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海洋污染是指⼈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态系统遭到破坏。
下⾯店铺给⼤家分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帮到⼤家。
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 1 陆源污染 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上产⽣的污染物进⼊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
⼈类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产、消费与⽣活⽅式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其中,陆源污染成为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为蒙特利尔环境部长会议预备的⼀份报告中指出,80%的海洋污染源于陆源污染。
《防⽌陆源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中对陆源污染的界定:陆源污染是:1)通过⽔道;2)源于海岸,包括通过地下⽔或其他管道的引⼊;3)源于公约所适⽤区域内⼀缔约⽅管辖内所铺设的⼈造设施对海洋区域所造成的污染。
随着⼯业经济的发展,⼯业污⽔⼤量排⼊近海⽔域,成为陆源污染的主因;⽽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将农业⽣产中使⽤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径流或者河流流⼊沿海⽔域;⼈类⽣活⽔平的提⾼,产⽣的⽣活垃圾和⽣活污⽔也成为主要的污染物。
随着⼤量的陆源污染物流⼊海洋,致使海⽔中重⾦属含量升⾼,直接导致海产品重⾦属超标。
2 ⽯油污染 随着我国⽯油进⼝量和海上运输量的逐年增长,我国近海⽯油污染⽇益严重,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的32×108t⽯油中,约有320×104t进⼊海洋环境。
⽯油流⼊海洋的途径包括: 1)海底油井开采开采过程中溢漏和井喷; 2)油船运输中泄漏或发⽣事故; 3)炼油⼚含油的废⽔直接流⼊海洋。
⽯油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资源,破坏⽣态平衡。
通常1t⽯油可在海上形成覆盖12km2范围的油膜,油膜会使透⼊海⽔的太阳辐射减弱,从⽽影响光合作⽤;油膜影响海⽔复氧,⽯油的分解,会消耗海⽔中的溶解氧,使海⽔缺氧,据研究,1kg⽯油形成的浮在⽔⾯的油膜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104L海⽔中的溶解氧[3],造成海洋中藻类和微⽣物死亡,破坏海洋⽣态系统的⾷物链,导致海洋⽣态系统失衡;⽯油流⼊海洋后,会产⽣光化学反应,⽣产綑、酮、酚、酸、硫的氧化物等,危害海洋⽣物。
我国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工作

河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姓名:郑立建学号:院站:学习形式:函授层次:大本专业:环境工程题目:我国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工作指导教师:王怀宇评阅教师:2011年 7 月2日我国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工作摘要近期我国渤海的漏油事故及日本的核电电站爆炸,而感想到海洋的污染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的了。
它需要全民的关注需要全民来爱护我们的海洋资源。
本文以我国现在海洋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我国的的海洋治理中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实施对策China's marine pollution statu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Abstractin recent China Boai oil spill and Japan's nuclear power station explosion, and feel the ocean pollution now is not a question that can be ignored. It takes people's concern all the people to protect our marine resources.this article take our country now marine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elaborated our country marine management measures in.[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目录前言 (4)一、何谓“海洋污染” (4)二、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4)2.1洋污染的污染源多且复杂 (4)2.2洋污染有累积性及持续性强 (9)2.3扩散范围广 (10)2.4治难且危害大 (10)三、海洋污染防治工作 (12)3.1要工作 (12)3.2制污染源 (14)四、结论 (15)参考文献 (15)前言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不但资源充沛,对陆地及大气的环境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
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
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
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
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方法 分散 沉降 吸收 围栏 放任 燃烧
具体做法
局限性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 石油迅速分散
不易在近岸或渔场周围 使用,出现二次污染物
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会危害海底生物,出现 二次污染物
利用麦杆、泥炭、聚苯 乙烯等吸收石油
只能在静水环境中使用
用围栏圈住回收
小面积,静水环境
让其自然分解
只适用于大洋中的原油 泄漏,且扩大污染范围
例二:石油入海流
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据估计,通 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 界石油总产量的干分之五。 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有: 1.陆岸排油:是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的污染源之 一。 2.海洋运输与港口建设。 3.海上油田的开发。
石油污染的危害
1.海鸟首当其冲,受到严重的危害 2.由于石油的密度小,且不溶于水,一旦进 入海洋,石油就会漂浮在海面上,一方面隔绝了 水和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石油的氧化, 需要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海水中严重 缺氧,会使海洋中的生物很快窒息死亡。
1.全球变暖问题谈判中,小岛国尤为 迫切,为什么?
提示
全球变暖对低地国家和海岛国家危 害更严重。
2.分析下列地理现象的关系,并用图表 示。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海水膨胀 大 气中CO2增多 全球变暖 淹没低地
提示
大气中CO2 增多
全球 变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平面 上升
淹没 低地
二、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广。 4.防治困难。
污染物质来源: (1)石油及其产品:主要是原油、各种燃料油 和润滑油; (2)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铜、铅、锌、银 等金属元素,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水、矿山污泥和废水 以及石油燃烧生成的废气中包含的重金属; (3)农药:包括汞、铜、砷、铅等金属农药、 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来源主要为森林、农田而 随水流迁移入海;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综合分析

