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和感想

2010上海世博会的感想
世博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是对人类社会所取得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盛会”。能办一个历来规模最大的世博,无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最佳印证,这将唤起13亿中国人莫大的民族自豪感。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世博,也是中国崛起的实力表现。继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是切合了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重点,不仅涉及到上海历史的沉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更涉及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中的形象,又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2010上海世博是中国综合国力已上升到名列世界前茅的另一展示。从参展国的数目来看,上海世博可以说已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世博,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参与了。所谓得道多助,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视为中国的和谐发展观所得到的拥护。中国正在步入一个新的盛世,它的影响力正在扩散,举世瞩目,也因此才能把世界都聚焦到上海。中国本身正在逐步实现复兴,而亚洲整体也在它的带动下,最先走出了世界金融风暴的阴影,稳步恢复增长。世界经济格局也随之改变,世界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大的商业重镇,其名声和地位固然将在世界地图上更加凸显,而巨大的中国市场,也肯定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不仅将使中国本身的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直接受惠,相信也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乘数效应。
因此,除了它的宏伟堂皇,我们或许更应该把注意力投注在这次会展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个世界各国和全人类都必须正视和探讨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因此,城市生活未来的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也是一个永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有着需要各国在经验与资源等领域合作与分享的广阔空间。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

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我们希望,在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除了展示各自的城市文明成果,也能利用这一契机,交流和相互学习城市发展经验,传播绿色城市理念,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从而为新世纪的城市发展探索崭新的模式。传统上,各国都把世博会看成是展示自己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先进科技和创意的重要平台,2010上海世博必将把这个平台带向一个更高的人类共同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