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降凝剂及其在我国原油中的应用

原油降凝剂及其在我国原油中的应用
原油降凝剂及其在我国原油中的应用

原油降凝剂及其在我国原油中的应用

Pour point depressants for crude oil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 hina

<<现代化工>>2001年11期

于元章, 张廷山, 赵静, 王敏

介绍了原油降凝剂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和种类、降凝作用机理、对降凝剂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降凝剂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降凝剂, 原油, 机理, 应用

添加到阅览室

阅读软件下载

原油降凝剂种类及应用

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原油降凝剂的研制

东临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及改性效果评价

降凝剂对高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降凝剂结构性质对原油化学改性的影响及流变学改进机理大港原油高效降凝剂的研制

苯乙烯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和应用

原油降凝剂的研制与初步应用试验

苯乙烯

PMAE

降凝剂对胜利外输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

更多相似文献...

<<原油降凝剂及其在我国原油中的应用>>引用的文献

含蜡原油流变特性及其管道输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罗塘湖1991 / / P 114

石油产品添加剂《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樱井俊男1982 / / P 362

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精细石油化工》王丽娟1997 / / 05 P 5

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石油学报》庞万忠1995 / 16 / 02 P 125

高粘原油降粘剂MSA的研制《化工新型材料》徐宏1999 / 27 / 12 P 38

剪切作用对添加降凝剂后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张劲军1993 / 17 / 06 P 74

化工百科全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1998 / / P 51 MAOC降凝剂的研究《石油炼制与化工》廖克俭1998 / 29 / 01 P 28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和应用《吉林化工学院学报》侯朝霞蒋薇蒋薇2000 / 17 / 01 P 20 SMO原油降凝剂的合成《河南化工》牛丕俊高照连高照连1987 / 1 / P 7

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混合醇对原油的降凝作用《河南化工》牛丕俊冯波冯

波1989 / 1 / P 53

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河南化工》杜诗初1992 / 6 / P 6

新型降凝剂的合成和评价《河南化工》郑延成张玉霞张玉霞1992 / 7 / P 11

原油降凝剂(OEAM)的研制《江苏化工》陈菊勤马蔚红马蔚红1993 / 21 / 02 P 14

聚丙烯酸烷基酯的分子结构与降凝性《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克钮安建钮安建1993

/ 6 / P 122

AA-MA-VA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原油的降凝减粘作用《精细石油化工》陈菊勤1994 / / 03 P 20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降凝效果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陈关喜1994 / 28 / 03 P 338

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SOA)的降凝效果研究《大庆石油学院学报》丁伟仇念海仇念海1995 / 19 / 03 P 68

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原油降凝降粘效果研究《石油炼制与化工》林贤

福1995 / 26 / 12 P 51

聚丙烯酸高级醇酯的合成及降凝性能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学报》成广兴1997 / 25 / 03 P 76

SMA与高级混合醇酯化树脂的研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祝春兰林玉娟林玉娟1997 / 26 / 01 P 57

原油流动性改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石油炼制与化工》邸进申李英杰李英杰1997 / 28 / 08 P 43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天津化工》高宝岩霍建中霍建中1998 / 2 / P 20

一种新型原油降凝剂的研究《石油学报》王彪张付生张付生1998 / 19 / 02 P 97

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降凝剂的研制《油田化学》宋照峥葛际江葛际江2000 / 17 / 02 P 122

复合型原油降凝降粘剂EMS的研制《油田化学》张付生1995 / 12 / 02 P 117

长庆原油流动性改性剂的合成与效果张诚1995 / 4 / P 36

高粘原油降粘剂《沈阳化工学院学报》赵秉臣李栋林李栋林1998 / / 04 P 299

用EVA降凝剂改性江汉原油的试验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成耀1994 / / P 80

