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2、3、4、6、7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2、3、4、6、7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2、3、4、6、7

目录

1.总则

2.荷载

3.地基地基础

4.楼盖结构设计与构造

5.多层与高层钢筋砼结构的选型与结构分析

6.框架结构

7.剪力墙结构

8.框架-剪力墙结构

9.框支-剪力墙结构

10.筒体结构

1 总则

1.1本措施遵照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编制。力求适合公司结构工程的设

计特点,统一做法。希望起到提高结构设计的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的作用。

1.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结合工程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经济

合理,技术先进和确保质量。

1.3在设计中应与建筑、设备专业以及施工单位密切配合。设计应重视结构的

选型、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根据功能要求选择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结构方案。

1.4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以及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的部位或将来使

用上可能有变化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并在设计中适当留有余地,以策安全。

1.5在设计中选用构、配件标准图集和通用图集时,应按次序采用国家标准图,

区标准图和省通用图,并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构、配件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进行必要的复核和修正补充,以保证结构安全和设计质量。

1.6本措施未涉及的内容仍应遵照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执行。使用本措施过

程中发现内容不妥、有误或需要增补,应随时与主管总师联系。

2 荷载

2.1荷载取值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每个项目在上机计

算前必须准确统计与计算各种荷载,并通过校核认可。

2.2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1. 永久荷载;2. 可变荷载;

3. 偶

然荷载。在结构设计时,对不同的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2.3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2.4结构自重由程序计算时应考虑构件(梁、柱、墙)表面装饰材料的重量,

输入材料容重时应将建筑装饰重量折算到结构构件中,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取不同的值。输入程序的砼容重参考值:剪力墙结构28~29KN/m3,框架结构26~27KN/m3,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27~28KN/m3。

2.5消防车荷载按整车重300KN计算,消防车平面布置及轮压分布见图2.5,

对于不同的构件应采用不同的荷载值来进行设计计算。对于车道板,消防车荷载可根据不同的板跨,不同的结构布置从表2.5-1、表2.5-2中选取等效均布荷载;对于次梁宜按消防车后轮轮压最不利布置计算,对于框架

表2.5-1 消防车作用于单向板上的等效均布荷载

注:表中数值没有考虑垫层的影响,偏于安全。

表2.5-2 消防车作用于双向板上的等效均布荷载

注:表中数值没有考虑垫层影响,偏于安全。

2.6首层施工堆载10KN/㎡,对于室内部分,仅在计算首层梁、板配筋时取用,

计算竖向构件及地基基础时应按正常使用功能楼面活荷载取值;对于室外

бs = бs1 + бs2

3.水压力б

w =r

w

.h

3

其中土的重度r=18KN/m3,土的浮容重r′=8KN/m3

水的重度r

w

=10KN/m3,ka=tg2(45°-ψ/2)

Ψ为土的内摩擦角,一般可根据基坑外围土层情况从地质报告中查取,若是大开挖后回填可根据填土情况决定ψ值,一般可取30°。

4.水压力、土压力属永久荷载,强度计算时r

G =1.2,其中水压力宜取r

G

.r

w

.h

3

与r

w (h

2

+h

3

)二者之小值,地面活荷载在强度计算时r

Q

=1.4。挠度裂缝验

算时r

G

=1.0,地面活荷载不计入。

2.8地下室水浮力

1.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提供的抗浮设计水位进行。

2.地下室抗浮稳定性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W/F≥1.05……(2.8-1)

式中:W——地下室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

F——地下水浮力,计算地下水浮力时水的重度,r

w

=10KN/m3,抗浮

稳定性验算时不需要考虑水浮托力作用的荷载分项系数。

3.当建筑物的地上结构外边线与地下室外边线基本重叠时,地下室的抗浮设

计按以下原则进行:

1)当结构重量符合式2.8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整体浮托作用,

但应有可靠措施保证施工过程地下室的抗浮稳定性。

2)当结构重量不符合式2.8时,地下室底板应设置抗拔桩或抗拔锚杆,

或者采取其他增加结构自重的措施。

4.当建筑物的地下室投影面积大于地面结构投影面积而形成地下室周边外

伸时,或当与主楼相连的裙房部分的结构重量小于地下水的浮托力时,尚

应对地下室外伸部分及裙房部分结构进行浮力作用下的抗弯、抗剪承载力以及刚度验算。若不能满足要求仍应对外伸部分及裙房部分按第3条第2点的要求进行抗浮设计。

5.桩基础底板仅承担水浮力时的荷载按以下要求取用:

q 1=r

G

.r

w

.h

w

……(2.8-2)q

2

=r

w

.h……(2.8-3)

