气调节阀)、脱硝喷枪(喷嘴、枪杆、保护套管、混合器、快速接头、快拆卡子等)、管道(尿素溶液管道、压缩空气管道)。 三、尿素溶液制备系统 1. 尿素溶液作为脱硝还原剂的优点是干净卫生安全。 2. 在冬季通常配制成10%的浓度,本项目中搅拌罐的容积为2立方,放4 袋50公 斤的尿素即可。在夏季可以配制的浓一些(15-20%),并相应减少计量泵的流

实验五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血清中尿素在氨基硫脲存在下,与二乙酰一肟在强酸溶液中共煮时,可生成双乙酰和尿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二嗪衍生物),其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得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由于反应在强酸中进行,所产生的羟胺是干挠物质,所以必须用氧化剂将其氧化除去。 在呈色反应中产生的有色复合物对光不稳定.加入氨基硫脲可增加其稳定性,还可提高尿素与双乙酰反应的灵敏度。 二.实验操作 取试管3支,注明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按下表操作 54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三.计算

血清尿素氮(mmol / L )=——————— X 17.85 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 正常值参考范围3.57~14.28mmol /L 四.临床意义 血液中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 胆红素及氨等。其中尿素含量约占l /3~1/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过肾脏排出,故测血清尿素氮可作为检测肾脏功能的试验,并且其增高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 五.试剂 1.尿素氮试剂:蒸馏水lOOml ,浓硫酸44ml ,85%磷酸66ml ,冷却至室温后,加氨基硫脲50mg ,硫酸镉(3CdSO 4·8H 2O)2g ,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 2.20g /L 二乙酰一肟试剂:称取二乙酰一肟20g ,加入蒸馏水约900ml ,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3.尿素氮标准贮存液(357mmol /L):称取尿素1.072g 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 。 4.尿素氮标准应用液(17.85mmol /L);取贮存液5ml ,加蒸馏水至100ml 。

尿素溶液配制说明

SNCR脱硝工程 尿 素 溶 液 配 制 操 作 说 明

一、系统概述 本工程设置的尿素溶液制备与储存系统为立达矸石电厂3×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专用系统。其中包括尿素溶解罐、尿素溶液储存罐、尿素溶液输送泵、尿素溶液混合泵等设备。若三台锅炉同时使用SNCR脱硝系统,在BMCR工况下脱硝效率达到50%时,三台锅炉消耗固体尿素的最大量为h。 尿素制备车间的控制系统采用DCS控制系统,实现制备系统的远程操作,锅炉控制室内DCS监视尿素溶液储存罐液位、循环泵出口流量、温度及压力等信号。袋装尿素经汽车运输至尿素制备区,人工拆袋后经过斗式提升机投放到尿素溶解配制罐。使用溶解罐内的蒸汽盘管将工艺水加热至60℃,自动控制溶解水温度。启动搅拌器,配置成50%浓度的尿素溶液,通过蒸汽盘管,保持溶解罐温度在40℃以上,避免尿素结晶析出。 尿素溶液配好后由尿素溶液输送泵输送到尿素溶液储罐,经尿素溶液混合泵送至尿素溶液计量稀释模块,稀释混合后充装入尿素溶液高位混合罐待用。 本期工程的尿素溶液制备和输送系统为公用系统,所制尿素液满足3台锅炉5天的用量。

主要设备规格 二、50%尿素溶液配制 1、尿素分析表 本工程脱硝系统设计用的反应剂为纯尿素,其品质符合GB2440-2001国家标准中合格品指标的尿素要求,如下表:

2、首次50%尿素溶液配置步骤及方法 (1)尿素溶解罐进水 打开工艺水进水手动门,观察来水压力,正常后通过DCS系统打开工艺水进水电磁阀向尿素配制罐进水,尿素溶解罐液位2.4m联锁投入。首次进水重量约3T。(液位设定值为1.1m+x,x为连续配制溶液时罐内留存的液体液位) (2)尿素溶解罐温度控制 观察供气压力,正常后打开尿素溶解罐蒸汽疏水门,使蒸汽冷凝水到配制车间采暖回水管道,然后在DCS系统中打开尿素溶解罐进气管道蒸汽电磁阀,正常进汽后,观察尿素溶解罐温度,在DCS系统中设定温控自动(温度设定值为60-70℃)尿素配置罐温度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尿素溶解。由于尿素的溶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其溶解热高达g(负号代表吸热)。也就是说,当1克尿素溶解于1 克水中,仅尿素溶解,水温就会下降57.8℃。尿素配置罐温度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尿素溶解。 (3)尿素溶解罐进固体尿素 若所用尿素是袋装尿素50kg/袋,要配制50%wt的尿素溶液,需要加入尿素3T,即需连续加入60袋。通过人工拆袋后投进斗式提升机卸料斗进入配置罐,然后通过加热和搅拌对其进行溶解。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1 比值检验在贫血性疾病中应用 1.1 红细胞内AST/血红蛋白比值(AST/HBG)[1]红细胞内的酶活力在红细胞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中不断下降,其中天冬门氨酸转移酶是年青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行蛋白质代谢的酶类之一,其活力大小与红细胞的年青程度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是了解红细胞年青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计数误差大。葛才保建立了红细胞内AST 测定方法,并提出AST/HBG比值的计算和结果表达方法,在研究不同贫血患者的AST/HBG 比值结果后,发现缺铁性贫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的AST/HB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再生障碍障碍性贫血者则明显低于健康人,认为此法能从总体上反映红细胞的年青程度,因而更为真实和准确。 1.2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STIR/logSF)[2]缺铁性贫血(IDA)是围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母体患有IDA会影响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也会因哺乳影响新生儿的铁营养情况。由于围产期妇女的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往的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SF虽是常用的IDA诊断检验项目,但易受炎症及肿瘤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对IDA 的诊断准确性。STIR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75%~80%的STIR存在于红骨髓的红系红细胞表面,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夏虹等实验研究证明:反映红细胞变化的MCV、MCH、MCHC、RDW参数均不能完全提示围产期贫血妇女为小细胞低色贫血,STIR比SF 更能准确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有缺铁状态。采用STIR/logSF可提高缺铁诊断的敏感度,在检测亚临床状态的IDA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 比值检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谷氨酸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3]GGT是一种广泛存在人体组织的上皮细胞内的膜结合酶,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来自于肝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脏肿瘤、胆结石等疾病中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升高的幅度有明显差距,在急性弥漫性肝炎,特别是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时,血清GGT急速升高,其活性与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但弥漫性肝炎病例则在治愈后显著下降。各类肝病时,因肝细胞破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常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除晚期肝破坏外,一般很少出现升高。 袁永斌等人对不同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GGT和ALT联合检测,研究了132例不同肝病时的GGT/ALT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健康对照组1.11±0.56、无肝病其他肿瘤(60例)1.17±0.42、病毒肝炎(46例)1.01±0.89、肝硬化(13例)1.95±0.75、脂肪肝(15例)3.33±1.66、肝血管病2.16±0.80、肝转移性癌(29例)4.09±3.44、原发性肝癌(30例)4.53±4.16。实验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GGT/ALT比值较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

尿素软膏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尿素软膏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首都医药1999年第2期第6卷药检技术 作者:姜厚德 单位: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卫生院(237331) 关键词:尿素;非水滴定;含量测定 摘要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尿素软膏中尿素含量,并用B.P法作比较,二者测定结果较接近,用于测定自制尿素软膏的尿素含量也全部合格。此法关键是用醋酐增强了尿素的碱性而使滴定终点突跃明显;加入苯溶解凡士林,排除了在测定过程中的干扰。 尿素(Urea)为脱水药,作用与山梨醇相似,外用可抗菌、止痒及软化角质。尿素软膏为皮肤科常用制剂。英国药典(BP)和美国药典(USP)对尿素的制剂和原料的含量测定均采用凯氏定氮法,当测定软膏时,常因基质的突然沸腾而导致失败。笔者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尿素软膏中尿素的含量,取得较好效果。 1实验依据 由于尿素是极弱的碱(Kb=1.5×10-14),在水和冰醋酸中都不能进行滴定,为增强滴定突跃,故采用增强尿素的碱性以便直接滴定。 2试药和仪器 尿素、高氯酸、盐酸、醋酐均为AR;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S648型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 3方法和结果 3.1通过多次筛选和实验,取能实现明显滴定终点突跃的醋酐-苯(1∶1v/v)为溶媒。 3.2准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尿素5份,用电位滴定法,甘汞电极和玻璃电极分别为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加结晶紫指示液3滴,用0.1mol HClO4液滴定,经酸度计测量加入不同体积时所对应的电位值,画表求得△E/△V的最大值为400mv,5份供试品的终点颜色均为刚转黄色。