采用降凝剂改善多蜡原油低温流变性研究《油田化学》张帆张衍礼张衍礼1991 / 8 / 08 P 228

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

含蜡原油失去流动性缘于在低温下析出蜡晶,这些蜡晶大多呈板状或针状,互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目结构,并把低凝点的油分、油泥、胶质和沥青质等吸附在其周围,或包围在网状结构内形成蜡膏状物质,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原油降凝剂的作用在于影响蜡晶的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从而使原油的凝固点(倾点)降低。但必须指出,降凝剂不能抑制蜡晶析出,而只能改变蜡晶的形态。亦即加入降凝剂后,原油的浊点不会改变,只是蜡晶的形态变成了松散的蜡晶结构(Slack Wax),在施加一定的剪切力后,其网目结构易于破坏,或根本不形成网目结构,因而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达到降低原油凝点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过研究,目前公认的原油降凝剂的 作用原理是吸附与共晶理论。原油降凝剂改变蜡晶发育历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晶核作用。原油降凝剂在高于原油浊点温度下结晶析出,它起着晶核的作用,并成为蜡晶发育的中心,使原油中的小蜡晶增多,从而不易形成大的蜡晶。 (2)吸附作用。原油降凝剂在略低于原油浊点的温度下析出,它被吸附在已经析出的蜡晶晶 核的活性中心,从而改变蜡晶的取向性,使其难于形成三维网目结构,并且减弱了蜡晶间的黏附作用。 (3)共晶作用。原油降凝剂在原油浊点温度下与蜡共同结晶析出,从而破坏蜡晶的结晶行为和取向性并减弱蜡晶继续发育的趋向。 添加降凝剂后蜡晶形态的改变情况,可利用馏分油进行显微镜观察。Lorensen等曾在-40℃低温下进行显微观察后证实,不含降凝剂的基础润滑油中的蜡晶呈20—150靘的针状结晶,加降凝剂后蜡晶变小、且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当然,加入不同的降凝剂其作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如,使用烷芳族降凝剂时,蜡晶表面吸附了芳香族基团,而使蜡晶不再继续按原来的取向发展;而使用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梳状结构聚合物降凝剂时,侧链的烷基与蜡形成共晶。此外,结晶的分枝随降凝剂浓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降凝剂对蜡晶发育的取向性起支配作用,从而使其不能形成牢固的三维网目结构。 近年来,对降凝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更加深入。王彪等在研究大庆原油和大港原油对降凝剂感受性的差异过程中发现,原油中加降凝剂后,在冷却过程中进行显微镜观察,如果蜡晶颗粒变大,该降凝剂即对该原油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反之则无降凝效果。实验所用的降凝剂F21为乙烯—醋酸乙烯(含少量磺酸盐)聚合物降凝剂,OEAM为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高碳醇酯类共聚物。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原油的凝固过程包括蜡晶的形成、发育和蜡晶之间的凝胶化两个过程。加入降凝剂后如果能使蜡晶增大,在析出同样重量的蜡晶后体系中单位体积内蜡晶的表面能要比蜡晶颗粒小的不加降凝剂的体系要低。因而加降凝剂后的体系比较稳定,不易形成凝胶,从而降低了原油的凝固点。相反,所加入的降凝剂不能使蜡晶颗粒增大,体系的表面能无法降低,凝胶化过程也就不能推迟,所以这种降凝剂对这种原油不具有降凝效果。 梳状聚合物被广泛用做含蜡原油的降凝剂以改善低温流动性,这是目前所有降凝剂产品中最有价值的一类聚合物。Chichakli第一次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释了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此后又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研究了梳状聚合物与蜡晶的相互作用。Plate和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一、原油的组成 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气味 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 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

(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 →15℃的密度→吨桶比 →计算出API (注API=141.5/15℃密度-131.5) (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 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 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 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降粘剂;流变性;降粘机理;性能评价