式中:r

G 为恒载分项系数1.2,r

w

为水的重度10KN/m3

h

w

为地下室板底至抗浮设计水位的高度h为地下室板底至室外地面的高度

底板强度计算时取q

1、q

2

二者之小值,挠度裂缝验算时取q=r

w

.h

w

2.9隔墙荷载

1.计算支承隔墙的楼板和次梁时,满跨长度的隔墙重量按下列原则取用:

1)挠度计算:对无洞隔墙,当为砖,陶粒空心砌块或加气砼砌体时,可

不考虑隔墙自重;当为石膏板或板条墙时,可按其自重的40%计算。

2)弯曲承载力计算:对无洞口或洞口在板(梁)跨中1/3范围内且洞上

砌体高度不小于500mm的隔墙可取隔墙自重的40%或取板(梁)跨度

1/3作为隔墙高度的隔墙自重,二者中的较大者作为板(梁)的每延

长米均布荷载,否则按实际重量计算;

3)剪切承载力计算:不论何种隔墙,均按实际自重计算。

2.在现浇钢筋砼楼盖的建筑中,当隔墙位置在设计中没有指明或允许灵活布

置时,可将隔墙每延米自重(KN/m)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计入,附加值小于1.0KN/㎡,其准永久值系数可取0.5。

2.10一些荷载规范未明确的楼面活荷载补充

表2.10 楼面活荷载

3 地基基础

3.1基础选型

3.1.1基础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

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3.1.2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C15素砼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

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一般应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

3.1.3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独立柱基;无地下室、

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

3.1.4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可采

用箱形基础或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或采用钢筋砼交叉条形基础。

3.1.5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

荷载不均匀,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

3.1.6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独立柱基,墙下

条基。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可选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可采用箱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3.1.7框—剪结构有地下室可参照3.1.4条选型。

3.1.8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

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

3.1.9当地基较差时,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

3.1.10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差不大时,基础

可不分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筏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3.1.11当高层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块筏板钢筋砼基础时,在高层基础附近

的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内设后浇带,以调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匀沉降和砼初期收缩。

3.1.12沉降后浇带自基础底板开始在各层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顶全部设置,包括

外墙体。沉降后浇带一般应待塔楼封顶后封闭。

3.1.13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

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 3.2

地基基础设计时的荷载组合

3.2.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

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其表达式如下: 1. 非抗震设计 1) 恒+活

2) 恒+风x

y 3) 恒+活±0.6风x y 4) 恒+0.7活±风x y

对于天然地基相应的抗力为f a ,并应同时满足式3.2.1-1、3.2.1-2要求。 f a ——经过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N+G ≤f a ……(3.2.1-1), N+G ± M

≤1.2f a ……(3.2.1-2)

≥0

A A W

G ——基础及其上部覆土自重标准值

对于桩基相应的抗力为R a ,并应同时满足式3.2.1-3、3.2.1-4要求。 R a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N+G ≤R a ……(3.2.1-3),

N+G ± M

≤1.2R a ……(3.2.1-4)

≥0

n n W

n ——桩数 2. 抗震设计

1) (恒+0.5活)±地震x y

2) (恒+0.5活)±地震x

y ±0.2风x

y

对于天然地基相应的抗力为f

aE

,并应同时满足式3.2.1-6、3.2.1-7要求。

f aE =ζ

a

·f

a

……(3.2.1-5)

f

aE

——调整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ζa——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2.3取用。

N E +G

≤f

aE

……(3.2.1-6),

N

E

+G

±

M

E≤1.2f

aE

……(3.2.1-7)

≥0

A A W

对于桩基相应的抗力为R

aE

,并应同时满足式3.2.1-9、3.2.1-10要求。

R aE =1.25R

a

……(3.2.1-8)

N E +G

≤R

aE

……(3.2.1-9),

N

E

+G

±

M

E≤1.2R

aE

……(3.2.1-10)

≥0

n n W

将计算的基础面积或桩数与非抗震设计比较,取其大者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3.2.2验算地基变形及基础裂缝宽度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备永久组合。组合表达式如下:

恒+0.5活

3.2.3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

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

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其表达式如下:

1.非抗震设计

1) 1.2恒+1.4活

2) 1.35恒+0.7活

3) 1.2恒+1.4风x

y

4) 1.2恒+1.4活±0.6×1.4风x

y

5) 1.2恒+1.4风x

y

±0.7×1.4活

r

o

S ≤R ……(3.2.3-1)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r

o

——结构重要性系数

2.抗震设计

1) 1.2(恒+0.5活)±1.3地震x

y

2) 1.2(恒+0.5活)±0.2×1.4风x

y ±1.3地震x

y

S ≤ R/r

RE

……(3.2.3-2)

r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将计算结果与非抗震设计的结果比较取大值。

3.2.4有人防地下室的建筑在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即在确定天然地基基础面积及

埋深、确定桩基础的桩数时)不应组合人防核爆动荷载。

3.2.5有人防地下室的建筑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档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

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应组合人防核爆动荷载。其设计表达式如3.2.5-1。

S ≤ R ……(3.2.5-1)

S = r

G S

GK

+ r

Q

S

QK

……(3.2.5-2)

R = R(f

cd ,f

sd

,α

k

……) ……(3.2.5-3)

式中:S

GK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S

QK

——等效静荷载效应标准值

r

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有利时

取1.0。

r

Q

——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0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承载力函数

f

cd

——砼动力强度设计值

f

sd

——钢筋动力强度设计值

αk——几何参数标准值

将计算结果与3.2.3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取大值。

3.3天然地基上基础的设计与构造

3.3.1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砼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

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筋扩展基础可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的多层民用建筑。

2.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可直接根据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以及地基的承载

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对于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可先按轴心荷载估算

基础底面积,验算基础底面的最大最小应力,若不能满足,扩大基础底面积,直到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H 0 ≥(b-b

)2tgα……(3.3.1-1)

式中:b——基础底面宽度

b

——基础顶面墙或柱的宽度

H

——基础高度

tgα——基础台阶宽度比高度b

2:H

,其允许值可按《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表8.1.2的规定选用。

基础顶面的砌体宽度,应根据上部结构情况及其采用的材料确定,其各台

阶宽高比允许值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表8.1.2的规定。

4.毛石砼基础可掺入基础体积的20%~30%未风化毛石,台阶厚度不宜小于

300mm,宽度宜小于350mm。其宽高比允许值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的规定。

5.毛石基础每台阶不宜少于两层块石或三层毛石,每阶高度为400mm~

600mm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不宜小于500mm,独立基础不宜小于600mm×600mm。

3.3.2扩展基础系指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其设计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扩展基础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列

计算:

1)基础底面积应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当轴心荷载作用时,荷载效应标

准组合作用下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值P

k

应小于或等于修正后的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P

k ≤f

a

外,尚应使荷载效应标准

组合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小于或等于1.2倍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

a

。对于条形基础不应重复计入基础相交处的面积。

2)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

受冲切承载力。

3)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其抗弯纵筋的最小配筋率为

0.15%。

4)当扩展基础的砼强度等级小于柱的砼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展

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形状可采用对称的阶梯形或锥形。现浇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底面

一般为矩形,长宽比宜小于2。当荷载引起的偏心距较大时,也可做成不对称形式,但基础中心对柱或墙截面中心的偏移应为50mm的倍数,且同一列柱或墙宜取相同的偏移值。

2)阶梯形基础一般不超过三阶,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总高h≤

500mm时为一阶;500mm<h≤900mm时为二阶;h>900mm时为三阶。

3)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坡度角不宜大于25°,最大

不得大于35°。

4)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1/10。

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并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6)基础垫层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其厚度不宜小于70mm,周边伸出

基础边缘定为100mm。

7)当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

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

9)当地基土质较弱,其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00KPa时,一般采用无肋的板

式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当土质不均匀或沿基础纵向荷分布不均匀时,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并加强条形基础纵向受弯承载力,宜采用有纵

宽大于或等于400mm时,应采用四肢箍;当肋宽大于或等于800mm时,

应采用六肢箍。箍筋直径为6~8mm,间距为200~400mm。纵肋内的纵

向受力钢筋,应按构造要求配置上下相同的钢筋,其配筋率均不应小

于0.2%。

3.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

a

按现行《砼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

锚固长度L

aE

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二级抗震等级:L

aE = 1.15L

a

三级抗震等级:L

aE = 1.05L

a

四级抗震等级:L

aE = L

a

4.现浇墙柱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墙柱内纵向受力钢

筋相同。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第3条的要求,插筋与墙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砼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便于施工,一般柱、墙插筋都伸达基础底筋面,并留弯折平段,便于绑扎固定。当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时,对于柱基可仅将角部四根钢筋伸至基础底筋面,其余