海 良好 的 生 态 系 统 为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了必 不 可少 的 空 间 和 基 础 条 件 。
近年 来 ,中 国 沿 海 区域 经 济 和 海 洋 经 济 快
速发 展 ,近海 海 洋 生 态 系 统 受 到严 重 威 胁 ,海
洋 生态环 境 保 护 问 题 已引 起 我 国政 府 和公 众 的 高度 关 注 。作 为 海 洋 大 国 ,在 经 济 迅 速 增 长 、
富_ 3 ] ,种 类 繁 多 , 海 洋 生 物 物 种 多 达 2 . 6万
发展 的必 然 选 择 ,是 实 现 我 国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
必 由之路 。
1 我 国 海 洋 生 态 环 境 特 征
我 国四 大 海 域 中渤 海 、黄 海 及 南 海 均 为半 封 闭海 域 ,海 洋 生 态 系 统 整 体 上 具 有 明 显 的地 区性 和封 闭 性 特 征 ,海 洋 生 物 特 有 种 和 地 方 种
多主要分布在地质岩性相对脆弱平面上升和频繁风暴潮等自然因游泥沙拦截和海岸工程修建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侵蚀海岸侵蚀灾害严重区域包括辽口至烟台岸段江苏省连云港至射阳河口岸段上海市崇东省雷州市赤坎村岸段海南省苏省连云港至射阳河口岸段山东严重地位于辽宁盘锦和锦州渤海沿岸大部分监测区基本自然岸线破坏严重海湾面积缩减我国大陆岸线长达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全国自然岸线比例缩减人工岸线上海天津的岸线人工化程度高例分别达928海南省自然岸线比例最高33为港口码头岸线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2008年全国20个重点海湾水域面积均92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2008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人工岸线比例国围填海总面积为8272008年间新增围填海总量为278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滨海湿地维护区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海洋生物资源集中分布区也是渔业资源养护陆源污染域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

作 用 , 体 内的 污 染 物 含 量 反 映 了 其 生 存 环 境 的 质 量 , 食 其 可
用 底 栖 生物 质 量 的 好 坏 对 人 体 健 康 更 是 有 着 直 接 的 影 响 。
目前 , 国 海 洋 生 物 质 量 状 况 并 不 乐 观 , 要 表 现 为 : 洋 生 我 主 海
口 、 江 口等 海 域 条较 重 , 污 染 范 围 不 断 扩 大 , 部 分 河 珠 且 大 口 、 湾 以 及 大 中城 I邻 近 海 域 污 染 日趋 严 重 。 对 我 国 主 要 海 l j 人 海 口海 域污 染 状 况 研 究 表 明 : 海 口海 域 独 特 的 地 理 位 置 人
物结 构失 衡 , 稀 濒 危 物 种 减 少 ; 要 经 济 生 物 体 内 有 害 物 珍 主 质残 留 量 偏 高 ; 岸 经 济 贝类 卫 生 状 况 欠 佳 。 沿
决 定 着 其 直 接 承 受 沿 海 、 江 居 民排 放 的 城 市 生 活 污 水 、 沿 食 品工 业 废 水 及 残渣 、 畜 粪 便 、 纸 工 业 废 物 等 富 含 有 机 物 人 造 质 及 其 他污 染 物 , 污 染 物 最 为 集 中 , 度 最 高 的 区 域 。 在 是 密 我 国 受 污 染 海 域 中 , 要 人 海 口海 域 污 染 程 度 相 对 严 重 , 主 主 要 污 染 物 质 是 无 机 氮 、 酸盐 、 类 以 及 有 机 物 和重 金 属 。 磷 油 3 海 洋 生 物质 量状 况 、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 染的直接 受害对象 , 并 且 海 洋 环 境 中 的 污 染 物 对 海 洋 生 物 质 量 的影 响 具 有 累 积
关 键 词 : 洋 环 境 ; 染 治理 ; 域 区划 ; 施对 策 海 污 海 实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6年第7期文/卢晓强胡飞龙徐海根图/郑新庆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km2,占总面积的71.0%,海洋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随着人口剧增和陆地资源的日益衰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海洋。
我国是传统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已经鉴定的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七分之一,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
然而,受过度捕捞、破坏性海洋作业、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为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的威胁,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促进我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特点中国海域辽阔,由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拥有大陆岸线约1.8万km,海域面积达3×106km2,广阔的海域面积,复杂的地形,使中国海洋呈现了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一)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按类型分主要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盐沼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态系统。
盐沼生态系统主要由芦苇等多种盐生草本植物,以及大量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组成,为众多的候鸟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珊瑚礁生态系统分布于中国南海,以造礁石珊瑚为主,其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各种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棘皮动物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海洋上升流生态系统主要位于中国东南海域,由地形、风漂流或水团边界等多种成因,由于底层营养物质上升,导致其初级生产力较高,常常形成主要渔场区,其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邻近海域。
深海生态系统分布在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海槽或深海盆中,主要有一些构造特别、适应于深水生活的动物所组成,生物多样性较为贫乏。
(二)海洋物种多样性我国海域现已记录海洋生物22561种,分别隶属于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5个生物界,分属44门,其中海洋鱼类约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约占24%,昆虫约占20%,红树植物约占43%,海鸟约占23%,头足类约占14%,造礁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区总数的1/3。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年第3期·总第249期【经贸管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盼盼(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 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沿海水域资源开发水平低、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海洋资源破坏严重以及近海环境污染。
一方面从外部效应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政府寻租行为和科斯定理等理论层面找原因,另一方面从政府层面看,存在寻租行为、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缺少海洋资源产权制度等问题。
提出加强政府管理,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科技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目标。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3-0145-02 [作者简介]杨盼盼(1989-),女,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同时拥有广袤的海岸线,既是陆地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涵盖海洋生物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海底固体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的动力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的资源与能源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一)沿海水域资源开发水平低、开发不合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执行“重陆地轻海洋”的资源开发政策,因此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比较小,同时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开发水平也比较低,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利用效率低,导致海洋资源浪费严重。
就目前的海盐及盐化工业来说,虽然海盐的利用速度加快,但仅局限于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等元素,尚未开发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微量元素,如铀、碘等。
同时我国海洋盐业一直采用手工扒盐的方式,并没实现高效率生产。
虽然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很少,据统计,在全国100多处的滨海旅游沙滩资源中,被开发利用作为海水浴场的只有3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