前言 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地下。在未发现既要经济又丰富的石油代替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要在勘探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高凝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降粘剂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世界各国的降粘剂研究成果推动了原油流动改进技术的发展。降粘剂包括乳化降粘剂和油性降粘剂,前者是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乳化降粘剂,因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粘度大大降低,可实现常温输送以节能降耗,因此,乳化降粘输送工艺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关油性降粘剂的应用研究较少,由于使用油性降粘剂具有可直接加剂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以节能降耗,同时又不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等优点,目前油性降粘剂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冀东、吉林、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该技术对处于中、高稠油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对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初步的了解。实验采用的L1和L2降粘剂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吉林多矿多井原油样品的粘度降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对原油添加的降粘剂L1和L2降粘性能明显,大大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而且该法操作简便,可以大量的节能降耗。 本研究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油品质量快速检测新方法与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1前言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之一。随着NIR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已逐渐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官方的认可。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就采用近红外法作为分析小麦蛋白质的标准方法,1998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订了近红外光谱测定多元醇(聚亚安酯原材料)中羟值含量的ASTM D6342标准方法。2003年,在我国也正式实施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测定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的国家标准GB/T 18868-2002。 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且其仪器较简单、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和样品制备量小、几乎适合各类样品(液体、粘稠体、涂层、粉末和固体)分析、多组分多通道同时测定等特点,成为在线分析仪表中的一枝奇葩。近几年,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包括农牧、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在内的许多领域,为科研、教学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使用空间。 2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ASTM定义的近红外光谱区的波长范围为780~2526nm(12820~3959cm-1),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基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测量。但在NIR区域,吸收强度弱,灵敏度相对较低,吸收带较宽且重叠严重。因此,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 其工作原理是,如果样品的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那么,只要测得样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点概览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选择 1、检测包括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两个方面。 2、检测系统的原理:被检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执行 3、测量的表现方式有数字、图像、指针标记三个方式 4、测量方法有零位法、偏差法和微差法 5、真值包括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约定真值(π 3.14)和相对真值(℃273K) 6、误差的表达方式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7、误差分类为系统误差(装置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剔除错误数据) 和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改正方法: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 8、传感器是一种把非电输入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设备或装置。 9、传感器的组成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 10、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有:刚度(k=dF/dX刚度越大越不易变形)、灵敏度(刚性的倒数)、弹性滞后、弹性后效 P25★2)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式、湿敏电阻式、气敏电阻式传感器) Def:将被测电量(如温度、湿度、位移、应变等)的变化转换成导电材料的电阻变化的装置,称为电阻式传感器 11、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的结构:引出线、覆盖层、基片、敏感栅和粘结剂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量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元件;测量电路进一步将该电阻阻值的变化再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以便显示或记录被测的非电量的大小。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效应:导电材料的电阻和它的电阻率、几何尺寸(长度与截面积)有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引起该导电材料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13.电位器式传感器:一种将机械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器件 14.电位器由电阻(电阻元件通常有绕线电阻、薄膜电阻、导电塑料等)和电刷等元器件组成 15.电位器优点: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 缺点: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容易磨损 16.热电阻材料由电阻体(温度测量敏感元件——感温元件)、引出线、绝缘套管和接线盒等部件组成,电阻体是热电阻的主要部件 热敏电阻式传感器 17.热敏电阻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 18、温度系数可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N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19.热敏电阻优点:尺寸小、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20.差动电感传感器的优点(1)差动式比单线圈式的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一倍;(2)差动式的线性度明显的得到改善(3)由外界的影响,差动式也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衔铁承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化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摘要】 自动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将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与装置进行检查测量,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在机械制造、化工、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自动化技术的四个支柱之一。 【关键词】自动检测传感器数据处理信号转换 【正文】 一、关于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自动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任务是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寻求最佳的采集、转换、处理、传输、存储、显示等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信息采集是指从自然界诸多被检查与测量的量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转换是指将所提取出的有用信息向电量、幅值、功率等形式转换。 信息处理的任务是根据输出环节的需要,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求均值、极值等)以及模拟量、数字量转换等处理。 信息传输的任务是在排除干扰的的情况下经济地、准确无误地吧信息进行传输。 二、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自动检测系统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多系统的总称,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1.自动检测系统框图 自动系统一般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和执行机构等五部分构成。下面介绍每个部分的功能: ①传感器:传感器(sensor)是指一个能将被测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敏感元 件,是连接北侧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接口。通过它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自

HB稠油降粘剂说明书2013

HB-01稠油降粘剂 本产品可通过井筒降粘、掺水降粘、油层降粘等方式达到降粘开采目的,对提高采收率、降低回压、减轻采油设备负荷、延长热洗及检泵周期、增加油井产油量、降低采油设备耗电量等起到较好的作用。 一、产品组成 HB稠油降粘剂主要由生物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质催化剂、沥青渗透分解剂,助活性剂等组成,是一种环保性良好的油田化学制剂。该产品对油品、环境和工人健康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技术指标 HB稠油降粘剂出厂技术指标 三、降粘机理 一种生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高温、高矿化度降粘剂,由于该剂分子结构具有双亲活性基因,因此易吸附在原油表面,使高粘度的油包水型稠油乳状液转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型液体。 产品含有胶质催化剂,对胶质分子网状结构具有极强的剪切作用,使胶质分子网状结构卷曲、收缩,从而改变胶质粘稠特性。 沥青主要成份为沥青质和树脂,本产品可在地层温度下产生一种强极性物质渗透进入沥青质和树脂内部,从而破坏沥青的粘稠体系,达到高效降粘的目的。 活性成分在金属等亲水物质表面附着,使油管内壁表面产生一层生物活性极性水膜,防止油垢再次沉积;油流逐渐聚并、析水、具有良好的破乳性。

四、产品主要优点 HB稠油降粘剂是由特种高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活性剂和其它添加剂组成。该产品具有如下优点: 具有使用性广、乳化速度快、降粘率高、稳定性强、施工简便、增油效果显著等特点; 根据不同需要在井场直接利用热水将母液稀释成溶液注入,节省药剂消耗和作业费用; 耐高温:能耐250-300高温,可做为蒸汽吞吐开采稠油的化学降粘剂,也可作为常规方法开采稠油的化学降粘剂和油井洗井液; 五、使用方法 油层降粘:将本药剂与一定温度的污水或清水配制成1%-10%的水溶液(比例可根据现场需要进行调配),用泵车从油管或油套环空注入,然后注入蒸汽或热水。 井筒降粘:将药剂与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从套管环空定期定量泵入,通过抽油泵的作用,使原油和药剂得到充分的混合,达到降粘开采目的。 掺水降粘:在掺水泵出口加一台注药泵,按掺水量的0.5%连续挤注药剂,达到降粘开采目的。 六、包装储存 该产品采用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200kg或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包装;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东营源盈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测试技术应用实例之欧阳家百创编