不会发生在基础梁内,故可不必按抗震要求加密梁端箍筋。基础梁跨/2范围的剪力远比支座剪力小,此范围箍筋配置量可取支座的中L

1/2,但尚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规范》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6)翼板的横向受力钢筋应由计算确定,其最小配筋率为0.15%,钢筋直

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一般为100~200mm。纵向钢筋按构造配置,其直径宜采用8~10mm,间距不大于300mm。

2.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满足本措施

3.3.2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原则:

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

形基础的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6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

原则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

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

6)当条形基础的砼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

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2.筏形基础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砼,其

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确定,并不应小于S6级。

3.当地基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好,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板式筏基板

的厚跨比不小于1/6,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筏形

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

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底板自重及其上填土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

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4.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

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梁板式筏

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

1/2~1/3贯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

部拉通。

5.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进

行内力分析。柱下板带中,柱宽及其两侧各0.5倍板厚,且不大于1/4板跨的有效范围内,其钢筋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的一半。平板式筏基

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

小于0.15%;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拉通。

3.3.5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大小

等因素确定。其外墙沿建筑物周边布置,内墙沿上部结构的柱网或剪力墙

位置纵横均匀布置。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宜小于箱形基础外墙外包尺寸

水平投影面积的1/10(计算墙体水平截面积时,不扣除洞口面积)。对基

础平面长宽比大于4的箱形基础,其纵墙水平截面面积不得小于箱形基础

外墙外包尺寸投影面积的1/18。

箱形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箱形基础的高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但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

度的要求,并宜小于箱形基础长度的1/20,且不宜小于3m(箱形基础长

度不包括底板悬挑部分)。

2.箱形基础的顶板、底板及墙体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和防水要

求经计算确定。无人防要求时,基础底板可参照表3.3.5选用,不应小于3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表3.3.5 底板厚度参考表

注:L0为最大房间的短向尺寸(m)

3.当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在竖向和水平方向较为均匀,且上部结

构为平立面布置较规则的剪力墙,框架、框架剪力墙体系时,箱形基础的顶、底板可仅按局部弯曲计算(计算时底板力反应扣除底板自重)。否则,应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作用。

4.箱形基础顶、底板配筋时,应综合考虑承受整体弯曲的钢筋和局部弯曲的

钢筋的配置部位,以充分发挥各截面钢筋的作用。其配筋量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向的支座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15%、0.10%,跨中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贯通。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除上部为剪力墙外,内、外墙的墙顶处宜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通长构造钢筋。

3.4桩基础

3.4.1一般规定

1.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

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宜采用桩基。

2.桩平面布置原则:

1)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

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3)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

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过筒体外缘1倍板厚

范围之内。

4)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二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

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

3.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

1)应选择较硬土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粘

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

01-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和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和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 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和,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 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 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 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 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 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 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 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 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 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 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 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 2.8 版本》。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就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 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就是暗色系) 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轴线DOTE 1(红) 0、09 点划线(DOTE) 墙WALL 2(黄) 0、4 直线 (Continuous) 结构柱COLUMN 9(灰) 0、4 直线 (Continuous) 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 (Continuous) 平面图 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 (ANST31) 填充比例 1:60 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40 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20 门窗WINDOW 4 0、13 楼梯STAIR 4 0、13 洁具、风道、 排气道、楼板 开洞、空调、 空调洞 LVTRY 161 0、05 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 打样时均隐 藏 栏杆栏杆69 0、09 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 AREA 231 60 直线 (Continuous) 图层设置 打印隐藏 散水、屋面排 水、雨水管 排水 4 0、13

天津华远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_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剖析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计算参数篇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本工程主要采用以下现行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2.自然条件:(项目地址:沈阳新民市) 基本风压值:0.55kN/㎡ 地面粗糙度:B类 建筑高度超过60m时,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1 体型系数:1.4 基本雪压值:0.50kN/㎡ 地震基本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见地质勘察报告 3.设计要求: 3.1 结构形式:见表一 3.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3.3 抗震设防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4 抗震措施: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5 抗震等级:见表一 3.6 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表一 二、荷载取值: 见设计篇及荷载计算书。 三、程序计算系数取值: 1.总信息:

1.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此夹角预算时取0,最终与WMASS.OUT中的方 向角差值不大于15°; 1.2 混凝土容重:考虑梁柱墙的外粉刷,一般取26; 1.3 裙房层数:按实; 1.4 嵌固端层数:地下室范围内建筑物暂定为地下室负一层底板,地下室范围外取基础顶。 1.4 转换层所在层号:本工程无转换层; 1.5 地下室层数:按实; 1.6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视墙体长度而定,一般取最小值1m。 1.7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计算位移比时选择此项,其它结构分 析、设计均不选。 1.8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 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 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1)。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1/2时(1); 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部大于 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 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 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一、总则 (1) 二、荷载 (9) 三、计算参数设置 (11) 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 五、结构构件设计 (22) 六、钢结构设计 (31) 七、人防结构设计 (43) 八、其他 (47)

一、总则 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 要精心设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 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 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 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对于轻钢结构(属于易替换的结构构件)一般取25年,临时建筑按5年确定,对年限低于50年的建筑采用的规范仍参照现行有关规范执行,高于50年的需另行确定在基准期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可靠度指标、结构构件的性能指标、地震的概率分布等方面内容。混凝土结构一般为50年,幕墙为25年,门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学习要点及理解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学习要点及理解 一、前言中关于修订内容的说明(相对原《建筑结构统一标准》 (GBJ68-84)) 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1.0.3 条] 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 限状态的关系; [3.0.3 条、3.0.4 条] 3、借鉴最新国际标准JSO2394:1998《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0.5 条] 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 [7.0.2 条(7.0.2-2)式] 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 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 [4.0.6 条、3.0.11 条、7.0.3 条]

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 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3.0.12 条] 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原标准有五个附件:附件一荷载的统计特性、代表值及其效应组合;附件二结构抗力的统计特性;附件三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附件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及其分项系数的确定;附件五结构材料的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此五个附件对正确理解本标准仍具有重要作用,有精力的专业技术骨干,特别是技术把关人应该一读。] 二、标准的主线 可靠度设计原则(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影响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各种因素都是随机因素,只能用概率来度量。以极限状态为目标的设计方法为公认的合理的设计方法)“比心变通为多系数表达式(这是为广大设计人员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使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具有实用性。) 三、条文理解 1、总则 1.0.3 (原文略) [明确规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薄壁 型钢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设计规范》、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统一构造构造构造技术技术技术措施措施措施 工程名称: 中惠岭秀花园 编辑: 张岩泉 校对: 张岩泉 审核: 一、 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东莞市(凤岗镇) 基本风压: 0.60 KN /m 2(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60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0.66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地面粗糙度: B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周边3年左右房屋疏密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 )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类(根据勘察报告进行调整) 二、 楼面荷载 1、各楼层附加恒荷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客厅、餐厅、公共走廊、电梯厅) 20厚石材 0.5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50 KN /m 2 2)楼面恒载2(厨房、卧室、设备用房、楼梯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20 KN /m 2 3)楼面恒载3(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1.60 KN/m2 4)楼面恒载4(沉箱350卫生间)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 300厚回填(容重取12 KN/m3)3.60 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5.20 KN/m2 5)楼面恒载5(管道井)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板底粉刷 0.40 KN/m2 ∑=0.80 KN/m2 6)屋面恒载1(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 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4.00 KN/m2 7)屋面恒载2(不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一、基本概况 1、结构类型,采用框架结构。 2、基础等地勘出来根据地勘结合上部实际确定,初设可先按浅基础。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第二组),场地类别按地勘。 二、荷载 楼面荷载(单位KN/m2) 楼面恒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1)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降板350时为6.5,降板增加时,按实际计算。不采用同层排水时取2.5。蹲坑按实际抬高计算。 2)商铺 1.7 3)露台、屋面4.0 4)种植屋面和覆土,取荷载时覆土容重按20 KN/m3取值。 其他按实际输入。 楼面活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1)卫生间 2.5 2)楼梯间3.5 3)露台3.0 4)上人屋面2.0,不上人屋面0.5; 其他按相关规范取值。 楼梯荷载按板厚为零恒载9,活载3.5输入,同时按对边倒荷载计算。墙体荷载(单位KN/m2)

