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意义

合集下载

2010上海世博会调查报告

2010上海世博会调查报告

世博会——我们共同的关注调查时间: 2010年7月—8月调查方式:旅行、上网、书籍调查人员: 081711班郜家瑞调查目的:1、了解有关20101世博会的相关情况;2、搜集有关世博会的材料,以加深对世博会的理解;3、认识2010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调查步骤:1、拟定大纲2、搜集材料3整理并是材料书面化正文:一.2010世博会概况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

2003年,上海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由于“非典”,等客观原因筹备工作一度受到影响。

经过调整,开展了组织构建、调研、举办或参与相关活动等工作。

在办博组织机构尚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由原来的申博机构组织召开各类国际性研讨会和论坛,参加与世博会相关的国际会议,举办大型纪念性活动,接待国内、国外访团的参观和学习。

广大群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和了解度不断提升。

二.历届世博会开办情况调查(表格)三、2010世博会有关资料调查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是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定主题以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

这一主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人类文明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紧紧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最热点问题。

这一反映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富有创意,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特点。

世博会徽标:申博徽标是两个互动的、色彩斑斓的圆组成的图样。

这是两个圆,世博会是展示各国经济、科技、文化成果的窗口,探讨人类普遍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讲坛,这里汇集着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这是两个互相交融的圆,世博会是交流的大舞台,形如流水的互动,体现了人类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愿望;这是两个色彩斑斓的圆,变幻的色块给人以遐想:绿色象征着生命和自然,紫色流旋象征着时空、科技和探索,两者有机的结合是城市的内涵;这是两个开放的圆,没有边界,意味着城市交融无极限、城市发展无极限,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对城市的梦想与憧憬;两个圆飞速旋转,逐渐聚焦,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正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地走向未来。

浅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其意义

浅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其意义

浅谈上海世博的主题及其意义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

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

它包含了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

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有其意义,归结如下: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

“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

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上海世博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上海世博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意义含义: 1.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

世博会主要是围绕人类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切身自己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这些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对这些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2.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首先是经济意义。

一、世博对经济的影响首先,世博经济直接体现在拉动GDP、提供就业岗位上,即使世博结束后仍对旅游、物流等行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其次,世博经济对改善上海经济结构有推动作用。

上海及全国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将会得到提升,规模将会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

其三是世博有利于上海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世博不仅促进了上海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世博筹办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是长远的。

世博就像奥运一样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开放既是中国经济30年来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经验,更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成长性的动力,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世博对政治的影响:世博为中国提供了改善国际形象的机会,上海世博会成为国际政治舞台有利,从而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有能力举办史无前例、最大最美的世博,它增强了中国人对自己成就的民族自豪感。

世博会使上海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上海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同时走向世界,脱离狭小的空间,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举办上海世博意义何在?(2010-05-14 20:49:10)转载标签:分类:形势与政策上海世博教育【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主题意义】: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

?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的魅力非常欣赏。

(新)上海世博会的由来(DOC)

(新)上海世博会的由来(DOC)

上海世博会的由来(DOC)上海世博会的由来 1.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

世博会主要是围绕人类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切身自己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这些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对这些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先后举办了17次世博会,法国和日本则分别举办了13次和5次世博会。

2.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首先是经济意义。

比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大阪地区城市群的崛起。

其次是科技文化意义。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是在世博会上被人们认识,得到普及推广的。

第三是政治意义。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加速了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融合,在对外显示了国家形象,对内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第四是社会意义。

世博会举办期长,参观人数多。

不同语言的各国游客体会来自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同文化的演出,在场内外进行密切交流,并与举办地的普通民众进行沟通。

这一切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举办地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3.中国申办世博会的历程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很早。

在1851年的首届伦敦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展,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我国茅台酒获金奖。

1982年重返世博会后,新中国参加了在国际展览局注册的各届世博会,并于1999年首次主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9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

198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对日本友人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表示赞成。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篇一:走进世博会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

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博览会。

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22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Exposition),简称BIE,总部设在巴黎。

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

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22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

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

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

浅谈会展的经济特点及其经济的重要作用

浅谈会展的经济特点及其经济的重要作用

浅谈会展的经济特点及其经济的重要作用摘要:一般来说,会展涉及到贸易、建筑、信息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不断丰富,会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会展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已经进入了很多领域。

因此,在此基础上,会展的经济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会展;经济特点;经济;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形式层出不穷,会展经济作为其中一种快速成长的经济形式,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会展以及会展经济的发展特点,了解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会展的经济特点概述1、会展的自身特点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显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会展经济的发展规律也越来越明显。

其中,会展经济的具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现场聚焦上。

在会展中,每个参与方都能在会展上见到对方的产品以及对方的有关人员,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方式,成为了在场的合作者,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并且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供求关系,并且在这种合作模式下,进一步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方面的合作价值。

此外,一些像会展经济和媒体经济相融合的新型的会展模式也逐渐显现。

例如,在一些会展的官方网站上,就以新闻以及快讯等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会展的相关信息,同时,一些网站还通过技术加强了会展与外界的联系。