测试技术应用实例 欧阳家百(2021.03.07) 【摘要】测试技术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在各种现代装备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中,测量工作已占首位,它是保证现代工程装备正常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其先进性能及实用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与生产水平的高度发达,要求以更先进的测试技术与仪器为基础。 【关键词】超声检测、优缺点、裂缝检测、缺陷检测、可见吸收光谱法、辐射、微量分析、荧光强度。 现如今测试技术是试验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试验技术水平首先要改善测试技术。除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之外,测试手段及测试技术也是试验研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测试技术应用的实例。 超声波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超声法测强采用单一声速参数推定混凝土强度。当影响因素控制不严时,精度不如多因素综合法,但在某些无法测量回弹值及其他参数的结构或构件(钢管混凝土等)中,超声法仍有其特殊的适应性。 声波的指向性比较好,其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好。超声波传播能量大,对各种材料的穿透力较强。超声波的声速、衰减、阻抗和散射等特性,为超声波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超声检测具有适应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对人体无害、设备轻巧、成本低廉,可即

时得到探伤结果,适合在实验室及野外等各种环境下工作,并能对正在运行的装置和设备实行在线检查。超声法检测过程无损于材料、结构的组织和使用性能;直接在构筑物上测试验并推定其实际的强度;重复或复核检测方便,重复性良好[1];超声法具有检测混凝土质地均匀性的功能,有利于测强测缺的结合,保证检测混凝土强度建立在无缺陷、均匀的基础上合理地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应用超声来进行无损检测也有其相应的缺点。对于平面状的缺陷,例如裂纹,只要波束与裂纹平面垂直,就可以获得很高的缺陷回波信号。但是对于球面状的缺陷,例如空洞,假如空洞不是很大或分布不是较密集的话,就难以得到足够的回波信号或是其时间变化不明显;另外,对于各向非同性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相应会存在材料的离析,使得材料密度不均匀,这使得人们把离析误判为是内部的空洞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对于表面缺陷的检测,超声波法的灵敏度要低得多,但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可以较为精确的确定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深度。 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物的质量无论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还是对国民经济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建筑物的所有要求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近年来,一系列灾难性的桥梁倒塌事故主要也是由于在设计施工中出了问题,加上对成桥的维修保养不力,出现了诸如混凝土内部空洞、离析,钢筋锈蚀,预应力钢筋失效,梁体受力部位开裂等病害,无损检测是防止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对现有旧建筑物的维修和保养要耗费大量资金。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使维修保养大大减少盲目性,从而可大大节约这项开

原油降凝剂种类概述

原油降凝剂种类概述 摘要:在我国原油处理中,常使用降凝剂,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减少阻力,增产增效。本文总结回顾了原油降凝剂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各类原油降凝剂及其特点。 关键词:降凝剂发展历程特点 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高含蜡原油,蜡含量高达l5%~37%,个别原油蜡含量高达40%以上,且大部分集中在润滑油馏分内。此外,原油还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多种组分,给石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很多困难。如原油中含的水分就必须脱除,否则不仅影响后加工,也会增大运输负荷。由于原油的这种复杂组成,使得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原油开始析出微小的晶粒,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蜡晶逐渐增多,最终形成结晶而失去流动性。由此可见,降低原油凝固点和改善其流动性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改善含蜡原油的流动性,采用了热处理、添加减阻剂、稀释、水悬浮等多种输送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能耗大、设备投资和管理费用高,且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等问题。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角度,向原油中添加合成化学降凝剂,是实现原油常温乃至低温输送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化学添加剂是通过降低原油凝固点、降低其粘度或减少其流动阻力来改进原油流动性的。 目前,最受瞩目的方法是加入降凝剂降低原油的凝点,增加其流动性。原油降凝剂是原油流动改性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低温流动改进剂。它们是一类能够降低石油及油品凝固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的物质。近年来,用原油降凝剂来改善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化学改性技术越来越受重视。 1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含蜡原油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低温下析出蜡晶,这些蜡晶大多呈板状或针状,并且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目构造,把低凝点的油分、胶质、沥青质、污泥、水等吸附并包在里面,形成蜡膏状物质,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降凝剂的作用是影响蜡晶形态和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改变原油中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但是,降凝剂不能抑制蜡晶的析出,只能

【油品检测技术】成品油37个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详解

【油品检测技术】 成品油37个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详解

目录 01、油品馏程。 (4) 02、辛烷值。 (4) 03、马达法辛烷值。 (4) 04、研究法辛烷值。 (4) 05、饱和蒸气压。 (4) 06、闪点。 (5) 07、博士试验。 (5) 08、闭口闪点。 (5) 09、开口闪点。 (5) 10、燃点。 (5) 11、自燃点。 (6) 12、十六烷值。 (6) 13、十六烷值指数。 (6) 14、油品馏程。 (6) 15、倾点。 (6) 16、机械杂质。 (7) 17、粘度。 (7) 18、运动粘度。 (7) 19、热值。 (8) 20、机械杂质的解释。 (8) 21、什么是硫含量? (8)