采用加气砼砌块,200厚的墙体取值2.7,内部120厚隔墙取值3.1。实际输入时应考虑开门窗洞口时的扣减。 三、材料: 1、砼强度等级 1)剪力墙C35~C30;梁、板、柱C35~C30,楼梯同梁、板。 2)构造柱、门窗过梁C25 2、钢筋 1)梁、柱、剪力墙主筋及纵筋、箍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 2)板钢筋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最小配筋率为max(0.2%,45ft/fy)。 分布筋采用一级钢f y=270N/mm2 四、计算输入参数 1、软件:建科院pkpk系列SATWE软件内力分析。 2、参数输入 1)选“模拟施工加载3”计算上部结构, 2)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当位移比大于1.2时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周期折减:框架结构取0.75 6)振型数根据有效质量参与比例调整到最小值90%。 7)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8)柱墙活荷折减:计算上部墙柱配筋时不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

中南建筑设计院结构技术措施

XXXX项目工程结构技术条件 一、工程概况: 1. XXXX 工程位于XXXX 市,由多栋18层高层(高度 57m)、11 层高层 (高度36m)、6层(高度21m)住宅及配套商业组成,设一层地下室。 2 .本期项目由我所设计,我所设计范围如下: 单体部分: 23、24、25、26号四栋18层塔楼,下无地下室; 14、19号两栋18层塔楼,有地下室;& 9号两栋11层板楼,有地下室; 1、2号两栋6层板楼,有地下室;3号11层板楼,有地下室;4号18层塔楼, 有地下室。 B、D、E区的商业用房,多为一 ~三层的框架或砖混结构,下无地下室。 地库部分:地库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我所完成北部和东部的地库。 二、结构设计依据: 1. 主要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 (2006年版)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 (2008年版)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02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2001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87(2001年版) (1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 95(2001年版) (12) 、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建筑物分类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Y=1.0。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 结构的抗震等级: A栋底层带商铺的18层住宅(剪力墙):剪力墙为三级, 短肢剪力墙为二级剪力墙在二,三层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增加0.1 %; 三层商铺屋面与主楼相接处的边梁箍筋全长加密 B栋18层住宅剪力墙:四级,短肢剪力墙为三级 C,D栋26层、33层住宅剪力墙:三级,短肢剪力墙为二级 26层、33层住宅间的地下室框架结构:四级 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3层住宅、带商铺的高层住宅:甲级 七层以下的公建设施:丙级 其余:乙级 三、荷载统计: 1、基本风压: 26 层、33 层住宅为 0.40KN/m2(n = 100 年); 其余为 0.35KN/m 2(n = 50 年) 基本雪压: 2 0.45KN/m 体型系数:1.4 ;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1.PCB LAYOUT规范 1.1.设计输入:PCB厚度、相关器件SPEC、后行为器件排序、 灯数量及种类、天线数量及种类、模具信息 1.2.设计输出:PCB尺寸、定位孔、限位孔、正反面限高、 禁布区域、后行为器件具体LAYOUT、灯位信息、天线位置、相关器件有过孔的必须加上,以方便EDA定位。 1.3.设计规范: 1.3.1.PCB定位孔做到对称并尽量分布在稍靠边一些,已节 省EDA LAYOUT空间 1.3. 2.为组装方便及限位,需要在PCB上增加限位孔,位置 位于靠近灯位一边的定位孔旁边,开孔尺寸为1.6MM,对应底壳定位柱直径为1.5MM 1.3.3.正面限高参考器件SPEC最高高度,通常限高16MM;底 面限高通常3.0MM,极限2.5MM(主要针对单面贴片PCB,双面贴片需要按照器件SPEC定义限高区域) 1.3.4.禁布区域:定位孔周边直径7MM区域、 1.3.5.后行为I/O接口 .外观面与外壳齐平;RESET按键内陷,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 2.4MM;WPS按键外凸,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4.2MM;ON/OFF 按键开孔尺寸按照通用按键(料号:)统一为9.0MM;若WAN+4LAN口,则尽量连在一起,以节省后行为空间;PCB端