这说明,会展经济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了现在会展发展的一种显著特征。

2、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致一般来说,只有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总体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发展形态,与我国的经济总体在结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呈现下滑趋势,因此,全球经济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化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聚汇,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

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中国赢得2010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城市的世博会,我们可以从国人与世界的关注程度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和上海的强烈冲击。

世博会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塑造和传递上海形象的重要平台。

世博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打等特点。

而且是人类社会取得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高成果展示。

世博会的举行,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伟大盛会。

是一次提升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机遇。

下面谈谈上海世博会在经济文化环境三方面对上海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
世博经济影响着中国,并且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上海。

世博经济给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并创造了新活力。

首先,世博经济直接拉动GDP,举办世博会,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年拉动GDP 0.3-0.4个百分点。

提供就业岗位,即使世博结束仍会对旅游、物流等行业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其次,世博经济对改善上海经济结构有推动作用。

上海及全国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将得到提升规模将会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

其三世博不仅促进了上海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世博筹备期间积累的经验和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是长远的。

世博就像奥运一样,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

开放既是中国30年来不断取得进步的经验,更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成长性的动力。

中国经济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世博会是当今世界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之一。

世博会能使中国和上海扩大开放。

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

同时使中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的形象。

这种形象对吸引外商和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重大意义。

申博成功,意味着中国和西方世界全面相互影响。

又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的里程碑之一。

中国将以世博成功为契机,大力改善环境,改进交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切将推动房地产,旅游服务,环保,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将增强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带动国内投资外商投资双升温。

使世博会的投资效应被放大。

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总之,中国和上海本身内需的增长将因世博使经济的运行曲线向着斜率更大的方向变动。

这一结果,不仅对上海,对中国经济,乃至对世界经济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宏大的世博会,说明它已经具备相当的国际化水平与组织能力。

从而推动上海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这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负面影响:前期投入筹办的金额过大,相对减少了其他诸如教育方面的投资。

世博会导致一批市民拆迁,造成资源的浪费,房价上涨,物价上涨,对上海市民的经济带来压力。

世博会对文化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认同,世博会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对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
面的塑造与宣传,从根本上讲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传递实现本民族、区域文化在更大范围的认同。

世博会中国馆为“东方之冠”。

中国冠整体呈斗拱状,大红色,具有中国特色和特点。

中国馆展示的主题就是东方的寻觅,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通过展示城市的管理、建设、生活和产业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

中国馆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彩、朝气蓬勃的、文化厚重的中国。

世博会作为世界科技文化交流的盛会。

中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十分切合中国实际,这也是世界关注的问题。

世博会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就,本身就是一次文化盛事。

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

虽然我们看到的是非常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但是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背后,孕育地是新的世界观、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文化乃至新的生活方式。

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

上海世博会从申办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无论是会徽和吉祥物等一些世博会重要标志的征来。

还是世博会整体的规划及主要展馆的建筑设计,都向全球范围征集方案,为国内的文化创意设计和从业者提供给很多参与的机会。

搭建了国际性的竞争舞台。

世博会期间,文化创意活动集中展示。

每天近100场的文艺演出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文化选择,也是一次世界文明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绝好舞台。

历届世博会对年轻人和孩子们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他们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在年轻的时候能够见识到这样一个全球的科技和文化盛会,对他们的创造力是一次激发的机会。

世博会从总体上提高了上海市民的素质。

推动城市的文明建设。

使修养和公共道德公共卫生习惯得到新的提高,使语言环境得到改善,服务质量提高。

大量的警察,武警加入到世博会的工作中,维护秩序,保障游客安全。

军民之间有了难得的不同于悲情救灾的交流机会。

同时武警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使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事方面的严谨有序。

负面影响: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上海常住居民每户免费得到一份世博大礼包,包括交通卡和门票。

诸如此类的利益,加大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利益矛盾,区域化隔膜加重。

某些不良的公共行为给其他国家带来不好的印象,比如插队,乱扔垃圾,以盖章为目的忽略参观的本质等行为使外国人对中国人民的印象减分。

又误解成是上海市民的地下素质的集中表现。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使部分上海市民有文化优越感。

致使中国地区文化冲突加重,使其他城市居民对上海市民的厌恶之情加重。

某些文艺活动造成的突发的伤害事件,不由自主的上升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比如,superjunior的圣战事件导致中国人民的仇韩情绪。

而国内的仇韩和哈韩一族也产生较大矛盾。

世博会对环境的影响
世博会的主题之一就是环境保护。

在主题馆的地球馆中就以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为目的的。

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开始到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改善环境,保护地球。

来说明一个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既是环境问题的创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

各种最新的环保科技与方法,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节能小细节都一一涉及。

使参观者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一成的认识。

世博会展馆的设计也体现了环境保护的主题。

大多数馆的建筑材料是可降解的。

主题馆的外墙甚至是生物墙,种植着绿色的植物。

参观者通过参观,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

负面影响;
大量涌入的客流势必会给上海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由此会产生汽车尾气污染及空气、噪音污染。

其次大量的游客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产生垃圾污染。

世博园里长时间大量的景观灯造成了光污染,同时也浪费了不少电能。

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

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

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

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

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展示的时候,也往往把城市精神的弘扬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还是利大于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