22、什么是残炭? (8) 23、什么是腐蚀性? (9) 24、什么是灰分? (9) 25、什么是冷滤点? (9) 26、什么是冷凝点? (9) 27、什么是馏程? (10) 28、什么是密度? (10) 29、什么是凝点? (10) 30、什么是倾点? (11) 31、什么是闪点? (11) 32、什么是十六烷值? (11) 33、什么是水分? (12) 34、什么是水溶性酸和碱? (12) 35、什么是酸值? (12) 36、什么是粘度? (13) 37、辛烷值数字代表的意义。 (13)

01、油品馏程。 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02、辛烷值。 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 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抗爆性的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测定辛烷值的方法不同,所得值也不一样,因此,引用辛烷值时应该指明所采用的方法。 03、马达法辛烷值。 以较高的混合气温度(一般加热至149℃)和较高的发动机转速(一般达900转/分)的苛刻条件为其特征的实验标准发动机测得辛烷值。 04、研究法辛烷值。 以较低的混合气温度(一般不加热)和较低的发动机转速(一般达600转/分)的中等苛刻条件为其特征的实验标准发动机测定的辛烷值。 05、饱和蒸气压。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期末考试试题(梁森等版本)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期末考试试题A 一、填空(本题共39分,每空1.5分) 1、传感器由 敏感元件 、 传感元件 、 测量转换电路 三部分组成。 2、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 1.5 倍左右为宜。 3、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 ℃ ,当测量100℃ 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4、利用热敏电阻对电动机实施过热保护,应选择 NTC突变型 型热敏电阻。 X面 5、在压电晶片的机械轴上施加力,其电荷产生在。 6、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 7、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如从测量的具体手段来看它属于 测量。 8、已知某铜热电阻在0℃时的阻值为50Ω,则其分度号是 ,对于镍铬-镍硅热电偶其正极是 。 9、压电材料在使用中一般是两片以上,在以电荷作为输出的地方一般是把压电元件 起来,而当以电压作为输出的时候则一般是把压电元件 起来。 10、热电阻主要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11、自动检测系统中常用的抗电磁干扰技术有 、 、 、 、 等。 12、金属电阻的 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的物理基础。 13、电磁干扰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的三项因素是 、 、 。 14、在动圈式表头中的动圈回路中串入由NTC 组成的电阻补偿网络,其目的是为了 。 1、在以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题2分) 下几种传感器当中 C 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 A、电容式 B、电阻式 C、热电偶 D、电感式 2、 D 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 B、热电极的电导率 C、热端和冷端的温度 D、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3、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B 。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 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 4、在仿式传感器来检测工件尺寸,该加工检测装置是采用了 C、电感是变量,电容保持不变 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 型机床当中利用电感 B 测量方法。 A、微差式 B、零位式 C、偏差式 5、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 B A、提高测量灵敏度 B、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 兼容性 6、C、减小非线性误差 D、提高电磁汽车衡所用的测力弹性敏感元件是 A 。 A、实心轴 B、弹簧管 C、悬臂梁 D、圆环 7、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C 。 A、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势的损失 B、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 D、提高灵敏度 8、考核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是否达标是指 C 。 A、计算机能在规定的电磁干扰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规定数值的电磁干扰 B、该计算机不产生超出 C、两者必须同时具备