面距离器件外表面或后行位外表面距离统一为:3MM 1.3.6.灯分为插件灯及贴片灯,其中插件灯又分为单色及双色灯。常用单色插件灯。插件灯间距统一为:MM;注意双色灯定位孔与双色灯得差异!插件灯距离PCB板边距离统一为:MM。贴片灯可以结合ID或硬件LAYOUT适当调节间距及位置。 1.3.7.天线位置:外置天线1T1R通常放在后行为的右侧(正对灯位看过去);2T2R分立后行为两侧。 内置天线:通常位于PCB两侧,要求距离PCB板边5MM 以上,空间位置位于PCB平面之上,此状态RF功能影响最小。小结及建议:统一标准化设计,针对PCB分为3个尺寸:大、中、小板;不同项目根据功能及后行为器件多少,选取3种中的1款尺寸,节省结构及硬件PCB LAYOUT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大中小板建议参考尺寸如下: 小板:长X宽X厚=114X104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中板:长X宽X厚=148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大板:长X宽X厚=153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1.4 PCB LAYOUT标准图档参考--OK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 1 基础部分 1.1通用准则 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mm,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非抗震)或LaE(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mm 外,伸出基础边100mm,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mm,伸出基础边70mm;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mm。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JCCAD 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 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甲方下达的任务设计书 三、结构体系 1、A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2、B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3、商业裙房:框架结构 四、抗震等级 1、A栋:四级(框支框架二级) 2、B栋:三级(框支框架二级) 3、商业裙房:四级 五、电算统一技术措施 1、基本参数输入 (1)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35s(详地勘报告)。 (2)本工程房屋高度不大于60m,取50年一遇基本风压0.4KN/m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60m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C类。 (3) STAWE计算中注意周期、地震力最大作用角带入计算,注意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应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数、方向角。 (4)PM中混凝土容重按25 KN/m3输入,自动考虑楼板自重。STAWE中,剪力墙部分混凝土容重按27 KN/m3输入,框架部分按26 KN/m3输入,框剪部分按26.5 KN/m3输入。 (5)A栋,体系按不规则+偶然偏心考虑地震作用;B栋按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商业门面部分按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

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按双向地震作用) (6)根据建筑嵌固条件定义地下室层数。地下一层且四周完全或基本嵌固于土中可按地下室考虑,根据结构形式考虑是否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顶板。半地下室或其他嵌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按普通楼层输入,考虑土压力对结构的影响(将土压力作用在柱上按线荷载输入,或作用在节点上按集中荷载输入,边界条件应符合实际情况)。 (7)按模拟施工加载一计算方式考虑施工影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按模拟施工加载三考虑) (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2.0,根据板厚与梁高度关系取适当的值(板翼缘刚度对梁刚度的贡献程度),一般取1.8~2.0。 (9)框剪结构按规范要求调整0.2Q(满足要求时可不调整),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顶板上调整。 (10)墙、柱及基础设计考虑活荷载折减,带地下室的楼栋折减系数往上提一级,如2~3层由0.85调整为1.0,依次类推。考虑梁活载不利布置。 (11)梁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梁端点饺。 (12)按“刚性楼板假设”计算时,当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计算 选“不规则”选项。如存在其他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时也应选“不规则”选项。最大扭转位移比应≤1.5。 (13)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详规范要求。 (14)高层建筑应避免第二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应小于0.9(复杂高层建筑应小于0.85)。 (15)多层框架结构柱按单偏压计算考虑(但应进行双偏压进行配筋验算),框支柱按双偏压计算考虑。坚持柱轴压比是否超限、节点域抗剪是否超限。 (16)周期折减系数取值:框架结构取0.7,剪力墙结构取0.85~0.9,框支剪力墙结构取0.85。 (17)多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高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 (1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转折减系数0.5。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19)层刚度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计算方法。(当为底部为一层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方法,当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当复核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其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之比时应采用剪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整理版)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 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 1、配筋原则: 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 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 “结构总说明”中表示)。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 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 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 计算结果的大值; 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 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 .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 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 (±0.000m); 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 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 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 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 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 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长沙项目,短跨大于3.9米的板四角部位;阳角部位;剪力墙转角部位应配置间距不 大于100mm且与受力钢筋直径相同的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向 跨度的1/3。 3.4大屋面板配筋设双层双向拉通筋(上筋采用10@200,负筋不足时设置支座附加短筋,