3.3精密称取15%尿素软膏0.5g,加入醋酐-苯10ml,置水浴上加热并振摇使溶解,放冷,加入结晶紫指示液3滴,用0.1mol HClO4液滴定至恰显黄色,并将结果用空白校正,即得(每1mol/ml hClO4液和0.006006g的CH4NO相当)。 3.4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尿素8份,各用4份分别以B.P法和本法测定,平均含量分别为98.40%和98.47%,比较接近一致。 3.5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尿素约75mg,加入凡士林0.5g,按本法进行,以B.P法测得的含量98.4%为标准,计算称取量中含尿素的量。计算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03%。再用本法对本院制剂室自制的15%尿素软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全部合格。 4讨论 4.1本法为利于溶解凡士林及作为惰性溶媒,故加入苯。 4.2加入醋酐旨在提高尿素的碱性,因为醋酐含乙酰阳离子〔(CH3CO)3+O〕,比醋酸含质子〔CH3COOH2+〕的酸性更强。 4.3非水滴定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适合医院制剂室作为中间品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 1、BUN≠UREA 尿素,分子量 60.056(N原子量为14.007,O原子量为15.999,H原子量为1.008,C原子量为12.011),可得: Urea×0.1665=Urea,Urea×0.466=BUN BUN×2.144= Urea 2、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因此1mmol/L尿素=2mmol/L尿素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尿素mmol/L表示浓度,但国内仍习惯用尿素氮表示,应该注意的是,卫生部医政司1997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不再使用尿素氮一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多数医院仍未纠正此错误做法!包括很多的三甲医院。 3、早期一直使用非蛋白氮(NPN)的测定来反应肾功能。后来发展到用量气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用铵盐做标准物,结果以氮浓度表示,为了与之前的NPN作区别,始谓之尿素氮(BUN)。时至今日,即使再落后的医院检验科也不会再去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 补充一下:曾经,由于测定方法学的限制,测定尿素采用的是滴定法或量气法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其结果一般以氮的浓度(g/L) 表示,名为尿素氮(Boold Urea Nitrogen, BUN)。 随着测定方法学的改进(二乙酰肟法、尿素酶法等),已能直接测定标本中尿素含量,1997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 换算:1mmol/L尿素(NH2-CO-NH2)=2mmol/L尿素氮(N)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07年7月18日)共341项 综合标准(19项) 1.GB/T 10647-1989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2.GB 10648-1999 饲料标签 3.GB 13078-2001(2003年1号修改单)饲料卫生标准 4.GB 13078.1-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5.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 酮的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6.GB 13078.3—2007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允许量 2007-03-01实施 7.GB/T 16764-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2007-03-01实施 8.GB/T 18695-2002 饲料加工设备术语 9. GB/T18823-2002(2003年1号修改单)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10.GB 19081-2003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1.GB/T 20192-2006 环模制粒机通用技术规范 2006-09-01实施 12.GB/T 20803-2006 饲料配料系统通用技术规范2007-03-01实施 13.NY 929-2005 饲料中锌的允许量 14.NY/T932-2005 饲料企业HACCP管理通则 15.NY/T 1023-2006 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6.NY/T 1024-2006 饲料混合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7.NY/T 1025-2006 青饲料切碎机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18.NY/T 1031-2006 饲料安全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 19.SBJ 05-1993 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 方法标准(115项) 1. GB/T 5917-1986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 2. GB/T 5918-1997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3.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4. GB/T 6433-1994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5.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2006-11-01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