原油降粘剂的合成与表征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一、前言 (4) 1.1稠油资源 (4) 1.2稠油输送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4) 1.3研究目的 (5) 二、各种稠油常温输送方法 (6) 2.1物理降粘方法 (6) 2.1.1加热法 (6) 2.1.2稠油掺稀输送方法 (6) 2.1.3乳化降粘输送方法 (6) 2.1.4 微生物降粘技术 (7) 2.1.5稠油改质降粘 (7) 2.2化学降粘方法 (8) 2.2.1 表面活性剂降粘 (8) 2.2.2稠油催化降粘 (9) 2.2.3稠油加碱降粘 (9) 2.2.4稠油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9) 2.2.5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技术 (10) 2.2.6稠油加降凝剂降粘 (11) 三、降凝剂 (12) 3.1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12) 3.2 常用的降凝剂种类 (13) 3.3影响降凝剂作用的因素 (13) 四、实验部分 (15) 4.1 仪器及试剂 (15) 4.2实验原理 (15) 4.3共聚物的制备 (15) 4.4共聚物的提纯与溶解 (16) 4.5原油加共聚物前后粘度的测定 (16) 五、结果及讨论 (17) 5.1红外光谱分析 (17) 5.2共聚物的降粘性能 (18) 六、结果讨论 (22)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摘要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稠油产量大约占原油总产量的30%~35%,但开采集输能耗占60%以上。因此,大力开发稠油资源并且研发更加节省能耗的集输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油气领域的发展趋势。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其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运输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稠油降粘的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稠油加降凝剂降粘是化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共聚物,对其进行了提纯和表征,证实并测定了其对原油粘度的降低作用,即其对原油流变性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原油;降凝剂;降粘;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马来酸酐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本文总结了原油降凝剂的种类及其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标签:原油降凝剂油田化学品 0引言 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含蜡原油,蜡质量分数高达15%~37%,个别原油蜡质量分数高达40%以上。含蜡原油的凝点高、低温流动性差,给原油的开采和输送带来困难。原油降凝剂分子能够通过与蜡的相互作用来改善原油中蜡晶的形状和结构,从宏观上降低含蜡原油的凝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降凝法输送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不需要后处理以及便于对输油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等优点。近些年来,含蜡原油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推广。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原油降凝剂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常用降凝剂的种类,以指导新型高效降凝剂的开发和应用。 1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 降凝技术最早始于1931年,Davis用氯化石蜡和萘通过Fride-craft缩合反应,合成了人类最早应用的降凝剂,即帕拉弗洛(parafiow)。这种降凝剂主要用在润滑油中,至今仍在广泛应用。此后降凝剂从应用于馏分油发展到原油以及高蜡、粘稠原油,降凝剂的开发与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自Davis发现Parafiow后,1936年商品名为山驼普尔(S8n-topow)的降凝剂问世了,它是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1937年聚甲基丙烯酸酯出现,这种化学剂不仅在结构上与前两种不同,而且性能上也有差异,兼有粘度指数添加剂和降凝剂两种性能;1938年出现了新的降凝剂聚异丁烯。这一时期人们处于探索时期,着重开发主要适合于馏分油的新型降凝剂,而且产物主要是均聚物。 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型降凝剂,另一方面采用共混及共聚等手段对已有降凝剂进行改性,如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1956年,F0ra等人叙述了凝点为24℃的利比亚原油和凝点为12.8℃的尼日利亚原油的管输问题;1967年改进原油流动性的原油降凝剂开始有文献报道。从此人们对降凝剂的研究从馏分油扩大到了原油。 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含蜡原油产量日益增长,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相继研制出适应于不同产地原油性质的多种降凝剂,并用在原油长输管道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在数十条输油管线上采用添加降凝剂技术,比如1978年,孟买高管线实施降凝剂技术。降凝剂加入量为0.04%,加剂温度60~70qC,原油凝点从30℃降至3~9℃,效果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原油输送方法的增多以及人们对低硫高蜡原油

油液在线监测系统产品手册

油液在线监测系统产品手册 “油液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磨粒探测技术和流体传感技术,能实时监测设备在用油液的劣化状态、污染状态、磨损状态,还能监测设备滑动轴承油膜厚度、受力状态等机械性能指标。“广研检测”根据众多企业设备润滑磨损状态在线监测的需要,专门组建了由教授级高工、博士、硕士组成的“油液在线监测研发室”,在实验室离线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系列“油液在线监测系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已在船舶、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的大型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介绍 在线油液监测系统由1台控制计算机(简称:上位机)与多台(根据用户需要配置)采集器(简称:下位机)组成,可同时实现监测多台机械设备在用润滑油的黏度、水分、温度等信息;液压油污染度信息;在用油中的磨损颗粒(图像)信息。对监测获取的油液定量信息与自动提取出的磨粒图像参数化信息进行趋势分析,根据实际机组的工况设置故障预警,并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

产品型号 ? GTIO-0502型柴油机油在线监测仪该型号可用于大型柴油机的状态监测。采用流体振动传感技术、介电常数传感技术和铁磁磨粒感应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柴油机由于机械故障或破损发生燃油稀释或冷却液污染,检测发动机中钢、铸铁摩擦部件的磨损情况。 1、基本参数 ●外观尺寸:256*200*151mm ●重量:7.4kg ●工作压力:<20 bar ●工作介质温度:-40~85℃ ●工作环境温度:-30~70℃ ●测试参数与范围: 40℃黏度:5~50cst 铁磁颗粒>70μm;非铁磁颗粒>200μm 水含量>0.5%wt ●IP等级:IP67