钢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钢结构安装 2.1吊装顺序:柱→柱间支撑(墙梁)、行车梁→屋架→屋架支撑(檩条) 2.2吊装前准备: 为了确保构件吊装前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要求的质量、工期、和效益。按照选定的吊装方案充分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2.2.1技术准备 1)全面熟悉掌握有关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吊装方案等有关技术资料,核对构件的空间、就位尺寸和相互间和关系,掌握结构的高度、重量、外形尺寸、数量、型号及构件间连接方式等。 2)掌握吊装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高空的环境情况。 3)了解已选定的起重机械设备的情况和使用要求。 4)编制吊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5)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技术交底。 2.2.2施工准备 1)钢构件和验收 钢构件制作完成后,应按国家GB50205-95的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外形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J205-83表3.9、3.1的规定。 钢构件成品出厂时,制造单位应提交产品证明书和下列技术文件; A)设计更改文件,钢结构施工图并在图中注明修改部位。 B)制作中对问题处理的协议文件。 C)所作钢材和其它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D)高弗螺栓磨擦系数物实测材料。 钢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除了检查构件规格、型号、数量外,还需对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变形的部位进行专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签证手续以便备案,对已变形的构件应矫正,并重新检验。 2)测量仪器及使用应按规范要求,统一它的标准。 A)经纬仪:采用精度2S的光学经纬仪。 B)水准仪:按国家三、四等水准仪测量及工程水准测量要求,其精度为±3MM/KM。 C)钢尺:参与同一单位工程施工的各个单位,须使用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尺,应通过标准计量校准钢尺。 3)基础复核 A)基础施工单位至少在吊装前七天提供基础验收的资料。 B)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轴线标高的轴线基准点和标高水准点。 C)基础施工单位在基础上应刬有关轴线和记号。 D)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应按GBJ205-83规范中表4.2.2要求,支座和地脚螺栓的检查应分二次进行,即首次在基础砼浇灌前与基础施工单位一起对地脚螺栓位置和固定措施进行检查,第二次在钢结构安装前作最终验收。 E)提供基础复测报告,对复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知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措施。 F)为防止地脚螺栓在安装前或安装中螺纹受到损伤,宜采用锥形防护套将螺纹进行保护。 4)构件预检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规定(施工图)

金大元?御珑公馆 结构专业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编制: 校对: 审核: 上海xxxxxxxx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九月 注:红色文字请特别注意

金大元?御珑公馆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1.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金大元?御珑公馆 建设单位:上海金堂置业有限公司 用地范围:拟建场地位于浦东新区唐镇西南。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建设规模:总建设用地面积53829.3㎡,总建筑面积129006㎡ 设计单位:xxxxxxxxxx(建筑、结构、水、电、风、概算) (工程勘察)XXXXXXXXXXXXXXXX 项目编号:xxxxxxxxxx 子项列表:详下表 2.设计依据 1)设计标准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地方规范《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11-2010) ?地方规范《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 ?地方规范《上海市抗震设计规范》(DGJ08-9-2003) ?沪建建(2001)第0907号《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4 ?计算软件采用PKPM2010版(Satwe2011年1月1日) 2)设计文件 ?设计委托书 ?政府审批部门对方案的审批意见 ?相关工种设计提资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一般规定 ?设计基准期:50年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统一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J186-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工程,地下二层,南楼地上七层,北楼地上六层;中间综合活动中心三层。根据建筑物高度和自然条件等情况,本工程主楼拟采用框架结构,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并将南北主楼与三层裙房设缝分开。 三、结构设计中的有关等级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如下: 南楼地上七层: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其余: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其中:近中部以南地段属Ⅰ1类(特征周期0.35s)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建筑适宜性良好;近中部以北地段,属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0.45s)抗震一般地段,建筑适宜性一般。 注:南楼应按照7度,0.10g进行计算。 4、建筑物抗震等级: 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七层为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六层为框架三级,地下二层为四级。 裙房大跨度部分:地下一层及地上部分为框架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6、砼构件设计抗渗等级: 基础底板:P8级 砼挡土墙:P8级 屋面板:P6级 7、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措施word文档

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 中实·润城 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结构专业)

2011.2.15

目录 1 设计依据 3 2 自然条件 4 3 设计荷载 5 4 地基及基础选型 6 5 上部结构选型 7 6 变形缝与后浇带(加强带)设置 8 7 主要材料 9 8 主要分析计算软件和参数取值 10 9 结构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 12 10 主要结构构件取值原则 13 11 结构构件配筋取值原则 15 12 统一构造措施 18 13 统一文件和图纸表达 19

1 设计依据 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按审批意见 b 设计原始资料 a) 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平、立、剖面图及节点详图,设备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资料图(包括设备留洞、布置、重量等),电梯样本; b)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对施工图设计要求等); c)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d)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c 设计依据的标准 a) 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程和地方标准; b) 现行国家标准图、行业标准图和地方标准图; c)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2 自然条件 a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 =0.50kN/m2; a) 基本风压: W o b)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c) 风载体形系数:1.54; d)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的风振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e) 高层建筑群间风力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取1.1。 b 基本雪压 =0.40 kN/m2 W o c 地震基本烈度、场地类别 a)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b)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c) 场地土类别:三类 d)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 e) 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