●工作环境相对湿度:95%max ●介质黏度范围:2~400 cSt ●介质流量:<8L/min ●供电:24VDC(或选配220VAC电源箱) ●功率损耗:8 W 2、技术指标 (1)油品粘度:采用流体振动传感技术,检测内燃机油的黏度变化,当内燃机由于机械故障或破损发生燃油稀释或冷却液污染时,便可及时发现报警。 (2)污染水分:采用液体介电常数传感技术,检测发动机油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当发动机由于机械故障或破损发生冷却液污染时,便可及时发现报警。 (3)磨损颗粒:采用磨粒探测技术,检测内燃机缸体、活塞、轴承等润滑运动部件的磨损情况。 (4)系统配置:可根据客户需要,以上传感技术可单独采用或多传感技术联合使用,以获得内燃机组的全面油质与污染状态信息。 3、应用场合 ●大型船舶柴油主机 ●海上钻井平台柴油机 ●陆地柴油发电机(企业自备电源) ●其他需要监测的内燃机

降粘剂知识

降粘剂的相关知识 通常说的降粘剂有两种 一、采油用的稠油降粘剂,这种降粘剂主要是针对稠油而言,故被称为稠油降粘剂,稠油由于轻组分含量低,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所以很多稠油都具有高粘度,粘度过高流动性能差,对开采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所以通常在开采之前加热稠油,或者加入稠油降粘剂。稠油降粘剂主要分为两种:水溶性稠油降粘剂和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1、水溶性稠油降粘剂 这种降粘剂极易溶于水,配制成一定的比例注入开采井中使稠油的粘度降低,由自然状态下的油包水变成水包油,从而大大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以便于稠油的开采和运输。这种降粘剂主要在取水方便的油区使用。 2、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这种降粘剂主要的溶剂是稀油,就是用稀油溶解降粘剂,把溶有降粘剂的稀油注入稠油开采井,便于稠油开采和运输,这种降粘剂主要用在缺水的油区,由于油区缺水,所以不可能使用水溶性稠油降粘剂。 综上所述,稠油的开采可以伴热,也可以注入化学降粘剂的方法,由于伴热不利于提高泵效和油井的动液面,减少动力消耗,降低系统压力,增加单井原油产量,特别在高含砂井中,由于乳化剂对井下泵具有润湿性,使泵速更协调。所以开发用量少、成本低的降黏剂是可

以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的,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研究降粘剂的效率,可见其客观的经济效益,很多降粘剂不具有耐温性能,然而在才有的时候,一般都要注气(向开采井里注入高温蒸汽),这样有利于降低粘度,可是很多降粘剂由于不具有耐温性,所以注入蒸汽之后,没有耐温性的降粘剂就会失去效力,所以现在很多的研究单位和机构都在研究怎么使降粘剂具有耐温性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很多单位研究出了耐温性降粘剂,这项技术逐渐成熟。 二、钻井液用降粘剂 在钻井的过程中由于固相含量增、温度升高、盐侵和钙侵,钻井液形成了网状结构或使网状结构增强,导致钻井液粘度和切力增加,使得钻井液泵送非常困难、钻屑难以除去或钻井过程中激动压力过大等现象。所以,必须加入降粘剂,来降低粘度和切力,使其具有合适的流变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分散型降粘剂主要包括 (1)丹宁类 (2)木质素磺酸盐类 (3)无铬降粘剂类 2、聚合物型降粘剂 (1)X-40系列降粘剂 (2)XY-27 (3)磺化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原油降凝剂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我国除新疆克拉玛依和青海冷湖原油外,多数原油含蜡量较多,凝点较高。含蜡原油在低温下容易析出蜡晶,随着温度的降低,蜡晶数量增多并长大聚集,形成三维网状的蜡膏状物质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给原油的开采和输送带来困难。通过在原油中加入高分子降凝剂,避免了蜡晶间粘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达到降凝、减粘及 改善低温流动性的目的[1]。本文综述原油降凝剂的产生、分类及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原油降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1原油降凝剂的产生 1931年,Davis 利用氯化石蜡和萘经过缩合反应,合成了最早的烷基萘降凝剂,目前该降凝剂仍是主要降凝剂品种之一,但由于该降凝剂颜色较深,呈深褐色,对中质和重质润滑油的降凝效果好, 因此不宜用于浅色油品,多用于内燃机油、 齿轮油和全损耗油中。30年代末相继出现了商品名为Santopour 的降凝剂(它是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以及聚异丁烯降凝剂。国内对降凝剂的研究不但起步较晚,而且大部分是对润滑油降凝剂的研 究,从20世纪60年代后才开始从事原油降凝剂的研究,1984年石油管道科学研究院首次完成了对江汉原油用EVA 作降凝剂改性,并在冬季在钟市一荆门75knl 长输管线上工业试验成功, 其原油凝点由21.5℃降至8℃, 有效成分添加量仅为10ppm [2]。2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原油降凝剂种类很多,例如:EVA 、ZDR-1、EMS 、WHO 等各种原油降凝剂,但是从其化学组成、合成的路线及降凝效果来看,原油降凝剂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具体如下。2.1降凝剂EVA 及其改性物降凝剂EVA 即为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它是一种带有极性基团、 而且聚乙烯部分结晶的热塑性聚合物。EVA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8000—20000g/mol 之间,醋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5%-45%,因其使用效果好,而广泛应用在原油和成品油中。为了使降凝剂EVA 具有普遍的使用性,并减少降凝剂的用量,人们运用苯乙烯、丙烯酸酯等对EVA 通过接枝或共聚进行改性,即可得到EVA 的改性物,使降凝效果有所提高。2.2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列聚(甲基)丙烯酸酯主要是以甲苯为溶剂,甲基丙烯酸和醇保持一定比例,在催化剂和阻聚剂作用下合成聚甲基丙烯酸酯。近年来报道的有聚(甲基)丙烯酸C18~22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14~22烷基酯烯烃共聚物的复配物等。该类聚合物属于梳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胥思平等[3]合成了丙烯酸二十二酯-丙烯酰胺共聚物降凝剂,并应用于胜利原油的降凝处理,使原油的凝点从27.0℃降至11.0℃,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并且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黏度减小。2.3马来酸酐共聚物马来酸酐别名顺丁烯二酸酐,可与许多单体形成1:1共聚物,同时由于其存在能与烷基醇(或胺)进行酯化(或胺化),如苯乙烯-马来酸酐-十八醇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十八胺共聚物、马来酸酐-混合σ烯烃-高碳脂肪醇共聚物等。 该聚合物对于高蜡原油有良好的分散蜡晶的能力, 并且显著降低了原油在低温下的凝点。 2.4含氮类聚合物主要是聚胺类、烷基胺类与含有马来酸或者富马酸共聚物作用得到的化合物[4]。这类降凝剂在原油中稳定性 好,降凝效果显著。张红等通过丙烯酸高碳酯与马来酸酐二元共聚进行胺解反应得到一系列原油降凝剂,通过筛选,从中选出丙烯酰高碳胺与共聚物结合后的降凝剂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幅大于10℃。 3降凝剂的作用机理长久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过研究,认为原油降凝剂改变蜡晶发育历程大致分为三类[5]: 晶核作用、吸附作用及共晶作用。 3.1晶核作用在高于原油析蜡温度下,降凝剂析出蜡晶,成为蜡晶发育的中心, 增多原油中小蜡晶数目,从而使原油不易产生大的蜡团。 3.2吸附作用在低于原油析蜡点的温度下,降凝剂析出结晶,吸附在已析出的蜡晶晶核上,阻止蜡晶上网结合,改变蜡晶的取向,减弱蜡晶间的黏附作用,增加蜡晶的分散度,从而达到降凝的目的。3.3共晶作用原油降凝剂在析蜡点下与蜡共同析出,改变蜡的结晶行为和取向性, 减弱蜡晶继续发育的趋向,降凝剂中与蜡晶相同的部分为烃链(非极性集团),可与石蜡共晶,不同的部分(极性集团) 则阻碍蜡晶进一步长大。当二者的碳数相等时,降凝效果最好。由于分子结构的空间效应,仅有一部分参与共晶。因此,降凝剂分子中的烷基链长度大于蜡的碳链长度时降凝效果较好。 当前大家对降凝机理的认识逐渐达成一种共识,即降凝剂的降凝作用不只是一种类型的降凝机理, 而是三种机理可能都有,只是在蜡晶生长的不同阶段, 有一种起主导作用。在蜡形成晶核时,降凝剂起晶核作用而产生降凝效果。在蜡晶增长阶段,共晶和吸附机理中的一种在起作用, 或者两者都起作用。4降凝剂的发展趋势对蜡含量不高且蜡分子量不大的原油,通常选用单个降凝剂就可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是对高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改进剂最好选择几种主碳链不同的降凝剂或不同极性侧链的降凝剂进行复配, 使之能适用于各种成品油及各种高含蜡原油。就目前而言, 有两种复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4.1EVA 与其他聚合物共聚和复配赵晓非、温海飞等[6]研究了AMS (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EVA 复配降凝剂和AVS (丙烯酸十八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聚合物)-EVA 复配降凝剂, 结果表明两者均可降低吉林原油的凝点和黏度,改善其低温流变性。高宝岩等人[7]曾用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酐、苯乙烯、醋酸———————————————————————作者简介:王金玺(1985-),男,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师,助教,主要从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研究。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in Development on Pour-point Depressant of Crude Oil 王金玺Wang Jinxi (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719000)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ulin University ,Yulin 719000,China ) 摘要:介绍了原油降凝剂的产生、种类及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和探讨原油降凝剂的主要作用机理,并对未来降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Abstract:The generation,specie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n pour-point depressant of crude oil were introduced in the article.we also analysed and probed into mechanism of action on pour-point depressant.At last,we predicted the trend in development of pour-point depressant. 关键词: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 Key words:crude oil ;pour-point depressant ;research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TE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31-0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